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考題中的政治學 #性別平權指標大補帖 〕
▌公民與社會第32題
今年指考公民科第32-34題也是題組,題幹提到某國 GDP 、平均所得和勞動參與率持續提升,而失業率創新低。
但在經濟數據亮眼的同時,該國民間倡議組織也公布兩項統計數據批評政府的施政報告缺乏性別主流化觀點:
❶ 生育率持續下降而女性在婚後退出勞動市場以承擔家庭照顧工作的比例正逐年攀升。
❷ 雙薪家庭夫妻分攤家務勞動時間的比例,有男性下降而女性上升的情形。
32題詢問「數據顯示女性對 GDP 之貢獻程度並未妥當呈現出來,其理由是 GDP在計算時並未包含下列何者?」
正確答案為 (D) 選項:「非市場交易之產出」
這題考的重點是許多經濟指標無法完整反映性別在經濟數據上的差異,也未能將非市場交易之產出(例如家務勞動計算進對經濟的貢獻)。
為了回應這樣的缺失,近年開始出現許多指數提供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觀察視野。
於是今天「考題中的政治學」就要帶各位壯士們一窺現在有那些常見的性別平權指數可供我們參考!
▌常見的性別平權指數
為了更加清楚統整世界各國性別平等落實與否的情況和資訊,許多組織都有推出各式各樣的指數來做為性平衡量的參考。
其中較為著名的指標包含以下三個,分別是:
❶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的人類發展指數(HDI)
❷ 性別不平等指數(GII)
❸ 世界經濟論壇(WEF)所公布的性別差距指數(GGI)。
▌人類發展指數(HDI)
人類發展指數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所公布。
推出的緣由是因為UNDP認為經濟指標雖和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但並非是唯一的指標,應該用更全面的標準來衡量。
因此選取了健康(平均餘命)、教育(平均受教育年數、預期受教育年數)及經濟(購買力平價的人均 GNI )三大領域綜合而成人類發展指數。
數值介於 0 至 1 之間,愈趨近於 1 表示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愈高。
▌性別不平等指數(GII)
由於 UNDP 認為性別不平等是阻礙人類發展的主因之一,因此在 2010 年公布 GII 來衡量發展成就在兩性之間的分配差異。
和 HDI 指數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GII 計算上排除「所得水準」的考量,因此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未必會與 GII 指數有絕對關聯。
GII 指數由三面向五指標編製而成:
❶ 生殖健康(孕產婦死亡率、未成年生育率)
❷ 賦權(國會議員女性比率、25歲以上受過中等教育以上之人口比率)
❸ 勞動市場參與(15歲以上之勞動力參與率)
數值介於 0 至 1 之間,愈趨近於 0 表示性別愈平等。
▌性別差距指數(GGI)
和前述提到的兩個指數不同,性別差距指數是由世界經濟論壇(WEF)所公布,著重衡量各國兩性在社會資源分配與取得機會之差異程度。
涵蓋四面向:
❶ 經濟參與和機會(勞動力參與率女男比例、薪資公平性、主管階級與專技人員女男比例)
❷ 教育程度(成人識字率女男比例、各級教育在學率女男比例)
❸ 政治賦權(國會議員和部會首長女男比例、總統任職年數女男比例)
❹ 健康與生存(健康平均餘命女男比例、出生嬰兒女男比例)
數值介於 0 至 1 之間,愈接近 1 表示兩性落差愈小。
▌比較
具體舉台灣和鄰近的日本跟韓國比較,三國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世界排名17的日本(41340美元)、其次為26名的韓國(30600美元),最後才是台灣(25360美元),位列第30名。
HDI 指數的部分,日本世界第19名0.915、第21名的台灣以0.911超越第23名0.906的韓國。
可以看出來在 HDI 的指標下,雖然整體排名情況與人均 GNI 相似,但因為還加入了健康與教育的指標,因此台灣和日韓兩國的差異並不如人均 GNI 巨大,甚至還能夠超越韓國。
GII 與 GGI 上的則差距更為顯著,由於指標不著重各國的經濟水準,因此台灣在兩項指標均優於日韓。
GII 表現為全球第九,勝過第11名的韓國和24名的日本。GGI 上的差異更是驚人,在台灣以0.746取得第29名時,日韓都在百名開外,尤其日本甚至只位列122名。
由此可見,純然的經濟數據的確如同考題所述,無法完整反映出性別的差異。
▌思考
綜觀各項指標,可以發現經濟發展的程度高低未必和性別平等落實與否的程度完全相同,從台灣和日韓的對比就很明顯可以看出。
不過雖然台灣在性別平等上的表現,就各指標來說比日韓還要來得好,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已經足夠平等。
根據主計處2016年的統計,台灣女性平均每日花在家務勞動是3.88小時,其配偶或同居男性卻僅為1.13小時。
雖然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已經超過50%,但因結婚跟生育退出職場的比例依舊居高不下,職場為女性設下的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需要我們持續致力於落實平等。
勞動參與率公民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度觀察】限制移民的呼聲高漲 澳洲能否避免經濟衰退?
