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琳琅滿目的塑膠編號 你有認真搞懂過嗎?數字越大越安全、越耐熱?這都是錯誤觀念!
👩🏻⚕️奉上 #塑膠編號 秒懂攻略
這些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衛生局有給我們貼心口訣:「1 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
✔️1號:寶特瓶、醬油瓶、沙拉油瓶
耐熱度:60-85°C
耐油⭕️ 不微波❌
記得1號不要重複使用 用完就回收吧!
✔️2號:家庭號鮮奶瓶、塑膠袋、優酪乳瓶、清潔液瓶
耐熱度:90-110°C
耐油⭕️ 不微波❌
2號跟1號一樣 不要重複使用喔!
✔️3:保鮮膜、塑膠雞蛋盒、雨衣
耐熱度:60-80°C
耐油⭕️ 不微波❌
3號不耐高溫、不可以微波!
像很多媽媽會用保鮮膜包住食物微波 千萬要注意!
✔️4號:薄塑膠袋、塑膠布、容器裡防水膜
耐熱度:70-90°C
耐油⭕️ 不微波❌
4號雖然耐熱低 但耐腐蝕、耐酸鹼
不過像PE保鮮膜 雖然可以稍微微波 低耐熱
但還是建議不要跟食物有接觸(幹嘛沒事包包保鮮膜微波啦⋯可以不要嗎😅
✔️5號:微波容器、布丁盒、果汁瓶、豆漿瓶
耐熱度:100-140°C
耐油⭕️ 微波⭕️
5號最安全 是我最放心的選手!
除了耐高溫、耐酸鹼、耐碰撞 也耐化學物質
像大家最近都會裝酒精消毒 用五號的瓶子就很適合!
✔️6號:保麗龍碗、養樂多瓶
耐熱度:70-90°C
不耐油❌ 不微波❌
6號要特別注意遠離熱、酸、鹼
像新聞曾經被柳橙汁溶解的就是6號材質(嚇歪~
如果長期食用容易致癌⚠️
✔️7號:運動水瓶、美耐皿、飲料杯
耐熱度:依材質不同 耐熱度也不同
耐油⭕️ 不微波❌
7號種類很多 建議用之前可以先用熱水滾半小時 將甲醛釋出再使用喔!
我常常看到很多人開始自備環保水杯、餐具、吸管
或著將購物袋重複使用♻️真的很感心🥰
但即便如此塑膠製品們仍然充斥在周遭,因此看懂標示、正確運用也很重要!
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用行動來支持🌍
現在就趕緊確認 你手邊重複使用的塑膠編號是哪種吧!
.
.
#塑膠袋 #塑膠污染 #塑膠杯 #寶特瓶 #環保愛地球 #酒精分裝塑膠瓶要用2號和5號瓶 #塑膠製品 #懶人包 #營養師 #營養師高敏敏 #高敏敏營養師 #高敏敏 #營養懶人包 #營養師懶人包 #懶人包補帖 #吃貨營養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著台灣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盛行,慢性腎臟病人數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高達8萬人,洗腎率更是世界第一。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點出關鍵因素! 腎臟病盛行率高的原因? 江守山醫師說明,盛行率高也就是總人數高的原因是我們「發生率高」,是全世界第一高;但死亡人數全世界最低,換腎患者...
化學醬油致癌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日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佐料“wasabi”又叫「哇沙米」,尤其與生鮮海產、肉品、麵食等冷盤搭配食用,可去腥、抑菌、解膩,更可提升食材鮮美層次與風味。它的中文本名就叫做「山葵」。經研磨後成淡綠色泥狀,散發著辛辣嗆鼻且令人頭皮發麻的奇妙滋味,香氣鮮明又獨特的張揚魅力,是讓老饕們吃到淚流滿面也心甘情願的天然食材!
