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台灣已經相對幸福許多了,而今猶如不定時炸彈的疫情再度升溫,相信這次我們可以再度守住,也能夠一起度過這個難關。雖然金穗影展取消相當遺憾,還是要呼籲大家配合政府政策,做好防疫措施,盡量保守行事,這時候就要老套地說,當世界不得不慢下來的時候,消磨時光的最佳休閒娛樂,當然莫屬挑一部電影,選一本好書,重新尋找自己與外界的平衡。因此,不免俗要來推薦近期的入手書單,這次不但有五月選書《聊天記錄》,有自己的書《光影華爾滋》,同時還在美麗的華山 青鳥 Bleu&Book 策劃了神秘特陳與延伸選書,之後再來詳細介紹,也歡迎大家假日可以隨意前往參觀。
⠀⠀⠀⠀⠀
⠀⠀⠀⠀⠀
那我們首先來看,已單獨介紹過的每月一書莎莉魯尼《#聊天記錄》,我們還有一場相關講座「《聊天紀錄》新書分享會 ── 當我們聊天時我們在聊什麼」(https://fb.me/e/1mtGnWCvm),歡迎事先報名,若疫情有任何影響也會另行通知。講述 21 歲的女大學生法蘭希絲,熱愛詩和寫作。某次,她和前女友玻碧,因為一場詩歌朗誦會,意外結識藝文圈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梅麗莎和她的演員丈夫尼克,一對年輕人自此踏進一個有豪宅、派對和度假別墅的布爾喬亞世界,她們深受新朋友吸引,雙方妙語如珠,無話不談。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一段複雜的四人關係逐漸開展。向來膽怯、不擅長表達情感的法蘭希絲,與尼克愈走愈近,這樣的親密關係迫使她面對自己前所未有的脆弱。小說處理現代人隨時可能面臨的情感難題 —— 渴望一段親密關係,卻又擺脫不掉焦慮感。莎莉魯尼是心理描寫的高手,探討人如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又藉此來定義自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人與世界連結的開端。有真心朋友,又煩又享受。這部刻劃愛與友誼的精彩小說,語言清澈直白,無疑是為新一代年輕女性而寫,一方面對性愛和創作充滿自信,敏感且好強的內心卻又受困於肉眼看不到的柵欄。《聊天紀錄》對人的觀察更為聰慧,魯尼筆下能言善辯的人物或許沒能表達脆弱的自我,她卻用獨有的聲音替他們發聲。
⠀⠀⠀⠀⠀
其次,還是稍微提一下介紹過非常多遍的《#光影華爾滋》,這裡就不用太多篇幅贅述。關於三十場燈亮之後的內心獨白,寫給耽溺於幻象中的癡迷靈魂,這是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是她對電影的情感日記,也是影中人物亟欲表達的無聲之聲。她以如手術刀般鋒利的文筆,剖析一幕幕幽微的意在言外;再用溫暖、寬容的文字,接住每一個情之所至的受傷靈魂 ── 那是影中人,同時也是午夜夢迴的我們。
⠀⠀⠀⠀⠀
接下來是考慮五月選書時也斟酌過的兩本小說,一本為繼帕慕克之後土耳其最受全球注目的當代作家艾莉芙夏法克《#倒數10分又38秒》。出生在凡城的萊拉天真無邪,不明白為什麼阿姨說她才是自己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家裡不許有任何西方世界的東西;不明白叔叔一再爬上自己的床,父親卻要她假裝沒這件事。終於有一天,她逃離那個家,投奔所有對現實不滿的人都會來到的、充滿夢想的城市:伊斯坦堡。但伊斯坦堡卻沒有善待她。為變性飽受折磨仍意志堅定的娜蘭、靦腆內向卻為萊拉打開一扇窗的席南、被賣到伊斯坦堡當妓女的黑人潔米拉、會咖啡占卜的侏儒甄娜、因家暴而出逃的修美拉,這五個朋友和萊拉一樣,是繁華伊斯坦堡裡的邊緣人,在世人唾棄的眼神中成為彼此可靠的肩膀,攜手為萊拉奮力搏鬥。這是一部極其動人、令人著迷的作品,以獨特的結構、非凡的人設、暢快的節奏,精準捕捉現代土耳其的多樣性。作者曾說伊斯坦堡是一座流動的城市,她不緬懷過去,而是與這城市的此刻一同呼吸。
