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晚上特別厭世,假日太短,重點是假日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備課跟改作業 QQ
--
今天來談〈出師表〉。
在我正式上台教〈出師表〉之前,〈出師表〉是讓我完全沒有任何感覺的一篇文章。「出師北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感覺像是反共時代的文宣品。「忠君愛國」?這難道不是封建舊時代的觀念嗎?——說真的,在我還沒深入玩味思考前,我覺得這是一篇與當代社會格格不入的文章,我真的不知道要讓學生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麼。
為了教書,這次狠狠地 K 了〈出師表〉幾天幾夜,反復思索,朗誦了無數次,默寫到已經滾瓜爛熟;某一天晚上,腦中自動循環播放〈出師表〉全文字句,竟突然深深陷入「臨表涕泣,不知所云」的無力感之中無法自拔,默默哭了一個晚上。
--
突然體會到,原來諸葛亮是抱著「寫遺書」的心情在寫這篇文章的啊。
--
〈出師表〉這篇文章是寫給後主劉禪看的。當時劉備剛死不久,劉禪甫登基,作為一個新手皇帝,治國的經驗值幾乎是0,而且還是個有點犯中二病的青少年。諸葛亮以一個「老臣」的身份,教導他治國的時候要把握「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至於朝中有哪些值得信任的「賢臣」,諸葛亮也都幫他安排好了,基本上,劉禪只要照著諸葛亮的安排去做就行。
簡單來說,〈出師表〉是諸葛亮為後主精心規劃的一份「執政懶人包」。因為這次出師北伐很可能一去不復返,所以這是諸葛亮在死前,能為後主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的身份不只是「老臣」,還是劉禪的「代理父親」。他不完全把劉禪當成皇帝,在寫〈出師表〉的時候,主要還是把劉禪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的,所以整篇文章讀起來更像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瘋狂碎碎唸」。
作為代理父親,諸葛亮對劉禪最殷切的耳提面命,就是要他乖乖聽爸爸的話,繼承爸爸的遺志,不要讓死去的爸爸失望。
--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你今天之所以能當皇帝,有這麼多忠臣為你效忠,都是你爸爸替你辛苦爭取來的,你千萬不要辜負他的期望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你一定要當個英明的皇帝,任用賢才,興復漢室,千萬不要成為你爸爸最痛恨的桓靈二帝呀!
--
站在劉禪的角度,看了諸葛亮說的這些話,想必會覺得有點刺耳——為何凡事都要拿死去的爸爸來壓我呢?難道我不能有點自己的想法嗎?不能做些我自己想做的事嗎?
不能。
別任性了,孩子。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你不是別人,你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皇帝。當今的局勢是「危急存亡之秋」,任何一點行差踏錯,都有可能會讓蜀漢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以,對不起,我必須逼你把「皇帝」的態度拿出來,不能讓你任性妄為。
其實,劉備死後,諸葛亮大可一走了之,不必留下來輔佐劉禪;他也可以不去北伐,而是留在朝廷裡當個權高位重的丞相,豈不輕鬆?或者,像是很多人說過的,從劉禪手中把權力給謀奪過來,自己來當實際的掌權者,只要諸葛亮願意,他隨時都可以這麼做。
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仍尊劉禪為帝,苦口婆心地勸諫他,為他安排好一切(縱然這可能不是劉禪最想要的);在沒有任何人逼迫他的情況下,為了完成先帝的遺志,他主動請纓北伐,最終操勞過度,肝硬化而死。
諸葛亮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一個抽象的「忠」就可以解釋嗎?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是這樣跟我們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們知道,諸葛亮一直都有濟世之志,渴望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他怎麼可能只是「苟全性命」?怎麼可能「不求聞達」?——諸葛亮的意思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他早就絕望了,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很有可能永遠也沒有實現理想抱負的機會,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想不到,有個人出現了,這個人徹底改變了諸葛亮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先帝,劉備。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如果沒有劉備,諸葛亮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裡。是劉備,讓諸葛亮成為真正的諸葛亮;如果沒有他,諸葛亮現在仍是一介布衣,或許在南陽躬耕,在柴米油鹽中度過一生,也或許天涯飄零、死於戰亂,無人聞問。
在諸葛亮二十八歲那一年,劉備禮賢下士,在草廬中屈身聆聽諸葛亮為他謀劃的「三分天下」大計。從那時候起,諸葛亮的這條命就已經是劉備的了;諸葛亮從此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劉備,為了我們共同的理想而活。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雖然先帝已經死了,但只要我諸葛亮還活著,就會背負著我們共同的理想走下去。「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你活著時沒辦法完成的理想,我會替你完成——哪怕拚了我的這條命!
