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歌 再唱》電影賞析研習
大廳84人額滿!!
本校高雄市勝利國小合唱團參與電影 聽見歌再唱Listen before you sing,我們決定辦自費研習,邀請大家進戲院支持好電影。
雖然看簡介大概知道劇情走向,
導演、演員和全部工作人員的努力,
讓這部電影好看又感人,
是很單純的幸福和感動,
又不會過份矯情。
普級電影故事簡單易懂,
國小低年級應該就看得懂囉!
講座部分孩子也可以聽聽看。
—-
《聽見歌 再唱》電影賞析研習
一、時間:4/23(五)13:20-16:00
二、地點: in89駁二電影院(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5-1號)
三、費用:自費研習,每人350元,包含電影包場費及講師費。需事先付費,成團後不予退費。若當日臨時無法前往,可找人遞補,確定成團後繳費。
四、人數:最多48人,35人以上成團。
五、參與對象:不限教師,歡迎一般民眾參與。
六、報名方式:
1.勝利夥伴請於校內群組記事本登記,並至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報名,課程代碼:3086103。
2.校外教師請私訊或mail姓名、服務學校給思瑩 szuying97@gmail.com 。
3.一般民眾請填表單 https://forms.gle/2LnDuXv6YxgGVpHK9 。
七、預計流程
13:20-15:20 播放電影
15:20-15:30 讓全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陳安瑜老師、周奕伶老師
15:30-15:50 從類型片公式和原住民觀點解析電影《聽見歌 再唱》--鄭秉泓老師
15:50-16:00 Q&A
八、影片簡介:
一個看不懂五線譜的合唱團指揮,一個到處流浪的音樂代課老師,和一群五音不全的原住民孩子,有機會在合唱比賽中奪冠,免於被廢校的命運嗎?
Umin.Boya(馬志翔)作品集 、 陳嘉樺 Ella 領銜主演, 楊智麟導演。歷經12 年籌備,根據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指揮馬彼得校長真人實事啓發,高雄市勝利國小等合唱團參與演出。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istenbeforeyousing
九、講師簡介
1.陳安瑜(本片合唱指導)
現任國小音樂教師、中鋼真善美合唱團指揮、天生歌手合唱團駐團指揮,及天生音籟兒童合唱團藝術總監。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主修合唱指揮,師事翁佳芬教授。2016 年於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Kodàly Institue 暑期班結業。2016 年創辦兒童合唱團,專收學齡前幼兒及低年級小歌手,將合唱教育向下紮根。目前經常受邀到各縣市及國際音樂節擔任研習講師,推廣音樂遊戲(Singing Games) 及歌唱教學。
2.周奕伶(本片合唱指導)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高雄師範大學音樂所,主修聲樂。曾參與多部歌劇、合唱及個人獨唱會演出;目前致力於兒童、青少年之聲音開發。現任成功大學、高雄女中、屏山國小、福安國小、河堤合唱團指導老師、中山大學樂齡歌唱班講師、明誠浸信教會及多校合唱團之聲樂指導。
3.鄭秉泓(影評、策展人)
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博士班肄業。2013-2017年擔任高雄電影節短片策展人,目前任教於義守大學與東海大學,電影評論散見於網路媒體及報章雜誌。編著作品〈台灣電影愛與死〉、〈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監製作品《伏流》。
十、備註
1.電影院提供小杯爆米花加小杯冷飲特價50元優惠,如需自費購買請登記 https://forms.gle/z5zwVQX3ao7yKEJN8
2.勝利夥伴將給予公假,屆時請自行於系統請假。
3.配合防疫請全程配戴口罩,請配合測量體溫及酒精清潔手部再入場,體溫37.5以上者謝絕入場。
4.主辦:高雄市勝利國小李思瑩老師,07-5522541#112、szuying97@gmail.com
博士班一般生在職生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等教育市場雜談二,碩士學歷鄙視鏈》
