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生完仔至可以用避孕套,是如何產生的思想?】
施永青在專欄表示,要解決發達地區的少子化問題,「可以待一個人完成最基本的生育責任,譬如生育兩個孩子後,才可以有權使用避孕產品」,看來令人嘩然,但立論其實充滿施氏的個人風格。回到施氏自述的早期經歷,據說他在中學時已接觸馬克思主義,也短暫加入過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文革結束之後才轉投地產業。
一般事業成功的香港社會賢達,通常對經濟、法律、政治的看法相對「保守」,順世論的,他們對令自己成功的「社會生境」抱持天然的敬畏,所以不管是法律、風俗、政治,能不動就不動,就不要說「革命」。對一般人而言,社會就好像一部複雜而充滿臭蟲的電腦,「if it works don't touch it」。系統肯定有漏洞,但主要不是自己承受,大家就會超邏輯地維護 status quo。舉例,雖然泛民議員多年來與政權磨擦一年比一年大,但有好多年要討論財政預算案,他們也會反對派錢聲音,並拋出很多「公共理財哲學」理據,有趣的是反對全民派錢的人,通常又不會反對退稅,但歸根究底,一個以前「運行良好」的社會就會附帶維護 status quo 的強烈傾向。人人錢是甩皮甩骨,太過「民粹」,退稅卻是精緻政策。
所謂小政府大市場,都是中產社會繼承自港英時代的 status quo。
雖然上一個 status quo 亦有很多臭蟲,但動手去大改然後搞到電腦系統崩潰,歷史上也經常發生。施氏雖然也是成功人士,但人類社會對很多人來說,是可以改動,也要勇於改動。如果人類生兒育女的速度減慢,就威脅到國家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續存,所以就應該想想用雷霆手段,例如強制要生兩個兒女,才可以避孕。作為思想實驗,確實好像一下子就解決到困擾富裕地區的千年難題。然而這要如何執行?
避孕套是否要有一條法例去規管出售?是否要有一個部門,專門為市民辦理「已育有至少兩個兒女」認證?會不會有人未生仔而避孕搞到最終入獄?說到避孕套,很多人除了是避孕,更多是防範性病,鼓勵人用避孕套,也是一個公共衛生政策。鼓勵生仔和防治性病,孰輕孰重?如果為了鼓勵生仔,政策擾亂之下,令整體人口較難或較不願意戴套,而導致滿街性病橫行,會是一個好的結果?如果人口增加,但人口卻越來越不健康,這種國家會是強國還是弱國?
認為人類思想可以戰勝一切的想法,十分摩登,也十分馬克思。這種由 1789 年甚至更早就席捲世界的想法,中文的濃縮講法是「與天鬥其樂無窮」。這個「天」可以詮釋為自發、天然形成的人類社會秩序,革命就是用少數人類的意志,逆天改命,將世界改造成符合自己心意。安守本份的哲學家只會解釋世界,但有野心的哲學家都想改變世界。如果看見遍地窮人、富人剝削奴隸,這些現象,有人類以來就有,卻是罪惡而不公。哲學家有一天想通了來龍去脈,發現只要殺死富人和地主,將資源公有化,就可以達成「消滅剝削」的偉業。解決大問題,要有大權力,所以中間是不用談人權的,甚至某些人會被定義為不需要人權的 subhuman。
鼓勵生仔,是為了人類的續存,是大仁大義,但如果地球上有某個政府「貫徹執行」,可能會變成另一個 21 世紀的赤柬式災難。環保也是大仁大義。大部份人都會認同環保很重要,就算不是哀憐滅絕的其他物種,也會擔心長此下去,人類自己將面臨滅絕。於是就有人想出,如果有一個秦始皇不用講人權,不用尊重「一直以來」的人類政治經濟秩序,下令不能開冷氣,環保問題就彷彿彎道超車解決。
這就會變成特區政府為了防疫,禁止別人日間堂食,以為聰明解決問題,最終導致不少行業 (例如外賣步兵) 要在街上吃飯,日曬雨淋,連檯都冇張。政策可能還是 IQ 160 的人有份想出來,但你不要說荒謬,赤柬的高層大部份都是留法菁英知識份子。住劏房若沒有一點散熱工具,在香港恐怕並不人道。
