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教會我的事 Lesson5「我要像風一樣,你吹到風就會想起我」
前天跟 阿記動物溝通-毛孩故事柑仔店 聊了將近兩小時,其中讓我訝異和驚喜的五件事,請讓我再次以兩年半前的連載形式,分批跟大家分享~
在開始故事之前,想跟大家先分享小努媽的故事,我小時候很喜歡東方元素的任何東西,像是卡通裡面有什麼「左青龍 右白虎 南朱雀 北玄武」我就會覺得很神奇、想了解,我記得大概小學二年級,不知道看了什麼卡通,有講到水神、火神之類的很多神,也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但當時的我還小,無法聽一次就記得起來,於是我自己拼湊了一個「風、火、光、地」四神,而我自許風神XD
大概從小二開始,如果上體育課很熱,我就會心裡默默的跟風對話:「風兒們!奔跑吧!快吹起來」如果剛好有風來,我就會覺得很開心的跟風兒們謝謝,水庫缺水我也會閉上眼跟風兒溝通,請他們從海上往陸地吸滿水的過來;跑步的時候也會想像旁邊有我的風部隊跟我一起跑,甚至有一次晚上在家裡社區奔跑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倒垃圾我要用跑的),我左邊眼角一閃而過金色的小精靈跟我一起跑,但就那0.1秒,我一轉頭就不見了!但這個「我是風神」的意識大概在小學5-6年紀就默默的淡忘了這件事⋯也不再跟風對話
進入正題
之前看溝通師-蘿倫‧麥柯的書「永恆的禮物」,裡面的動物、植物分享了他們這一生的任務,有的是來練習勤勞,所以她選擇當浪貓⋯等等,也有生命之間為什麼要相遇的原因~
於是,我問了努比:「你這輩子要完成什麼的任務?」
努比回答:「我想要像風一樣,很快的來、很快的走,你只要吹到風就會想到我!這世上有好多自然存在的事物,他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我想讓大家知道,我曾經在這個世界很有意義,我小小的,但是我大叫讓大家看見我,我就是這樣被帶回家,我媽還會叫我要跟著他彈鋼琴時一起唱,但是我不會唱我只會叫,我叫的很好」
(#補充一下 因為努比很愛對門外鄰居的動靜吠叫,也很愛叫我回房間陪他睡覺,我就跟她說,用叫的難聽!有本事你用唱的😂看來她並不覺得難聽⋯⋯)
努比繼續說:「風的聲音很大又很小,跟我一樣,但是風很重要,跟我一樣,我是透明的,啊!我是白色很像透明,這樣記就會知道我了!所以小妹不是哦」
(努比前面還說了,他走了以後變成沙子,要站在山上往海邊方向,隨著風灑下去,這是他想變成風的意思,我跟他說我本來想說把她種成植物,她激動的說植物很吵,他不要變成植物。好吧!你跟我一樣需要自由,那我不會把你禁錮在盆栽裡的)
接著阿記幫我問了:「你為什麼要跟媽媽遇見啊」
努比:「我媽媽要遇到可以包容他的狗狗不容易」
我:「要能包容你也很不容易 #笑著哭出來」
努比:「我也需要很包容的大人照顧我 #你真有自知之明」
後來我問了關於前世的記憶,以前別的溝通師幫我跟妹妹溝通時,妹妹曾經說過,努比跟妹妹上一輩子是同一窩的小黑狗,但沒有接收到他們長大的記憶,應該是很小就夭折了,當時他們約好這輩子要再相遇,但沒想到這麼快就遇到了(一歲多就遇到了)
我:「那⋯你還記得你跟妹妹上輩子也是姐妹的事嗎」
努比:「這次換我先死哦」
#下集待續 #下集分享前世
看其他集,請點它👉#努比教會我的事
✳︎ 努媽專欄連載 ✳︎
(1)努比離開前的願望:http://bit.ly/10全十美願望清單
(2)那些努比教會我的事:http://bit.ly/努比教我的事
(3)等努回來:http://bit.ly/就等努回來
(4)用散步想念妳:http://bit.ly/邊散步邊想妳
(5)癱瘓復原日記:http://bit.ly/癱瘓復原日記
✳︎ 努比與我 ✳︎
追蹤IG: bit.ly/努比與我IG
訂閱YT: bit.ly/努比與我YT
按讚FB: bit.ly/努比與我F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京都四神遊」介紹 訪問作者:葉育青 內容簡介: 洛東青龍.洛西白虎.洛南朱雀.洛北玄武 四方神獸 景點位置總整理.歷史漫遊.實地走訪.當地互動 帶著本書,沿著京都建都的軌跡, 用不一樣的角度,探索屬於自己的京都故事吧! 作者為了追求京都獨特的...
