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Insilico Medicine,看AI新藥研發平臺如何賦能傳統藥企,一起進行“AI+生命科學”的顛覆式創新!
改造者系列:AI醫藥的下一站是長壽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
英矽智能的AI藥物研發平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年2月和8月,半年的時間內,先後公佈了兩種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別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腎臟纖維化。
在采訪中,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AI醫藥企業的下一個重要問題將是如何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和跨物種生物學,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AI製藥領域於2014年左右興起,在2018—2020年間全面爆發。AI能夠快速識別大量樣本中的客觀規律,加速尋找和測試潛在靶點的過程。「有了AI,我們5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得上一個典型的製藥公司5000人所做的事情」,英矽智能創始人Alex Zhavoronkov在「未來呼嘯而來」一書中如是分享。2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未來呼嘯而來」,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和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著。
■本期受訪嘉賓:Alex Zhavoronkov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加速研發進程,為癌症、纖維化、抗感染、免疫和抗衰老等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提供創新的藥物和療法方案。
Alex Zhavoronkov是英矽智能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擁有皇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技術碩士學位,以及莫斯科國立大學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 英矽智能原來在美國創立,後來為什麼選擇遷至中國?
Alex:中國構建了一套完善的體系和土壤,吸引創業企業、大型企業紛紛入駐。中國大陸多樣化的投資者,包括傳統藥企、科技巨頭、PE/VC等各類投資者,能將最優質的AI人才、CRO、藥企融合在一起。投資者能為初創企業提供資質牌照、幫助招聘、企業管理和宣傳等等。英矽還與許多學校開展了合作研究,擁有豐富的內部研發管線。中國完整的生態夥伴體系使得像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迅速擴大研發規模,甚至與大藥廠競爭。
Q2 英矽智能和輝瑞、安斯泰來、楊森製藥等諸多藥企都有合作,在和大型藥企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或者經驗?
Alex:創新型的AI生物技術公司按照創立時間可以分為三大類:2014年之前成立、2014年—2015年左右成立、最近5年成立。2014年之前成立的企業通常不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者不具備向藥企提供解決方案所需的行業知識。2014—2015年間成立的企業則創立的正是時候,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出現,AI製藥開始興起。同時,許多藥企缺乏AI的專業知識和AI團隊,如果想要獲取AI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與初創企業合作。作為交換,那時候的藥企也通常願意向初創企業提供資料和各類資源。英矽智能很幸運,創立時間(2014)正處於大藥企對外部合作最為開放和寬鬆的時期。而最近幾年成立的企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多藥企已經開始自建AI團隊、自研AI應用,只有具備非常特定細分領域AI技術的初創企業才有可能成功撬動藥企,與之建立合作。
然而據我的觀察,儘管許多大藥企都建有自己的AI部門和數據科學家團隊,但他們並沒有足夠強的AI能力——他們往往缺乏具備足夠AI知識的團隊。以生物醫藥方面的論文發表為例,在2014—2019年間,英矽智能發佈了上百篇AI相關的論文,然而發表AI論文數量最多的藥企阿斯利康則只有65篇,位列其次的諾華有54篇。
藥企往往也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應用AI,而這正是AI初創公司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但是,在AI初創公司開始接觸藥企和銷售方案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大型藥企錯綜複雜的組織架構和部門分工,針對不同部門銷售定制化的模塊,而非從一開始就銷售整體性、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藥企內部通常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處理所有的模塊,部門之間的協同往往沒有那麼強。因此,AI初創公司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也要靈活地劃分模塊,對症下藥,英矽智能通常一次只銷售一個模塊。
儘管銷售是模塊化的,AI初創公司需要具備端到端、全鏈路的解決方案。英矽根據不同的研發週期,設計了三大AI平臺——新藥靶點發現平臺、分子生成和設計平臺、臨床試驗預測平臺。據我們瞭解,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同行,同時擁有生成生物學和生成化學兩大AI平臺,能把靶點發現和小分子化合物生成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公司很少。此外,英矽智能的AI系統可以用軟件形式呈現,藥企可以自行操作,用自己的數據運算測試。這些都為我們創造了差異化的優勢。