中國人曾經為了「農業大躍進」而動員全國之力殺害麻雀,黨內的讚歌亦寫那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鬥爭」,結果當然是麻雀死光之後,各種害蟲都很開心,次年就糧食失收。如果大自然的平衡很脆弱,那麼人類社會又是否經得起各種「實驗」的折騰?這些「實驗」不一定是大範圍的仇殺或者軍事行動,實驗可以小至「用一個名詞代替另一個名詞」,例如將「母親」以「性別中立」的名義改稱「生育人」(birthing people),亦可以為將來的巨變製造蝴蝶效應。
那麼富裕地區少人生仔,或者氣候異變環境污染這類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或者最接近現實的看法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劃一齊整的解決方案,只能紓緩,不能「解決」。 Karl Popper 說的「細步社會工程學」(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不會帶來大成果,也不會成為時髦的國際政治運動學說,而是避免有人為了解決某些問題,而導致一個影響更大範圍、更多人口的人為災難。當人們面對一些維度超過自己的問題,分辨到自己當下無法即時解決,亦是一種智慧,也是人類必需有的戒慎。
自從人類「覺醒」之後,就越來越不接受世界有事情是人力難以解決,越來越不接受有問題是人類未能想透。當遇到大問題,有人會承認自己無法解決,有人會更加受誘惑,「這樣的大難題,我卻有獨家解決辦法,once and for all」,而且為人類續存奮鬥,就像消滅剝削,多麼無懈可擊的理由。很多世界上的大邪惡,初衷都是發乎善心,再加上一些哲學家的驕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陳茂波派錢,中美貿易戰,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政府去年財政盈餘有1380億元,今時今日的香港,沒有人再會相信,錢留在政府,會更有效地使用,造福香港。所以,便將收多了的盈餘,退回給市民。 政府,便建議退稅,退差餉等措施。但有一種人,沒有物業,沒有工作,或者薪金不高,未達交稅...
劏車 退稅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生完仔至可以用避孕套,是如何產生的思想?】
施永青在專欄表示,要解決發達地區的少子化問題,「可以待一個人完成最基本的生育責任,譬如生育兩個孩子後,才可以有權使用避孕產品」,看來令人嘩然,但立論其實充滿施氏的個人風格。回到施氏自述的早期經歷,據說他在中學時已接觸馬克思主義,也短暫加入過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文革結束之後才轉投地產業。
一般事業成功的香港社會賢達,通常對經濟、法律、政治的看法相對「保守」,順世論的,他們對令自己成功的「社會生境」抱持天然的敬畏,所以不管是法律、風俗、政治,能不動就不動,就不要說「革命」。對一般人而言,社會就好像一部複雜而充滿臭蟲的電腦,「if it works don't touch it」。系統肯定有漏洞,但主要不是自己承受,大家就會超邏輯地維護 status quo。舉例,雖然泛民議員多年來與政權磨擦一年比一年大,但有好多年要討論財政預算案,他們也會反對派錢聲音,並拋出很多「公共理財哲學」理據,有趣的是反對全民派錢的人,通常又不會反對退稅,但歸根究底,一個以前「運行良好」的社會就會附帶維護 status quo 的強烈傾向。人人錢是甩皮甩骨,太過「民粹」,退稅卻是精緻政策。
所謂小政府大市場,都是中產社會繼承自港英時代的 status quo。
雖然上一個 status quo 亦有很多臭蟲,但動手去大改然後搞到電腦系統崩潰,歷史上也經常發生。施氏雖然也是成功人士,但人類社會對很多人來說,是可以改動,也要勇於改動。如果人類生兒育女的速度減慢,就威脅到國家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續存,所以就應該想想用雷霆手段,例如強制要生兩個兒女,才可以避孕。作為思想實驗,確實好像一下子就解決到困擾富裕地區的千年難題。然而這要如何執行?
