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透視北美館展覽「砍樹造林」爭議源頭:台北市缺乏公眾聲音的公有林政策】
北美館雙年展今年推出「儲回大地的藝術」計畫,和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合作,委託台北市林業技師公會在大崙尾山「造林吸碳」,以求抵銷展覽中製造的碳排。然而卻遭環團揭露,主辦單位將原先的天然次生林砍去,種上人工林,「砍大樹種小樹」引發爭議。
在涵蓋樹種、減碳效益、生物多樣性破壞的爭論中,不難發現政府和環團的觀點宛如平行線——北市大地工程處以「經濟林」的角度評估該森林,認定「應該改良」;而環團和自然愛好者們則認為這片森林已逐漸走向成熟的「天然林」,應保留其樣貌。北美館的展覽恰好落入矛盾中心。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指出,這凸顯了北市的森林規劃向來欠缺了公眾討論:市民是否會支持在北市發展經濟林?對森林利用有何想像?北美館此案爆發之前,附近的大崙頭山其實早在2018年就開始造林計畫,只是未獲公眾關注,北市是否該吸取本次爭議的經驗,完整揭露資訊、擴大與民眾溝通的廣度和深度?https://bit.ly/3AX8mi0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北美館 #儲回大地的藝術 #大崙尾山 #造林 #砍樹 #碳中和 #公有林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北美 館 聲音 展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讓老公遛孕婦小約會
一起來 #北美館 看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覺得作者對 #生命 #死亡 #自然與自我 等議題有許多深刻的體悟和探究
作品本身相當有張力
我一開始還會看導覽,但久了就都自己感受
就像塩田千春說的
作品是在觀眾加入後,開始有了生命
觀眾也能有不同的詮釋
這些真的不言而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懷孕的關係
我對絲線纏繞如同血管、低沈的聲音等很敏感
甚至遠遠聽到的環境音就知道是胎心音
其實我一度有點不舒服
然而進到紅絲線與船舶的作品裡時
又突然感覺到一種遼闊與秩序
還有一些可能
最後的作品影子裡感覺到一些俏皮、摸索
探究的深刻也傳達的直接
真的蠻喜歡這些作品的
因為疫情的關係看展都要搶 #預約
不過這個展覽很值得衝一波到台北看看
推薦大家👍
也謝謝老公帶我來走走❤️❤️❤️
————————————
更多展覽美美照片影片限動在IG👉陪隧小姐x薛呈懿❤️
https://instagram.com/hcy.yilan
北美 館 聲音 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和藝術家廖祈羽合作的錄像作品短版的剪輯,實在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到北美館感受整個展覽。
深深感謝這樣美麗的緣分。準備表演的過程,內心ㄧ直存在著一個提問:假設靈魂是永生的,那麼對於活著的時刻的關照是什麼?
我很感謝最終提煉出來的溫柔與輕盈,跟大家分享❤️
祝福大家,沒有少給自己與世界愛;
祝福大家,所有的願望,都能被自己成全。
____________________
〈鳥〉 2021 | 單頻道錄像 | 片長:16'47"
女人的今生與轉世都和鳥有關。在時光流轉、場景更迭間,述說著寓言、神話與記憶。
鳥類振翅,產生了大於引力的升力,飛行因而可能,不再受限地心引力,是對自由的想像;死、生相對,人類心靈於各種缺憾與美好中相互對照、循環,試圖尋求圓滿。
再輕盈的羽毛終會落下,如果了然於心,一切是否就能舉重若輕?
____________________
導演 / 腳本:廖祈羽
主演:余佩真
攝影:張暉明
攝影大助:廖嘉禾
攝影二助:李威槿
燈光:簡強
燈光大助:陳勇兆
燈光助理:李麟
場記:陳彥齊
場務 / 生活製片:廖涵羽
美術指導 / 佈景設計:廖祈羽
服裝:廖祈羽、鄧維安
服裝管理:馬嘉文
化妝髮型:徐珮雯
佈景:張暉明、邱昭財、田子平、洪羕喆、陳彥齊
道具:張暉明、邱昭財、廖祈羽、王苡安、田子平、洪羕喆、陳彥齊、郭謦語、廖涵羽
剪接:廖祈羽、張暉明
視覺特效 / 影像後製:張暉明
翻譯:官妍廷
現場收音:閔曉宜
口白:余佩真
口白錄音:風華錄音室音樂錄音
聲音設計 / 剪輯:廖祈羽
混音:吳侑庭
歌曲1
作詞 / 曲:余佩真
文本:廖祈羽
演唱:余佩真
吉他演奏:邱莉舒、余佩真
歌曲2
作詞:廖祈羽
作曲:余佩真
演唱:余佩真
吉他演奏:邱莉舒
特別感謝:李宛臻、邱莉舒
本作品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Chi-Yu Liao
#廖祈羽個展
#心神出遊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 館 聲音 展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北美 館 聲音 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北美 館 聲音 展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1重演Reenactment : 周先生與舞者們+林璟如+台北市立美術館 (25分鐘剪輯版)
Music Source / Special thanks to:
.Sense of Latent Power / Jana Winderen / Energy Field (Touch Music)
.Théorie des Cordes / Yannick Dauby
-------------------------------------------------------------------------------
重演 // 是周先生和舞者們2011的實驗新作, 來自北美館周六星光夜的邀請 , 九月到十月的跨時展演發展計畫 , 是一次延續性的創作過程 , 我們從美術館的空間出發 , 像一個住地的創作團隊在一個過渡空間中 , 發現身體 , 裝置 , 聲音 , 光線 , 服裝 與 這空間的軌跡 , 於是開始實驗這次的創作 : 重演
-----關於重演
有一天我站著河流中央,水與石頭不知在這裡停留了多久......
透明的流,我們看不見,無形地推動著,像是時間
時間,讓我們都習慣了速度,生活,在重複之中也不斷重來
在路上 在海底 或是在空中,
生命試著穿越時間,試著重來,也試著繼續......
我們所存在的歷史片刻 那些曾經有過的姿態與記憶
聽見 / 在五分鐘過後這裡又將有一架飛機 飛過去了
關於 [ 重演 ] 關於 那些回不去的過去
覆蓋 我們都被覆蓋了
----- 周書毅 / 編舞
製作|北美館+周先生
演出|林祐如、郭秋妙、潘柏伶、楊雅鈞、張華瑋、許程崴、廖苡晴、田孝慈、田懿葳
服裝視覺|林璟如
空間裝置|廖笠安、ACETONE-陳立鼎
聲音設計|許雁婷
燈光設計|高一華
攝影紀錄|陳又維
影像紀錄/攝影|陳怡蓉
執行製作|劉孝聆
行政協力|陳春春
特別感謝|瑞士信貸、事件工作室、驫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