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類生於自然,以描述、紀錄、研究等方式認識萬物,造就了燦爛的文明與美不勝收的藝術品。然而在近代,在人們享受資源與便利的同時,也對地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三個各具特色的館所合作舉辦「生態想想一故宮 x 蘭博×臺博聯合特展」,結合多元文物、動物標本...
動物標本製作過程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級的標本台灣就能看得到!大師詳解製作過程 功夫令人驚嘆】
大師請受我一拜!
原來博物館看到的動物標本是這樣做成的,實在太令人嘆為觀止了!
影音授權:昆蟲擾西 吳沁婕
完整影音請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S44pOmT7g
#標本 #標本師 #孟加拉虎
動物標本製作過程 在 周代祥的創業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5天的職業體驗夏令營已經超過一半時間了,已經體驗過的職業還有心理諮商師、律師(實際到法院參訪)、導演(學習拍攝、腳本、演員、剪輯),記者(採訪、新聞稿撰寫)、生化博士(做實驗)、創業家、街舞老師、動物學博士(製作昆蟲標本)、工業設計師、音樂製作人、歌手。
真佩服營隊主辦單位的用心,可以集結這麼多領域的達人老師們。曾經看過一句話:「在資訊這麼發達的世界裡,如果沒有親身體驗,我們往往只會一知半解」
從這些過程中,小朋友的視野會變得更開闊,也在各種職業裡找到樂趣,這是每個家長和孩子都期待的!!!
#25天25種職業體驗
動物標本製作過程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類生於自然,以描述、紀錄、研究等方式認識萬物,造就了燦爛的文明與美不勝收的藝術品。然而在近代,在人們享受資源與便利的同時,也對地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三個各具特色的館所合作舉辦「生態想想一故宮 x 蘭博×臺博聯合特展」,結合多元文物、動物標本與其他藏品,以故宮文物發想設計的多媒體藝術展件進行串連,展示人類對天地萬物探尋的過程。從傳說轉繪成海中萬物,到工具繪製世界地圖;從天馬行空的海錯奇珍,到肌理斟酌的飛禽走獸,這些有著動植物圖像的文物皆記錄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歷程。
人類從大自然獲得靈感轉化到生活中,從食器裝飾到更高層次的藝術性呈現,都能找到與自然的連結。自然給我們的也許不只是能源,也有著生命、藝術的能量,且這些寶藏都不是取之不盡的。我們對地球的任意奪取以及破壞已開始反撲至人類自身。人們應意識到其嚴重性,著手進行生態環境保育的工作。
在「生態想想」展覽中,希望觀眾能透過當代科,從賞心悅目的文物出發,去認識、欣賞、尊重生態環境。
*勘誤更正:
本影片2:43秒處標本,應為藍腹鷴Swinhoe's Pheasant,非黑長尾雉。
工作人員名單: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發行人Issuer
院長 Director/ 吳密察 Wu, Mi-cha
專案指導Advisor
副院長 Deputy Director/ 黃永泰 Huang, Yung-Tai
策展團隊 Curatorial team
教育展資處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xhibi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處長 Chief Curator/ 徐孝德 Hsu, Hsiao-Te
副處長 Deputy Chief Curator/ 謝俊科 Hsieh, Chun-Ko
科長 Section Chief/ 吳紹群 Wu, Shao-Chun
助理研究員Assistant Researcher/ 浦莉安 Pu, Lee-An
專案規劃 Project coordinator/ 吳昕珏Wu, Hsin-Chueh
蘭陽博物館 Lanyang Museum
館長Director/ 陳碧琳 Chen, Bi-Lin
展示教育組 Department of Exhibition & Education
組長 Chief/ 邱秀蘭Chiu, Hsiu-Lan
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istant/ 簡士傑 Jian, Shih-Jye
組員 Clerk/ 何慕凡 Ho, Mu-Fan
臺灣博物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典藏管理組Collections and Preservation Division
副研究員Associate Curator/ 林俊聰 Lin, Jun-Tsong
左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andl International
總經理/ General Manager
施聖亭SHI,SHENG-TING
副總經理/ Vice President
楊珺詠 YANG,JUN-YONG
企劃/ Marcom
魏廷祥 WEI,TING-XIANG
沈玟靜 SHEN,WEN-JING
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er
高瓊怡 GAO,QIONG-YI
影片製作/ Film Production
謝嘉鴻 SIE,JIA-HONG
陳翰文 CHEN,HAN-WUN
動物標本製作過程 在 你知道製作動物骨骼標本的過程需要出動「噬肉甲蟲」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篇要帶大家來看一個有點不舒服,但非常專業和特殊的博物館工作,那就是「製作動物骨骼標本」,特別是過程中使用了「白腹皮蠹」,又稱噬肉甲蟲的一種昆蟲。 ... <看更多>
動物標本製作過程 在 Fw: [問卦] 動物標本該怎麼做? - 看板specialma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KeLz__Q ]
作者: staregreasy (exploi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動物標本該怎麼做?
