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棍嘅共通特色係:親飯民大台、來來去去果幾個互相吹捧、長期佔據明報蘋果立場眾新聞曝光位置、以學術包裝膚淺見解】
正如前文所講,飯民大台一直個如意算盤係,借助香港人崇拜學術權威標籤嘅習性,打算借住一班學者組成「現代籌安會」,為飯民垃圾會議員「捐狗窿」加入臨立會2.0提供學理基礎;但奈何民意主流同大台意向出現嚴重差異、再加上香港第一KOL燒山「叛變」,將呢個如意算盤徹底打爛。
但除此之外,今次杯葛臨立會爭議更引係「引蛇出洞」,揭露呢班過去一直庇蔭響飯民大台之下「社會科學棍/學演」集團嘅不堪。呢班友以前因為緊跟大台主流,所以就算啲意見其實好多都係阿媽係女人,因為聽得順耳都唔會有乜人深究。不過而家飯民大台同主流民意對著幹之際,「學棍/學演」言論被放大檢視之後,立刻就露出馬腳。
中大黃偉豪係繼蔡子強葉建民李泳怡鍾劍華陳祖為馬嶽以外,又一衝出來七嘅俵俵者。響佢接受港台訪問同埋明報撰文〈總辭只是偽命題〉入面,完全反映佢同其他「現代籌安會」成員一樣,對現實政治嘅無知:
首先無論係黃偉豪、定係其他「社會科學棍/學演」,都好鍾意將中共「捐狗窿」建議定義為一項分化手段,然後就草草結論話「無論飯民留定唔留,最終都會中咗中共撕裂計謀」,但黃偉豪卻不單七響呢度:
1. 黃偉豪嫌「飯民分裂吹得唔夠大」,仲要吹撚到「總辭會帶來社會分裂的問題,因為支持和不支持兩方數字都各佔一大比例,未必促使民主派有一致行動。」
飯民分裂=社會分裂的問題?係咪吹水吹到傻撚咗?你飯民狗咬狗骨爭「捐狗窿」,關藍屍乜事?再者,大撚把議題同政策都可以引來支持和不支持兩派意見架啦,係咪次撚次都係「帶來社會分裂的問題」?
然後你會發覺呢班蛋頭社會科學棍演,係好撚執迷於「團結」,然後將咩「分歧」呀、「分裂」呀係洪水猛獸,最好人人意見相同就最好,同藍屍諗嘢無分別。喂一個社會之所以會進步,就係因為長期有唔同意見激烈競爭,將唔合時嘅、經唔起考驗嘅意識形態同組織汰弱留強──但由於呢班友經已同飯民大台建立一個緊密嘅共生關係,好自然就會將呢種常識拋棄,轉而變成既得利益集團嘅捍衛者。
2. 無論係港台訪問定係明報投稿,黃偉豪都搞錯咗兩個基本事實,反映佢根本完全離地,連現實世界發生乜事都唔知。
首先佢話:「透過邀請全體民主派議員留任……打斷了傳統泛民及年輕的本土和抗爭派,希望透過選舉機制,和平地交接權力的安排。」
好撚心啦,乜撚嘢「和平地交接權力」呀?唔撚通兩班人會打9對方牙?同埋臨立會2.0根本就唔係權力交接問題,而係政治原則問題係懵撚!唔通拒絕全體飯民加入臨立會2.0,就可以做倒飯民同抗爭派「和平地交接權力」?
但最離譜都係呢句:「透過親建制的傳媒,同一時間高調地發放幾位反對「總辭」的民主派學者的訪問,但卻沒有訪問過任何一位支持「總辭」,或持相反意見的學者。」
真係好笑,環觀一眾黃媒,由《蘋果》去到眾新聞再去到立場,然後再加埋一眾親飯民嘅網台,有邊個媒體搵倒支持「總辭」嘅學者?唔撚通佢地全部都係你黃偉豪口中嘅「親建制的傳媒」?
根本香港就係有班社會科學棍/學演為咗確保自己嘅地位同利益,係會結成一個小圈子,一方面平時講埋相近嘅嘢相互聲援,另一方面同飯民大台同親飯民媒體打好關係建構緊密嘅共生網絡,圍威喂嘅結果自然係講埋啲嘢一式一樣啦,跟住你去到而家反而懶傳媒只搵「反對總辭」嘅學者做訪問?傻撚咗?