避孕套是否要有一條法例去規管出售?是否要有一個部門,專門為市民辦理「已育有至少兩個兒女」認證?會不會有人未生仔而避孕搞到最終入獄?說到避孕套,很多人除了是避孕,更多是防範性病,鼓勵人用避孕套,也是一個公共衛生政策。鼓勵生仔和防治性病,孰輕孰重?如果為了鼓勵生仔,政策擾亂之下,令整體人口較難或較不願意戴套,而導致滿街性病橫行,會是一個好的結果?如果人口增加,但人口卻越來越不健康,這種國家會是強國還是弱國?
認為人類思想可以戰勝一切的想法,十分摩登,也十分馬克思。這種由 1789 年甚至更早就席捲世界的想法,中文的濃縮講法是「與天鬥其樂無窮」。這個「天」可以詮釋為自發、天然形成的人類社會秩序,革命就是用少數人類的意志,逆天改命,將世界改造成符合自己心意。安守本份的哲學家只會解釋世界,但有野心的哲學家都想改變世界。如果看見遍地窮人、富人剝削奴隸,這些現象,有人類以來就有,卻是罪惡而不公。哲學家有一天想通了來龍去脈,發現只要殺死富人和地主,將資源公有化,就可以達成「消滅剝削」的偉業。解決大問題,要有大權力,所以中間是不用談人權的,甚至某些人會被定義為不需要人權的 subhuman。
鼓勵生仔,是為了人類的續存,是大仁大義,但如果地球上有某個政府「貫徹執行」,可能會變成另一個 21 世紀的赤柬式災難。環保也是大仁大義。大部份人都會認同環保很重要,就算不是哀憐滅絕的其他物種,也會擔心長此下去,人類自己將面臨滅絕。於是就有人想出,如果有一個秦始皇不用講人權,不用尊重「一直以來」的人類政治經濟秩序,下令不能開冷氣,環保問題就彷彿彎道超車解決。
這就會變成特區政府為了防疫,禁止別人日間堂食,以為聰明解決問題,最終導致不少行業 (例如外賣步兵) 要在街上吃飯,日曬雨淋,連檯都冇張。政策可能還是 IQ 160 的人有份想出來,但你不要說荒謬,赤柬的高層大部份都是留法菁英知識份子。住劏房若沒有一點散熱工具,在香港恐怕並不人道。
中國人曾經為了「農業大躍進」而動員全國之力殺害麻雀,黨內的讚歌亦寫那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鬥爭」,結果當然是麻雀死光之後,各種害蟲都很開心,次年就糧食失收。如果大自然的平衡很脆弱,那麼人類社會又是否經得起各種「實驗」的折騰?這些「實驗」不一定是大範圍的仇殺或者軍事行動,實驗可以小至「用一個名詞代替另一個名詞」,例如將「母親」以「性別中立」的名義改稱「生育人」(birthing people),亦可以為將來的巨變製造蝴蝶效應。
那麼富裕地區少人生仔,或者氣候異變環境污染這類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或者最接近現實的看法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劃一齊整的解決方案,只能紓緩,不能「解決」。 Karl Popper 說的「細步社會工程學」(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不會帶來大成果,也不會成為時髦的國際政治運動學說,而是避免有人為了解決某些問題,而導致一個影響更大範圍、更多人口的人為災難。當人們面對一些維度超過自己的問題,分辨到自己當下無法即時解決,亦是一種智慧,也是人類必需有的戒慎。
