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報酬26%、過去三年成長一倍的動態資產配置策略】
.
#要你入群的都是詐騙
.
有網友好奇問,之前講的動態資產配置實際績效如何?。
.
我過去所有投資分享都是個人實戰的心得,所以不囉嗦,直接公佈過去三年的績效佐證,順便跟一般資產配置的方式做比較。(2018/09/04~2021/09/03)
.
如果有在追蹤粉專的朋友就知道,這個帳戶過去每年都會公布,盈透證券(IB)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券商,非常多專業機構跟投資人在用,除了功能強大之外,他還可以針對你的投資組合提供進階的分析報告,用客觀數據去量化你投資組合報酬與風險的表現,可說是評價投資人能力最有公信力的參考依據之一。
.
1.#布局全球
.
首先投資還是要布局全球,盡量分散風險,一般人會最先推薦的就是追蹤全球股票指數的ETF:VT,從下圖可看出,過去三年總報酬50%,年化報酬約14.6%,表現已經很優秀,估計有八成的主動投資人達不到這個水準。
.
但只配置股票的問題就是風險及波動較大,我們可以看到他過去碰到股災時,最大的跌幅是34.23%,然後要花110天才能收復失土,標準差1.35%也是最高,所以我們需要資產配置,用更多元的投資組合,分散及降低風險。
.
2.#資產配置
.
(1)
一般人最基本的就是股債配置,然後按個人需求調整比例並定期再平衡。比如有一檔懶人ETF:AOA,直接幫你配置8成股票及2成債券,然後定期再平衡。
.
至於效果如何?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總報酬降為42%,年化報酬約12.4%,最大跌幅也降到28%,但跟VT一樣花了110天才收復失土。
.
這個組合跌幅及恢復的速度,其實跟VT差距有限,主要原因在於如果你有風險平價概念的話,就知道股票的波動遠比債券還來的大,只有2成比例的債券遠不足以對沖股票的風險。
.
(2)
那如果將債券比例拉高呢?比如另一檔懶人ETF:AOR,配置6成股票及4成債券,這時候可以看到最大跌幅已明顯降低至23%,然後只花97天就收復失土, 不過因為股票比重更低,所以總報酬也再降至35%,年化報酬約10.5%。
.
以上,就是屬於一般傳統資產配置的報酬跟風險的變化,當然還可以再做一些調整,比如可以把整體債券換成純公債,或者分散更多元的資產,及加入部分小型價值股等方式,但差異一樣相對有限。
.
因為主要決定表現的因素,還是在於你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時,原始投資組合的風險與非風險資產的配置比重。
.
那麼,我們是否有機會再進一步提高回報,並且降低風險呢?
.
.
.
其實是有的
.
3.#動態資產配置
.
如果以最右邊我的動態資產配置組合為例,三年總報酬是101 %(年化報酬約26 %),是VT同期的兩倍,回報更高。
.
但更重要的是風險最低,最大跌幅只有24.8%,比VT少跌約3成,然後只花了57天就填補虧損,僅需要VT一半的時間。
.
與其他投資組合相較,它為我帶來了最好的回報,然後只承擔了幾乎最低的風險(只有最大跌幅略高於AOR),也因此在經過風險調整後的報酬,也是裡面最高的。(大家可以理解成投資的CP值,一般是用夏普比率或索提諾比率來衡量)
.
這就是動態資產配置的好處,它可以在市場環境變化時,透過動態調整,有機會進一步提高投資組合的報酬,及降低風險。
.
4.#未來表現會如何?
.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質疑三年時間不夠長,事實上,這個帳戶已經有大約連續五年的完整紀錄了,結論還是一樣,這個投資組合用比大盤更低的風險,帶來了更高的超額回報。
最近幾年開始看到臺灣有人在介紹IB,我相信有IB五年連續完整紀錄的實績應該不算太短。
.
至於更久的話,如果以同樣的法則與理論基礎去進行超長期回測,其間歷經各種股災(亞洲金融風暴、科技泡沫、金融海嘯….),結論還是一樣,能用更低的風險,創造出更高的超額回報。
.