⠀⠀⠀⠀⠀
另一本為幾日前推薦的 Kiley Reid 一鳴驚人文壇處女作《#什麼荒謬年代》,本著「人之常情」與「人人立意良善」的各種角度鋪陳,以年輕黑人女子艾美拉為核心,尚未覓得人生方向的她,現階段先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白人家庭錢伯連夫妻擔任保母。而這個故事的導火線發生在一日深夜,由於錢伯連家中有些臨時狀況,太太不得以臨時於保母下班後,請她回來將孩子暫時帶至附近超市。一名衣著火辣的黑人與一名白人小女孩在超市高調熱舞,引發不少關注,路人指指點點,警衛趨前介入,情勢一度陷入緊繃。直到錢伯連先生聽聞消息趕至現場,才讓此場擦槍走火的紛爭落幕,而艾美拉也結識了一旁拿起手機全程錄影的年輕白人男性凱利。面對這一場風暴,艾美拉只希望能息事寧人,錢伯連太太畏懼落人口舌成為種族歧視的幫兇,主動表示善意並積極展現自己的關愛,而目擊一切的凱利則在追求艾美拉之餘,也小心翼翼地處理膚色造就出的鴻溝。深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網路公審以及輿論撻伐的對象。此書便以此三位人物為核心,Kiley Reid 以小說家最擅長的方式,舉重若輕戳破政治正確所粉飾的曖昧性,透過略帶諷刺意味的通俗情節發展,巧妙翻轉各種隔閡與權力關係隱隱作祟下,是如何從根本滲透且處處影響現代人的感情、交友、成長、親子與家庭日常生活。
⠀⠀⠀⠀⠀
再者,也相當想拜讀 Zadie Smith 的《#搖擺時代》,故事一開始,是「我」難堪地被老闆遣送回家鄉倫敦。外人或許很羨慕「我」:我的母親是個靠自學取得學位、為了服務同胞選上議員的優秀黑人女性;我的老闆是世界巨星,身為充滿熱情與天分的歌手,我跟著她搭乘私人飛機跑遍全世界,幫她打理各種事務,包括在西非蓋一間給當地女孩的小學,也在這間小學,我跟我老闆同時愛上了一個耀眼的男老師,最後導致「我」做出了完全失去理性的行為。回到倫敦,我曾經的閨蜜,一個充滿天賦的舞者,如今生活淹沒在孩子與尿布之中,儘管我的母親想幫助她,她卻指責我的母親沒有盡她的議員之力給她最好的協助。如今我回來了,她嘲笑我:現在,大家都知道你的真面目了。我的真面目是什麼?或許我一直就是那個愛跳舞但舞步拙劣的小女孩,跟著這世界卻跟不上。還有這本 1939 年的經典《#鹿苑長春》,這是一本關於成長之痛,也是關於父子之愛的不朽名著。小男孩裘弟和他的爸媽,還有兩隻獵犬,住在原始灌木叢林中的小木屋。離他們最近的鄰居,住在六公里外。潘尼自己從小營養不良加勞動過度,成年後長得瘦弱矮小。他為了補償自己不曾有過的童年,幾近寵溺地守護著兒子裘弟。故事描述了男孩蛻變成大人的關鍵一年。作者以她深愛的十九世紀末美國南方原始灌木林為最美麗的背景,將男孩的蛻變,與大自然天地不仁的運行法則,細膩地交織成這個動人的故事。當小鹿在男孩槍口下斷氣,飢餓、死亡、人性的殘酷等現實蜂擁而至。男孩和父親都在心碎中認清了成長的本質。
⠀⠀⠀⠀⠀
