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經 寫心 】
卷四十八
辛丑 七月二十六
迴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平安離苦得樂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寫經 #寫心 #抄經 #菩薩寺 #ibs菩薩寺 #卷四十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註1:可惜法師旁邊寺院人員也聽不出法師家鄉話,望有心人能協助) (註2:多謝A Shih留言解畫:[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到沙婆世界,不要受三塗苦,阿彌陀佛。]老和尚說的是福老話,六祖禪師也是福老人,一脈相承,原來光孝寺的法脈沒有斷過。) 光孝寺,全稱為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是廣...
卷四十八 在 Evacuation to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朝乾隆年間,雖說是所謂的「太平盛世」,但是乾隆好大喜功,把雍正所遺留下來的豐盈國庫幾乎花費殆盡。排場要搞,但是又不能傷害搖搖欲墜的國庫,就成為寵臣和珅的重要任務。
在這時候,和珅想起了一項制度。根據大清《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四十八記載,「官員承問引律不當,將應擬斬、絞,人犯錯擬淩遲,及應擬監侯處決,人犯錯擬立決者,承審官降一級調用,審轉官降一級留任,臬司罰俸一年,督撫罰俸六個月。」
意思大概是說,如果可以輕判,卻犯錯重判的法官與地方重要官員,會受到降級留任或罰俸祿等處罰。然而,這個制度在和珅的引導之下,竟然變成了「議罪銀制度」,也就是「罰錢給皇帝當作私房錢,這件事就算了」的制度。
我們來看看當時兩淮鹽政李質潁給乾隆帝的奏疏:
「奴才于浙江巡撫任內未行奏參王燧,情願罰銀十萬兩;粵海關監督任內奏事錯誤,情願交銀二萬兩;四十六七兩年關稅盈餘短少,部議賠銀三萬六千餘兩;廣東鹽案不實,情願罰銀十萬兩。奴才自四十六年起至本年,交過造辦處廣儲司共銀十四萬兩,其餘十一萬六千餘兩,理宜竭力湊繳,按限完納,庶於寸衷稍安。但現在變產湊交,一時售賣不及,又恐有誤限期。奴才晝夜惶悚,無計可施,唯有叩懇聖主恩施格外,准于明年起每年作為二季,交銀一萬五千兩,奴才得以設法竭力,及時估變交納。」
乾隆年間,一兩銀子大概是台幣四萬五千元左右。當時房價大概是這樣的,以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例,天津有個丁姓富商,在劉家衚同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處四合院,這四合院佔地近一畝,蓋了十間房,連買地帶蓋房,花了一百八十兩銀子,大概就是台幣八百多萬元。奏疏中,李質潁承認四次工作失誤,累計認罰二十六萬六千兩銀,但繳納罰銀十四萬兩後,說一時難以湊齊,請求寬限。二十六萬六千兩銀子,大概等於台幣一百一十九億七千萬元,難以湊齊是應該的,可是光一個鹽政就可以罰出這麼多油水,乾隆盛世,殘民以虐可想而知。
議罪銀,嚴格來說並不是進國庫,而是進入乾隆的內務府。因為乾隆愛鋪張浪費,又不想要有奢華的罪名,是以國庫的錢盡量少用(雖然本來也就被用得差不多了),都由皇帝自己的私房錢支出。換言之,議罪銀的存在,讓皇帝可以不需國庫而用天下,難怪和珅這麼得寵。不過,議罪銀可也不是隨便人都可以繳,如果沒讓皇帝看上眼,或是與和珅交情不好,罪可議,銀不必繳,抄家即可,何必給予浩蕩皇恩?
寬鬆來說,台灣也存在議罪銀制度。刑法上有所謂緩刑與緩起訴的設計。如果要取得緩刑或是緩起訴,法院或地檢署可命被告繳納相當之金額給予國庫。然而,一般的設計都是在輕罪、犯罪所得微小或危害社會法益輕微的情況下,才享有這個機會。
但是,連惠心的例子讓我驚駭莫名,因為她必須繳納六百萬元的金額,以獲得緩起訴。六百萬元的金額,或許對於連家來說不大,然而以六百萬元換取緩起訴,或許代表本件犯罪所得不低,既然不低,怎麼會適合用繳交重金的方式,來取得緩起訴一年?
