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88例本土、9例死亡,出現第2例疑因COVID-19併發肺栓塞死亡;屏東群聚案12例皆屬Delta變異株,屏東社區快篩1,174人皆為陰性;聯亞公布疫苗二期期中結果,推估對Delta變異株有保護力;指揮中心將公布市場防疫指引】
台灣今(27)日新增8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1例境外移入、9例死亡。其中最讓指揮中心擔憂的印度Delta變異株,今天再新增2例,總計目前有8例,都是屏東社區群聚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有12例確診,剩餘4名確診者中,一例因為Ct值較高(病毒量低),無法基因定序,另外3名確診者尚未分析,但都屬於同一起群聚案,因此推測這4人應該也都是Delta變異株。
針對這起群聚案,指揮中心和屏東縣府嚴陣以待,將居家隔離人數標準提高,只要有被列入密切接觸者,都列入居家隔離,人數從昨天的99人大幅增至今天的173人。目前屏東縣府針對社區快篩1,174人,結果皆為陰性,所有接觸者PCR核酸檢測結果也都是陰性,但仍不能放鬆。陳時中表示,會再加發1,200劑疫苗給屏東,供應相關熱區居民施打。
國產疫苗聯亞今日下午6點舉行COVID-19疫苗「UB-612」二期期中分析報告記者會,結果顯示安全與耐受性良好,且具優異免疫原性反應,不過保護力仍要等三期臨床試驗完成才有結果。聯亞指出,在19歲到64歲的受試者中,血清陽轉率達95.65%,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而且從一期受試者檢體分析,顯示這支疫苗誘導出的中和性抗體,對印度 Delta變異株的效價仍保持同一水平,預計6月底遞交期中分析報告和其他文件,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一年可生產1億到1.2億劑。
■聯亞公布疫苗二期期中結果,推估對Delta變異株有保護力
今天傍晚聯亞舉行的記者會,和國產疫苗高端在6月10日舉行的記者會一樣,都是二期期中分析報告記者會,完整的解盲結果預計11月出爐。由於這支疫苗屬於蛋白質疫苗,安全性較高,今天結果也一如專家預期,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聯亞指出,抗體效價在受試者施打第二劑後28天的血清陽轉率(seroconversion rate),在19歲到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在65歲以上的年長者也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與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近且符合預期。
《報導者》曾訪問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他解釋,血清陽轉率是代表有打疫苗的人跟沒有打的人相比,產生抗體的比例。聯亞的血清陽轉率為95.65%,代表有95.65人會產生抗體。
聯亞指出,疫苗的免疫原性反應表現優異,且安全與耐受性良好,值得注意的是,聯亞也分析了疫苗對病毒變異株的保護力,分析第一期受試者檢體,疫苗誘導出的中和性抗體,對印度Delta變異株的效價仍保持同一水平,預期可應對Delta變異株。
不過聯亞也強調,現在只是二期期中分析報告,不是三期,無法直接講保護力多少,預計6月底將期中報告成果和相關文件,遞交給法規單位如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並加速進行印度1.1萬人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聯亞已接獲衛福部500萬劑生產訂單,預計年供應量可達1億至1.2億劑。
■指揮中心推測屏東群聚案,12人皆屬Delta變異株
今天新增的88例本土病例,有48例男性、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26日,其中有2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確診案例仍以新北市41例最多,其次台北市33例、台南市8例、桃園市3例,屏東縣、南投縣及新竹市各1例;其中60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26例調查中。
屏東縣枋山鄉祖孫6月6日從秘魯回台,境外移入Delta變異株,再透過鄰居與自營計程車司機(案14298)傳播,形成12人群聚案,經過基因定序結果,昨天已確認有6起是印度Delta變異株,今天再新增2例,其中一人曾和計程車司機用餐(案14410),一人和計程車司機泡茶(案14412)。
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案目前統計仍是12人,除了之前經基因定序確認為Delta變異株的案例,案14413曾和計程車司機泡茶,和今天確認為Delta變異株的案14412是兄弟,雖然案14413因為Ct值較高34.68(病毒量較少),沒辦法做基因定序,但以兄弟關係和相關接觸史,推測是互相傳染,應該為同一病毒株。