我想,現代人應該很難了解這樣的情懷了吧。如果連自己的理想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理解何謂「知己」;如果沒有知己,又怎麼可能理解知己死後,仍堅持替對方完成理想的這一份赤誠之心?
--
文章總有寫完的時候,停筆的那一刻,也就是出征的時候了。
諸葛亮即將要出兵北伐了,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概。諸葛亮不怕死,他唯一遺憾的是,他若真的死了,還有誰能完成他與劉備這一份共同的理想?
他看向劉禪的面容,也許他的眉目之間仍有幾分先帝的神態。諸葛亮歎了一口氣,你終究不是他,但若你能有幾分像他,那也就夠了。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好好聽你父親的話,當個好皇帝,繼承他的遺志;若你真能做到如此,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了——我與先帝的理想,也總算是後繼有人。
呵呵,諸葛亮,別傻了,把希望寄託在後主的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了呢?這是你我都心知肚明的呀。
陛下,請原諒我,我這就走了,再也不能留在你身邊輔佐你了。接下來的,就交給郭攸之、費褘跟董允吧。
丞相,你……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北伐。不,應該說,我要去找先帝了。
先帝,我這就來了。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諸葛亮之歌〉
如果沒有遇見你
我將會是在哪裡
日子過得怎麼樣
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許遇見某一人
過著平凡的日子
不知道會不會
變成丞相在這裡
任時光匆匆流去
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願照顧你的子女
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
別讓我離開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絲絲情義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出師表 懶人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蕭源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Fw: [問卦] 為何曹操喜歡劉備?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DSE範文懶人包系列三:《出師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DSE】出師表|濃縮解讀|溫書好幫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這篇文章是寫給後主劉禪看的。當時劉備剛死不久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問答工作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問答工作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出師表問答工作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問卦] 出師表的八卦 的評價
出師表 懶人包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星期天晚上特別厭世,假日太短,重點是假日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備課跟改作業 QQ
--
今天來談〈出師表〉。
在我正式上台教〈出師表〉之前,〈出師表〉是讓我完全沒有任何感覺的一篇文章。「出師北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感覺像是反共時代的文宣品。「忠君愛國」?這難道不是封建舊時代的觀念嗎?——說真的,在我還沒深入玩味思考前,我覺得這是一篇與當代社會格格不入的文章,我真的不知道要讓學生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麼。
為了教書,這次狠狠地 K 了〈出師表〉幾天幾夜,反復思索,朗誦了無數次,默寫到已經滾瓜爛熟;某一天晚上,腦中自動循環播放〈出師表〉全文字句,竟突然深深陷入「臨表涕泣,不知所云」的無力感之中無法自拔,默默哭了一個晚上。
--
突然體會到,原來諸葛亮是抱著「寫遺書」的心情在寫這篇文章的啊。
--
〈出師表〉這篇文章是寫給後主劉禪看的。當時劉備剛死不久,劉禪甫登基,作為一個新手皇帝,治國的經驗值幾乎是0,而且還是個有點犯中二病的青少年。諸葛亮以一個「老臣」的身份,教導他治國的時候要把握「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至於朝中有哪些值得信任的「賢臣」,諸葛亮也都幫他安排好了,基本上,劉禪只要照著諸葛亮的安排去做就行。
簡單來說,〈出師表〉是諸葛亮為後主精心規劃的一份「執政懶人包」。因為這次出師北伐很可能一去不復返,所以這是諸葛亮在死前,能為後主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的身份不只是「老臣」,還是劉禪的「代理父親」。他不完全把劉禪當成皇帝,在寫〈出師表〉的時候,主要還是把劉禪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的,所以整篇文章讀起來更像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瘋狂碎碎唸」。
作為代理父親,諸葛亮對劉禪最殷切的耳提面命,就是要他乖乖聽爸爸的話,繼承爸爸的遺志,不要讓死去的爸爸失望。
--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你今天之所以能當皇帝,有這麼多忠臣為你效忠,都是你爸爸替你辛苦爭取來的,你千萬不要辜負他的期望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你一定要當個英明的皇帝,任用賢才,興復漢室,千萬不要成為你爸爸最痛恨的桓靈二帝呀!