前朱雀後玄武的意思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鳳呈祥
是中華民族吉祥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民族對和諧幸福的追求和審美覌奌的集中表現。龍和鳳的形象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的,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展現著中華文化的不同品格:龍代表著自強不息、合力奮進、剛健有為的一面;鳳代表著厚德載物、和美仁愛、靈慧福生的一面。龍和鳳出現在一個畫面,是剛柔相濟,陰陽和諧的象徵,是理想世界的藝術展現。我們經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其根據是伏羲和女媧是「龍祖」的說法。實際上,伏羲和女媧也是「鳳祖」,因為他們二人都姓「風」,而古代「風」和「鳳」是通用的。
龍和鳳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目前發現的最早「龍紋」出土於遼寧查海前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最早的「鳳紋」出土於湖南高廟文化遺址,踞今約7、800餘年;最早出土的「龍鳳紋」是在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距今近7000年。這幾件珍貴文物證明,龍鳳文化是幾乎是同時相伴相生髮展起來的。儘管龍和鳳幾乎是同時出現在中華遠古文化中,但是在秦漢以後,由於歷史上除武則天外全是男性帝王,帝王開始比附龍,后妃開始被比附鳳,出現了龍為雄;鳳為雌的審美屬性,因而出現了「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鳳和鳴」、「龍鳳雙全」等吉祥成語和圖案,廣泛用於宮廷文化、節慶文化、婚誓慶典之中。現代又衍生出「光彩龍鳳」、「龍鳳連理」、「金龍玉鳳」、「龍鳳百年」等名目的婚禮,使龍鳳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龍鳳呈祥》是一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傳統京劇,往往是春節期間的賀歲節目,是國粹京劇的經典,可研究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只從「龍」和「鳳」的圖案造型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討。
下面先說「龍」。龍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有三大特點:第一、它是時間的代表:龍在中國人記載年齡的十二生肖中是唯一的抽象動物,順居第五位。在中國數字文化中,屬「九五之尊」,位置神聖。第二、它是空間方位的代表,在古代中國表述天象「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方位的二十八星宿中,青龍在東方,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顆星星組成。第三、在佛、道教和民俗信仰中,它是通天、地、人三界的神獸,是主管風調雨順的神靈。這點對於古代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來說,等於是主管人們命運的神靈。因此「龍王廟」遍及全國各地,龍的形象廣泛出現在節慶活動之中。龍的這三大特性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龍文化形成的歷史吧。
「龍」文化的發展主要經過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遠古時代,仿聲寓龍
在有語無文的石器時代,人們對雨天打雷的物理現象表示敬畏,於是用形容雷聲的「隆」的聲音,表達對雷電的指認。清代學者陳澧說:「蓋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見之,則心有意,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文字是語言的延伸。中華民族對於「龍」的崇拜,最少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今日的「龍」是從語言中「隆」的聲音發展而來,是與古人對「天」的崇拜相關。「龍」的起源很神聖。中華民族大家庭56個民族中,有不同語言、不同文字,但對於「龍」的稱謂,基本上是用「隆」的發音認同的。
第二階段:傳說階段,「龍」為人所用
由於雷閃轉瞬即逝,因此,龍成了想像中的動物。當人類社會有了自己的領袖時,傳說的龍就為人所用了。在傳為禹和伯益所著的古書《山海經》中的雷神就是人頭龍身,黃帝命人用它的骨頭製成鼓槌,能發出雷鳴般聲音,鼓舞士氣,打敗了蚩尤。黃帝取得勝利,大治天下後,乘龍上天。在傳說年代,「龍」一會兒是雷神,它的骨頭做成供黃帝指揮作戰時手中的鼓槌;一會兒是能上天的神龍,成為功成名就後人間領袖胯下的坐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人為本,主宰社會的是人,而不是神。
