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信,成為一種習慣》
《主動,讓你變得更優秀》
第一位在美國政府當上內閣部長的華裔人士趙小蘭,曾回到台灣,與唸過兩年的母校「再興小學」學弟妹餐敘;也應台灣大學的邀請,發表專題演講。
趙小蘭女士說:「如果要得到美國人的尊敬,就要勇敢的把話說出來!不敢表達的人,是不會被看見的……勇於表達,才能出人頭地。」
趙小蘭說,她在台灣念完小學二年級之後,就移民到美國,當時,她連一句英文都不會講。
為了融入美國社會,她努力學習英語,也大聲地講英語;不過,自從她學會「如何在對談中插話」之後,才讓自己有「被看見」的機會。
趙小蘭表示,亞洲人注重「聆聽」,不斷強調要試著去改善自己的缺點;
但美國人卻是一個口語化社會,重視「口語溝通」,也透過意見表達與發言,來「展現自己的優勢,並把自己推銷出去。」
所以,一個人要多學習口才表達,也要學會「適時插話」,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會有機會出頭。
趙女士的這番話,讓我心有戚戚焉,深有同感。
我在藝專唸書時,每天都花至少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大聲「朗讀報紙、文章」,也強迫自己在聽演講後的發問時間,勇敢舉手發問。
在搭公車無座位時,我站立,就讓自己唸車箱上的商業廣告文案;有座位時,我看著窗外事物,以「摩托車、大樓、電線桿……」為題,自我訓練即席演講。
「別人沒有認識我們的義務,
但,我們有自我行銷的權利。」
在芸芸眾生之中,誰會來「主動認識我們」呢?不,不會!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
主動把握機會,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優勢,把自己行銷出去,才能「被看見」呀!
「自信,是一種習慣!」
「主動,才不會陷入黑洞!」
當一個人不怕被嘲諷、不怕被看輕,他臉上始終展現自信的笑容,他自然會「被看見」,也才會越來越優秀。
所以,我們必須要~~
「把自信、主動,變成一種習慣,才能變得更優秀!」
勇於發問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人面對孩子的成長,那種忙碌的感覺我懂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包括我的客戶和學生們,大多都是女性,她們往往既要焦頭爛額的工作,又要照顧小孩的重任,很多時候她們都會來問我是如何做到事業家庭平衡?
我和妳們一樣,是一個有家庭有孩子的職業婦女,所以我很能體會女人的這種心情,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並非一定是個選擇題。
有一天,我去參加我女兒的一場課程會,當我坐在教室後面看著孩子跟老師的互動,那一刻突然覺得很欣慰,因為我看到我的女兒她很勇於發問並勇於作答,積極地舉起可愛的小手用英文跟外老互動,一開始我還擔心我們家的人英文水平都不好,那我的孩子會不會英文也不好呢?後來發現是我想得太多了,其實小孩子他們同齡之間的相處和互相去影響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外師也跟我說女兒非常優秀,她的英文在班上講的非常好,而且能很勇敢的去表達。
遺憾自己沒有把英文學好,現在看到我的孩子她能做的比媽媽好這麼多,我真的好欣慰。
女兒正上著課,突然給我個驚喜,她跑到我身前,用英文唱母親節快樂,表達對媽媽的感謝,雖然母親節還沒到,但這是學校的一個提前教育活動,唱完歌後,女兒送給我一個小小的盆栽,這盆栽是一株植物,上面還綻開著一朵小花,上還寫著需要陽光空氣和水慢慢呵護與悉心照顧的貼心提醒,心裡止不住的感動,孩子就像盆栽里的小花,也需要陪伴和呵護,校方為女兒準備的母親節禮物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它讓我明白應該要給更多的愛照顧女兒,也讓女兒明白媽媽平時照顧她有多辛苦。
接著當我女兒把盆栽遞給我的時候,她小聲地跟我說了一聲媽媽我愛您,我把她抱在懷裡,小機靈鬼還湊近親了我一下,當女兒軟軟的小身體靠在我的懷裡,柔軟的唇貼在我的臉頰上時,身上的重擔和壓力在那一刻都仿佛消失了,只感受到愛與溫暖。
