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開始的地方——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我們不知道原運前輩怎麼想的,不過每年原住民族日我們並沒有快樂,未竟之路諸多險阻,每一次隱微的歧視都預告著落石的發生,體制砸向你的多數時候你都安然無恙,直到某天你發現原來那些存活的小幸運不過是因為體制轟然斷了你的退路。這一天大家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歷史總是面向未來,文化部辦了一個特展在國父紀念館,請明察我接下來並不打算說在中華民國國族認同的核心場域辦特展是一種原民主體意識的實踐、我也沒有那麼明察秋毫去議論前輩與藝術家們在特展裡表達的意念,我只是必須說出這一句:孫中山與我何干。在他們準備拿「中華民國對原住民多好多好」來反駁之前,抱歉了各位如果部落主權尚未實踐、原住民族土地尚未歸還,在這個想要好好稱呼自己還要附和中(華民)國語言與用語習慣的當下,我們為何要與殖民者一同紀念我們的血淚?孫中山與他的紀念館有什麼資格,坐落在原住民族正名權利的中心,成為展示原住民族人奮鬥史的場域?
請不要拿你的文明來說服我。你不能否認策展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建構,在虛幻的主權面前,倡言重視原住民族文化都是一種對現實的藐視。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本來是對中華民國權力的挑戰,現在成了文化部長口中的「定義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盲目的多元文化主義造成主權論述的斷裂,當你聽到部長說「尤其看到原住民族在運動、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荒謬地抽取文化的外觀,任憑建構所需的國族面孔;你明白在殖民者的殿堂上,真就沒有人去問部長與國家,為何自以為可以辨認我們的臉孔。
我們看過太多表面功夫,像前些日子鄉公所狐假虎威地請原本就擁有土地的族人前來排排站,一個個頒發土地權狀好像頒獎,鄉長在台上侃侃而談啊這是落實轉型正義,布條掛好官派做足,完全忘記身為中華民國地方政府的權力延伸來「授證」,本身就極其可笑。大概鄉公所公務員與族人熟識,大概族人們也不會意識到問題所在,多美好啊中華民國體系選出的部落族人,與此同時部落法與民族自決的,真正與主權相關的法治,都淹沒在殖民者的法制洪流裡。你以為這只是細膩的國族政治,其實這關乎一個相當基本的問題,你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會叫人家來「被還」呢,轉型正義不是號稱滾動式檢討嗎,或者被滾動到塵埃裡的只有原住民族人的尊嚴。原住民族日過後世界還是在前進,真正重要的不只是引起討論,意識到壓迫是如何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應該也是重要的。創傷發作尤其是日常。你不會有時間去找台灣的不義遺址,或者花時間去問促轉會,明明正名運動被否決的時間也在白色恐怖時期,為什麼總統府跟內政部算不上不義遺址呢,原來不是沒有不義,只是尚未成為遺址。如果文化部都把原住民族日紀念特展辦在國父紀念館了,是時候該醒醒吧,對我們這樣的原住民來說,正義是否亦將成為遺址。
我們縱然有一百個前仆後繼的理由,殖民者的肯認絕對不是其中一種。要從殖民的狀態解放出來,需要社會全體開始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承認與反省,需要將反壓迫視為一種長期的事業——原住民族日要紀念的,是未曾被我們紀念的,每一個因為殖民壓迫而失去語言、禁錮文化或迷失認同的族人們;是要紀念未曾有機會選擇認同自我的族人們,和每一個勇敢站出來反對中華民國壓迫的族人們。我們不會有更好的前途,除非我們願意開始行動、組織和倡議;我們不會有更好的歷史,除非我們開始記得被主流社會遺忘的抗爭史。鑿山造路,背起行囊,回到出發的地方。
行動與批判,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文化部長說法: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5640496
來義鄉公所授證儀式:
https://reurl.cc/5rylGG
#回到開始的地方
#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原住民歧視用語 在 周駿宥Kilang’Ad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譴責種族歧視、譴責言語霸凌》
關於在網路上被傳的沸沸揚揚的原住民老人到花蓮慈濟醫院旁7-11買東西,因搞不清楚如何實名制遭到另一位年輕顧客大聲咆哮、辱罵、羞辱老人和歧視原住民,這名男子邊錄影邊用語言強制把老人叫回並要老人跟店員道歉,老人道歉後男子還不善罷甘休並變本加厲的強迫老人跟店員90度鞠躬道歉,影片中該名男子不旦目無尊長不重視社會倫理,更在影片中先是說「怎麼這樣?」,接著說「原住民被寵壞了!」、「很糟糕!」、「我要報警抓你!」、「我要檢舉你!」、「90度鞠躬道歉,不鞠躬道歉,我就報警抓你!」、「無法無天!」、「原住民最大是不是?」、「你是哪一族的?」、「我問你是哪一族的?阿美族?撒奇拉雅族?太魯閣族?」等等。其中「原住民最大是不是?」這句話前後咆哮了4次!除了對老人出言不遜外更嚴重歧視原住民族,造成很多民眾反彈‧
對於此事駿宥於5/28中午15:00接到該名老人的家屬陳情心情沉重,不僅心疼老大人被遭到如此對待,甚或是可以用糟蹋來形容,更是對於花蓮這樣一直以和諧族群共融為理念的縣市,竟然還有這樣不理智的言行舉止出現,對於拍攝者事後無任何悔意還PO上臉書的行為更感到痛心,因文章是5/20發生至今經過一星期時間,為了監視器的保存及完整,當下駿宥已協請警察局協助偵查調閱監視器,調查是否如攝影者所說老人有謾罵及作勢動手打店員的行為,答案是”沒有!”一切都只攝影者為了將自己行為合理化而無中生有的說法,所以表示攝影者所有不理智的言語和謾罵以及強制行為都出於個人行為。
因很多人打給駿宥關心此案目前進度,所以以此發文讓大家理解,在此駿宥也必須強烈譴責言語霸凌和對原住民族的歧視,試想若今天角色交換,今天是自己家中的長輩被受到此等對待,誰會受的了?!這件事引起原住民族的撻伐,也引起很多民意代表的關切,一切都將由司法還老人和原住民族一個公道!
