譚新強:兩種蔓延全球的大流行:COVID和社交媒體思想病毒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COVID大流行已在全球肆虐大半年,全球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萬,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航空業更接近全面停擺。對全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唯一稍可作比較的是1918年春天開始,持續近兩年的所謂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當年大流行最初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其實發源地並非西班牙,真正起點懷疑是法國、英國,甚至美國,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因為正在打仗的原因,不想影響軍心,所以封鎖疫情消息,但後來病毒傳到當時中立的西班牙,就無顧忌地報道,結果反被冠名為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真冤枉!
1918年距今已102年,年代久遠,當時醫學並不昌明,連盤尼西林都要等到1928年才被發明,只對bacteria(細菌)有效,virus(病毒)無效。統計也並不準確,估計感染人數可能高達當時全世界人口的40%,即約7億人,估計死亡人數由5000萬至1億!一般說法是該次疫情為豬流感,但我有點疑惑,通常豬流感死亡率(IFR)只有0.01%至0.03%左右,但1918年那次,死亡率似乎高達7%或甚至超過10%。有人解釋死亡率超高跟戰爭有關,很多染病士兵滯留在衛生環境極差的戰壕,未能獲得適當醫療照料。亦有可能病毒雖屬豬流感,但出現特別基因變異,加強殺傷力。亦有人懷疑,最厲害的病毒感染了士兵,本應就在原地病死,未必能把病毒大量散播出去(即R0較低),但因為當時已有蒸汽火車和輪船,所以仍能把不少傷兵運回後方,亦順帶把病毒傳播到全歐洲和甚至美洲,可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全球大流行。
雖然數據不太準確,但我們仍知道1918年大流行的蔓延過程(圖1)。整個疫情經歷三波,由1918年北半球春季開始出現第一波,到初夏時稍有緩和,然後到入秋時出現更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二波,然後到了1919年春天,再出現仍頗厲害的第三波。那次沒有發展出疫苗,為何大流行停下來也是個謎。會否是真的散播到了所謂群體免疫臨界點?還是病毒繼續變異,殺傷力逐漸減弱,很可能兩個因素都有。
今次COVID大流行的情况又怎樣呢?百年來的醫學突飛猛進,人民的教育水平也大大提升,這一切對應付疫情有多少幫助呢?到現時為止,感染人數比例和死亡人數都仍遠低於1918年,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兩種病毒的傳染度和殺傷力都很不同;除此之外,多月來各國對社交距離和個人衛生的宣傳(洗手和戴口罩),亦應有一定作用,藥物和疫苗研發亦以破紀錄的極速進行。但可惜全球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圖形,跟1918年的仍非常相似,今年春天出現第一波,最近一個月就正出現更巨大的第二波!部分可能是季節問題,但部分亦肯定是人為因素。
對付全球大流行的最佳方法當然是各國合作,統一抗疫政策、旅遊控制和分享診治經驗和數據,然後共同發展疫苗和醫藥。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大部分國家只會各自為政,美國尤其自私,只會搶購和囤積口罩、保護衣物和醫藥,即使成功發展疫苗,相信初時亦不會讓其他國家人民分享。只有中國將比較大方及有能力幫助鄰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奈何某些國家如巴西,受到美國威脅,被迫暫答應將不使用中國疫苗。走着瞧吧,當這些國家找不到足夠疫苗,或發現負擔不起高昂的西方價格,到時或許對中國的態度將有所改變。
中國採最嚴厲措施 3個月內控制疫情
既然各自為政,每個國家的政策有別,疫情發展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國是首個出現COVID大爆發國家,初時武漢疫情嚴重,但中國採取了最嚴厲,但亦是最科學化,後來更證明是最有效亦是最整體人性化的封鎖、檢測、接觸追踪,以及緊急醫療措施,結果在3個月內就終能把疫情控制下來。至今幸運地仍未爆發第二波嚴重疫情,中國內地人民生活已逐漸回復正常。除政府努力外,人民的素質亦是成功抗疫的一個主要原因。據聞科興生物(Sinovac)的疫苗已通過臨牀測試,已為數十萬需要出國的醫療和政商界人士注射,有效率高近100%,比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的更高一點。
西方醫學本應更進步,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遠比中國差(圖2)。先看英國,感染率是經典的1918年雙波浪形,現正經歷更嚴重的第二波。英國政府錯在初期誤信反科學兼殘忍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現在逐漸發現COVID多種嚴重長期後遺症,包括血塊凝結、心臟發炎,高達兩成康復者在90天後,竟患有各種精神病,包括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癡呆(dementia)等!本來還有不少人被瑞典的自由民主形象所迷惑,對缺乏科學根據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半信半疑,現在多了研究結果,大家仍對群體免疫感興趣嗎?