另外3例為計程車司機同住家人,尚未基因定序,但陳時中認為這也屬同一群聚案,應該都是Delta變異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會再收集這3人檢體,預期結果應該不會有什麼改變,指揮中心會針對相關不明感染源定序,但如果其他縣市有不明原因個案,可能會比這起案例更需要先定序。
屏東縣24日起針對確診個案附近的楓港村和善餘村共2村全面篩檢,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總計篩檢1,174人,皆為陰性,其中913人進一步PCR核酸檢驗結果為陰性,另有261人尚在等待PCR報告,一出來就會公布。
除了楓港、善餘兩村設篩檢站,潘孟安也宣布,由於枋山鄉轄區長46公里,為了民眾方便,會在加祿社區多設1個篩檢站,明天下午1點開始,開設時間是上午8點到12點,下午1點到5點,每時段100人,周遭居民若和確診者足跡有重疊可先預約篩檢。
指揮中心和屏東縣府也將居家隔離人數標準提高,只要有被列入密切接觸者,都列入居家隔離,人數從昨天的99人大幅增至今天的173人。陳時中表示,秘魯祖孫6月6日回台搭乘的航班,乘客已居家檢疫完畢,但指揮中心會回追同機旅客回來篩檢,回追對象要看機艙位,例如前後兩排。
■屏東兩村今開打疫苗,預計3天內完成
由於Delta變異株傳播力強,指揮中心加發1,200劑疫苗給楓港村和善餘村居民打疫苗,今天起連續3天在枋山老人活動中心快打站開打。潘孟安表示,今天施打資格以24、25日篩檢PCR陰性的兩村村民為主,約450人,上午是善餘村、下午是楓港村,希望能在3天內打完,明天依然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打。
屏東今天另外新增1起案例,外界關心是否和先前的12人群聚案有關,衛生局長施丞貴表示,這名確診者(案14734)是73歲男性長者,準備去醫院開刀,先做PCR篩檢,結果為陽性,他是一名果農,平日生活單純,6月20日有台北來的親友到家裡,正在釐清跟前面的群聚案是否有關係。這位老農因為年紀大,好幾次去枋寮醫院就診,因此縣府也在枋寮醫院加設篩檢站,呼籲足跡有重疊的民眾可以前往篩檢。
屏東縣府昨(26)日要求楓港村和善餘村商家停止營業3天,有媒體詢問,因應Delta變異株,是否要將警戒提到四級,或是對這兩村封城?陳時中強調,目前不會封城,潘孟安也表示,會審慎評估具體作為,不過雙北大爆發都沒有封城,這兩村目前正強化警戒,「現在村里、城市之間沒有圍牆,沒有封城考慮。」
根據疫調結果,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事件的指標個案計程車司機,曾找人泡茶,總人數是3人,沒有超過5人社交聚會規定。潘孟安也表示,根據秘魯回台祖孫自述,他們足不出戶,垃圾放在家門口,隔壁鄰居親戚曾寒暄打招呼,但他們沒有跨出門外,相關細節疫調人員都會釐清,呼籲大家不要獵巫。
■新北家禽運銷合作社21人確診,指揮中心將公布市場防疫指引
新北家禽運銷合作社也爆發群聚感染,昨天確診人數為19人,其中17人是外籍移工,今日再增加2人確診,不過並未公布是移工還是本國籍。新北市政府表示,25、26日篩檢613人,其中21人陽性,已匡列150人隔離,並要求移工全數停工隔離,昨天也要求家禽合作社停工1日徹底消毒,今天凌晨重新復工,必須持有快篩陰性證明或打疫苗才能入場,統計今天復工後人流減少4成。
至於台北市的北農一市、二市群聚案,台北市政府今天並未開記者會,陳時中表示,目前北農累計確診人數為83人。根據北市府統計,累計到6月22日,北農共有45人確診,22日後在一市和二市設篩檢站,總計這幾天新增北農確診人數高達38人。
不過這38人部分是先前已確診者,後來經疫調才確認曾有北農接觸史,媒體詢問是否會公開北農確診者相關資訊,例如身分和市場裡的分布空間,陳時中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先前已公布一部分,熱點在北農周遭攤商。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將請曾協助苗栗電子廠防疫的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協助北市府下週對北農人員全面PCR檢驗,陳時中表示,目前沒有收到正式公文等相關通知,會再跟他們聯繫,中央地方一起合作。
然而許多進出北農的批發商,如附近菜市場攤販、餐廳業者、外圍攤商,都沒有在北農上一波快篩和施打疫苗名單,媒體詢問,下週開始的PCR篩檢,是否掌握這些攤商數量?陳時中坦言,目前沒有確切外圍的數字,「外圍要用鼓勵式,請他們來」,會跟北市府和各醫院一起,在最快時間內篩檢完成。
因應北農和各地出現的批發市場群聚感染,陳時中表示,這兩天會針對市場和各類賣場,公布一個新的指引,今天先宣布6大管理措施建議,例如落實人員實聯制、手部衛生環境清潔消毒,因應確診病例提出應變措施,有確診者時市場要怎麼配合防疫等等。他強調,市場自己要先做好訓練,跟地方政府配合,「如果等地方政府一一去做,時效會比較慢」,希望大家行動能夠迅速,將來公布更詳細的指引後,市場要做相關的教育訓練,讓防疫更完整。
■出現第2例疑因COVID-19併發肺栓塞死亡
今天另新增9例死亡個案,為3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2日,確診日介於5月20日至6月25日,死亡日介於6月22日至6月26日。
值得注意的是有1名死者出現肺栓塞症狀,可能是台灣第二起因為COVID-19併發的肺栓塞。羅一鈞表示,這是1位80多歲女性(案14541),6月22日發燒,有巴金森氏症和心臟病,送醫檢查肺部X光異常,23日住院,PCR一採陰性,但因為有肺炎,按照指引要二採,第二次採檢就轉為陽性。