網路時代有選舉就有學歷糾紛,畢竟選戰就是戰爭,從論文有錯字到論文有抄襲到論文找不到都五花八門招數百出。本文無意幫任何一位候選人辯解,但是寫一下學歷市場倒是很有趣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最嚴重的論文錯誤是什麼?其實不是抄襲,而是造假。抄襲別人是侵犯別人的產權,造假則是直接假冒出不存在產權。
為什麼說造假會是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抄襲最多你就是侵犯了單一或數人,但是造假可能會導致人的資源配置錯誤,而且甚至一連影響十幾二十年。
這邊提一句,華人比較會造假是因為我們都是華人,接收到訊息比較多又大,而實際上造假的本質是人性的普世現象。是不分人種的。
華人的科學家造假案多半只能騙自己國內,韓國某幹細胞的造假案不到一年。惡血不過2013~2018。
但是像Piero Anversa的心臟幹細胞論文造假案。則是從2001~2018整整18年。
自己浪費錢事小,耽誤多少預算的錯置與他人的白工,甚至開玩笑地說,可能其他幹細胞造假的學者都是被他耽誤了才只好鋌而走險(黃遇襲:皮耶羅誤我啊)。
這一點社會科學有著先天的優勢,因為缺乏可重複驗證性,連問卷等數據可能都死無對證,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我是造假。
(二)、
學歷鄙視鏈碩博大不同:對於學術通關的遊戲,多數人的觀念就是:學士-碩士-博士。其實嚴格說起來,學士現在拜高教普及化所賜,大家的認知都沒有什麼問題。管你科大還是普大還是醫大,大家都是大學畢業,都是學士畢業證書。
博士也還好,能夠有博士班的學校雖多但還是稀有財,且理工的博士條件都很明確。問題最大的反而是在碩士這個階層產生了不少的花樣。以台灣為例。碩士大概可以分四種,一般生、在職生、在職專班還有EMBA。台灣已經算是很簡單的。美國與歐洲在碩士這一塊可以更複雜。
在華人地區,一般生與在職生幾乎是等價的,就是說這兩者的修業條件與畢業證書幾乎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修業年限與招生條件有差。所以這邊記得,在職生就是一般生,只是有過工作經驗或是有在半工半讀。但是他們的畢業證書是完全一樣的。這次鬧特別大的則是尷尬的補貼來源,在職專班。
(三)、
無論是蘇嘉全還是陳菊還是李眉蓁,他們的碩士都是在職專班,韓國瑜則是正式碩士班、大臺北地區旅遊樓鳳新興性產業分析也是正式的碩士論文。
理論上在職專班應該叫做在職進修碩士學分班,如果把寫論文這個條件拿掉,那實際上跟推廣教育學分班沒什麼差別。其設計的良好目的就是希望高教學術金字塔知識可以普及到更多有志於學習的人。
很多人可能年輕的時候因為家庭或是際遇無法學習需要提早面對社會。之後想重拾書本進修學習,但是又不能完全放棄事業工作與家庭。所以特別開一個課程的學習配套來讓這些人進修。
既然這些人多半有點錢,那學費當然可以收貴一點。那問題來了,人家付錢了來上課,也老實地把課上完作業寫完了。
最後總要給人家一點什麼?修業證明?這好像不是很有價值,名片上也沒有很好看的頭銜。付錢的肯定不答應不會買。
叫碩士的話,一般生就不答應了,畢竟修課事小,寫論文很累。我們辛苦的要死要活,你們這些資本家政二代有幾個臭錢了不起就可以買個跟我一樣的頭銜學歷啊。
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得那麼誇張。於是教育部就出了個餿主意,好吧,在職專班也要寫論文,畢業證書上會強調在職專班,但是碩士這個頭銜依然可以使用。於是當時就暫時擺平了這個問題。你寫論文就是碩士,沒寫就是修業證明。
等一下那EMBA呢?MBA在職專班本來想大聲斥責EMBA憑什麼耍高貴又弄個新名堂,但是後來發現EMBA給的錢實在太多了。就只好摸摸鼻子算了。
好。這邊的所有制度設計時有個先天的背景一定要考慮,就是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到今天這樣,而學歷的市場價值很清晰而且鄙視鏈的關係明確。
所以這個系統還可以維持一定的運作,而這個系統的先天缺陷就是,就碩士頭銜來看,他壓低了一堆必須努力做研究論文的人拿到的頭銜價值,然後強迫了另一群人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來維持碩士的頭銜。
當然本粉專的粉絲都知道,無論政府多麼干涉,市場是會自己調節的,學歷的市場價值也不例外。而所有參與這個系統的高教人員都是高學歷份子,每個都是以前翰林院的讀書人,很快地就摸清了潛規則。
該放水的要放水,該要求的還是要要求。於是學分價格,學歷,求學過程的要求很快達到了一個平衡。大家也相安無事了一陣子。
一直撐到了2010之後高教學歷大貶值時代。先是學士然後碩士最後博士。這邊我們可以衍伸出一個問題,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
(四)、
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首先這個問題在美國不是個問題。美國對於碩士的分類、要求、各個學科的差異(法律跟醫學獨立出各自的系統)都有精細的定義。該做研究做研究、該補學分補學分、該實習就要實習、最後該繳錢就要繳錢。
