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ToHero】「殘奥」今日圓滿閉幕,香港運動員喜獲兩銀三銅,另一邊廂《媽媽的神奇小子》亦衝破20,000,000票房,電影呼籲政府及大家關注殘障人士、殘障運動員,希望有一天奧運運動員與殘奧運動員一樣被尊重及同工同酬。
感謝古天樂及君如出錢又出力,感謝導演尹志文的鍥而不捨,感謝蘇媽及蘇樺偉告訴我們何謂「永不放棄」,「我知我起步慢,但呢個就係點解我會要繼續去衝、繼續去追嘅原因,同我條命一樣,我就係要喺後面追上嚟!」每個神奇小子的背後,都有位神奇媽媽~望住媽,Get, Set, Go!
—————————————————————————
【#好文重温】永不放棄的神奇母子
蘇樺偉,出生時因黃疸入腦造成痙攣和弱聽,然而蘇媽從沒有想過放棄,多年來竭盡所能照顧偉仔,他總笑着說:「我仍然認為他是世上最好、最孝順的兒子,是值回票價。」而偉仔亦遺傳了母親永不放棄的精神,屢次打破世界紀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蘇媽的愛少一點,就沒有值得香港人驕傲的蘇樺偉。
蘇樺偉 口述
鄧明儀 撰文
(2009年《世上無難事》訪問集)
在出生後不久,我被醫生診斷出患上黃膽病,造成痙攣與弱聽,小時候常要照燈、換血、打針。雖然在日常生活會遭到白眼,但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想過放棄我,仍堅持全心全意照顧好我,盡一切努力讓我好好的成長。在十歲前,我的身體仍十分孱弱,走路東歪西倒,媽媽卻不辭勞苦地背我上學,幸而在十歲後,我的身體漸漸強壯起來,不但走路沒有問題,而且到十二歲時,還開始參加就讀的特殊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每年媽媽也會到運動場為我打氣,輸了,她陪我哭;贏了,她為我鼓掌。
後來,我的天分被香港體育學院的教練發現了,希望我加入體院當精英運動員。當時媽媽怕我會很辛苦,我卻說不怕,我喜歡跑步、喜歡風,喜歡跑步時風吹過面頰的感覺。縱然在受訓期間,我的起跑和心肺功能不好,脾氣也不好,個性又固執,然而無論怎樣,媽媽對我仍是一樣的體諒與包容,仍然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好、最孝順的孩子。許多時,我見她不開心,會關心問她:「你有甚麼事呀?你有甚麼事都可以跟我講啊!」但她總是笑著臉,從不在我面前怨過半句,總之自己擔擱一切困難。
1996年,我首次參加傷殘奧運會便獲金牌;2000年的殘奧,我更一口氣獲得三金一銅的成績,別人開始稱我做「香港阿甘」、「香港劉易斯」、「香港飛人」及「神奇小子」,父母都以我為榮,並支持我轉做全職運動員。可是在2003年,任職油漆工人的爸爸跌斷了腳,比我小八歲的弟弟仍在求學,媽媽又要全職照顧我,家裡的環境一度困窘,我曾經想過不做運動員出外工作賺錢養家。幸運地,劉德華知道我的情況後,竟然主動請我到他歌迷會任職文員,在不用比賽的日子,負責把圖片上載到電腦;在比賽期間,卻可請假而不扣薪水,讓我安心繼續比賽。
最難忘的一次,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前的三周,我才獲悉贊助商取消以折扣價購買專業釘鞋的優惠,千多元的釘鞋對我們家來說實在昂貴得要命。於是媽媽與我走遍了香港旺角「波鞋街」,也找不到合適的釘鞋,況且就算找到新的釘鞋,也需一段磨合期才能發揮最佳狀態。最後,媽媽踏破鐵鞋找到了一間改鞋店,替我把舊的那雙釘鞋修補,我才能順利參與殘奧。那年,我得到一金二銀的成績。
雖然我的身體有殘障,但我有一位好媽媽,因此我可能是香港最幸福的殘障人士。2005年,我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香港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9年,我又獲港協暨奧委會選為「星中之星傑出運動員」,這除了我的努力備受肯定,當中也包含著媽媽的辛酸與淚水。像在2008年備戰殘奧前夕,我一星期訓練五天,消耗很大的體力,媽媽會每天為我煲湯及煮營養餐。最初在100米賽事中,我因為聽不到起步槍聲,所以只得到銅牌,那時媽媽與劉德華還在終點等我,讓我不禁哭了。那夜,媽媽被安排到奧運村陪伴我,雖然她並沒說什麼,但我就是感到安慰及安全。六天後,我在200米決賽中,以24秒65的成績衛冕金牌,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在衝過終點的那一刻,我用力揮了揮右臂,第一時間大喊:「媽媽,我贏了,還破了紀錄。」在最害怕或最開心的時刻,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媽媽。
我除了遺傳了媽媽年輕時愛跑步的細胞,也遺傳了她不易放棄的硬頸性格。我就是抱著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四屆殘奧中共得六面金牌,以及屢次打破世界紀錄,就正如媽媽一直以來「永不放棄」我一樣。全靠媽媽的支持,我才有勇氣一直撐下去,我希望把一切的成就都獻給媽媽,這是我唯一能報答她的。剛才聽到她跟記者朋友說:「雖然生他養他好辛苦,但卻值回票價了。」而我可以說的,就只有感謝,還有,媽媽,妳知道我真的很愛妳嗎?