備受矚目的還有《#榆樹下的骷髏》,愛爾蘭犯罪小說女王、《神秘森林》作者塔娜法蘭琪全新作品,故事敘述托比在愛爾蘭郊外的家族舊宅「常春藤屋」度過大半童年,有年紀相仿的堂哥里昂和堂妹蘇珊娜相伴,探險、嬉戲、談天的時光無憂無慮,在那裡,他總是相信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麻煩都能化險為夷。但是,離鄉已久、邁向而立之年的托比,再度回到常春藤屋時,卻已不再受到幸運的眷顧,托比和蘇珊娜與里昂重新聚首,準備陪伴當年悉心照顧堂兄妹三人的慈祥伯伯雨果最後一程,同時期待在親情的溫暖中休養生息、重新出發。不料,蘇珊娜帶來的兩個孩子在老屋庭院玩耍時,竟從一棵榆樹的樹洞裡挖出一個骷髏頭。警方前來調查、挖遍房屋周邊找出完整屍骨,發現這具屍體是堂兄妹三人的高中同學多明尼克,距今約十年前死於勒殺。同學間的霸凌傳聞、失竊的庭院鑰匙、匿名的惡作劇信件等,在警方窮追不捨的質問下,十年前托比待在常春藤屋最後一個暑假的諸多插曲,都成了凶殺案的隱約線索。但即使是在同一時間地點、經歷同樣一連串事件的血親,也無法看穿深埋於彼此內心的記憶與祕密;托比過去引以為豪、深深感恩的「幸運」,或許不是機緣巧合的天意,而是一道讓他難以辨清周遭人、事、物真實面貌的障眼法。
⠀⠀⠀⠀⠀
另一本翻譯作品《#從零開始:一段從失去中,重新找到家與愛的旅程》是回憶錄,也是一個觸動靈魂,論及悲傷探索、飲食書寫與跨文化的愛情故事。作者滕碧洛克在佛羅倫斯的街上與來自西西里的廚師薩羅一見鍾情,但西西里家庭的傳統並不接受一位非裔美國女人成為媳婦,即使是女演員也不例外。薩羅與家人關係決裂,毅然決然搬到洛杉磯與洛克結婚。他們擁有各自的事業、深厚的友情,熱愛自己的生活,並領養了女兒佐拉。終於,他們與薩羅的家人和好,薩羅卻面臨了消耗夢想與生命的癌症。丈夫過世之後,洛克帶著女兒回到西西里島的奶奶家度過三個夏天,在奶奶的餐桌上找到慰藉與滋養,在純樸的鄉村找到不變的傳統與智慧,在旅程中體會對死去丈夫的憤怒、不捨、思念及無法抹滅的愛情。在西西里島,每個故事的開頭都離不開婚姻或死亡,而洛克的故事兩者兼具。
⠀⠀⠀⠀⠀
此批書單中唯二兩本日本作品,先來看芥川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紀錄保持人綿矢莉莎《#掌心裡的京都》,以家鄉京都為舞台背景,因為離開過、思念過、眷戀過,更知道所謂的京都人一切習性怪癖,所謂的京都獨樹一格的地域風情。自從母親宣布從主婦身分退休,奧澤家三姊妹開始輪值做晚餐。有時精心燉煮牛肉燴飯,有時隨興做路邊攤口味炒麵,有時各自吃便利商店買來的微波晚餐。三個女孩熱鬧共享同一張餐桌,咀嚼的卻是三種不同的生活滋味。所謂的「京都人」,一旦動了離開的念頭,內心都隱約知道,終有一天,還是會被這個群山捧在掌心般的奇妙城市召喚回來。無論是二十歲的青澀徬徨,或是三十歲的故作勇敢,春天的鴨川波光、夏日的祇園祭、秋色裡的紅葉、冬季積雪的渡月橋,四季流轉之中,古都的一景一物都靜靜擁抱著三姊妹。以及上個月被推薦的《#片斷人間:貓、酒店公關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隱身於日本社會的沖繩人、部落民與在日朝鮮人、遺忘於陽光下的黑幫小嘍囉、酒店公關與易妝者、不斷送盆栽的老奶奶、頭上穿洞的泥巴小貓、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 社會學家與他們實際相遇,撿拾理論也無法分析的片斷人間。岸政彦是一位專長生活史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家。他以社會學之眼看書、看電影、閱讀人生百態,並以文學之心,寫下那些散落於日常的「無意義」,寫下那樣的片斷所集結而成的這個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正與某個誰所產生的某種連結。
⠀⠀⠀⠀⠀
這次有大半都是華文作品,特別想先拜讀的有徐振輔的《#馴羊記》,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
