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華爾街日報
*【加拿大將允許混打新冠疫苗】
加拿大衛生當局表示,已授權使用的新冠疫苗可以混打,這一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阿斯特捷利康AZ新冠疫苗相關的血栓風險影響。
https://tinyurl.com/y2jdtqgj
*【疫情之下苦無良策,日本面臨奧運之痛】
第一批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外國運動員已經抵達,日本首相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要求取消奧運會以避免引發新一輪疫情的呼聲給他帶來新的壓力。
https://tinyurl.com/y6ppgv7e
*【科興控股的新冠疫苗獲WHO批准緊急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批准了第二款中國的新冠疫苗,以爭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疫苗。
https://tinyurl.com/yymtl3e2
*【美國航空旅客數量在長週末恢復疫情前水準】
航空公司的股票週二全面大漲,因數據顯示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週末的旅客數量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https://tinyurl.com/y4zltljc
*【納坦茲核設施遇襲後,伊朗核燃料產量急劇下降】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分發的機密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伊朗核燃料產量下降的情況,人們首次對納坦茲核設施遇襲事件的影響有了實質性的瞭解。
https://tinyurl.com/y6onfp3s
*【油價收於兩年多高點,歐佩克+維持增產計劃不變】
原油期貨大漲,美國和全球基準原油期貨均創下兩年多來最高結算價,此前歐佩克+保持了到7月底逐步增產的當前計劃。
https://tinyurl.com/yychf4wb
*【拜登政府將暫停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租約】
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將暫停阿拉斯加州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租約。這是美國政府試圖阻止在這片1,900萬英畝原始荒野開展首個石油鑽探項目的最新舉措
https://tinyurl.com/yykvhmlc
*【肉類加工公司JBS遭網絡攻擊,白宮稱FBI在調查】
巴西肉類公司JBS SA旗下肉類加工子公司JBS USA Holdings Inc.稱,公司受到網絡攻擊,北美和澳洲的部分資訊技術系統受到影響。
https://tinyurl.com/y3fqs8hr
*【華為欲憑藉鴻蒙挑戰Google安卓系統的主導地位】
華為將發布其自主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這是該公司要擺脫美國供應商並試圖挑戰Google在智慧手機軟體方面主導地位的最新努力。
https://tinyurl.com/y4caf2f2
*【財新5月中國製造業PMI升至52,為年內最高】
財新傳媒和研究公司Markit公佈,5月中國通用製造業PMI微升至52,為年內最快增速,顯示行業景氣度進一步改善。
https://tinyurl.com/y63y98q7
*【SEC在信函中稱特斯拉未能監督馬斯克的推文】
《華爾街日報》獲得的記錄顯示,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去年告訴特斯拉,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使用Twitter的行為兩次違反了法庭下令的一項政策,這項政策要求他的推文必須事先得到該公司律師的批准。
https://tinyurl.com/yx8g2apv
*【如何判斷美國通脹是否會持續?】
美聯準會認為眼下的價格上漲勢頭是暫時的,到明年就會消退,要檢驗這種看法是否正確,需要關注三個指標:技工短缺情況、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市場的預期。
https://tinyurl.com/yy3yxg43
*【歐洲央行可能放慢疫期緊急購買計劃下的資產購買速度】
分析師表示,歐洲央行在第三季度可能會維持疫期緊急計劃下,加速購買資產的步伐,不過速度可能會比第二季度慢。
https://tinyurl.com/y5p4sb6d
*【面對7.5萬項仲裁要求,亞馬遜改弦易轍稱:那好,告我們吧】
在其他公司紛紛設法避免律師提起集體訴訟的背景下,零售業巨頭亞馬遜卻將不再阻止客戶通過法院系統起訴該公司。
https://tinyurl.com/yyp3u82n
*【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審理嬌生公司對嬰兒爽身粉案件裁決的上訴】
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審理嬌生公司的上訴案,該上訴案尋求推翻一項判賠20名女性21億美元的民事裁決,這些女性指控嬌生公司的滑石嬰兒爽身粉導致了卵巢癌。
https://tinyurl.com/yy523ckh
*【蔚來汽車稱半導體短缺影響了5月的交付量】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表示,5月份的交付量同比增長95%,達到6,711輛。
https://tinyurl.com/y6bled8j
*【Zoom第一財季客戶增長,調高財年預期】
Zoom說,為其帶來最多收入的客戶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一倍多,在人們返回辦公室之際,這家影片會議公司延續了一年來的輝煌表現。
https://tinyurl.com/y3yudcd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乳癌 是婦女族群最常發生的癌症,根據衛福部106年公布的十大死因報告,乳癌死亡人數增加最多,達201人。WHO也統計,全球乳癌新增速度非常快,平均每20秒全球就有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2012年有167萬名婦女為乳癌新增病患,佔當年全球所有癌症的1/4;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死亡...
