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早取得疫苗的國家之一
政府紓困滿意度高達七成
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防疫💉】
新加坡為全球防疫排名第二名,
目前全體疫苗接種率約30%
(第一名的紐西蘭接種率5%左右)
新加坡不僅是東南亞第一個施打新冠疫苗的國家;在全球也是最早取得疫苗的國家之一
(去年12月就開始施打BNT,預計在今年第三季 將有足夠疫苗為全國所有人口施打)
🔸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1️⃣啟動早
去年3月底,新加坡爆發移工宿舍感染
短短一周近2萬人被隔離,每天確診數屢創新高,一度日增1400例
#因此新加坡於去年4月便開始佈局疫苗採購
2️⃣成立「疫苗專家小組」
不同於台灣,所有防疫工作全部集中在指揮官陳時中手上
新加坡為疫苗採購成立了 #專責小組
其團隊目標為「只要疫苗有效、而且可以用,新加坡必須馬上拿的到貨。」
3️⃣肯賭砸大錢,先下訂金再說
#新加坡疫苗專家小組在成立後2個月後
#就完成第一筆疫苗採購
(當時莫德納疫苗才剛進入人體試驗
而新加坡採用的方式是 隨疫苗試驗進展分段付錢,若試驗的結果不如預期 預付的款項也無法拿回)
其後 專家小組也針對40多家國際藥廠的疫苗進行篩選,無論是傳統的病毒疫苗 或是新研發的mRNA疫苗 都在候選名單內
一旦疫苗被列入清單,就會預付藥廠部分款項。
4️⃣找對窗口挑疫苗
人口是新加坡4倍的台灣,採購疫苗預算是115億,#而新加坡的疫苗預算則高達209億台幣,採購品牌包括輝瑞BNT、莫德納及科興
新加坡動用國家和企業資源
協助專家小組找到可以和藥廠進行對話的人脈「只要找對了窗口,就會有成交的機會」
5️⃣破除官僚體制採購流程
新加坡的專家小組從議約到政府核准使用授權等流程 皆大幅縮短時間
以簽署協定來說
過去新加坡政府的流程至少需要2周
#現在1天內就可以搞定!
【紓困💲】
新加坡的《早報》與銀行、諮詢公司合作
針對千家營業額在2000萬星幣以下的小企業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 #新加坡約七成的小型企業對政府紓困措施感到滿意
(遠高於東協各國平均值58%)
🔸新加坡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透過薪資補貼確保勞工不失業
薪資補貼時間範圍為4至7個月
幅度約為薪資的10%至50%
(另外還推出10億星幣的招工獎勵計劃,鼓勵企業招募員工、聘用40歲以上的人員可以得到更多補貼。)
對於失業者,新加坡政府也從去年10月起開放受到影響民眾申請補助
▪️所有21歲以上的新加坡國民可收到600元(約1.2萬台幣)的補助,
且不用申請就能直接轉帳;
21歲以上的「永久居民」或「長期簽證者」 還可以透過轉帳或支票獲得300元(約6300元台幣)的補助;
21歲以下的兒童,其兒童發展帳戶(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
也會收到200元(約4千台幣)的補助
▪️貸款、保險付款期限展延
放寬個人房貸分期付款時間
可將卡債轉為利率上限8%的定期貸款
也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延後支付人壽和保健保險,最多6個月
▪️疫情期間商場關閉 政府撥款1億(約21億台幣)補助租戶 (包括大型商場凱德集團、豐樹商業信託、星獅地產等)
符合資格的房地產商也不用繳交房地產稅
▪️新加坡政府今年從年度預算中撥出110億元(約2300億台幣)其中48億將用於公共安全政策以及社會活動重啟;
旅遊、航空業的薪資補助將會延長6個月,4月至6月期間有30%的補助;零售業、藝術與文化、餐影業等產業可接受10%的工資補助
▪️新加坡為鼓勵企業雇用員工
只要僱用本地人 #政府就會補助12個月的工資;身障者或是更生人 甚至可以獲得18個月的補助 (力拼達到20萬位公民受僱、
新增3.5萬個培訓機會或工作機會的目標)
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還可以透過評估近三年的營收狀況,減免不同程度的稅金,有助於改善企業因為疫情而變得脆弱的現金流
▪️對於收入不穩的家庭,新加坡政府也撥出9億元(約189億台幣)給予支持
每戶可獲得100元(約2000台幣)的消費券,用於購買生活用品
低收入戶能額外獲得200元(約4000台幣)的特別補助
符合補助資格的家庭,於4月、7月,更會收到額外500元(約1萬台幣)的消費補助券
或120至200元(約2500至4千台幣)的水電費回扣
從新加坡的防疫到紓困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高效率的政府
替人民快速解決疫情帶來的各種問題
本來與之齊名的防疫資優生台灣
如今已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 亡羊補牢 猶未晚也
蔡政府若能真正把台灣人民放在心上
真正去感受、理解人民的痛苦與驚慌
換心態、換腦袋
並謙虛參考其他優秀國家的經驗
放下心中的政治及那些不需要的盤算
政府與人民一同齊心
最後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的戰爭!
