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讀回顧 #音樂 #版權
Clubhouse 的熱潮,將聲音經濟的討論推上前線。
科技放過聲音多年後,終於開始動工了🎉🎉🎉
⠀
除了新興的聲音平台,傳統音樂產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得益於資本市場的火熱與串流平台的普及,近期音樂版權交易開始熱絡,私募基金、唱片公司更是動作頻頻。
⠀
-
華爾街私募基金 KKR 以 2 億美金收購美國男團 OneRepublic 與其主唱 Ryan Tedder 參與超過 500 首歌曲版權的主要權利。這包含 Tedder 與碧昂絲(Beyoncé)、Lady Gaga、Paul McCartney 和 U2 一起寫的歌曲的權利。再稍早一點,環球音樂以超過 3 億美金買下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Bob Dylon)的所有音樂版權。
⠀
這一波版權收購風潮是由前述的 Hipgnosis 掀起。其為一家於 2018 年的新創,於同一年在倫敦公開上市。Hipgnosis 專門收購音樂版權。過去 2 年成長迅速,市值已達 12 億英鎊(約 455 億台幣)。
⠀
根據其 2020 年終報告,Hipgnosis 已擁有超過 57,000 首歌曲的權利,包括 Spotify 最多播放次數前 30 名中的 10 首歌曲。
⠀
為何音樂版權突然炙手可熱,投資人願意一次付 15 年的權利金來買斷?一般分析師指出三個原因:
⠀
第一,版權的「收益穩定」。人會重複播放熟悉的音樂。如果你年輕時被《愛情的盡頭》感動,到了 40 歲時仍會持續播放。因此音樂版權就像軟體即服務(SaaS)或是農田,可以持續地創造營收。
⠀
而音樂版權又分成多種權利。當《愛情的盡頭》在 Spotify 上串流一次,Spotify 會先扣除營收的 30%,剩下的分潤給版權的擁有者。這些錢又會細分給作曲權(composition)、表演權(performance)等的持有者。
⠀
第二,「資金熱絡」。現在資金寬鬆、熱錢滾滾,每個人都在買股票、債券、加密貨幣等。許多人希望能分散風險。而音樂版權與其他資產較少相關性,是分散風險的理想標的。
⠀
第三,「串流的普及」。串流平台滲透率持續提高。高盛預測全球線上音樂串流人數將在 10 年成長 3 倍,至 2030 年達 12 億人。而整個音樂市場產值則成長 2 倍,於 2030 年達 1,420 億美金。因此收購方就算一次付清(以現在價格估算的)15 年權利金,仍然保有成長空間。
⠀
不過我會再補充兩個理由:「可辨識性提高」以及「專業化」。
⠀
了解更多音樂版權佈局的策略:
👉原文閱讀:音樂版權交易熱絡|金曲挖礦|作曲家出頭天(會員限定)
https://bit.ly/36JJgGo
---
1⃣元方案讓你1⃣次讀完所有文章: https://bit.ly/3myOL0D
💁♀️訂閱島讀,輕鬆掌握科技與商業趨勢💁♂️
https://bit.ly/3myOL0D
創造營2020 第 三 期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衛發展中心與消基會攜手倡議:消費覺醒Buy Local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與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於2020年12月23日下午2時合作簽署MOU,共同倡議消費覺醒新價值,並宣告未來將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2020年在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攪局之下,即將邁入尾聲。這場疫情不只重挫了全球的經濟發展、打亂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步調、中斷了區域之間的交通,進而摧毀了支撐全球化市場運作的供應鏈系統,仰賴進口的糧食也一度傳出斷貨的危機。
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時機,當世界緩慢下來,讓我們有時間能更深度思索,永續發展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是時候,握緊我們手中每一分的消費力,為滋養自然生態、孕育多樣生命的土地投下永續的一票。
🔸失去與土地的連結的消費危機
我們餐桌上食物、禦寒的衣物,隨著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模式與全球化蓬勃發展後,幾乎是旅行數百甚至數千公里而來,雖然提供了更多樣的消費選擇,卻也加速了生態與環境破壞的速度,糧食的生產、商品的製造與運送,更加劇了地球的暖化效應。愈來愈便利、便宜的飲食生活,讓人們失去了跟土地之間的連結,不知道自己吃的肉是在何地如何飼養的,也不關心餐桌上的蔬菜是在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栽種出來的,更不會知道這些食物是消耗多少地球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後才送到你我家中的。
鄉村的地貌因企業發展之故,轉而使用在更能創造營利的經濟活動上,微型生產者無以為繼,農田、林地漸漸消失,也讓地方資源被掠奪、經濟被剝削,生態與地貌的多樣性不再,地貌變遷的速度超過你我的想像。
🔸便宜消費背後的慘痛代價
你可曾思考過度便宜的消費,背後可能是世界某個角落的童工與婦女的血汗、被圈養在狹窄空間與慘無人道對待的動物、飽受化學藥劑傷害的土地所換來的,最後這些終將以其他的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因飲食西化、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以至於糧食自給率敬陪世界末座的台灣,是攸關國家生存安全的重要議題,更是身為消費者的全民要共同承擔的關鍵責任。
🔸中衛中心與消基會共同攜手 啟動消費覺醒運動
台灣消費者保護運動發展迄今已40年,過去有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商品檢測、知識傳達等努力,以及政府相關消保法規的保護之下,讓消費意識漸趨成熟,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之國際趨勢下,消費者更應該要化被動被保護的弱勢族群,積極轉變為主動握緊權力的強者。
中衛發展中心期盼能以過去30年累積的產業發展經驗為基礎,與消基會連結消費意識自我覺醒的推力,來強化台灣一級、二級、三級到六級產業的生產轉型,尤其是協助地方微型生產者與業者的生產轉型,以積極呼應SDGs第12項指標的「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故而共同提出3項永續新價值的消費覺醒倡議,希望串起責任消費與責任生產攜手的永續循環模式,並宣告未來將持續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消費者覺醒運動三大倡議價值
本次消費覺醒合作MOU簽署活動,更邀請了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老鷹紅豆林清源、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共同倡議三大消費覺醒價值: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期盼以更積極的行動邀請國人共同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一起用消費來創造更永續發展的未來。
1⃣價值一 環境友善
選擇種植、養殖、捕撈方式以及製造過程、包裝兼顧生態永續、減少食物浪費,重視動物福祉與生物多樣性的糧食與產品。
2⃣價值二 公平正義
選擇重視農民與勞工權益、職場兩性平權,積極扶助弱勢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拒絕購買族群歧視、剝削生產者或生產鏈資訊不透明的糧食、產品。
3⃣價值三 在地發展
選擇貢獻地方經濟與社區發展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支持維護城鄉地貌、傳統文化,使用在地原物料、在地製造的好糧食、產品。
#消費覺醒 #BuyLocal #中衛發展中心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 #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 #老鷹紅豆林清源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 #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 #公平正義 #環境友善 #在地發展
創造營2020 第 三 期 在 iiiNNO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根據 KPMG 所發佈的第三季全球創業投資分析:
儘管在疫情之前,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早期募資輪次已經在減少,但最近兩個季度加速了這樣的情形。
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只會發現募資更加困難,尤其是尚未獲利的新創公司。即使是正在創造營收的早期新創,也由於較長的交易週期以及各種遠端完成交易的相關挑戰而受到了影響。
預估,這樣的趨勢將持續到 2021 年,可能會對 B 輪募資交易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