第三階段:「龍」與經典結緣,為人所仰
如《史記.補史記》中說:華胥氏踩了雷公的腳印而孕,生下了牛耳龍身的伏羲,伏羲畫八卦、養牲畜、駕馭天下。《左傳》中說「龍」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物」;西漢學者劉向稱它做「天龍」,是飛騰於天的神物;東漢學者王充在其所著《論衡》中說:「雷龍同類,感氣相致」,「龍聞雷聲而起,起而雲至,雲至而龍乘之。」《說文解字》說它春季升天、秋季潛淵,可以興雲布雨,澤惠萬民。
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對中華本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佛經中有一個名叫「那迦」的神獸,長身無足,在水中稱王,在譯為中文時,把它譯為「龍」。在佛教中,龍是護法八部神祇中的第二位,龍王可以興雲布雨,有保證風調雨順的功能,受到民間歡迎。有關龍宮、龍珠的傳說進入中國文學,使得龍文化豐富多彩。道教繼承並發揚了對龍的民間信仰,參照佛教,創造出自己的龍王系列,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海龍王---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閏、西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以及六十甲子值星太歲中的戊辰木龍趙達將軍、庚辰金龍董德將軍、壬辰水龍彭泰將軍、甲辰火龍李誠將軍、丙辰土龍辛亞將軍等…達百位之多。
第四階段:多元一體,異彩紛呈
同樣一個「龍」,由於來源不同,應用不同,藝術形象也就不同,形成了百花齊放大發展的局面。首先是從語言到文字,經過了多元發展最後統一的過程。在《說文解字》中說「龍」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湯成沅編著的《金石字典》中所收的各種古「龍」字,有90多種。直到二十世紀50年代,最後統一為「龍」字。第二在龍的形象上,經過石器原龍期、青銅器上夔龍期、春秋戰國飛龍期、南北朝行龍期。宋元黃龍期的發展,不斷完善。在龍的使用功能上有「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的說法:「大爺贔屓形似龜,碑下負重顯神威;二爺螭吻型似獸,屋項遠望看宇宙;三爺蒲牢身材小,生性好吼為鍾鈕;四爺狴犴形似虎,立於獄門不喊苦;五爺饕餮喜歡吃,立於鼎蓋護飲食;六爺霸下性好水,伏在橋柱嚇水鬼;七爺睚眥性好殺,緊抱刀環看著家;八爺狻猊型似獅,立於香爐把煙吃;九爺椒圖似螺蚌,樂守鋪首於門上。」
第五階段:造型狀美,寓意吉祥
元代,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龍的形象完成了統一。元順帝時,為了突出皇權,規定「龍」的圖案只能供皇帝專用,從此出現5爪為龍,4爪為蟒的等級現象。其結果是龍的形象更加紛雜,使用更加廣泛。自明、清後,龍的形象才逐漸定型。「龍」是由象聲語、象形字發展成的覆蓋面極其廣的吉祥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它之所以受到人們歡迎,是因為傳說中的龍,是黃河鯉魚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躍過龍門而變成的,充分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它在宮廷是代表皇權奉天的威嚴象徵,在民間是節日歡慶活動的道具。它是吉祥如意,伸卷自如的代表;又是不是強暴,主持正義的代表。
(清乾隆藍地黃雲龍紋盤)
龍的出身本源(古人對雷電崇拜)是神聖的,這是它的「神」;龍的變化是豐富的,這是它的「形」。龍的形態可以總結為「三停九似十三勢」:三停為,頭至膊,膊至腰,腰至尾折出三道彎。九似為:牛頭鹿角眼如蝦,鷹個蛇身鳳尾巴,鱷魚嘴、泥鰍須,混身披滿金魚甲。十三勢為,行似雲、竄似閃、卷似風、展似松、奔似馬、飛似鷹、蹲似犬、臥似熊、爬似鱷、幡似蛇、游似魚、盤似螺、走似虎。(注5)由於龍的外在形象由多元組成,因此人們對它尊而不親。又由於它的形象要保持怒吼打雷狀的「神」態,只是形式的威嚴,因此人們對它是敬而不畏。因為它的藝術形象的形成和發展是緊密與歷史發展相聯的,所以它的形象和使用範圍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龍的形象可以變化無窮多姿多彩,有極強的裝飾性和娛樂性,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創造活力和追求幸福的積極向上精神,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藝術結晶。