當然再多過去績效也無法保證未來表現,我也不認為這幾年股市高報酬是常態。沒人知道未來市場環境會如何怎麼變化,就像傳統資產配置的方法,也沒人可以跟你保證永遠有效一樣。
.
但可以確定的是,投資市場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能隨著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我相信才更有機會能在未來多變的金融市場中勝出。
.
5.#結論
.
其實,這種資產配置絕對不會是我投資策略裡面報酬最高的,但考量到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卻是我認為能兼顧降低風險、資產穩健增長及生活品質的最好方法,也是最適合一般人複製的長線投資策略。
.
所以如果你沒空看盤,或對於整天研究個股、總體經濟等指標感到厭倦,但卻希望投資組合能比一般資產配置有更低風險,或者更好回報的話,那麼不妨來瞭解一下,相信會為你帶來全新的投資視野。
#參加活動的連結放留言
#有興趣的歡迎留言及分享
#留言要你入群都是詐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
動態平衡理論 在 大猷 自由潛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DA2過課修正公告]
Aida 2 越來越人性化了!!!
你卡在14米下不去嗎?
趕快找教練補考!!!
因為AIDA系統已經修改AIDA2過課標準了
🎉🎉🎉🎉🎉🎉🎉🎉🎉🎉
修正內容
☑️恆重下潛12~20米(原本16~20米)
#小編我就是14米的那位...開心✌🏽😄✌🏽😄✌🏽😄
#freediving
#aida2
#自由潛水
—————————————————————
[AIDA 2自由潛水課程]
對於想接觸自由潛水的朋友們來說,AIDA2基礎自由潛水課程是最具挑戰也最有成就感的潛水課程,此課程目的是讓初學者了解自由潛水的基礎技巧、知識、安全觀念及享受自由潛水所帶來的樂趣。課程內容包含了教室理論課程、平靜水域課程、開放水域課程。
🤿教室理論課程📝
-自由潛水介紹
-放鬆與呼吸
-基礎生理學
-耳壓平衡
-自由潛水技巧
-自由潛水安全
-自由潛水裝備
-自由潛水競賽項目
🤿平靜水域課程🏊
-呼吸與放鬆
-靜態閉氣
-長蛙使用技巧
-配重調整
-動態平潛
-水下及水面救援
🤿開放水域課程 🏝
-攀繩下潛
-躬身下潛
-長蛙使用技巧
-耳壓平衡技巧
-潛伴制度
-水下及水面救援
-恆重下潛
🤿報名資格:
—年滿16歲以上(未滿18歲需法定監護人同意)
—徒手游泳200米,或呼吸管浮游300米
🤿發證標準:
✔️通過學科測驗75分
✔️靜態閉氣2分鐘
✔️動態平潛40米
✔️恆重下潛12~20米
✔️5~10米救援
🤿教練:大猷教練
🤿上課費用:$13000 NTD/人
費用包含
-上課期間裝備租借
-教室課程場地費
-泳池入場費
-開放水域課程期間保險
- AIDA2證照費
🤿上課天數:3天(可彈性安排)
🤿上課時間、地點:
Day1:玉成泳池附近(學科、泳池課)9:00~18:00
Day2:東北角潮境公園(海訓)9:00~18:00
Day3:東北角潮境公園(海訓、考試)9:00~12:30
🤿補考團練:
不需額外付費,視學員狀況,可彈性安排預約團練時間。(如需租借場地或裝備,則需學生自行負擔租借費用)
🤿注意事項:
⑴應攜帶物品:
①筆、筆記本、隨身碟
②個人下水泳衣(褲)、泳帽、毛巾、換洗衣物
③個人飲水飲食、常備藥物
④會暈車的人應備暈車藥以免暈浪
⑵上課前請充足睡眠,請勿飲酒(減少感冒或過敏風險)
⑶課程緊湊,泳池預約時段固定,請提早出門並注意交通安全
⑷下水前請務必適當飲食,保持體力
⑸若有任何問題請line、facebook、或來電教練
聯絡資訊:
Facebook:Tayu Hsueh
IG:momber
教練手機:薛大猷0918-575348
小幫手:黃小棋0925-013713
動態平衡理論 在 Stacy 史黛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宏甫研究室
這是一篇一直想寫卻又不知如何著手的文,趁著疫情在家可以沈澱一下並寫下記錄。去年十二月參加這個看似和瑜伽沒有相關的研習課程卻讓我跟自己有了更深的連結;甚至一度懷疑我倒底有沒有瞭解過自己呢😆😆😆我想不僅是因為課程本身,也更可能是把課程引進的蕭老師、師母及台北所的蔡主任!