自從人類「覺醒」之後,就越來越不接受世界有事情是人力難以解決,越來越不接受有問題是人類未能想透。當遇到大問題,有人會承認自己無法解決,有人會更加受誘惑,「這樣的大難題,我卻有獨家解決辦法,once and for all」,而且為人類續存奮鬥,就像消滅剝削,多麼無懈可擊的理由。很多世界上的大邪惡,初衷都是發乎善心,再加上一些哲學家的驕傲。
劏車 退稅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原來無貼呢個大家就真係唔入去……)//
前言:擾擾攘攘拖足一年,絕大多數市民仍然尚未攞倒「精準派錢4000」;至2月底,政府盈餘暴增達998億,最後財政年度埋單計數盈餘可能又會彈番去七八百億,兩件事可以話兜巴摑埋去班「經濟學者」同時事評論員面上:
因為佢地最鍾意話派錢要派去最有需要嘅人,又話陳茂波除低「政府開支不能超越GDP20%」呢個金剛圈政府好快就會有赤字、然後破產──但現實發展卻係啱啱相反:精準派錢就係會搞到又煩又無效率,政府盈餘七百幾億、自由儲備就快去到兩萬億竟然有人會走去散播結構性財政兼破產恐慌。
不過睇埋今年政府盤數,我對於派錢嘅立場都不禁要作啲調整:往年我一直係建議政府有幾多盈餘、就根據盈餘多寡一律作全民派錢,取締所有專益業主有錢人嘅退稅退差餉。但而家我認為既然政府嘅長遠承諾難以見效、每年幾百億支持創科大白象只係益咗小部份尋租者;再加埋錢多政府就身痕亂起基建
倒不如每年固定撥500-600億出黎(扣番取消幾百億派糖條數,唔好以為好多),恆常每人每年派錢8000,呢個就係能夠令市民順氣多少、對減少貧富懸殊最有即時效果、同埋約束政府唔好亂起大白象嘅最有效方法。
====================================
財政司長在公布財政預算案後惹來劣評如潮,尤其在於去年「拾遺補底」的派錢4,000憑空消失,等若有超過280萬未能受惠於政府紓困措施的N無人士被無視。陳茂波在接受傳媒及市民質詢時指出,全民派錢不符理財新哲學。姑勿論究竟陳茂波以至林鄭的理財新哲學,到現在仍難令人明白究竟新在那裡;面對目前貧富懸殊嚴重的香港,中下階層飽受高樓價「間接稅」的折磨,將全民派錢這種直接財富再轉移的手段恆常化,才是解決最迫切社會矛盾的理財新哲學。
正如上一篇文章〈從公共理財角度看財政預算案〉所言,太多人對財政預算案有錯誤理解:一來香港政府歷來受「積極不干預」理財哲學影響,很難霎時間改轅易轍成為一個進取政府;二來財政預算案的一些長遠投入,例如持續增加的教育和醫療經常性開支,市民很難一時三刻就感受到相應轉變。三來以香港市民、政黨對目前特首和高官的不信任,根本不可能給予其足夠的認受性進行大刀闊斧的長遠規劃;四來諸如土地、醫護人員供應不足的問題牽涉太多因素,也不是單純依靠預算案增加撥款就能解決的。基於以上原因,大多數市民只關心每年一度的「派糖」措施不但正常,而且若要對香港迫近眉睫的貧富懸殊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派糖」更是唯一立刻見效的措施。
說到「派糖」,各既得利益階層都會提出異議。對中產而言,他們認為自己又要供樓、捱貴租,再加上養車活兒,平時剩餘可支配收入已不多。假若政府因多收了稅而出現了盈餘,那自不然應該退回給納稅人。可是這種說法存在兩大謬誤:首先香港財政盈餘當中,佔了相當一部份是樓宇印花稅和賣地收入,而在這背後的代價,亦即高樓價與貴租卻是不分貧富,由豪宅業主去到劏房租戶皆要共同承受的。換言之若真的收多了稅要退回給市民,那當然要把這種「間接稅負」考慮在內。