鳳凰和龍一樣,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徵、文化標誌和精神紐帶。「鳳」的聲音來源於「風」,《中國鳳文化》一書給了一個這樣的定義:它的形象是中國古人對雞、燕、鷹、烏鴉、等多種鳥禽、某種遊走動物及太陽、風等自然現象多元容合而產生的神物。龐進先生的這個定義可以在《中國戲曲服裝圖案》(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出版)鳳凰圖案中得到印證。以該書第5圖馬強老師所繪「鳳」為例,可以總結為:「公雞頭、燕子嘴,鶉身鵝頸仙鶴腿;雁翅膀、鴛鴦扇;孔雀長翎烏羽卷。」是由九種吉祥禽類組成的神物。在漫長的鳳文化發展過程中,這九種禽類的特徵在歷代不知名的工藝美術家製做過程中又不斷發生變化,使其更加完美。鳳與龍的形象變化不同,鳳是越變越美儘量擬人化,反映了群眾的審美要求;龍是越變越威嚴,使人感到震懾力。
下面我們對鳳的來源進行探討:
公雞頭:《山海經》中記載,丹穴山上有一種鳥「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有的學者說:「鳳為太陽鳥的神聖標識」,「雞是太陽鳥的神聖化身」,「什麼是鳳凰?其狀如雞也」。民間圖案中有《百鳥朝鳳》(圖采自張德寶、龐先健所繪,《中國吉祥圖像解說》上海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1頁)。鳳凰為百鳥之王,頭戴王寇,正符公雞特色。
燕子嘴:據《詩.卷阿.陸機疏》:「鳳凰一名鶠」,鶠與燕發音相同,《毛詩陸疏廣要》里是這樣解釋的:「龍乘雲,鳳乘風,故謂之鶠。」按《說文》中的說法,燕子是把頷給了鳳,(注7)因此畫鳳歌訣中有了「燕子嘴」的說法。在清朝慈禧太后當政年代,人們以女人嘴小為美,因此鳳的形象嘴小,而且連眼睛也脫離鳥形,狀似美女了。
鶉身:鵪鶉體形酷似雞雛,額、頭側、頦和頸部均為淡紅色,背部為淺赭色,其他部位也都有朱紅色的花斑,看上去就家是一隻剛從火中飛出的小火鳥。二十八星宿中南方朱雀「天文朱雀,取象於鶉」,「南方朱鳥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夢溪筆談》)」。鵪鶉不僅具備火的色彩,而且心系溫暖,每年都要遷涉我國東南溫暖地方過冬,顯示了鳳凰為「火鳥」的特性。
鵝頸:鳳凰造型特點是「三長(頸長、腿長、尾長)」,天智屬於候鳥,古代把天鵝和大雁均稱為向陽鳥。天鵝通體羽色純白,頭頸極長,超過全身長度的一半;飛行時,頭、頸部直伸,姿態非常優美,不但飛得很高,而且飛得也快,是人們公認的「高潔」之鳥,早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出現了天鵝形鳳紋。
仙鶴腿:中國古代有丹頂鶴由天地之精氣化成的說法,鶴頸長、腿長飄逸優雅;清音善嗚、翅美好舞,有長壽之相。可與鹿組成「鶴鹿同春」、與松組成「松鶴長青」等吉祥題材圖案。
雁翅膀。大雁有舒展的翅膀,在古代又稱「鴻」,將其稱為「知時鳥」、「隨陽鳥」是排列成行為「人」字或斜「一」結隊而飛,高潔的候鳥,又是志遠大的「向陽鳥」。大雁的羽毛呈棕灰色,屬於「玄鳥」。
鴛鴦扇。鴛鴦飛則成雙,宿則成對;雄曰「鴛」,雌為「鴦」;與遠古鳳凰的雄為「鳳」,雌為「凰」的命名方式相似。鴛鴦身備五色,爛若雲錦,尤其是那兩片橙黃色略帶黑邊的扇形帆羽更是美麗,因此成為組成鳳型的「兩短」特徵。
孔雀長翎,孔雀尾屏上長有鮮亮的橢圓形眼狀斑,這是孔雀在眾多鳥類中獨有的特徵,也是鳳凰造型必有的特徵。不同的是,孔雀尾屏是多翎呈扇狀,鳳凰是1---5尾呈條狀,造型多種多樣。《中國鳳文化》091頁有就列舉了蓮花式、水草式、草葉式、火焰式、瓦楞式、孔雀密式、孔雀疏式、方肯式、菊花式、卷鉤式、卷葉式、卷草式、草紋式、軟刺式、硬刺式、點葉式、羽絨式、虎紋式、松毛式、花辦式、嬊鳳式、疏葉式、棒錘式、花苞式等24種鳳尾造型。
烏羽卷。鳥鴉古稱「玄鳥」,古代有「陽精」之稱。傳說中:太陽里有隻長著三條腿的鳥鴉,這隻烏鴉隨著太陽行走。古書《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正月,「日色赤,中有黑氣如飛昔鳥,數月乃銷」。這實際是太陽黑斑的記載,人們把這種現象記在了烏鴉身上,使其有了神氣。鳳凰圖案中尾翎常伴有飛羽和飄帶,據傳說與神話故事后羿射日有關,后羿把10個太陽射掉9亇,太陽被射中後太陽中玄鳥的羽毛紛紛飄散,成為鳳凰尾翎的附尾。
此後,新婚男女在舉行婚禮時,可以無償使用。此曲長三分鐘,其歌詞為:「你是新娘,我是新郎,我們的愛在朝需中起航;你撐一篙,我劃築槳,唱一曲中華《龍鳳呈祥》;龍鳳祥,地久天長;和和美美,喜氣洋洋…」。龍代表陽剛之力;鳳代表柔順之美呈,這一對吉祥物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哲學觀念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龍鳳呈祥是中國文化特色,在國際政治場合也經常使用。
雁棲湖新聞中心的北樓所繪龍鳳呈祥圖案,被與會人員視為「中國風」的重要代表,受到從多媒體關注,為大會添了光彩。
前朱雀後玄武的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妖妖妖妖|09 >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
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 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