#換心態
#換腦袋
#謙虛參考他國經驗
「南亞科平均薪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分享] 南亞科近況分享- 精華區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在想什麼? - 科技業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討論] 南亞科工程師同事競爭力和薪資福利強嗎?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薪水情報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技薪水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南亞科- 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南亞科DRAM IC設計工程師PTT推薦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幸福企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Tech_Job - [聘書] 請益南亞科薪資結構(代PO)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南亞科DRAM IC設計工程師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offer請益(南亞科/聯電) - Tech_Job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平均薪資、南亞科薪資結構、南亞科年終獎金在PTT、社群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南亞科DRAM IC設計工程師- PTT看板tech_job - 乾飯人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Tech_Job - [請益] offer請益[南亞科/麥德美]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技ptt 的評價
- 關於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請益] 南亞科DRAM IC設計工程師 - PTT 問答 的評價
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12 #收盤 #重點
#拜登 #美國 #防疫
目前美國每日確診人數平均超過12萬人,每日住院人數創新高,達到61964人。拜登任命為抗疫顧問的Osterholm 形容,美國疫情正要進入「地獄」階段,他建議在疫苗上市前,由政府負擔人民封鎖期間失去的薪資,並實施全國封鎖措施,而拜登政府可以透過舉債支應資金需求。不過拜登團隊尚未回應此發言與報導。
#台股 #創高 #震盪量縮
美股由科技股領漲,那指、費半收高,台股今(12)日開盤也由台積電(2330)領軍,開盤直接攻新高13324點,不過金融、塑化股漲多拉回,面板、航運、太陽能持續遭拋售,台股開盤見高後,反而越走越低,終場下跌40點,跌幅0.3%,收在13221點,成交量2094億元,高低震盪131點,勉力守住13200關卡。
#電子資金 #金融
電子資金比重今(12)日回升至近7成,瑞銀證券喊高台積電目標價至625元,台積電(2330)力守盤上,台達電(2308)、南亞科(2408)勁揚超過3%,可成(2474)、瑞昱(2379)收漲1%。金融股則是漲多拉回,金融指數下跌1.3%,元大金(2885)、合庫金(5880)收挫2%,國泰金(2882)、兆豐金(2886)、華南金(2880)、第一金(2892)、永豐金(2890)、玉山金(2884)、新光金(2888)等跌幅均超過1%。
#台積電 #股價
蘋果(Apple)公司推出的新Mac產品搭載由台積電代工的自主研發晶片M1。台積電今(12)日股價持續攀高,早盤一度來到新台幣463.5元,創近1個月新高價,市值突破12兆元關卡,達12.01兆元。收盤時漲幅在1%以內,收在458元。
#鴻海 #財報
台股今天開盤再寫下歷史新高,可惜攻勢不繼指數翻黑,蘋概三王中,權王台積電(2330)為領漲指標,鴻海(2317)盤後將召開法說會,市場聚焦財報、展望、威州投資、布局電動車等議題,股價盤中震盪走高,站穩在各均線之上。
#奇鋐 #雙鴻 #散熱族群
散熱模組廠-雙鴻(3324)受惠於NB、伺服器、VGA等客戶需求強勁,前3季每股盈餘達9.66元,雙鴻預估,第4季營運可望與第3季差不多,今年獲利有機會再創歷年新高,隨著散熱新應用日增,雙鴻前景看俏,今天盤中股價強勢大漲,創下掛牌新高價,亦帶動奇鋐(3017)盤中股價亮燈漲停,曜越(3540)、超眾(6230)、泰碩(3338)聯袂走高。