駿宥最後提醒,疫情嚴峻時期能理解大家對於疫情緊繃的情緒,但倘若真的有人違反防疫規定,也建議不要以謾罵、動怒、爆粗口來解決,可以協請警方介入規勸、開罰,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譴責種族歧視
#譴責言語霸凌
#譴責目無尊長
#一切已進入司法程序
原住民歧視用語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語言之所以珍貴,就是它會因各地方文化的差異,賦予不同的生命力,保存下當地部落民族特有的歷史文化。
小編學習過拉丁語及英語,西歐很多語言都源自於羅馬帝國時期多在羅馬西半部使用的拉丁語,而後發展成為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等歐洲各國族特有的語言。拉丁語系遍佈西歐南方,因為氣候緯度的關係,各有其民族不同程度的浪漫文化風情。
當時的羅馬東邊使用希臘語,後來歐洲北邊使用日耳曼語系,而瑞士、比利時將這些語言兼容並蓄。英語也就是在這樣的精神下融合了日耳曼語與拉丁語所孕育而生。
再往源頭看,中歐和東歐大部分地區,包括波蘭、斯洛伐克、捷克、保加利亞和過去的南斯拉夫,說的斯拉夫語系。最後,追根溯源,拉丁系、希臘語、斯拉夫語和日耳曼語系全都承襲同一個根源,一種被稱為印歐語系的語言。
而台灣也是這樣,因為萬年前大洪水淹沒了全球土地,先民逃往山上避難,各部族衍生出自己不同的語言文化。造就了如今小小一片島嶼,卻擁有十幾個截然不同的語族,合計四十多種語言。
加上島國各地風土民情的差異,鮮卑唐帝國的官話也就是我們使用的台語流傳到此之後,在各地也衍生出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語詞與不同的講話聲調。這就是人類社會賦予語言的生命力,也就是人類社會各種不同文化重要精神的關鍵所在。
古稱河洛話的台語,是一千兩百多年前大唐鮮卑帝國時代中原的國語,後南傳到福建,被福建南方的百越族人廣泛使用,而後再輾轉傳至台灣。四百年來我們被漢化(所謂漢化就是清殖化)的先民,將其保留了下來。就如同大唐國建築風格在京都被日本人保存了下來一樣。
對亞洲大陸而言,我們使用的唐國台語是古老的語言。但對在這片土地生活了五萬年的台灣人而言,台灣現存的二、三十種原住民語言,任何一種都超過它的十倍以上歲數。畢竟亞洲大陸北方民族,是台灣先民在四萬年前抵達日本後,再於一萬年前抵達蒙古後所孕育的後代子孫。他們人文的發展,落後台灣太久太久了。
台語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台語保留了我們被漢化的平埔族先民的歷史文化,許多已經失傳、同樣擁有上萬年歷史的平埔族用語,以及荷語、客家語、西語、日語、英語等,都已隨著台灣的近代歷史文化融合在其中,正如美語與英語的差異。只可惜這流傳了千年,在台灣發展了四百年,來自亞洲大陸中原最優美的語言,卻在短短三代人間死亡,用詞不再繼續衍生了。
若我們這一代人再無保護這美好語言的意識,多數人普遍缺乏傳承珍貴歷史文化的覺知與責任感,至多再過2、3代,台語將會如同其他在這片土地上流傳了數萬年的其他語言一樣,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滅絕。
台語被北方台灣先民後代的胡人後代稱之為蠻南語,是對台語的侮蔑;不僅如此,就連稱呼福建的「閩」字,也是因無知、無文明素養而狂妄自大的中原人,用以歧視貶義其他民族的用詞。使用台語的人還在無腦的情況下隨口稱之為蠻南語、閩南語,是被人侮蔑不自知還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