後來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自己染病幾乎喪命才改變策略,但為時已晚,已不能完全控制疫情。英國的情况有點可惜,英國是個島國,加上已「成功」脫歐,目的不就是跟歐洲大陸斬斷關係嗎?為何仍不能成功抗疫?
毫無疑問,美國醫學是全球最先進的,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是遠遠最差的。美國感染率圖形比1918年更差,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總監福奇(Anthony Fauci)都承認美國的第一波根本從未停止過!1918年大流行,美國死亡人數約67萬,只佔全球1%左右,低於當時美國佔全球的人口比例。今年美國COVID死亡人數已約25萬,佔全球近20%,是美國佔全球人口比例的5倍,對比1918年是大退步!美國每百萬人的死亡率,是中國257倍,多恐怖!即使疫苗已在望,但廣泛應用仍需數月。即使拜登1月上台,較積極處理疫情,但他並非神仙,被拖延交接亦有代價,更難扭轉疫情,未來數月仍將有數以十萬計美國人無謂犧牲。
特朗普競選集會無助選情 卻助長疫情
到底美國出了什麼錯?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總統特朗普的無知、無能和混亂的瘋狂政策。1918年9月,費城舉行為一戰債券融資的大巡行,事前已有醫生反對,但結果無效。當日參加人數超過20萬,數天後逐漸有人發病,估計超過4萬,死亡人數約1.2萬,被喻為美國歷史上導致最嚴重傷亡的大巡行。102年後,特朗普當然完全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即使自己染病後,仍堅持舉行大型選舉集會,最終幫不了自己選情,但肯定助長了COVID!
為何變成這樣?真正解釋是其實美國(以至全球)正遭兩種大流行同時襲擊,除COVID外,還有一種經社交傳媒如facebook和Twitter傳播的「思想病毒」!原來經常散播反科學,錯誤COVID相關消息的極右媒體Fox news和Breitbart news的facebook點擊率,遠高於報道較正確,符合科學疫情消息的媒體如CNN和MSNBC等(圖3)。極右社交媒體抓準中低下層白人的不滿,藉此散播各種虛假、盲目、邪惡和充滿仇恨的「思想病毒」,連疫情都變得政治化。但結果害人亦害己,現在全國疫情非常嚴重,尤其最支持特朗普的紅色州份。
極右社媒散播「思想病毒」
特朗普支持者(不止在美國)已退化至完全非理性,願意相信任何荒謬陰謀論,包括COVID是蓋茨(Bill Gates)加索羅斯(George Soros)加福奇(加中國?)所發明出來的世紀疫症。特粉滿腦子只有仇恨、恐懼、歪理和種族歧視。近半美國人變成反科學,連最基本醫學常識如戴口罩防疫(1918年已知道)都不懂,反變成政治圖騰,被總統譏笑的對象。即使疫苗成功,相信過半美國人仍將拒絕注射。
2009年,facebook和Twitter,被利用為煽動新疆暴亂工具,被迫離開中國內地。中國因此被駡多年,初時我也有同感,覺得言論控制得過嚴,不習慣在中國內地不能使用facebook。但經歷了香港邪惡暴亂,和目睹美國各種瘋狂反理性行徑,不少「思想病毒」都是經缺乏監管,完全漠視事實的社交媒體散播,就開始有所反思。我是一個相信科學和接受事實的人,當見到社交媒體變質,危險性大增時,就逐漸明白中國頗嚴的社交媒體政策是具遠見,有道理和需要的!現在連美國也知道事態嚴重,國會不停舉行針對facebook和Twitter的聽證會,提出各種社交媒體的監管漏洞和社會責任問題。
政府監管社媒不容易
回頭想,為何社交媒體,以創新科技為名,就可得到優待,完全逃避傳統媒體的所有牌照和監管要求(其他行業如Uber和Airbnb也有同樣不合理優勢)?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有嚴厲的傳統媒體監管。過去美國要求所有媒體如電視台和報紙的大股東,都必須為美國人。最佳例子是梅鐸(Rupert Murdoch),澳洲出生,移民兩次,最後入籍美國,才可收購非常重要的Fox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近年政策稍有放鬆,有個別批准同聲同氣澳洲人的一些小型收購。電視台需要繳交牌照費,更需接受嚴謹審視尺度,但串流平台如Netflix,既不需牌照,更不受任何監管,色情、暴力、粗口,什麼都容許!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體,已滲透全球,各國政府反面對巨大壓力放棄合理監管媒體的標準!如斗膽反抗,反必被指控為抑壓言論自由,和被扣上更嚴重的跟不上潮流帽子!
