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忙碌的趕圖期間,抽空去了新竹舊社國小分享。
(實在不說不上是演講😂)
(我從小就最討厭在台上講話,跟活潑的老師媽媽,
和口才好極有帶人能力的爸,完全沾不上邊。)
而且圖都畫不完了去講什麼話啦我!
(因為是三四個月前就敲好的日期,
那時我還特意挑了一個很~久之後的時間,
向來搞不太清楚自己幾個月後的工作是鬆是緊,
想說反正不想面對,就選個後面的日期。
(殊不知再不想面對日子還是「咻~」一下就到了)
(而且還是工作時間特別緊的時候)(我是有病嗎我)
我記得自己最早的自介寫過:
「因為不擅長講話,所以靠畫筆和寫字來幫忙。」
這是真的肺腑之言吶~XD
其實也很抗拒自我介紹。直到現在在公開場合要我自介,
我說完:「嗨,我是水腦。」後面就空白了。啊哈哈哈。
我不介意你不認識我,真的。
總之現在這麼多口才好的年輕人當youtuber,
自在自信的在鏡頭前侃侃而談(還要創造有趣的梗),
這種事我真的佩服到要跪下來。
好了講了這麼多,
這位不愛面對群眾平常只有自己對著自己電腦的平凡女子,
終究還是去跟小學生分享了「插畫家的異想世界」這種主題。
而且我前一天還跟老師說,
我就低調的來,低調的去,不要有人知道我來過😂
但現在自己又在這邊分享這件事,不是很矛盾嗎!
我只能說,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啊!
我百般被動的去了但活動結束又覺得其實自己也收穫很多
(百般被動......講的我超大牌一樣,
但我只是很想勸退老師放棄不喜演講的我啊啊啊XD)
(以上的這些她可能在信上、在line上都聽我碎念過了)
(但就是有這種不屈不撓的老師)
(還是應該要怪哲也寫的小火龍小熊兄妹太受歡迎,
害我跟著受寵~XD)
(總之老師說:「妳不要擔心不知道講什麼!
沒時間整理ppt也沒關係!ppt我來做!妳只要人來就好!
孩子看到喜歡的畫家出現,就會很高興了!」
最終敲定以一種訪談,妳問我答的形式進行活動。)
(你們看我是不是超大牌😂😂😂)
以前在公司跟著哲也跑過(一隻手指頭數得出來的)校園活動,
都還有哲也撐場。畢竟活動主旨都是「與作家有約」嘛,
我就抱著一種孩子是來看作家的心情,
錦上添花的畫家旁邊畫個圖讓孩子開心就好。
總之不用當主角真好。
但這次老師的主題居然是「插畫家」!
我居然要自己站在聚光燈下當主角!
該怎麼說呢。
我覺得自己真的沒有什麼獨特的勵志故事,
很平凡,不是美術科班出身。
雖然說的確從小就喜歡畫畫。
但小學國中高中,我都是認真讀書但書念得不怎樣的普通孩子,
(但常常,應該說一直當學藝股長這怪事,倒是真的XD)
硬要說我是本科系的話,大學念的視覺傳達設計系,
才稍微跟自己後面的路接上去了
既沒有喝過洋墨水,也不喜歡參加比賽......
我最大的滋養或許是待過的兩家童書出版社,
看了數不盡的繪本和好書,
遇到兩個很好的老闆
(你看我連工作經驗都很單純,稱不上洋洋灑灑)
當然還有一路走來遇到的許多好編輯、好創作者、
各式各樣厲害的身懷各種絕技好同事們吧!
我不知道這樣的經歷可以帶給孩子什麼,
但因為剛好有這樣的機會回顧自己的一路走來,
講講這個雖然平凡但也散發著小小光芒的人生。
然後我看著眼前這些孩子,
當校長問他們喜歡畫畫的舉手,
居然幾乎全部舉手了!!
那瞬間我想起畢卡索那句: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
問題在於-如何在長大之後還能繼續保持。」
啊,對啊,繼續保持。
這些可愛的孩子那份愛畫畫的心,
要怎麼讓他們繼續抱持,不讓內心的火光熄滅,
我的確是可以用自己的經驗講出一點什麼。
就算平凡如我。
現在就算每天面對電腦,我邊畫畫邊聽歌,
不用太多腦力時(像上色時候)就聽podcase聽人講話,
吃飯的時候就看劇看動漫,
不跟人互動的日子依然恬靜自足。
那份篤定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有在創作吧!
