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夢想的勇氣
#阿婷說旅行小故事✈️🌍
Throw back to #vatican !!!
The most small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前兩天臉書回顧7年前的今天
才讓我想起7年前我離開第二個公司
然後又把工作存下來的錢全部拿去實現背包客的環遊世界夢想惹
開始出社會賺錢之後
終於可以實現一個人當 #背包客 的夢想💕
7年前是我第二次離職一個人去環遊世界
把工作存的錢任性都拿去實現自己的旅行夢
記得第一次離職錢沒有存很多
所以只出走了幾個月就只好回台灣找工作。
有了第一次離職出走的經驗
第二次工作把一半以上的錢都存到我的環遊世界存錢桶裡
開始規劃等錢存到之後
就要再次任性的離職出走一年流浪世界的旅行
也在第二次出走時第一次踏進歐洲大陸✌️
照片分享的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梵蒂岡
剛好是我第二次出走時旅行歐洲的最後一站
因為當初規劃在歐洲的旅費差不多見底😆
只好先回家
不然就會影響到後面準備去澳洲、美國、加拿大、南美洲的預算
想一想
自己真的很有 #勇氣
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大概就是太瀟灑
說離職就離職
然後轉身就去背包客旅行一年
把錢花光後才回台灣
從零開始
然後繼續找工作存下一次出走的旅費💕
覺得很感謝當初自己有勇氣說離職就出走旅行一年的勇氣!❤️
很多人都問我說:妳怎麼有勇氣?
妳不害怕回來找不到工作嗎?
一個人旅行不危險嗎?
當然內心還是會害怕、恐懼
畢竟一個人出走
什麼都得靠自己
發生任何事情都得自己隨機應變
所以出走前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準備安全這部分的資訊
也記得出走前的兩年
邊工作的同時
假日會去上英文課、西班牙課、
通勤時間都在聽英文、
每天下班回到家不看電視不追劇
都在查旅行資料、規劃機票、住宿等等各種預算資訊及評估
上班中午時間同事找我出去吃飯
一餐要100元我覺得太貴都自己帶便當
同事揪團買手搖杯我也很少加入
自己每天下班回家
會帶著便當盒買快收攤的便當店只要50元
還有三菜一飯,
隔天帶去公司中午加熱吃
當時覺得每天可以多存50
一個月就多1,000元
一年就多12000元
大概亞洲區,搶到便宜機票兩張的預算就有了
歐洲淡季機票我也經常18,000-20,000就搞定
大家都說怎麼可能買到這麼便宜機票
現在特價機票很多
而且背包客旅行比你想像中還不花錢
大概就是自己評估自己喜歡的旅行方式量力而為
我記得我7年前那時候網路 #自由行 資訊還沒有這麼夯
我真的每天花很多時間在找這些資料
然後慢慢拼湊出自己的環遊世界地圖
該怎麼走、哪裡進、哪裡飛
怎麼走最划算
大概第二次出走前
我認認真真準備了2年!
平常沒什麼毅力的我
為了自己夢想原來可以努力準備這麼久💕
後來第二次旅行一年回來
盤纏也用盡
所以我才回到台灣開始我第三次的工作
後來工作一年我又開始蠢蠢欲動😆
覺得第二次的出走有些城市只待了幾天幾週
內心告訴自己下次回來我一定要住上一個月
而不是蜻蜓點水方式的旅行
所以第三次的出走
也是在工作存了兩年的錢
再把自己喜歡的城市規劃出來
例如
在西班牙慢活一個月、
決定好好在南美洲的大自然下冒險
去了一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
也利用轉機不用多花機票去了新疆找爾康
跟他說我以前有看環珠格格😆
喜歡北方人豪爽的個性
跟他們一起吃大盤G跟饢的回憶
也去了自己夢想中的 #馬丘比丘 然後親臨現場的我竟然哭了😳
也從 #西班牙 南部坐了夜車巴士到歐洲大陸最西的 #葡萄牙
一路從南玩到北邊的城市-#Porto,
至今仍然是我覺得最美的城市之一
在這裡遇到超多熱心幫助我的陌生人
本來第三次打算環遊世界2年!
後來出走旅行到一半如大家所知道的
後來我在 #紐西蘭 出了嚴重的車禍
導致我復建了一年多
當初訂好的機票、住宿那些
大部分都付諸流水
即使到現在已經一年多
雖然身體沒辦法回到車禍前的自己
現在還是得持續每週運動復建
但是想ㄧ想又完成了很多自己一個人的旅行夢
在年輕時有勇氣出走覺得自己很幸運
就這樣任性環遊世界了三次
#如果是你們
#聽完我的故事也有勇氣這樣蕭灑的出走嗎?
-
如果你真的看完這落落長的一篇
幫我留言「閱」或「已讀」😂🙋♀️
-
圖片有一張是我跟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郵筒拍照
梵蒂岡的大小就如照片其中ㄧ張地圖一樣
直接從義大利就可以走進去
用走的就可以走完一個國家😆
-
歡迎分享、轉載!記得加上出處就可以囉🙋♀️
-
👉IG日常 ▎ https://bit.ly/2EZlasy
-
#背包客規劃達人
#一個人的自助旅行
#阿婷的環遊世界夢
出走是為了回家英文 在 JCON 北美總編 勇士隨隊 shenjad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祝所有的母親們,母親節快樂!