其次為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是台灣文壇首部以 1945 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是台灣少見的空難加上山難,柔情繾綣又波瀾壯闊地述說:一個被緘封化灰燼、無人知曉的灼人愛戀,那是一部懺情、表白、告解之書;一段驚心動魄的高山救援,那是一個與天、與地、與時間拚博的艱困任務。海拔 3000多公尺的惡地高山,颱風肆虐、尖銳冰雹轟炸、失溫使人瘋魔,救援隊命懸一線,人人逼近獸。哈魯牧特是救援隊的唯一倖存者,經歷欲望漩渦與內在糾葛絞纏,當他從人間地獄返回,身上背負多名幽靈的他,攜回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當然還有期待已久的黃崇凱新作《#新寶島》,2024 年 5 月 20 日,臺灣新任總統宣誓就職,正式開啟史上第一位原住民總統的新紀元。慶典般的氣氛才稍稍褪去,跨入二十一日午夜時分,由於不知名的原因,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兩千三百萬臺灣人在鄰近美國的古巴島上醒來,眼前是陌生的加勒比海。一千一百萬古巴人則來到臺灣島,隔著海峽與中國相望。兩國人民互換到相隔一萬四千五百多公里的陌生島嶼,劇烈擾動國際地緣政治的秩序,也瞬間改變兩個島國的命運。在時空的層疊開展下,小說多線並置,以訪談、書評、讀書會紀錄、重層虛構等形式複調演繹,消融既定疆界。小說時而從近未來迂迴邁向新世界,時而從新大陸通往繁複存在的可能歷史,也一再叩問當下:臺灣意味著什麼?
⠀⠀⠀⠀⠀
再者是《黑日》作者韓麗珠的《#半蝕》,2020 年疫情與政治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世界。許多地方日常中斷,進入一種「半蝕」的狀態。外在的世界變得不安全 —— 或因為病毒,或因為政治。人們發現,原本以為如陽光普照、無處不在的安全和自由,現在突然蝕去,人類正在進入一種新的生存狀態。韓麗珠以她敏於內省,富同理心的思索,諦觀這半蝕的宇宙。她從反觀自我寫起,也見證城市改變。當世界處在半蝕或明或暗的變動之中,她既向內也向外探測,感知個體與共同體的邊界,看見善與惡、生與死,彼此交織的羅網,城市的毀滅其實也是重生。《半蝕》從香港這個現場出發,實際上是一本寫給全世界、給經歷當下流轉變幻之人的書。還有中國作家余華睽違八年的長篇小說《#文城》,全書共二個部分,上部述說林祥福離鄉背井去尋找一座有名無實之城,他來到一個名叫溪鎮的地方,在那裡他歷經了時代的亂世、匪猖狂綁票、軍閥襲擾、槍彈流於民間。下部倒敘林祥福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紀小美一生的經歷,她在命運潮浪裡的選擇、在時代紛雜裡的幸與不幸,動人肺腑。此書探索人生、命運、時代,余華以底層視角,關注一般人「活著」的壯美故事,從不同角度講述林祥福、紀小美,以及出現在兩人生命中相濡以沫的人們,他們的愛恨悲歡、顛沛流離,繼而引爆的時代之殤,作者用時而細膩、時而鋒利的筆觸,有時更流露獨特的黑色幽默,勾勒出一部荒誕悲愴的命運史詩。
⠀⠀⠀⠀⠀
