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10公斤郊山復健的真相 👶
.
趁著傍晚天氣涼爽,背著兒紙快速上山走一趟!面對這個會自動增重的背包,若是太過疏於鍛鍊,體能可是會跟不上的喔!
這就是住在山腳下,家門口就是登山口,說走就走的瀟灑~
以往只要有週末連假,幾乎都是花在高山百岳的行程上,現在時間比較有限了,於是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家附近的山,而最好的隊友就是自己的兒子,不管去哪兒都不會抱怨!😆😆
大自然有種魔力,在家吵鬧不休的孩子,一到山上就變成乖寶寶,東看看西瞧瞧,偶爾說些沒人聽得懂的話,但我知道他也正在享受沐浴在夕陽餘暉中健行的愜意時光。果然,一回到家兒子就很順的把晚餐吃得碗底朝天(不爽吃飯的時候真是要命),看來心情非常好。
.
這次串連了天母水管路步道(天母古道)、馬路、半嶺水圳步道走了一趟O型,回程在半嶺步道上摸黑一小段,雖然戴頭燈就沒啥危險可言(準備頭燈是基本中的基本),但四周林木蒼鬱的時候還是覺得有點毛,這時候就想:「如果當爸爸的在這裡就怕了,怎麼能當兒子的榜樣?」然後就不毛了 。😂
等我逐漸找回以前的體能,再帶著兒子登上更高的山吧!就像我的爸爸,他的爺爺以前一樣,繼續這世代的傳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
半嶺 古 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我們家裡
有兩個重要的月份
就是2月跟9月
因為我們家五個人類
都是在這兩個月份出生的!
昨天回家真的太累了
無法打什麼心得跟大家分享
今天就想來這裡打打流水帳的文字
跟發發昨日拍攝的照片
當作心情的小紀錄~
9/15我媽生日
9/22我爸生日
9/28我姊生日
於是昨日幫3位壽星慶生外加出去玩~
因為老爸說自己是
「台北區景點之王」
(這個稱號真的很浮誇吧XDD)
所以出遊的景點也都由他安排
約中午在士林站集合
然後老爸開車載我們一家五口往陽明山移動
第一站當然要填飽肚子!
來到菁山遊憩區內的
菁豔景觀餐廳用餐(舊名為雲起軒)
我們家向來就是對吃的不挑剔
並且都跟蝗蟲一樣掃過餐盤
可以在半小時內吃完合菜的那種
(只要餐廳上菜夠快XDD)
本來天氣都很晴朗
突然吃到一半下起了大雨
但絲毫不減興致
因為等等看到的山景可以更加清晰
空氣更乾淨~氣溫更舒適
等雨停了之後
就前往「半嶺水圳步道」前進
由於我們個個都是弱雞
(好啦只有我是...🤣)
所以我們只走了小小一半的位置
回憶瞬間湧現!
在國中高中的時候
很常跟爸媽去山裡玩
陽明山的古圳步道都走遍了~
抓蜥蜴、抓青蛙、抓蛇、抓蟲把玩
不用擔心都沒有讓他們受傷
打聲招呼後就放他們回家了
其實是非常喜歡自然喜歡山林的!
出社會工作後
真的超級無敵久沒有全家人一起出遊!
感覺真的好棒~
聽家人那些熟悉的拌嘴聲
大家爽朗的笑聲
與腳邊淳淳的流水聲
樹上的秋蟬們合唱
風也不甘示弱的顫動著樹葉
像是在合奏沙鈴般
自然舒適美妙
偶爾的清脆鳥叫聲
點亮了整首歌曲
大自然的創作曲目
真的好喜歡~
半嶺水圳步道中間
還看的到溫泉管線
流出奶色的冒著白煙的溫泉水
真的有種奇幻感
中途遇見小蜥蜴、小竹節蟲、許多小蛾
還有小癩蛤蟆
還有自然景觀幫你佈置好的
樹幹床
躺在上面好涼爽好舒服
都不想下來了XDD
但時間跟老爸可不允許
老爸還有其他地方要帶我們去!
先是去看了路邊的白雲瀑布
因硫磺水看起來是乳白色的
於是整條河流都覆蓋著乳白的河水
河床因為硫磺的關係
變成特殊的鐵紅色
特別又美麗
大自然就是這麼的奇妙
再來接著去了真愛桃花源
一個拍婚紗的景點聖地
裡面也有餐廳!