現在女兒每天都照顧著那株盆栽,讓它住進了我們家的花園裡,每天帶它曬太陽,給它澆水,陪伴著它,而且每天都會很開心地跑來對我說「媽媽⋯媽媽,你看它長大了!」我就會一把抱住她,告訴她,她每天的悉心照顧小盆栽的心情就像媽媽每天陪伴照顧你一樣,想陪著你每天長大。
這是我與女兒的故事,每每想到她,總會讓我忍不住笑容滿面,大家可能會覺得工作之餘還要照顧孩子是疲憊,其實不然,在下班後見到她是我的甜蜜感,她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及意義。
本身是一個非常重事業的女人,但我自從有了孩子後,發現我變得很溫柔且有同理心,內心變得很柔軟,我的員工們都說,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女強人,天天都投身在工作中,但是當我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我整個人,還有說話的語氣都會不自覺變溫柔,彷彿變了一個人一樣,但這是一種好的改變。
母親節下個月就到了,我也想到我自己的媽媽,從小我是單親家庭,我能感受到媽媽對我無私的愛。
當我漸漸長大之後,我發現,其實每一個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方式會有不同,不管年代多不一樣,所給的教育還有層次上多不一樣。
如果說孩子是一艘乘風破浪的船,那麼家人的懷抱就是這艘船遠航的起點——一個無風無雨的溫暖港灣。
現在我把這份母愛傳遞到我的孩子身上,即使每天的工作再忙碌,有時候甚至會忙到大半夜,但是每晚我也一定會抽出時間來陪伴小孩,跟她互動,只要孩子學校有活動,我一定是第一個報名,就是排除萬難,我都一定會去參加孩子的活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也會為孩子的教育費盡腦筋,尋求萬般周全,但你問我累嗎?我會說不,在這些事情上,我的心永遠是暖暖的。
工作事業打拼這麼辛苦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家人,幫助別人創造價值,以及讓家人和小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跟我一樣有孩子或是即將有孩子的你,不要害怕或煩惱,我們一起努力,一起讓生活充滿更多的動力。
最後,我會很感謝我的媽媽,是她從小對我的疼愛讓我很好的成長為現在的自己,母親節快到了,也希望大家能孝順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預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家永遠是最好的後盾 #預祝母親節快樂
#有媽媽的孩子是個寶
勇於發問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子共讀技巧
現在帶孩子學習的部分我都習慣優先在社團發,有時候都忘記其實粉絲團也能發這些東西,不只是生活紀錄而已🤣
這邊與大家分享莉娃平時帶孩子看書時,無論是科普書還是繪本,我都是這樣共讀的:
1. 封面:先問孩子知道封面或與故事有關的單字或名稱。問有沒有知道封面有什麼動物或物品?覺得他們要做什麼?
2. 翻開內容第一面的部分,有時候繪者在這邊也會有些小巧思,與孩子們一起討論。
3. 每一頁都讓他們猜內容。問他們看到什麼?為什麼?有沒有知道XX會怎麼樣?他表情動作看起來覺得如何?有沒有看到哪些已經認得的字?復誦反覆出現或希望他們學起來的單字。補充延伸知識。
這是我帶三寶共讀時的習慣做法,我不會書一拿來就翻開念(除非我趕下班哈哈)也不會完全只照著文字念,通常會補充一些資訊,發問與互動是讓故事變有趣的方式,也是促進孩子思考、勇於回答、仔細觀察的能力。
另外,我個人念英文書時,是一定會念中文說明。我們就真的不是英語母語,也不是活在母語環境的世界,有些時候幼兒真的需要我們解釋,不要覺得全英文他們會聽得懂,那是美好想像,現實是他們只會離開或跟你說不想聽英文、不願意拿英文書來請你念而已。學習語言雖然要大量浸潤,但也需要自然而然,輸入夠多、讓他理解,才有可能內化。首要是需要他們不排斥,再來就是多聽多念多講,等到他們累積知識與單字夠多,之後就可以減少中文解釋的部分與頻率,過渡到不需中文解釋的階段(翰翰現在我就不一定需要翻譯了,很簡單的他根本也懶得聽我翻譯咧)
以上為不專業分享,給大家參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