山葵原產於日本,屬於十字花科山葵屬的植物,其地下莖可用來做成山葵泥,顏色呈淺綠色澤。山葵對生長環境十分挑剔,尤愛陰冷的砂礫河床,需生長於有流動水且全年攝氏8-20度的環境中。長達18個月才可收成,而在台灣則在阿里山出產的山葵,因品質精良,備受肯定
由於嚴格的生長條件,以致山葵的售價昂貴,而真正的天然山葵氣味在磨研後30分鐘內便會遞減消失,保存不易。因此,市售山葵醬常是經過化學精製之加工產品,但天然山葵的絕妙風味與香氣,仍是加工品完全無法比擬的。山葵在料理中是舉足輕重的提味要角,但其實當中更含有許多營養成份,以下與你分享「5個山葵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❶抗炎防禿緩衰老
當中的硒元素,可改善更年期症狀並促進性腺分泌,對於抗衰老、預防禿頭的現象,也有消炎穩定之作用
❷C收養份增免疫
內富含維他命C,可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每100克便有75毫克,高於一個中型橙的維他命C含量(70毫克)
❸抑菌消食顧腸胃
含有ITCs的物質,有助對抗細菌,抑制微生物生長,及促進澱粉性食物的消化與穩定胃腸,還具有減少消化道中寄生蟲之作用
❹強身保健植化素
含硫化葡萄糖苷植化素,硫化葡萄糖苷乃是由兩種抗癌作用的物質所構成,也就是蘿蔔硫素與芥蘭素,對於抑制癌細胞增生有正向助益
❺遠離蛀牙護氣管
其獨特氣味是由異硫氰酸酯而來,可抑制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生長,進而防止蛀牙,並中和口腔酸性;更能預防血液凝塊,對氣喘有助益
#山葵你我他
山葵、芥末、辣根 一樣嗎?
這3樣是不一樣的,經常被誤認為同一個食材
辣根是十字花科辣根屬,顏色淡黃,外形有點像胡蘿蔔,也被稱為馬蘿蔔。辣根可以作為蔬菜使用,具有刺激性的香辣味道,可以作燒烤肉類的佐菜、仿製山葵調料的材料。山葵是淡綠色的,而辣根是淡黃色的,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辣根扮演山葵時,多數會添加色素
在中餐的芥末墩(北京傳統涼菜)或是西餐的美式芥末醬中吃到的黃芥末,其實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植物,和辣根、山葵都不是同一種東西,但在提供辛辣感方面有類似的作用
相對於辣根的價格,山葵無疑是更昂貴的。因為種植條件苛刻,種植面積有限,日本山葵主要產自靜岡縣、長野縣、東京、島根縣等地,日本還從美國、中國、紐西蘭、台灣阿里山等地進口山葵。即使在日本,也有很多餐廳提供辣根扮演的wasabi,而非真山葵
#山葵停看聽
⚠️不宜長期存放,放置常溫下應避光、密封儲存,保存期限約6個月
⚠️市面上多使用辣根代替價格較貴的山葵,因此購買時要注意其產品來源及成分標示
⚠️帶有嗆鼻的辛辣味,添加少許醬油能夠幫助入口,但辛辣成分會刺激腸胃,因此有胃炎、消化道潰瘍者應暫時避免食用
#凱鈞話重點
#5個山葵的好處
化學醬油致癌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醬油書隨筆。釀醬工序09》
每次辦理醬油品嘗會時,若是我幫非純釀醬油擊鼓申冤,台下群眾總是給噓聲或賞白眼,當我解釋非純釀醬油的製程並非以微生物分解豆類植物蛋白,而是用鹽酸等強酸替代微生物,將豆類植物蛋白質進行水解,再以強鹼中和,三到七天就可得到富含鮮味的胺基酸液。解說完整,不代表美好,因為群眾總會將焦點放在「強酸解離」上,彷彿強酸解離是恐怖片中才會出現的鏡頭,繼續給噓聲或賞白眼,然後選擇性忘記下一句「強鹼中和」。其實這項技術已經存在上百年,開始源自於1866年瑞士人Julius Maggi的發想,1940年左右日本開始採用並改良在醬油製作上,然後將技術輾轉傳入台灣,可說是高端的食品科技結晶,全世界有許多食物都是以此方式製造,譬如大家熟悉的紅標米酒,就是以類似的阿米諾法(Amylo-Process)製造。
