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很重要,肉肉也很重要(?)
BL漫畫畢竟是血氣方剛的少年們組成,
公式上,一集內就會有很露骨的畫面。
但發現好看,居然又很輕水的路線(真的讓人很懸念(回音~~))
沒關係,無論清水還是多肉,直接列出帕姐喜歡的書單系列。
--------★清水系列★--------
1.佐藤君的大本命/田中铃木
個子矮小的醜男(受)吉田(這是官方文案,吉田明明很可愛)
被過於完美同校帥哥(攻)佐藤瘋狂迷戀,
主要是好笑的校園生活,主角們在三壘包上僵持第11集。
2.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豊田悠
日劇有町田啓太跟赤楚衛二加持下,已昇華純愛最高點。
漫畫版也非常好看,有輕描淡一格滑進本壘,
但這部壘包似乎已不是重點。
3.原地踏步的愛情 /日高ショーコ
講述兩名少年從高中認識到出社會,
發現對彼此已超過友誼,卻又僵持不著(如書名)。
日高老師的作品就是『正經』兩字。畫風唯美,感情戲也很細膩。
反應現實中男男戀的掙扎,所以會有點苦澀感~其他作品都大推(大人味)
--------★多肉、劇情也很棒系列★--------
1.格差天堂/绪川千世
反應校園霸凌事件的BL漫畫,角色們都超有個性
背景是有階級制度的班級,男主角(受)瞬間從頂端國王變底層角色。
飽受更種欺負(?),最後被傲嬌攻看似欺負、又保護下的劇情糾結著。
2.野性類戀人/家寿たらこ
背景設定很特別,主角同時人類,也同時是別的物種,
人類男性也能是雌性(受可以懷孕~),一開始對畫風沒有愛好
但越看越喜歡。整個刷新對BL漫畫的想像。
3.探索者系列/山根绫乃
壞壞霸道總裁的最經典,主角(受)為了報導而出入聲色場所,
遇到壞壞總裁(攻),開始大玩你追我跑,
主線上有黑幫亂入,導致攻受出生入死又被拆散,整部應該有9集,
真心覺得他們必須公證結婚。
4.鳴鳥不飛/ヨネダコウ
黑道幹部(受)與手下(攻),在相處過程中產生情愫。
這部已經電影化了!除了黑道背景很有氣氛外,主角因為黑暗的過去會讓人很揪心。
(作者在畫家庭教師同人時就很有名,是專業畫『黑幫』題材畫家)
-----------★其他喜歡的書單★---------
1.是-ze (共11集)/志水雪
2.戀愛暴君 (共13集) / 高永ひなこ
3.10 count (共6集)/ 寶井理人
4.吟詠花戀 (5集中) / 夏目維朔
5.昨日的美食 (15中) / 吉永史
————————————————
★貼圖:帕帕珍與貓
https://reurl.cc/vDEg7o
★新書:小資女職場血淚向前衝
https://bit.ly/3q8JFKS
————————————————
#腐女 #BL #漫畫 #插圖 #書單
刷新愛情線上看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
去年本單元大受好評,今年決定續作,來看看今年金馬獎有可能達成哪些有趣的紀錄。金馬獎得獎王杜篤之與張叔平再次同場較勁,今年也可望誕生史上最高齡的演員獎得主。不過去年17個如果,最終只有兩個實現,大家覺得今年哪個紀錄最可能改寫呢?
.
.
(1)如果《日子》和《親愛的房客》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將會成為21世紀首部獲得本獎的LGBT電影(涉及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之電影)。上一部獲得最佳劇情片獎的LGBT電影是蔡明亮執導的《愛情萬歲》(1994)。
.
(2)如果《日子》獲得最佳劇情長片,也將成為首部在金馬獎掄元的無對白電影。
.
(3)如果蔡明亮或陳果拿下最佳導演,連同過去所獲的兩座,將追平李行、杜琪峯、許鞍華與侯孝賢的三項導演獎紀錄。
.
(4)如果陳蓮華與安旭以《白露》榮獲最佳動畫短片獎,將是首部中國電影、導演在本項獲獎。
.
(5)如果陳果以《墮胎師》獲得最佳導演,將成為金馬獎史上首位執導作品未獲得最佳劇情片提名,但獲得最佳導演獎肯定的影人。
.
(6)如果李國煌以《男兒王》(附圖)封帝,將成為首位在金馬獎獲得演員獎的新加坡男演員。首位獲得金馬獎的新加坡演員是2002年以《跑吧!孩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的女演員鄭智允。
.