當然還有華文詩作《#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收錄 1991 到 2021 的作品中精選五十首詩,十八篇散文,從十七歲的少作,到絕版的夢幻詩作,更有從未收錄的全新創作。內容分為五卷,亦是凌性傑寫作長期關注的五大面向。卷一「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是愛的理由充滿。卷二「寂靜之光」思索生命難題與課題。卷三「希望或失望的淚水」多選自首部詩集《解釋學的春天》,以動物眼光觀看世界。卷四「關起來的時間」作品多半來自生活觸發。卷五「一個人守著文明的道理」是思索確切,文明的道理。新作則散落於各卷之中。凌性傑說:「書名中的那個『你』是多義性的,可能是不同人物,或我私心指涉的誰,也或許不存在現實世界,是我信仰的神或其他,甚至一種概念,詩與美,或對文字的想像。真正艱難的,其實是『相信』。」
⠀⠀⠀⠀⠀
壓軸兩本是電影相關,一為《#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備受推崇的導演文溫德斯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影響了溫德斯,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嘗試透過書寫來尋找,他通過試圖理解藝術家們的個人觀點來找到這巨大問題的答案,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以文字來釐清思緒,並透過書寫來發掘這些藝術家眼中的視野。他的文字體現了詩意,而這也是他電影與攝影作品的一大特徵。
⠀⠀⠀⠀⠀
最後為已經介紹過的《#羊男的迷宮》延伸小說,奧菲麗亞覺得她的心像是一個空蕩蕩的盒子,裡面只剩下傷痛引發的回聲。最疼愛她的父親死了,母親再婚,而對象正是那個像「狼」一樣的男人。他把嗜血當成本領,把暴戾當作魄力,奧菲麗亞痛恨他,連帶也痛恨狼的孩子 ── 母親肚子裡那個即將出生的「弟弟」。大多時候,奧菲麗亞會逃到童話故事裡,故事往往比大人假裝的世界更真實,而且只有書本會談論大人不希望小孩問的問題:生與死,善與惡,還有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事。大概因為如此,那一晚當精靈造訪時,奧菲麗亞沒有任何猶豫,就跟著她走入黑夜,走進迷宮,走到「那個東西」的身邊。他有五分像人,五分像羊,藍色的眼睛像偷來的天空碎片,皮膚則像乾裂的樹皮。他是山,是森林,是大地,而有人叫他「羊男」。羊男告訴奧菲麗亞,是月亮生下了她,她是一名公主,而地下王國才是她真正的家。羊男奉國王之命,要為奧菲麗亞開啟回家的大門。然而在那之前,她必須完成三項任務,唯有誠信、勇敢與無邪之人,才能通過試煉。地上的世界讓人心碎,地下的世界傳來聲聲召喚。奧菲麗亞又怎麼會知道,邪惡很少立即現出真面目,起初往往只是一句耳語、一個眼神、一次背叛。
⠀⠀⠀⠀⠀
⠀⠀⠀⠀⠀
⠀⠀⠀⠀⠀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足本訪問:https://bit.ly/38colLW 八時起床,朝九晚六再加班,正是一般港人厭惡的打工人生,但社會中卻有一撮人十分嚮往這種能夠每日貢獻自己能力的工作機會。其中部分人,就在這家康姨小廚...... 相關影片: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
「十 三 姨 佐 敦」的推薦目錄: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假娶老婆】
相信血流到那裡,那裡就可以主導思想。年輕人精元充沛,丹田以下經常脹得滿滿的,下半身會搶著帶動整個身體的行為和方向,態度總是比較暴烈、具入侵性,無時無刻希望霸佔領土,努力散播個人所屬種子。年歲大了成為叔叔,血流量銳減,理應懂韜光養晦,把僅餘精血充盈上腦,凡事三思而後行。下半身溫度逐漸冰冷、丹田以下空盪盪的,再沒有那種蓄勢待發的強烈征討性。有可能思想更淫亂,品嚐鮮肉的計畫更周詳,仍要顧慮血液不夠上腦,一不小心惹來缺血性中風,左右腦隨便一邊癱瘓,整個人便會東歪西倒。