宏甫的每位物理治療師及師母都是真誠善良又熱情的佛系人,課程是用科學的角度解釋何謂「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加上主辦單位佛心的照顧到毎個學員的狀態,真是令人感動;所以二次研習課程結束都有一種由理解而被了解的療癒效果呢❤️❤️❤️
在2020年12月初參加DNS- Exercise 1、2021/3月中參加DNS-Exercise 2都讓我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課程內容中介紹的呼吸模式到動作模組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但DNS系統中所觀察的重點及引導方法卻是令人可以自我省思的,我不知道别人的感覺,但至少對我而言是的。
矸習課程之後,我也透過自我練習、一對一和蕭老師及蔡主任上課釐清觀念及練習的盲點,都受益良多。因此我也將DNS的觀念及方法應用在瑜伽教學之中,我發現學生也有許多感受,甚至幫助了一些學生因為呼吸不適切所產生的肌肉或關節疼痛的緩解;同時也運用了關節共軸的概念(支撐部位的關節必須處於共軸的位置,才能產生最大的力量傳遞)讓學生更了解下犬式及手平衡動作的正確步驟⋯⋯
更多的應用及理解都是必須經過更長時間的練習才能一一找到自己身心的答案,但循著DNS的方法,我似乎能夠在科學理論與瑜伽實踐中找到一些共同點。
👉每次課程中宏甫的物理治療師們不藏私的分享也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和經驗,所以每次研習課程極度開心地和老師們一起度過,感恩🙏🙏🙏
期待DNS-Exercise 3😆😆😆
白面書生 物理治療師
#宏甫台中_宏甫物理治療所
#宏甫台北_安和物理治療所
#白面書生物理治療師
#DNS課程請洽宏甫客服LineID_tifar
動態平衡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動態平衡理論 在 子鑑的行政學天地- 【考題解析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Barnard)提出的動態平衡理論,以及賽蒙(Herbert A. Simon)提出的理性決策理論的意涵與主要論點。(25 分) 二、 ... <看更多>
動態平衡理論 在 [討論] 第二組動態平衡實驗結報- 看板TKU_AERO_35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航太工程實驗
動態平衡實驗
時間:3/25(三) 17:00-20:00
任課老師:田 豐教授
助教:林漢翔助教
組別:第二組
組長:航太三B 林楷昇 495430802
組員:航太三B 蘇友志 495430422
航太三B 江柏逸 495430182
航太三B 陳俊彥 495430166
航太三B 陳信友 495430521
航太三B 戴嘉輝 495380981
航太三B 林哲偉 495430489
航太三B 林世斌 495430380
航太三B 張湧易 495431206
航太三B 林瑋哲 495430406
目錄
零、目錄--------------------------------------------------(1)
一、實驗目的--------------------------------------------(2)
二、實驗理論--------------------------------------------(2)
三、實驗儀器--------------------------------------------(2)
四、實驗步驟--------------------------------------------(3)
