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限定版】VALETTE 背面口袋T恤【預購】
https://mall.cyclingexpress.com/product-tag/%23%E5%8F%A3%E8%A2%8BT%E6%81%A4
限定版 預購期間4/15~4/30
接單後在日本開始生產
「預購優惠」 口袋T恤 打9折 折扣卷
.
★『TAIWAN』
本設計通過排列與自行車相關的物品來表現 "TAIWAN " 五個字。
.
★『阿瑪比埃アマビエ Amabie』
阿瑪比埃(日文:アマビエ Amabie)是一種日本傳說中的人魚形生物。
據傳,阿瑪比埃曾於江戶時代的弘化三年四月中旬(公元1846年5月中旬)出現在肥後國(今日本熊本縣)。
幾乎每天晚上,人們都可以看到海上有一個發光物體。
並預言說:「從今起往後的六年裡,各地都會有好收成,如果疫病蔓延,只要把我的畫像給生病的人看,他們的病痛就會被治癒。」話畢,
阿瑪比埃就回到了海中。
.
★『葛飾北齋 冨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冨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
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
.
Valette口袋T:是T-shirt也是車衣!
不想那麼Pro 給你雙輪上的最佳替代方案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5657.html
這件T-shirt有類似車衣的材質,卻沒有車衣緊、貼的特性,活動起來不會與肌膚產生摩擦,
就運動的考量來說,有絕對的舒適性,在自行車族群裡,不僅短距離或通勤的騎乘需求相當適用,入門或非競技取向的玩家,也會被「它」的特質所吸引。
假如你/妳不喜歡騎車時,口袋裡有卡卡的感覺,T-shirt適時填補了褲款的限制,透露出友善自行車玩家的便利性。
除了必備的機能取向,外型也是使用者的優先考量。
單就設計來說,Valette多以白、灰、黑為底色,融入自行車元素的細節,符合品牌的日系基調,而不是美式鮮豔俏皮
採用升華印刷,不同於一般的印刷方式。
精美地再現了精美的圖案和漸變。
優良的耐久性和不失的透氣性。
特殊的纖維結構使皮膚表面保持乾爽, 出色的吸汗和擴散功能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穿著環境。
它是100%聚酯高性能材料,具有紫外線切割功能,抗菌除臭性能,防止異味。
來自日本的時尚車衣指標:
Valette 堅持MIJ 設計師清一色來自時尚界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5563.html
Valette,原意是子彈的意思,借助其強而有力的形象和速度感, 與自行車運動連結,日本品牌遂以此為品牌定名。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來自日本的車衣品牌,在自行車產業素有 "Fashion leader" 的名號,響亮的稱呼可不是浪得虛名,
原來,品牌旗下的12名設計師,都是來自時尚界的一時之選。
#VALETT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友貞《耄蝶圖》摩耶精舍舊藏,此畫是張大千母親曾友貞極其罕見的作品,大千兄弟最早的書畫啟蒙就是來自其母親曾友貞。還是在做姑娘的時候,曾友貞就練得了一手好女紅,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曾友貞所繪花鳥工謹妍麗,在小縣城裡頗負盛名,人稱「張畫花」。 耄耋圖》畫於1918年。6年後,四川老翰林、...
北齋晚年 在 敗家空姐精品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團購 : 12/21收單、2🈷️中寄出🙇♀️🙇♀️🙇♀️
商品:日本🇯🇵東京銀座風月堂 北齋富士山 法蘭酥禮盒
價格:350
🔍下單範例:+1,+2
一盒內含12枚
(香草、巧克力、抹茶~各4個,每片獨立包裝)
必買排隊明星商品
日本浮世繪畫師 葛飾北齋畫作禮盒
藝術氣息,展露無遺
贈送長輩長官親友,面子裡子兼具
日本法蘭酥名店
連續3年受到國際優秀品質賞
金獎肯定
禮盒外觀是《凱風快晴》
日本浮世繪畫師 葛飾北齋 晚年的作品之一
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
禮盒內三款口味分別用葛飾北齋三個畫作
(神奈川沖浪裏、凱風快晴、甲州石班澤)
作為法蘭酥外包裝大大提升了禮盒的質感,
送給喜歡藝術畫作或熱愛日本文化的
長輩、長官都非常合適
源自日本的古老諺語,據說在新年的第一個夢境,如果夢到富士山(和日文的「無事」音近)、老鷹(和「高」音同)和茄子(和「達成」的日文「成す」同音),代表這一年都會有好兆頭!