《叔叔》的資料搜集現實感強烈,幾乎住在九龍區都知道,佐敦官涌公園是男同志釣魚勝地,旁邊公廁更是明目張膽互相勾搭的皇牌地標。沒估到七十歲的阿柏,還是這麼急色,剛剛才湊孫女放學,那邊就在公廁小便區偷看別人性器,仍是那麼熱烈燥動示愛,彷彿所有直男在尿兜把那話兒掏出來小便,就是公然接受挑逗。多年前自己在官涌有過被叔叔試探的經驗,好肯定那真實感。
自然定律會說,男追女渴求最短時間內得到性慾,沒需要甚麼感情基礎或浪漫情調,負責承受生育痛楚的女性必須謹慎把關,歡愉前要精神交流要思想溝通。男男沒有這個顧忌,雄性崇尚節奏明快慾念行先,兩條硬繃繃神棍相遇,立即就要碰撞在相互比鬥,那有耐性談情說愛海誓山盟,只要眉來眼去沒討厭沒敵視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初相識九秒九就可以激烈格鬥。
聽過不少舊時代故事,許多在大機構身居高薪厚祿的成功男士,即使天性愛戀同性,既不輕易宣諸於口,也有需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家庭模樣:找一個不討厭的女性作老婆,更會做足全套生兒育女,努力配合企業穩定壓倒一切的意識形態。作為一位低下階層的士司機,太保飾演的阿柏本來沒有企業壓力,卻同樣需要向鄉親父老姨媽姑姐交代。他要娶個老婆組織自己家庭,好歹滿足了傳宗接代的原始慾望,然後兒女滿堂終於回復本性。但枷鎖就是枷鎖,事到今日,仍沒有太多人公然承認自己同志身分。同時一個靈魂之醒覺,也代表另一個靈魂的被遺棄。飾演阿柏老婆的區嘉雯一日煮足三餐,最終她還是被冷落被淘汰,她明明洞察到身邊人轉了方向,卻只能不發一言,每天仍舊擔任裝飯遞餸的婦人功能。在電影中幾幕看她呆待在廚房的靜態畫面,聚滿了失落鬱結,導演和演員都展現了沉默的張力。
不知他那裡來的精氣神,一般雄性年過五十也開始進入荼蘼階段,阿柏仍一心一意找尋男伴洩慾,在公廁偷窺別人性器,在公園見到阿海,二話不說就單刀直入「去不去」。袁富華飾演的阿海相當柔情,他想先「傾下偈」,阿柏沒癮頭離去。可以說導演楊曜愷既善良也大膽,按常理不管在真實男同志圈,還是對於買票入場的觀眾,七十歲老人的性愛畫面只會叫人腸胃翻騰,不管叔叔還是叔嬸。老人在任何國度包括同志圈一樣面對被淘汰被摒棄。看《叔叔》內其他低下男同志階層,還剩些微氣力的便一起爆房吃三十元大鑊飯,真正來到暮年的,要找個伴一起看醫生都困難,偶然午睡控制不了嘴唇肌肉口水直流,難得阿海有餘力愛人也照顧其他老人。《叔叔》的視點其實宏大,電影不只眷顧男同志,也關注膝痛皺皮的孤獨老人、三十年來煮過萬頓飯的家庭主婦、想討老婆卻沒本錢擺酒的女婿、還有一直認為父親偏心的女兒。電影的布局分明枝節豐富,難得導演鋪排妥善照顧周到。
好佩服張叔平的剪接,不知道他有幾大程度參與攝影指導。作為美指天王他反而沒有讓畫面過份精緻瑰麗,記憶中他不只一次令電影的敍事更流暢更具情味,他真正明白生活。劇情推進到太保和袁富華第二次相遇,兩人同意肉帛相見開房之時,心底裡開始想像他們真會擁抱會熱烈擁吻,剎那間竟然有看驚慄片的抖震感覺。看太保脫掉了衣服,瘦削身材配上礙眼大肚皮,肉質也難免鬆墮,單憑外貌形相也算趕客。結果他們來真的,兩具贅肉始終要扭作一團,鏡頭角度卻風光旖旎得足以包容一切,未至於拳拳到肉,但看他倆激戰過後彼此愛撫肌膚喁喁蜜語,當中夾雜賓館門匙鏡頭,竟然聯想到《甜蜜蜜》黎明、張曼玉在2046房的溫存畫面。