再者,目前香港薪俸稅的稅率之低是全球排行前列:舉例說,雖然新加坡目前的最高稅階已去到22%,相反香港卻還透過擴闊稅階的方式持續減稅。目前一位年入50萬的香港中產,即使去年沒有申請任何父母、子女、進修和供樓免息免稅額,在退稅後其實際稅率可低至總收入的4%!而這當然是以特區政府嚴格限制公共開支得出來的成果,那在不加稅的前提下,多出來的盈餘給予其他階層,當然也不涉及甚麼剝削成分。
所謂「貧困階層理應獲得最大幫助」雖然正確,但仍有商榷之處。基於住屋成本極為昂貴,結果符合和不符合申請公屋門檻的中下層之間收入差異不多,但生活質素卻可以是有公屋的低收入者比住劏房的較高收入者好得多。而且貧窮階層雖然最需要受到照顧,畢竟他們在一整年間已受政府各式各樣的資助;相比起來,同時不受惠於政府福利和低稅率的N無人士,一年一度的「派糖」就算惠及他們,也只是稍為令情況公平一點而已。
如何恆常化派錢
去年陳茂波的派錢4,000手續繁複招來天怒人怨,然而政黨一邊要求政府簡化手續、一邊卻又要求政府在派錢的過程中「精準」派予最有需要的人,這根本是強人所難。當日曾俊華派錢6,000手續如此簡單,就是因為除了身份證根本毋須任何篩選審查。至於陳茂波和反對派錢的政客們提出所謂「若不鎖定N無人士派錢,就會益了沒需要的人」也是犯了一個顯淺的數學謬誤:基於目前低下階層能從「派糖」獲得綜援生果金等「雙糧」;而中上階層則能藉由薪俸稅、利得稅和差餉退還得益。那其實只要將退稅和退差餉金額削減4,000元,以及取消綜援生果金雙糧,再以全民派錢4,000方式彌補這筆削減了的金額,不就是在沒有影響任何派糖受益人金額的情況下,同時令N無人士簡單受惠了嗎?民主黨提倡以去年審查結果來作為派錢3,000標準,不但眼光短淺(難道以後每年都派錢都話都只能沿用18年的數據?),也有點除褲放屁的多餘感覺。
更進一步,既然全民派錢有助產生財富再分配、讓被低稅率X福利安全網雙重忽視的N無人士,因雨露均沾而重新感到被政府重視和接納;還有透過直接現金資助,紓緩市民無法依賴預算案「長遠規劃」立刻解決的燃眉之急等好處,那全民派錢就不應只限於一次性措施,而理應恆常化。政府只要每年撥出500億作為派錢的固定支出,並以全民派錢取代其他「派糖」措施,那每一位住滿香港七年的香港永久性成年居民,每年就能得到8,000元左右的現金津貼。可不要以為這將會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因為在近十年來政府的盈餘長期平均都在500億至600億的水平,而「派糖」的原有使費將抵消全民派錢的大部分開支,這還未將目前香港超過18,000億的政府自由儲備計算在內。
將派錢恆常化還有一個額外好處,就是令到政府不會因錢太多而「身痕」,投放大量資金去搞成本效益極低的一帶一路、大灣區及創科投資;這筆錢因市民能自由選擇使用方法,反而能發揮最大價值,促進經濟發展。全民派錢這種對香港經濟、市民生計、政府民望皆有好處的措施,本來就是林鄭以至陳茂波夢寐以求的「理財新哲學」。
劏車 退稅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陳茂波派錢,中美貿易戰,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政府去年財政盈餘有1380億元,今時今日的香港,沒有人再會相信,錢留在政府,會更有效地使用,造福香港。所以,便將收多了的盈餘,退回給市民。
政府,便建議退稅,退差餉等措施。但有一種人,沒有物業,沒有工作,或者薪金不高,未達交稅標準,如何可以從這次政府派錢行動中得益呢?