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北方七星斗、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
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裡,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青龍~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為青色的龍,代表的季節是春季。
青龍,亦作「蒼龍」,東方之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
四神獸又是由二十八星宿所變.東方七星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珮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
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
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白虎,西方之神。
形體似虎,白色,兇猛無比,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
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因此成為尊貴的象徵。
同時白虎也象徵著威武和軍隊, 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 例如古代軍隊裡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托世的, 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
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朱雀~
朱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一種紅色的類似於鳥的生物,與鳳凰狀如錦雞,五彩羽毛不同,其身覆火焰,終日不熄。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是夏季。
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南方之神。
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所以在遊戲中經常以鳳凰的形狀出現。
但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 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
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
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
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玄武~
玄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道教中後將玄武人格化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
玄武,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擴大。
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
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它和其他三神獸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
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他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
《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
《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前朱雀後玄武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京都四神遊」介紹
訪問作者:葉育青
內容簡介:
洛東青龍.洛西白虎.洛南朱雀.洛北玄武
四方神獸
景點位置總整理.歷史漫遊.實地走訪.當地互動
帶著本書,沿著京都建都的軌跡,
用不一樣的角度,探索屬於自己的京都故事吧!
作者為了追求京都獨特的美一再走訪,走得久了,自己的故事、所思所想也留在了京都,和京都的歷史、建築、風情交融在一起。於是,京都成了思想與心靈上的故鄉、自助旅行的原因、終點與起點……
本書用獨特的京都風水方位介紹景點,各個景點的地理位置清晰後,助你掌握景點位置、安排順暢旅程。
跟著本書漫遊京都,你又會寫下什麼樣的故事呢?
