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作為文化集體權/許育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裁判時報第110期
釋字第803號解釋針對槍砲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處罰原住民持有獵槍打獵之規定是否違憲做出解釋,並啟發對原住民族狩獵文化究竟屬於個人權利或是族群集體文化權之討論。許育典教授在本文中,以加拿大司法判決為例,深入淺出剖析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殊性,肯認保障原住民族集體權之重要,並提出憲法增修條文作為將狩獵文化權作為原住民族文化集體權之依據。
✏關鍵詞:釋字第803號解釋、原住民族文化權、狩獵文化權、文化集體權、比例原則
✏摘要:
聲請人王○祿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下稱「槍砲條例」)等罪案件,認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103年度原上訴字第17號刑事判決,所適用之槍砲條例第20條第1項有關自製之獵槍部分規定、依同條第3項規定授權訂定之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條第3款規定與野生動物保育法(下稱「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規定、第2項前段規定、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下稱「原住民族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第4條第3項規定及同條第4項第4款規定等,有關:壹、原住民持有供作生活工具用之槍枝,限於「自製之獵槍」始有免除刑罰規定之適用;貳、系爭規定三至六限制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有違反憲法第15條生存權、第22條保障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第23條比例原則、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11項、第12項前段肯定多元文化存在價值並促進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發展之意旨。另系爭規定二將自製獵槍定義為「原住民傳統習慣專供獵捕維生之生活工具」、「其結構、性能須逐次由槍口裝填黑色火藥於槍管內,以打擊底火或他法引爆,將填充物射出」等情,增加法律所無的限制,已逾越法律的授權,有牴觸憲法的疑義等語,向司法院聲請解釋憲法。
✏試讀
🟧個人權利或集體權利的爭點
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的文化權利,究竟是個人權利?還是集體權利?
當然,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釐清一個問題,究竟能不能從個人權利出發,藉由體系解釋的方式,讓現有的規範完全實現原住民族的保障,並確保每個人民都能達到最大可能的自我實現?如果有這種可能,那麼,只要透過憲法解釋,讓傳統基本權將原住民族的保障納入即可,而無須採用集體權的模式。對於此一問題,我們可參考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決案例:奇爾科廷族對不列巔哥倫比亞省(Tsilhqot’in Nation v. British Columbia)。奇爾科廷族自稱是「河流的民族」(People of river),長期世居在加拿大威廉湖及其週邊流域,並以傳統的漁獵、伐木為生。他們並不完全定居在一塊土地上,而是根據季節、漁群,而進行一種巡迴、半遊牧的生活。在加拿大被英、法二國殖民後,其居民曾多次與政府爆發流血衝突,自1983年起,加拿大政府畫出一部分土地作為原住民保留區,使該民族居民可於保留區內營其傳統生活,但由於漁獵生活需要廣大土地,且捕獵活動常可能越界,奇爾科廷族仍常和當地省政府產生衝突。2012至2013年間,省政府與該民族對簿公堂,並要求法院判決當地原住民不得越過其保留區邊界、或進入邊緣區域的公、私有土地內進行經濟活動,只能在其「定居範圍內」進行。而原住民則主張自己應就其傳統的活動區域,有完全漁獵、伐木、或其他土地利用的權利。2013年11月,該省的上訴法院判決,奇爾科廷族可以擴大其漁獵範圍,無需地主或政府的同意,但仍然要求原住民「具體、清楚的將區域邊界定下」。該族人民認為,上訴法院的判決忽視了他們傳統文化的特殊性,企圖以歐美文化對所有權的概念,規範他們的傳統生活。因此,他們繼續上訴最高法院,而加拿大最高法院則判決:「奇爾科廷族人就其傳統生活領域,享有土地的『占有權』及『使用權』,而不受限於其『定居』的土地、或因此必須明確的畫分其生活區域」。在這個判決中,我們可以注意幾個特殊之處:
(一)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決,並非針對「所有權」而是「占有(occupation)權」。由於原住民的文化差異性,當地原住民並不打算取得所有權,而獨占週邊的廣大土地。他們想要得到的結果是「無論誰擁有這塊土地,我們都能在這個區域內經營傳統生活」。因此,他們得到的權利並非排他的、將其他人驅趕出該地的權利。相對的,他們所要求的,是傳統文化、生活模式被尊重的權利。也就是說,開發案並非被完全排除,但必須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和原住民討論後進行。
(二)此一判決並非將土地判給「一人」或「幾人」,而是給予全族人自治、自決土地利用方式的原住民集體性的權利。在這裡,訴訟的當事人是一個原住民族,而其所得的成果,只能也必須由全族討論、全族共享。
從此一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傳統基本權的不足。原住民在這種情形下,單一的個人在一二代人權的體系下,因為並沒有具體、明確的基本權受到侵害(該族人只有在一小塊保留區域內有土地的所有權),因此不具當事人適格。而其所追求的,過傳統生活的「權利」,也無法由傳統的基本權賦予,因為這種權利,只有在整個民族能共同享有自治自決的生活時,他們所爭取的內容才得以實現。在此,我們可以看出,透過社群共有的「集體權利」,而讓一群人能主張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並得以成為訴訟的主體,此一理念具有實益。而應用在原住民族社群,意即他們可以以原住民部落為主體,主張其文化、教育、環境……等權利的自主自治,並能以整個部落作為訴訟的當事人,由此觀察,我們可以肯定對原住民族集體權的保障有其必要。
🗒全文請見: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作為文化集體權──評釋字第803號解釋的釋憲同理心,許育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6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
原住民 狩獵 區域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公共領域以及一般民眾越來越重視公共文化議題的討論脈絡下,許多公立的文化單位開始轉型,從原本的中央而下的文化治理,逐漸開始增加連結與重視地方文化的角度。而博物館中的地方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典範,正是特別強調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領域機構,應該擔負起連結公共文化領域與地方社會的責任。因此,這些年來,不只是大學與學術機構開始重視社會責任,博物館實際上也做了很多與地方社會對話、發展地方文化的的社會責任工作。
-------------------
環境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基底,也是文化發展的憑藉,唯有永續的環境才會有永續的文化,當代的博物館對於環境意識的覺知,採取不同的實踐方式。本文介紹北海道平取町的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傳統生活空間再生」IWOR構想(「IWOR」是一個愛努族詞彙,意指「傳統生活空間」。)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繪本產出歷程,探討博物館中「環境意識」的實踐樣貌。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Nibutani Ainu Culture Museum)位於北海道平取町,是一座保護當地愛努文化,致力於保存、紀錄、展示與傳承的地方性博物館(町立)。愛努族是日本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的北部島嶼。據2017年的資料記載,約有1萬3千名愛努人居住於北海道地區。從歷史上看,愛努人經歷的艱困處境與世界上其他原住民類似,包括日本人的長期殖民統治,政府的同化政策、社區遷移、疾病傳播、人口減少和制度性的歧視等。直到2019年,日本訂定《愛努人促進法》才被承認是日本的原住民族。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主要來自文化領袖萱野茂(Shigeru Kayano),其推動愛努民族運動,從1950年代開始蒐藏文物,20年間收集了約2千件愛努生活文物,並建立一間小型文物館。在平取町和北海道愛努人協會的支持下,「二風谷愛努文物館」於1972年開幕,該館於1977年移交平取町管理。到1980年末,隨著二風谷水壩建設的進行,平取町計畫在政府資助下建立一個新博物館,於是購買了萱野茂大部分的收藏,並於1992年開設了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館內分為4大區域,展出愛努人的生活、農耕與狩獵等糧食供應方法,以及愛努文化獨特的工藝技術與生活藝術,對自然的信仰與祭儀,以及與北海道自然生態共生的智慧。