分享一篇由我很喜愛的中國騰訊體育明星記者,沈洋採訪了林書豪母親的訪問特稿。
由於兩岸閱讀習慣的不同,我將他轉成繁體。
在我剛結束前的Q&A中,有收到球迷朋友請我推薦一些優秀的華文體育類型的作者。
當然,台灣也有很多非常出色以及相當了解NBA運作的網路寫手跟作家,
不過真的要我推薦一位,我想到的始終是沈洋。
她是華文媒體第一位媒體工作者,由NBA賦予她NBA決賽MVP選票。
她就是第一人,目前在美國主流媒體中,華文媒體沒有任何人追的上她的腳步。
但這不是我推薦她的原因。
我永遠記得我認識她那天,是在2017年勇士的西區決賽某一個主場賽後。
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誰,只覺得她看起來很兇。
在老舊的Oracle Arena不算寬敞的媒體工作區裡,她剛好坐在我的對面,
我們就這樣一直邊寫邊聊,寫到晚上12點,只剩我們兩個。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不僅懂籃球,也擁有女性特有的細膩,觀察入微又帶著溫暖。
我當下就想說,我一定要偷偷去看她之前的寫作。
推薦給大家,她是我最喜歡的華文體育採訪稿作者,沒有之一。
———————————————————————————————
林瘋狂背後的“虎媽”:哈佛畢業後養了他兩年 不惜拿出養老保險
原文網址
https://tinyurl.com/y7hp4qmr
騰訊體育大人物
撰文/沈洋
編輯/王麗梅
“ 從前,母親習慣衝在林書豪前面當“衝鋒隊長”,後來選擇陪伴兒子一起追夢,再後來她學會站在原地,欣慰著目送他遠行。所謂母子一場,便是在時光中母親不斷抽離,恰當放手後隔空守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親節《不完美的她》系列策劃第一篇,林書豪與母親的故事。”
即便是現在,林書豪和母親吳信信之間也經常會聊天長談。
雖然他們現在分隔兩地,各忙各的,一個在北京刻苦訓練期待疫情過後正式回歸籃球場;另一個在台北,做義工教導小朋友們讀書。最近林媽媽的行程也很滿,從早忙到晚,正幫著她的新“孩子們”準備即將到來的月考。
母親無法再像當年那樣,開著自己那台老式福特汽車,隨時陪著兒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寒來暑往去一個又一個比賽訓練地打球,也沒辦法時常給林書豪做他最喜歡的蔥油餅、蟹黃酥。 二兒子自從踏上籃球職業道路之後,吳信信更不能再做當初那個永遠站在最前面,幫兒子和他所在的球隊張羅打點一切的“衝鋒隊長”。但母子的悄悄話時間,並沒有因為歲月累積和空間改變而有太多減少。
“我們常常都有聊很久的時候。”吳信信很是自豪地說。無論是她去北京看望兒子,還是兒子回來,和她一起去日月潭度過假期,又或者相約回到加州矽谷的家。母子之間,總有很多話要和對方說。
01. 一張空白支票
在吳信信眼裡,林書豪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貼心的兒子。
在NBA好不容易徹底站住腳跟後,林書豪也開始隨之擁有了穩定收入。但他從來不亂花錢。“他過得很節儉。除了吃他不會去計較錢以外,剩下的他都特別節省,存起來。然後就總想法子勸我,把我家的老房子拆了。”她說。
那是一樁並不大的老房子,是1992年由林繼明和吳信信兩夫妻購買的。雖然處在矽谷地帶,屬於極為優秀的學區,如今地價更是飆升至全美最為昂貴的地方之一。讓人有一提到出身矽谷,必是大門大戶,出身富裕的感覺。
但林家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夫妻二人都是知識分子,一個做半導體工程師,一個做軟件工程師。但屬於初代移民的他們,並沒有殷實的家底。尤其是當三個孩子林書雅,林書豪和林書緯先後降生,手頭就更不算寬裕。能拿出的錢,多半用於滿足基本的飲食起居,以及孩子們的各項成長花銷。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沒有能力去重整一下,那套已經有些老舊的房子。
林書豪總想著能把那棟老房子拆了重建,這樣一家人也可以住的更加舒服一點。後來,母親吳信信終於同意了他的建議。
“我也是很節省的人,但你知道蓋房子重新裝修有時候會超出預算,我的壓力就很大。但他總是跟我說,媽,我給你的是一張空白支票,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數字你隨便往上填,不要擔心錢的問題。我真覺得他做的很暖心。”吳信信回憶道。
閑暇時間,林書豪總會帶著母親嘗嘗各地美食
02. 倔強的“影子”
就像世界上大部分的母子關系一樣,盡管深深愛著彼此。但和風細雨並不是他們相處方式的全部。尤其是當這兩個人性格頗為相近,又都很倔強的時候。
“我們都很開朗,外向,愛關心別人,而且都特別有決心和毅力。”吳信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兩個人都是家裡排行老二的孩子,在三個兒子中,媽媽總能從林書豪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性格裡都有的那份遺傳下來的倔強因子,總會讓彼此產生很多意見分歧。
“你問任何一個問題,我們的回答都會是不一樣的。”吳信信告訴騰訊體育。
在林媽媽看來,這個兒子並不是家裡最聽話的那一個。
“如果你要問他,他肯定覺得他是最乖的。”吳信信接著說,“但了解我們家的人都知道,他絕對不是最聽話的那一個,當然也不是最不聽話的那一個。”
林媽媽解釋說,哥哥書雅絕對不會跟你頂撞,但有時也不會聽。弟弟書緯會頂撞, 並且常常不會聽話。書豪也會跟你吵,可是到最後,反而會按照媽媽說的去做。
吳信信舉了一個例子。小時候,媽媽要求林書豪放學回家之後,必須要先寫完作業才可以幹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他偏要試探家長容忍度的邊界,看如果自己不這樣照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家教嚴明的吳信信當然不會允許兒子對於“權威”的挑戰,便會狠狠懲罰他。