羅一鈞指出,這名患者住院時就嚴重意識不清、酸中毒、血壓下降,年紀大病情惡化較快,24日就過世,顯示有疑似肺栓塞狀況,會由死因研判小組的專家審查;先前台灣的肺栓塞案例很少,這可能是第二例,不過會請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做病例回顧,可能會再發現更多案例,獲得更詳細資訊,會再向外公布這一波疫情併發肺栓塞導致死亡或重症的案例有多少。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攝影/徐肇昌、鄭清元)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北農 #新北家禽運銷合作社 #PCR #Delta變異株 #屏東 #群聚感染 #疫苗 #聯亞 #國產疫苗
南投衛生局長照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國產高端疫苗宣布二期解盲成功,將配合政府需求量產;今日新增263本土病例,為社區廣篩將開放診所自費與居家快篩;台北市坦承診所打疫苗監督疏失,再公布共6家診所取得疫苗】
國產疫苗高端今(10)日下午5點舉行二期解盲記者會,高端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結果顯示安全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在不分年齡層的受試者中,血清陽轉率達99.8%,宣布該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生成性實驗成功,未來將做三期實驗,目前先將解盲結果和相關資料給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陳時中則在記者會說,解盲結果跟緊急使用授權無關,還要合併其他研究和科學數據,綜合判斷後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會有施打可能性,但現在還沒辦法預測是否審核通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則公布新增263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新增28例死亡,確診分佈仍以新北市最多112例,其次為台北市58例,苗栗縣43例。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整體疫情有向下趨勢,「但狀態並不明顯。」
為了找出社區潛藏病例,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2家廠商申請引進居家快篩試劑,食藥署會盡快審查,預計下週公布居家快篩相關指引。
■高端二期解盲成功,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
今早食藥署公布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包括需審查臨床資料、安全性與療效評估三大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方面將採中和抗體效價不能低於AZ疫苗,並研商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
備受矚目的高端疫苗解盲,該公司股票今日暫停交易,於今天下午5點舉行二期解盲記者會。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解盲結果顯示,疫苗的安全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在不分年齡層的受試者中,血清陽轉率達99.8%,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662。血清陽轉率是判斷受試者是否成功產生對抗病毒免疫反應,99.8%表示免疫生成性很好。
不過二期試驗尚無法證明疫苗保護力,李思賢表示,二期臨床主試驗仍在繼續中,受試者將繼續完成6個月追蹤,會盡快將期間分析數據及研發相關文件,送交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也會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取得常規藥證為目標,另會比照國際,用免疫橋接試驗證明保護力足夠。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表示,今年配合政府需求,至少準備了1,000萬劑疫苗原料,期待明年國際認證順利,備妥上億劑生產能量,不過目前全世界都在搶原料,仍要看客觀條件是否能配合。他也對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很有信心,「安全非常重要,這疫苗看起來真的是安全,免疫原性也符合當時實驗設計預期,我們抱持很樂觀態度。」