2019年8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辦理「在地・文化」史前館與日本北海道環境教育工作坊,目的是探討博物館如何投入專業研究之下的知識轉換,協助解決環境議題。在工作坊中,任職於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吉原秀喜先生分享「北海道平取地方的愛努博物館IWOR構想與愛努文化的環境與景觀」。簡而言之,日本北海道沙流川流域推動的IWOR傳統領域網絡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共生,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示範場域。在「人與自然共生」方面,重視與自然調和的生活方式,持續可能的「共生開發、地方振興」目標。在「多元民族共生」方面,以愛努族為首,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共同建構繁榮的社會。在「多元文化共生」方面,尊重各種自我認同、歸屬感與生活方式,讓不同志向或價值都能朝其目標前進。博物館在空間提供、人才培育和愛努族展示上,每一項都參與其中。具體而言,該館推動內部的族群凝聚和社群培力,更向外推廣愛努族文化。
卑南遺址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2014年與2015年,卑南遺址公園與史前館康樂本館分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遺址公園早在通過認證前,就一直進行環境教育,保存與推廣臺灣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自2005年起展開民族植物的調查、種植與展示工作,提供民眾與部落族人進行文化學習與傳承的場域。館方也彙集調查成果,出版相關的書籍與繪本,如《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不僅保存部落重要的傳統知識,同時也提供部落學校進行文化傳承課程的教材。除了保存傳統知識外,遺址公園也結合專家學者、部落耆老及文化教師,辦理傳統生態知識的推廣活動,不僅讓一般民眾有機會認識在地文化與知識,部落族人也透過參與相關的推廣課程,進一步學習並增進對自我文化的認同。
《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是2013年出版的一本兒童繪本,繪本籌備近一年,調查、紀錄卑南遺址周邊部落的傳統地名、空間記憶,講述部落祖先都古比斯為了族人生活,奮勇前往卑南溪(今卑南鄉嘉豐村附近)三度引水的故事。經過與耆老多次討論後,與南王國小六年級「傳統生態智慧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多次進行現地踏勘、耆老訪談,最後由部落畫家陳冠年繪製完成。這個故事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讓後代子孫了解卑南大溪的地理環境與多變特性。學生們在自然環境的探訪學習中,結合文化意涵與耆老智慧,啟發對土地的情感,並發展出在地意義,走在這裡就像和祖先同行。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id=bd129f1e-4bf7-40c0-84d4-252245b2deae&fbclid=IwAR2gcPhHTWsyyNfIL9i75mxMCVPZxCKsN_vPD1qBbIylDhinZ59rsLQkuPU
原住民 狩獵 區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黑豹
#玄豹珠
#這是美洲黑豹
#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
#一頭黑豹有兩至三顆靈珠
#貓科中往前衝暴力聰穎第一
👉照片中有原住民拍攝到的難得圖片
黑豹 又稱墨豹,中國古代稱 玄豹,是由於基因變異而體毛呈黑色的豹,並非獨立的物種或亞種。黑豹幼體和正常毛色的幼豹會混雜在同一胎中出生,並且黑豹也能產下正常毛色的幼豹。
🙏這裡指的玄豹珠指的是美洲黑豹,目前我還在尋找亞洲區域的黑豹珠。有玄豹珠的黑豹平均壽命為25-30年,據說黑豹要離世前會找當地巫術厲害的師父,直接暴斃在巫師面前,巫師在黑豹過世後,由於玄豹珠帶有太大的暴力氣息,巫師與男獵人將黑豹帶到乾淨的地點,這個地點必須有潔淨的水,切開豹頂拿出2-3顆的靈珠後,要花許多天的時間由巫師在水中洗淨暴戾之氣,在南美洲非常厲害的獵人會帶玄豹珠,被狩獵的動物相當倒楣,會直接被一槍打中,玄豹珠靈氣逼人,大部分玄豹珠的形成是因為黑豹長期吃下奇珍異草或是特殊獵物(如帶珠鱷魚或帶珠老虎),這些奇珍異草中含有草木精靈或強大靈氣,慢慢形成靈珠居住在裡面,巫師說其實不論虎頂珠或玄豹珠的形成,會大量消耗動物的體力與能量,牠們只好一直尋找奇珍異草等靈草咀嚼吞食,在現在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世界,這些靈珠越來越少,務必好好珍惜,連巫師都只留下兩顆作為念想,難得有緣人。
👉美洲豹的身型比一般的豹子大不少
👍它們也是進化得最完美的貓科動物
👍集合了貓科動物的所有優點
👍是貓科動物中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
👍具有虎、獅的力量
👍又有豹、貓的聰明靈敏
👍它們咬合力和犬齒在貓科中最強
👍使獵物斃命的效率最高
👍喜歡直接洞穿獵物的頭蓋骨是其一大特點!