如果建制派媒體只搵「反對總辭民主派學者」係別有用心,咁飯民媒體只拉你班學棍/學演講埋啲一式一樣嘅垃圾意見,又算唔算別有用心?
3. 為咗令自己篇文睇起黎有「學術味」一啲、營造一種假權威性,學者好鍾意加入一堆Jargo扮到高深莫測,黃偉豪當然唔例外。為免令篇文寫得太長,黃偉豪響佢篇文入面無啦啦講乜尻「經濟學係社會科學皇后」、「杜魯門有趣的名句:給我一個獨臂的經濟學家」呢堆同佢篇文完全無關嘅垃圾我就略過不提。
我針對嘅只係佢所謂「支配性策略」嘅錯誤分析。其實我一啲都唔反對用博弈論為切入點走去分析中共同飯民嘅策略選擇,因為正而家好多學棍同時事評論KOL就係太過一廂願覺得「只要團結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所以分析先會錯完又錯。
問題黃偉豪用Game Theory一樣可以用錯。中共而家Setup嘅當然係一個「支配性策略」:臨立會2.0、推遲選舉全部都係由佢話哂事,點到佢唔支配?但邊撚個同你講中共只係預咗「總辭」、「全留」兩個選項,你揀其他選項就可以突破佢個支配?傻撚咗?
無論係「留四個DQ議員響立法會」又好,「用影武者計劃由抗爭派操控飯民議席」又好,覺得因此就會令中共束手無策或者無面只係你班黃屍ON9同天真。根本中共提出「飯民議員全體加入臨立會2.0」只有一個最終目的,就係Setup一個「狗窿」睇你捐定唔捐,從而測試飯民最終底線:肯捐入去,就證明你接受呢條新底線,你唔肯捐,就即係你唔接受。至於其他策略,全部都係呢個結果以後嘅附帶延伸。
所以黃偉豪你噏乜撚「突破二元,退一步海闊天空,在無限想像空間下的無數可能性」全部都係廢話,話之你捐一個又好捐十個又好,捐咗狗窿就係捐咗,中共就係會因應你妥協嘅新底線繼續作出壓迫,然後等你作下一次妥協──呢個先係真正嘅「支配性策略」,而要破局亦只得一個方法,就係唔撚同佢再玩呢個遊戲!
4. 最後仲要講多一樣黃偉豪為飯民最卑劣嘅一個辯解就係話「即使超樂觀只有10%人反對總辭,而你最終迫飯民總辭,就係淪為多數人的暴政、壓迫少數人的工具。」
我真係屌你老母啦黃偉豪,究竟你係真傻定假傻?而家你包庇果個飯民大台,咪臭係飯民以「多數人的暴政壓迫少數人的工具」囉!由雨傘革命起大台派糾察搶奪指揮權、魚蛋革命譴責勇武派、梁游被DQ飯民割席、將所有拒絕參加初選嘅人打成鬼,你班社會科學棍有邊次有挺身而出同人講「唔好用多數人的暴政壓迫少數」呀?
哦即係你同班飯民企響多數果陣,壓迫少數就天經地道;到你地企響少數果陣,就突然話「就算只有10%嘅少數都要尊重,唔係就係多數人的暴政」?如果你係果班慣咗雙重標準搬龍門嘅深黃傻粉我都算尻數,但你呢班所謂「學者」,拎哂啲Jargon出黎包裝自己嘅垃圾,比喻又錯、判斷又離地,然後仲要想掩飾自己偏幫某方立場響度扮客觀公正?
所以話你地係「現代籌安會」無錯架,分別只在於獻媚果個係袁世凱定飯民大台之嘛!唔係單單針對你,但在座各位社會科學棍/學演,全部都係垃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那是一堂選修課 老師發下講義 大大一行字寫著:「賽局理論」 下面滿滿的公式彷彿在告訴我:「摁,可以準備補眠了」 這是我過去接觸賽局理論的經驗 為了不讓公式壁壘擋住我們認識賽局理論 這本書可說是非常親民 只有很後面時講到一點點公式(看不懂也不影響理解) 書中講到的社會困境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 它讓我...