得到了教訓,知道後果嚴重性之後,他就會乖乖聽話。“他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就是要跟你擰著來。“林媽媽說, “每次都是這樣,他在一番試探之後,就會去按我說的做。所以結果往往是好的。但是雙方在交鋒中總是伴著爭吵,過程很痛苦就是了。” 吳信信笑著回憶起過往,那些當時可以點燃自己情緒的事,現在想起來都可以成為笑談。林媽媽再去審視兒子很多的行為動機,一部分將其歸列在性格的層面,另一部分只能理解為在家裡排行老二,位置不上不下,“所以可能只是想刷些存在感吧。”她樂著說。
只有一次,直到現在吳信信都沒辦法完全把它當笑話來講。“因為我當時差點氣暈過去。”
那是林書豪9年級時,他14歲左右。那個年紀的孩子,對所有家長來說,都最為頭疼。在英文單詞里, “teenager“(13-19歲的青少年)這個單詞,意味著孩子會因為走入青春期,突然開始叛逆起來。進入中年,壓力重重的父母需要繼續教導著一個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什麼都懂的皮孩子。
吳信信不記得當時是什麼原因,讓二人大吵起來。而一向很懂禮貌的林書豪卻突然對著她說起了髒話。
“在我家,是絕對不可以說髒話的。“ 吳信信說。林家是虔誠的基督徒,林媽媽平時在家里又對孩子們有著嚴格的行為舉止規範,她沒有想到林書豪不僅罵了臟話,還是對自己。兒子的行為讓母親大為光火。林媽媽將其視為林書豪從小到大,做的最離譜最叛逆,也最不像他會作出的事情。
那一天,林媽媽氣得喝令林書豪不能去參加球隊的訓練。她知道,這種懲罰對於林書豪來說是最為嚴厲的。很多家長總是感嘆拿自己的孩子無可奈何,似乎總是找不到“一招制敵”的方法。可在林媽媽這裡卻不用擔心。如果學習成績因為打球退步就不能打球,如果沒有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做了出格的事情,就不可以參加訓練。意識到兒子真正在意什麼之後,她總可以以此來幫助自己。
“記得那天我們有個很重要的訓練。我作為球隊家長負責人,要去主持家長會議。我告訴他,我照樣會去主持這個會議,但他不能去參加訓練,因為你做錯了事情。” 吳信信說。
美國學校籃球隊考勤制度很嚴格,競爭又非常激烈,一旦缺席訓練,那麼下一場的比賽就不能上場,很多孩子根本不敢缺席訓練,因為如果失去上場機會,就很有可能意味著你將長期坐在板凳上無球可打。
林媽媽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不允許兒子訓練,留在家裡反思,直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止。同時,她前往了會議,告訴教練和同隊的所有人,林書豪不能來是因為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在吳信信看來,教導和規範兒子的行為,比一場籃球比賽要重要的多。籃球的邊界並不僅僅是分出勝負,以及個人的輸贏,她希望可以借助籃球來幫助兒子成長,讓他意識到如何去做人和做事。
第二天,向母親承認錯誤的林書豪被允許來到球隊,但媽媽要求他必須要為自己缺席影響團隊訓練,而向每一個人鄭重道歉。
那之後,他就再也沒有重覆過相同的錯誤。
母子兩個,都是那種要強的性格。但毅力的磨練,品格最終的塑造,仍然要靠各自人生道路中的不同經歷。 吳信信作為初代移民,靠著知識,更靠著毅力才在美國掙得一片安穩的天地。而林書豪則因為籃球,因為他不被看好的膚色、背景,所選擇的這條道路,徹底練就了他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堅毅。
經歷的不同或許在事物發展最開始階段令人們產生意見分歧,可是相同性格和品質的人們,總會漸漸明白、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選擇。因為說到底,他們都是同一種人。
有太多次,無論是在大學期間,還是踏上坎坷的職業生涯,林媽媽都因為心疼兒子而說出,“實在不行,咱們就別打了吧”之類的話,可她心裡明白,執著的兒子會給她什麼樣的回答。
就是她們互相都懂的那份倔強和要強,讓林書豪在這條太難走通,並且還沒有誰真走通過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了下來。
03.“虎媽”之柔
在沒有接觸林媽媽之前,單看很多報導,你會覺得她一直扮演了一個強悍母親的角色,但當採訪開始,電話那頭的聲音傳來,既親切又柔軟。她的開朗與平和在語氣和用詞中就能清晰感覺到,會模糊掉之前腦海中那些所有既定形象。
她的微信頭像是三個兒子站在一起頗有些搞笑的照片。哥哥書雅舉著傘站在中間,書豪背著書包站在傘外看向一邊,弟弟書緯則用一把沒打開的傘指著另外一邊。
據說,吳信信的郵箱地址是三個兒子英文名字首字母加英文單詞媽媽,吳信信選擇這樣去表達和代表自己。
從很多角度看,吳信信都是一個很特別的母親。
很多人把她當作是“虎媽”的典型代表。什麼是虎媽呢?一般長期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媽媽,都會以對孩子嚴苛的行為管教,對未來成長幾乎是孤注一擲的全情投入,對學業成績幾乎苛刻的高度要求,對孩子接近完美的教育方式而著稱。
從很多層面上,她當然是虎媽。據說林媽媽要求兒子必須品學兼優,考試不得A不可以打球,必須拿下大學畢業證書才能去想靠籃球掙錢的事,她甚至會跑到曾經不選自己兒子的教練面前冷酷扔下一句,“當時就是你不選他的” 。有些或許是傳言,有些則是真實的故事。
比如,更小的時候,林書豪和哥哥書雅會和朋友打球,一打就打到午夜,媽媽就會一直陪著他們,之後帶大家去吃宵夜,然後再將他們帶回家。
後來,林書豪和弟弟林書緯做出要走職業籃球道路時,適逢金融風暴,不幸被裁員的媽媽竟決定拿出養老保險金,繼續供養孩子們的夢想。
“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要打職業,要去選秀,我可以養你們兩年,但兩年以後,你們要靠自己了。”吳信信淡然地說道。
其實當時林書豪也很疑惑,向來節儉的父母,怎麼突然拿出這樣一大筆錢,林書豪忍住沒問,林媽媽也並未說破,只叫他們專注自己的籃球道路,不必考慮其他。