最後,對於藥企而言,如果想要應用綜合的AI解決方案,需要有整體性的戰略為引領。咨詢公司可以充當整合各部門組織、統籌整體戰略的角色,AI企業可以選擇與之合作。
Q3 在您看來,未來AI醫藥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Alex:在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和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現在市場上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企業,他們在不斷精進演算法模型和數據。未來的競技不會是關乎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新方式。
AI初創公司需要積累足夠的行業專識,理解藥企的需求,學習藥企的經驗,並向藥企證明自己提供的模塊能夠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下應用,並且模塊之間能夠很好地兼容,能融入業務流程,且符合監管要求。比如機器學習加速了藥物識別,但還有很多步驟和流程並不能被加速或跨越:實驗論文不能被跨越,你依然需要向藥物監管部門提供大量實驗數據和模型來證明研究的有效性;實驗中的生物過程不能被加速,你依然需要等待生物體自然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你也不可能直接從大鼠實驗跨越到人類實驗。而這些都涉及到更細分的新技術問題。
所以,對於AI醫藥企業而言,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將是如何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如何理解跨物種生物學?正因如此,我判斷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即如何運用AI來監督和追蹤生命體在漫長時間裡無數細微的實時變化,來創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進行跨物種比較、跨疾病模型比較。我相信AI是説明我們更好地認識生命體的最佳工具。
■要點回顧
1、中國的資本環境天然地聚集了垂直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幫助AI初創公司,即「改造者」,迅速汲取經驗、擴大規模,加速行業創新與賦能。
2、在與垂直行業企業合作時,「改造者」既要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也要有靈活、敏捷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端到端、全鏈路的方案有助於「改造者」更靈活地根據傳統企業的需求組合方案,能夠擴大服務範圍和客群,提升「改造者」的競爭優勢。
3、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與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限制因素並不是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方式來實現行業定制化。
前瞻技術創業投資 計 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上參與「2021年智慧地方治理研討會」 跨縣市、跨領域交流智慧治理經驗
今(8/30)日我與其邁市長受邀參加由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所舉辦的「2021年智慧地方治理研討會」,由陳其邁市長與臺東縣饒慶玲縣長分別就高雄市、臺東縣的城市智慧治理發展願景與實踐,兩位首長演講相當精彩!
在兩位首長發表演講後,我接續參與林建元理事長主持的「實踐城鄉智慧治理的永續發展策略」對談,與臺東縣王志輝副縣長、帆宣系統科技高新明董事長、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温琇玲教授及皇輝科技張智強執行長,以各自的智慧治理、永續發展經驗,提出許多觀察及建言。
陳市長於演講中提及,高雄此刻正經歷著城市的華麗轉身,傳統產業尋求轉型契機,更要營造高科技產業在高雄落地的創新環境;構築高雄成為一座前瞻的智慧城市,各項公共服務將在科技的助攻下,強化數位治理效能,並融入永續發展的精神於其中。
高雄正張開雙臂,擁抱著願意帶著創業精神與商業活力的企業進駐高雄,陳其邁市長表達了這樣的企圖心與熱忱,在中央5年110億的注資下,將是進軍國際市場的根據地與省力跳板,智慧城市更是公私協力的最佳題材,高雄市政府會竭盡全力滿足企業需求,充當企業的最佳夥伴。
高雄所提出的智慧城市策略目標,是以“人”為本,期望能為高雄市民提供一個「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均衡發展的宜居環境」,具體落實於以下四大面向:
(一)防疫同時,兼顧民生需求:經發局與LINE合作推出「#高雄好家載」,動動手指,美食、蔬果及家庭用品送到家。
(二)保障市民生命安全:透過智慧監控把關,無論是石化管線氣體外漏、工業區空污、即早預警土石流及淹水範圍,甚至是降低輕軌路口發生車禍的肇事率;確保觀光區人流合於規範以降低群聚染疫的風險,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三)便捷市民交通:單一票證(MeNGo) 整合多元公共運輸工具,首創將公車、輕軌、捷運時刻整合到單一APP,提升市民出門的便利性。
(四)打造減碳的綠色城市:同步推行「漁電共生專區」、「光電屋頂」、「節能低碳行動」、「電廠友善降轉」等減碳綠能政策,並規劃資訊整合系統平台。
深具高雄特色的智慧城市治理,將是符合在地需求、讓市民有感的城市生活體驗,而企業在高雄創新場域所實踐的智慧應用服務,也能提供輸出國際前的最佳實驗,從而深化各項應用服務的在地鏈結與全球化經驗。演講尾聲,市長也歡迎與會的產官學界代表,在明年的3月可以一同來參加首次在高雄舉辦的智慧城市展,相信這次的南北異地共展、線上觀展,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讓參與的大家體驗高雄的科技實力。
我在「實踐城鄉智慧治理的永續發展策略」以與談人身份,在與各位專家學者討論中,提出以下幾點發展策略及建議:
1. 呼應陳其邁市長所倡議之「智慧城市的發展是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最好的題材」,透過科技導入所推動的智慧城市,恰能切合民間企業的專長,是故借重民間力量是必要的;而市長的戰略正是透過中油、中鋼、造船業等在地的重工產業經由智慧科技導入與再投資,以壯大自己的OT,我相當認同這樣的合作模式,從OT到IT,基礎重工技術(OT)與新的資訊科技(IT),對高雄而言是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2. 採用PMO專案管理辦公室方式,讓地方政府在不增加人力的前提下,引入外部有經驗的團隊來協助推動市政府內各局處的合作及資源整合,目前高雄市的KPMO就是由資策會來擔綱協助,在智慧城市推動上,又有本府資訊中心的對接,並引發市府各局處之參與;已有明顯的進展。
3. 城鄉發展智慧城市的策略及著重角度雖各有特色及取徑,然而整體方向(即智慧城市推動)均是殊途同歸,相信城鄉間的廣泛交流,必能截長補短,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智慧治理,展現出智慧城市的多元樣貌,綻放各自風采。
前瞻技術創業投資 計 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馬上贏如何在巨頭競爭下,用大數據驅動業務,實現傳統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雙贏。
改造者系列:科技巨頭下的AI企業制勝之道?--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馬上贏是創新工場投資的大陸領先的快消行業大數據公司,其定位是中國快消品行業的風向標,零售監測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信息化賦能小規模零售商,馬上贏打通一個個數據孤島,以大數據的方式挖掘零售數據的商業價值,為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
為了讓數據更好地服務於新品研發和上市,馬上贏引入了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環,通過數據說話指導快消品快速迭代,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
具體來說,品牌商可以在零售商的渠道內測試包括售價、外觀、營銷、陳列等要素,通過數據回饋指導新版本,實現往復循環。
在采訪中,馬上贏創始人猴哥(王傑祺)表示,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零售領域,馬上贏致力於定義中國快消品零售監測行業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免費為連鎖零售商提供市場情報和「零售數字化鐵三角」2,與零售商進行數據合作,將海量的線下快消品零售數據轉換成精准的市場洞察情報。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 「零售數位化鐵三角」指通過PDCA循環迭代的方法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P=Plan:52周企劃;D=Do:會員營銷;C=Check:BI看板;A=Act:改進。
■本期受訪嘉賓:猴哥(王傑祺)
馬上贏正在建設覆蓋線下門店最多的零售監測網絡,為連鎖企業免費提供BI看板、52周企劃3、會員營銷和市場情報,推進連鎖企業數字化轉型。
猴哥(王傑祺)是馬上贏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他是原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產品專家,曾于美國UPS供應鏈部門擔任高級工業工程師。在創立馬上贏之前,他曾創業推出購物助手(如意淘),後被阿里收購。
3「52周企劃」指依托馬上贏的大數據AI技術説明零售商實現精細化管理。零售商可以瞭解一年中每周適合銷售什麼類目的產品,與陰曆節日、陽曆節日、節氣、特殊事件(如比賽活動)關聯,提升門店的銷售計劃能力。
■對談實錄
Q1 馬上贏為什麼選擇切入零售賽道?如何定義「中國的尼爾森」?
猴哥:馬上贏致力於定義快消品零售監測的新標準,做「中國的尼爾森」,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服務。面向零售商,馬上贏免費提供ABC服務,即AI、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服務),以換取訂單數據;面向品牌商,馬上贏基於零售商的脫敏數據提供大陸市場情報,賺取收入。
馬上贏發現,大陸的市場過於分散,零售的毛利又低,大量規模小的零售商缺乏足夠的IT費用以支援其獨立完成信息化應用,但他們對信息化的需求又是真實存在的。另一方面,品牌商有意願和能力為市場情報、動銷數據支付費用。馬上贏看到了零售商和品牌商的痛點以及購買力的巨大差異,嘗試通過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所需服務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馬上贏一方面向零售商免費提供差異化的信息技術服務,按零售商的需求提供BI看板和市場情報支援,另一方面向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此外,馬上贏還在著重提升AI演算法和大數據中台數據處理能力,以便支援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數據服務需求。同時,這些技術優勢和服務支撐能力説明馬上贏建成大陸覆蓋範圍最大的即時零售數據監測網絡。對於馬上贏和客戶而言,這是雙贏。
在數據治理中,馬上贏需要做的是建立相對統一的內容體系,實現統一的度量衡。比如同一個條碼的商品在不同門店的名稱寫法不同,傳統方法是通過人工進行校驗和修正之後才能統一名稱入庫。馬上贏通過自己搭建的超1,600萬條碼的商品庫,使用AI演算法對零售數據做分類、清洗,並基於完善的商品知識圖譜體系標記商品屬性,再由BI看板提供數據洞察服務。馬上贏的這套全流程自動化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數據處理和情報產出的速度和效率。
Q2 相比數據咨詢商、科技巨頭等其他類別的競爭對手,馬上贏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如果品牌方想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怎麼應對?