「博弈論 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什么是博弈论?What is Game Theory?【柴知道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 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 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博弈論 定義 在 因此他被稱為「賽局理論之父」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博弈論 定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今天正在往華盛頓途中,參加一個小型CEO峰會,參與者都是政商界超重量級人物,包括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鋼鐵和鋁關稅肯定是他主力搞出來的,因為他原本就是專攻財困金屬廠的私募投資者,包括不少在中國投資的經驗。他更是財務上拯救過特朗普的恩人,特朗普旗下公司不單止多次試過破產,在1990年他本人都曾經非常接近破產邊緣。
當年羅斯代表Rothchild's,也是特朗普的主要債權人之一。是羅斯說服所有銀行放特朗普一馬,給他時間重組債務,但亦好幾年限制他個人開支。早前科恩(Gary Cohn)離開白宮也是因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而跟羅斯正面吵架,最後特朗普支持羅斯的關稅建議。羅斯可說是對美國經濟政策最有影響力的一人,可能比沒什麼經驗的財政部長努欽還更重要。
不按常理出牌 刺激動物情緒
今晚我將主辦個酒會,宴請羅斯和其他嘉賓,包括不少美國現任和前任部長級官員、國會議員,前中國通澳洲首相陸克文亦將出席。商界方面將包括黑石主席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凱雷創辦人魯本斯坦(David Rubenstein)和AIG前主席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等,可謂粒粒巨星,實在是我的榮幸。
此行目的並非攀弄權貴,只是想跟他們交流現今全球政經局勢的看法,尤其關於美國最新的貿易、財政和外交政策。我估計他們亦對我帶來對中國和亞洲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前天舊地重遊,再去了一趟永遠優雅迷人的佛羅倫斯(很喜歡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它固然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出了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等眾多偉大藝術和發明家。除此,佛羅倫斯亦是政治思想家馬基維利(Machiavelli)的家鄉,他推崇陰險政治手段,包括背盟棄約,濫殺無辜,可算是現實政治(Realpolitik)的鼻祖。他的16世紀初著作《君王論》(Il Principe)仍被很多政治家和學者視為權力運用的金科玉律,就算不贊成書中推崇的陰險手段,但仍甚具參考價值。
馬基維利也可說是博弈論某方面的先驅。他建議在某些政治對峙的談判上,如某一方扮作瘋癲,故意不按常理行事,可能會收到更大效果。現代博弈論創始人之一,合作與對抗理論(cooperation and conflict)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謝林(Thomas Schelling),也提出過理性的非理性(rational irrationality)談判策略,即是所謂的chicken遊戲,兩部車反方向全速衝向對方,看誰膽小,先轉軚放棄。據說在冷戰年代,美蘇核潛艇經常玩此遊戲,幸好沒因此而發動核戰。
不少人把特朗普形容為馬基維利主義者(Machiavellian,是貶意)。他更經常被視為一個政治狂人,不按常理出牌。到現在為止,大家必須承認,在個人層面上,他是成功的。在刺激中低層國民的自我感覺,和全球投資者的動物情緒(animal spirits)上,也是取得成效的。
股市強力反彈 貿戰擔憂拋諸腦後
在外交上,特朗普更只會扮演狂人角色(分不清是真癲還是假儍),每每故意違反二戰後的世界秩序(world order)。例如經常批評他認為不公平的貿易關係,不公平的北約聯盟(NATO),不正確的中東政策(包括伊朗),和當然近日又成為頭條的北韓問題。上周美國宣布取得突破,北韓答應願意談判無核化(不止凍結),所以特朗普在未來數月內跟金正恩開峰會,將是美朝領導人首次直接見面(適合在哪裏開會也是一個難題)。
市場反應非常正面,全球股市上周強力反彈,早前對美國展開貿易戰的擔憂很快就拋諸腦後(我一早料到貿易戰不是那麼重要,稅務戰才是戲肉)。再加上周五美國發布2月就業數據,新增非農就業超過30萬,非常強勁,但平均時薪又只上升2.6%,比1月略低(經修正後亦2.8%),更令投資者對通脹的擔憂鬆了一口氣。結果最強的納指再創新高,標普和道指則還差約3%至5%。恒指也重上31500點,誰說是股災?誰還說早前擇時沽清股票的人最聰明,有否及時重新買回所有貨?再說一遍,企圖不停嘗試短期市場擇時交易,雖是人之常情,但亦是最浪費交易成本和時間,對長期投資回報最負面的行為!