--
站在劉禪的角度,看了諸葛亮說的這些話,想必會覺得有點刺耳——為何凡事都要拿死去的爸爸來壓我呢?難道我不能有點自己的想法嗎?不能做些我自己想做的事嗎?
不能。
別任性了,孩子。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你不是別人,你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皇帝。當今的局勢是「危急存亡之秋」,任何一點行差踏錯,都有可能會讓蜀漢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以,對不起,我必須逼你把「皇帝」的態度拿出來,不能讓你任性妄為。
其實,劉備死後,諸葛亮大可一走了之,不必留下來輔佐劉禪;他也可以不去北伐,而是留在朝廷裡當個權高位重的丞相,豈不輕鬆?或者,像是很多人說過的,從劉禪手中把權力給謀奪過來,自己來當實際的掌權者,只要諸葛亮願意,他隨時都可以這麼做。
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仍尊劉禪為帝,苦口婆心地勸諫他,為他安排好一切(縱然這可能不是劉禪最想要的);在沒有任何人逼迫他的情況下,為了完成先帝的遺志,他主動請纓北伐,最終操勞過度,肝硬化而死。
諸葛亮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一個抽象的「忠」就可以解釋嗎?
--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是這樣跟我們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們知道,諸葛亮一直都有濟世之志,渴望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他怎麼可能只是「苟全性命」?怎麼可能「不求聞達」?——諸葛亮的意思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他早就絕望了,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很有可能永遠也沒有實現理想抱負的機會,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想不到,有個人出現了,這個人徹底改變了諸葛亮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先帝,劉備。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如果沒有劉備,諸葛亮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裡。是劉備,讓諸葛亮成為真正的諸葛亮;如果沒有他,諸葛亮現在仍是一介布衣,或許在南陽躬耕,在柴米油鹽中度過一生,也或許天涯飄零、死於戰亂,無人聞問。
在諸葛亮二十八歲那一年,劉備禮賢下士,在草廬中屈身聆聽諸葛亮為他謀劃的「三分天下」大計。從那時候起,諸葛亮的這條命就已經是劉備的了;諸葛亮從此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劉備,為了我們共同的理想而活。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雖然先帝已經死了,但只要我諸葛亮還活著,就會背負著我們共同的理想走下去。「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你活著時沒辦法完成的理想,我會替你完成——哪怕拚了我的這條命!
我想,現代人應該很難了解這樣的情懷了吧。如果連自己的理想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理解何謂「知己」;如果沒有知己,又怎麼可能理解知己死後,仍堅持替對方完成理想的這一份赤誠之心?
--
文章總有寫完的時候,停筆的那一刻,也就是出征的時候了。
諸葛亮即將要出兵北伐了,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概。諸葛亮不怕死,他唯一遺憾的是,他若真的死了,還有誰能完成他與劉備這一份共同的理想?
