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FOMC最快9月下旬啟動縮減QE,雖然我認為年底再縮減QE比較理想,不過對於美股來說,股價算是先走一步了,把企業營運的好表現,提前price in,搞不好FED就算9月下旬沒有縮減QE,股市也會走跌。」
7月美國新增近100萬個工作職缺,失業率也大幅下降,加上薪資上漲,6月和5月的數據也獲上修11.9萬人。7月失業率驟減至5.4%,主要受惠民眾工作意願有所增加,7月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至61.7%。此數據反映15歲以上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似乎更接近聯準會(Fed)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標準。
Fed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表示,若非農就業數據顯示,7月和8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80萬至100萬人,他預估,Fed可能在今年10月之前,就會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Fed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也稱,美國經濟有望持續成長,帶動勞動力市場復甦,並讓平均通貨膨脹年增率保持在2%以上,且維持足夠長的時間。在此情況下,Fed可在2023年初開始升息,而Fed將在未來的會議上討論縮減購債規模,摩根大通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市場策略師Mike Bell指出:「7月非農就業報告亮眼,凸顯勞動力市場正強勁復甦,並增加了Fed儘快縮減購債的可能性。」
許多市場專家猜測,在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Fed主席Jerome Powell將針對縮減購債規模的議題提出討論,本周以來聯準會(Fed)官員紛紛表態支持縮減購債規模,Fed去年3月為了支撐美國對抗疫情重創而祭出多項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公債和抵押貸款證券(MBS),俾以維持銀行和金融業者握有足夠現金。
堪薩斯城聯準銀行總裁Esther George表示,Fed在提振經濟成長與就業目標的實質進展,已足以調降購債規模,George向全美企業經濟協會(NABE)發表演說提及,需求強勁、就業市場復甦、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皆意味Fed無須再購買資產以刺激成長,「我支持讓資產購買告一段落」。
此外,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則說,「倘若經濟都如預期持續發展,我會支持Fed在9月會議決定縮表,然後自10月開始啟動。」他認為,若從10月起開始縮減每月購買公債和MBS規模,大約需要進行八個月的時間。他建議Fed每月購買的公債與MBS各減少100億美元、50億美元,直到2022年中完全結束。
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指出,鑒於美國經濟已從疫情中強勁復甦,Fed最快在9月就會宣布開始減少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
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亦表示,雖然他預期Fed將在第四季啟動減債計畫,但如果就業市場繼續維持強勁表現,不排除減債行動將會更早開始。
Fed決策者在上月會議已就何時以及如何縮減購債展開討論,預計9月21~22日的會議將再掀辯論,Fed尚未削減,流動性就有蒸發跡象,貨幣供給、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的差距,被經濟學者稱為馬歇爾K值(Marshallian K),可用來衡量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馬歇爾K值剛剛轉負、為2018年以來首見,暗示GDP的成長速度比M2貨幣供應額還快。這對依靠過多流動性支撐比特幣、迷因股等資產的金融市場而言,恐造成問題。
過去歷史顯示,1990年代期間,馬歇爾K值雖頻繁轉負、但股市仍持續上漲,但自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過後的趨勢卻值得關注。該項數值曾於2010年跌破零,S&P500同年一度出現16%的修正;2018年數值轉負也預告賣壓將至、牛市幾乎遭到扼殺,投資人一直在密切關注最近幾月的通貨膨脹壓力,擔憂物價持續上揚,可能迫使Fed提前收緊寬鬆的貨幣政策。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或許是至今立場最偏鷹派的Fed官員。其他包括Fed主席Jerome Powell在內的央行高層,都尚未預測何時會削減貨幣刺激政策,Kaplan日表示,他之所以認為Fed應儘快削減QE,是因為這些購債行動的目的在刺激需求,但美國經濟並無需求方面的問題,他寧可趕緊放開油門,免得未來被迫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二手車價格7月僅月增0.2%,遠低於6月超過10%的增幅。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策略長Seema Shah表示,這份報告應能緩解聯準會(Fed)對通貨膨脹太過忽視的疑慮。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經濟重啟、供應短缺帶動的物價壓力已稍稍緩解,暗示通貨膨脹也許觸頂了。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8/09/the-market-expects-that-the-fed-has-a-high-probability-of-underweight-debt-purchases/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df578595-5821-4b3d-9652-8e052700fa89