中國是最先和極少數有足夠自信和實力去抗拒社交傳媒失控的國家,現在連美國也開始跟隨,相信其他國家亦將有檢討。監管媒體永不容易,極難達到最佳平衡,監管必須以科學和整體社會利益為標準。政策絕不可縱容散播違反科學和事實的假消息,例如戴口罩有害,或某未經驗證的藥物有效醫治COVID等等。除此之外,亦必須防止社交媒體散播各種危險,可導致社會嚴重不穩定,煽動暴力,鼓吹種族、宗教、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等各種仇恨意識,反道德和人性的「思想病毒」。
(中環資產持有Moderna、Netflix及Uber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要講美國外交政策上的錯失地方。第一,在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聯集團,支持了很多獨裁者,而且那些獨裁都是非常殘暴,這是違反了普世價值和美國立國原則。結果也令自己相當麻煩。最出名的是伊朗的巴列維,結果令到伊朗成為了原教旨主義國家。甚至最近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前印尼的蘇哈托也是,美國縱容這些人,以前為了對付...
反面容許錯誤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
像這種言論,實在沒必要.
王世堅所言,「陳時中去演唱會不宜也不妥,『因為那是一個商業演唱會,它並不是公益或慈善演唱會!尤其此時此刻,我們執政要以很謙虛、很客氣的心態來揣度民意,現在解決問題是最重要,也就是美豬要不要進口.』」
「陳時中應善用他的高支持度在衛福部的工作上,像是針對美豬的開放向民眾釋疑,而非去做其它的活動,『這樣裝可愛其實是不好的!』」
先不論對錯與否,他並沒有罵民進黨差,至於前述的論調,反倒是給人「批評陳時中就要退黨」的印象,等於形塑民進黨內的一言堂,個人主義,恐怕也違反了陳時中本人的意願.
王世堅所言,尚在建言的範疇,就某方面來說,也是為陳時中好,他並沒有反對美豬,或者對陳時中實施全然的否定,而是希望衛福部長用更開放和謙虛的心態去釋疑,事實上,陳時中屬於政府部會首長,經常被交辦許多艱困的任務,肩膀上的壓力,其實光只是看著就能感覺得到,陳時中也是人,也會想要卸除內心的羈押,在某個角落裡,獨自高歌.
但也因為他是承擔責任的官員,一舉一動,都動見觀瞻,人們會期望官員有自己想要的樣子,好好聽我說話,解除我心中的疑慮,而不是在我們痛苦的時候,擺出快樂的姿態,在人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見蹤影,哪怕只有一刻也好,哪怕是在假日,當人們看見陳時中,不是在指揮中心桌前,而是出現在舞台上,都會感受到一股失落,當中的落差便會產生不安全感.
這就是政治,總有人需要提點他這些.
「真心批評你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在電視劇「過努力小姐」,有這麼樣一段台詞,女主角櫻,因為在故鄉造橋的夢想失敗了,在橋準備開始建造的過程中,她發現了存在偷工減料的情形,會導致建造出來的橋不安全,居民會有生命危險,於是,在理當辦理說明會,要求居民接受的時候,櫻流著淚,向故鄉的人們說出事實.
這也導致故鄉的橋造不起來,她的夢想也破滅了.
為此,她感到失落,並開始自暴自棄,關在家裡,連平時神采奕奕,在上班途中拍攝各個喜歡的建築,都失去了興趣.
她的朋友用盡各種方法希望她振作起來,但是都沒用,其中一個和她要好的朋友忍不住罵她醜女,就像當初櫻也曾經罵過她一樣.
她們是想要毀滅對方嗎?不是,正是因為櫻早已成為眾人心中重要的存在,是不能垮掉的支柱,所以她的朋友們才對她嚴厲,希望她能找回原來的模樣.
說王世堅一直以來的說法,和國民黨相呼應,這不是事實,在同樣的節目裡,阿札爾訪台,藍營跳針要居家檢疫14天,前外交官介文汲指責這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稱要「做自己的主人」,「這危及了人民健康安全」並說政府應該婉謝這位部長到台灣來,王世堅則立即反駁,「如果大陸要統一台灣,台灣放棄跟自由世界國家和美國的連結,這樣才是任由大陸牽著鼻子走.」,並指出外交禮儀裡面本來就有通關禮遇,「我們國家安全不只有人民健康,還有我們整個國家的安全,這才是我們要談的最重大的安全」.