不管是年節送禮或是自用兩相宜
有效期:自生產之日起180天
包裝盒尺寸:長115 x寬260 x高40(mm)
重量:145克
產地:日本
✈️📦物流運送有可能導致外包裝紙盒、塑膠盒或塑膠罐擠壓輕凹陷微損(無影響品質正常出貨),在意者請斟酌下單。
北齋晚年 在 Matcha 與在地人同趣的日本旅遊指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抹茶日本走透透~47都道府gogogo~✈
說到長野就是✨真田丸✨啦!(爸爸大人好帥!!!!)🦌🦌好啦,其實還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啦,像是避暑與滑雪(還有血拼)聖地的🎁輕井澤⛷,✨你的名字✨的參考諏訪湖,日本人一生必去善光寺,超美自然上高地,日本國寶松本城🏯與真田家的上田城🏯,就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晚年也在長野🌰栗子之鄉小布施🌰待了一段時間,在寺廟等留下不少親筆作品呢!
♨♨延伸閱讀:去長野不滑雪!跟著堺雅人巡訪「真田丸」景點邊泡湯享美食 https://matcha-jp.com/tw/3728
北齋晚年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曾友貞《耄蝶圖》摩耶精舍舊藏,此畫是張大千母親曾友貞極其罕見的作品,大千兄弟最早的書畫啟蒙就是來自其母親曾友貞。還是在做姑娘的時候,曾友貞就練得了一手好女紅,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曾友貞所繪花鳥工謹妍麗,在小縣城裡頗負盛名,人稱「張畫花」。
耄耋圖》畫於1918年。6年後,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畫家傅增湘先生在此畫上題了一段長文:
此戲貓舞蝶圖,內江張夫人曾氏友貞所繪也。夫人為吾友張君懷忠之室,清才雅藝,有趙達妹氏機針絲三絕之稱。此雖寫生小幀,而風韻靜逸,正復取法徐黃。夫近人之物,最為難工,宣和內府所藏,畫貓者惟取李靄之、王凝、何尊師三家。蓋其難固在能巧之外者矣。
33年前﹙1982年﹚5月第二個禮拜日,正是母親節,服務中山文獎會的收藏家李葉霜,是曾當內政部長黃季陸的女婿,喜愛中國字畫,經常出入骨董商店尋寶。他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張大千慈母曾友貞畫的「耄耋圖」印刷圖片,店長只知道是一幅白貍貓躺臥的圖畫,不知畫者是誰,只以普通價賣給李葉霜;這對書念得多又愛追根究柢的李葉霜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此乃當時鼎名譽世大師之母的傑作,他直奔外雙溪摩耶精舍,請大千先生過目求證。
大千先生看到慈母「耄耋圖」手澤,激動顫抖,淚水奪眶而出,當下拜託在場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台灣國語日報總編羊汝德、東京李天海跟樂恕人,分別在港、台、日三地尋找,大千說:「此畫應該還在民間,打聽到時要錢給錢,要畫換畫!不顧一切、何種代價,就是要取得。」這是張氏曾友貞唯一被發現尚存作品,大千先生何只希望早早獲得?更是因為蘊藏意義非凡。惜隔年沉苇窗(1918-1995)才在香港寻获此画,无奈大千刚过世,便依其心愿挂于摩耶精舍中。
「耄耋圖」是畫一隻白色貍貓,蹲在草地上,有條長長漂亮白毛尾巴,雙眼凝神對著一棵淺磚色雁來紅,背後三朵白花,上方有隻白色蝴蝶。畫上左上方,是曾太夫人寫的「耄耋圖,戊午春,友貞張曾益」題款外,還有上二方印,一方是白文「張曾益」,一方是朱文「友貞」兩字。戊午是民國七年,距今已近百年。畫上還有四川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沅叔﹚先生的長題,時在癸亥年,亦即此圖完成後六年。後來不知是收藏人請他加題,還是什麼狀況下,這位四川老翰林著實花費一番心力,加長題於此幅畫中。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名爰,字季爰,別署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自幼跟隨母親曾友貞(1861-1936)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為師,學習詩文書畫。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曾赴東瀛學習染織,又一度入寺為僧,戰火中還遠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民國卅八年後旅居海外,在亞、歐、美洲均舉辦過畫展,是廿世紀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六十五年來臺定居,並終老於摩耶精舍。
大千先生的畫藝深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熱衷於古書畫的研究學習,讓他成為重要的鑑賞家,對繪畫史也有精闢見解。晚年發展出氣勢撼人的潑墨潑彩畫風,開拓水墨新境界,成為標誌性的代表。書法兼擅諸體,善於臨仿不同書風,更融合成奇肆雄強的鮮明書風,與其精妙畫風相得益彰。長達六十多年的畫齡,加上勤於創作,傳世作品數量空前龐大,為世人留下可觀的文化資產。
大千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關係匪淺,身後將他珍藏之書畫及用印遺贈予本院典藏,同時也將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紀念館,由本院代為管理。今年適逢張大千一百二十歲生日,特從本院豐富典藏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之作品中,精選出書畫精品、印章與珍貴照片,希望能具體反映大千先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讓觀眾重睹其精采絕倫的藝術傳奇與大師風采。(資料來源故宮網站/每日頭條/世界日報)
北齋晚年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說無論怎麼看俺都不像是北齋?