事隔多年,要不是媽媽突然感嘆“那筆錢終於還回去了”,而說漏嘴,林書豪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當初自己的父母做出了多麼大的犧牲。
哈佛大學經濟學畢業後,還要靠家裡賣掉保險金去養,這在美國非亞裔家庭文化里,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他們的孩子18歲以後便要開始自力更生。即便在很多亞裔家庭中,都不敢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一個華人孩子要到NBA靠打球掙錢,在誰看來,這個險冒得有點太大。
那時的林書豪去參加NBA選秀,因為是華裔不被看好,無奈落選。接著他一個又一個球隊試訓,或者在夏季聯賽里,搏命去掙得一份合同。可即便他得到一個合同,也可能隨時被下放或裁掉,有可能在聖誕節頭一天,被通知收拾行李回家,有可能一個10天合同,在它還不到10天時,就已經沒有了意義。
旁人看來,供養兒子打NBA,回報率實在有些低。可是吳信信和林繼明還是義無反顧拿出一生辛苦攢下的“養老錢”。
“我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錢沒有了總可以再賺。可孩子們能打球的年紀就那麼幾年,不把握住,就沒有了。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不用過多考慮的事情。”林媽媽說這句話時,很是淡然。
她甚至不喜歡兒子總是在人前人後提起這件事。每次林書豪一提,林媽媽就嗔怪地說,幹嘛總是提這件事。她明白兒子內心的震撼和沖擊,可從母親的角度,這是一個不用去過多言語,不用去考慮後果,必須要做的選擇。
“兒子們都很爭氣,根本就不到兩年,他們就都自己養活自己了。”吳信信驕傲地說。
吳信信記不清有多少次,她同是華人媽媽的朋友告訴她,自己這樣“縱容”孩子們打球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她們總是吃驚於,她堅持支持孩子們打籃球的理由。耳邊總有聲音告訴她,這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死胡同。
在美國華人家庭裡,學業永遠排在第一位,一切都要給學業讓步。然後就是要掌握一門高雅音樂的樂器,家家戶戶幾乎一台鋼琴,不然就要去學其它的藝術門類,畫畫或者聲樂。體育是最不被重視的部分。在學校各種運動隊裡,你很少看到在美國原生華人孩子的身影。原因有很多:
第一, 家裡很少有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培養。
第二, 華人的身體普遍不存在優勢。
第三, 他們根本得不到家長真正實質意義上的支持。
華人家長們很多都會將體育運動和玩樂聯系在一起。好像是,從事體育項目對眼前大學的申請和未來成功的人生毫無關系。
吳信信不是沒有過疑惑,甚至在林書豪的回憶中,小時候媽媽跟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能靠籃球吃飯。”
雖然林媽媽對於籃球是不是出路並不確信,但有一點她很篤定。那就是兒子們對於籃球的熱愛。那是爸爸林繼明在他們心中播下的種子,是真正可以讓兒子們開心快樂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存在的意義。有一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我看來,從事了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才是入錯了行。”吳信信相信衡量成功人生的含義,是你真正是否去從事了一份你喜歡的職業。“聖經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就是說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他們不是我的財產,我是替神來管這三個孩子。”她覺得讓他們做出想做的選擇,並且盡可能幫助他們去實現,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當林書豪回憶小時候媽媽最常說的話是“不能靠籃球吃飯”時,她總是提醒兒子說,“才不對呢,別忘記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要謙卑,然後就是盡你所能。”
這兩個人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現在,很多華人家長會去問吳信信,孩子應該從事什麼體育項目,才可以更容易上哈佛或其他常青藤名校。林書豪的故事已經為很多華人孩子趟出一條新路。可當初是一家人靠著不被外人理解的堅持和勇氣,以及對於成功人生不同的看法,才將這條路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整個勵志故事裡最為可貴的,恰恰是這份成功,從來不能輕易被複製粘貼。
04. “我的兒子,終於被別人看到了”
母親吳信信永遠忘不了那一天,2012年的2月4日。尼克斯對陣籃網。
她跟哥哥書雅、爸爸林繼明就在比賽現場。林媽媽明白,那是他有可能在尼克斯的最後一場比賽。如果如之前一般,那麼他就要在第二天再次收拾行李離開,然後又要開始到處漂泊試訓,借住在誰家的沙發上,繼續過無法安定下來的日子。他們的內心其實做好了再一次失望的準備。
可是這一回,上帝給了林書豪,也給了他們全家一個機會,最為關鍵的是他也抓住了或許這一生只有一次會出現的機會。之後,便有了徹底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林瘋狂”故事。
當這一切開始發生時,穩重的哥哥書雅高興地跳了起來。吳信信用顫抖著的手,給林書豪的經紀人发去一行字,“Praise to our Lord! This is my Boy!”那一場賽後,林書豪在洗澡間裡痛哭,從更衣室出來,林家人緊緊抱在了一起。