👍美洲豹性情比獅虎還要兇猛,
👍敢沖入河中捕殺南美鱷
與白化相比,黑化對生存的影響是正面的,所以比白化更常見。黑豹在夜間捕獵時更易於隱藏,其他棲息於密林中的動物也可能因黑化而更有利於生存。在明亮的光線照射下,能看出黑豹的毛色並不是完全的純黑,而是深淺不一的黑褐色,並能看到隱約的斑點和環紋。
報導過有黑豹出沒的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印度南部、尼泊爾、緬甸和爪哇島等,據稱馬來半島南部的黑豹數量超過了正常毛色的豹,而黑豹在非洲卻很少見。
黑豹因其獨特的外表而頗具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中被廣泛繁育飼養。然而人工飼養環境下,人們會刻意為了繁殖黑豹而選擇有親緣關係的個體進行交配,這使人工飼養的黑豹存在健康隱患。調查顯示黑豹的繁殖率比一般的豹相對低下。
👍美洲豹其實既不是老虎也不是豹子
👍它們是現存世界第三大貓科動物(除了獅子和老虎)
皮爾福德是聖地牙哥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San Diego Zoo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Research)的成員。 「如果你與曾與擔任過嚮導的老一輩居民交談,便會知道即便當時(1950到1960年代)狩獵是合法的,但人們還是有共識──不可以獵捕黑豹。就算你看到牠們,你也不能捕捉牠們。」
👉👍因為黑豹是最尊貴的國王。
原住民 狩獵 區域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所有的包涵
你想學的文化精髓,只要你入一次山就會被深深吸引
狩獵祭的時間主要是九月到隔年三月
狩獵祭主要是以套腳與套頸兩種陷阱為主
獵人會根據動物的足跡、糞便、周遭植物
分析動物行動的痕跡並設下陷阱
也會根據糞便來決定區域活動的動物種類
且調整陷阱的粗細
陷阱設置好後
會三到四天上山巡視陷阱
另外,就是『夢占』
透過做夢來決定是否要上山
有的會夢到挖土機挖掘(表示捕獲到獵豬)
夢到被警察臨檢(表示捕獲到山羌)
夢到坐竹筏翻船(表示捕獲到山羊)
每個人會夢到的都不同
但只要做到夢
獵人們就會上山尋陷阱
所以算是一個特別的文化習俗
而這次去的夜獵行程
是因為我們收完全部的陷阱後
才會進行槍獵活動
這樣的槍獵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在這附近的沒被補的獵物做驅趕
讓這片獵場的植被可以復育
這樣下一個狩獵祭動物們
還會回來到這片獵場生活
就是這樣一個生態保育的重視
以及與大自然共存的互動
所以原住民的獵人才能有好的收穫
狩獵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
請大眾不要認為我們亂使用獵槍
甚至有殺害人的動機
因為這樣的獵槍污名化
讓我們的狩獵文化許多政策無法持續傳承
獵人文化也因為槍砲管理條例等法律辦法
讓獵槍與獵人文化被大眾污名化
希望觀賞我影片的人
更能認同原住民族狩獵的文化
並給予獵人更多的尊重
最後,要學打獵的請在留言區留言
我之後請我威狼爸開一堂狩獵課程
讓大家能夠來學真真正正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Sun Hunters Music Epic Music Instrumental (No Copyright)
2.♩♫ Epic Adventure Music ♪♬ - Treasure Hunter (Copyright and Royalty Fre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ImLp2g1cFA/hqdefault.jpg)
原住民 狩獵 區域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所有的包涵
你想學的文化精髓,只要你入一次山就會被深深吸引
狩獵祭的時間主要是九月到隔年三月
狩獵祭主要是以套腳與套頸兩種陷阱為主
獵人會根據動物的足跡、糞便、周遭植物
分析動物行動的痕跡並設下陷阱
也會根據糞便來決定區域活動的動物種類
且調整陷阱的粗細
陷阱設置好後
會三到四天上山巡視陷阱
另外,就是『夢占』
透過做夢來決定是否要上山
有的會夢到挖土機挖掘(表示捕獲到獵豬)
夢到被警察臨檢(表示捕獲到山羌)
夢到坐竹筏翻船(表示捕獲到山羊)
每個人會夢到的都不同
但只要做到夢
獵人們就會上山尋陷阱
所以算是一個特別的文化習俗
而這次去的夜獵行程
是因為我們收完全部的陷阱後
才會進行槍獵活動
這樣的槍獵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在這附近的沒被補的獵物做驅趕
讓這片獵場的植被可以復育
這樣下一個狩獵祭動物們
還會回來到這片獵場生活
就是這樣一個生態保育的重視
以及與大自然共存的互動
所以原住民的獵人才能有好的收穫