說韓粉社團裡如何轉傳王世堅的言論,說法跟國民黨呼應,這些都是簡單的思維,沒什麼道理-今天國民黨說「做自己的主人」,難道說過這話的人都變成和國民黨一樣了嗎?韓粉提人民健康安全,就代表人民健康安全是十惡不赦的事嗎?如此一來,韓粉提什麼,國民黨說什麼,和他們說過相同的話,就被打成是一樣的;他們若提及什麼普世價值,我們就必須去反對它,他們只要故意說些與某人相同的話,人們便互相糾舉,自取滅亡,本土派的群集,將會因著敵人的話語,不斷縮小,縮限思維,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他左顧,右盼,當敵人成為了仿聲的鸚鵡,說他的語言,吃掉他的論點,當他四周看不到其他人,為了遏止不存在的敵人,只好自己否定自己.
為了否定敵人,或不被敵人否定,去推翻基本的價值,認為那是敵人說過的,所以一定是錯的,如此這般,一個接著一個,推翻了全部,看起來達成了目的,實則失去了對現實的感知,就算打倒了敵人,也使其他人感到恐懼莫名,成為了一個反社會的人,你並不是要打倒敵人,而是要連同敵人與自己同在的世界一起推翻,如此一來,誰會是敵人?敵人說了和平,我們便去推翻所有主張和平的人,敵人說了健康,我們便去打倒所有主張健康的人,不去區分敵人說的,跟正常人說的,有什麼不同,把他們視作是一樣的,這是廉價的作法,不用動腦的做法,原本是為了正確,所以指出錯誤,變成了為了讓對方必須是個錯誤,所以犧牲掉了其他主張正確的人.
到頭來,誰對?誰錯?誰才是敵人?
恐怕是無視人心觀感,不擇手段彌平他人的人吧.
許多人普遍有個誤解,那就是把推行政策,與公眾議題,當成選戰來推動.一個議題或者一項政策,他理當是中性的,它原本是不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只不過,一經人手,才開始變質.
選戰有其急迫性,以及立即的利弊得失,當本土政黨失去了支持,而交由親中的反對黨掌權,這對台灣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但在承平時候,或者說,選戰以外的時間,立即選邊站的做法,短期來說,可以獲得政策推行的速效,長遠來看,使選民陷入退無可退,被迫選擇的境地,則會折損一個政黨的信度,對往後的選戰面臨不利的影響.
如果我們任何政策,都用蔡英文/韓國瑜,民進黨/非民進黨來執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是一個被縮限的情境,正常的情況下,一個議題出現,必然會有贊成或者反對的聲音,它會妥善的分布於各個政黨,各種意識光譜,民進黨的反對者,跟國民黨的不太一樣,時代力量的反對者,跟台民黨之流,又略有不同.
民進黨的反對者,所處的位置,並非全然的反對,上綱到反對整個民進黨,舉美豬為例,民進黨的反對者是可以說服的,他們可以反對美豬,但仍然支持民進黨,國民黨/台民黨則否,他們傾向將美豬掛在民進黨身上,一同反對,不如說,他們反對民進黨,更大於美豬,美豬,只是一個操作變因罷了.
因此,問題就在於此,假使把這兩者的反對,都看成是一樣的,那麼對民進黨的支持者,或傾向支持民進黨的大眾,削去自己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疑慮,傾向跟贊成者保持一致,或者,被排擠到非民進黨的那一邊,被當成跟國民黨一樣的敵人,因為「支持民進黨,可以反對特定議題」的空間消失,支持民進黨就必須支持這個議題,否則就是失去忠誠,對於贊成該項政策者,反對者被視為「背刺」,但對這些人而言,支持民進黨,卻遭受到無理的攻擊,這才是真正的「背刺」.
良好的情境,就是藉由這些人的忍耐,洗成絕對的支持,失敗的情境,就是被打入反對民進黨那一邊,成為「左膠」、「背刺者」,他們或許不會教訓民進黨,但不投或者在其他議題冷眼旁觀,可能性是在的.
這是一場賭博,但民主社會並不是依靠這種邏輯運轉,沒有人希望被控制,「無條件的支持」的情境,根本不可能存在,那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罷了,如果是一個「無條件支持」的民進黨群集,這不但對民進黨本身危險,對社會亦是全然的損害.
想想,把反對的一方,全然交由國民黨之流來控制,是什麼樣的情境?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隨時操弄反對的聲音,他們不提出實際的修正方式,也隱匿真相,甚至修改成自己想要的樣貌,當對議題抱持有疑慮的人,他們得不到想要解答,或尋求「可以解除思維困境的折衷方案」,他們在泛綠陣營,找不到可以釐清的異見,便會往國民黨/台民黨的群集去找,這就像,我可以去看醫生,了解自己的病痛,醫生卻消失了,或只會機械似的說「一切狀況良好」,那麼,人們就會轉去尋求密醫,得到錯誤的情報或謠言.