於是先入園逛了一圈
拍了一堆搞笑照片與影片後
就回到餐廳用餐
最後快樂的歸途
老爸開著車
載大家回到各自的崗位上
很期待下一次要一起去哪裡
以前小時候
真的不太懂得珍惜與愛
總是似懂非懂的
最近大概真的是年紀到了
經歷了夠多的事情
遇到了夠多的磨練
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
都有了些微的歷練吧!
感謝這輩子遇到的所有人事物
不是矯情的說
那些傷害我的人
從來就不是我心中的鬼
因為你們我氣憤過我傷痛過
但也真的在這個途中學到了
何謂愛、何謂原則
何謂選擇、何謂原諒
何謂付出、何謂背叛
何謂相信、何謂放棄
那些看起來不好的
其實都可以是好的
只有你自己看不看的見而已
高敏感的我
學會了運用這個天賦
而現在才是真正開始享受生命的時候
希望大家也可以享受生命的美好
跟人之間的交流連結
活著真好❤️
半嶺 古 圳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帶小朋友散散步…
為了消耗昨天蛋黃酥的熱量?今天走走陽明山。
從半嶺桶仔雞起登,經半嶺吊橋,半嶺水圳步道,陡上切回紗帽山大埔登山口;登紗帽山後,下到前山公園,經橫嶺古道,接半嶺古道;接成一個漂亮的O型。
總長10公里,總爬升500公尺;有玩到水,有練到爬坡,山頂還有展望。剛好可以消耗一下小朋友們的體力!
不過還是無法打敗陽明山區我最愛帶小朋友的路線:坪頂古圳步道,接荷蘭古道,經高頂山、北五指山草原區,下內雙溪古道,轉大崎頭步道O型。
因為除了古圳以外,下到內雙溪還可以在溪流玩水;北五指山的展望更開闊,還有大草原可以野放小朋友,也可以看到牛!最後還有梯田景觀…完美(而且在疫情期間,更不容易遇到人…)
半嶺 古 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一套總結香港地質演變的影片,還加插特別的熔岩效果,令人有如置身於洪荒宇宙中的感覺。.史前時期:考古資料顯示,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先民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本展區除展出香港地區出土的史前時期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特別搭建了一個長達42米的沙灘場景,展現出生火煮食、搭蓋房屋及打製石器、飾物等活動,除可讓觀眾透過栩栩如生的場景去體驗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又可形象地說明部分陳列文物的實際用途。漢朝至清朝史前時期,活動在嶺南一帶的是南越族,秦漢以後,中原漢族陸續移入嶺南地區,並帶來較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隨著唐代大庾嶺的開鑿及宋代珠江三角洲的逐步開墾,移民大增,嶺南地區逐漸發展起來。香港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同步的。新界的鄧族在宋代定居香港。明清兩代,陸續有更多姓族遷居本區,香港的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這個展區主要通過香港及借自深圳的文物,縷述香港從秦漢至清代的發展。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許士芬地質館座落於香港大學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佔地約500平方米,所有展品均附上中英對照的詳細解釋。基本陳列共有「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覽,內設多組模仿戶外環境的大型仿石模型,展示化石的自然產狀及實地考察常見的岩石種類,還有互動地球模型、岩石循環模型、「來製造你的地震」陳列及輕觸屏幕等與訪客相互動的展品。東平洲,屬於香港大埔區島嶼,亦是香港最東北的島嶼,位於大鵬灣,其東面對岸為深圳之大鵬半島及南澳鎮,兩者距離比和香港其他島嶼還要近。東平洲全島為面積1.16平方公里,為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份)的其中一個島嶼。由於自然侵蝕,島上滿布有6500萬年歷史的頁岩,成為郊外旅遊及地理考察的熱點。東平洲附近海域則為香港第4個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岸邊有貝殼及珊瑚生長。
半嶺 古 圳 在 半嶺水圳-橫嶺古道- 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磺溪溫泉步道越嶺半嶺水圳, 經由橫嶺古道直抵陽明山公園花鐘, 輕鬆愉快的散步路線~ https://ballenf.pixnet.net/blog/post/447848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