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連假都在做什麼呢?
來分享一下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所報導的最新研究:女性地位和國家治理的關係,相當有趣,值得一讀喔😄
----
#壓迫女性會造成國家不穩定和貧窮?!
#分享外國學者研究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兩篇相似的文章,一篇的標題為 #為什麼讓女性失望的國家會失敗,另一篇為 #壓迫女性的代價。
兩篇都是在談「父系社會」壓迫女性,對於國家整體不利,主要是對「減少社會衝突」、「維持政治穩定度」有不利影響。
他們引用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Hudson、楊百翰大學Bowen與Nielse三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壓迫女性傷害的不會只有女性,男性也會受到波及。
三位學者提出了 #父系社會症候群(patrilinealsyndrome)的概念,症狀包含:
在財產權及家庭法中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女性過於早婚(童婚)、女性婚後與男方家族同住、一夫多妻制、結婚的聘禮制度、重男輕女、對女性的暴力,以及社會對這種暴力的態度。
這研究將176個國家以症狀的嚴重程度,打0-16分的分數。0代表無症狀,16代表病入膏肓。
例如:
澳洲、瑞士、瑞典皆為0分;
伊拉克、奈及利亞、葉門和塔利班奪權之前的阿富汗被評為15分;
南蘇丹則獲得最糟的16分。
他們估計,約有120個國家還是受到父系社會症候群不同程度的影響。
#父系社會症候群與脆弱國家指數
接著,學者們借用智庫和平基金會Fund For Peace所做的2021年 #脆弱國家指數 (註)的數據,來探討該國家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程度,和脆弱國家指數之間的關聯性。
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
父系社會症候群和一個國家的劇烈動盪高度相關(比「收入」、「都市化程度」甚至是「世界銀行用來衡量良好政府治理的標準」都更相關)!
例如,脆弱國家指數中前20名最動盪的國家,#都有實行一夫多妻制。
這可能是因為重男輕女、實施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容易造成大量適婚年齡男性找不到配偶,進而導致社會問題。
研究證據也指出,家父長制和貧困息息相關。
因為傳統父系社會常為了聘金把年輕女孩「嫁掉」。
少女早婚極有可能造成學業中斷;假如她面對的是一個惡質的丈夫,也較難起身抵抗。
這些年輕女孩們,在艱困的情境下,也較難養育出健康、受到良好教育的下一代。
台灣女性結婚平均年齡達30歲,我們恐怕很難想像,這世界上仍有五分之一的年輕女性,未滿18歲即步入婚姻;有二十分之一的少女,結婚年齡更是不到15歲。
#父系社會文化在全球衰退中
#性平上的進步仍需小心呵護
經濟學人文章指出,若從全球整體趨勢來看,父系社會文化正在式微中。
針對女嬰的選擇性墮胎已經大幅減少。過去性別比高度不均的國家,如南韓、喬治亞、突尼西亞,都已回復到正常水平。中國和印度的失衡情形也在趨緩中。
童婚的問題也受到正視。2000年以來,有超過50個國家將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
即使如此,近期 #塔利班在阿富汗、#美國德州心跳法案 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女性權益上的進步並非不會倒退。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相對穩定但父系社會症候群嚴重的國家,也可能存在較高的社會動盪風險。
——-
#台灣的父系社會文化也在衰退中
#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讀完後,回想台灣,台灣在各種國際性別平等指數上,一直名列前矛。
「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童婚、一夫多妻制等「症狀」已經很少見,民法對女性的不公平也大幅改善,雖然還是有結婚聘禮習俗、婚後夫家期待,以及性別暴力等問題。
做為立委,我在立法院已提出《跟蹤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私密影像條例、刑法權勢性侵相關條文、行政院組織法內閣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等法律提案。
上會期處理到一半的《跟蹤騷擾防治法》非常迫切,本會期ㄧ定要三讀通過💪,補上台灣性別暴力防治法治的重要一塊拼圖。
當然,法律是社會的共同道德底線,落實性別平等的文化,還是需要我們大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共同反思與努力😄
-----------------
註:脆弱國家指數由美國《外交政策》等每年根據政府的控制能力、人權、治安、經濟等12項指標,評估各國的不穩定程度。指數愈高,意味該國家的不穩定程度愈高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4月2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9bezFthGRo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印度結婚年齡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中國應積極吸引移民 「三胎」非應付老齡化最有效方法
文章日期:2021年6月4日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公布了2010至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只微增了5%,正式超過14億人口。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率只有1.6左右(適齡生育的女性更低,只有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期待已久,內地政府終於再放鬆人口政策,容許生第三胎。一如所料,中外的即時反應以負面為主,異口同聲肯定這些政策改變無用,每年最多只將帶來微不足道的數萬額外新生嬰兒。現今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口子已需要照顧4名父母,如真的生3個孩子,豈不是要負責9個人生活!須知現在養1個孩子都已經非常昂貴,如何能夠負擔3個?
