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運動電影院】《卡特教頭》
本片改編自美國真人真事,山繆傑克森飾演肯尼卡特,是一位高中籃球校隊教練。想要加入他的球隊,學生球員必須先簽訂一份合約,保證同時會兼顧學業,因為卡特教練關心的不僅是贏得籃球比賽,更是球員們的未來。
因此他鼓勵他的球員要先把書念好,才能打籃球。
劇情中有不少團隊合作觀念,無論是使用在球場上或延伸到職場都相當受用。
(照片:電影劇照)
卡特教頭 劇情 在 榕幫 Banyan G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盲點》無雷推薦文|
大家好,我是CJ,昨天很開心受到 CATCHPLAY 邀請,去參加 9/21 即將在台灣上映的電影《盲點》的試片。第一次收到這種邀請,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在這個長文可能大家不會讀完的年代,先說重點:「相當推薦觀賞。」接下來再讓我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會推薦這部電影吧!
我先道歉,參加試片前功課做不夠,看到官方的介紹說是「嘻哈電影」,原以為會是一部類似《卡特教頭》,在講年輕人追夢的同時,克服挑戰的感動片,而這次的夢則是從籃球換成饒舌。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子,我甚至覺得以「嘻哈電影」的名義去介紹這部片,有點失準。
實際上,《盲點》是一部在討論種族刻板印象的電影,而饒舌在片中,只是導演選擇的一個手法去呈現,在電影裡比例佔得相當小,卻顯得非常重要。故事大綱是主角 Collin 在緩刑處分的最後幾天,和好友 Miles 之間發生的事。劇情並沒有任何灑狗血的橋段,但卻很成功的透過相當寫實而不浮誇的片段,把本片最主要的兩大議題「種族刻板印象」以及「警察暴力」描繪得相當深刻。以我身為台灣人的背景,卻能透過這部電影,體會到對於這兩個幾乎是美國黑人專屬、而其他背景的人很可能沒有過的經驗,令我對這部電影相當佩服和喜愛。
但這部片在分類上,屬於「喜劇/劇情」,所以也不是一部很沈重,看了會心情很壓抑的電影。反而是如同上面所述,透過不狗血而平凡的故事,帶入了許多的小幽默,整體算是輕鬆而小巧可愛的片。對於觀眾的情緒以及帶入感,我覺得這部電影處理得相當相當好。
回到主題上,「種族刻板印象」以及「警察暴力」,正因為是美國黑人一直以來所面臨的壓迫,所以也在嘻哈文化中相當常見的主題。例如近年來很厲害的 Kendrick Lamar,就在《To Pimp A Butterfly》以及《DAMN.》兩張專輯裡對此做了很多討論,也都相當精彩。在觀影的時候,我時常想起〈Alright〉裡面提到的:
"Wouldn't you know
We been hurt, been down before
N***a, when our pride was low
Lookin' at the world like, "Where do we go?"
N***a, and we hate po-po
Wanna kill us dead in the street fo sho'
N***a, I'm at the preacher's door
My knees gettin' weak, and my gun might blow
But we gon' be alright"
以及〈DNA〉裡面的:
"I got, I got, I got, I got—
Loyalty, got royalty inside my DNA
Cocaine quarter piece, got war and peace inside my DNA
I got power, poison, pain and joy inside my DNA
I got hustle though, ambition flow inside my DNA
...
Sex, money, murder—our DNA"
這部電影彷彿正是為這兩段歌詞而拍,看完的朋友,相信會懂這份感受。
最後回到自己身上,其實寫饒舌歌或是做專輯,對我來說一直都認為很像是在拍電影。找到了自己想談論的主題,然後透過文字和音樂去把它傳遞給聽眾。在這過程中,你會去考量,要怎麼去說這件事,或許會以第一人稱書寫、又或是第三人稱來描述。也可能不會寫成故事,而是透過一些片段的描述,去搭建起一個氛圍----關於你所想傳遞的事情的氛圍。看完這部電影後,對於我們的下一張專輯,又多了些想法,很開心 CATCHPLAY 這次邀請我們去看,在這邊非常誠心的推薦給大家!
台灣有很多嘻哈相關的粉絲專頁都有在抽票,大家不妨去看看哦!說不定能抽中!