時間: Mon Dec 29 22:04:44 2014
※ 引述《applp741 (土著)》之銘言:
: 如題
: 動物標本該這麼做呢?
: 是要醃起來? 腐馬林? 風乾?
: 抑或是要看物種決定?
: 有沒有動物標本該怎麼製作的八卦?
小魯是100梯曾在某台北機關當替代役,因緣際會曾參與到作標本的過程,
還有無數日當搬運工跟水電工的辛酸日子。
台灣的動物標本製作相較於國外算是比較缺乏人才培育制度,
在國外的自然史博物館都會招聘訓練標本的製作人員。
但在台灣,博物館、中研院跟動物園的標本製作往往是交給"志工"跟助理來執行。
是的,你沒看錯......其中包含志工
礙於經費跟法令規章,台灣的公家機關很難開出一個專門做標本的職缺,頂多是讓研究員
或學者來協助,但研究員跟學者還要身兼研究與行政庶務,
所以標本製作的主力就變成志工了…
(這裡的學者,其實也只指成大一位專做魚類標本的王教授)
志工有時還要去大專院校做標本教學。
所以形成一個現象,就是大學裡頭拿標本來研究的人,許多都不會做標本。
服役時,我是被一位叫恭哥的研究員帶著一起做標本
(對不起,這裡我幫恭哥匿名一下 免得造成他的麻煩)
恭哥本身也是個傳奇人物,如果台灣有個標本名人錄,他絕對排得上還在世的前三名,
他太太因為做標本的過程中 我也偶然認識,恭哥的事最後講。
其實一般替代役是不太願意進庫房,裡面有溫溼度控制恆溫,
加上電話網路通訊幾乎斷絕,所以有種與外隔絕的感覺
待久了對精神還有身理健康都不太好,幸好我退役了。
順便講個小八卦 故宮跟史博館的溫濕調控系統的畫面是尊觀音佛像圖
為何?
廠商是跟我說 館方覺得這樣才有保佑藏品的功能...
嗯... 真是阿彌陀佛~
弟子學了一課
每周只要有去做或搬運標本,當天我幾乎都是吃素,
因為鼻孔和身上都會有散不掉的味道…
記得有次是幫幾千條魚類標本從罐子裡拿出來換標籤,我大概整整半個月不想吃魚
不誇張,那種幻覺性的味道會從你的腦中快速甦醒,
甚至看到池塘裡的魚或天空飛的鳥,都有些不舒服。
有些動物腐壞的味道會令人抓狂,酒精要很常換,常常被血液染紅
或者幫一隻部分腐壞的烏龜開罐換酒精,那味道直接讓沒戴口罩的工讀生吐了出來。
多數時間我是在作鳥類標本,因為比較多要處理。鳥標本先幫他用游標尺丈量紀錄後,就
可以用刀子開始解剖處理,過程我就不詳述了,想到那段回憶就有點噁心= =a
為了怕傷害到動物毛髮,所以標本製作過程常常是不能戴手套,
所以一開始都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礙再動刀。
一般處理一隻鳥大概要花一天的時間,新手可能要花上兩天
大隻一點的鳥,如大冠鷲,老手也要花上三天。
一般會先讓新手做斑鳩,因為斑鳩比較常見不怕你做壞
但斑鳩難度不低,因為他羽毛密度高,解剖時容易把皮毛脫離太多
最好要有人在旁先指導。
海洋生物類跟昆蟲跟昆蟲就比較簡單一下,化學藥劑清理處理過後晾乾即可
魚記得要把魚鱗刮掉才能入罐就是。
貝類除了剃肉外,附著在上面的珊瑚蟲跟海藻要用漂白劑浸泡鬆軟後再弄掉。
講到貝類,龍宮翁戎螺(龍宮貝)是除了恐龍化石外,是我經手過最珍貴的化石標本。
1968年,有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撈到龍宮貝,因為是稀有活化石,後來被日本人用一萬
美金買走。隔年又在東北海岸撈到三枚活的龍宮貝,那時候放在228公園裡的博物館給民
眾參觀,一個月內湧進50多萬人參觀,只可惜養了一個月就掛掉做成標本。一顆完整的龍
宮貝在當時可以賣十萬台幣,足夠在台北買棟房子。
現在有便宜一點了,但你撈到一顆龍宮貝還是買輛 Corolla Altis
動物多數都用甲醛,但植物標本常需要調配化學藥劑,這方面我就比較沒機會接觸到
經驗比較深刻的那次,是我在搬運紀錄要報廢的化學藥劑時,有些因為放太久而外漏一些
我的手套直接被腐蝕出一個洞...