卵巢癌 速度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BM 大名鼎鼎的 Watson 也要被賣了,人類的 AI 夢該醒了?
作者 品玩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2 日 8:45 |
人類豐滿的 AI 夢,正撞上冰冷的現實。1 月 19 日,據《華爾街日報》引用知情人士報導,IBM 考慮出售 Watson Health 業務,可能的方案包括賣給私募股權公司、醫療企業或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
Watson Health 部門主要負責使用 AI 幫助醫院、保險公司和製藥企業處理數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年收入約 10 億美元,但目前未盈利。
IBM 在 2020 年 4 月迎接新 CEO 阿爾溫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上任後,克里希納著手簡化公司業務線,使雲端計算更有競爭力。如 Watson Health 真的出售,對 IBM 的 AI 業務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挫折。
曾想替人類解決腫瘤治療
長久以來,Watson 都是 IBM AI 業務的招牌,也是人類最初充滿野心的 AI 夢代表。
2011 年,深度學習方法剛重新定義,仍未掀起 AI 浪潮。但此時 IBM 的 Watson 就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答節目《危險邊緣》,擊敗節目史上最成功的兩位人類選手。
Watson 展現出強大的自然語音理解能力。要贏得比賽,必須分析大量文字找到線索,然後搜尋大量資料庫,檢索可能的答案。擊敗兩位人類冠軍後第二天,IBM 宣布 Watson 的新職業目標:AI 醫生。
從邏輯看,Watson 在節目展現的能力,似乎可移植到醫學領域──都是先理解自然語言(患者的電子病歷),然後檢索資料庫(治療方案和最新醫學文獻),最終得出答案。此方案的價值在於,每天有近 8 千篇醫療文章發表,醫生一篇篇讀不可能,AI 能幫助醫生閱讀最新醫學成果。
2013 年,IBM 更將研究重心聚焦於腫瘤治療,人類還無法攻克的醫學挑戰。2015 年,IBM 成立專部門:Watson Health,可見當時決心。IBM 前 CEO 羅睿蘭(Virginia Rometty)曾把 Watson Health 稱為公司的「登月計畫」。
眾所周知,AI 的基礎是大量訓練資料。為了獲得數據,IBM 花費約 40 億美元收購 4 家醫療領域數據驅動型公司,分別是 Phytel、Explorys、Merge Healthcare 和 Truven Health Analytics。2016 年,成立僅兩年的 Watson Health,員工規模達 1 萬多人。
發展重點的腫瘤治療領域,Watson Health 吸引許多著名合作機構,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梅奧診所、奎斯特診斷公司。2016 年 8 月,Watson Health 還進軍中國,推出「健康中國」生態圈共贏計畫。
聲勢壯大的宣傳、數額龐大的併購、權威機構合作,IBM 透過一系列動作讓外界對 Watson Health 的期待非常高。畢竟,用最尖端的 AI 技術解決最困難的醫療問題,聽起來就非常性感。
不過,後來發展事與願違。安德森腫瘤中心曾與 IBM 合作,為腫瘤學家創建諮詢工具,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彙整患者的電子健康紀錄,然後匹配資料庫提供治療建議。安德森癌症中心投入 6,200 萬美元,但最終結局卻是雙方 2017 年 2 月終止合作。
業界開始對 Watson Health 產生懷疑,問題也接踵而至。2018 年 5 月,美國媒體 The Register 報導,Watson Health 部門要解僱約 50%~70% 員工,引發巨大震動。不過後來科技媒體 IEEE Spectrum 報導,被裁員工主要來自收購的三家公司 Phytel、Explorys 和 Truven。大量收購使公司面臨人力過多問題,為裁員埋下了伏筆。
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歸根究柢,Watson Health 的致命點在於,診斷結果不準確。
2018 年 8 月《華爾街日報》報導,沒有任何發表的研究表明,Watson 提升患者的治癒率。有十幾位使用過系統的機構和醫生回饋,癌症應用收效甚微,某些情況下還會出錯。且由於缺乏罕見病例數據,Watson 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癌症治療的發展速度。
丹麥某醫院研究指出,Watson 的診斷方案,與專家僅 30% 重疊,因此拒絕採購 Watson 系統。德國媒體也曾報導,德國兩家機構實際應用後發現,Watson 對症狀特殊的病人會開給致命藥物。2018 年 10 月,IBM Watson Health 當時 CEO Deborah DiSanzo 宣布離職。
一切都不可逆轉指向最終結局,如今終於傳出 IBM 尋求出售 Watson Health 的消息。失去業界信心,再丟掉雄厚資金後援,人類最早的 AI 明星前景,不再明朗。
AI 夢該醒了?