“那一場比賽對我來說是最有意義的比賽。好像是在告訴別人,這是我的兒子。他終於被人看到了。”吳信信如今再回憶起那一天,仍然無法做到徹底的平靜。8年過去,那一個夜晚的一切都還歷歷在目。
熱情的球迷為林書豪而瘋狂
在整個林書豪的籃球生涯裡,無論是之前在學校還是後來進入了職業。命運總是在跟他開一些玩笑。讓這個熱愛籃球的少年,總是需要背負更多的東西,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去親近自己的夢想。
愛是一種奇怪的情感,它往往不是選項且無法控制。籃球這個運動對於林書豪來說,就是愛,就是命中注定一般。但這一路上籃球所給予他的感受和情緒卻很覆雜,有喜悅,樂趣與自我認同,但也有苦澀、失望、等待、無奈和迷茫。
在吳信信看來,是因為籃球,讓這個孩子接觸到了人生的本質,體會到了很多其中的道理。十幾歲時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平衡自己的時間,懂得如何從自信和驕傲中學會謙卑。二十幾歲時,他懂得了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有了永不回頭的決心和毅力,懂得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尋。
那樣一個夜晚,外人眼裡看到了神奇的力量,好像林書豪突然穿上了超人斗篷。可是在母親吳信信眼裡,這是過去所有歲月裡,兒子所學到的關於籃球,關於人生,所有靠堅持所累積起的集中釋放和爆發。
2012年NBA掀起的“林瘋狂”旋風
05.“他開心,我便安心”
時光倒回27年前的一天,吳信信從幼兒園接二兒子回家,坐在車上的還有他的兩個好朋友。其中一個小夥伴直接告訴林書豪,不準備邀請他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原因是這個孩子只能請兩個小朋友,而書豪不是其中之一。坐在車子駕駛位上的吳信信聽到這樣的話,很是驚訝,她生怕身後的兒子因為這些話而受到傷害。
可令吳信信驚訝的是,只有五歲的林書豪並沒有把這些傷人的話放在心上,反而對這個小夥伴說,“沒有關係,等到我生日的時候,請你們來。”
從那個時候開始,林媽媽就意識到,自己兒子的心比她想像的還要溫暖。“他這麼小,就有一顆寬大的胸懷,知道怎麼去愛別人和關心別人。”正是因為這個兒子給她巨大的觸動,吳信信在那年林書豪過生日時,為兒子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生日聚會。讓他將所有的朋友全都邀請到了家裡。
自那以後,林媽媽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兒子從五歲時就擁有的關愛別人的心。多年過去,他沒有因為這世間的很多不公平,而漸漸失去溫暖別人的能力。反而更加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他帶著對於自己身份越來越多的自信和認同,披荊斬棘,不平則鳴,為同族裔的人們發聲。不僅如此,他的心裡還裝著更大的世界,裝著這個世界裡那些遭受各種不幸的人。
這些都讓吳信信感受到兒子那顆金子般的心和溫暖的靈魂。都可以讓她在書豪的身後為其喝彩和鼓掌。
可是,林媽媽更想知道,兒子可以將全世界都裝進心裡的時候,他又將如何看待和善待自己。
所以現在,她才總是想告訴林書豪,“要謙卑,盡自己所能,然後其餘的交給上帝。”
30多歲的人們,總是會比年少的自己,更加懂得人生的本來意義和真實面目。它不總是五光十色的泡泡,不總是那些戰鬥的口號以及光榮和夢想,它也是接受,也是面對,也是承認,承認當上帝就是不給你開那扇窗戶時,你如何強求也等不到它打開的那一天。並且相信上帝不打開這扇窗,一定是為你留了一扇敞開的大門。
至今為止,林書豪所作的一切決定中,最讓林媽媽感到驕傲的不是選擇籃球,不是做出走上職業的道路,不是每一次跌倒了再站起來。而是去年夏天,在台北做的那一次叫做《等待的藝術》的演講,那時林書豪潸然淚下,告訴別人自己掉進了深淵,將自己的擔憂和恐懼向外人道來。
吳信信說,她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到底會做怎樣的表達。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媽媽和團隊會瀏覽他的演講稿,參與進一些意見。可最近幾年,都是林書豪自己拿主意。她也是在那個演講之後,才知道兒子在眾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那份隱藏很久的情緒。
“我還挺意外的,算是嚇了一跳,但卻真的為他驕傲。”吳信信覺得現在的兒子能夠有勇氣將自己的心底話說出來,將自己的不安和焦慮告訴別人,其實是他終於可以勇敢去接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正面去擁抱他所有的情緒。那才是吳信信想要看到的,兒子對於他自己真正的接受和關愛。
“當時我就在想,孩子真的長大了。“吳信信的語氣中透著滿足和欣慰。
“對於我來說,希望兒子所能夠度過的人生就是平安喜樂,滿足於現在的所有。“她說,“我現在最常問他的問題是,你開心嗎?你確定這樣做,你是開心的嗎?“
只要兒子說,他是開心的。對於母親吳信信來說,就已經可以安心了。
平安、喜樂,是曾經掛在林書豪布魯克林所住地方墻壁上裝飾物的兩個單詞,也是作為母親吳信信最大的心願。能夠幫助他得到這樣的人生,就是作為母親能夠給兒子最好的傳承和禮物。
從前,吳信信會坐在那台福特車上的前排駕駛位帶著兒子一路前行;後來,她會選擇堅定的坐在他身邊陪伴和堅守著他的夢想;再後來,她開始遠遠的站在身後,欣慰的看著這個已經長大的兒子。
現在,她要去幫助更多的小朋友。識字、懂事、明理、然後走上他們的人生。
————————————————————
你可以在IG上找到她,但記得不要騷擾人家。
https://www.instagram.com/lisahsu0914/
畢竟廣義上來說,她算是我們台灣的媳婦喔,算半個台灣人。
圖片是我自己照自己配的,跟原作無關。
出走是為了回家英文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起回家,展現公民意志!