我知道要逆轉生育率非常困難,根據「人口轉型理論」(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隨着經濟發展,嬰兒夭折率下跌,教育水平上升(尤其女性),生育率自然下降。何止中國,所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洲,人口增長都在放緩,日本及韓國人口更已開始下跌。連印度的生育率都落後1980年的5以上,跌至現在的約2.2。去年加上疫情,美國新生嬰兒更加速下跌了4%,證明某些人預測會因夫妻被疫情困在家中而在一年後出現一次「疫情嬰兒潮」是完全錯誤的!疫情中,所有人心情煩躁,何來心情享受魚水之歡?反而家暴和離婚率有所增加。
農村人口多 提供經濟利益或鼓勵生育
「人口轉型」雖可說是大趨勢,但並非自然科學定律,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情况都不盡同,即使不易逆轉,但不等於完全不受政策和科技發展所影響。即使在中國,雖然城市化已剛超過了50%人口比例,即是仍有近半人住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或較容易利用各種經濟利益,例如西方流行的所謂「牛奶金」,或更有效的房屋津貼和價錢優惠等手法,去鼓勵生育。
近日香港是個好例子,本來很多人抗拒疫苗,有發展商捐出一層樓,作為鼓勵接種疫苗的獎品,都收到很好反應,預約人數馬上跳升超過50%,但其實此計劃的每人平均成本很低,可能20元不到!如利用類似手法鼓勵生育,可能亦有點成效呢!除經濟鼓勵方法外,現在醫學昌明,另外還有很多人工受孕和基因工程的新科技和方法,但當然道德和安全性都是重要考慮。
中國人口的最差預測是到2030年代中人口見頂(新增勞動人口早在2012年已見頂),到2100年,人口更將「腰斬」下跌一半,回到約7億人。很多人擔心這將帶來巨大經濟災難,應驗西方人的詛咒,「China will get old before it gets rich(中國未富先老)」,未來那麼多的老人家,靠誰來奉養和照顧?中國確要小心有這個可能,但毋須過慮。
以美國為例,也有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本來亦有很多人擔心當二戰後至1960年代初出生的Baby Boomers到退休年齡時,社會將無法應付此龐大的醫療和社會福利財政壓力。事實上,即使美國財政赤字和總債量不停上升,但由於過去40年,利率也不斷下降,結果利息支出對GDP比例,不升反降,再加股市長期表現奇佳,負擔能力綽綽有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近日繼續呼籲美國應以比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更大量的基建投資,來替代老齡化社會的自然疲弱消費需求!