強勢科技股之中最強的正是我長期關注的半導體,尤其是記憶體股Micron。近日韓國的海力士也近乎重上8.5萬韓圜,距離高位只約5%。三星仍稍為落後,徘徊在250萬韓圜附近,估值仍便宜,給一點耐性,假以時日,300萬韓圜是輕鬆的中期目標。暫時有關手機飽和的擾攘,是最佳的可攀憂慮之牆,是買入的最好機會。邏輯芯片股如Nvidia、Intel,以至台積電都表現不錯。
不止芯片股,連上游的半導體設備股如Applied Material、Lam Research、Tokyo Electron、ASML都連帶着非常強勁。在摩爾定律逐漸放緩的情況下,芯片製造商必須加大資本投資,但邊際效益又愈來愈少,對設備商非常有利。加上多家中國廠商都想加入最具戰略重要性的半導體行業,對半導體設備的需求就更熱切。但不幸在美國愈來愈針對中國高科技投資和技術轉移,提高技術的過程非常困難。無論清華紫光、長江儲存、中芯(00981)等公司如何吹噓,要成功(定義包括技術和業務層面)實在非常不容易,需要3年至10年以上,看哪類芯片而定;近乎完全不成功也是有可能的。
應具王者風範 勿採霸道伎倆
在某些個別對抗和談判情況,扮作狂人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法,尤其是較弱的一方。在朝鮮半島情況,弱小的北韓,用威脅同歸於盡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得太多也早已開始失效。但美國是泱泱大國,有必要「扮作」瘋狂的談判策略嗎?況且就算在個別小情況如應用在北韓生效,用同樣瘋狂的外交和貿易政策來對付盟國如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等,更明顯是一個嚴重錯誤。就算NATO、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世貿以至聯合國有過時和不完善之處,也必有更友善、更好,和得到更大收效的談判方法。
說到底,二戰後的世界秩序是美國自己領導設計出來的,對美國是最有利的,美元更成為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擁有巨大話語權。做全球老大應有王者風範,應以王道保持道德高地為上,不應採用太過霸道和故意誇張的公關伎倆,來代替經過深思熟慮的實質政策。
我明白近年全球不少人被所謂強人政治所深深吸引。口中經常唾罵什麼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政治正確,香港人口中的「左膠」,成為一種「時尚」行為。我認為這種心理有可理解之處,但也包含不少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少國家如俄國、沙地、匈牙利、波蘭、菲律賓、印度、日本,可以說連美國在某一程度上,都被強人綁架,國民(包括投資者)被迫接受然後甚至愛戴強人領袖。
隨便放棄從文藝復興開始,幫助推進人類科技、藝術、文化進步的西方自由民主傳統(有歷史學家認為馬基維利其實支持共和制度),實為非常愚蠢和危險的趨勢。
在佛羅倫斯重訪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大衛像,感覺非常宏偉,差點誤以為是巨人哥利亞的雕塑。(米開朗基羅也經常犯錯,摩西像頭上就錯誤地加了一對代表邪惡的角)。特朗普紆尊降貴,願意跟金正恩會面,是否同樣錯誤地抬高了北韓的身價呢?
中環資產持有Micron、海力士、三星、Nvidia、台積電、Applied Material、Lam Research、及Tokyo Electron的財務權益。
博弈論 定義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越1100平方公里的想像!
這是今天《星期日明報》的訪問,感謝編輯的6000字版面,也一併分享了對未來去向的規劃,日後就不再談了,大家保重。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問﹕星期日生活
■答﹕沈旭暉
問:聽說你打算離開香港生活,和香港形勢有關嗎?