所以我們說中共統戰之所以成功,國民黨的黨國式洗腦,之所以深遠,乃至於台民黨的imprint,揮之不去,就在於他們掌握特定群眾的視野有關,一個再如何支持蔡英文,或者是忠誠的台派,在耳濡目染下,也會相信他們想使你相信的東西,更別提那些原本可以看清黨國真面目,柯文哲散佈的迷思的小雞,他們本可回歸泛綠,看到這樣血腥的場景,反而根深蒂固,加深自己的信仰.
「可以在黨內解決的事,不需要跑到黨外去.」,這句話,並不是用來針對王世堅,而是適用民進黨,或者整體台派支持者,本來可以釐清的東西,你不去釐清,本來可以容納的反對意見,你不容納,本來面對的疑慮,就很龐大,本來遭遇的反對意見,就昏暗不明,你卻把清楚的,趕往迷霧之中,可以理解你的,反倒質疑起他們忠誠.
不對事,對人,不面對異見,反去質疑對方的忠誠,這是下流做法,也非民進黨的本質.
所以剛加入民進黨不久的人,跑去質疑對民進黨和台派絕對忠誠的人「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這對民進黨來說,是不健康的,對觀望的選民而言,亦是大大的失分,可以說是敗票的行為,不該質疑的,你去質疑,應該質疑的,你不面對,只會叫人退黨,這只會讓黨內的人,覺得小人得志,只要站在政治正確的風向上,便能為所欲為,動輒質疑自己人的存在,拿著雞毛當令箭,容不下其他的聲音.
多元開放政黨的招牌,因此被砸毀殆盡.
王世堅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黨內的「極弱音」,或者是「忠誠的反對者」,在一個組織裏,反對的聲音雖然討厭,但是必須存在,你可以拒絕全然的反對,但務必要容納「一點點的反對」.
在政策方面,並不會因為反對聲音的消失,人民的疑慮就會解除,反而更容易讓理性的疑慮,質變成情緒的出口,在各個不該出現的層面發作,1124,就是個例子.
「一點點的反對」,可以圈住反對者,讓他們在黨內進行選擇,而不是在黨外尋找政治渣男,「一點點的反對」可以成為出口,而不是讓情緒遭外來者利用.
誠如無條件的支持,並不正常,完全正確的政策,亦不存在,正確的另一個面向就是代價,不可能因為那個政策是全然正確的,所以被犧牲的人們,就變成是應當的,政策造成的損害,物理上的,科學上的,就會消失於無形,所以不用去面對,去減損,去降低損害.
一個政策的實行,必然有修正的更好的空間,或者,降低損害的彈性,使之變成較為一般人所接受的型態,幻想黨,或是領導者是全知全能,一個政策成立,一開始便能顧及各方,毫無瑕疵,替全民爭取最大利益,這無疑是一種幻想.
執行政策,就像鑿一座雕像,雕刻刀絕對不屬於盲目支持的人,而是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若把反對的權柄交諸於不可信任的對象,那麼他就會把鑿刀換成是電鋸,鑿毀整個作品,若你不容許一柄屬於自己的鑿刀的存在,那就會使你看不清真相,把一個粗糙的巨石當成是渾然天成的傑作,說什麼是什麼,人民只能接受,在毫無自覺下形成獨裁.
還不覺得自己獨裁.
同樣的,一個議題也是如此,沒有什麼全然正確的議題,因為是我主張的,所以它就不需要任何質疑,也不需要任何異見使其更加圓滿,因著變動,造成人心認知的落差,眾人生活的變化,結果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不公平,有些人覺得不正義,一句「本來就無法使所有人滿意」就帶過去,然後自以為自己就代表公平正義,實際上,是私平,而且無情無義.
「無法使所有人滿意」是一個層次,「可以使所有人沒有那麼不滿意」,不去考慮,然後讓所有人都不滿意,只有自己和少數人爽,這就是流氓的作風,而非民主.
要求無條件的支持,述說議題是全然正確的,忽視改革的代價,實地承擔風險的普羅大眾,人民的疑慮會依著該種見解全然消失嗎?還是處於不得不瞎挺,以免被責難的尷尬狀態?處於沒有人指正,而吝於提出錯誤,放著缺陷不管,如同在黑暗中行駛的火車,關閉了方向燈,朝著懸崖前進.
「一點點的反對」,有助於滌清真相.
真相,是在論辯之中浮現,在質疑之中,得到解答,沒有反面的驗證,那麼所說的敘述,僅只是信仰,禁不起實際的考驗,既無法說服別人,也無法說服自己.