#鄧明儀 #親子故事 #殘奥 #蘇樺偉 #媽媽的神奇小子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劉易斯奧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ACOO ╳ 許賢 ╳ 劉榮業 ╳ 梁能仁 ── 港足自救企劃 】
_
「東京奧運」香港代表隊狀態大勇,奪得一金、兩銀、三銅,創出港隊自1952年首度參加夏季奧運以來的最佳成績, #張家朗、#何詩蓓、#李慧詩、#劉慕裳、「港女乒團」的 #林凱琹、 #李皓晴、 #蘇慧音,還有 #謝影雪、 #鄧俊文 以及「劍擊F4」的 #張小倫、 #蔡俊彥 和 #吳諾弘 等運動員,統統成為體壇英雄、香港之光,霎時間,港九新界和離島都掀起運動熱,可以是單純參與,強身健體,亦可以深入探討(運動員薪酬待遇、退役後的職場出路、運動評述員專業培訓、體院發展資源、體壇宣傳方式等),劍擊、游泳、單車、羽毛球和單車尤其吃香,吸引不少家長鼓勵小朋友學習,加上向來熱門的籃球、足球,這種先由上而下再反過來由下而下的關注,前所未見。
_
且慢,剛才有說到足球嗎?問心,今時今日又有多少人仍然留意港足?又有多少人能夠說出擁有高人氣的本地足球員名字?就連無綫經典足球節目《球迷世界》都已經在大氣電波裏消失12年。仲講港足?Who Cares?
_
「作為一個足球員,錢你又搵唔到,名氣又冇,不如早啲轉行,搵份正經工作,未來仲有前途。冇偶像級(球員)出嚟,你永遠唔會有希望。」前香港足球先生劉榮業說。
_
近日,網上媒體「ACOO」以《衝擊300秒》的系列名義,製作一連兩集關於本地足球業的短片,邀請出名熱愛足球的「試當真」藝人許賢(2014年曾經拍過一條名為《我們都是大埔Lulu》的本地波短片,又不時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載練波片段),以及講波講到變「ViuTV一哥」的強尼齊齊參與,以重現《球迷世界》(1984-2009)當年介紹本地波的方式包裝,嘗試探討港足衰落與日後發展這個大議題。第一集(19/8上架),以風趣幽默的形式去評述香港小型足球賽事(2019東南海盃七人球賽),讓兩位主持「借講本地波講本地波」,分享對港足的看法,反思為何港足弄得如斯田地,愈踢愈霉。
_
來到周四(26/8)上架的第二集,許賢化身外景記者「腎仔」,跟兩位前香港足球先生劉榮業以及梁能仁切磋球技,又大談本地波發展,現時仍有參與小型足球賽事的兩位大前輩,一致認為港足未來發展難以看好。
_
講波前,先講數字。根據康文署數據,目前全香港共有83個草地足球場,撇除香港大球場及旺角大球場,整體使用率72%,而分布各區的小型硬地足球場(尺寸不一,落場人數沒有硬性規定,踢波的人懂得「睇餸食飯」)則有234個,因為是免費預約的公開場地,故使用率難以統計,但舉個朋友分享的真實例子,可以了解箇中變化:十幾年前,硬地場因為使用率高,年青人如果「落街踢波」,可以連波都不用帶,單人匹馬到球場邊「黐波踢」,都可以玩足一晚。每個場平均有3至6隊輪候,採用「黃金入球制」,一球定生死,勝者繼續留在場上迎接下一隊挑戰,敗方就到場邊休息排隊等待下次出場,如果等待期間波癮起,最多只能夠與隊友在場邊搓波,一不小心將足球踢入球場範圍,甚至會被在球場上比賽中的球員「問候」。如今?按小型足球要求5至7人為一隊的標準,約齊人已經非常困難,打算「落街跟隊」,不是沒有對手,就是有人跟你講已將球場「私有」:「唔好意思,Book咗場」,結果昔日「跟機踢波」的情況不再,非常冷清。
_