(7)如果莫子儀以《親愛的房客》封帝,將成為首位在同一年榮獲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影帝殊榮的演員。
.
(8)如果桂綸鎂以《腿》二度封后,將逼和李麗華、歸亞蕾、徐楓、楊惠姍、張艾嘉,成為獲得最多后冠的台灣/中華民國籍女演員。目前紀錄保持人是四度封后的張曼玉。
.
(9)如果現齡81歲的陳淑芳以《孤味》或《親愛的房客》其中一部片獲獎,將成為史上最高齡的演員獎得主。目前演員類五項最高齡獲獎者紀錄如下,女主角:葉德嫻《桃姐》(63歲);男主角:林揚《超級大國民》(63歲);女配角:梅芳《囧男孩》(72歲);男配角:馬如龍《海角七號》(69歲);新演員:舒米恩《跳格子》(30歲)。
.
(10)如果吳奕蓉(43歲)、霍嘉豪(33歲)、劉俊謙(32歲)其一獲獎,則皆將刷新舒米恩於30歲獲獎的紀錄,成為最年長的最佳新演員得主。
.
(11)如果吳奕蓉以《大吉大利 闔家平安》獲得最佳新演員,將成為首位以同一部作品榮獲金鐘獎與金馬獎演員獎殊榮的演員。
.
(12)如果金玄彬以《無聲》獲獎,將成為首位獲得金馬獎的韓國演員。
.
(13)如果柯貞年以《無聲》獲獎,將成為首位獲得最佳新導演的女性導演。
.
(14)如果《狂舞派3》榮獲最佳改編劇本,將成為首部獲得本獎項的續集電影。
.
(15)如果《同學麥娜絲》榮獲最佳改編劇本,將成為首部改編自紀錄片的獲獎作品。
.
(16)如果《怪胎》榮獲最佳攝影,將成為首部以手機完成攝影的獲獎作。
.
(17)如果盧廣仲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榮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將完成金鐘、金曲、金馬三金滿貫。
.
(18)如果杜篤之以《幻愛》榮獲最佳音效,將以總得獎數13座紀錄追平張叔平,並列獲得最多金馬獎影人頭銜。但張叔平今年也以《手捲煙》入圍最佳剪輯,一旦獲獎也將能以14座獨居領先。
.
(19)如果《你是豬》的〈Happy Family〉榮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將成為有史以來融合最多語言的得獎歌曲(本歌曲包括英語、馬來語、華語與坦米爾語),也將成為首支含有坦米爾語的得獎歌曲。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0760995026624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5732521196138
【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8415707594486
【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日子 #親愛的房客 #白露 #陳果 #墮胎師 #李國煌 #男兒王 #陳淑芳 #吳奕蓉 #霍嘉豪 #劉俊謙 #柯貞年 #金玄彬 #無聲
#同學麥娜絲 #怪胎 #大吉大利闔家平安 #杜篤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盧廣仲 #張叔平 #你是豬 #狂舞派3 #金馬獎 #金馬影展
金馬影展 TGHFF myVideo 影音隨看
刷新愛情線上看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自我療癒的一集 | 李長潔 😖
.
你覺得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嗎?是不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積極正向、邁向成功的貼文就想要摔手機?是不是才剛放假就在想週一已經要來了!很好,那你存在。最近,偽小編因為開學太過厭世,每天哀哀叫,叫到好友特地傳訊給我說:「你也厭世太久了吧~有完沒完?」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厭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為何我的生活會感到如此的無力與匱乏?甚至感受到憂鬱。如果說,厭世與憂鬱無可迴避地作為當代普遍的集體感情與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貫穿個人與社會的問題,並且承認厭世視為一種存在的姿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天啊我超級厭世der
▶ 當代厭世文化的誕生
▶ 厭世與憂鬱的思想
▶ 憂鬱的政治
▶ 精神痛苦跟馬克思主義有甚麼關係
▶ 厭世作為一種存在方式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f0t2lh12x608360yw9xoj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6wAF4BvDon7VWFyeUKfKI
.
📲 #FB 完整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76226469231639&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 #所謂厭世的文化
.
「厭世文化」是1990年至2000年後一代人所流行的次文化,其核心是顛覆過往推崇的正向思考與積極價值,並以戲謔嘲諷的方式在網絡空間發放負能量,調侃現實生活的缺憾。各種以「厭世」為主軸的內容、梗圖、金句充斥在生活之中,像是「每天睡醒張開眼睛,就是想著我要離職」、「人生三階段:出生、不知道活著幹嘛、生命結束」、「我就爛」、「大家一起爛」。其他像是《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等。
.