王世堅是一個忠誠的黨員,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這樣的任務,他就算責備三倍券,也不忘批判馬英九,他責備馬英九不要五十步笑百步,「當權者必須體悟人民的感受,若領導人只想到讓人民用『感恩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支持度,對國家來說將是悲劇.」這見解,有其道理.
紓困方案,造成了亂象是真,紓困方案,一開始的計算太過複雜,審查過於嚴格,導致人們大排長龍,抱怨連連,一開始資格認定不清,導致不該領的也以為自己可以領,基層的公所人員手忙腳亂,民眾只看新聞就去領,而公所根本沒準備好,而後政府道歉並修正了政策,改只憑身分證與簽具切結書即可申請,事後認定,讓想領得可以快速領取,冒領的怕事後被調查,杜絕了人龍亂象.
王世堅稱,「台灣的官僚系統很糟糕,官僚系統不相信人民沒有錢,而銀行體系則是不相信人民有錢,因此不借錢,導致人民就在中間被夾殺.」
他並提出了尊嚴的問題,「有民眾去3趟都得不到,決定寧願餓死也不要跟政府拿錢」,「希望蘇貞昌好好向陳時中學習,以有系統、簡單明瞭的方式向人民報告,讓大家皆大歡喜.」
這些,都精準的反映了民情.
防疫方面,他不忘怒批柯文哲洩漏公開隔離地點「戴上口罩閉嘴」,這樣堅持自己的主見,不忘與無道理的反對者區隔,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反對者,他相當稱職.
無論是防疫、紓困、振興,乃至於美豬,該贊同的他贊同,有疑慮的他釋出反對,民眾在這樣的交鋒中,攢得了真相,這不代表他說的一定對,但必然有助於發掘實際的真相,促成更好的結果.
至於所謂「民進黨的良心」,這一看就知道是柯糞的操弄之詞,王世堅支持姚文智的時候,他們不說這是良心,王世堅批評柯文哲的雙子星案,被市長公然在議會罵「垃圾」,最後引起不分黨派,議會的杯葛,使柯文哲被迫道歉,他們不說這是良心,反倒是王世堅批判陳時中不宜去演唱會的時候,他們才在那大喊「民進黨的良心」,這無疑是要引發泛綠支持者內部的矛盾,讓他們順著良心去攻擊王世堅,把其他正常人貶低成沒有良心的人.
明知如此,卻要進入強暴者的邏輯,把王世堅當成是國民黨的,引發支持者內鬨,滿足了他們「只要不支持,就是中共同路人」、「台派排除異己」的印象,實在是傻瓜的行為,越打,越滿足他們良心的要件,「你看看,他就是有良心,所以才被打」等,不相干的謬誤.
這是王世堅的問題嗎?他特立獨行慣了,並極度痛恨柯文哲,柯糞們對他也沒什麼好感,只是假意支持,等到利用完王世堅,打完民進黨,等到王開罵柯文哲的時候,再抹去王世堅.
過往王世堅的批評,並沒有這樣的被操弄的效果,為何此次卻淪為標的?怕是「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的說詞,才是真正被操作的主因,當王世堅的忠誠被質疑,就演變成意識之爭,給予柯糞操弄的機會,王世堅被迫得採取激烈的回應,而其他人再找各種理由攻擊他,這種超過尺度的說詞,逾越自己份際的言論,才是釀起爭端的主因吧?
莫忘時代力量的教訓.
這種不合己意,就要人離開的方式,恰巧就和當初時代力量不遵循黨中央,就嗆要退黨的情形相仿,再當時,釀起了退黨潮,和分裂的危機.
莫忘柯糞的教訓.
柯糞這群體,之所以令人詬病,神父從前即提出了,他們陷入了團體迷思之中.
群體產生無懈可擊的錯覺,過份的自信和盲目的樂觀,忽視潛在的危險及警告.
集體合理化,對群體道德深信不疑,相信群體做出的決策即符合至高無上的道德,我即是對,我們即是正確,若有道德倫理的問題,也不存在,我和我們代表道德本身.
忽視外來的挑戰,對異議者施加壓力,產生群體一致的錯覺,人們對議題有疑慮,即保持沉默,認為自己沒有權利去質疑多數人,他們傾向自我審查和增設心靈守衛,這種表面的一致性,連帶使得許多荒謬的行為和罪惡的事被認為是應該要去做的.
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懷疑群體立場的人,立即被反擊,不是以理性討論來反駁,或者提出證據,取而代之是冷嘲熱諷,讓其他人失去主見,藉由恐懼而支配他人,使他人必須勉強自己與群體保持一致.
在神父來看,雖不嚴重,但少部分人已經出現這種跡象,批判王世堅,應針對他的言論,而不是而不是訴諸氛圍,感覺,印象,很多韓粉推爆、藍媒力挺,跟國民黨一樣,看看挺王世堅的都是哪些人,藍營節目開價罵民進黨我沒收,去暗示對方收錢.