五、動態平衡與靜態平衡的差別-------------------(3)
六、實驗圖形---------------------------------------(4 - 18)
七、問題與討論----------------------------------------(19)
八、心得-------------------------------------------(20 - 21)
一、實驗目的
分析一個不平衡的轉動在軸承上的合力,並嘗試平衡一個不穩定之系統,使結構不因振動
而損壞。
二、 實驗理論:
一般而言造成不平衡轉動的原因,不是質量中心不在轉動軸上就是 products of
inertia 不等於零,換個角度來看,假如一個對稱體(products of inertia=0),但是將
轉軸放在偏心處,則一定會有不穩定的轉動,因此想辦法在其它地方配重,使全系統的質
量中心位於轉軸上,否則軸承處會有力的產生,使結構損壞。若products of inertia 不
等於零,表示此結夠為一不對稱物體,因此轉動時必定不平衡,所以想辦法配重,令
products of inertia等於零,否則在軸承處也會產生力造成振動而損壞結構。
三、 實驗儀器:
1.加速規 2.多通道頻譜分析儀
3.配重物(膠帶 ,螺絲) 4.電腦
四、實驗步驟:
1.將加速規 , 多通道頻譜分析儀與電腦的線路連接並開啟。
2.將頻譜分析軟體開啟並將無配重時的動態圖形拍下。
3.藉由觀查其動態圖形及實際轉動狀況選擇配重物擺放位置。
4.藉由配重物之不同放的位置及重量始結構達到最穩定的狀態,並依序將其頻譜分析
圖形記錄下來。
五、Dynamical balance與 statically balanced的差別
物體要維持在平衡的狀態,必須要此物所受的合力及合力矩為零,合力為零時會達到移
動平衡,而合力矩為零時會達到轉動平衡。要平衡,兩個條件都得同時滿足。
滿足後會有靜態和動態兩種情況出現。靜態的平衡是指既沒有移動又沒有轉動,就像是我
們平常所說的靜止不動;而動態平衡是指物體作均勻的直線運動或是均勻的角速度轉動。
七、問題與討論:
1.本實驗是屬於Dynamical balance 還是 statically balanced?
ANS:Dynamical balance,觀察實驗時轉軸一直呈現轉動的狀態,且觀察本次實驗的名稱
也為動態平衡實驗,因此為Dynamical balance。
2.實驗儀器中的配重,為何除了不同的螺絲之外還要給予膠帶?
為了找到最理想的平衡點,因此給予幾種不一樣重量的螺絲,但是羅思能放置的
位子只有四個洞,因此可以利用膠帶黏螺絲的方式,給予螺絲放置的地方有更大的彈性,
且膠帶也可以作微調的工作,始得實驗數據更為精準。
3.怎樣才是最理想的實驗結果? 為何做出來的實驗不夠理想?
最理想的實驗結果應該是一條線吧!!但是要完全不震動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因
此實驗上的理想波型應該是一個平滑的正弦波,且周期越大越好振福越小越佳。但是實驗
時由於做不出完美的動態平衡,且實驗時的桌子有著些許的振動干擾,因此無法達成最理
想的狀態。
4.動態平衡在生活上的應用
生活上動台平衡罪常見的應用,無非是汽車輪胎的配重。再來就是許多工廠機械、電
腦….等。只要是有旋轉運動狀態的精密機械,大多數都會經過動態平衡的實驗來確保其
正常運作。
5.外在的擾動,例如電腦的振動或是組員的講話聲等等,會不會影響動態平衡?
會影響加速規的動態平衡,電腦的振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電腦的電源供應器,也會
讓周圍有所振動,自然影響到加速規所顯示出來的波形,而且這也有可能讓波形有所小改變
的原因。
6.如果動態不平衡產生的影響?