目前 AI 應用於醫療最普遍的場景是辨識醫療影像,如視網膜眼底影像。而 Watson 挑戰的是診斷,且還是醫學難度最大的腫瘤治療領域,Watson Health 面臨資料和 AI 智慧的雙重挑戰。
資料層面,大部分醫療資料是非結構化資訊,如醫生撰寫病歷和出院總結。雖然 AI 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進步飛快,但比人類依然差很多。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希奧(Yoshua Bengio)曾表示,AI 無法理解醫學文本歧義,也無法找到人類醫生會注意到的細微線索。
另一方面,有些罕見病例的數據往往難以取得。《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雜誌 2020 年篇文章指出,分析 Watson 數據發現,罕見病例研究中,本來應該餵給 Watson 大量真實數據找到新治療方法,但罕見病例本就缺乏,Watson 被灌入一堆沒什麼用的假設數據,並不是真正的病人數據。這種透過假設數據學習的 AI,準確性可想而知,更出現罕見病例 Watson 誤診。
全球領先的醫學資訊平台 Medscape 2018 年報導指出,Watson 學習根源有問題──並沒有使用足夠真實病例學習,負責訓練它的人,僅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腫瘤學家和 IBM 工程師。Watson 大量訓練時間用於掌握上述腫瘤學家設計的理想化病例和治療方案。訓練用真實病例數量很少,最多的肺癌也僅 635 例,最少的卵巢癌更只 106 例。
IBM 曾努力取得資料,花 40 億美元收購 4 家公司,但融合面 IBM 低估了複雜程度。《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雜誌文章指出,IBM 前員工和前客戶的醫院管理人員說,雖然收購大量資料,但融合時發現需要花費難以想像的人力物力,還沒開始訓練就讓人筋疲力盡。巨大的經濟壓力和暗淡前景之前,各合作夥伴只能選擇終止合作,留個爛尾。
AI 目前的智慧程度,難以配合腫瘤治療的複雜性。AI 的本質是統計學,得出的結論局限於人類訓練員提供的數據,無法像專業醫生,獨立生成新的見解。
也就是說,Watson 只能比人類專家更快得出相同結果,無法治療人類醫生治不了的病。
巨大的風險面前,醫生只會將 Watson 的診斷結果當參考,依然要進行大量臨床研究。IBM 的宣傳說,Watson 能憑著強大的計算能力發現人類看不到的地方。但事實證明,AI 的智慧遠未到這程度。Watson 對醫生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
Watson Health 的挫折反映出 AI 用於醫學診斷的困難重重,但並不意味 AI 醫療領域沒有前景。圖像分析、基因分析和製藥領域,都有不少公司探索 AI 的應用場景。即使是診斷領域,IBM 的 Watson 沒做好,也不意味其他人做不好。至少,後來者可在 Watson 基礎上學到一些經驗。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22/ibm-watson-ai/?fbclid=IwAR0Z-nVQb96jnhAFWuGGXNyUMt2sdgmyum8VVp8eD_aDOYrn2qCr7nxxn6I
卵巢癌 速度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票太多都不演了?!完全執政這種傲慢的嘴臉!身為民意代表這種發言實在是...這咖還能當立委台灣民主就是個笑話!>
只見她滿臉不屑,撇頭斜眼,歪嘴吐出「那不要吃啊」,傲慢表情也讓網友痛批:「瞧那嘴臉」、「看到拳頭都硬了」、「弱勢吃了活該啊,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到底是誰選她的」、「屏東不要的跑去高雄還能選上」、「其他人好歹作秀演一下,這女的完全不演了」、「真的是傲慢」、「女版晉惠帝,何不食肉糜」、「邱議瑩自己得過卵巢癌,她難道不知道瘦肉精會增加癌症轉移速度嗎」
影/萊豬進口邱議瑩嗆「那不要吃啊」當下嘴臉曝光 網:拳頭都硬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30005327-260405
#邱議瑩 #民進黨 #綠委 #萊豬 #美豬 #何不食肉糜 #那就不要吃啊 #傲慢 #嘴臉