★來吧,循著京都建都時的軌跡來遊覽吧!
桓武天皇建都京都時,仿造了唐代長安城的配置,也訂定了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風水方位。本書依據四神獸的方位,一一蒐羅京都最迷人的景點,依照方位分類的景點,地理位置都十分接近,方便到訪的旅人沿著歷史的足跡安排旅程。
.左青龍洛東:祇園、八坂神社、清水寺、銀閣寺、白川、平安神宮,見證洛東的繁華
彷彿匯聚了所有的精華般,每位京都旅人必遊的經典都聚集在位於左青龍的洛東。
體會日本平安時代風情的祇園、祇園祭的主角八坂神社、由高超工藝技術建造的清水寺皆位於此。
除此之外,不妨也一遊銀閣寺、白川,或美得夢幻的平安神宮。
.右白虎洛西:嵐山、天龍寺、野宮神社、金閣寺、平野神社、北野天滿宮,漫步洛西的悠閒
如果你喜歡親近大自然、悠閒漫步,就絕不能錯過位於右白虎方位的嵐山。
日本佛教五山之首的天龍寺、神祕的竹林道、源氏物語裡的野宮神社,全都位於嵐山。另外,還可以搭乘嵯峨野觀光火車、保津川渡船享受水光山色。
前往嵐山的路途中,遊興高漲的你還可順道參觀美得讓人忌妒的金閣寺、春天被櫻花包圍的平野神社,或是奉祀學問之神的北野天滿宮。
.南朱雀洛南:伏見稻荷神社、桃山城、平等院,品嘗洛南的富庶
鴨川、桂川、宇治川匯聚之處,豐沛的水資源富庶了洛南,所以伏見的米飽滿、桃山的酒芳醇、宇治的茶甘美。
在伏見可以一訪京都人氣第一的伏見稻荷神社,見識壯觀的千本鳥居。
桃山用好水釀出的美酒,包準嗜酒者滿意,在桃山城則可一窺戰國梟雄豐臣秀吉的成就與野心。
抹茶控更不能錯過抹茶的故鄉宇治,並參觀仿造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的平等院囉!
.北玄武洛北:貴船神社、鞍馬寺、下鴨神社,參拜洛北的安康
想要親近大自然,除了嵐山外,位於北玄武方位鞍馬山、下鴨神社,也是你另一個選擇。
貴船神社祀奉水神,掌握了京都的水源命脈。搭乘叡山電鐵、轉搭接駁車後,就能抵達。之後穿過深受健行者喜愛、傳說有天狗出沒的太古森林,就能來到鞍馬寺。
若不想跑太遠,在京都市區、負責鎮守鬼門「艮」位的下鴨神社同樣也有一片原始森林,裡頭還有保佑腿足健康的井上社、增進美貌的河合神社,參拜、變美麗、吸收芬多精一舉數得!
.中麒麟洛中:京都車站、東西本願寺、二条城、同志社大學、晴明神社、護王神社、錦市場,探訪京都的心臟
在京都旅遊都會經過、京都交通中心的京都車站就位於洛中,車站附近的東西本願寺也是洛中不容錯過的景點。
如果你想來場近代日本歷史漫遊,那就探索「大政奉還」的地點──二条城,或是培育日本改革菁英的同志社大學。
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神社參拜體驗,不妨一遊十分有特色的晴明神社、護王神社。而喜歡美食的人,京都的廚房錦市場絕對能滿足你!
作者簡介:葉育青
才華洋溢的文字工作者、熱心助人的社會工作服務者、浪漫自由的夢想家、有良有心的事業經營者。喜歡旅遊、喜歡探求世界,足跡踏遍二十幾個國家。目前為孜孜矻矻的修業者,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做有挑戰性的事,近日挑戰的對象為皮件、薩克斯風、太鼓。
作者粉絲頁: 葉子漂遊記
出版社粉絲頁: 瑞蘭國際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