要求不同所以拿到的東西也不同。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馬英九當初選舉時被質疑的法律學位資格。
當然可以這樣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以價制量。學費很貴付錢的就不太會亂搞,能付得起的也不多。美國人不是不想念大學、很多是唸不起大學。一個美國公務員家庭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必須進行財務規劃給孩子念大學籌學費。
但是寫論文到了台灣這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其實要不要寫論文應該是要先看論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筆者這邊給一個不精確但是好懂滿足大家的定義。碩士論文是踏入高階研究的試驗以及初階研究能力的總結。
簡單說就是碩士論文其實是拿來看你適不適合念博士走學術研究的考試。你碩士論文寫完了大概心裡就有譜自己適不適合念博士了。反過來說如果升學直接走了學術研究的路線但是發現真的走不下去,那就把成果總結一下拿個碩士也好。
所以更可以說,在職專班這種明確不是要走學術研究路線的存在,真的是不用也不該寫論文,就是個taught degrees。硬是要不用寫論文的一群人寫論文,這些天互相揭瘡疤大賽已經很夠了,目前就是個口水仗大家底子都不乾淨。
吵到現在除了讓已經貶值到不行的碩士學歷再貶值一次之外。就是各大學都倒楣,全部都掃到颱風尾。
學校當年給你們大家方便,你們現在這樣對我,都說我不好。甚至某網紅很快地就把幫他特殊入取的學校院系用公佈成績單的方式給賣掉了。當年說要收他的大概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以後呢?放心,國家論文系統還可以修改,以後大家都不要公開,紙本的話,沒本事的用極機密加上學校幫忙封印;有本事的就找人去圖書館偷出來直接在館內銷毀,要用撕的還是要用燒的自己想辦法。趁安保條件還沒升級趕快進行。祝各位好運。
對於高等教育市場到底在搞什麼,可以先參考之前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a.3574273816319…/535345453840172/
#史萊姆小編
博士班一般生在職生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沒完沒了的荒謬鬧劇
本來覺得「表示要放棄本來就沒資格的學位」(且學位無法主動放棄,依法須經撤銷)已經非常荒謬;昨服務時間我也忙到很晚,一早突然看到還有這篇報導不禁怒火中燒。
「使用資料不夠謹慎?」「同學提供?」
李眉蓁,你的論文是「整本抄的」。這叫「剽竊」這叫「偷」。
若是找「槍手代筆」,
這叫做「作弊」這叫「騙」。
用這種手段「取得學位」,則叫做是「又偷又騙」。
使用資料不夠謹慎?還牽拖同學?又扯選舉操作?
任何正在或曾經當過碩博士班研究生、正規做研究、在學術領域發展的人都沒辦法接受這種說辭。你和你的指導教授、口試委員都非常離譜。
至於江啟臣,還在「眉蓁,我們一起面對」?江先生,你自己還當過大學教授;身為黨主席,你提出這種市長人選本來就該負最大責任、你本來就該好好面對好嗎!
令人憤怒。實在太噁心、太爛了。爛到無以復加無可救藥。
還有,本來新聞標題是這樣「當年論文如何產出?李眉蓁爆是這些人幫忙:我用資料不夠謹慎」;現在媒體改標題變成「當年論文如何產出?李眉蓁:同學間相互提供資料」。
以為這樣能避開輿論壓力嗎?
我告訴你,完全不能。
浮濫學歷,全台公私立大學大專無一倖免。
不管什麼政黨什麼有頭有臉的人物;
我支持教育部徹查。
——————
延伸閱讀:
《學術標準尚未真正建立 —— 從李眉蓁抄襲事件看臺灣學術界的問題》◎陳君愷
摘:
陳君愷表示,在職專班是現在很多大學的財源,老師不講究學問、對學生要求降低,表面上是碩士但品質很差。
陳君愷強調,更可怕是在職專班影響到的是一般的碩博士生,在職專班的學生可以混個碩士,使一般生認為不需要用功,導致在職專班學生品質降低外,一般生品質也隨之降低。
臺灣社會普遍重視學位和學歷的風氣下,也增加許多已經出社會的人士再回到校園進修的意願。這原本可以是一個不錯的現象,但如果重回校園的目的從「在職進修」扭曲變成「洗學歷」或是「拿個簡便學位」的心態,天真的認為只有學歷和學位會永遠跟著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論文」也會永遠跟著自己,一旦受到檢視,醜態也就無所遁形。
全文:https://www.pourquoi.tw/2020/07/23/academic-standards-i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