因為每天不停的畫啊畫著,
覺得自己沒有茫然度過這一天。
寫/畫了一篇FB的po文,
知道會有人看到/留言,是一種當下的快樂。
而花了更長時間畫的童書的圖,
會知道自己現在畫下的東西,之後可以被很多孩子看到,
更幸運的話,也許他們會很喜歡。
然後也許小時候看過我的圖的小讀者因此受到鼓勵,
將來也踏上畫畫之路,
可以像我現在這樣,享受著每日腦裡的胡鬧小劇場與創作的快樂,
那對我來說,可能就是所謂活著的意義。
噢當然創作並不總是快樂,忙到忘記吃飯是常有的事,
有時後真的絞盡腦汁也想不太出來怎麼畫,
或是畫了老半天覺得畫得一點都不好,
就會覺得今天好像過得不太好。
但大體來說,我相當滿意現在的生活。
也許工作量再少一點會更好,
我更渴望可以常常有溜出去玩耍的空檔。
也許家再大一點也會更好,寬闊的工作環境能讓我更坐得住。
(兩件事息息相關呢XD)
但不管怎樣,想著能一直畫下去畫到老,
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總之昨天回來的路上除了如釋重負,想的就是這些。
都說施比受更有福,那我大概是很有福氣的人。
我很早就放棄了老師夢
(畢竟媽媽是老師,我小時志願也曾經是老師)
(但當我意識到自己有多排斥站在台上講話,
就果斷的放棄這條路了)
沒想到多年後也能像個老師在台上,講自己平凡的故事。
我一直不是會想很多很遠的人,
沒有遠大的夢想,人生到現在,
想做的事就是畫呀畫的無止境吧。
把現在這個當下的事做好,就會有好事發生,
或是說,適合我的事發生吧。
(就算沒有,至少也可以一直畫下去嘛,
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啊~!)
雖然半推半就像個大牌(但我真的不是🤣)
還是謝謝老師誠意十足的邀約(有這樣的老師真是孩子之福)
(為了推廣閱讀和點燃孩子的夢想這樣盡心盡力)
不管怎麼說是個難得的經驗
當作人生的歷練(順便回顧一下自己的人蔘)
如果我這樣平凡的人生,
能讓其中任何一個愛畫畫的孩子受到一點點啟發
點亮那一點點火苗,那就太好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阿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運用你的所學的專業是非常重要的! 不嫌棄按個訂閱!是我做影片最大動力哦 ! 【阿畫】 FB粉專►https://bit.ly/2pRPiiE 【阿畫】 生活IG ►https://bit.ly/2xcsNsM 樂曲提供:Production Music by http://www.epidem...
劇場設計系大學 在 MasonYin 莓森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音樂印花 Music Pattern】
我大學是主修服裝設計畢業的(劇場設計系),因此對於產品規劃的概念,會想要朝著時尚品牌的方向經營。
在過年前三木藝術有提出想要做口罩的想法,我當時研究一下覺得口罩的圖案設計,會是印花設計的問題,而印花設計要考慮的層面很多,它經常可以代表一個品牌的形象,或者一季的商品走向。
因此在春聯的設計結束之後就已經開始著手印花的設計,本來在過年前就已經完成了一款音符的印花,但覺得要增加一些延伸的變化才完整,後來過年後經過討論覺得可以加入樂器圖案的印花,所以覺得音符的印花可以配合樂器印花推出。
本來應該要加上打擊樂器(或國樂),但目前弦樂、木管、銅管、鋼琴、已經花了超出的時間,再畫感覺會再拖一個星期,想先讓這個階段的工作先告一個段落,先搜集一些意見再看下個階段怎麼進行。
這些圖片是我在網路上先找一些品牌的商品照,再把我的圖片Key上去,所以只是商品概念圖,這些不是三木原本規劃要推出的產品,只是我依照產品設計的概念,會覺得印花需要一整個系列的商品才能表現出價值,因此我試排了大中小三種品項來確認印花整體的效果,而口罩應該是整個印花延伸產品的其中一個項目。
其中所使用的顏色會希望是金屬色,像是鋼琴的灰色是銀色,管樂器的土黃色是金色,弦樂器是銅色。
—
如果有覺得這些圖案可以應用在什麼品項,可以來提案,想聽聽看大家的意見。
劇場設計系大學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週日(11/1)在台中國立美術館,有一場由藝術家 顧廣毅 、 Paul Gong 兩人規劃的「#啟發性的未來:推測設計、生物藝術與跨領域的交匯」論壇。這是他們本次雙個展系列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場活動,也很謝謝策展人邀請我去擔任講座系列中的第一場次《設計》對談主持人,我將與 #梁容輝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專任副教授)、#鄭陸霖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曾熙凱 (Studio Shikai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三人進行一場針對推測設計、批判設計等話題的對談,也會針對關於「台灣是否需要一個設計美術館?」這個議題來腦力激盪一下。
目前線上報名已截止,不過我看好像還有一些現場保留名額,明天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來國美館聽我們的設計對談!