儘管美國和歐洲屈從於日漸擡頭的平民主義,可是澳洲在日益高漲的限制移民呼聲中卻立場堅定。如果要延續創紀錄的經濟增長週期,這個國家別無選擇。
大量移民的到來使澳洲人口在過去30年裡激增了50%,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撐,讓連續幾屆政府為1991年以來避免陷入經濟衰退而自豪。平民主義者卻在指責移民造成澳洲的基礎設施負擔過重、房價飆升和工資增長率較低。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現在擔任政府的後座議員,他也在呼籲限制移民數量的陣營中。阿博特希望把每年吸收的移民配額從19萬人削減至11萬人,澳洲政府表示,此舉可能在四年內減少高達50億澳元(約合39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反對多元文化的參議員漢森(Pauline Hanson)呼籲全面停止接受移民。
作為人口增長最快的發達國家之一,澳洲若引入限制移民的措施,可能會對已經滯後於10年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造成衝擊。
「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澳洲的移民政策使其在創造需求、消費和就業方面佔據優勢,」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澳洲經濟和固定收入戰略主管翁素林(Su-Lin Ong)說,「政治家面臨的挑戰是做出合理清晰的解釋,為什麼選民不被平民主義思想所左右是有益且重要的。顯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隨著選民越來越傾向於支援把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加劇歸咎於外國人的平民主義政黨,美國、英國和歐洲各國政府已經收緊移民政策。澳洲卻走上了相反的道路:2017財年,澳大利亞接受了近18.4萬名新移民。
澳洲央行行長菲利普勞(Philip Lowe)在2017年表示,人口增長讓經濟資料更亮眼。事實上,如果深入研究過去25年不間斷的國內生產總值記錄,我們會發現略顯黯淡的景象: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2017年年底澳大利亞經濟產出增長為零,跌至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首席經濟學家艾爾德(Gareth Aird)表示,人口加速增長讓澳洲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降低。從理論上來說,經濟衰退的定義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
「因此,如果人口增長強勁,無論是否受到移民的推動,那麼從產出的角度來看,經濟很難出現倒退。可是如果你從人均收入來考慮經濟狀況,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經歷了幾次經濟衰退,」他說。
人口增長也造成了失業壓力。儘管2017年澳洲新增了40萬個工作崗位,可是失業率在201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徘徊在5.5%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更多的人在找工作:勞動力參與率接近七年來的最高水平。澳洲央行不願意上調維持在歷史低位的利率,除非失業率接近5%(央行估計的充分就業目標)。
澳洲評估潛在移民的積分制度根據他們的需要對技術工人進行排序,申請人還必須通過體檢和性格測試。要想成為澳洲公民,移民必須首先通過有關國家憲法、歷史和價值觀的英語考試。印度是澳洲技術移民的最大來源國,佔2017財年移民總數的21%,其次是中國和英國,分別佔15%和9%。
忠實擁躉
在英國脫歐公投期間,尚未就任英國外交大臣的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稱,他的國家應該採用「真正的澳洲式積分制度」。特朗普政府也讚揚了澳洲對移民進行嚴格審查的流程。
但是即使採取如此嚴格的制度,當地反對者依然認為澳洲吸收的移民人數太多。雖然僅有2500萬人定居在比歐洲面積大50%的大陸上,但是乾旱乾燥的氣候使得大部分土地不適宜人類居住。受政府委託的一份報告本月稱,在未來30年內,澳洲將吸收1180萬移民,其中絕大多數人將定居於四座大城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和珀斯。
贏得選票