今天下午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被媒體詢問,高端解盲成功與否,是否影響未來台灣疫苗施打計畫?陳時中說,解盲結果跟緊急使用授權無關,還要合併其他研究和科學數據,綜合判斷後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會有施打可能性,但現在還沒辦法預測是否審核通過。
■疫情整體趨勢平緩向下,傳首例醫護染疫死亡
今天新增的263例本土病例,124例男性、13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2日至6月9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1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58例,苗栗縣43例,桃園市14例,基隆市12例,彰化縣10例,花蓮縣7例,南投縣及新竹縣各2例,宜蘭縣、臺東縣及臺南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93例中,84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4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以確診案例7日平均值來看,今天平均值是303例,為兩週以來新低。陳時中表示,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疫情整體有向下趨勢,但狀態並不明顯,仍要持續注意。
今天新增的28例死亡個案,男性21位、女性7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9日,死亡日介於6月1日至6月9日,25人有慢性病史。此外,今天疑似出現首起醫護染疫死亡案例,台大醫院昨天收治一名病患,到院前即死亡,是三重一位基層診所醫師。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是看到媒體報導才知道,會再去了解,初步了解他在死亡7天前有接種過AZ疫苗。
■苗栗縣電子廠群聚再增43例,持續禁止產業類移工外出
苗栗縣電子廠群聚案仍持續擴大,今天確診病例43例,包含男性26位、女性17位,其中外籍移工40例、本籍3例,京元電子相關11位、智邦科技28位、新竹力晶積成電子相關1位、京鼎精密科技2位、台欣生物科技1位,好消息是,附近的頂埔里社區快篩293人全數陰性。
至於苗栗縣長徐耀昌在8日宣布全縣移工除了上下班,禁止外出,遭質疑超越第三級警戒規範,沒有法源依據,且使得外籍家庭看護無法帶被照顧者去領藥、就醫,昨天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苗栗縣要回歸第三級警戒規範。今天苗栗縣政府改口,考量目前發生移工群聚感染皆為產業類移工,尚無社福類移工確診案例,且看護工大多與被照顧者同住,較無群聚感染風險,在兼顧防疫及民情前提下,滾動式調整社福類移工「非必要不得外出」,如就醫、領藥、被照顧者需至醫院復健、洗腎等,皆可由社福類移工陪同,然而產業移工仍維持不得外出的禁令。
■ 擬開放居家快篩,下週訂快篩指引
近日許多專家學者都呼籲廣設快篩站,甚至引進居家快篩試劑。今天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公布廣篩四大策略,除了這波本土疫情剛開始就廣設的社區篩檢站、企業自主快篩,另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
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2家廠商申請引入居家快篩試劑,食藥署會趕快審查,讓它儘速進來,如果在家快篩呈陽性反應,民眾要自己通報衛生局,安排進一步的PCR核酸檢測,或者可以自己到採檢點直接做PCR,相關的居家快篩指引一週內會出來。
■ 台北市再爆共6家診所取得202瓶疫苗,未來將公布疫苗流向
針對台北市好心肝診所被檢舉幫志工施打AZ疫苗,台北市政府昨天坦承內部把關有疏失,將對診所重罰200萬元,並交由司法單位調查本案始末。台北市今早11點再召開臨時記者會,市長柯文哲表示,除了給好心肝診所115瓶疫苗,另外也給了4家小禾馨診所(大安、民權、士林、懷寧)共85瓶疫苗,和眾診所2瓶,總共配發給這6家診所202瓶疫苗。柯文哲則坦言要檢討管控流程,「怎麼會這麼輕易就讓疫苗流出去?」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則在台北市下午的記者會上口頭請辭,並表示個人督導不周,「應該要付出最大的責任,已經跟市長口頭請辭。」但柯文哲會後表示目前全案進入調查,待調查出爐、釐清真相後再做相關懲處,並表示未來台北市將公布疫苗分配的詳細流向,以昭公信。
■ 北市、中央拿公文隔空交火,指揮中心:「未來將直接裁罰行為人」
對於外界質疑台北市政府是否違規將疫苗交給診所,柯文哲上午在記者會上拿出公文表示,指揮中心曾在4月21日發文指出,若合約醫院庫存量過多,評估無法在效期內用畢,可在衛生所、衛生局協助下,配送疫苗到其他合約醫院、非合約醫療院所,讓疫苗儘速使用。後來疫情攀升,大家急著打,公文前後一直變化,4月21日公文的確是說若打不完看怎麼樣把它打掉,但他也補充,疫苗發到這些診所,該檢討還是會檢討。