他看向劉禪的面容,也許他的眉目之間仍有幾分先帝的神態。諸葛亮歎了一口氣,你終究不是他,但若你能有幾分像他,那也就夠了。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好好聽你父親的話,當個好皇帝,繼承他的遺志;若你真能做到如此,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了——我與先帝的理想,也總算是後繼有人。
呵呵,諸葛亮,別傻了,把希望寄託在後主的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了呢?這是你我都心知肚明的呀。
陛下,請原諒我,我這就走了,再也不能留在你身邊輔佐你了。接下來的,就交給郭攸之、費褘跟董允吧。
丞相,你……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北伐。不,應該說,我要去找先帝了。
先帝,我這就來了。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諸葛亮之歌〉
如果沒有遇見你
我將會是在哪裡
日子過得怎麼樣
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許遇見某一人
過著平凡的日子
不知道會不會
變成丞相在這裡
任時光匆匆流去
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願照顧你的子女
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
別讓我離開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絲絲情義
出師表 懶人包 在 蕭源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篇範文懶人包 - [ 出師表 ]
點樣可以好快記到呢課書?
322快速記憶法!
出師表 懶人包 在 DSE範文懶人包系列三:《出師表》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懶人包 就如即食麵,省時便捷,但多吃則營養不良。 故此,同學除了觀看此片外,還需仔細溫習書本、筆記、問答內容,從而深入理解詞意、內容、寫作手法 ... ... <看更多>
出師表 懶人包 在 【DSE】出師表|濃縮解讀|溫書好幫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出師表 無有怕,為你深入淺出,濃縮解讀,嘔心瀝血製作,嗷嗷嗷. ... 【DSE】登*登*登樓來了|摘☆解讀|必備溫書 懶人包. 濃老師教室•49K views. ... <看更多>
出師表 懶人包 在 Fw: [問卦] 為何曹操喜歡劉備?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OXXvtMk ]
作者: willowm4 (柳豫)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何曹操喜歡劉備?
時間: Mon Jan 23 23:17:03 2017
((文長慎入))
上回說到劉禪神機妙算制孔明,雖有醜化後主之嫌
但說書人並非空口說白話,這些想像主要是從出師表中文字推理延伸而來
前後出師表是諸葛亮北伐曹魏兩次上陳後主的文章
後出師表現今認為疑點重重、有待商榷,但前出師表的真實性無庸置疑
其言辭懇切、憂國憂民,故有「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一語
至於前出師表中有哪些重點?讓我們看下去。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
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
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
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
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
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
睦,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
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
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
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
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
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
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
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
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很好,我就知道你跟劉禪一樣沒認真看就跳下一頁
在此提供懶人包,諸葛亮講這麼多,重點條列如下
一、倚老賣老,你爸賣夢想的時候你都還沒出生呢!
出師表中一共出現了13次「先帝」,卻只有7次「陛下」
但這明明是寫給「陛下」劉禪的出師表啊!可以多點尊重、包容嗎?
孔明回答說不行,你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為一個笨皇帝賣命嗎?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才不是因為你,是因為你爸!
蘇軾評出師表說:「簡而盡,直而不肆」
我倒覺得超放肆的啊!一般情況下絕對不可能這樣對國君說話
每句開口閉口都是先帝,正面的解釋可以說是緬懷劉備、情意真摯
負面的解讀就是拿劉備出來壓劉禪啊!反正你小子聽老子的就對了
這也證明了劉備託孤,那句「彼可取而代之」並非純屬虛構
劉禪確實事事都讓孔明做主,畢竟他知道他只是掛名董事長
諸葛亮才是現在握有劉皇叔夢想專賣店最多股權的大股東啊!
二、大腦是個好東西,沒有倒也沒關係
承上所述,諸葛亮這篇用字實在是有點太過直接了
以他的聰明才智、文學造詣,一定可以修飾得更委婉漂亮才對啊
經過我從小看柯南訓練出來的縝密推理能力,相信真相只有一個
那就是諸葛亮不得不這樣寫,不然劉禪會看不懂。
「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軍事問向寵就對了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政事問郭攸之、費禕、董允就對了
至於「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更是一針見血
諸葛亮也算是看著劉禪一路長大,他肯定比你比我都還要了解阿斗
大腦是個好東西,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就好了,但有人就是沒有
於是諸葛亮逆向思考,他知道教笨蛋思考是更危險的事情
有道是:沒有大腦沒關係,打破沙鍋問到底
總之陛下您要做任何決定前,記得先Line我們幾個問一下就對了
三、如魚得水的內幕!揭密劉備與諸葛亮床笫之事!