「平民主義政客認為移民問題可以贏得選票,因為他們此前看到這樣做可以勝出,」西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政治分析家伯切爾(David Burchell)說,「他們放眼當今世界,比如美國和歐洲,認為削減移民數量是受歡迎的說法。」
羅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2017年6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澳洲人認為,每年來到澳洲的移民總人數「剛好」或「太少」,而40%的人認為移民人數過高。
目前,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在移民問題上立場堅定,表示他不會調整2017財年澳洲人口增長1.6%的政策,而發達國家2016年的人口平均增長率為0.7%。
布里斯班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政治分析家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表示,重新考慮政策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強烈。
「關於這個問題的雜音比我們多年來看到的還要多,」他說,「這些雜音來自邊緣政客,但是毫無疑問,很多澳洲人希望主要政黨開始就移民問題展開對話。」(撰文:Jason Scott、Michael Heath)
#澳洲移民政策 #加拿大皇家銀行 #澳洲央行 #澳洲聯邦銀行 #技術移民
勞動參與率公民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力勇現全台連線記者會新聞稿 】by歐巴桑聯盟
一群多為母職的女性組成了歐巴桑聯盟,於去年12月28日宣布參選縣市議員,要把小民的聲音帶進議會。這次他們選在母親節前召開記者會,公告大家「歐巴桑是選認真的,而且每一天都更有信心」,全台選區目前共17位參選人,另外還有3位參選人分別位於宜蘭市,台中北區跟台南中西區及北區,也即將宣布參選,人數逼近20位。
這群女性希望能在母親節前,告訴大家,不管是身為媽媽還是女兒、妻子(或伴侶)、勞工,政治都與生活密不可分,而參政更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基本權利。他們喊出「 女力勇現、全台連線」,並且身著代表每個人平日身份的服裝宣告每位參選人的參政主張。這群參選人來自社會上不同背景、經歷,有上班族,全職媽媽,烘焙師傅,國小老師,藍領階級勞工,自學家長,環境運動者,也有單親媽媽,同志及身障者家長,或本身是身障,更即將有任教於大專院校的助理教授將加入,呈現出在階級上的多元。
歐巴桑愛揪團,這就是一個揪團選舉的概念,政治本該平易近人,但台灣的選舉生態卻是用金錢、關係累積,使得小民參與政治的門檻變得極高。
做為一個新興的政治力量,歐巴桑聯盟全國總召,同時也是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的張淑惠也針對民眾的疑問做了回應,民眾在粉絲頁問「不成立政黨嗎?」我們的答覆是,「先把事情做成,然後再討論。」在一場歐巴桑客廳會中,作為理想教育的推動者,我們侃侃而談教育理念,在座民眾忽然說,「你們比較不會變質,因為如此,沒辦法面對你們的小孩。」沒錯,這是我們最嚴苛的考驗,沒辦法對孩子說出口的事,絕對不能做,面對孩子講不出來的這句「我沒有辦法」,就要再去努力。我們只管每一步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絕對不要違背在街頭上的夥伴,不要違背社運的理想,這位民眾又說,「花個五十年來改變台灣沒關係,但是不能中斷這些努力,如果沒選上,那之後呢?」張淑惠藉著回答這個問題表明立場,「我們會繼續做原來做的各種公共倡議,四年後繼續選。但真心話是,我們會選上。」
歐巴桑聯盟也提出對於政策的觀察及方向,他們希望不是提出一個色香味俱全的政策牛肉但實際上卻不貼近民情。而是在經由小民講堂、客廳會等活動,收集民眾的心聲及建議,一起討論共作出改變的可能方式。
第一波的政策方向鎖定了「自然遊戲,共作公園」以及「多元親職支持系統」。
自然遊戲,共作公園
身為桃園龍潭區市議員參選人的沈佩玲表示,對我們來說,公園的議題具體而微的展現了「市政即生活」的主張。
我們看到過往的公園興設是由公所或市府單方面決定,一路的從招標、決標、工程施作直到完工。對公部門來說,公園,是一項「政積」
對使用公園的人來說,這裡是短暫逃離促狹生活的地方,是老人下棋、小孩親近自然、身障人士復健、媽媽喘息的地方。對住在公園裡的生物來說,這是它們的家。如果公園的招標、管理,只剩行禮如儀,那就沒有人的參與及人的連結,看不到人與自然的連結,沒有人與社區的連結。公園是公共財,但一個人的視野有限,如果真正使用公園的各種不同族群沒有一同參與公園設計,如何能打造符合大家需求的公共空間?