講解原理時,我會將強鹼比喻成強酸的黃臉婆,雙方一旦遇上就安分守己歲月靜好,然而花時間探討原理後,往往會發現群眾的焦點又轉到「3-單氯丙二醇」,這個名詞會爆紅起因於2001年的某次新聞報導,提起英國檢驗醬油產品後,發現內含有超過標準的3-單氯丙二醇,這款物質根據英國致癌委員會(Committee on Carcinogenicity)的動物實驗,判定具有致癌的可能性,而3-單氯丙二醇是指製作胺基酸液時容易產生的中間產物。當報導一出,部分媒體將「水解醬油」冠以「化學醬油」的稱號,接著在幾次食安事件後,讓「胺基酸液」、「水解醬油」、「混合醬油」等成為群眾害怕的黑心食品代名詞。
3-單氯丙二醇真的是致癌物嗎?其實除了英國的研究報告,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所成立之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也提出一份3-單氯丙二醇的研究,最終成果表示這款中間產物不僅在實驗動物體內不具基因毒性,且沒有致癌的可能性。當兩種研究結果各說各話時,多個國家乾脆訂立法令規範了3-單氯丙二醇的管制限量。
有了規範後,製作非純釀醬油的廠商有了依循,目前合法的非純釀醬油製造廠,都能夠將3-單氯丙二醇控制在台灣的法定標準0.4ppm內,甚至達到零檢出。假使驗不出3-單氯丙二醇,非純釀醬油還能稱為「黑心醬油」?然而形象的概念就好像愛情宣言,重點不在於真實而是感受,非純釀醬油的形象已被黑化定案,短期內很難給予正面形象。
(待續)
#購買釀醬油一書請到水牛書店官網
#購買我推薦的醬油請到台北一號糧倉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醬油書隨筆
化學醬油致癌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盛行,慢性腎臟病人數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高達8萬人,洗腎率更是世界第一。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點出關鍵因素!
腎臟病盛行率高的原因?
江守山醫師說明,盛行率高也就是總人數高的原因是我們「發生率高」,是全世界第一高;但死亡人數全世界最低,換腎患者一年只有200位,所以這就好像一個水桶,出水量很少,進水量卻很大,導致水桶容易累積。
腎臟病患人數高居不下原因
三高控制失敗
我國三高控制的成功率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食安問題
江守山醫師說,歷史上的食安事件幾乎都有腎毒性,無論是塑化劑中的起雲劑、順丁烯二酸變成毒澱粉、三聚氰胺、化學水解醬油等等都包括在內。「在國際的評估中,台灣人的毒量的上限已高出很多,但我們都還在吃。」
環境毒素
台灣家屋灰塵、孕婦尿液中的塑化劑含量都是全世界第一名,江守山醫師說,我們很多小孩還在媽媽肚子內,腎臟就開始受到打擊。
「大家應該多關心自己周邊毒物氾濫的問題,」江守山醫師指出,買東西不要只看顏色及價格,其實有更重要的東西得考慮。
避毒比排毒更重要:排毒過程傷害器官
我們常聽到別人說身體要「排毒」,其實就是將體內不好的毒素代謝出去。但江守山認為,與其排毒,「避毒」更重要!他以三聚氰胺及亞硝胺為例說明。
三聚氰胺
江守山醫師說,從腎臟開始排泄時,三聚氰胺經過輸尿管時造成結石;在膀胱製造膀胱癌,「在大動物的實驗中就有發現。」
亞硝胺
亞硝胺同樣是一種致癌物質,江守山醫師說,在排毒、解毒的過程中就會傷害身體。從嘴巴吃進去後製造口腔癌;從食道滑過時製造食道癌;在胃中被吸收時製造胃癌,最後到肝臟最第一次代謝時會製造肝癌。「然後就被解毒了,不過該得的癌症也通通得到了。」
避毒日常生活中怎麼做?