事實上,香港仍有不少小型足球的賽事(5人至7人),例如有「Winning 7」,亦有由香港足球總會主辦的「賽馬會五人足球聯賽」等。正如節目中提及,有知名度高球員參加的球賽,甚至會有過百名「球迷」圍觀,相比在11人場觀眾分散在席上觀看熱鬧得多,不過總是無法走進主流,引起廣大市民注意。吊詭的是,香港人的世界裏並非沒有「足球」,只是大家關注的主要是香港以外的足球,自千禧年代開始,電視台爭相競投英超、西甲、德甲、法甲等國際級知名聯賽轉播權,睇波的風氣蓬勃至今,投得大型聯賽轉播權的收費電視頻道,貴一貴都有人買,對很多球迷來說,甚麼「有線電影一台」、「爆谷台」在不少人眼中已成為畀錢睇波的「沒用贈品」,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的收費上台易拉架,還有一大堆支持曼聯、利物蒲、巴塞隆拿、皇馬的粉絲,有些甚至穿上印有球員名稱的波衫,無比自豪。
假如將港足套用在上述情況,敢問大家可曾見過在街上有人身穿2020-2021年度「香港足球先生」、來自黑山、現時效力傑志踢前鋒的「丹恩奴域」9號球衣?很大機會是:只有在球場上的 #丹恩奴域 自己而已。
2003年8月,香港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此舉在當年是以「打擊外圍賭波」為名而實施,將睇波文化變成熱潮,就連強尼亦是在這段時間,加入有線球彩台成為「講波佬」(足球評述員)。賭波合法化轉眼已18年,發展至今,香港唯一合法投注的機構「香港賽馬會」不單開放世界大型聯賽例如 #英超、 #西甲 等,就連 #日本乙組聯賽、 #挪威超級聯賽、 #墨西哥超級聯賽 都加入可投注賽事,但跟香港人最貼身的「#香港超級聯賽」(簡稱 #港超聯)卻不在名單之內。近年曾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為何「港超聯」不能賭?當時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表示,特區政府政策是不鼓勵賭博,並指看不見此舉對推動足球有幫助(甚麼答案?!)。反思一下,若果馬會沒有開放日乙或瑞超或墨超,香港人真的會對此類非主流的足球聯賽「有興趣」?
唔講賭錢,回到實際操作 ── 培育新人和相關配套又如何?誠如節目中許賢及兩位香港知名足球名宿提到的「青訓」計劃,根本難度甚高,因為要在香港中、小學開始培訓球員甚至球星,首先要擁有一個能夠長期使用的球場,其次是家長要陪同小朋友參加密集式訓練,然而香港教育制度出名功課和考試壓力大,坦白講,正如劉榮業所言「正正經經打份工」可能更符合香港人的需求。但曾經風光一時、大球場上人頭湧湧支持本地球員的光景,是否在今代香港人眼中經已「絕種」?又未必,畢竟特區政府在「東京奧運」後,公布五項支援本地體育發展措施,包括向立法會申請9.9億撥款,又會和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3億元「能力提升基金」,說不定港足也會因而此受惠。
另一個更應帶出的重點,是如何宣傳港足。就如許賢在節目中所言:「作為YouTuber,可以拍多啲足球片,YouTube係可以製造到名氣。香港足球最大嘅障礙就係建立唔到名氣。」當年「陳七」陳肇麒、「門神」葉鴻輝曾經為香港球壇牽起過一番熱潮,可惜後繼無人,「香港足球先生」的頭銜過去四屆亦被非本地球員包攬。如今運動風潮熾熱,多名香港運動員的社交網絡平台粉絲人數急升,推動本地足球亦算合時宜。若然11人足球賽事難以發展,香港足球界是否可以轉投發展小型足球?始終全港還有那麼多小型硬地足球場,劉榮業和梁能仁亦是踢「硬地」出身,換個戰場或者更合香港人口味,第一步要做的,是有更多人願意「落街踢波」、「圍埋睇波」,球場見啦大家!