如果動態不平衡則在軸承的地方會產生力,始得轉軸被破壞,而且如果不平衡轉軸會
產生振動,而震動也可能造成結構損壞,假使振動頻率恰巧與機械的自然頻率相同時,也
會產生共振。這些都是造成機械損壞的原因,而為了確保機械能正常、順暢且壽命長久的
使用下去,因此都會做動態平衡的實驗檢測。
7.為何要固定馬達的轉速
因為改變馬達的轉速間接也改變了波型的振幅,轉速快,震動大因此震幅 相對也較大,
而轉速慢,震動小波型振幅也較小。如果同時改變配重與轉速,這樣實驗就有兩個變因,
如此便無法得知改變配重的方式是否使的轉動更穩定。
八、心得
林楷昇
一開始聽到動態平衡感覺好像遊樂園的遊樂器材,有那種酷炫的感覺,但一到實驗
室,看到器材感覺有很精密,聽完助教講解,才清楚知道器材的使用,雖然有寫預報,但
畢竟只是文字的描寫跟見到實體感覺還是有點距離;實驗當中,我們有點像遊戲一樣,在
不斷的常是平衡的位子和方式,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柏逸
此次的實驗為動態平衡,實驗方法是讓我們用螺絲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使加速規在
轉動時達成平衡,由於螺絲的重量有大有小,加上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轉動慣量也不同,輔
以黏膠帶的方式來微調,到處平衡其實還蠻有趣的,需注意的是在操作儀器的時候,要小
心不要振動到桌面,破壞到原量測到的圖形,另外也要注意儀器上面的膠帶最好不要在轉
動時撞到儀器本身,否則就算是找到了穩定的擺放位置與重量,也可能因振動而損害結構
。
陳信友
這次的實驗,感覺還挺好玩的,而且感覺也很精密,因為只要改變螺絲的位置,實
驗結果就會不同,甚至是增加幾片膠帶的重量都可以稍微改變實驗結果的波長,不過也因
為儀器很精密,所以根本做不到完全的轉軸平衡。不過這樣也好,多做幾個這種差距很細
微的實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細心也更加有耐心一點。機會做其他的實驗。
林哲偉
這次的動態平衡實驗,使我們了解物體轉動時的振動頻率的圖形和透過程式掩飾圖形知道
物體的第一自然頻率的位子,和在配重盤上放重物看看頻率圖的變化,做一些調整使得振
動頻率降到最小,或者使振動頻率加到最大,對每張物同配重位子觀察不同配重位子上的
頻率變化等等。
張湧易
這次的實驗我們很意外的在一開始就讓儀器達到較為平衡的狀態,第一次使用這套震盪測
試的軟體,其實一開始看病不是很懂該如何正確解讀,只會看那震盪波的變大變小,經過
助教解說和同學的討論才比較瞭解如何去看那些震盪波。第一次的平穩狀態似乎是誤打誤
撞所找到的,之後我們也是過許多配重方法來平衡,但用膠帶的微調配重似乎就沒有很明
顯,必須用比較多的膠帶進行微調才有明顯的改變。這次實驗感覺主要是學習到如何去判
讀那震盪圖,而如何去配重似乎是其次的目的了。
林世斌
這次實驗目的是測量高速旋轉的圓盤,並分析其旋轉中所產生的波形和振幅,之後再以配
重的方式降低它的振動,讓振幅減小,以得到較穩定的旋轉效果。途中我們嘗試以螺絲和
膠帶分別置於圓盤不同的位置,來達到所要求的穩定效果,且作多組的搭配和嘗試,最後
終於在十幾組實驗結果中,找到較穩定的平衡。
讓我們非常興奮,也對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有初步的認識,另外也認為一台小小的儀器,
竟然可以証實出這些理論,實在深感驚訝!
戴嘉輝
利用配重的東西來改善轉軸的穩定度,雖然所給的重量都很小,所造成的變化也比較小,所
以在做實驗的時候,也用了不一樣的配重物,來增加實驗在配重間的差距,讓數值及反應產
生較大的改變,以方便記錄波形圖,但是總覺得在看波型圖時,都覺得如果差異沒有很大,波
形間的差異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這是這次實驗要我們注意的地方
蘇友志
這次的實驗非常的簡單也非常的有趣,由於我們一開始的運氣不錯,很快的便能找到最穩
定的擺放位置,而且雖然螺絲的種類不多只有三種,但是提供膠帶真的是非常的人性化,
因為膠帶除了能做微調之外,還能使螺絲擺放的位置有更多的選擇。
這次實驗的原理以前也在動力課本上學過,在此也由實驗對轉軸中心有更加的了解,雖然
無法利用課本上的公式計算出完美的位置,但卻經由實際實驗得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經驗與
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64.16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