對此,今天下午陳時中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同樣拿出該公文隔空交火,表示4月21日的確有發此公文,但那時候狀況是大家不太願意打疫苗,在5月24日後,疫苗需求大增,ACIP(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會議就說只開放一到三類人員施打,而且4月發文時那批疫苗效期是到5月底,這次事件的疫苗效期則是到8月,事實上沒有用不完的情形。不過陳時中認為,不要太苛求這件事(指台北市將疫苗交給診所),重點是疫苗有無針對一到三類人員施打,他也表示,為避免再發生台北市的狀況,若沒有按照施打對象接種,「未來會針對違法事項嚴正法辦,不會用減配當處罰手段。」
■ 3例境外移入,首度出現打了疫苗還是染病案例
今天有3例境外移入,其中一例案12294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曾在4月9日及4月30日在美國完成2劑輝瑞/BNT疫苗接種,卻在今天確診,是台灣首例接種輝瑞/BNT疫苗卻還染疫的案例。
指揮中心指出,這名女性是在6月3日自美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7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但未就醫;6月9日,個案的同住家人出現發燒症狀,經就醫採檢後確診,同日安排她採檢,今天確診,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疫苗對重症和死亡保護力非常好,輕症雖然會有保護力,但不是100%,若確診病毒量較低,傳播力會較弱一點,但還是鼓勵要接種疫苗,接種完後個人防疫措施還是要遵守,戴好口罩、勤洗手。
■ 端午節國道流量管制少於以往連假二分之一
這週末就是端午連假,陳宗彥表示,為了避免民眾移動,將針對高速公路進行流量控管,6月11日晚上9點到6月14日24點止,將進行匝道管制,控制流量在平常連假交通量二分之一以下,呼籲民眾非必要不要外出。
經過連日呼籲後,目前連假高鐵運量下降到3.8萬,台鐵約2.6萬張。陳宗彥呼籲,真的有必要返鄉,要遵守三級警戒措施,做好自我健康監控,跟家人相聚也要做好防護。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黃適敏;攝影/張家瑋、楊子磊、許𦱀倩、蘇威銘)
#延伸閱讀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https://bit.ly/3pyEdAZ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高端疫苗 #居家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移工 #好心肝診所 #端午連假
南投衛生局長照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58例(新增與回歸數共555例),2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從昨日139人,上升到159人。
今日下午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過去針對疫苗,封緘審核約需要3週時間,這段期間經過各部會協調,COVID-19的疫苗審核希望縮短到1週,莫德納疫苗也會努力照此時程辦理。
指揮中心今日並公布全國專責病床數量,表列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空床數各有682和1,183床,醫療量能足夠。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反駁表示,北市各醫學中心量能皆已緊繃,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只剩20張空床,中央公布的空床數數據與地方實際情況出現明顯落差。
■新增297例本土,疫情沒有下降趨勢,陳時中:不是太好的狀況
今日新增的297例本土個案,為157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4月29日~5月27日。其中新北市13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94例、桃園市21例、台中市10例、花蓮縣9例、彰化縣7例、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嘉義市2例、新竹縣、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新竹市、高雄市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258例部分,為133例男性、1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1日~27日。同樣是新北市141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114例、彰化縣2例、桃園市1例。
新增個案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確診病患中,具萬華活動史者110例,台北茶藝館9例、獅子會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81例、關聯不明143例、疫調中111例。