答:我是將會轉換工作環境,但沒有想得那麼消極。兩年前結婚時,已是當作farewell party,說和香港形勢有關,我想是宏觀關連,多於微觀政治。我畢竟是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在香港,愈來愈難找到和國際接軌的土壤,這和政治無關,但做國際關係的感到窒息,也難免和政局有互動,而這樣的氣氛,令我覺得在海外對人對己對大局都是多贏。先談香港,再分享人生規劃吧。
問:近來由財爺開始,社會興起談昔日本土情懷,記得你和呂大樂曾有筆戰關於「昔日情懷」,若由讀書時代談起,什麼是你心目中的昔日的香港?
答:我們這代人在九十年代初長大,那是人生最快樂的歲月,也是香港最黃金的日子。上星期,我們中學會考二十周年同屆聚餐,說來我們是回歸前最後一屆會考生,最後使用有皇冠校徽的一代人。那晚找回和彭定康合照的古物,當時我是學生會主席,參觀港督府,滄海桑田。我很懷念九十年代的時光和人情味,而沒有遇過一個同代人更喜歡今日「新香港」,真的,一個也沒有。那是為什麼?
除了感情,我想,關鍵是當時英國殖民主義的高壓消失了,中國國家主義那一套未來,社會一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香港經濟文化都處於全球領頭地位。那時候互聯網剛出現,還有單純的社區情懷,有類似Head Prefect帶領逃學到百樂戲院看三級電影的集體回憶。我們一代沒有太單一的成功模式,同學固然有醫生律師bankers,也有賭博大師奇人異士,大家互相欣賞,在不同意識形態之上,有共同的認同;像ViuTV那位CEO是同屆學生會的同學、結婚時的兄弟,試映那天我在他身旁,但從沒有互相抽水,我們很珍惜這份brotherhood。社會也應該是那樣的:就像安裕前輩,他在《明報》前做過《蘋果日報》、《大公報》,客氣的說我母親在大公報教導過他,一代精英背後,肯定有超越左中右的身分認同。在舊香港,哪間報館會裁掉他呢。
問:為什麼香港回歸了,就失去了情懷?
答:有些結構是不能改變的,像全球化、中國崛起,但香港究竟發揮什麼功用,卻在最高管治者一念之間。在大歷史,以非黑即白態度演繹國家主權、中央地方關係的,並非常態。在帝國時代,直接管治有限,容許了諸般地方特色,印度是最好例子:英國取代了王公大部分權力,但保留了地方政權和儀式,只為印度文化加添了新元素,到了印度獨立,反而開始打壓地方。港英管治時,香港由精英到民間,都習慣了既不和政權對着幹,又能保持地方特色的身分認同,在北京眼中也有「馬馬虎虎的愛國主義」(鄧小平語),這是夾縫中生存的智慧。但北京不習慣間接管治,只問「為什麼港督那麼大權」,而不會深究英國何以派小量文官就能管治,結果「虛權實化」,寫報告系統還要政出多門,一切水清則無魚。一葉知秋,我們的中學,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官校龍頭,回歸前無為而治,大家都做「SAS-SSS」那樣的傻事,卻培養大量精英,現在才崇尚阿媽教仔的micro management。又像以前誰想到大學管理委員會會討論一個lecturer的合約?
問:近年香港愈來愈騷動不安,年輕一代的不滿尤其明顯,你接觸不少學生,覺得他們的絕望能否改變?
答:上一代強調經濟,但新一代更在意認同。讓我分享一個故事﹕上星期在一位總領事家宴,遇上一位內地金融精英,他管理數以百億計的基金,言談間,以自己來了香港25年而不懂一字廣東話、永不看香港新聞、公司只有一個香港畢業生做高級職員為榮,認為改善香港大學水平只能無限制向全國招生,中港矛盾是因為港人喪失優越感。我有很多內地朋友,交流很密,但最受不了這態度。我不斷目視總領事,相信他明白我暗示:聽君一席話,連我老人家也幾乎產生青春的躁動,何况天天被這樣訓話的年輕人?
問:特首選舉在即,你的世紀婚禮為人津津樂道,應該有候選人接觸過你?換人能解決問題嗎?近日北京對港政策似乎有變,你有何看法?
答:在這議題,我推掉所有瓜田李下的東西,得失了很多前輩。但恕我直言:有沒有一個候選人能解決香港的任何結構性問題?我真的問過,沒有一個敢說「能」,頂多認為自己能令社會紓緩幾個月。那誰當特首,除了對身邊的人有影響,又如何?