還沒心足,當袁富華知道兒子孫兒出門,還要請來太保家訪私訂終身,一起到街市買餸煮飯,怎不教人想起年輕時咱們總會背著父母跟愛侶相約離島小敍,從肉慾交歡再昇華至煮餐飯你食的親蜜關係。阿海是癡情的,他希望死後雙雙天堂再見,如果真的有天堂。回想兩人的第一次,阿海想要先親嘴,輪到阿柏左閃右避。如果相信紅唇熱吻有不可取代的誠摯地位,這幕就預示了阿柏的確比較絕情殘忍。又或者,阿柏就像大部分雄性,洩慾過後人就清醒過來,他知道有人煮飯的重要性。
#叔叔
#5月28日上映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莫子儀 MO Tzu-yi Morn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退伍的那年,和學長一起到香港排練、演出。算是第一次要在香港長待,一個月左右吧;自覺瀟灑的我只帶了大約五千塊台幣,就和學長一同飛往香港,寄宿在劇場朋友家。
排練場在土瓜灣,我們住在大埔墟,每天搭巴士往返;忘了算上交通費又隨性的我,就一直在當地找尋便宜又美味的三餐。早上在劇場附近可以買得到剛出爐熱騰騰的蛋塔,三塊港幣兩個;對街有便宜又好吃的炸醬麵八塊;最貴可能吃附近餐廳的時菜排骨飯,要十六塊。
一直到現在,每到香港我就會去找炸醬麵吃,雖然明明炸醬麵不是香港特色餐點。而三塊兩個的蛋塔,現在應該買不到了。
每天穿梭在香港街道,對什麼都好奇;沒排練時,熱情的香港朋友就帶著我們到處晃。我真正正式學的第一句廣東話,是“行車時與車長談話乃違法行為”;一張貼在公車上的標語;我覺得實在太特別了,是因為大家都太愛跟司機聊天嗎?就硬是要朋友教了我這句話。
有天太晚了沒有公車,跟朋友一起搭亡命小巴回住處,發現車上沒有下車鈴,問朋友要下車怎麼辦?朋友說你要大聲喊“唔該有落!”,朋友將這個重責大任交給我,我比上臺演出還緊張,不斷低聲重複練習這句話,到站前卻被一位阿伯搶先叫走了,一直懷恨在心。
這一個月的後半,學長看不下去我每天只吃蛋塔,就決定休假時到市場買菜,在朋友家一起開伙,比較省。
劇團在演出後特別辦了個BBQ慶功宴,要我一定要好好大吃一頓。
那年最衝擊的應該還是茶餐廳學長點的滑蛋牛肉飯,它就是滑蛋、牛肉,跟飯。
隔年再來香港時,自己一個人跑去大嶼山,那時昂坪360剛蓋好不久,就決定搭搭看。那天不是假日,又飄著細雨,沒什麼人,我自己一個人坐一個車廂,前後車廂都沒人。纜車慢慢往山上爬,結果山上大霧,於是我就一個人被吊在半空中,四面八方前後左右都是霧,什麼都看不到。當時的我覺得,這實在是太high了。
山上的莊嚴與寧靜把自己立刻從熱鬧喧譁的香港抽離出來,我在山上待了很久。那天覺得大佛特別大,也許因為大霧,我只能看到一半。
後來好像連登高都要收錢了,山上餐廳也越來越多。
往後幾年常常來香港,對香港的一切越來越熟悉。女人街、廟街、西洋菜南街、尖沙嘴、雞蛋仔、人行穿越道的嗶嗶聲、中環、上環、北角、永遠會避開騙觀光客的彌敦道、太子、佐敦、油麻地、叮叮、深水埗、西多士、菠蘿油、金鐘、渡輪兩塊、凍飲加一塊、港鐵沒有廁所。
後來幾年跟香港經紀人合作,也常來香港演出或參加電影節,每年或長或短都會來個幾次,待過好多不同的地方;九龍灣、沙田、旺角、樂富、柴灣,有一年在紅磡待了一個多月,另一年在荃灣待了快兩個月。
只去過一次杜沙夫人蠟像館,因為想去看看張國榮。
有一年在香港演出,同劇組的前輩香港演員梵谷,把他借給我當戲服的皮夾克送給我,他說他年紀大了,我現在穿比他好看,我一直留著。
在香港拍過一齣戲,茶水阿姨每天拿著我的茶壺,問我今天想喝咖啡還是好力克。
後來幾年比較少有機會去香港了。我在台灣不吃台灣的菠蘿油,不吃西多士,覺得那都是騙人的。甚至很生氣,那不是香港的菠蘿油。
我沒有特別鍾情翠華餐廳,但很想念劇場附近的蛋塔。
常去香港那幾年聽廣東話幾乎沒問題,也能簡單說上幾句。我們這輩年輕時就喜歡聽廣東歌,看香港電影、港劇。剛開始學客語時常常會卡住,有些發音和廣東話很近。