民主像空氣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公民投票收穫的結果!
【故事持續更新】
看到大紐約韓粉包機回來投票的影片,我覺得應該也幫那些辛苦回來投票的人做點宣傳。
已經有不少人留言中或私訊我們,他們是在什麼意念驅使下,排除困難,也一定要把這一票放在票匭中。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留言部分也不要錯過。
自己的國家自己守護!1/11,就差你這張票!
【故事慢慢進來】
1、在韓國工作的A小姐:
2018年的時候,我以為台灣的民主很健全,應該不會出錯,但是我錯了。這一次無論如何,台灣要守住,因此即便工作很難請假,也沒有像在中國的台商有補助,我也要飛回台灣投下這一票。
2、在美國的L先生:
去年1124的結果讓我非常震驚。這次我雖然一個人回台灣投票,但是同時背負著我即將臨盆的太太還有未出世女兒的意念。我希望幫我女兒守住自由的台灣,即便她一出生可能有美國籍,但是我希望能夠有機會讓她選擇做台灣人。
3、在紐西蘭的硬派S先生:
投票前半年就已經跟老闆放話要回台灣投票,直接在老闆的Outlook 行事曆標註了令爸要回台灣的日子,最後飛了8800公里從紐西蘭回來投票!
4、在日本的C先生:
在國外這段時間接觸了很多外國朋友,從他們的回饋上很明顯的感受到台灣在這幾年內在國際上受到了注目(例如同婚合法以及防治非洲豬瘟等),我希望目前站穩台灣立場的方向能夠持續,而不是和中國曖昧不明,因此我決定回來投票。
5、經常國外出差的A先生
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國外出差的我,跑過歐洲、美國與中國,我從去年初開始關心總統大選,也曾跟中國同事辯論過香港事件,獲得一個結論:「蔚藍天空的廣闊,不是關在籠子裡的鳥可以想像的」,在中國生活過,才知道台灣民主的可貴,在台灣,民主是理所當然且不可或缺,必須捍衛。因此我跟我老闆講,我必須要把我的行程切成兩段,拎北一定要回去投票啦!
6、在中國工作的C先生:
在中國工作生活10年,在此地所見所聞各項體驗,讓我深切了解,對臺灣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臺灣走自己的路,遠離中國共產黨。
7、在英國讀書的T先生:
韓流來襲混亂了台灣人的價值觀,沒有是非對錯,這不是我希望的未來。高雄人的我,在決定出國就讀研究所的當下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回來守護台灣,守護高雄。一位在英國議會工作的朋友前些日子傳了一個報導給我看,報導裡面提及了蔡政府的努力及成果,以及韓市長充滿歧視且仇恨的發言,更讓我覺得這張機票不只是一張機票,即便花費了我一個半月的生活費,但它是我能為最愛的台灣唯一能做的事。
8、從瑞典回來的T小姐:
我和我先生從瑞典回來投票,回來這一趟非常不容易,而且我已經大約兩年沒回來,為了要在戶籍移出之前回台以致於能夠投票,必須在12月中就回來待到投票,其實不太能夠請假這麼久的假也必須捨棄很多事情與機會。但是我問我自己如果我不回來投票,選舉結果不如我所願,我會不會恨自己?會。去年1124我沒回來投票,選舉結果讓我很痛苦,尤其我是高雄人。所以再怎麼樣我就一定要回來投票,錢沒有再賺就好,工作沒了再努找就好,國家沒了民主沒了要流血上戰場的,我做的微不足道也心甘情願,只希望不要愧對生養我的家鄉。所以我回來了,願台灣平安!