從關鍵字搜尋來看,「厭世」開始大量出現於2016-2018年,一開始為真的「厭世」(想死),後來在「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出現後,「厭世」與社會處境與流行文化關聯在一起,相關詞彙如「風格」、「表情」、「臉」,主題例如「年輕人低薪厭世」、「厭世少年」、「厭世臉」樂團等。憂鬱當然是一直都有的詞彙,並且與「症狀」、「藥物」、「醫生」、「患者」,主要被表達為一種疾病,常見主題如「情緒容易失調,出現憂鬱的反應臨床上」。因此,我們大概可以稍做定義,憂鬱是一種情緒(emotion),而厭世是一種處世狀態(situation)。
.
未來學研究所的鄧建邦教授,在《台灣年輕世代對未來2030年的意象》的調查中發現,如果以戰後世代與現在年輕世代在工作態度與實踐上相互對比,有完全不一樣的條件。新型態社會對勞動者要求更多的「彈性」(flexible) ,其可能是在時間、空間、能力與報酬上不確定性與反脆弱性之間的拉扯。我們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鼓勵個人積極邁向解放、彈性移動,但另一方面卻更加重了多重結構性的經濟與地位的競爭。於是,厭世、憂鬱成為一種無能為力下的逃避手段。
.
既然努力失效,那就不要太努力,總之你認真就輸了。如果說憂鬱是一種情緒的內容,那厭世應該就是它的表現形式。厭世的表現形式,反映了歸因於個人、受制於制度結構、沒有出路的未來,也是一種對「正向思考」、「成功價值」的嘲諷與反擊。而厭世的表現,或是憂鬱的充盈,有著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脈絡。
.
▓ #厭世的思想脈絡
.
從《瘋狂簡史》(Porter, 2002)的討論來看,可以見到人類精神痛苦的歷史可以分成三大階段:希臘時代的體液論、中古世紀的靈魂論、啟蒙時期以降的主體論。也就是說,康德(Immanuel Kant)在啟蒙時代建立「理性主體」之後,人之所以為人,是以「理性」作為標準,而這個標準測量的背後則是「工作倫理」的運作,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好好負責地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你可能就是一個「失常」的「人類」。
.
更遑論19世紀精神醫學的機制建構與技術介入後,精神正常與失常的人類,成為現代人主體無時無刻審視自己本體安全的一種存在手段(Foucault, 1961)。「厭世」態度或許成為對峙個體失常與社會失序的一種策略。
.
這裡不得不提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對前述理性的人類社會之衝擊與質疑,現代社會的陰影產生了悲觀主義思想,尤其像是存在主義。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結合了海德格對於人獨特存在模式的看法,以及馬克思對於階級的批判,思考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在作品《嘔吐》(La Nausée)中,主角感受到每日的無聊無奈(ennuyer),便陣陣作嘔,這個噁心的感覺,使他察覺自身的存在。所以今天的我們,每天都焦慮到胃痛,是因為我們存在(?)而存在的本身,就是地獄,在(新)自由主義的情境中,就是永無止盡的與他人共處與競爭。
.
其他的厭世作品,像是波特萊爾(Ch. Baudelaire)《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對現代性乍現的感受紀錄,或是,莎岡(Françoise Sagan)《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都在在指出現代性出現後,人在情感與情緒上的複雜情愫,以及表現在憂鬱上的政治性。
.
▓ #厭世代的憂鬱政治
.
為何要將憂鬱政治化?因為這個憂鬱、厭世的個人情緒主題,反映個人主義的趨勢,在現代社會的晚近發展中,深深地被鑲嵌在個人抉擇、身體健康、社會制度、醫療知識、工作倫理之間。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地方,正是我們要突然發現要面對自己之處。
.
這種憂鬱的政治,可以分成四大類型:一般心理學解釋、強的社會建構論、佛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弱的社會建構論。我們傾向最後一種憂鬱中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即個人心理有深層無意識結構,隱含著個人生命史的偶然因素,但同時也包含了有意識的生物、社會、心理、身體納入到現代性反思中。
.
甯應斌和何春蕤(2012)在《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中提出賴希(Wilhelm Reich)的「民困愁城」觀點(people in trouble)。這個說法不只是說people客觀上處於一個有trouble的具體困境中,同時還描述了people的心理情緒,也就是為這些trouble而憂愁困擾的情緒。民困愁城因此不只是佛洛伊德的「愁」,還有馬克思的「困 」,它同時關注了社會現實條件以及心理情緒狀態。people in trouble不但有著弗洛伊德馬克思理論的豐富蘊涵,並且洞悉了一個時代的症候,似乎更為普遍與貼切地描述了人類現況。
.