有一次在香港,當地人跟我問路,我用廣東話回他,“唔好意思,我唔係香港人”,他一臉莫名奇妙。
後來幾年沒有太多機會說,慢慢不會說了。今年剛好碰到從香港來的攝影師,很開心努力地跟他說了幾句。
好幾次看著影像,默默地掉淚。
香港還回得去嗎?
在我心裡,已經痛得回不去了。
我不是香港人,只是一個對香港有很深情感的台灣人。
那些在抗爭中如此逝去的年輕人們,那些受傷的人們,
我願為你們深深悼念,
我願為你們祈禱。
莫子儀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足本訪問:https://bit.ly/38colLW
八時起床,朝九晚六再加班,正是一般港人厭惡的打工人生,但社會中卻有一撮人十分嚮往這種能夠每日貢獻自己能力的工作機會。其中部分人,就在這家康姨小廚......
相關影片: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佐敦小菜館】打死不離三兄弟 札根渡船角近40年 即燒燒鵝吸客 大哥經歷高低起跌:盡力將餸菜炒到最好 (https://youtu.be/)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果籽)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精神分裂症康復者 #紅磡茶餐廳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八十年代,一個午後,石梨貝屋邨二三座之間,一群小孩走到士多旁邊小食店,大叫:「一碗仔粉呀」
叫得最響亮的,是張顥曦,日後他憑一碗狗仔粉,從人生谷底重新站起來。
他從小像人球,居無定所,有時住父母家,有時住在石梨貝邨姨母家,他說回想起來,快樂的童年回憶沒多少。長大後,讀不成書,唱K去disco,去髮型屋當學徒,嫌悶就辭工,之後學吉他,又去印刷公司學排版,會考合格後,開設計公司,幫人家印刷單張等。
順遂的時候,他撞車,公司、女友、客戶一下子都失去。留在家的日子,想起小時候那碗狗仔粉,毅然在家自學煮粉,跟朋友合資開店,改名為十八座狗仔粉。雖是平民小食,卻是他心血結晶,上湯用豬骨、冬菇、蝦米煲成,不能少的辣菜脯,他親自炒,更用燒鴨熬湯。開店半年,每日睡四小時,生意也上軌道,亦為他找回人生樂趣。現在他最想的,就是客人的一句讚賞。
十八座狗仔粉
地址:佐敦寧波街27號C地下
電話:9360 6644
營業時間:24小時無休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十三姨(通菜街) | 某服務員態度好囂張| 老闆娘鵝肝煎蛋撈飯| 西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十三姨 (通菜街) 網址: https://s.openrice.com/QrbS0kBC800~uXfwHAA地址: 旺角通菜街1M-1T號華發大廈地下C號舖電話: 28856728簡短個人食物建議: ... ... <看更多>
十 三 姨 佐 敦 在 十三姨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十三姨 · 粉絲專頁 · 麵館 · Shop No. 6 & Rear portion of No. 7, G/F, Kam Po · +852 2631 6628 · [email protected] · 目前非營業時間 · 評分· 4.5(184 則評論) · 查看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