除非國庫已然空虛,必須廣納民產。抑或是,議罪銀本來就是強索被告家產的一種方式?否則,很難想像繳交六百萬元這麼鉅額的「公益金」來換取被告緩起訴一年,真的符合司法正義。
原來現在果真不是大明王朝,而是大清盛世,佩服佩服。
卷四十八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註1:可惜法師旁邊寺院人員也聽不出法師家鄉話,望有心人能協助)
(註2:多謝A Shih留言解畫:[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到沙婆世界,不要受三塗苦,阿彌陀佛。]老和尚說的是福老話,六祖禪師也是福老人,一脈相承,原來光孝寺的法脈沒有斷過。)
光孝寺,全稱為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築、廣州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之一,亦為廣東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歷史,正門重新修建,並補上趙樸初手書「光孝寺」匾額。門兩旁有對聯:「五羊論古寺」、「初地訪訶林」。寺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故宅。三國吳大帝年間,虞翻被貶至此,聚徒講學,在此廣植蘋婆和訶子樹,所以稱為「訶林」。又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施宅為寺院,取名制止寺,也稱虞翻廟,這是光孝寺最早的前身。公元246年,交州分為交、廣兩州,合浦以北屬廣州,管轄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廣州又稱羊城,所以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諺語。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寺宇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嶺南地區一個重要的佛教活動中心。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惠能禪師(南宗始祖)曾在寺內討論風幡關係,後在寺內建有風幡堂(已毀於文化大革命)與瘞髮塔。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改名為報恩廣孝寺,後又改「廣」為「光」,遂有光孝寺今名。在中國佛教史上,光孝寺的地位十分重要。曾被中國北宗尊奉為始祖的天竺(印度)c把光孝寺叫做「訶林」;禪宗始祖達摩禪師曾在此掛塔;六祖惠能也曾隱名埋姓在光孝寺內住了多年。據《大藏經》卷四十八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此論被主持釋法知悉後,十分賞識惠能的悟性,認為惠能洞悉玄機,親自在菩提樹下為惠能削髮,還募緣為惠能建造瘞髮塔。從此,光孝寺成為南宗六祖惠能創立禪宗南宗的佛教發祥地。第二年,惠能去了廣東韶關的寶林寺(今南華寺),傳教數十年,門人海法整理其說匯成《壇經》。武則天時,宰相房融曾在光孝寺內與天竺僧人合譯《楞嚴經》文。今寺中筆授軒、洗硯池就是當時的遺蹟。這說明中印兩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的。大雄寶殿建於東晉隆宇六年(公元401年),是華南現存最古老、保留唐宋遺風最好的建築。端莊雄偉的外貌與完全適合南方氣候的內層設計,同樣都可以稱為一絕。重檐到頂,圓柱懸空,既壯觀又能起防雨防潮的作用,雖然歷朝均有修葺,但原貌不變。大雄寶殿在清順治年間曾重修,西、南兩側的外廊平台欄杆構造已與北廊宋代遺存不同。宋朝勾欄上的石獅子材質為灰黃色砂岩石,高45cm,腳下為雲紋鼓形平座。獅形前額突,眼窩深,目圓瞪,口露齒,胸前圍的綬帶上懸響鈴。在1980年代的修葺中,當局把東、南、西三側的勾欄拆毀,改成新的仿宋建築。剩下的北側欄杆,因風雨侵蝕及各種原因,十三隻石獅只剩五、六隻較完整。而它們的造型仍有唐代的雕刻特點,與北方同期的石獅相似。
卷四十八 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八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方廣佛華嚴經系列影片】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一https://tv.093.org.tw/video-detail/169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