https://readers.ctee.com.tw/cm/20210813/a08aa8/1139753/bb7fb4c819ba89fabc4d439a6bedc35f/share
勞動力參與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時傲慢地指出,「時間到了自然會推出來。」近日在民意的壓力下,才傳出行政院正在規劃發放「五倍券」,或是立委提議的「六倍券」,並考慮數位版振興券。不過除了確定不發現金外,至今相關方案均未定案,都還在討論、規劃中,預估最快也要9月才能實施。然而,在國內多數內需服務業面臨生存危機之際,政府理應立即祭出振興措施,以防倒閉潮擴大,但,主政者卻還在玩數字遊戲。>
近期剛公布的失業與無薪假數據,雙雙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嚴峻的紀錄,顯示我國許多內需型產業,的確深受國內疫情的衝擊,在目前好不容易於27日降至二級警戒,亟待政府推一把時,結果執政黨卻還在吵要發「五倍券」或「六倍券」。
今年五月中,台灣疫情迅速惡化,啟動三級警戒,許多經濟活動都受到限制,直接影響餐飲、旅遊、飯店、娛樂、教育文化等內需型服務業,營業大受影響,有些店家營收甚至完全歸零,不堪虧損直接歇業的商家,也不在少數。
由於這些受影響的企業,除了有財團支撐的大型連鎖集團以外,幾乎都是經濟弱勢族群,承受衝擊的忍耐度較為有限,在聘用大量的勞工,瞬間營收驟減後,難以負擔員工的薪資,只能被迫裁員減薪,或施以無薪假。
根據勞動部7月26日公布的「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即無薪假)實施人數」統計,本次實施無薪假的單位高達3,679家,創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人數在一周內暴增四成,累積高達44,973人,其中住宿及餐飲業,就佔將近一半,達21,240人,批發零售業也有7,328人。
前幾天,主計總處所公布的6月就業數據也很驚人,6月失業人數共計57萬人,較上月增加8萬1千人,月成長16.55%;其中非典型就業,也就是工時未滿35小時的勞工人數,4月才18.9萬人,二個月爆增近80萬人,目前已逼近百萬人(98.4萬人),都雙雙創下歷史紀錄。
同時,目前台灣失業率達4.80%,是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的紀錄;更讓人憂心的是,6月勞動力參與率持續惡化,高達58.76%,這代表著有愈來愈多人因就業不易,選擇退出就業市場,也間接美化了失業的數據。另外,7月多數時間仍屬封鎖階段,又加上正值畢業旺季,就業的數據,應還將會繼續惡化。
【專家之眼】無薪假已爆表 政府還在玩數字遊戲
https://udn.com/news/story/121823/5635056
勞動力參與率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持續拚經濟!竹縣平均所得表現亮眼】
根據財政部公布108年綜合所得稅初步核定統計:
🏆鄉鎮市所得總額排行:竹北市以平均數144.2萬元及中位數85.7萬元,雙雙拿下全國第一
🏆村里所得總額平均數排行:前五名中,有80%由新竹縣包辦
🏆所得總額平均數排行:新竹縣以121.6萬元,全國排名第三
根據財政部資料,新竹縣所得總額平均數為121.6萬元,全國排名第三,僅僅次於新竹市、台北市,與新竹縣107年119萬元比較,增加2.6萬元。而新竹縣所得總額中位數77.5萬元,全國排名第四,僅次於連江縣、新竹市、台北市,並與107年75.7萬元比較增加1.8萬元。
新竹縣是個年輕、科技、文化繁華的城市,為了讓竹縣榮景延續30年,我持續以「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等四大主軸積極建設,其中經濟方面包含:「#竹縣五箭」、「#招商引資」、「#十大交通建設」、「#精緻農業」、「#觀光旅遊」等,各項建設與計畫多管齊下;去年竹縣的招商投資金額達到65.1億元,排名全國第三,並且連續三年獲得 #公共建設招商王 的肯定(縣市組第一名)。另外,我們的勞動力參與率也達到61.7%,排名全國第二高;失業率為3.8%,全國第二低。
即使在疫情之下,我和縣府團隊仍不懈推動各項縣政,期待能交出一份讓鄉親滿意的成績單,為地方帶來長期的繁榮,一起幸福安居!
#領頭楊 #文化科技智慧城 #新竹縣在很幸福 #老中青幼通通照顧
勞動力參與率 在 台灣一半人口55歲就不工作,「幸福之島」? (第13頁)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覺台灣一堆自由業和攤販這有算進去勞動人口嗎?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26.0% (60-64歲) & 5.3% (65歲以上)也嚴重壓低55歲以上的整體平均啦! ... <看更多>
勞動力參與率 在 「早退島」台灣為何55歲就不工作.難轉職勞參率在全球後段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9K views 19 hours ago #退休 # 勞動參與率 #高齡社會. 1,958 views • Feb 15, 2023 • #退休# 勞動參與率 #高齡社會. 可能不少人以為歐洲人都是早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