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北港香客變遊客
#北港文化媽祖精神
#無法復製的北港古早味
北港是我們宗教文化聖地,
除了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計劃外,
下半年許多重點活動慶典都是在北港,
帶領著我們文觀同仁前來造訪代理鎮長- 蕭美文。
聽到蕭鎮長開口便說:這兩年縣府在北港文化的投入很有感⋯☺️當下覺得ㄧ切的努力是值得的!
我們針對 #開台四百年 、#與神同行 台灣好行、#元宵燈會 、歷史建築-北港糖廠倉庫群 、歷史建築-北港登記所 、北港集雅軒北管樂團 的修復再利用等進行說明,
言談間明顯感受到代理鎮長對北港文化的重視,
也將支持後續的活動與業務推動,
期許在縣府與公所的共同努力下,
推動北港經典小鎮成為文化觀光的典範城市。
會議後專程到 北港朝天宮 見見久違的媽祖婆🙏 向天上聖母祈福!🙏
回程看見 #50年古早味 梗粽林 二代經營者認真的開著店,
本著您開業我挺您和吃貨的精神,
說什麼都不能錯過這個北港味~😋
有別於一般常見八寶冰、刨冰,
這裡是以一整顆梗粽淋上蜂蜜水、小碎冰,
襯托出甜粽的Q度與綿密度,
還可以任選兩種配料,
包含慢火熬煮花豆、綠豆、薏仁、芋頭、紅豆、粉圓、地瓜等,
比單吃粽子加糖的口感還要豐富。
▪️鐵處長小提醒:
下雨天沒有營業,大家不要撲空了喔!
北港 糖 廠 歷史建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處長的日常
#1621開台四百
#400倉庫策展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10月份即將登場的「1621開台四百」系列活動,
除了 北港糖廠 對面華南路的「400故事牆」外,
我們也將於 歷史建築-北港糖廠倉庫群內進行「400故事策展」,
並於倉庫群對面的另一個歷史建築- 機械維修房安排相關活動。
每次回到 北港糖廠 都會有驚喜,
以往機械維修房 #二戰時期彈孔
被樹欉掩蓋著並不容易發現,
這次整個場域清疏後,
不僅是牆上的彈孔,
建築主題的輪廓更鮮明了!
整個活動區域以 北港顏思齊紀念碑 爲起點,
串連 北港朝天宮 - 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 - 華南路400故事牆- 北糖倉庫400策展- 再沿著 #金水164 北港滯洪池- 水林 開台第一庄 - 主寨 水林鄉顏厝寮 - 水林鄉顏思齊故事館 。
敬請期待「1621開台四百」系列活動!!
北港 糖 廠 歷史建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處長的日常
#網美打卡熱點
虎尾鐵橋
古蹟歷建的保存除了老房子外,
還有許多交通運輸的橋樑,
雲林縣內除了歷史建築遠東第一大橋西螺大橋 外,
還有古蹟虎尾鐵橋 、歷史建築北港復興鐵橋 與大埤 石龜溪橋 ,
每一座橋鐵處長都不陌生,
唯獨還沒上過虎尾鐵橋,
難得疫情期間沒有觀光客,
終於走上了這座歷史的橋⋯
◾️
虎尾糖廠鐵橋,
又被稱作虎尾鐵橋,
舊名番薯莊板仔橋,
於台灣日治時期興建並於國民政府時代延建,
2001年台糖虎尾總廠決定將管理權移交予雲林縣政府,
#2003年指定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虎尾鐵橋原是一座木造橋樑,
日本時期為了方便火車運輸甘蔗至虎尾糖廠,
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出資,
並且於1907年興建,
屬當時「他里霧線」營業線的鐵道橋。
除運輸甘蔗外,
也曾經同時辦理客運業務。
1931年基於原料運輸、連接官線、客貨運業務、虎尾溪氾濫等的考量,
於原木造橋下游側改建新橋,
由3孔鋼構桁梁及7孔鈑梁連結而成,
長約300.6公尺。
國民政府時代1960年因應水利安全之考量,
鐵橋向南側擴建,
增築橋墩與橋孔,
將虎尾鐵橋延長至437公尺,
形成今日所見之虎尾溪鐵橋現況。2012年蘇拉颱風來襲,
約有五十公尺橋面遭到大水沖毀。2015年9月9日由東和鋼鐵公司捐贈修復完工通行重現百年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