針對目前的每日病例趨勢,陳時中表示,從校正回歸後,每日確診人數趨向於平坦,但沒有下降,「這樣情況不是太好,」他表示,篩檢上面還是要加快,儘速把社區病人抓出來,阻斷傳播。
不過,陳時中也表示,從發病日作為確診數計算來看,確診人數是有稍稍趨緩;而且目前也沒有疫情突然上升的狀況,代表整體社區管制、三級警戒、口罩、洗手等公衛措施都有一定成效,整體疫情、病例還需要再研判整體狀況,下週一或二會做詳細的報告。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觀察防疫作為是否有用,得觀察兩個傳染週期即14天,本土案例自5月15~17日進入高峰,本週正是關鍵,可以觀察疫情是否會在這幾天趨緩;另外一個判斷時間點,則是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若防疫有成效,也可在6月2日~9日看出疫情下降的變化。(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死亡個案持續上升,今日死亡19例,此波出現急速猝死個案,年輕個案待了解原因
今日新增19例死亡個案,包含14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24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28日,死亡日期則介於21日至27日。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共78人死亡,其中71人屬於本土個案、7人境外。
新增19名死亡個案中,目前已知13名皆有慢性病史,也有個案在同日從發病到死亡,或短短幾日。今天最年輕的40多歲死亡個案(案6824),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此案在5月18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當日前往診所就醫,20日診斷急性氣管炎,23、24日診所就醫、25日到醫院快篩為陰性,26日晚上倒臥在家中浴室,後被送醫但到院前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PCR較快篩敏感,快篩僅能測得病毒量較高的確診者,而病毒量愈高,傳播能力也愈好,但這跟疾病的嚴重度無關。一個病患是否會轉為重症,還是得看病人的臨床狀況,在病患發病一週左右是重要的觀察期。
此外,張上淳表示,最近有幾個死亡個案年紀較輕,但病情突然惡化,並非典型的狀況,慢慢出現愈來愈喘,針對這些個案,「若有足夠時間,確實應該詳細檢討,包括做死亡個案的病理檢驗,才能更清楚了解過世原因。」
■指揮中心指出專責病房已加開且充足,北市駁斥「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
指揮中心表示,以5月11日~26日累計的確診個案收治情況來看,有37%確診者收治在醫院、33%在集中檢疫所、15%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安排中、聯絡中各佔約5%,現已有92人解除隔離。
為了擴增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日前已要求各醫院加開專責病房,同時開放隔離病床可以多人一室。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今表示,目前全國收治確診個案的醫院達180家、病床數共9,015床,目前空床數為7,380床,多數都在中南部。其中北北基桃床數可以陸續開出2,800床(目前北北基桃空床數2,473床),雙北開設速度加快,不過有過多確診者集中在部分醫院的情形,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系統分流。負壓隔離病床部分,全國有919張,前幾天量能最為吃緊,僅剩約200床,目前已協調將部分病人移往專責病房,把負壓病房留給需要呼吸器、插管的重症病人,雙北負壓病房空床數約140床可用。
針對指揮中心公布台北市的專責病房有682床空床,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立即駁斥表示,請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應到第一線去看,就知道不可能有幾百床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呈現數字和解讀的時候,希望能跟地方多了解及溝通,就他所知,台北市的專責病床只剩下20床,很快就會用完,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更吃緊,前幾日北市聯合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求救或反應,也有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沒有病床的狀況,「今天說我們台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我覺得這個結語是值得再深思。」
■陳時中:雙北1~3類公費族群都可打到疫苗、預估10月接種一劑人口達6成