回歸以來,存在一系列不能調和的矛盾,本土主義只是回應、是果,「土地問題」也只是權力問題。真正關鍵,像「國家民族資本」和「自由市場資本」的競爭,國內不同集團利用香港處理「財務」的流程,無論誰當特首,利益受損的都一定反撲。反撲方不會大聲說「我要利益」,只會天天打小報告,總有一條線能打通,罪名一定和外國勢力、國家安全有關,這源自北京以香港為「美國重返亞太前哨站」的定位。加上在北京眼中,香港除了人心未回歸,司法機關「過分獨立」等「問題」始終要解決,不會因為換了人,「遠景」就不存在,因為中國需要香港,但是否需要「香港人」,那是另一回事。當矛盾浮面,鬥爭一來,本土主義是必然回應,誰當特首都不可能不處理,假如軟處理,自己卻又會被處理。要改變這些,需要同時具備一套方方面面都能理順的論述、香港內部執行力、中國政壇活動力、國際社會溝通力,我看不到上世代有這樣的人。
問:這情况下,香港本土主義興起,是否不可逆轉?
答:同事李立峰教授調研發現,8%選民自稱「本土派」,比例相信會持續上升;要是「本土派」兼容其他身分,肯定成為一代人的主流。結構性問題已是死結,加上「虛擬國家」興起,本土主義者毋須改變現實,也能感受到存在價值;中國民族主義未來十年只會更強,也要地方主義作對立面。當年輕人成了「既失利益者」,自然不再受制於這一代「不能談港獨」的潛規則,而在可見將來,他們不可能忽然變成持份者,思潮只會延續。從前社會精英能限制這類思想,因為政府通過他們間接管治,但他們的能量,卻在時刻表態的新香港被消耗殆盡,社會怎會有buffer zone?
問:你認為港獨可行嗎?本土主義走下去會怎樣?
答:我常說自己是國際關係的半個realist、半個constructivist。根據現實主義,怎樣計算,港獨的可行性都無限接近零,任何一個主流國關學者都會這樣答,而我不嚮往任何形式的狹隘民族主義。但代入constructivist身分,我卻要問:難道本土派不明白?當然不是。即使一個運動達不到本身綱領,卻往往有想像之外的效果,「change」,才是本土主義真正momentum所在。我認識好些高度理性的教徒,心底裏不信神,也不在乎天堂,但相信跟教義走,總會achieve something,這種不可測性,不是能計算的──這是metaphor,明白的就會明。因此,高高在上說《基本法》、博弈論,教訓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自以為看破世情,大是不必。任何能幫助香港identity在世界長存的事,溫和、激進、建制、本土,都是有價值的,唯一沒有價值的,只是在舊遊戲被屈機。我相信物極必反,根據東歐案例,所有抗爭都嘗試過後,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只要不成功,也得如常生活,保持自身核心價值,靜待時機,才是王道。香港人有多少韌力,怎樣在元氣耗盡後復元,才是考驗。
問:你最愛的「本土價值」是什麼?
答:我珍惜的香港,有一種吸納其他文化的底蘊,把西方的、東方的、古代的、現代的,全部融在大熔爐之內,產生了金庸武俠小說、衛斯理科幻小說、亦舒愛情小說、Canton Pop,這些都是很特別的fusion,足以在人類史佔一席位。曾俊華關於本土主義的話,我完全認同﹕「香港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像我這種因着人生偶然,在香港出生、成長,然後往返於世界各處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甚至可說是一種香港常態。所謂『香港人』這個身分,亦因着這個背景而成為一個流動而立體的概念。今天社會上有一種聲音,嘗試將『香港人』這個身分作出教條式的定義,強要辨別誰『是/不是香港人』,忽略了香港社會長久以來的多元本質,實在令我摸不着頭腦,而這種爭論,最後肯定不會得到實在的結論,相反只會挑起永無休止的矛盾和爭拗,實在毫無意義。」香港的價值,正是一塊把不同文化體系吸納再造的海綿體;把彈性掠乾,香港就不是香港了。即使一國兩制保不了,也不能令香港文化在全球消失。
問:你假如不在香港工作,又怎樣看待移民?