終於要說重點了,除了護家萌,相信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劉備平常跟孔明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都聊些什麼呢?出師表上有記載!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讓各位失望了,他們討論的是東漢昏庸的漢桓帝、漢靈帝(註1)
漢末因外戚、宦官問題,以及皇帝無能,才導致諸侯割據、民不聊生
而劉備與諸葛亮每次說起無不痛心,可見他們兩個憤青常常議論時事
並超越時代力量,早得到結論「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唐太宗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造就有名的貞觀之治
如劉備得天下,孔明竭誠輔佐,百姓們是不是能夠早幾百年過好日子呢
自古知音難尋,劉備跟關羽、張飛當然是戰場上過了命的交情
但真正能夠了解他抱負、能夠心靈相通、相知相惜,想必也只有孔明了
遙想這兩人曾經同榻而睡、徹夜不眠,共同編織著這個國家未來的藍圖
自從隆中對後,赤壁大勝,佔荊奪蜀,漢中稱王
竟一步步接近這個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你看!我們就快做到了!我們的仁義果然能夠行遍天下!
看!再看那第一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整個就是催淚啊
我敢說文末「臨表涕泣」絕非虛言,諸葛亮當然是哭著寫下出師表
看官們現在知道儘管有許多反對意見,為什麼孔明仍執意北伐了嗎?(註2)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沒關係的,你辛苦了一輩子,也該好好休息了,你就安心看著吧
哪怕千萬人阻擋,我們當初說好的約定,就讓我來替你實現──
你以為你在讀出師表嗎?不,原來是致先帝的跳越時空的情書啊。
在說最後一段白帝託孤之前,還是想再替孔明講話
或許他在臨陣作戰比不上其他方面的才能
但這麼一說,你有認真想過孔明到底有多天才嗎?
文學上是書畫散文家,武功上名成八陣圖,發明上有木牛流馬連弩等
北伐雖未能成功,也先後出師奪下數郡,更擊殺曹魏名將張郃、王雙
絕對是千年僅此一人的文武全才
學霸中的學霸,稱霸一、二、三類組各大名校榜首
三國志陳壽一句「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固然可當作參考資料
但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註3)
大腦是個好東西,我們可以多看、多聽、多思考,再得到自己的結論
至於個人的結論
除了論生前功績,其實死後反而最能夠看清楚一個人的價值
有人曾問歷經過諸葛亮為丞相時的小吏,丞相可以跟誰相比呢?
答曰:諸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歿後,不見其比
他在位時,百姓安樂,沒什麼特別的,但死後再也沒見過這樣的人物了。
或許這句話已難考證,但孔明死後,並不是劉禪或其他人主動立祠
正是每年百姓自發地祭孔明、拜孔明,後主逼不得已才建了武侯祠
繼承了劉備的浪漫、劉備的仁義、劉備的愛民
萬古雲霄一羽毛,沒有別人,僅此一位
孔明當年拿自己跟管仲、樂毅相比,看似驕傲,然則實在太過謙虛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咱們說書也到了尾聲
聽故事的人們大概也只剩下一個疑問
為什麼諸葛亮願意鞠躬盡瘁、犧牲奉獻、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狽?
這樣很遜耶!天才都是不努力、不看書就考一百分這樣才帥啊!
身為浪漫派與努力派說書人,我認為原因非常簡單
早從諸葛亮第一次見到劉備就得到答案了
而他最後再次確認了這個答案
因為有一種知遇之恩,有一種命中註定,就叫作劉備諸葛亮。
究竟那一夜,白帝託孤的真相為何,讓我們擦乾眼淚看這最後一段。
「他們都走了吧?孔明,孤只怕撐不過今夜了,你坐過來……」
諸葛亮壓抑情緒,依言坐近劉備身側。
「孤有話……不,我有話要說。老實說,你怪我嗎?」
諸葛亮搖了搖頭,劉備伸手抓起他的手,握住,力道卻相當微弱。
「方才那一席話,並非試探你,你的才能遠勝曹丕十倍,今天之後,軍事
大權就交給你了,天下蒼生就交給你了,答應我,好嗎?」
太犯規了,諸葛亮忍不住在心中回嘴,你這麼說,我這輩子還忘得了你嗎?