————
時間:2020/11/1(日) 10: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
議程表:
策展概念、展覽與作品介紹
講者:宮保睿(策展人/藝術家)、顧廣毅(策展人/藝術家)
.
場次一:設計
主持人:設計浪人 Chad Liu (設計自媒體「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主理人
與談人:梁容輝 RungHuei Liang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專任副教授)、鄭陸霖 Jerry Cheng(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ShiKai Tseng (Studio Shikai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
場次二:文學與電影
主持人:官妍廷 Kuan Yen-Ting(獨立譯者/研究者)
與談人:紀大偉 Ta-wei Chi(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勞維俊(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所長)
.
場次三:表演藝術
主持人:黃鼎云 Huang Ding Yun (藝術家/劇場編導)
與談人: Ricky Sim (新加坡現代舞團 RAW Moves 藝術總監)、鄧富權 Tang Fu Kuen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 陳運成 (小事製作策略總監)
.
場次四:醫學、哲學、科學教育&科學傳播
主持人:孫以臻 Yi-Cheng Sun (藝術工作者)
與談人:林怡萱 Yi-hsuan Lin(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組長)、 朱子宏(臺北榮總小兒科與新陳代謝科醫師)、林佑彥 Yu-Yen Lin (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林映彤 Ying-Tung Lin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場次五:視覺藝術、當代藝術、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藝術)
主持人:吳梓寧 Laza Wu (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專任副教授)
與談人:張碩尹 Ting-Tong Chang(藝術家)、曹存慧 Tiao Tiao Tiao(生物藝術家/生物工程師)、 蔡宏賢 (Dimension Plus超維度互動創意總監)
劇場設計系大學 在 阿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運用你的所學的專業是非常重要的!
不嫌棄按個訂閱!是我做影片最大動力哦 !
【阿畫】 FB粉專►https://bit.ly/2pRPiiE
【阿畫】 生活IG ►https://bit.ly/2xcsNsM
樂曲提供:Production Music by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來源:蘇膺中
#爆笑
#大學生
#有趣
劇場設計系大學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mputer Music Ensemble: for Black metal vocal, Prepared piano, Real time sound processing.
Composer: Ivan Voinov, Sandra Li, Cvo Yang, Bruce Wang
Sound engineer: Cvo Yang, Bruce Wang
Metal Vocal: Chi Yue
Prepared Piano: Sandra Li
Premiere Production: Body Phase Studio, Guling Avant-Garde theatre, Taipei, TAIWAN, 2014.4.26
About the work:
Dirge is a prepared piano piece that is processed through electronics and fused with a harsh vocal speaking the poem "Dirge" by Shakespeare. "Dirge" is written about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ying. The meditative, dark sound interlaced with complex piano melodies and rhythms creates a perfect, romantic atmosphere around the aspect of death. The harsh vocal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cries of a crow, traditionally a messenger of death.
Dirge (134)
William Shakespeare
COME away, come away, death,
And in sad cypres let me be laid;
Fly away, fly away, breath;
I am slain by a fair cruel maid.
