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發布南大嶼流域分析
生境未獲得適當保護面臨威脅 促政府全面保育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9-29/55128320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滅火器 Fire E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
南大 嶼 發展 在 陳吉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百年圳路灌溉萬千頃田,奔流臺灣歷代農業風華】
最近公視的史詩大劇 #斯卡羅 蔚為話題,引起國內追尋臺灣本土歷史的熱度。其實先民遺留給我們的不只是精神與記憶,還有許多即使是現在來看也是劃時代的建設,至今都還在造福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與農人的生活及耕作息息相關的就是水圳了,遍布臺灣各地的古圳,300多年來,日復一日地引水流淌,灌溉廣袤的田地,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臺灣最早的水利灌溉系統,可以追溯到荷治時期。我們的祖先在臺南建造三筊埤古水道引官田溪水,比八田與一建設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還早了2百多年。三筊埤古水道工程範圍南北長達92公里、東西長32公里,一直到1920年代都還具有灌溉功能。總說臺灣以農立國,正是先民的智慧,讓「農」可以成為臺灣的國本。
進入清治時期,由於人口增加,米價上升,對於農田生產力的需求也提高,因此這個階段臺灣各地陸續開發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圳路,讓水田總面積增加到超過20萬公頃。其中較為知名的有嘉義的將軍圳、道爺圳(現整併為道將圳);新竹的隆恩圳;彰化的八堡圳;臺中的葫蘆墩圳;臺北的瑠公圳及高雄的曹公圳。這些圳路的建設,每一條都為臺灣創造了一座糧倉,讓原本空有肥沃卻看天吃飯的土地,化為百年餵養的良田。
日治時期建設最有名的要屬每一個臺灣人都耳熟能詳的「嘉南大圳」了。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八田與一技師十年鑿一圳,嘉南平原15萬甲阡陌,從此不再是看天田,至今都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生產重鎮。其他像是屏東二峰圳、桃園大圳以及臺中白冷圳,都是當時最尖端的水利技術結晶。
300多年來,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摩頂放踵,踏遍島嶼的每一個角落,貫通的圳路何止百條,為臺灣的農業發展扎下深厚的基礎,即使放眼整個東亞,我們的農田水利史也步步都是傲人的足跡。百年圳水就像臺灣人的意志一樣連綿不絕,潺潺流過農人的額間變成辛勤的汗水、從粗黝的指尖滴下化為豐收的稻穗。這圳水還會繼續奔流到未來,承載臺灣永續的農業,生生不滅。
南大 嶼 發展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走讀大稻埕:海岸線三部曲《乾兒子》《等歸人》《第一鮪》】
﹋﹋﹋﹋﹋﹋﹋﹋﹋﹋﹋﹋﹋﹋﹋﹋﹋﹋﹋﹋﹋﹋﹋﹋﹋﹋﹋﹋
「孫介珩導演的海岸線三部曲,皆關乎於海洋。」
《乾兒子》裡對於大海的變幻莫測,既有一種如同信仰的敬畏,更富有對大海惶恐的詭譎;而《等歸人》裡,聯繫海龜的關係與親情間的聯繫,也令人為之動容;《第一鮪》中直視台灣漁業船主與魚工的角色對立,看似危險卻在當今的台灣持續發生。
大稻埕碼頭是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透過港口,能夠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孫介珩導演以電影刻劃出國際社會與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天然資源稀缺、國際移工條件低落等困境,這是國際間結構性的問題,值得對國際議題有興趣的人深度了解。
青鳥書店不僅希望講述開港通商這類陳腐的故事,希望透過實際上航行於水路的同時,更了解台灣作為島嶼國度,對海洋曖昧複雜的關係。
(因應疫情,改為線上走讀)
孫介珩|導演、看不見電影工作室
孫介珩,在台北出生長大,從小喜歡以DV亂拍記錄生活,大學選擇離開台北前往山城埔里暨南大學就讀歷史系,畢業後至澎湖望安島擔任綠蠵龜巡護員,在顧海龜的工作過程中對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育的衝突感到好奇,因此決定前往高雄西子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就讀,試圖找出解決方法,但似乎沒找到答案;畢業後前往紐約電影學院進修電影製作學程,感受到過去只是單純喜歡的影像,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溝通的載具。返國後決定以影像為業,在高雄成立看不見電影工作室,期望將一些看不見或容易被忽略的議題透過影像呈現出來。