「臣……我必定竭盡全力、效忠貞之節。」
「那我代替黎民百姓向你道謝了。」劉備低下頭,終於還是哭了出來,
他也知道他強加給諸葛亮的是多麼重的擔子。「能夠有你,是大漢的榮
幸,也是備的榮幸──這個夢想就託付給你了。」
劉備說著語聲漸弱、手鬆了開來,諸葛亮心頭一揪,連忙撲上前去。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說的話嗎?」劉備的眼神中沒有了剛才的
光采,像是神智不清,喃喃自語。
「記得,自然記得。」
諸葛亮撫著劉備微弱的脈搏,淚如雨下,他當然記得,就是眼前這個人
給了自己夢想,給了自己能夠寫下璀璨一生的舞台。
「我們討論過幾千次、幾百次的未來了,只要是你說的未來,我就相信
能夠實現,你、你再說一次給我聽聽?」劉備的聲音細不可聞。
──未來,未來?眼前這個人如果死了,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呢?
「那年你才二十多歲,你說荊州可取,於是取之,你說益州可謀,於是
謀之,我始終相信你的預言,正如你始終相信我的夢想,於是三分天下……」
劉備既愧疚又悔恨,如果不是夷陵一戰自己燒掉了大半江山,復興漢室
或許仍有機會,但他這一放手,諸葛亮將面對何等的難關、何等的煎熬
啊!劉備幾乎已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他當然不能說出口。
從以前到現在,論文,劉備比不過簡雍、孫乾、伊籍、法正、諸葛亮;
論武,比不上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老實說,如果他不能帶
給別人夢想,他根本一無所有,他簡直什麼也做不到。
於是,他能做的只有這件事,也是最後一件事。
「你看不到未來了嗎?孔明,那你閉上眼睛,換我說給你聽。」
劉備想起了當年討伐黃巾賊時,原本一個個眼中黯淡無光、在日常生活
困頓中抬不起頭來的人們,在他號召之下,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大夥
看起來都閃耀著光芒,這並不是他的功勞,因為人本來就應該是生而擁
有夢想的。
即使這個夢想太過遠大,連劉備自己都難以相信,他還是得說服跟隨他
的人相信。
「結束了,終於結束了,你看,四處升起的不是戰火,而是裊裊炊煙,
百姓安樂,禮法合宜,你看……你看到了嗎?這畫面,多美。」
劉備的聲音如此微弱,終至消失。
「別忘了,我們的約定,我再問你一次,就像那年初次見面時,讓我
再問你最後一次……」
然而,這最後一句「你有夢想嗎?」,劉備沒能夠說完。
223年,蜀漢開國皇帝劉備過世。
接下來,亡國幾乎只是時間的問題。
劉備過世的兩年間,南中叛亂,蜀漢經夷陵之戰元氣大傷
北方曹丕稱帝,東面孫權稱王,自命正統的漢朝恐怕轉眼就是滅國之禍
但諸葛亮遣使與東吳修好
225年南征,深入不毛,平定內亂
227年上出師表,準備第一次北伐,隔年奪得武都陰平兩郡
正面交鋒大勝司馬懿,其後繼續多次北伐,壯志未酬,死於軍中。
但蜀漢一直存活到了263年,直到劉禪當年12月向曹魏投降。
繼承諸葛亮兵法與浪漫的姜維,窮途末路之際,仍不曾放棄夢想
最後叛亂失敗戰死。
在劉備、諸葛亮、姜維之後,此一門派正式滅亡,僅存在說書的心中。
然而從223年到263年,三國之中孱弱的蜀漢,從滅亡危機中撐了下來
竟能夠支持整整40年,不得不說是奇蹟。
至於看官們認為是劉禪之功,或是諸葛亮之功
說書人擅長的是說說閒話、嗑瓜子、喝茶,這等國家大事就不多評論了
各位只要想想,當年尚未替諸葛亮立祠時
每逢年節,大批民眾竟在路旁就地跪拜他、追思他──
這個真實的畫面想來就讓人鼻酸。
說書人下台一鞠躬。
最後以茶代酒,敬武侯。
──你有夢想嗎?