我們認為,這個公共空間是大家的,不宜由管理方片面決定,歐巴桑聯盟主張「共作公園」,協力在地的居民,一起型塑公園的樣子。
我們認為,公園是生態教育的教室。我們不能理解砍樹蓋公園的邏輯是什麼。公園裡的樹木、花草、蟲鳥甚至蛇蛙,都是在地生態系統的一份子。我們認為,認識他們、欣賞他們、學會與他們共享這個城市,是人類的功課。對生態鄰居的認識,不應該是公部門獨門掌握賣弄,而該是普及的知識。我們希望能透過舉辦工作坊以及講座,讓市民能夠在公園裡自在的親近自然。有些公園肩負防災功能,我們也應該在平安的日子裡進行防災意識的推廣和演練災時應變,確保市民能知道關乎保命的重要訊息。
我們期待,公園的形成過程中,居民的參與能入法保障。多方協力,會比單方面執行多出許多的籌備時間,我們認為用時間換取社區共識是值得的、有預算效率的。在預算的編列期程和決算的執行期程計算上,需要能夠考量到共識形成的時間,不讓第一線執行的公務人員獨自面對時間壓力。我們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市民在參與公園規劃時,能有機會傾聽不同的聲音,透過對話、理解彼此、接納不同,民主意識會在這樣的場合萌芽,不論老少。
最後,我們認為公園是都市生活裡,少數能讓兒童舒展自己的地方。即便溝通成本高,我們仍希望,在約定俗成的習慣下,我們能為兒童爭取更多自由遊戲的空間,他們能有沙、草、水、木可以接觸,能有機會練習思考溜滑梯可不可以逆著溜、公園可不可以打赤腳、盪鞦韆會不會撞到人,而不是只能服從大人的規矩。
我們提出,自然遊戲、共作公園的想法。
*社區作伙來共作公園
*親近自然的生態教室
*防災救急的避退知識
*居民參與權入法保障
*在公園萌發民主新芽
*兒童有空間發展遊戲
*身障小孩老人都共融
多元親職支持系統
歐巴桑聯盟大多數成員都是親職身份,在多元親職支持系統他們提出三個方向:「職場育兒真選擇」、「親職支持真多元,要真福利而不是要現金」、「兒童福祉真照顧」。新莊泰山五股林口區參選人劉欣宜是一個76年次的媽媽,她說:「少子女化所延伸的經濟危機,是政府最憂慮的,但是『難道小孩只是未來養國家跟我們的工具嗎?』政府積極促進托育擴大化,把經濟解方定在期望增加女性勞動參與率上,難道女人只是生小孩、工作、多繳稅金的工具嗎?我們看到政府想出的辦法幾乎都是消極性的補貼,像是補助少少的學費去幼兒園的方式,用最低度照顧、最短視的協助方式,試探看能不能滅人民的火?被動的回應著人民的要求。我必須要說,只想用最便宜行事的方式,無法真正照顧到親職們。」
接著她進一步解釋這三個方向:
【職場育兒真選擇】
首先「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9條規定,受僱於僱用三十人以上雇主之受僱者,為撫育未滿三歲子女,得向雇主請求為下列二款事項之一:
一、每天減少工作時間一小時;減少之工作時間,不得請求報酬。
二、調整工作時間。
但實際上的狀況是台灣社會中許多家庭連這個最低度的權利都不知道,親職在職場上處境非常艱困,曾經有老闆把女性員工都叫過去說:「妳們不要同時懷孕喔!」女性連要不要懷孕都要考慮老闆的意見,更不用說請產假、育嬰假的過程之嚴峻,因為家庭正處於育兒狀態而被歧視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最有談判籌碼的政府若不願意跟企業角力,就是放任勞工與企業主自行對決,結果是我們不得不在工作跟家庭裡二選一。
每個家庭迎接一個新生命,為了育兒所需要面對的衝擊,小孩的需求、親職的需求,在小孩長大的每個階段,對家庭來說都需要有不同比例程度的調整,這些彈性調整需要政府跟企業協力支持,從小孩出生開始需要一段時間沒日沒夜密集的照顧,到三歲以前孩子會有跟照護者建立親密感的需求,每個階段都應該要能「彈性調整工作時間,甚至調整工作比例」來支持育兒,但是不能錢變少工作一樣多,福利也要比照全職,孩子在不同年紀,可上班不同的時數,夫妻兩人可以平攤育兒時間,才是尊重到個人,如此有可能脫離婚育離職潮、偽單親、二度就業困難等…一連串的惡性循環裡。未來歐巴桑進入議會會以此立場,監督政府加強宣導,讓未來的親職們有充分知的權利,獎勵願意友善支持親職的企業,並且協力強化工會站穩親職的立場。