9、在中國北京工作的Y先生:
小弟在北京工作,中國沒有不好。只是我更想保有原本的生活方式。更沒有辦法接受KMT推薦一個草包跟各地的黑金政客立委要我們吞。因為工作繁忙,以及顧及公司同事觀點,所以我定了11號零晨3點機票,需要在香港轉幾,預計中午12點可以到投票所。投完待一天就要回來工作。這一票是對蔡英文及DPP這四年改革付出的致敬。就算再過不到一個禮拜就要回來過春節,但我還是堅決買了機票。
10、在日本的C小姐:
去年1124,我和我女朋友回去投票,當天晚上難過到覺得是不是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不配生為台灣人?現在政府後來一系列的改革跟政策方向,讓我覺得我知道台灣在努力調整方向,成為更好的國家,我必須回去投票,必須支持這樣的領導者。
11、在美國麻州的N小姐:
人在美國,看到了台灣的確在外交上一步步進步,我感受到現任總統能夠維護台灣主權穩定,因此即便要飛40個小時,我還是毫不猶豫把這票給她。
11、嚴重飛行恐懼症的H小姐:
1124的選舉經驗真的讓我非常懼怕,而這些日子下來,看到藍營的抹黑造謠,真的深深害怕自己深愛的土地、國家會成為第二個香港(加上我的親友有香港人),即使短期內不會變成香港,但怎麼能保證那些一天到晚要賣台、要統一、殘害民主自由的人不會把我們推入深淵?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也不想成為加害者。所以我知道我要站出來投下這一票。
12、人在國外的H小姐表示:
我和家人們相繼從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飛回來。有人投票當天一早才到,有人投完票當天晚上,馬上要飛回去。現在歐洲非假期,所以都是向學校和公司請假飛回來的,在工作和學業上都是排除萬難。很高興我們的四票可以抵韓粉的四票,也希望台灣的大家加油好嗎!?拜託!!
13、在香港工作的W先生:
我在香港工作快三年了,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之前就決定一定會回台灣投票,爆發後各種怵目驚心的新聞更讓我堅定一定要好好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不是民選的獨裁政府真的太可怕了!而且完全拿他們沒轍啊!台灣絕對不能變香港!
14、在越南工作的L先生:
女朋友是香港人,我永遠記得她在反送中期間在電話另一頭對於香港現況感到無助的聲音,台灣這幾年我也開始感受到整個環境正在慢慢被滲透,適當的交流我很歡迎,但是不懷好意我就無法接受,沒信用的政權講得話再好聽都沒用,因為他承諾要給你的好處一定都不會實現,一張選票看似渺小,但是大家一同集結起來卻能影響深遠,1/11我會回到高雄投票,台灣加油,香港加油,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15、在瑞典工作的A小姐:
我們只有一個台灣。民主前輩們犧牲一切,大家辛辛苦苦才在民主的路上走到現在。這次輸了,台灣可能再也沒有機會重來⋯世界也需要一個民主、對抗極權成功的台灣。因此即便票價很貴,我也要回來投這一票!
16、在澳洲讀書的G先生:
在澳洲生活的這段時間,從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轉型正義、能源轉型、性別平等、反送中等,到最後的反滲透法,在台灣發生的每一件事我都一直在關注,每一場遊行我都想參加,我真的感覺到台灣在變好,我想守住我的家這座美麗的島。作為一個學生,收入不多,機票確實就成我的經濟壓力,不過,我的一票能讓台灣變得更美好,這一切都將值得。
17、在澳洲的L小姐:
原本今年早先買好機票全家去日本小旅遊後再回台灣過年,但從香港反送中抗議開始,一直到韓國瑜要參選總統,一切都是這麼荒謬又令人擔憂,擔心下一代、擔心台灣變成一國二制,尤其看著香港年輕人真的很心痛!民主得來不易但要摧毀卻是一瞬間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投票增加年輕人的投票率,但是旅行計畫跟機票一改就是一家四口的支出非常昂貴,與先生討論後他也非常支持我的決定,所以我就臨時買了10號的機票飛,11號早上到台灣趕著去投票,12號又要趕快回澳洲,到家是13號,我兒子是還在親餵母奶的,也是我第一次離開二個小孩3天,待在台灣不到24小時就是為了投一張票!
18、樓上L小姐的鄰居S小姐:
有一次L到我家吃飯,提到要回去台灣投票,我也二話不說馬上買機票跟著回去投!
19、樓樓上L小姐在日本的朋友P小姐:
聽到L都要回去投票,我日籍先生也幫我買了張機票回台灣投票。
20、在歐洲做研究的L小姐:
我跟先生在歐洲做研究一年,領的是台灣的獎學金,雖然我們真的沒有很充足的生活費,機票超貴,中間回台灣還會被扣補助款,但一想到今年若不好好投票保護台灣,以後可能沒機會投票,因此相隔一萬多公里,我們回來了。錢再賺就有,民主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恢復。
21、在美國讀博士的R先生:
2018年的時候,我沒有回台灣投票,但是看到投票結果,反同婚公投大勝,我才瞭解到台灣的親中保守勢力從來沒有一刻歇著。我是一名同志,很感謝蔡總統跟民進黨能夠推動婚姻平權,在看到小英出線的那一刻,我就買了回台機票,這一趟雖然要40個小時,但我無論如何要回台守護民主自由。
22、在愛爾蘭工作的S先生:
我這一趟風塵僕僕,在不斷的轉車與搭機間,會有50個小時的時間無法好好休息。但家庭需要我,工作需要我,國家更需要我。為了能挺直腰桿,奔波算什麼?焦慮的情緒再多也無濟於事,讓我們確定票票入匭!
23、在日本工作的L小姐:
我已經從日本飛回台灣,準備好要投票了!
