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则谈亲子关系的资讯,当时那个话题是说一个母亲弃置孩子在车外,母亲假假要开车离开,孩子被吓得非常害怕,一直拍车窗一直哭求妈妈开门。
所以那位网络讲者就说他走前去跟在车内的母亲说:“不要再吓孩子了,这样会对孩子会有很严重的伤害。”
妈妈很无奈的说:“他不听话所以才吓一吓他。”
我看网络谈亲子关系的论题时,也有这样相似的回忆。
一般来说,妈妈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会逐步升级自己的威胁的。
譬如我曾经看过孩子在地上滚地哭闹,妈妈发出第一道警告,你给我马上起来,但孩子继续滚地哭闹。
这时妈妈无可奈何站着,再次警告,但孩子继续哭闹,妈妈再将恐吓威胁升级,变成这样说:“你再哭,你再哭,我一巴掌扫下去!”
孩子继续哭闹,根本不相信妈妈一巴掌扫下去的。
接下来妈妈又焦虑着急了,再将行动升级,然后变成这样说:“你在这里哭,我不理你了,我不会再带你回家了!”
说完,妈妈表演迅速离开,这时孩子怕了,追了上去,可是妈妈看到孩子愿意追上去时,没有即时妥协,回头推开孩子,孩子开始哭求妈妈了……
就这样拖拖拉拉乱七八糟搞了一阵子,妈妈才拖着孩子的手离开了。
在我们心战课程内我们有讲过16字真言的诱和胁,其中我们有提到诱是我们出生最快学会的招数,如妈妈说,你赶快吃完,吃完饭就有冰淇淋吃。
胁往往是三岁过后,孩子渐渐有自我意识了,孩子不听话就说:“你不上去冲凉,我将你的玩具全部丢出去/等下不要妄想我带你去看电影云云。”
这两招,你认为孩子最容易学会那一招呢?
答案是最快学会胁的。
上述的孩子用哭闹胁妈妈,妈妈先用打你一巴掌,再升级到不带你回家,留你在商场,乃至网络上讲的故事将孩子留在车外都是胁。
但是很多人用的胁都是无效的。
就好像当年我问老胡,要不要打李子,老胡马上口授了我一招训练狗时打狗的方法,这个方法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话,数10声,只需要这三个步骤,以后只做第一或第二步,对方马上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听话的。
对我而言,教李子和李小根本是两回事,都有天渊之别的。
但是,目前的情况来说,两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这一招同样是有效的。
在你要成交顾客时,如果你脑袋只有诱,你的生意会做得很辛苦,也谈不上什么布局——教孩子亦然。
在你指令下属时,如果你下意识只能做胁,你带人带不到心,也谈不上什么领导和管理。
在我们研发和观察16字真言当中,我们发现其实任何孩子跟父母的互动都暗藏16字真言的下意识布局,每次都像机器人一样重復着(客户/下属/情人亦然),而且各自有那种无效的排列。
如商场的孩子滚地哭闹,一般上来说,孩子不是马上滚地的,如,孩子可能一开始时是跟妈妈讲:“妈妈,我可以买ABC吗?”
妈妈可能的反应是:“不行!家里有很多了,你玩了三天就玩腻了…
于是冲突孩子本来以为这是交易局,谈不下去,升级到博弈局,到最后变成威胁局。
在妈妈那一方的演绎,是先将孩子想要的变成博弈局,接下来孩子的拿到的是下品筹码(钱在妈妈那里),只有想透过情绪干扰妈妈的筹码,变成滚地哭闹的威胁局,问题是这样,妈妈有想过吗?
自己是上品筹码,有必要用回不会变成真的威胁局来打压孩子吗?
如弃置商场/车外,那一次会是真的呢?
答案是不会是真的,如是恶性循环。
再说,任何人的欲求曲线都不是直线呈现的,包括你的顾客需求曲线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跟着你的每一句话(情报)变成高低高低的走着的。
据此,心战局课程我们很重视16字真言的三重洗礼,经过这三重洗礼之后,你才不会变得穷的只剩下两个字“诱和胁”。
一个字的改变,你的结果都会有不同的改变。
Search
升级拖拉机 在 80分拖拉机升级:这牌玩的就是心跳,差点以为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80分 拖拉机升级 :这牌玩的就是心跳,差点以为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不老猫. 不老猫. 2.31K subscribers. Subscribe. 3.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