同樣政策適用於中國嗎?我認為答案是「yes and no」。我贊成人口老齡化自然減慢長期消費增長,帶來巨大通縮壓力,所以現在所見到的通脹反彈,只因經濟重開對供應鏈製造的短期壓力,只屬過渡性,而非結構性通脹。
1970年代為近代消費通脹最嚴重的年代,當時全球人口增長亦是最快的,再加上當年是「石油年代」的高峰期,所以每當OPEC減產,馬上挾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現在全球女性生育率已跌近半,只約2.4,加上世界已進入無限供應的「數據年代」,所以何來結構性通脹?如長期通脹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將是全球政府和人民,決定為對付氣候變化,寧付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加速轉移到太陽能、EV(電動車),以及各種減碳排放生產鋼鐵和混凝土但仍較昂貴的綠色技術。
人民幣倘成功國際化 將減未來財政壓力
但中國面對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缺乏美元的話語權。美國至今仍可隨意行使美國獨有的「exorbitant privilege」(過分特權),亂印鈔,肆意操控利率曲線,基本上即把財政負擔推給全世界投資者幫他埋單,但竟然仍無損美元地位!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真正短板絕非製造業,連半導體也不是,中國的真正短板是金融和傳媒。如中國能提升人民幣地位,成功國際化,即使不能代替美元地位,但將對減低未來財政壓力,大有幫助。如再加上成功打造股市的健康慢牛,當然亦對退休基金和人民自己積穀防老,有莫大幫助。
除財政擔憂外,很多人亦擔心未來勞工短缺問題,包括誰來照顧大量老人家?中國人非常相信科技,寄望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5G和AI等新技術,工廠變得更自動化,連家居工作,包括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護理,都可由機械人替代人力。但兩周前我在文章中已解釋過,5G和AI的發展速度都遠遜預期,尤其如駕車和照顧老人家等關乎安全的任務,當成較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問題來處理,可能是個基本性錯誤,因為這些是極需要可見將來仍沒有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需擁有「common sense」,才能解決的問題。
如真的不能提升生育率,科技亦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那麼是不是真的絕望?當然不是,其實最實際和最有效化解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移民。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以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同時亦是最符合全地球利益,減低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最佳方法。即使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增長緩慢,但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增長率仍高,所以全球人口仍以每年約1.1%的頗快速度增長,為世界環境製造不小壓力。我不清楚此增長率是否過急,會否因此而威脅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從而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危險臨界點。
人口問題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息息相關,每個國家不可自私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漠視全球人口和環境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自遠古石器時代以來,從非洲開始,人類遷徙大方向按照兩個原則:第一是人類「滲透」(osmosis),從人口密度高,遷至密度較低的地方,過去500年,南北美洲和澳洲的開發,就是最佳例子。第二是人類亦會遷至即使人口密度較高,但經濟發展機會亦較多的大城巿;所以即使日本人口已在收縮,但東京都人口仍在增長,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明顯也有同樣情况出現。
美國有大量經濟機會 排外無礙吸引力
美國當然是移民建國的最成功例子。數百年來,不停吸引全球移民去尋金、尋找機會,亦有人為了逃避原來出生地的戰亂、饑荒和貧窮。美國每年接受超過100萬名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總數量亦遠超過1000萬。移民不止為美國帶來全球精英,亦帶來更需要的勞動力,如真的杜絕非法移民,全美國將無人收割水果和蔬菜,更沒有工人為富人修葺花園和打理家務。
當然在美國和歐洲等地,移民亦帶來嚴重種族關係和其他社會問題。反移民潮正是過去數年,西方民粹崛起、推動英國脫歐、不少歐盟國家極右主義抬頭,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推手。不少歐洲人誇張地擔心在不久將來,歐洲甚至將變成伊斯蘭為大多數的地區。長遠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伊斯蘭教徒仍只佔歐洲人口不到10%,真正害怕的原因仍是種族主義居多。况且,近日中東和北非難民加速湧入歐洲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跟歐洲和以色列等盟友,在中東啟動多場不義之戰,大量殺戮伊斯蘭教徒,他們才會遭巨大生命危險,逃亡到歐洲。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擁有大量土地和經濟機會,所以吸引力更大。即使特朗普如此排外,大量減少移民和工作證額度,近日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與日俱增,仍無礙美國對大量移民的吸引力。當拜登一上台,數以百萬計的中美和南美人即湧至美墨邊境,企圖偷渡到美國,希望拜登特赦,或最少不會遣返所有非法移民。