狩獵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
請大眾不要認為我們亂使用獵槍
甚至有殺害人的動機
因為這樣的獵槍污名化
讓我們的狩獵文化許多政策無法持續傳承
獵人文化也因為槍砲管理條例等法律辦法
讓獵槍與獵人文化被大眾污名化
希望觀賞我影片的人
更能認同原住民族狩獵的文化
並給予獵人更多的尊重
最後,要學打獵的請在留言區留言
我之後請我威狼爸開一堂狩獵課程
讓大家能夠來學真真正正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fsQeLTiwKI/hqdefault.jpg)
原住民 狩獵 區域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百岳單攻訓練預告短片 - 「北大武山」
海拔高度:3092m
總公里數:≒23.2km
海拔爬升:2337m
海拔下降:2202m
百岳排名:90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山脈別名:雲海的故鄉、南台灣屏障
清晨4點,飄著霧雨,黑夜中驅車前往北大武山登山口,
做完熱身後,起步,進入山林,開始上山訓練,
帶著期待與尊敬的心,也另有一個期盼,
北大武,堅毅又宏觀的名稱,完全符合山徑的樣貌,
在茂密的樹叢、闊葉林中穿梭快速前進,
路線非常完美,符合越野跑訓練的環境,
隨著坡度慢慢上升,雲霧越來越濃厚,
在斷崖邊坡前進,慢慢的能夠隱約看到山的全貌,
直到2100m的光明頂、喜多麗斷崖處,
被眼前開闊的景象感動,此刻,我已在雲海之上,
陽光穿透雲霧間,散發出光芒,照耀在斷崖上,
我想,任何人都會在此停留一下腳步,
靜謐的美、慢慢的流動,聖山,在這守護著大地子民,
對排灣族、魯凱族信仰上的保護,他們視大武山為靈山,
認為是祖先靈魂歸宿的聖地,所以才會這麼的高聳矗立,
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排灣的傳統詩歌中出現
5.8km處約有1千年以上的紅檜巨木,
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
由於東西兩側都是大斷層,
東方陷落至太平洋底,西側陷落屏東平原,
大武山又像個巨大的屏風,
在晴朗的天氣時還能夠同時看到太平洋與台灣海峽,
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台灣最南端的百岳
接下來的山徑,開始海拔爬升,
不斷陡上與攀爬,大腿會炸乳酸,腰部要求核心穩定,
再加上倒木、濕滑泥濘,鑽、爬、拉,
讓路段更加豐富,像是探險般,也是北大武山不同的特色
終於,我到了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所記載的碑文因為水泥剝落而無法看清,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徵招約4000位台灣原住民赴南洋作戰,
隊員在叢林中精通勘查,可分辨遠處聲音、從事伏擊,
缺糧下能狩獵補給,傳授日軍叢林生活的方法,但最終死傷慘重。
1944日本政府為了紀念這些義勇軍,特別在此處立碑
詳加記載著高砂義勇軍的英烈事蹟以供後人憑弔。
相傳,當時日人預計將神社興建於北大武山頂,
受到當地視北大武山為聖山的排灣族人強烈反對,
但日人執意興建,卻屢次遭受雷擊,最後才將神社遷往現址。
了解北大武山的歷史,讓我更帶著敬意前往山頂,
許多山徑幾乎是在山脊上前進,
不知道要彎多少個彎,爬多少次,
抵達山頂時,雲霧都蓋起來,無法看見全貌,
但等了一陣子,幸運的開了一個小窗口,
穿透陽光照耀到身上,也為這次訓練畫下美好一刻
下山前,
鳥從我後方飛過,在空中飛翔,
此刻,心理沒有什麼負擔,
連呼吸,都讓身體感覺的好輕,
自在、自由的像鳥一般,
這是一種解脫束縛的自由
在你喜歡的地方,做你喜歡的事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面積達47,000公頃,占臺灣全島面積1.3%
⛰僅次於玉山、太魯閣,兩個國家公園,全臺第三大保護地區
⛰海拔高度介於200–3,100公尺之間
⛰存留面積最大、林相最完整的天然闊葉林地
⛰推測是台灣唯一可能發現瀕臨絕種動物臺灣雲豹的區域
⛰以上參考網路資料、歷史文獻
⛰路線:爬升和下降落差非常大,建議要有足夠的下肢肌力再前往,
路線石塊多,如果腳沒力滑落相當危險
#登山技巧
#百岳
#五岳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單攻
#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GOMT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ZOJ7kyt3B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