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要不要說真話?]
在職場不講真話,對自己比較安全,公司則比較危險;至於講真話,對自己比較危險,但是如果用對方法講,並且勇於任事,擔起後來的工作責任,這種人容易被尊敬,也會有出頭的一天,同時公司會由於聽到真話而帶來改善契機。
不過在說真話與否之間,充滿天人交戰,很多人說「心很累」,原因就在這裡。
事實上,你只要學會我兩個填空題,從此不再陷入要不要說真話的困境裡:
💚第一個填空題:教你表示你有在聽對方說話
💚第二個填空題:教你說出真話卻不得罪對方
最近有個年輕人來跟我私訊,說到在公司無法講真話的痛苦,明明看到有些提議不可行,也嘗試表達意見,但是人微言輕,不敢太過強烈,擔心得罪人,只能輕輕點到,結果意見並未被採納,讓他很挫折。眼見事情一路錯下去,越到最後越是離譜,他質疑自己沒有做對的事:
勇敢說出真話﹗
這個情景,我們多數人在職場都會遇到。在說與不說之間,有很多的擔心害怕;就算決定要說了,也會對怎麼說﹑何時說感到猶豫不安,這使得多數人最後都選擇不說。而不說好嗎?老實說,根據「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一書,的確比較沒有風險,反而是說了要冒風險,而且是我們最不敢冒的一種風險,那就是—
人際風險﹗
阿德勒說,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關係,他的學生因此寫了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可見得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之所以有很多莫名的焦慮﹑帶來高度的壓力,不少源自於擔心別人討厭我們。其中說真話,是最有可能被別人討厭的原因之一。更何況被老闆﹑主管或同事討厭,而他們決定我們的職場前途。所以多數人在職場都選擇—
明哲保身。
這樣的態度久了,會讓我們成為兩種人:
💚1.麻痺無感的機器人
💚2.有罪惡感的偽善者
不論哪種人,我們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因為任何人都想要有所貢獻。因此即使繼續留在公司,情感上都會跟公司逐漸疏遠,一旦日子長了,不是逐漸在工作上不積極而為,就是心裡有一股怨氣,想要離職他去。因為工作要做得開心,就是要有參與感,才能融入工作環境,受到肯定,形成良性循環。
之所以變成這樣的人,主要是性格使然,比如膽小;另一方面是企業文化﹑管理風格造成,讓員工不敢暢所欲言,造就一個不健康的職場環境,反噬的是企業的生產力。當一家公司開會時,大家都沒有意見,或是一面倒地支持老闆,表面看似一派和諧,骨子裡卻是危機四伏,很多問題不被看見或提出。
上個月我在線上為企業做內部培訓,主題是「職場溝通UP」,不僅滿意度極高,大家也學到馬上能夠應用的方法,效果立竿見影。另外,我也跟上市企業講過「向主管報告」,他們的董事長非常讚許我的看法與做法。為什麼?因為我就是膽小型員工,可是又很想講真話,所以我知道上班族的痛點,以及突圍的方法。
首先,你得先了解自己的溝通風格,以及主管偏好的溝通模式,這需要花時間解釋怎麼觀察。今天我先講在開會時,當你不同意對方提出的看法時,怎麼說會最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則讓對方知道你有「仔細聽」他的意見,而且「聽懂了」,然後表現出來,這會讓對方感到你有誠意,他就會聽得進你不同立場的陳述。
你想想看,有時你在會議中被質疑或反嗆,你心裡的OS是不是「他根本沒在聽我講什麼,只想講他的」?這使得很多爭辯變成雞同鴨講,無法聚焦。怎麼讓對方有這種仔細聽的感受呢?有兩個原則:
💚1.表現出你有理解性的聆聽:你有感受到他的心情。
💚2.表現出你有積極性的聆聽:你有聽懂他的意見。
我有個簡單的溝通方式如下,是個填空題,在任何情境都能簡單套用:
💚第一步,理解性聆聽:
我看得出來,你很______(說出對方的感受,比如生氣﹑難受﹑開心等)
💚第二步,積極性聆聽:
我有注意到你提到________(說出對方剛剛的關鍵字,比如改變流程等)
跟你確認一下,這是不是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出對方的重點,比如想要做促銷等)
掌握這兩種聆聽的原則,當對方一聽,便會有如獲知音的感受,跟你同一國,哥倆好了起來,卸下防衛的盔甲。心情對了,事情就對了,便能夠聽進你的意見。
好,接下來你要切入正題,表達不同的意見時,該怎麼說?我一向推崇「三明治溝通」,有三個原則:
💚1.認同對方
💚2.說出自己的意見
💚3.請求對方展開行動
你試試看以下這個填空題:
💚第一步,認同對方:
我很認同你剛說的這一點:________________,
很有說服力,因為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說出自己的意見:
我也有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有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請求對方展開行動:
我們就這麼做,你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二步要特別注意,不要說「但是」﹑「然而」﹑「不過」這些字眼,它們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覺得你說了半天就是要來全盤否定前面的認同,非常虛偽﹗如此一來,怎麼會聽進去你的意見?你要用的字眼是「同時我有個想法」﹑「而且我有個補充」,表明態度是來「1+1大於2」的,有建設性,不是來搞破壞。
這個手法是即興話劇的最高原則:「Yes,…and…」,幫助對方的意見更成熟﹑更周詳﹑更務實可行。相反的,用「Yes,…but…」會覺得你是來踢館的﹑打臉的,誰都不歡迎,不是嗎?