卡特教頭 劇情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些天下午沒網路只好邊做家事,一邊重看了「卡特教頭」。
查了一下電影裡的演員當初演高中生完全超齡,後衛小蟲當年三十歲,查寧塔圖當年也二十四歲了。
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有雷)
這部電影我談過很多次,他的劇情就是描述瑞奇蒙高中籃球隊,是一支戰績非常爛的高中球隊,上個球季只贏了四場比賽。
瑞奇蒙高中也是一所非常爛的高中。
有一天,瑞奇蒙高中畢業的卡特回到了這裡,擔任學校的籃球隊教練,他曾經是瑞奇蒙高中的明星球員,事業有成後,希望回到自己的母校來帶球隊。
他進到球隊後,就和球員以及球員的家長,訂定了合約,球員們必須維持一定的成績,穿西裝打領帶,每堂課都要到,還要坐在教室的前排,否則,不能參加籃球隊。
卡特來到球隊第一件事,就是狂操球員的體能,於是一開始就把上一季的先發球員都給逼走,剩下來的球員也相當的桀驁不遜。
其中拉丁裔的射手庫茲,他的表哥是黑幫,他是第一個對卡特教練發難的球員,還想動手扁人,但被卡特含扣後,就氣pupu的離開了球隊。
控球後衛小蟲,是一個高調自大的傢伙,手長腳長足以跟準NBA球員匹敵的小貝托,卻連簡單的閱讀報紙都辦不到,
這些球員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打籃球,但他們畢業後是絕對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出路。
卡特到了瑞奇蒙沒多久,他的兒子戴米安為了要在父親的球隊裡打球,私自從名校休學,告訴他的老爸,他要轉學到瑞奇蒙,並且會維持好成績,畢業後一樣能夠進入好的學校。
於是卡特教練承諾他,並且與他約定,還告訴戴米安,他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贏得球隊中其他人的尊重。
於是在卡特教練的狂操之下,瑞奇蒙高中在季賽的第一場比賽,就靠著超越對手的體能,不停的跑動,獲得了勝利。
這個時候,離開球隊在場邊看完比賽的庫茲,非常想回到球隊,於是隔天,庫茲就出現在球場上,拜託卡特教練,讓他回到隊上。
但是卡特要求他,必須在星期五之前,補完球隊體能訓練菜單,總共是一千五百伏地挺身跟五百趟折返跑(你看哥這部電影看得有多熟,這都背下來了)。
隨後的劇情可想而知,庫茲在隊友的幫忙下,回到了球隊,然後瑞奇蒙創下了史上最長的連勝紀錄,成為當地新聞的焦點。
這部電影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去刻畫鋪陳這些球員的心理狀態,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個庫茲,庫茲是一個非常有天份,卻也是最為桀驁不馴的一個球員,他第一個衝撞卡特教練,後來回到球場後,也時常不按照卡特的戰術要求。
卡特總是問他「什麼是你最深的恐懼」這句很有意思的話,因為卡特知道,庫茲這個球員有其他更嚴重的問題,而是他自己不自知的。
後來,庫茲的表哥在庫茲的面前被人槍殺,慌亂的庫茲來到卡特的家,瘋狂地敲著卡特家的門,告訴卡特教練,我想打籃球,讓我打籃球,然後卡特要他不要擔心,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
電影中段,卡特為了球員成績未達標準而且還欺騙他,沒有按時到教室去上課,於是卡特選擇把體育館鎖起來,要所有的球員在達成學業成績標準前,不准打球也不准比賽。最後所有的家長聚集起來,開了聽證會,要卡特滾蛋。
卡特對眾人說,他自己曾經也是瑞奇蒙的球員,他的很多隊友,離開學校後,誤入歧途甚至喪失了性命,就是因為學校教育只在意學生球員有沒有球打,不在意他們的品格,更不管他們的學業。
失意的卡特回到了體育館,看見所有的球員坐在體育館中央,告訴卡特,即便他們表決要你離開,我們還是會完成教練的要求,這個時候庫茲站了起來,他說:
我們最大的恐懼,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超乎想像的能力。
我們害怕的是我們光明,而不是黑暗的一面。畏縮的態度不能改變世界,隱藏自己內在的潛能,並不會讓你身邊的人,覺得更有安全感。
我們都應該發揮最大的潛能,就像小孩子那樣,不只是我們其中的幾位,每個人都一樣。
當我們讓自己發光時,我們不自覺地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這麼做,我們不但擺脫了自己的恐懼,我們的存在也自然的解放了別人。
庫茲是一個問題球員,有一個問題家庭,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徬徨知道自己走在一條充滿凶險的道路上,但是以前從來沒有一個人嚴厲地告訴他這個事實,直到遇見卡特教練
,卡特不斷地逼迫他,再給他機會,引領他回到生命的路上。
當我們抱持著正面的想法,願意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們的存在就在此刻有了價值,因為那些正面的力量,會牽引著身邊的人們,讓大家都往光明走去。
但在這過程中,只有卡特願意無私地站在對立面,並且項錯誤的輿論對抗,告訴每個球員什麼是正確的價值,並且一再的給每一個人機會,永遠包容球員,允許他們犯錯,所以卡特不僅只是球場上的教練,更是每個球員生命中的良師。
電影的最終,給了一個不那麼美好的結局,但無害於電影本身想要傳達的理念。
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有蠻深的感觸,一方面我自己是老師,另一方面,我也是學生。
然後看看台灣的教育現況,回過頭來想想,大概很難有卡特教練這樣的好教練、好老師存在的空間,當他第一天對球隊提出要求,第二天就被家長要求滾蛋了我想。
電影裡前面提到的小貝托,也因為跟教練吵架離開球隊,後來她的媽媽壓著他,來對卡特道歉,臨走前,他媽媽說「誰准你自己決定離開球隊的?房租是你付的嗎?」
這段話大概也會被前陣子強調要給孩子空間的輿論瘋狂批評。
我認為台灣看待各種事物都太極端了,沒有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沒有想過每一個案例都有獨特的脈絡,經常習慣把個案當成通則,然後無限放大,用來批評其他的事件。
如美國這麼自由的國家,都還是會出現這麼政治不正確的電影情節(真人真事改編),這種標榜「你不要問,我是教練你先給我學會服從」的論調,如果換成台灣大概很難在進步價值飛舞的現今全身而退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