我們的情感與情緒的痛苦狀態,跟著資本主義社會環境在勞動著,兩者產生互動的關係。例如我很討厭一句話「在壓力中成長」、「離開你的舒適圈」等等,看重表現效能、生產性與積極性,人們生活在忙碌、焦躁、過動的氛圍下,「焦躁」、「過動」的情緒某程度上,被視為可增加生產力與效能。
.
但情緒上揚後則無可避免地反跌到谷底,這個「抑鬱」的「不能動」就會被視為產能的缺乏、不負責任等。然而,此兩種各走極端的情緒,在當代卻成為普遍現象。
.
▓ #馬克思主義與精神痛苦
.
而個人的身心(個體),就成為自我與結構交鋒之處,各種「自我表達」、「自我品牌」、「正向思考」等等的觀點,都顯示出,我們要求一個人需要展現出完整、良好的個體化,其是世俗的、現實的、自由的、解放的,但同時卻也是一種被囚禁、被要求,充滿正負情感交雜。既然人是因為資源的獲得而能存活著,那最直接的關聯,就是勞動(labor)的實施,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移動途徑、追求解放的形式與生命評價方式。
.
於是你可以看到,無論許多感到憂鬱的人,其憂鬱程度被衡量的方式,常常會首先關連到「還可不可以工作」,工作倫理成為承受精神痛苦的理由。因為,人們害怕失業,擔心工作能力被削弱,恐懼社會地位下降,害怕失去自由與自主的權力。
.
▓ #精神分裂的我們 在社群媒體裡幸福與厭世
.
啟蒙時代以來的社會情感就是憂鬱,我們在個體解放又囚禁的愛恨交織中生長成現在的模樣,我們一路認得自由主義、批判主義、社會主義,面臨巨大現代資本主義體制與權力關係,自己要痛苦地做出決定。而進一步到當代社會的後現代情境中,他衍伸出來一種矛盾弔詭的、認真又不認真的生命態度。其試圖讓「意義」懸空擱置,流動飄盪(葉啟政,2005)。「精神健康」的要求變成一種嘲諷,「精神分裂」的表現則成為一種遊戲。
.
上述的個體特徵在人我關係加倍密集的數位時代變得更加劇烈,我們渴望招喚公共,卻又想保持個體自由。在某個作用下,正向積極的形象治理,就成為一種表現出個體化的重要顯現。諷刺的是,英國公共衛生皇家協會於2017年根據1500位青年(18–24歲)的調查數據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對心理健康有負面作用。
.
某社群媒體在兩年前推出了限時動態功能。限時動態的出現,雖然降低了發文壓力,但也因為發布變得輕鬆且具時效性,用戶們分享生活的頻率會更頻繁、更瑣碎,刷新內容的次數也更多。難怪大家都想要用限時動態,適當的貼文與刪文手段,這似乎有助於人們躲避在線上和線下不必要的關注,一方面可以建立自我形象,另方面又能夠開闢一條逃脫壓力的路線(周妏蔆,2019)。
.
▓ #那就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社群媒體裡的情感與情緒流體,快速湍急,變化莫測。在數位社群媒體中,時時刻刻「忽悲忽喜」。數位環境所提供給人們的「理想的自我」,像是一種揮別傳統社會的自由解放,但在自我籌畫、情緒管理、與面對惡的世界的失敗可能下,卻更加導致一種厭世與憂鬱的狀態。
.
在這樣的正負情愫交融下,我想,「厭世」搞不好是一種最安全的存在方式。想到葉啟政老師在《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的導言提到,進出個體與集體之間的愛恨交織,無入而不自得,那是一種處世的修養(范綱華,2014)。一方面放下自我,感人身受,一方面貞定地與世間的悲喜保持距離。
.
厭世無敵。
|
#參考文獻
.
1. Foucault, M. (1961). History of madness. Routledge.
2. Porter, R. (2002). Madness: A brief history.
4. 何春蕤、甯應斌著(2012)《民困愁城》。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5. 周妏蔆(2019)。我寫故我在—年輕女性社群媒體之憂鬱貼文實踐。
6. 范綱華(2014)。本土理論再想像 : 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群學。
7. 游家權(2019)。不只是貧窮:淺談厭世的幾種成因。ROUTER文化研究。
8. 葉啟政(2005)。現代人的天命 : 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