My shroud of white, stuck all with yew,
O prepare it!
My part of death, no one so true
Did share it.
Not a flower, not a flower sweet,
On my black coffin let there be strown;
Not a friend, not a friend greet
My poor corse, where my bones shall be thrown:
A thousand thousand sighs to save,
Lay me, O, where
Sad true lover never find my grave
To weep there!
About the composers:
Ivan Voinov is a first generation Russian living in America, where he has grown up, maintaining strong cultural ties back to his ethnic Russian roots, which can easily be heard in his music. During the later years if his high school career, he became successful as an ensemble composer, having several of his pieces performed across his home state, Vermont, and appeared on the radio for interviews on two occasions. Ivan is now studying computer music and recording rats major at Peabody conservatory, studying under Dr. Geoffrey Wright, where he is exploring the rich depths of sounds and capabilities and control pertaining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music.
Sandra Li, of the Siraya people, is a former keyboardist of the classical ensemble "Indulge" and the well-know metal band "Chthonic". Her musical works crossover between classical and fine art, film and documentaries. She is the composer for the TV documentary "Unknown Taiwan" produced by the Discovery Channel. Also, she w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musical "Dark Baroque”. Ms. Li earned the Master of Music degree in Computer Music from the Peabody Conservatory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Baltimore, Maryland, U.S.A., where she studied Computer Music with Dr. Geoffrey Wright.
輓歌
威廉莎士比亞
無常爾來矣﹐置我於柩床。一息已云絕﹐殺我乃姣娘。
麻絰及紫杉﹐速備慎毋忘。無人愛我深﹐乃肯殉我亡。
竟無一好花﹐撒余靈柩旁。竟無一良朋﹐弔余埋骨場。
不須為余泣﹐葬余在遐荒。親友無覓處﹐免其徒哀傷。
《輓歌》是為預先設置的鋼琴,現場即時聲響效果控制,與金屬黑死腔演場所創作的作品。人聲的部分所吟唱的是莎士比亞的詩作 "輓歌"。這首詩所描寫的角度,是從一個渴望垂死的靈魂,面對生命中無法抗拒的凋落。企圖利用鋼琴複雜的旋律與節奏營造出一種完美浪漫的死亡氛圍,暴烈的人聲比喻為烏鴉的哭聲,代表死亡的傳統使者。
Ivan Voinov 來自俄羅斯,成長過程中大部分居住在美國。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展現了俄羅斯的民族意識與風格。就讀高中時,已經展露在室內樂作品的創作能量,樂曲曾發表於 俄羅斯,佛蒙特州,與電台相關專訪。目前就讀於約翰霍普金斯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系,主修作曲,雙修錄音藝術。師從 Dr. Geoffrey Wright。創作特色專注於聲音的探索以及有關電子音樂現場控制的深入研究。
汪戊全,來自台灣台北,2013年畢業於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目前嘗試以手作的細膩態度融入互動媒體設計的謹慎思考,共同創造出述說新形態故事溫暖人心的價值。
楊政,來自臺灣,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在組樂團的過程中受到身邊不同藝術形式的人啟發試著追求無法明確定義的表演形式。曾經重新定義縫紉機的聲音的意義,在各地做過演出,同時於2013年在牯嶺街小劇場手作工作坊演出。
李婉菁 Sandra Tavali,西拉雅人,前indulge , 閃靈樂團鍵盤手; Discovery Channel 「謎樣台灣」配樂,音樂劇「黑暗巴洛克」音樂總監。作品常為跨界藝術、電影、紀錄片配樂等。約翰霍普金斯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從 Dr. Geoffrey Wright。
劇場設計系大學 在 小冰 Lilic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建議調整為720pHD觀看品質較高。
大學生了沒 手機影片展
監製:老K、康康
導演/編劇:大鶴
剪輯:小冰
演員:寬基文、小冰、亞莎、Cindy、Nikita
專屬粉絲頁
大鶴:https://www.facebook.com/daher2858
小冰:https://www.facebook.com/BeatboxBinbinSu
亞莎:https://www.facebook.com/himiwei814
Cindy:https://www.facebook.com/cindyfromtw
Nikita:https://www.facebook.com/nikita5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