陳茂波給你一年時間,申請一張乞兒認證,經政府批核,憑此認證,可以在2020年,獲領四千大元。
政府估計,大概有二百八十萬人合資格申請此乞兒認證,共花一百一十億元左右。
有媒體幫政務司司長張建忠計算,他持有七個住宅物業及兩個商業單位,連同他年薪四百多萬,今次派錢可得十二萬元;但一般家庭主婦,無物業,無工作,照顧兒女 ,但丈夫和她合併報稅,她是否合資格領取四千元?法律界人士眾說紛紜。
政府成功將全港市民聚焦在這乞兒認證換取四千元的建議上,誰合資格?誰不合資格?四千是否太少?一年時間申請,一年派發,如果真的做乞兒,以林鄭上次俾五百計,八個施主已有四千,280萬市民要用兩年時間,是否不合理?
香港人不介意你DQ他們選出的議員,不介意破壞基本法的一地兩檢,不介意香港沒有一國兩制,不介意僭建鄭若驊出任律政司長,政治追殺雨傘運動的學生......
他們介意申請一年的乞兒認證,只能獲領四千元。
將所有的政治爭拗,社會不滿,貧富懸殊,簡單放在派錢銀碼上,慢慢的,只要將四千元上調至四萬元,社會就和諧多了。
這是中港融合的一大步,本來是國際城市生活的香港人,慢慢的,和大陸人一樣,不再關心立法會說什麼,但很緊張搭地鐵有無位坐。兩個家庭為爭一個地鐵座位大打出手,旁人圍著用手機錄影,上傳FB。
街頭巷尾無窮無盡的吵罵爭執,爭上巴士就大打出手,但無人再關心東北發展,地產霸權火燒南生圍。香港便正式成為一個大陸城市了。
當香港熱烈地研究政府的乞兒認證的時候,中美的貿易戰,已開了第一槍。
用貿易作武器,用關稅、配額,來打擊對手經濟的,便是貿易戰爭。
特朗普這樣的狂人,能打敗希拉里,入主白宮,就是這一招。他在競選時,多次指責大陸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包括翻版、盜竊美國的知識版權。
去年,2017,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達3752億美元。換句話說,買進大陸貨和賣貨到大陸,相差了這個天文數字,令到美國內部製造業不景氣,直接影響失業數字上升。
中期選舉來了,特朗普開始他的連任工程,對大陸便要用重手。
他宣布大陸入口鋼材徵收25%關稅,這會刺激境內鋼鐵工業,但那些用鋼鐵的企業,像汽車業、飛機業的成本便會上漲,最後又去回消費者身上。
大陸聲稱報復,向美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徵稅,名單長長的:大豆、棉花、汽車、飛機……
美國不會孤軍作戰,日本已宣佈追隨,歐盟也將會上陣。西方世界,要選票的政府,都知道,要選民支持就要認真對付中國大陸。
這些年在世界流竄生事的大陸人,已經激怒了整個文明世界,靠選票上台的西方政客,都知道這個大趨勢。
不過,全球貿易戰,和核戰一樣,不會有贏家,它會導致全球貨品價格上漲,然後轉嫁消費者。所以,它會和朝鮮半島的核危機一樣,表面愈危險,其實愈安全,因為目的都只是增加談判的籌碼。大家都不想打,不敢打。
#貿易戰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劏車 退稅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升旗易得道 2018年2月27日
主持: Tony Choi, 許留山
第一節 : 巴士工潮,舊司機歧視新司機/生意失敗就要自殺?朋友破產,淪落到住麥當奴道,留得生命在,那怕不翻身!
第二節 : 任志剛思維有如牛頭角順嫂!/政府退差餉,富豪用來買賓利房車百達翡麗!/泛民反對派錢,311補選票債票償!
第三節 : 習近平稱帝,全國封網,吾皇萬歲、袁大頭、張勛登機、成為敏感詞!大媽瘋搶帝皇概念股,帝峰皇殿有冇得炒?
第四節 : 港股期指結算,大户壓低收貨,三月迎接大升浪!滙豐跑輸大市,剖析濠賭股邊隻升得最勁?
===================================================
多謝網友出席升旗易得道網聚! (網聚現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mNn...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星期二、五晚上: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3AniMm4b-kmgTlMOcg8kg
請LIKE我們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nnonhi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