【親職支持真多元,要真福利而不是發錢了事】
在育兒的過程中,如果要隨著孩子跟自己的不同階段而調整工作狀態,讓選擇全職自己帶孩子到完全托育給別人帶中間能有更多可能,就需要建置更多元的托育系統,除了現行擴大公托公幼減輕經濟負擔外,像是國外有平價普及的領有國家執照的專業保母,在家托育系統(家裡設備要符合政府規定標準,且主管機關還會定期查核),或者把合格保母請到家裡,更甚至想要節省支出,還可以找鄰居朋友共同合請一位保母(照顧三名以下嬰幼兒),就算是全職的父母,社區也有能支持育兒的社區空間,讓父母有公共臨托喘息服務、育兒經驗交流,父母能兼顧自我成長,豐富親職托育途徑,而這些都要依據家庭收入做補助,讓父母能有真正的選擇自由。
【兒童福祉真照顧】
公部門人人喊優質托育,然而所謂優質是什麼?歐巴桑認為國家要主動提供親職們相較進步的育兒觀念,不能打兒童是最基本的,現在許多托育場所,還有許多仍徘迴在人權灰色地帶邊緣的作為,像是孩子被綁在餐椅上被逼著吃完飯,對小孩有很多限制人身自由的作為。要讓父母放心做真選擇,其中很重要的是政府在照護孩子方面,要落實以兒童為主體,主動為兒童拉起人權防線。
政府能帶動企業來達到三方平衡,政府_企業_家庭三方平衡;這樣家庭裡,自己_伴侶_孩子也才可能達到三方平衡,這其中看到孩子的需要、父母的需要,看到人的需要非常重要。建置多元而彈性的體制支持親職育兒,讓親職能依據自己的個性、興趣、生涯規劃,及孩子的特質來做調整跟真正的選擇,不要讓人們孤單的育兒、孤單的加班,還有孩子沒能享受父母的陪伴而孤單的長大。期待政府不是叫人民快生小孩來解決國家危機,而是和父母一同迎接孩子的到來,給予孩子及父母最完善的照顧。
在說完第一波政策方向後,歐巴桑聯盟全台候選人分別出列標出選區地圖,並提出個人的參政理念:
新北市板橋區張淑惠:我支持讓兒童自由,不分家庭的兒童人權在台灣每一個角落都獲得保障。
新北市三重蘆洲區翁麗淑:我支持性別平等與健康人權,每個孩子都要平安快樂長大,每個人都要活得健康自在!
新北市新莊五股泰山林口區劉欣宜:我支持女性終其一生都能同時擁抱自己與母職,沒有誰該為誰而犧牲。
台北市士林北投區徐書慧:我支持生育系統改革,打造多元友善的環境,支持育兒家庭安心生,放心養。
桃園龍潭區沈佩玲:我支持環境永續,與未來世代同享這個星球。
桃園蘆竹區吳凱琳:在自己住的社區,我支持可以托育托老托安親,勞工上班好放心。
桃園中壢區陳鈺方:我支持兒童人權,讓友善親職的城市更有人的溫度。
新竹縣竹北市高芸婷:我是腦麻兒家長,我關心身心障礙者權益。
新竹市北區王岢鈺:加一點油翻炒,我支持糧食自主農地農用。
台中市西屯區童葦翎:我要藍天好空氣,審議民主公民參與,打造共融友善好環境。
台中市南屯區魏佩瑩:我希望政府的預算,是以照顧人民為出發,並用在每個需要的人身上。
台中市北屯區何語蓉:我是蕾絲邊媽媽,性平教育應納入同志議題,我支持婚姻平權。
台中市大里霧峰區薛安琪:我來自藍領階級的勞動者家庭,我主張政治不該被菁英和財閥壟斷。
台中市東南區李婉如:路不平!把行人路權還給行人。
台南市安平南區陳冠娟:我支持小民參政,找回生活的主導權。
高雄左營楠梓區沈玉玲:我支持台灣成為一個落實兒童人權的國家,讓所有孩子都能自由健康的長大。
高雄旗津鼓山鹽埕區江敏榕:我支持小民参政,透過参與、對話和合作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真實解決生活困境。
歐巴桑們凝聚女力及小民力量,希望讓所愛的台灣朝一個更美好的方向前進,透過更多的社會對話並挑戰不同於以往傳統選舉的模式,帶來政治新氣象。歐巴桑聯盟一旦開始了,我們承繼著台灣民主前輩的血汗與努力,就不會結束,敬請社會各界期待,並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