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首波將配送15萬劑,提供給第1~3類公費族群(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如村里長等、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優先接種,但引發高雄獲得的疫苗較新北多的爭議。陳宗彥今天說明,5月27日前後,新北市分別取得4萬9,300劑疫苗、1萬8,000劑疫苗,總共6萬7,300劑。高雄市在27日之前取得的疫苗較少,共3萬3,800劑疫苗,這次則配給2萬1,000劑疫苗,整體5萬4800劑疫苗,少於新北市。
陳時中強調,雙北是接種疫苗的重點區域,1~3類公費族群絕對可以接種到疫苗,一線的警察也可以接種。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剛配發的疫苗到今日已經施打1,132人,會讓專責病房的第一線人員全數接種完畢後,再開放第2、3類;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希望本週日能把疫苗打完。
目前前兩批共31.62萬劑AZ疫苗已全數打完,而平均一瓶疫苗可打10.5人,因此目前總施打人次已超過33萬。陳時中表示,希望在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可以達到6成,因為目前研究推估6成就能有社區防護,觀察國外的施打狀況,兩成以下看不出效果、2~4成些微效果、4成以上效果不錯、6成就能壓住疫情。
■雙北快篩準確度達7成,但當確診病例人數不多,準確度會差很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檢驗資料比對判斷,同一個民眾同時接受抗原快篩、核酸PCR的結果,來看出快篩的準確度。這次針對5月21~26日、24家醫院上傳的資料,台北市有5家醫院、新北市有4家,結果雙北的比對結果,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達73~75%。
但雙北以外使用快篩的成效就不高,羅一鈞說,以桃園為例,一家醫院0%,另一家71%。他表示,快篩建議對高風險、相關接觸者身上使用,Ct值低於22以下,快篩檢測率都很高,「因此建議用在感染初期、有明顯症狀的民眾,使用快篩會比較準確。」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要控制疫情,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須達85%以上
今日新北市政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向市民解釋新北市的疫情趨勢。陳秀熙指出確診數的高峰落在5月22日,這是因為社區篩檢站的大量設置,導致能夠被篩檢出來的陽性人數相對增加,而第一波感染主要來自萬華的社區傳染,是在警戒措施尚未實施之前發生。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在多數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之前,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仍是關鍵,如果沒有嚴格落實三級警戒,疫情勢必會再延長。COVID-19的R0基本再生數(用來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在完全沒有NPI的情況下是5.78,而雙北在實施三級警戒後,NPI達到70~75%,Re(NPI介入後有效再生數)降到1.45~1.73,疫情處於緩步上升但仍可控制的狀態。
但陳秀熙坦言,若要讓疫情真正趨緩,NPI介入必須達到85~90%,讓Re小於1,才能阻斷傳染鏈。他也提醒,根據COVID-19的病程進展,以沒有新增確診者的條件來估計,加護病房的需求高峰會落在6月4日,達到128床。因此,現下完全不能對疫情有所懈怠,必須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 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棋推演四級管制措施
台北市與新北市今日都針對疫情影響推出特別紓困。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短期紓困措施包含延降稅賦、延遲或減免租金、優惠利息、各項補貼(防疫旅館、急難救助、公車、藝文專案)、企業融資和勞工紓困等,失業勞工紓困計畫基本上比照去年辦理,整個短期紓困措施實施期間為5~7月份,後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民眾若有需要皆可上市府疫情專區查詢申請方法和詳細資訊。
新北市亦提出防疫助扶專案,包含民生救助、青年見習、勞工紓困、社宅租金緩繳、租金及權利金減收、地方稅減免、藝文支持、罰單緩繳、農產銷售等項目,專案預計將持續到8月31日。