卵巢癌 速度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乳癌 是婦女族群最常發生的癌症,根據衛福部106年公布的十大死因報告,乳癌死亡人數增加最多,達201人。WHO也統計,全球乳癌新增速度非常快,平均每20秒全球就有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2012年有167萬名婦女為乳癌新增病患,佔當年全球所有癌症的1/4;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死亡率排名第四位。早安健康邀請張容蓉醫師,為我們解答對乳癌的疑惑!
1.為何會得乳癌?危險因子有哪些?
遺傳,帶有BRCA1、BRCA2及女性荷爾蒙(初經較早、停經較晚、沒有生育及哺乳)
2.降低乳癌機率方式有哪些?
肥胖,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的來源就是脂肪,若肥胖脂肪多,造成乳癌機率會變高。
3.怎麼早一點發現乳癌?
建議靠儀器的檢查。
4.定期篩檢有什麼檢查?
國健局推廣45~60歲做乳房攝影檢查(偵測率較高),可偵測到不正常鈣化點。年輕女性則建議做超音波檢查。
5.幾歲檢查比較好?多久一次?
乳房攝影,國健局補助在45~69歲,兩年一次且免費。
乳房超音波,可檢出腫瘤,偵測較大病灶,一年一次。
建議35歲以上開始做篩檢,45歲後可以交互檢測。
6.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可以做,且可以幫助自己了解什麼疾病風險較高。
7.如何面對乳癌?
乳房雖對女性重要,但對生命維持沒有那麼必要,只要躁期治療,效果都還不錯。
8.乳癌一定要切除乳房嗎?
除非已經太嚴重無法切除,才會建議先做化療。
9.切除乳房之外的方法?
第一步通常是手術,再來依序是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
10.乳癌術前需要注意什麼?
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不必因為發現乳癌而去補什麼東西,只需維持正常生活。
11.術後需注意什麼?
等待傷口癒合。因為手術本身會做淋巴結去除,可能還會發生淋巴水腫,可能需做復健,只要有做復健,後遺症都會很少。
12.飲食部分需注意什麼?
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食物,會刺激人體產生類胰島素因子,不要攝取太多比較好。
13.隆乳手術會增加乳癌機率嗎?
不會,不論是做自體脂肪移植、果凍矽膠、鹽水袋植入,都是做在乳房後方肌肉,將乳房墊高,因此不會影響健康及後續追蹤。
【相關影音】
防乳癌一定要割乳房?醫師:這些方法超簡單且更有效【健康連線/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cyohYYhQfpU
化、放療患者補充這1樣營養品,緩解癌症副作用
https://youtu.be/jXsh4EnU4pU
防腸癌乳癌,秀珍菇美味更提升免疫力
https://youtu.be/OvL1EptydkU
【相關文章】
癌細胞愛吃糖!醫師:做4件事促進代謝就是在防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41
更年期後機率激增!喝咖啡+1招防子宮頸癌、卵巢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00
蘋果連皮吃有效防肝、腸、乳癌!這樣洗最安全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38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h3Llt9G1t0/hqdefault.jpg)
卵巢癌 速度 在 【醫師好辣】卵巢癌生長速度超乎想像每年檢查追蹤卻罹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版權所有@東森綜合32台頻道訂閱官方頻道:http://goo.gl/5QbNsW東森綜合台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ettv32ch東森電視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