江守山醫師強調,重點在於不要吃進毒物,控制自己吸收的毒物量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他也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避毒方法。
喝水過濾
江守山醫師表示,自己喝的水一定會過濾。「塑膠微粒只要經過逆滲透,通通過不去。」他進一步說明,塑膠微粒最小是細菌大小,逆滲透能將病毒都攔截。
吃乾淨食物
「不要吃化妝食物,」江守山醫師舉例,有些鯛魚會用一氧化碳發色處理;吻仔魚漂白加工,都是為了讓顏色變得更好看,但事實上這些食物吃下肚,對身體都會有不好影響。
自備環保餐具
外帶餐點、飲料時自備容器盛裝,避免使用塑膠製品,就能避開塑化劑毒害腎臟。江守山醫師也分享,自己已不用吸管幾十年了。
「其實這是一個生活態度的問題,」江守山醫師建議,我們可以開始嘗試不要吃那麼多,同時吃得乾淨一點,盡量避開毒物,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對荷爾蒙好!瘦身、經期、更年期怎麼吃才對【郭安妮醫師】
https://youtu.be/ALqxrvV_1x4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養生聰明吃!腎臟科名醫江守山營養補給清單大公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76
不怕吃到黑心食物,江守山醫師教你這樣分辨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555
#江守山 #腎臟病 #排毒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7S9kQZYJFM/hqdefault.jpg)
化學醬油致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廚房裡的美味科學」新書介紹
專訪來賓: 章致綱
★第一本將台式料理、異國美食結合的科學廚藝書★
本書要教你:
善用冷熱水 →煮出外Q內軟【白米飯】
掌握熟成溫度 →煮出口感剛好【溏心蛋、溫泉蛋】
梅納醬油 →【汆燙青菜】好吃關鍵
3分鐘上桌 →用微波爐快蒸出【滑嫩蒸蛋】
高溫熱油殺青 →炒出鮮紫不黑【茄子料理】
5分鐘內部熟成 →料理出質嫩不軟爛【炒豬肝】
50度C熟成 →煎出肉嫩多汁【教父級牛排】
快速熟成工法 →炸出外脆內軟【日式豬排】
高溫油殺青 →煮出口感溫潤【義大利燉飯】
本書特色:
1.只要搞懂關鍵4工法--殺青、快速熟成、梅納、焦糖,不必求「撇步」、無須「經驗」成功做美食。
2.基礎科學助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短時間內學會烹飪精髓。
◎殺青工法:Q嫩蒸鱈魚、炸出鮮紫茄子、香醇甜酒釀等。
◎快速熟成工法:軟嫩旗魚、甘甜白蘿蔔、美味炸豬排等。
◎梅納工法:爆香古早味、濃郁雞高湯、表面微焦厚切牛排等。
3.不必再在廚房累積挫折感,運用科學原理,讓料理不失敗、更精準美味。
4.掌握科學訣竅,成功做出數十道經典台菜、古早味小吃、異國美食。
5.用科學替食物把脈,找出真相!
網路上對食物安全謠言頗多,如:祖先吃過的肉,重新加熱有異味?塑膠水瓶會分解出致癌物質?是真的嗎?秉持實驗精神,以科學驗證,一同破解謠言,找出真相。
作者簡介:章致綱
常有人好奇,化工背景的材料學專家,為何來談餐飲,又有何立場來談「吃」這件事!
一是與從小生長環境有關,母親燒得一手好菜,小時家住內壢居廣一村,沒事經常穿梭鄰居家,嚐遍大江南北眷村好菜,耳濡目染,如何能不愛上「吃」?
再者,廚房裡本身就充滿著化學變化,像是蘋果削皮後果肉變成褐色、麵包用烤箱烤一段時間散發出香氣、青菜要好吃一定要大火爆炒等,懂得巧妙應用,不只廚藝精進,還會激發做菜的趣味。
因緣際會下,與高雄餐飲學院、新竹食品研究所、王品、欣葉及鬍鬚張等集團有密切互動,發覺國內廚師功力技巧固然老練嫻熟,卻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光靠經驗傳承,少了食品科學的理解,難以提升境界。
於是,材料學專家義無反顧地跳入了食物烹飪領域,開始教授食品科學,希望廚師及對料理有興趣者,不只做菜高明,還能了解科學內涵,發揮食材功效,更能進一步創新!
學歷:材料學碩士,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理工學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5FPR1Tfvr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0G1Rhb_FkuTQFdbSA_yKNOJWTlA)
化學醬油致癌 在 醬油裡為什麼有致癌物質?這是因為化學醬油為了速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醬油裡為什麼有致癌物質?這是因為化學醬油為了速成,過程中以鹽酸水解大豆,只要幾天就可以做好醬油,缺點是容易產生單氯丙二醇(3-MCPD)這種有毒物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