說什麼不重要,怎麼說才重要。而且不需要違背良心或拍馬屁,照樣讓對方心服口服,顯示你的專業,也贏得尊敬,並讓事情順利推展開來。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
卸甲續作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憤怒就沒有寬恕
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可能會讓你很吃驚:沒有憤怒就沒有寬恕。
生悶氣害到的是自己。
長久以來我很不擅長表達憤怒。我不會承認自己不高興,因為憤怒的情緒令我害怕情緒失控,我怕一旦火山爆發就沒完沒了,怒火會將我徹底吞噬。但正如我在前面說的,憂鬱的相反是表達,說出來不會生病,悶在心裡才會。同樣的,如果不准自己感受憤怒、表達憤怒,就很難放下憤怒。最後,我請我的治療師坐在我身上,雙手使勁把我按住,讓我推著她發出一聲原始的怒吼。若是沒有積極、有意識、刻意地釋放憤怒的情緒,這股氣會一直憋在心裡,這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發脾氣也對你沒好處。大發雷霆的時候,可能一時覺得很痛快,但其他人就要變成受氣包。你其實沒釋放任何東西,只是在延續一個傷人的循環而已。
對付憤怒最好的辦法,就是學著疏導和化解憤怒。聽起來容易,但如果你被教育要當個「乖孩子」,如果你學到憤怒是一種很可怕或不被接受的情緒,或如果你曾受別人的憤怒所傷,就很難讓自己去感受你的憤怒,遑論表達出來了。
正因為你是人,所以有權感到憤怒,那是一種人性化的情緒。
無法釋放憤怒時,我們要不是在否認自己受到傷害了,要不是否認我們也是人。(完美主義者就是這樣默默吃苦受罪的!)無論何者,我們都在否認現實、自我麻痺、假裝沒事。但這麼做不會讓你自由。
大吼大叫捶枕頭、一個人去海邊或山上迎風大叫、拿一根粗大的棍子狂敲地板。我們既然會一個人邊開車邊哼歌,那何不一個人大吼大叫呢?把每一扇車窗都搖起來,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發出聲音,讓音量越來越強,漸漸變成全世界最長、最響亮的怒吼。當患者表情僵硬地來找我,一副有所掩飾或偽裝的模樣,我就會說:「今天我特別想要叫一叫。我們一起大叫好嗎?」然後我們就一起大叫。如果你不好意思一個人鬼吼鬼叫,那就找一位朋友或治療師陪你一起叫,因為叫一叫真的很痛快!而且,聽到自己用充滿感覺、不假雕飾的聲音,把內心最難表達的真實情緒流露出來,真的是一種很深刻,甚至很振奮的體驗。聽聽卸下偽裝的自己說:「我受到傷害了,但我不是受害者。我就是我。」
憤怒是次要的情緒,它形成一層防禦,主要的情緒被包在憤怒這副盔甲裡。我們要把憤怒燒穿,才能直搗藏在盔甲底下的東西:恐懼或悲傷。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開始最艱鉅的任務:原諒自己。
.
本文摘自
《#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The Gift: 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
作者:伊蒂特.伊娃.伊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釋放自己的怒氣,跟對人發脾氣,是兩種不一樣的事情。能健康地釋放怒氣,對自己的身心都有助益,進一步有利於經營關係。
好可惜,這篇分享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篇了。礙於篇幅,這篇之後談寬恕,那也很精采,只能請各位朋友自己去翻了。
但類似的議題,今晚(8/25)其他書的贈書直播還會談,一樣抽書三本。
祝願您,能釋放怒氣,寬恕自己!
卸甲續作意思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Q日誌
【公督盟第十屆第二會期優秀立委頒獎典禮】
感謝台中選民的託付,因為有你們才有進入國會殿堂的我,也才讓我有拿下優秀立委的機會,也感謝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的肯定,評鑑我成為立法院第十屆第二會期的優秀立委,以及各支持者、親友、團隊在背後的奮力支持,你們是我勇氣與電力的來源。
選民的託付,我一直不敢鬆懈。努力質詢、用心建設,成為地方民意和中央間的橋樑,為台中、為台灣打下點滴根基,這是我身為民代的份內事,我和團隊會一直堅持下去!