有些標本化學罐 揮發掉真的會毒死人,可是已經揮發掉半罐了囧
除了一些比較急迫性需要做成標本的動物外,都會先放入冷藏庫,排隊等候製作。但做的
人那麼少,死的動物又那麼多,所以往往都要等候3~6個月的時間的冷凍期。標本製作又
以鳥類最為複雜,因為鳥的身體結構複雜,又容易掉毛,處理程序上要較為久。哺乳動物
雖然大隻,大只要花時間把他的肉跟毛骨分離就好,相對製作過程單純,多花點時間就是
了。
鳥又可以分棒狀跟展示狀,棒狀主要是要研究用(如下圖),身體會用木棒或竹籤貫穿固定
https://www.yamashina.or.jp/hp/yomimono/shozomeihin/meihin08.html
展示狀就是大家一般在博物館看的那樣,較接近鳥類的自然生活原貌。
關於標本的來源 除了人員自己出去採集跟被民眾或鳥會送來的以外
海關進口偷渡時被扣查下來 也會送到各單位
有次海關扣查了一批中國偷渡的娃娃魚(據說能壯陽)送來 那整個就是壯觀可言
我們是將娃娃魚一些內臟清出,然後將一根玻璃管塞進牠嘴巴 再注入酒精。
每個單位會要求的動物來源形式也不一
像動物園的標本多是圈養動物 、自然史博物館則多是野外動物居多。
恭哥跟他助理會坐船出海採集蝦類樣本,很可惜沒機會當小跟班去。
恭哥是我服役過程中最欽佩的幾個人之一,
是我唯一在學術以外的公家機關看過為了工作和興趣而那麼努力的研究員,
為人很親切,完全沒長輩的架子,對我們役男也很照顧。
有次他看我在吃中藥,還走過來幫我分析藥方,我才知道恭哥家以前是開中藥行。
恭哥年紀比我爸(44年次)還大,其實老早就可以退休了,
但為了繼續更多沒做完的任務 還留在博物館內工作。
(庫房搬遷、標本數位化、策展等等)
恭哥太太跟我說過 其實就算退休,他們夫妻倆還是會繼續當動物志工
恭哥對動物有多熱情?
他是海洋生物學博士,一放長假就是自費到國外自然史博物館去參訪研究,
畢竟台灣典藏的動物還是不像歐美國家那麼多元。台灣標本典藏環境比較能與國際接軌的
,
大概只有台中科博館。
我只要有經過恭哥研究室旁,總是看到他在查閱動物資料。
而且以兩棲爬蟲類居多,恭哥覺得蛇是最可愛的動物…
常常在在路上,恭哥聽到鳥聲就能辨識出那是甚麼鳥(覺得有點神)
但其實有在常賞鳥的人都能辦到就是
恭哥太太曾經跟我說過,恭哥回到家還是繼續研究,假日就是出去採集動物來做標本。
是到這幾年,才多花點時間陪家人。
林旺的標本就是恭哥做的,馬蘭的遺體我忘記甚麼因素,只能作成骨骼標本了。
已滅絕台灣雲豹標本也是由他負責保養
忘了說,恭哥因為小時候發生過意外還是生病,所以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走路
走路會一跛一跛 上下樓梯都很吃力
所以它還能堅持上山下海採集動植物回來研究,就更難能可貴。
關於恭哥的故事一時之間也講不完,就講一個好了。
有次我在庫房搬標本,看到裡面有一隻熊貓整個傻眼,立即問這隻熊貓是真是假?