由於疫情並未趨緩,雙北都兵棋推演升級四級的管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去年雖然也辦過桌上演習,但過去都未遇到類似這兩週的狀況,現在針對過去的計畫再做精進。「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柯文哲認為並非一定需要封城,可能再觀察兩週,但不能不預先準備,有問題會再與中央商討。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設在市內的14個「熱區防疫中心」就是為了加強管制和宣導,為可能的升級做實戰演練。他也說明,去年新北市就已做過兵棋推演,且亦拜訪過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和宜蘭縣等四縣市的首長,「高度管制絕對不會只有新北市,一定是所有北部區域的縣市聯防,」如有必要時,由中央統籌下令指揮來聯合作戰,才能有效防堵。
■ 疫調 VS 民眾隱私,指揮中心說明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與健保卡註記
自5月16日起,指揮中心已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個案的疫調資訊,陳宗彥表示部分縣市政府對依據仍有不清楚之處,中央訂有「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https://reurl.cc/4aRa5j),原則上應避免公開確診者過於細節的個人資訊,若要公布收治醫院、工作場所和內容等,應基於防疫需要且事先溝通,足跡部分也只應公布大眾運輸和未實施實聯制、無法確認接觸對象之開放場所。
對於輿論質疑註記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之健保卡一事,陳宗彥說明,註記是基於協助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快速和精確判斷,加速轉診和轉檢,此外也是為醫療人員及同一時段就醫之民眾的健康安全。萬華地區的健保卡註記資料自5月15日開始,在5月29日就會刪除。陳宗彥也呼籲,醫療機構若遇到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個案,更應協助就醫而不該拒絕。
至於同樣為協助疫調而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在疫情升溫的五月中旬後被大量下載,至今約有800萬人下載,不過上傳足跡資料的確診者卻只有29人。亦有使用者反應自己曾接觸過確診者,在APP上卻完全沒有收到通知。對此,陳宗彥表示下載與否是個人意願,但APP要產生效果必須擴大使用者人數,且確診者也需要提供足跡。啟動上傳必須由衛政人員處理,在防疫會議上,指揮中心已提醒縣市政府衛政人員應提供協助,才能達到通知接觸者的目的。
■ 網路私售快篩試劑違反醫材法,指揮中心:未批准任何可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
警方發現網路上有人私售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陳宗彥說明,快篩試劑屬第三級醫療器材,依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有醫療器材商和藥局可販售,擅自透過網路、電話和社群媒體販售都會觸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提醒非經正式管道販售之試劑無法確認有效性和正確性,民眾勿購買檢測,若發現有類似狀況可向官方檢舉。
陳宗彥也表示,目前未批准任何可以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國內快篩都必須由醫事人員來採檢。至於企業提出希望自行快篩,指揮中心已經討論完成,企業應和醫療院所合作,由醫事人員來採檢,相關做法請經濟部和廠商研議後提報指揮中心。
■ 長照機構新規定:新進者及住院後返回機構者須提供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陳宗彥並表示,為避免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的群聚感染風險,已訂出收住人員的流程供各縣市政府依循,今日起實施。不建議收住來自社區的新進服務對象,若確有必要,服務對象要先自費做核酸檢驗,提供入住3日前的陰性檢驗報告,且進入機構後應先安置在獨立空間或單人房14天,確認沒有症狀才能解除隔離。
至於原本的長照機構住民,若因病至醫療院所診療或住院,出院前先做公費的核酸檢驗,同樣要是陰性才能轉入或返回機構,但回到機構後不必隔離。
(文 / 陳潔、陳德倫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柯皓翔、黃適敏 ;攝影 /鄭宇辰、葉臻、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NPI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紓困 #台灣社交距離
南投衛生局長照中心 在 衛生局新卸任局長交接陳南松接任|南投縣政新聞20210914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南投 縣政府衛生局長黃昭郎,為了照顧高齡九旬母親,且在防疫階段任務暫告段落時申請退休,新任衛生局長由臺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