俺用這個可愛的樣子現界真的不好意思咯。想知道真相的話,
就過來跟俺聊吧!
身高/體重:162cm・51kg
出典:史實
地區:日本
屬性:混沌・中庸 性別:女性
她跟奇怪章魚“父親大人”什麼時候都在一起。
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
他除了“葛飾北齋”之外,還擁有“畫狂老人”、“宗理”等多達30個的雅號。
他是代表日本的畫家,梵谷、德布希等海外的畫家和音樂家也深深受其影響。
他以筆快而廣為人知,一生裏留下了超過三萬件作品,當中囊括了浮世繪版畫、親筆畫、漫畫、春畫等各式各樣的畫作。
他於晚年讓三女“葛飾應為(oui)”作他的助手和他共同生活。
他有代表作《冨嶽三十六景》、《北齋漫畫》、妖怪繪畫《百物語》、春畫《章魚與海女》,等等。
一生之中搬過93次家,完全沒有存錢而導致赤貧,奇行異風而廣為人知,例如外出的時間會念念有詞詠唱咒文等等。
“冨嶽三十六景”
等級:A 種別:對軍寶具
Fugakusanjyurokkei
眾所周知,這是Mr.北齋的大傑作的沖浪(Great wave)。(譯注:神奈川沖浪裏的英文是“The GreatWave off Kanagawa”)
連作浮世繪的第二十一個作品“神奈川沖浪裏(Kanagawaokinamiura)”
參透了自然的靈韻、有如神來之筆的筆鋒,同時具備了神秘與真實,衝擊觀賞者的身心。
然後,與深淵的邪神邂逅且覺醒了的北齋吞噬了那份瘋狂,畫出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浮世繪,那就是“神奈川異海裏狂潮是傻B”。在“表富士”三十六景裏加入“裏富士”十景,再超越限界踏前一步、到達了那個境地的禁斷之筆。
○森羅萬象:A+
能夠領會自然的存在方式、看透當中真髓的觀察眼。
○父女之絆:A
直到晚年也和女兒應為生活在一起的北齋,和應為締結了交心的羈絆,即使是邪神的瘋狂也無法動其絲毫。
○雅号・異星蛸:B
達到與深淵的邪神混為一體的境界後畫出來的非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畫風。
(譯注:蛸即章魚。)
北齋生性喜歡打破常規的。
他不拘於單一流派,而是熱心學習各種畫師的技法,富有進取心。
他既運用了西洋畫的透視法,也用了可以稱為現代漫畫的原點、摘取動作的一瞬間這種表現手法來畫風景畫。
如果北齋顯現在現在這個沒有嚴苛的幕府規管的自由時代裏,大概會欣然學習各種技術、孜孜不倦地嘗試完成各種挑戰吧。
大概春畫、抽象畫、電子技術、行為藝術都會一併研究。
北齋晚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稚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
1913年,辦集美小學。
1917年,辦女子學校。
1918年,辦師範和中學。
1918年,成立集美師範 。
1919年,辦幼稚園。
地標性建築中學部南熏樓由主樓及兩側附樓組成,呈Y字形矗立與於潯江西岸的制高點上,1957年6月建成。樓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陳嘉庚一生興學造就後代的心願。主樓為高15層的西式建築,屋頂為中式方亭。塔樓頂部有“集美”兩字。兩側附樓似展翅的雙翼、淩雲騰飛。南薰樓全部用細紋花崗岩建造,綠瓦飛簷,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立面裝飾,都為集美標誌性建築。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簷、雕樑畫棟,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建築特點是:一是穿西裝,戴斗笠。二是三曲燕尾脊。三是彩色出磚入石。四是梁檁桁柱不油漆。五是創新嘉庚瓦。陳嘉庚先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划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闢了一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宣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
嘉庚故居坐落於集美鎮後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後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蹟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
1992年,為完成陳嘉庚先生的宿願,在鼇園的北面建設“嘉庚公園”。與鼇園相連,是陳嘉庚建築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園林自由佈局的形式。公園占地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周年竣工,向遊人開放。公園內紅柱飛簷琉璃瓦的亭臺樓閣,它們一個連著一個隨著曲折回廊成一條龍展布。嘉庚公園以中國式的庭院為主體,公園內還有水池、曲橋、石欄、草地,結構排列。公園西側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莘莘學子仰望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緬懷校主恩澤。園內的東邊有一個尊師重教榮譽碑,雕塑巨型蠟燭一根,石碑上鐫刻著捐資興學的個人和單位姓名。公園裡有著地毯式草坪、市樹和市花。位於集美東南海邊的鼇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鼇園。1950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時,將這一島嶼擴填成園,於1961年完工,歷時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園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閩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鼇園門廊兩側中國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鏤雕。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鼇園的主體建築,碑高28米。陳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紀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國家為陳嘉庚先生舉行了隆重的國葬。1988年,陳嘉庚墓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