恭哥的回答也很妙: 那是真皮熊貓~
順便糾正我是貓熊,不是熊貓。
後來恭哥才跟我解釋,民國70幾年時 有位民眾捐了一張貓熊皮給博物館,
但那張皮已經被坐到殘破不堪,無法製作成標本。
當時恭哥有位好朋友,是文化大學的夏元瑜教授,
他一時興起,就問聰哥:想不想來做隻熊貓標本阿?
夏元瑜是北京師大生物系畢業的專家,因為在北京當過動物園園長,
是台灣唯一一位做過貓熊標本的人,後來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
可稱得上是台灣標本之父,但已經過世多年了。
當時還沒有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國民黨也沒順手帶隻貓熊來台
所以恭哥就跟夏元瑜到處去圖書館翻找資料,
丈量尺寸跟比例,然後用黑白羊皮混雜熊貓殘毛,模仿貓熊照片來剪裁後,
做出了台灣第一隻熊貓標本出來。
但因為這隻貓熊畢竟不是真的貓熊,所以就也不會展示出來,所以我們只好等團團圓圓
pass away了 XD
其實最精采的是恭哥追他太太過五關的故事,算是有點傳奇色彩,
是發生在屏東深山的事,有機會PO在飄板會比較合適。
我曾經問過恭哥,我們做了那麼多標本,能展出的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這樣還要繼續嗎? 感覺有點做辛酸ˊˋ
恭哥說有次他到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去,那邊有英國一百多年來的麻雀標本,
後來研究者全部拿出來保養時,發現一百年前的麻雀跟現在的麻雀在形體上怎有點不同?
後來深追探討發現,原來是工業革命的空氣導致麻雀的形體改變
所以標本的製作不僅僅是為了給民眾看,還有研究啟發性功能。後來想一想,確實是如此
,因為我自己做標本解剖的過程,很容易發現相同動物的不同死因,這些動物的死因常常
可以當作人類的借鏡。
舉個故事好了:
過去歐洲的礦工到地下採礦時,都會帶隻金絲雀下去
一旦地下空氣有任何變化,金絲雀就會反應很大甚至死亡
因為金絲雀是種對空氣很敏感的鳥類 在還沒有空氣偵測儀器前,
礦工在地下就是用金絲雀來保命。
對這方面更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本新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417
突然覺得恭哥的事講太多了,沒講到什麼知識點
關於大家都很關心的阿河,
新聞報導說未來可能要做成標本
如果天馬牧場想把牠做成標本
全台灣有能力做的只有四個人,其中三個在公家機關(一個在半公家單位)
因為河馬的皮很厚,要把牠的皮削至0.5公分左右,再做支架撐起來
整體花費大概要300~400萬
給個概念好了,林旺的標本花了約七百萬
個人覺得天馬不太可能願意花這筆錢。
補充幾點:
1.現在做標本早就不用福馬林了,都是泡酒精。(除了做序列脫水之外)
2.因為要做紀錄建檔,鳥的雌雄辨別往往要解剖後才能判定。
3.現在典藏標本的庫房都是用溫溼度控制,也比較少用防蟲劑
對大部份昆蟲而言,溫度25℃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會快速繁殖生長
4.正名"貓熊",是像貓的熊,而非熊貓。
5.沒有台灣標本名人錄這種東西啦,如果有的話,有幾位外國人也應該放進去,包括早田
文藏、Robert Swinhoe、森丑之助等人。
6.標本的標籤都不能隨意丟掉,很多是日治時代的紀錄,那都是珍貴的自然史料
7.關於夏元瑜,他有幾本九歌出版的文學小品,挺好看的。
------------------------以下開放噓替代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94.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9861887.A.FDA.html
趁這次又有人關心阿河的未來 再PO出來
※ 編輯: staregreasy (111.243.94.239), 12/29/2014 22:11:0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NoPTT (218.164.121.231), 12/30/2014 08:25: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