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
延續昨天的題目。想像一個情況:如果有一個人堪稱努力過日子,但有一天突然開始對某個原本不擅長的事情特別有興趣,甚至想拋開原本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傾向說,如果那另一種興趣太過艱難,以致於那個人拋開一切之後什麼也沒得到,那麼他原本就應該明智地放棄那個興趣。
可以拿來對應的是高更的例子(B. Williams, “Moral Luck”)。他似乎能拋家棄子追求創作。反之,每次看到電視上Federer,我都會特別明確地感覺到什麼叫作人生不能重來。比較積極的看法是「立志要趁早」。據此,至少可以在諸多興趣或偏好之間做時間上的排序。但干擾這種排序的因素的確也很多,比方說雖然人幾乎一輩子都能吃,但味蕾卻會隨年紀退化,能夠品嚐的滋味會變得不那麼細緻豐富;人的腸胃也會在年輕時候定型(阿城,《常識與通識》)。所以結論可能必須限縮成,如果特定時間譬如現在要做決定的話,應該先做需要儘早開始或深耕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放棄條件是「做這件事年紀已經太大了」,對於那個年紀門檻的判斷,我這個年紀之後的人應該就都會常常遇到吧。每次考慮要嘗試什麼新事情都畏畏縮縮的。
這一兩個禮拜聽過的有趣單曲是青春大衛的〈四海之外〉,每過幾天就會想到打開聽一次。最早知道是魏駿和我說他正在錄這個團,很有意思要我聽,後來就聽到了。下午搜尋了歌詞看了一下子,現在又再看了一下,覺得字面上特別多疑難,尤其是前半段,我幾乎都只能斷章取義。我對整個歌的理解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不要把自己困住了,我們活在一個可以用愛作為媒介或載體來彼此感應的廣大世界。我直覺上最不能接受的是關於愛和海的比喻。根據這首歌的描述,有某種在某個意義上到處都是的愛,能產生某種效果,可以讓人不再必須是分別存在的個體,就像是活在同一片海上。如果我們是活在陸地上,愛的這種效果就不存在了嗎?更難理解的大概是這裡出現的愛這個詞。我能想到,最接近這裡描述的、可能存在的東西,大概是一種聞起來很舒服的清新空氣吧。因為空氣整個地球上到處都有,空氣基本上不虞匱乏,空氣也是人類生存的必要之物,而人把自己封閉到某個程度也就會因為缺氧而不太舒服。只不過單憑空氣並沒有辦法讓人不再是獨立個體,所以要達到這個效果可能要是某種類似加了春藥的空氣。香水嗎?
如果用不求甚解的角度解釋歌詞,我大概會說選擇這兩個詞可能一是因為它們押韻,二是它們都喚起大的意象。好吧,所以真正的問題是,這世界上有某種可以用這種或那種方式來取得這樣的效果的愛嗎?我通常把愛理解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在某種情況下的身心狀況。我不確定獨立於但又可能超越、包含人的愛是什麼樣的存在。黑格爾的精神嗎?好這個話題結束了。
整首歌最喜歡的地方是,它忍到兩分四十九秒或五十秒才第一次出現用大D和弦作為句子的結尾,滿暢快。第二次出現是四分三十三秒或三十四秒接近結束的地方了。這麼做很大器。