答:我十多歲時,也說過本土派年輕人常說的話。那時候家人想移民,我說我不走,要移情願靠自己的能力;我畢業時放棄留在海外,覺得拿了獎學金就應該回來,黃金歲月已給了最愛的地方,我覺得無愧於心。但說移民等同「不負責任」,難道不狹隘?流散各地的亞美尼亞人,多過今天亞美尼亞國家內部的總和,對維繫認同,貢獻極大;庫爾德人沒有在西方的精英,不可能保持國際注視;Edward Said或孔誥烽不在美國教書,怎能為巴勒斯坦和香港著書立說?八十年代到現在,移居海外的港人和後裔已過百萬,我大量親戚朋友定居海外,他們不但是香港身分認同的持份者,也是團結對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問:那離開香港主要是什麼原因?既然有能力團結各方,為什麼逃避?
答:我想,研究國際關係的人躲在香港,才是逃避吧。當年回港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普及國際關係這學科,這也是中學開始的情意結;別人眼中的政治機會,對我反而是負累。我有同理心,懂得製造大家庭的工作環境,可以發掘人的優點,observant而不會micro manage,這些我不會妄自菲薄,但我不要「政治潛能」:除了不希望國際關係身分本末倒置,我對社交生活、政治操作的強烈厭惡,超乎你們想像。而在一個不重視國際關係的地方,無所不用其極推廣國際關係,也是有限度的,再做下去,就出現marginal diminishing returns了。加上香港和新加坡、台灣相比,沒有國際研究的critical mass,以此為基地,很快塘水滾塘魚。為什麼你訪問我?因為坊間對我的興趣,在於社會網絡、家庭生活、月入多少、Facebook抽水、根據網典和某女神是否有一手、和健吾能否組成hehe組合,下刪一萬字,說到狗和外星人,也未到國際關係,我覺得,OK,但夠了。香港是否還需要我住在這裏呢?起碼在未來十年,也不需要吧。
但我很看重香港認同,我今天的一切,沒有香港身分,什麼也沒有。在別的崗位、別的地方,自己固然海闊天空,對香港何嘗不是創造其他可能?即使過去十年我住在香港,也幾乎有一半時間在世界各地,演講開會從不忘記弘揚香港這品牌,不是忽然一趟全球演講那種。離開影響因子遊戲後,也希望做一些和「全球文化香港」有關的研究,關於香港paradiplomacy的學術論文,我相信我是寫得最多的人之一。其實香港身分認同可以建構更多同心圓,像數十年前,香港認同和南洋說廣東話的互通,這個「全球嶺南文化區」概念,也許才是香港的未來。我覺得,我們也有責任extend下一代的地理想像,禮失求諸野,才是保全元氣之道。我們有自己的專長、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舞台,但心底深處,其實有共同目標,假如香港就這樣消亡,誰都不甘心。只是我不認為存亡的定義,只是1100平方公里罷了。
問:那會否繼續在中文大學工作?會不捨嗎?
答:我明白任何職位改變,都容易有無謂忖測,我和校方都希望清楚分享,所以以下這段和他們溝通過,很官方:第一,我剛做完的appraisal,研究、教學、行政都是最高excellent等級,學校希望我留下;第二,我對我不同單位的領導觀感也是excellent,沒有任何不高興;第三,有不少大學、head-hunters找我做其他工作,我沒有考慮,因為我不是要轉工,而是要換跑道;第四,我希望離開香港工作,而校方希望我保留目前職位,所以我提出了辭職,而校方建議先放一年假到別的地方,保留所有directors的titles,充電後再決定是否回來;第五,校方說歡迎隨時回來,而即使決定不回港,也依然是中大客席教授。我很感激他們的善意,所以必須表白:我是中大人。
但坦白說,人是要知所進退的。感謝沈祖堯校長和社科院兩任院長的信任,我知道以我的年紀和副教授級別,當目前幾個programs的director已是極限,即使多做十年,也不會做得更多。我享受由零開始策劃新programme,很喜歡我的同事和學生,對他們每年的拜年唱K感到很warm,也對我們比「一帶一路」先到哈薩克、蒙古、以色列感自豪。但正因為這樣,才應該選擇離開的時候,保留美好的回憶。我做全球研究課程主任4年、全球政治經濟碩士主任7年,還有研究中心也是創立人,是時候交棒,追求在大學以外的夢。誰想一生人做一份工?