日本職場請假非常困難,歷經半年多的爭取終於成功拿到選舉這週的假了。對政治冷感的日本人來說,就算各種文件上台灣後面被強加那個刺眼的國名,他們也不痛不癢。面對中國人的霸道挑釁侮辱,我每次都直球對決告訴他們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面對歐美人,每天抓緊機會宣傳台灣,不厭其煩告訴他們台灣和中國完全不一樣。這些都是在日台灣人的日常,心很疲累但台灣人就是要為了民主自由的尊嚴不停堅持下去,如果在外的我們被欺負被誤解了都不發聲的話,還有誰會為台灣人發聲。因此這一票我要回去投!
24、在美國讀書的W先生:
在美國讀書認識很多外籍生(包含中生),他們都很羨慕我們有成熟健全的民主,但這次選舉讓我深切了解:「這樣成熟健全的民主如果沒有我們的守護,一夕之間就可能會崩解在以『世代對立』、『保守迂腐』為號召的人手中」。所以為了讓臺灣的民主能夠繼續成長茁壯,為了讓臺灣人民能夠繼續呼吸自由的空氣、享受發言的權利,我請了兩個禮拜的假,就算要在臺灣繼續交作業,仍然飛了6500英哩花了16個小時,從舊金山回到臺灣,只為了保護我的國家:臺灣。
25、在澳洲工作的C小姐:
[政治什麼的最無趣了,還不是權貴的遊戲。]
這是幾年前我與港仔老公想法,於是我們逃離各自的家鄉,因緣際會在澳洲住了下來,為了生活打拼,冷漠又自私的活著。然而隨著去年香港一連串的抗爭,敲響了警鐘。 我跟他發現台灣跟香港處境如此類似,如果我們不開始用心關懷自己的家園。 唇亡齒寒不久矣。 從不放心離開工作崗位的他破例在聖誕新年假期放了長假,我倆只能買到昂貴又比一般日子多轉機一次的班機一路飛回台灣。 我們看了幾場造勢活動,更加堅定回來投票的決定沒錯。 台灣跟香港,希望上天能夠一起保佑。
26、在菲律賓工作的W小姐:
我很晚才買機票,工作簽證也有一些限制。即便有這些風險,我還是覺得投票很重要,希望未來的四年、更未來的四年我們都還能有機會驕傲地說:「我來自民主的台灣。」
27、在西非工作的L先生
越野五小時進城搭飛機,飛行一萬多英里,已抵台準備投票。
28、L小姐在日本工作的妹妹
日本工作的妹妹特地返台投票,日本主管還很熱血的在排假公告表上寫「救國」。
29、在印尼瑪琅的L夫妻
我們的工作是在海外教中文,出國以後發現身為台灣人真的是很驕傲的一件事。我們希望台灣可以維持我們的主權,選擇堅持台灣主權的候選人。明天下班我們會從印尼瑪琅包車衝到機場,在新加坡轉機回台灣,雖然單程就要花14個小時,但我們會回家投票。希望大家有信心,其實很多海外工作的人都回家投票了,台灣一定贏!
30、在中國工作的L先生:
投票日那天我公司要補班,但我還是橋出來要回台灣投票。周五下班飛,周六投票,周日回來工作。人生有很多選擇,我選擇保護台灣。另外,公司有另一個同事也要回去投票,他是韓粉,所以我一定要回去,一票抵一票啊(哭)
31、在香港工作的A先生
從去年1124到今年的反送中讓我知道自由民主比賺多少錢還要重要。每次上前線幫忙抗爭的時候,香港抗爭者都要我們一定要回台灣投票。這張機票花了我4500港幣,但我不在乎。香港人用命來換民主自由,而我只需要花這點錢,真的很超值。
32、在日本東京工作的A小姐
5年前,在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最不安定的時候,我選擇了出走。不過我在2015年10月參加了蔡總統到東京與海外青年的對談,她仔細聆聽在座每一位的提問並且誠摯地回答,最後承諾大家要改善大環境,讓大家可以安心回家,這讓我在2016年的時候投給了蔡總統。這幾年,在日本的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社會對於台灣的瞭解逐漸增加,這樣的改變,很細微、很緩慢,但卻是正在進行式。不過現在,我們的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我要用行動行動證明四年前並沒有選錯人,未來四年也請多多指教。
33、在澳洲的J小姐
我人在澳洲,近年來才開始關心台灣時事,看盡了某人荒腔走板的行為,我去年六月就毅然決然的訂下回台機票,工作課業都得擱下,但我覺得值得,自己的國家自己不維護,誰還會看得起自己呢?
34、在香港工作的W小姐
我在香港工作那麼多年,親眼見證一國兩制的大失敗,眼看著東方之珠就要崩壞,我當然要趕回來救自己的國家啊!香港的同事知道我要返台投票,投射的眼光不止是羨慕而已,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助,很可惜我能幫忙香港的不多,但至少我能用盡全力來愛台灣。
35、在澳洲工作的C小姐
無論如何就是要回去投票!一看到某人出線要出來選(摧毀台灣)我是説什麼都忍不了,當晚就訂了管他幾千澳幣都刷下去。錢可以再賺、自由民主沒有了就回不來了。我也努力在我工作的領域(旅遊業),對我能接觸到的群眾解釋台灣跟中國有多麼不同,我們是多麼開放、進步、熱情且美麗的一個寶島,讓更多人認識我們。台灣一點也不鬼島,只是某些政黨某些人很鬼,但我們要用選票制裁他們!
#TaiwanWarm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