南大 嶼 發展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訓練到執行攀登,皆由阿果與元植獨力完成,體現了台灣年輕世代強大的主體性;原因之三,是這趟冒險的計畫,吸引了一群自發性募資團隊與2300位贊助者的支持,讓「K2 Project」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樁啟蒙社會冒險意識的微型運動。
原名〈K2 We2〉的〈海島冒險王〉是這場運動的主題曲,從未登過高山的大正,與阿果、元植一齊爬上海拔3886的雪山山頂,在劇烈的頭痛和視覺震撼中萌生第一段創作意念;而接著再看到阿果、元植母親對他們冒險活動的訪問,完成最終全曲的創作。
在年輕的島嶼上成長的青年,先來認識自己的山岳與大海吧,然後帶著情感與好奇,往著更巨大的世界去探索。海島上的冒險王是這麼相信:冒險,讓自己的靈魂變大,也讓國家的基盤茁壯,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
台灣,是最年輕的地球成員。如果以地質學上最常用的「百萬年一單元」來計算,地球已經4600歲,北美的落磯山脈是220歲,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60歲,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是20歲,而台灣才僅有6歲。大約1000~600萬年前,台灣在一場地球最激烈的地殼板塊錯動中,於西太平洋的浪濤中拔高而起。
照理說,年輕島嶼的身世,以其山高水深,以其魅惑的生物多樣性,會孕育出在地住民好奇心旺盛的冒險靈魂,但台灣曲折的殖民過往、光復後封山禁海的戒嚴體制、冷戰中發展謹小慎微的代工經濟,造就台灣成為最拒斥冒險的保守社會。
然而,現代人類最典型的精神象徵,卻也正是冒險。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1962年發表的登月宣言〈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中,援引1924年三度攀登聖母峰最終並為之隕命的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故事舉例,解釋美國發展國家級冒險計畫的初衷,在於「並非它很容易,而正在於它由衷地困難。」
近代文明史就是一部冒險史,向陌生的未知領域進行探險,人類可以獲得知識、技術、自信,積累成就,而最重要的,是讓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想像力,讓創新在各個角落中,永不間斷地發生。
.
導演 程紀皓
剪接 劉芸芸、程紀晧
攝影 張元植 呂忠翰 陳德政
.
【滅火器《無名英雄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專輯巡迴】
2/07 (五)|台中| Legacy Taichung
2/08 (六)|台北| 永豐 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SoldOut
2/14 (五)|高雄| LIVE WAREHOUSE #SoldOut
我欲站起來單人預售票 NTD.1200
二月的你現場票 NTD.1500
購票請洽iNDIEVOX: http://bit.ly/2020FireExLMSULT
.
《無名英雄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 現在就去聽:https://lnk.to/fesulatWE
.
🔥 全台通路購買連結:
▸ 火氣商鋪:http://bit.ly/35yaRYd
▸ 博客來:http://bit.ly/2XINl89
▸ 玫瑰大眾:http://bit.ly/2DdSOdJ
▸ 佳佳唱片:http://bit.ly/35tQNWQ
▸ 5大唱片:http://bit.ly/37Ai5wz
▸ 誠品網路書店:http://bit.ly/2qH5PK9
▸ 光南大批發:http://bit.ly/2XHBCXz
.
#K2Project團隊大家辛苦了
#2020開工首日也要過的像場冒險
#台中的朋友給點力把票買光光讓我們過個好年好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SDf-e7S6kw/hqdefault.jpg)
南大 嶼 發展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11/2/2014昂坪錄得1.8度攝氐低溫,一星期前約了朋友行山,我是個言出必行的港女,要不是下大雨是不會取消的,約在中環搭船到梅窩,飲過茶再搭2號嶼巴到昂坪,開始登彌勒山,一落車遇上靚仔老外在神心禱拜,忍不著謀殺兩張相片,跟大家分享這位eye candy.
當大家在想著印度是否安全給女子旅行(我上一個trip的旅遊短片),我已經在低溫下行完彌勒山。
於我,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歷險,亦復如是,走過了,大步向前,頭也不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WkpUq9EMr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