#網通 #智邦 #智易
網通廠智邦 (2345-TW)、智易 (3596-TW) 相繼公告第三季財報,智邦第三季純益 15 億元,雖然年減 13%,但季增 3 成,每股純益 2.69 元;智易則以單季每股純益 2.8 元、累計前三季 5.8 元,雙雙寫下逾 4 年高點。
#元大 #原油正2
元大S&P原油正2(00672L-TW) 受到負油價事件影響,淨值一蹶難振,今天最後交易,出現爆量逃命潮。其實不只元大S&P原油正2 將下市,後續還有台新MSCI中國正2 ETF 等 5 檔 ETF 也將陸續下市櫃,其中有 3 檔為債券 ETF,投資人需留意。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南亞科在想什麼? - 科技業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南亞科 現在碩畢新人起薪才49k,四大碩52k,大概是全部半導體廠裡面最低的,甚至比系統大廠還要低,在裡面都不好意思講自己是在半導體業工作, ... ... <看更多>
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討論] 南亞科工程師同事競爭力和薪資福利強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薪水待遇碩畢工程師如薪資2020年中位數有116萬的水準嗎? 3.新進工程師畢業學校(聽說也是很競爭) 4.新進人員年資會承認薪水可談嗎? 5.雙北還有比南亞科更好的半導體公司 ... ... <看更多>
南亞科平均薪資 在 [分享] 南亞科近況分享- 精華區Tech_Jo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來分享一下負評很多的南亞科情況
以一個碩士畢業滿一年的基層工程師來說(月薪算43k)
年薪:43k*15(保)=64.5
季獎金:0.6(月)*4(四季)*43k=10.3 (最近又再多一些)
三節紅包:6.5k*3 (資深工程師以上沒紅包換成職等獎金)
以上是不管再怎麼爛都可以領的錢
分紅:一年一次大包的 考績中上的工程師約 200kup 不綁約。去年好像又更賺了...
認股:前幾年綁人的認股,最近股票大漲到7X,認購價約30,一般工程師10張起跳,
今年可以兌換。
加班費:實報實銷,人資絕對不擋。
南亞科的優點:
1.上下班幾乎準時(工廠端我不確定,沒有認識的人),六點半後整層樓超少人。
2.下班後可以運動。有室內籃球場、羽球場、桌球場、撞球場、健身器材、室內跑道
ktv(雖然歌不新)包廂*2、按摩椅、跑步機,投籃機(全免費)...
我覺得娛樂運動設施超級棒
3.加班費人資不擋,只要老闆簽過人資不會擋,看老闆。
4.下班後可上課。廠內很常開英文課或是瑜珈課,費用不貴 ,英文課公司有補助。
南亞科缺點:
1.升遷不容易,大家年資普遍很長,想當基層主管年資8年以上還不一定當的到
(除非跳槽來的)。你的上司可能只是因為年資比你長背景比你硬,不是能力比你強。
在南亞科應該很少35歲前當基層主管的,這點可能會讓很多人有志難伸
2.制度僵化,例如辦完活動會要填寫活動評價,刷餐時間有規定不能亂刷...
很愛寫報告,例如新人每幾個月要寫報告,什麼東西做錯了要寫預防報告之類的
反正很多擾人的東西,這個能不能接受要看人,很多人寧願去看機台也不要寫報告
這樣在這家公司真的會很痛苦,這邊報告真的很多。
3.資安擾人,上下班過金屬門,上班不能帶自己手機,公司會配一隻不能照相的爛手機。
4.近期重視英文,一般資深工程師約500左右門檻,沒過無法拿職位加給,
雖然500不高,但是對很多宅宅理工生很痛苦。
5.有關先進製程的工程師離職去大陸DRAM廠會很麻煩,
就算沒有竊取資料也會被檢調調查一段時間。
6.補充一下,這家薪水低到誇張,每年調0~5%,若DRAM大壞,
這家公司年薪會比面板廠低
以上分享給大家參考,
南亞科近年大賺,不會輸系統大廠,大贏面板廠,事情也沒這麼雜,分紅一次領不囉嗦。
南亞科我覺得適合胸無大志,任命聽話的人,有家庭有小孩尤其適合,台塑集團的風格
若你有很多想法或理想,南亞科的制度很死,會蠻挫折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87.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20041107.A.61D.html
※ 編輯: shawn1116 (111.251.87.43), 03/03/2018 09:42:58
要噓的可以把缺點打成一篇分享給大家 不要在這邊不負責亂噓
人生本來就不是公平的
HI 大家 我能打的都打上來了 不要私訊問我私人問題或公司問題
我沒這麼多閒時間回信回答學生和鄉民的問題 打的是不是真的要用自己的智慧判斷
若鄉民也在這家公司但遇到的狀況不是我這篇寫的 也歡迎自己發一篇心得文
不用在下面不負責任用噓的未來也沒多少人會看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