有些西方「聰明人」已指出,美中之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正取決於美國處理移民的政策。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如此比例不改變,毫無疑問,即使美國使盡陰招,包括貿易和科技戰,抹黑中國等,中國名義GDP仍必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並且將繼續拉開距離,變成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打仗則兩敗俱傷,絕不可行,唯一最有效抗衡方法是加速接納移民,但當然要非常小心處理種族關係,和對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範疇的影響。過急的移民速度將帶來極大社會矛盾,即使特朗普已下台,但很多社會問題仍未解決,未來隨時可因移民問題而再度爆發。
中國吸納移民 更需要一般勞動力
我當然不贊同此修昔底德陷阱、零和遊戲式的觀點,但我認為基於老齡化問題,中國也必須考慮移民政策。中國大多數人為漢族,雖然有50多個少數民族,但大多都已歸化中國多年,並非移民。
近年因經商和留學交流,多了不少外國人居住在中國,在一些餐廳已開始見到外國人當服務員,據聞有些工廠亦有顧用外勞。但整體人數仍有限,拿了永久居留權的應不多,入了中國籍的就更少了。我鼓勵中國採取更積極吸引移民政策,精英當然歡迎(雖然大學生過剩,但全球精英可帶來創意和新市場),但其實可能更需要一般勞動力,尤其未來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
我非常歡迎中國逐步開放人口政策,但原因並非天真期待純粹藉此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和相關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此政策改變符合人道立場。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2748057226&issue=20210604
印度結婚年齡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疫情【05.26】今天台灣新增302例本土確診,境外2例,另外有331例校正回歸,新增11人死亡。
#三級疫情警戒措施裁罰
一、民眾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
二、經公告應關閉之休閒娛樂場所,將嚴查不得營業;查獲違法營業者,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及聚會者,依法分別裁罰。
三、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
四、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五、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
指揮中心提醒,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者,得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之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
#今日疫情細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3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331例,總計63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02例本土病例,為158例男性,14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5月8日至5月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2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87例,桃園市21例,基隆市13例,臺中市9例,新竹縣4例,屏東縣、雲林縣、臺南市、宜蘭縣、高雄市及彰化縣各2例,花蓮縣、嘉義市、臺東縣及連江縣各1例。
校正回歸個案331例中,為160例男性、17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5日;個案分布以臺北市221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02例,桃園市3例,基隆市及臺中市各2例,苗栗縣1例。
綜上所有個案,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09例、茶藝館相關35例、某社團相關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70例、關聯不明122例、疫調中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11例死亡個案(案2865、2877、3305、3213、3980、4273、4373、4666、4984、5098、5869)中,為9男2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5日,確診日介於5月21日至5月26日,死亡日介於5月23日至5月25日。死亡個案中7人有慢性病史,9人有萬華或其他確診個案活動接觸史,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新增2例境外移入病例中,案5646為中國籍20多歲男性,5月1日來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在臺期間並無症狀,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於5月24日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5891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5月5日於印度出現症狀並檢驗陽性,5月14日以緊急醫療包機自印度返臺,入境時PCR採檢陰性、抗體陽性,入境後入院治療,期間再次採檢,於今日確診。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3,38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359,139例排除),其中6,091例確診,分別為1,120例境外移入,4,9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14例(案530、案1589、1676、1591、1886、2067、2068、2528、2530、3975、3989、3990、3991、4726)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46例死亡。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CSR在天下