六月中開始運作了國國倡議的讀書會,我自己把它叫作自主學習讀書會。記錄一下,一個多月來讀過伯林兩種自由的概念、阿多諾論文化工業、Birdy選的電影史導論、H. White論歷史學之重擔和Habermas談現代性的演講文章。最近兩週為了接下來要讀Karl Löwith的Max Weber and Karl Marx,我們先從韋伯開始看了學術和政治兩篇關於志業的演講。國國今天導讀〈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因為他十點還要趕著練團有點匆促,而且所有人包括我都不覺得特別有趣的樣子。題外話是我自己還是很在意如何評價歷史學的問題;或者說是我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看待歷史,那就變成是一個態度問題。
下午雨還沒有停,颱風似乎走得很快但也不知道它會走多快,睡了又醒、蹲了好陣子的廁所,還練習到香港要翻唱的粵語歌。蹲廁所是因為生病了,無論吃或喝都會馬上拉肚子。太多天了,後來我根本覺得,如果吃什麼都一樣拉,那乾脆吃好吃的(後來吃了鹽酥雞),想跟肚子賭氣看它什麼時候要自己好起來。W看到我這樣就是要我儘快去看醫生,就很實際。媽媽前幾天為我煮稀飯,要我注意吃的東西,還特別進入語重心長狀態,說了各式各樣的溫馨廢話。我喜歡媽媽那種不需要特別回應的關心,但如果她關心我房間亂一直要我整理房間,我就覺得有點煩。我喜歡想,媽媽自己也是把別人對她說的溫馨廢話當耳邊風的。她得了癌症還想做防癌操,我都要瘋了說妳都已經得了還防什麼,那是還沒得的人在做的吧。她也會開完刀一廂情願說不要化療了好不好它應該會自己好起來吧?但她事實上就寧願把治療自己的事完全交給別人決定(所以她當然有做化療,一個禮拜以來都很虛弱)。我真的很喜歡想自己跟媽媽的各種相同之處,成年之後我愈來愈會主動地模仿她。
比起手寫,用電腦(包括存在雲端上)記日實在太方便了。據說海德格不就是這樣反對用打字機?想像以前伏案工作的人,一天要寫多少字?比方說如果是小說家,白日虛構故事,晚上寫日記(事實上現在才發現我不確定過這樣生活的人通常都在什麼時候寫日記)。這主要是一個語言使用佔生活多大比重的問題。前幾天看到Vintage Classics裡有Woolf的日記選,突然想到這事,因為那日記選也真厚啊。一個作家一輩子要說多少話寫多少句子?通常是在我們知道的幾部作品之外,那些人都還寫了幾十、幾百倍的東西。小時候竟然白日夢的時候想知道作家為什麼一輩子只要寫幾本書就可以風光過一輩子,其他時間都在做什麼。另外一件糗事是,當初很喜歡《蒼蠅王》,在學校圖書館看到Golding另一本作品,興奮馬上借回家看,結果覺得真糟就很失望(糗點是因為出現不夠好的作品就失望本來就是太過天真)。
發生了墜機的事情。對於重大的事情,沒有現成在手的反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外島金門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當年華僑離鄉背井在南洋打拼、省吃儉用的僑民有的寄錢回來貼補家用,有的賺比較多錢的人就創建學校,而在興建建築物時為了光宗耀祖,就會捨棄傳統建築,反而會選...