上集(ACOO ╳ 許賢 ╳ 強尼):https://bit.ly/3mFYgxP
下集(ACOO ╳ 許賢 ╳ 劉榮業 ╳ 梁能仁):https://bit.ly/3ynI9ar
【 延伸閱讀 】
「東京帕奧」各台播放安排:
https://bit.ly/3mvbOML
「橫睇掂睇」 ── 開電視直播奧運食糊之後:
https://bit.ly/3gny07k
「橫睇掂睇」 ── 無綫直播奧運以綜藝凌駕專業:
https://bit.ly/3itG5sX
開電視直播女單羽毛球決賽創開台收視新高:
https://bit.ly/3iiGhuM
開電視最大弱點變成直播奧運最強賣點
https://bit.ly/3zRKvzy
香港運動員IG足本名單跟住Follow :
https://bit.ly/3iLEs8F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2908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許賢 #強尼 #東京奧運 #港足 #香港足球 #梁能仁 #劉榮業 ACOO 許賢(海鹽) 強尼 #試當真 #衝擊300秒 #maketmrbetter #香港運動員 #東京殘奧 丹尼爾 vs 陳恩能 仙道彬手記 足球說故事 gregory wong 王宗堯 足球快報 FootballExp HKFA 香港足球總會 足球•看世界 Football Vision 李鴻彥專頁
劉易斯奧運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的東京奧運還沒結束?一起來check it奧】
本周二晚上,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Paralympic Games,帕運)
在三位身障運動員一同點燃的聖火中拉開序幕
以「 #我們有翅膀」表演貫穿全場,帕委會主席也在開幕時以一席溫暖的話鼓勵運動員們:
「如果這個世界曾在你身上貼標籤,現在是你重新定義自己的時候了:
冠軍、英雄、同事、模範或單純只是一個人。」
#帕運的歷史
早期奧運比賽中,一般運動員和身障運動員是參加相同的比賽
但其實,身障運動員表現也相當亮眼
例如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斯夏季奧運中,美國體操選手George Eyser
就戴著左腳的木頭義肢,在賽事中贏下了6面獎牌!
而一直到1960年,才正式有了第一屆帕運作為官方賽事
只不過當初以乘著輪椅的選手為參賽者
1976年多倫多帕運,才有其他如視障、聽障等選手
正式登上帕運舞台,與來自各國的好手共襄盛舉
#台灣這次有十位好手爭取奪牌
帕運賽事,從第一屆的400人,到今年已成長至4400人參賽
本次台灣也有十位好手代表參賽,分別是
桌球選手 #盧碧春 、 #程銘志 、 #田曉雯 、 #林姿妤 ,
田徑選手 #楊川輝 、標槍選手 #劉雅婷 、健力選手 #林亞璇 、
柔道選手 #李凱琳 、羽球選手 #方振宇 和游泳選手 #陳亮達
#不分條件都應公平對待 #帕運待遇應該要比照奧運
帕運的精神令人動容,看著這些選手努力突破限制、揮灑汗水,更是鼓舞人心
帕運發展這條路雖然走得緩慢,但今年東京帕運選手參與人數越來越高,
顯示愈來愈多身心障礙選手勇於站上運動舞台、一起加入運動發展
然而帕運與奧運的 #培訓經費_奪牌獎金_教練費用懸殊!
奧運相關獎勵是依據《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
每年培訓經費4億台幣,金牌獎金2000萬元、銀牌700萬元、銅牌500萬元
帕運相關費用則是依照《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
每年培訓預算6000多萬台幣,金牌獎金400萬元、銀牌144萬元、銅牌84萬元
#培訓經費及奪牌獎金相差五倍 #教練費用更是高達20倍
#帕運選手也沒辦法選擇月領獎金
台灣運動選手的處境已經相當困難,然而現行制度對於身障選手的保障更是不足
除了待遇上應該一視同仁,也應該在這次賽後重新檢討身障選手的訓練機制
鼓勵企業及公股行庫協助培訓更多優秀選手!
#讓我們成為選手們的翅膀
#一起支持我們的選手💪
📺東京帕運轉播頻道
無線電視:公共電視
線上收看:愛爾達體育、Hami Video
MOD:愛爾達體育頻道
劉易斯奧運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teqK3YwtBc/hqdefault.jpg)
劉易斯奧運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A6ga3n3jd4/hqdefault.jpg)
劉易斯奧運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畫面來源:#美聯社AP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xGvOZv4aG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