#疫情
印度結婚年齡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4月2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9bezFthGRo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印度疫情成災,單日新增確診連續一周超過30萬人,疫下亡魂天天數以千計,屍體堆積如山。對印度而言,這是一場人道災難;對全世界而言,也是一個重大警號。今年首4個月,全球死於疫情的人數,已相當於去年總數的三分之二,印度疫情大爆發,多重變異病毒擴散,全球疫情迎來新拐點,未來數月有可能急轉直下,香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疫苗分配嚴重不均,富國利己為先,印度作為疫苗生產大國,竟缺疫苗救民,美國嚴限疫苗原材料出口是原因之一,最近歐美多國雖允施援,力度卻嫌不足;中國伸出援手,能夠即時提供的抗疫物資也比西方國家為多,然而印度當局反應冷淡,地緣政治盤算凌駕抗疫需要,最終只會令全球疫情更難收拾。
蘋果頭條
早前壹傳媒(282)與獨立第三方就建議出售目標公司之全部已發行股本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之諒解備忘錄。目標公司為Amazing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資產包括集團的台灣《蘋果日報》業務及位於台灣的一所物業。今日壹傳媒發公告稱,經考慮買方表明的要約後,董事認為按照買方表明的條件進行建議出售,將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因此雙方簽署了有關諒解備忘錄的終止通知。雙方已同意今日起終止諒解備忘錄,並任何一方均不承擔任何在諒解備忘錄項下對目標公司的股權交易的義務和責任。
東方正論
財困、裁員、泵水;再財困、再裁員,是否還要再泵水?國泰航空去年獲得港府破天荒近300億元注資及補貼後,不僅隨即展開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行動,而且意猶未盡,昨日又透露推出「肥雞餐」繼續瘦身,為了自保,毫無社會責任可言。隨着港府抗疫無能,香港國際機場營運陷於半癱瘓,去年全球最繁忙機場排名10大不入。事實證明,所謂保住國泰等於保住國際航空樞紐,根本是一廂情願。
星島社論
疫情稍見緩和,為本港樓價帶來正面作用,據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上月私樓售價指數按月微升約百分之零點八,連升三個月,並創過去二十個月以來高位;總結今年首季,樓價累升約百分之二點二。據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市場交投氣氛回勇,整體市況已逐步走出黑暴及疫情陰霾。據差估署資料顯示,今年三月樓價指數報三百八十八點三,按月微升約百分之零點八,錄三連升,更創過去二十個月新高,亦促使今年首季樓價累升約百分之二點二。
經濟社評
中國最新人口或跌破14億,將是60年來首見下滑。內地未富先老,加上勞動力減少,恐會削弱經濟增長潛力。中央人口挑戰巨大,短期可全面開放生育政策、延遲退休年齡,但要根本改善不生育、甚至不結婚的癥結,還得加強社會保障,移除醫療、教育和住房三座大山,多管齊下,以穩住近年向上勢頭。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去年總人口不到14億,錄得1959至61年「三年困難時期」後首跌。
印度結婚年齡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呂方與女友修成正果,仲宣佈懷孕五個月!女友身家原來有過半億?(大家真瘋Show 2020)
呂方結婚兼將為人父!現年56歲的呂方近年轉戰內地很少在香港公開露面。今日爆出他與年齡相差16歲的女友伍惠寶(Rainbow)忘年戀成正果,二人在今年已結婚,此外呂方太太懷孕,陀B已約5個月,雙喜臨門,恭喜晒!
呂方自2008年與拍拖16年的Do姐鄭裕玲分手後,一直緋聞不斷,直到2013年被媒體發現他與叫Rainbow拍拖。不過當時未有認愛,呂方直到2015年開紅館演唱會記招上,才公開Rainbow的女友身份。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小龍女李若彤,為世不容致死不渝的愛!(大家真瘋Show 2020) (李若彤 劉德華 周潤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pf5y3TP2U)
2. 思浩大談金正恩金仔列車,歡樂組清一色處女,最細得十三歲!(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1W-HE-Lp0)
3. 思浩大談印度重男輕女下,細仔啟發開公司,女外賣員專線!(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mlNthfI08)
#大家真瘋Show #2020 #呂方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印度結婚年齡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柯錫杰,1929年生,台南市人。
1959年赴日本東京綜合寫真専門學校學習攝影。1962年在高雄台灣新聞報畫廊舉辦攝影個展,藝評家顧獻樑甚為驚豔。1967年前往紐約,擔任William Silano攝影助理。
1979年,柯錫杰結束紐約工作室,獨身至印度、南歐、北非流浪拍攝。1985年,與舞蹈家樊潔兮結婚。1993年,返台定居,與妻子共同創辦潔兮杰舞團。1994年,在美國紐約漢默藝術畫廊(Hammer Gallery)作攝影展。1996年,在紐約Lizan-Top Gallery參與彩色攝影大師影展。2000年榮獲吳三連基金會藝術攝影類獎項。2005年由攝影評論家Herve Le Goff擔任撰述的柯錫杰攝影專集《KO SI-CHI》一書發行。2006年獲頒國家文藝獎。
2000年及2008年,代表作〈等待維納斯〉分別於佳士得與羅芙奧拍賣公司,以攝影項目最高價成交。其作品廣為國內外各大美術館所典藏。
已是攝影界傳奇人物的柯錫杰,其獨樹一幟的心象風景攝影,憑藉精確技術與美感,展現出詩畫一體的境界,以轉染法製作的攝影作品,亦提升了彩色攝影藝術層次,影響其後攝影發展,被尊稱為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
他與樊潔兮的結合,堪稱藝術界佳話,尤其是名作〈樹與牆〉,不但讓樊潔兮願意跨越年齡差距與之相戀,也讓岳母看了作品後,認為能拍出這種照片的人不是壞人,相信柯錫杰能夠給女兒幸福。
相關新聞
https://goo.gl/cPjm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