問:你之後做什麼工作?怎樣才是你的理想生活?
答:我的座右銘一是「隨緣」,二是「知所進退」,看似互相衝突,其實不知進退,又怎會有緣?我已三十多歲,不年輕了,希望遠離公眾視線,加上過去十年我努力做幾份工作,已做了退休前的正事,是時候贖回自由。我的夢想除了剛才說的「全球香港」,在個人層面是建立一些公司和品牌,curate國際關係和glocalization概念,專注幕後,而不是無休止在象牙塔追求影響因子、或在公共空間飾演青年才俊。具體而言,excel內有六樣目標,包括籌備各地一籃子的國際關係研究所、將它們結成網絡;開一間國際關係顧問公司;研發國際關係的教育產業;催生深度旅遊、咖啡店、多媒體等產業;繼續當媒體的國際主筆;同時如前述,在大學保持客席角色,而且希望接觸不同學生,例如明年會開始教EMBA課程。這些規劃不少已找到投資者和partners,只差走出來那一步。
問:你打算什麼時候離開香港?未來住在什麼地方?
答:夏天後,我會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希望用一年時間過渡,在新加坡、台灣、香港、一個歐洲地方、一個國內地方,催生前述那些國際關係機構。假如一切順利,之後每年會花不同時間,在這幾個地方工作居住,多和家人相處。早前訪問過謝安琪,聽她說捲入政治的無奈、暫別樂壇的決定、照顧家人的心願,當然我們的公眾程度很不同,但出奇地有共鳴。
問:這樣說,是否因為出道十年後,感到中年危機?
答:大概是的。數個月前,我寫了一篇「三十五歲的太平天國」,有不少迴響,我想同代人都有差不多的心態。不少人為了事業,放棄興趣,到了女兒出世前,我很強烈意識到必須重拾人生,但又擔心沒有年輕時的毅力。於是忽然希望減肥,一個月內減掉三十多磅,包括戒掉五歲開始每天兩包的薯片和檸檬茶。然後我覺得,ok,應該還行。
問:最後,會否擔心後悔所作的決定,例如放棄政治機會,或目前的工作?
答:還是那句話,知所進退吧。像過去幾年,我發現不應再做《光明頂》,然後應離開Roundtable,然後對媒體訪問和專欄應可推則推,然後Facebook專頁必須抽身交給團隊(那是有幾十個朋友參與運作的),否則社會不會流動,自己也不會進步。交班後,感到無比暢快。若能選擇退場的時候,必會有緣再聚;凡事太盡,緣分定必早盡。我們是時候think out of the box,不要被單一工作、單一樓宇、單一地方,綑綁一生。認識很多前輩,每天有很強的不安全感,到了50歲理應安穩,卻又重新開始找工作,因為要延長退休,豈不是終生長憂?不少家長以為子女沒有了自己照顧不行,其實是自己沒有了子女當寄託不行;那些政治老人天天說為香港好,其實是否只是需要這遊戲chok存在感,你我心知。當社會不質疑你的能力和地位,就是時候尋回自己。假如在三十多歲、有價有市、有理想有現實的時候不改變,十年後,再也沒有改變的空間,人生就白過了。
編輯:曾祥泰
星期日明報 2016年4月24日
博弈論 定義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那是一堂選修課
老師發下講義
大大一行字寫著:「賽局理論」
下面滿滿的公式彷彿在告訴我:「摁,可以準備補眠了」
這是我過去接觸賽局理論的經驗
為了不讓公式壁壘擋住我們認識賽局理論
這本書可說是非常親民
只有很後面時講到一點點公式(看不懂也不影響理解)
書中講到的社會困境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
它讓我瞭解到
除了過去常提到的心理學啊經濟學等等的範疇
其實賽局理論也是關鍵之一
說了這麼多好話
我也得誠實地說
作者的寫作方式
對我來說順序或是章節邏輯的編排
有點不太習慣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博弈論 定義 在 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 飛比價格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找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博弈理論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
博弈論 定義 在 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 飛比價格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找博弈理論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博弈理論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
博弈論 定義 在 什么是博弈论?What is Game Theory?【柴知道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