【大甲媽祖遶境回鑾徒步行腳團、溪心壩老五媽繞境暨會員大會】
都說農曆三月瘋媽祖,為祈求國泰民安、天降甘霖我和副院長、競程委員 、 世凱議員 、 守達議員、 德宇議員、 肇國議員 、 典忠議員
、 祈烽議員、 立任議員、 義偉議員 、玉嬿議員 一同在台中大肚恭迎媽祖。我們在大肚分駐所前集合出發,再一起行腳。
稍晚,我也參與了溪心壩老五媽繞境暨會員大會,鄉親很熱情拉著我拍照,拉著我要我多吃一點,而今年輪值爐主輪到我的好友鑌哥擔任,我也特地對鑌哥祝賀,鑌哥為人成功、熱心服務,在地方深受肯定。
我還是老話一句,無論是媽祖或是近期許多地方宮廟陸續展開的進香與繞境活動,主要都是彰顯台灣人敦厚敬天、互相幫助扶持的性格,這樣的精神就是台灣令全世界敬佩的原因,不論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關,只要我們願意團結一心,台灣人一定可以攜手度過。所以除了拜拜祈求保佑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信仰的價值,並期望更多人發揮這樣的信念與精神!
【台灣中社母語推廣講座:鬥陣尬台語】
很榮幸和江蓋世前輩一起暢談關於說台語這件事。
我從小跟我阿公感情很好,我阿公開漢藥鋪的,他還曾經參選過。以前小時候吃飯前,都被阿公規定要用台語講自己的出身,講太快就要重來一次。但過去因為政治使然,我們的母語比如台語、客家話、原民語等等常被污名化、貶抑化,並且常被規定不得使用。
我大學畢業後,曾考過體育主播,我用台語播報,被笑說應該去報早安農村,這可能評審無心之論,當然也跟整體社會氛圍有關,但我想了很久,我覺得台就是我的特色,我並不想更改,我覺得我台得很帥。
我在國會殿堂,常使用我的母語即台語,質詢官員,其實我不是第一個在國會講台語的,過去有位前輩戴振耀,他在國會質詢,謝長廷、盧修一在旁邊幫忙翻譯。
我自己常使用台語質詢,主要是因為是自己的母語,雖然不是刻意,但因為使用台語是我比較習慣也覺得比較舒適的語言, 所以我習慣盡量用台語問政,我覺得不喜歡讓小孩講台語,或塑造一種覺得講台語很俗,是過去黨國時代對母語壓迫,外加將台語汙名化造成的,但近年已經有慢慢改善,只是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我也希望用自身的影響力,讓年輕朋友、小孩子,不只是台語,每個族群出身都能大方使用自己的母語。很多人會私下跟我說,我覺得你講台語好帥好有魅力,我希望這種影響能逐漸擴散,改變過去污名化母語的問題。
【坑口峰谷守望相助隊長交接、台中市義消第三大隊溪南分隊新舊任分隊長交接聯誼會、台中市後憲壘球賽、龍井全台語空間繪本講故事、烏日木工教室】
很開心出席台中市義消第三大隊溪南分隊新舊任分隊長的交接聯誼餐會,除恭喜新任的曾飛舟分隊長之外,也感謝辛苦卸任的盧獎陸分隊長,更藉此機會向現場所有勞苦功高的義消、婦宣及在職的消防同仁們致上最深的敬意,感謝你們長期的付出。
而後,我來到了台中市後憲壘球賽的現場,看到球賽就是會手癢,會很想下場打!後憲一直是組織力很強的社會團體,向心力強,動員迅速,正是安定社會以及社會安全網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天來參與後憲壘球賽,我致贈了球棒,看到大家沈浸在球賽的樂趣裡,我就很開心!希望下次我能好好打一場。
另外,我也來到霧峰餐廳參與霧峰區坑口、峰谷守望相助隊第13任新舊隊長交接典禮,守望相助隊協助社區治安及交通維護工作功勞甚大,辛苦大家了!
我們的社會因為有這些後憲、警消、義消、婦宣、守望相助等熱心人士在崗位上默默付出,才能這麼歲月靜好。
敬佩上述這些熱心人的付出,我也要求團隊也要成為社區地方的力量。我的服務處同事很用心和在地社區做交流,經常策劃舉辦各式各樣有意思的活動。比如這週末我們在龍井舉辦了親子活動,以台語來說繪本故事給小朋友聽,而在烏日,我們請到了木工老師,現場教大家親手做出木製時鐘,更學習到簡單的木工技巧,培養對於手作的興趣。未來還會繼續開發各種不同的活動與課程,讓鄉親參與,敬請期待。
【牙醫師公會會員大會】
在這裡遇到了好多前輩。清德副總統、文燦市長、時中部長,大家拉著我給我許多溫暖和指點,還有好多醫師、與會人士,一直對我打氣加油。千言萬語也說不出我內心的感動,只能說,各位對我的交代、指點,我都會記在心裡,每一句打氣加油,我也會好好收藏,謝謝各位的信任與托付,我會努力再努力。
卸甲續作意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Y1KtLoYV3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