這是空的集合,如果用這模糊不堪的方式去辨識敵我,壓迫他人的意識,質疑對方的忠誠,不但無知,而且就是造成內鬨的禍端.
再說一次,王世堅並沒有上綱到民進黨,而是根據個別官員的行為提出批判,王世堅在藍營節目90%的時間都在幫民進黨辯護,就是反對的觀點被放大,也在合理範疇,反映他的所見所聞,你可以請他不要上藍營節目,或質疑他收到的民意有問題,他的觀點被影響而有所偏頗,但不是說,「你還在(民進黨)這裡幹嘛?」
阿中部長去演唱會沒什麼關係,認為他此時不宜去,這也沒什麼關係.
重點是怎麼會變成否定整體民進黨或搞到要人退黨,或繪聲繪影描述對方收了錢,說得好像只有他上藍營節目似的,這種方式到底是在幫陳時中還是在害陳時中,這才是真正讓所謂讓藍營撿到槍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在為自己博取聲量罷了.
乃至於有人將王世堅比做高嘉瑜,這實在是差之千里,高嘉瑜是品聞風向,專門檢討陷入弱勢的人,王世堅則是挑戰權威,關鍵時刻,王世堅總是兩肋插刀,做出正確的決定,高則是檢討被害者.
高在選戰時期,應該選邊站的時刻,刻意做出破壞的舉動,王則是執政時期,扮演忠誠的反對者.
挺王世堅都是哪些人?實在可笑.
我名為變態的神父,在此支持王世堅.
支持他發出那「一點點的反對」,因為我知道那是重要的,而神父亦知道,王世堅決不會背叛民進黨.
「越難過的時候,越要發揮自己的長處.」
陳時中的長處,並不是唱歌,而是對民眾的釋疑,正是因為他不同於一般的官僚,所以民眾信任他,再大的焦慮,不安,都願意先聽他說話.
台派的支持者,本土派的支持者,長處也不是排除異己,而是自我修正.
為台灣的前途著想,顧及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想法,願望.
只有這點是不能放棄的.
只有這點,才是應該繼續做,
不是只有你才能做得到的事,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TSP_琤祐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搭起故鄉的橋】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反面容許錯誤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變成一句很流行的用語,講的好像人人都是鰲拜一樣XD。
.
長大以後,雖然我們獲得了很多選擇的權利,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你有了更多選擇,你不一定會更快樂,反而,更多時候你會期待起小時候那種天真無邪,一張貼紙或者是一個糖果就可以滿足很久的那種快樂。
.
《是誰出的題目這麼難,到處都是正確答案》這本書,是大陸的一個專攻經濟學的作者所寫的,我很少推薦經濟學的書籍,難得有一本寫的我覺得非常淺顯易懂又鞭辟入裡的!
.
這本書特別適合給:
1.想要找到人生正確答案的人
2.內心常常打架面臨矛盾的人
3.求好心切,什麼都想做的人
4.因為擔心別人會怎麼看待你,而猶豫不決的人
5.選擇困難症患者
.
這本書談的主題看起來是「選擇」,但實際上是「貪心」,這更具體的說,其實談的就是 #如何在貪心的世界裡保持清醒。例如伴侶的選擇、工作跟家庭的兩難、媽媽角色的「千手觀音」⋯⋯凡此種種,我們的人生沒有一刻不是在做選擇,而所有的選擇,都意味著可能的錯誤和失敗——當然,也有可能帶領我們走向快樂跟成功。
.
可是很多人,在這之前就被困住了。無法接受不確定感、無法接受這種「不曉得以後到底會是什麼樣結果」的焦慮,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一直在等待、一直以被動的姿態,希望別人給他們建議、期待能夠有那種「只會有獲利,不會有損失」的選項。
.
那該怎麼辦呢?其實換個角度想就好了。
.
作者邱天說,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容許錯誤」,我的觀點是,容許錯誤至少包含三個重要的事情
—對自己慈悲(self compassion)
—對別人善良(loving kindness)
—看見自己所有的選擇和錯誤,都是有正面意義的
.
「憂鬱的人活在過去,焦慮的人活在未來,快樂的人,活在當下」我忘記從哪裡看到上面這句很流行的話,我覺得剛好可以當成這本書最好的註解,它在你工作、生涯、感情、婚姻、與長輩間、與同事間,相處有許多抉擇和兩難的時候,提供你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並且跟你說,並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更好的選擇。
.
或者說,所有的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既然每一個選擇都會面臨可能的錯誤,那麼這個錯誤的反面,也可能帶來一些好處。
.