匱乏粵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外島金門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當年華僑離鄉背井在南洋打拼、省吃儉用的僑民有的寄錢回來貼補家用,有的賺比較多錢的人就創建學校,而在興建建築物時為了光宗耀祖,就會捨棄傳統建築,反而會選擇中西合併或揉和南洋風的建築做為代表! 校門頂有兩小天使,上方有著「A」的字母,原來是望來這念書的小朋友人人都得A。這不是用台灣本土學校的「甲」,可見受西洋影響很大。整個校園是「回」字型設計,有著僑民期盼回鄉的意涵!校園中央是個講堂,外圍是教室,教室走到講堂的小階梯還有做檐廊,以防小學生淋到雨, 用蚵灰、紅糖、糯米建造而成了紅磚圓柱,這是蠻少見的樣式,而圓柱上下兩側為方型磚,代表著希望後代子孫在外做事堂堂正正,在家相處圓圓融融,當時的存德藥房扮演著幫忙匯款和寫信給遠方親人的角色,目前存德藥房還開著營業!到南洋打拼的僑民當時拿的行李箱,斑駁中帶有滄桑,彷彿在說著當時父執輩在南洋打拼的辛苦歷程! 走一趟金水國小,更能感受當時金門人生活的艱苦及南洋僑民對金門家鄉的思念,是個來金門必遊景點唷!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本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展示內容可分為A、B、C三大區。
A區-內容包括:1.尋找出路2.金僑的海外生活3.僑匯通路與發展4.僑鄉的故事5.僑鄉婦女的處境
B區-內容包括:1.昔日教室重現2.僑鄉及海外的教育
C區-內容包括:1.水頭聚落風情2.水頭的歷史步道。
羅寶田神父 Bernard Druetto(1909年3月28日-1994年1月29日)出身於法國的方濟各會傳教士,曾於中國湖南及金門縣進行傳教醫療救濟等活動,1954年抵達金門島後,終其一生奉獻於金門島嶼上。1909年3月28生於法國馬賽的勞工家庭,父Glovnnannl Battista,母Franzino Maria-Glovanna,另有一孿生弟弟與與一姊姊。弟弟於出生20天後死於肺炎,母親將羅寶田帶往馬賽護佑聖母大教堂,獻於天主,懇求庇護。八歲父親更換工作,全家遷往義大利故鄉都柏林。十一歲進入修道院,十五歲畢業,加入都柏林聖方濟修院。於羅馬國際大學與聖安東尼大學進行七年醫學與神學嚴格訓練。1931年抵達中國,到湖南傳教,1951年被驅逐至香港。1954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早晨抵達金門島,一身聖誕老人裝束於碼頭上,卸貨、發放物資,對當時處於戰亂資源及於匱乏的島民大感安慰。1955年由金防部將於金湖鎮太湖旁的沼澤地提供羅神父50年使用權,羅神父於這片不毛之地一人(偶有官兵幫忙)親手建立教堂、臨時醫院等,教堂得一部分作為彌撒之用,另一部分作為病患收容所,開始他長達近半世紀的診療與物資發送等工作,一生皆免費進行醫療工作,對當時資源匱乏的島民來說,免於疾病與生命威脅,貢獻匪淺。1962年,為免金門西半島教友路途遙遠奔走,獨自親手於金城鎮建立另一座教堂——聖心堂,建設經費多於以書信向歐美募捐點滴留存,並於教堂內設立附設托兒所,於1969年毫無條件將聖心堂贈與耶穌會。1971年,右腿摔跤安有鋼條。1993年於查看燒毀教堂體力不支墜樓,腹部撕裂傷,右腿再度斷裂,經過一夜,隔日求診教友發現送醫。因牢獄期間胃部受損而長年胃出血,寒冬入夜間容易患發,持續43年,1993年高燒大病,一晚腹部劇痛大吐大洩後意外痊癒。於1994年高齡84歲仍堅持獨自騎乘機車往返不同城鎮舉辦彌撒,途中遇車禍,於車禍隔日心臟衰竭安詳離世。2005年羅寶田神父一手打造的山外天主堂由官方單位剷除,2008年金湖鎮公所規劃紀念園區的建立,於2010年羅寶田紀念園區落成,園區內保留部分羅寶田神父當年原始建物。部分人士認為移除原有天主堂的行為對於歷史紀錄與感懷神父上是一大損失。
護國寺管理委員會主委李其南說,護國寺依太武山、傍太湖,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曾經地理師斷云:「此寺建處乃金湖回龍地,廟地靈氣豐氣」。而護國寺供奉菩薩有求必應,十分靈驗,終年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於途。護國寺每年均會辦理法會,今年度消災祈福及薦亡法會一月十一日起至一月十四日舉行,各界信眾均前往參舉,護國寺住持釋自信法師也指出,護國寺長年均有大批虔誠信眾,每日到廟裡做早、晚課,虔誠修法祈福。他告訴所有信眾,善念、善心為首要,而人難免會有貪念但切莫有憎恨之心,否則一切的修法均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