猴哥:以往零售商想實現信息化必須高價購買專門技術公司的服務,只有少數資金充足的大零售商可以負擔得起,零售行業中數量眾多的中小型零售商往往望洋興嘆。而品牌方一般很難獲取到這些生意占比很大的中小型零售商數據,因而會尋求數據咨詢商的數據服務。但出於成本和利潤的考慮,數據咨詢商往往只服務最頭部的品牌商,在大陸可能只有幾百個品牌商能消費得起數據咨詢商的服務。相比之下,馬上贏合作的品牌商更加廣泛,從新銳品牌、區域性品牌到成熟品牌、頭部品牌,馬上贏都可以提供符合客戶需要的數據服務。
數據咨詢商從少數零售商那裏提取商品月度銷售匯總數據,再將數據整合為大盤情報,賣給少數頭部品牌商。但馬上贏從「激活生態」的角度出發,説明零售商提升數據運營能力,獲得大量一手銷售訂單數據,可以為品牌商提供更詳細的數據洞察服務。此外,馬上贏由AI賦能數據清洗和BI交付,從而可以提供即時的、更細顆粒度的看板,可以提供細到省級、地級市級、業態級、SKU級顆粒度的數據。
相比電商巨頭,馬上贏選擇線下快消品零售行業,覆蓋更多的線下零售商,涉及更豐富的業態,有大賣場、大超市、小超市、便利店、食雜店等等。在商品品類的選擇上,馬上贏暫不拓展美妝、服裝等電商渠道占比超過50%的品類,而選擇線上化率相對更低的品類,如食品、飲料、日用品。這些品類消費時效性高、頻次高、單價低,線上購物場景並不適合線下。
至於品牌方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早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和大品牌都聊過,如果建立品牌方自己的銷售追蹤網絡是否可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行。一是單一品牌方來做大數據,做完了只能自己受用,成本攤下來很不合算,還不如投資AI企業,實現專業化分工;其次,品牌方還有一些技術壁壘解決不了,攻克下來只會對成本端造成更大的壓力,得不償失。
Q3 馬上贏在賦能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猴哥: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行業裏不透明的競爭——現在做AI的企業太多了,很多企業會虛報準確率,噪音特別大。
AI在每個垂直行業的落地需要很多行業知識,其次才是疊加AI演算法。但很多傳統企業對AI的期待特別高,導致市場上各種聲音魚龍混雜,每個企業都在講述「AI萬能」的故事。馬上贏不會激進地過度承諾,但這種冷靜和狂熱之間的衝突會帶來很多麻煩——當別的AI企業過度承諾其自動補貨的準確率高達95%的時候,馬上贏如果表示我們的準確率位於70%—85%的區間,傳統企業就會輕視我們的實力。現在,垂直行業裏缺乏行業組織或者專業機構來做客觀、公允的第三方普查。比如在圖像識別、自然語義處理領域,都有比較公認的訓練賽,大家用演算法的跑分說話,相對而言就比較客觀。落到垂直領域裡,每個企業自己報數據,很多時候就會有水分。
馬上贏曾經考慮把收集的數據脫敏之後貢獻出來,讓大家有一個公平的舞臺競技,但是很難運行起來。僅僅共享數據不足以激勵演算法團隊,需要行業組織定期舉辦競賽、活動等,或者像Netflix舉辦推薦演算法比賽,通過資本來激勵大家參與,僅僅靠社區運轉不起來。
Q4 你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猴哥:有能力的巨頭要持續加強行業的基礎設施,讓開發AI的人能有更好的工具,讓雇不起博士生的企業也能應用AI,實現技術普惠。同時,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AI企業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生存之道——「科技巨頭靠算力,我們靠設計」。
同時,大陸的零售行業在洗牌,有很多更具備數據化思維的新品牌在躍躍欲試。以前是渠道經濟,在社區裏搶到點位就能有流量,未來是有技術、數據和管理能力的品牌才能從老品牌手中搶到點位。此外,隨著許多快消品牌逐步上市,出現資本外溢,更多的人會開始創業,疊加當前快消巨頭的二代交棒窗口,零售領域將有新一波浪潮湧動。我相信,未來的零售行業會更加擁抱數據,擁抱AI。
■要點回顧
1. 不只是技術層AI要有標準,應用層AI也需要標準。垂直領域應用AI需要由行業組織或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公認的行業標準,從而促進AI企業公平有序發展,這也將反哺傳統企業,促使傳統企業的AI應用提質增效。
2. 「科技巨頭靠算力,AI企業靠設計」,結合巨頭提供的行業通用基礎設施和「改造者」特有的垂直領域數據集和算法,各取其長,方能最大化傳統企業應用AI的效率。
前瞻技術創業投資 計 畫 在 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主辦單位:經濟部 技術 處執行單位:A+企業創新專案辦公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