像是「離婚」被大量的變成負面的標籤,但另外一個角度來想,何嘗不是放彼此一條自由?像是被資遣後降職,看起來像是一場災難,但或許也是轉換職業跑道的另外一個開端。
.
從童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故事的角色必將經歷磨難,小紅帽必須進入森林被大野狼吃掉、白雪公主必須吃下毒蘋果、灰姑娘必須飽受折磨、美人魚必須犧牲她的聲音⋯⋯沒有一個公主的命運是順利的,但也因為這樣,才開啟了她們不一樣的人生。
.
痛苦經常是成長的開始,而「選擇」則是通往痛苦的鑰匙。這是一條必經的路,如果你願意,帶上這本書和你一起前進, #它不會給你什麼有效的建議 ,但至少這一路上,在你徬徨猶豫、躊躇不前的時候,它會給你勇氣,讓你繼續往你選擇的路前進。
.
#買這本書 #ig限動上滑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144
反面容許錯誤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要講美國外交政策上的錯失地方。第一,在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聯集團,支持了很多獨裁者,而且那些獨裁都是非常殘暴,這是違反了普世價值和美國立國原則。結果也令自己相當麻煩。最出名的是伊朗的巴列維,結果令到伊朗成為了原教旨主義國家。甚至最近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前印尼的蘇哈托也是,美國縱容這些人,以前為了對付共產黨,所以容許他們用殘酷手段對付國內的政治異議份子,但又沒有給足夠的壓力要他們作國內的民主自由的改革。這和在二次大戰初期,和共產黨鬥爭已很不同,那時美國是給了很大壓力蔣介石作民主改革,作國內合作,要求中國不可以打內戰。結果蔣介石撕破雙十協議,進攻共產黨的時候,美國便對蔣介石禁運軍火十八個月。這是一部分原因令到蔣介石打輸。另外,給了壓力要蔣介石進行民主改革,所以他用普選召開了國大代表來選自己做總統。
但是南美有些國家是更加離譜,好像智利,為了鎮壓金色革命,還有阿根廷的獨裁者都用私人的執法部隊,去槍殺人民,甚至虐待殺死人民。這是完全不可以原諒。在所有美國外交行為上,這是美國最醜陋的行為了。
美國醜陋的成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共產黨更加恐怖。為了對付共產黨,要不擇手段。其實這觀念是完全錯誤,現在更是不能接受。現在兩個國家都面臨這個狀況,是美國沒有給予足夠的壓力。像埃及,因為普選而選出了穆斯林兄弟會,美國又容許埃及軍方推翻,雖然當地有不少示威,結果變成顏色革命推翻穆斯林兄弟會的總統,這令埃及再次變色。其實之前的恐懼完全是針對共產黨。現在完全是針對回教原教旨主義,為了對付原教旨主義,寧願支持獨裁者。
不過薩達姆不是美國支持而崛起。薩達姆是復興黨和埃及的納薩是同一陣營。復黨是和美國作對的,所以美國才支持以色列。美國並不是一開始便支持以色列。去到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美國還不是在以色列那邊,還是要英法及以色列由蘇伊士運河撤軍的。因為納薩一面倒向蘇聯那邊,結果美國便愈來愈支持以色列。其實復興黨是由一個反美反以色列集團起家,但去到伊朗推翻巴列維之後又變成一個原教旨主義國家。而美國為了對付伊朗,又支持薩達姆打伊朗,變成兩伊戰爭。他們暗中支持薩達姆,結果養大了薩達姆。薩達姆侵略科威特,導致美國和他反面。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尤其是最難看的是南美的獨裁者,亂殺害平民。而美國則不理會。
第二點,要攻擊美國的是美國failed to act,不是美國經常干預別國,而是美國有時拒絕干預別國。即使面對人道出現重大災難,也不作出干預。科索沃也是,南斯拉夫如是,即使那些是種族屠殺,尤其是在非洲的就更加不理會。非洲發生最多種族屠殺,如蘇丹發生內戰。因為那些地方不起眼,美國國內輿論也不太知道這些事,所以盡量避免發生戰爭。這些地方對國際經濟也不太重要。在人道災難的時候,美國是經常性不能沒有反應。
第三,美國意圖暗殺敵對國家的領袖。美國做事是不應該這樣。美國曾經有很多計劃去殺卡斯特羅。有很多計劃是很愚蠢,像在他剃鬚膏落毒,令到卡斯特羅甩鬚,國民便會不信任,嘲笑他,因此會倒台。CIA有很多這些計劃,不過這二三十年是少了很多,因為CIA也受到控制。這是評論美國外交的第一部分,其實還有其他未盡國際義務的事。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