https://goo.gl/3zKZxV
註1:這傢伙是個人才,領先日本幾千年,請自行搜尋漢靈帝.avi。
註2與註3:西晉陳壽著三國志,其中對於曹丕、司馬家政權的種種陰謀
避而不談,曹操有「武帝紀」、曹丕有「文帝紀」、劉備卻是「先主傳」,
只有曹魏享有帝王等級的待遇;再說我們現在一直沿用陳壽所寫的「魏
蜀吳」來說三國,當時可從來沒有人自稱蜀漢,劉備稱帝時國號不是別
的,正是「漢」!其口號就是曹魏以不正當手段簒漢,故他挺身而出維
護漢室正統,魏與西晉當然不承認這件事,才將其冠上「蜀漢」二字。
說這些並不是要批評陳壽,史家自有他的苦衷,只是老話一句:盡信書
不如無書,想了解歷史,就要了解其背景與原因,史書有記載未必就是
所有真相,同理,說書人所說的也未必就是真相,然而每說一則故事,
我查閱的資料量絕對是寫出來的十倍以上,希望在不混淆歷史的前提下,
將複雜的故事舉重若輕表現出來,老實說,如果本來對三國無感或不熟
悉的,因為聽書而開始產生興趣,那就是作者最大的成就跟快樂了。
大家很奇怪(我以前也是)總覺得好人很無聊、喜歡劉備孔明很弱,如果
能讓大家對他們多認識一點點就好了,也敬史上最強8+9-大行銷家劉備
(當然文中有誤或有爭議之處還是歡迎提出來!衷心謝謝許多人的寶貴意見 )
(感謝八卦版的這一系列的推文與意見,以後不會常來,有機會再來說說書XD)
--
▇█▉▇▉▇▇ ◥▇▉ ◤◥█
▉ ▉▇▉█ ◣◤████▉
▉▉◣▉▉▉█ ▇▉█▇█▇█
▉▉▉▉▉▉█ ▊ █▇▇◣◢ ╮
▉▉◥█▉▉█ ▊ ◤█◢▉▉ ╰‧大豫言家
◤ ◤ ▉◥ ◥▊ ◢▇◤▉◥ 。Ritαndy。 https://goo.gl/u8WD2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09.115.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5184631.A.5AE.html
但志向與情操實在無法與他爹比,所以個人不喜歡XD
也有人覺得後世總會造神,誇大了劉備諸葛亮,那我引一段當代 (東吳張儼)的評論
「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
勝負之勢,亦已決矣。」總之,他認為如果諸葛亮沒死,很有可能達成北伐目標。
上位者卻事必躬親,雖然敬佩但就是不對啊...QQ
不覺得劉備老是帶著同樣的人打天下嗎?攻漢中時攻不下,才把張飛、孔明都調去打
荊州表示空虛寂寞覺得冷
想講的口袋名單還有:黃權、周瑜、以及到底誰守得住街亭
孔明北伐沒錯,但姜維北伐就是個錯誤,這不是大小眼
他雖然完美繼承了師父諸葛亮、太師父劉備的浪漫夢想,才華也完全不遜色
但可用的資源實在太少,根本沒兵馬給他,還沒打就知道結果了QQ
就是希望帶起興趣以後、讓人想要去了解更多,歷史一直都是勝利者才能寫下的東西啊
孔明主要被推崇還是因為志向與情操,而且確實用行為證明這一切
就連詩聖杜甫都是諸葛亮迷,寫了超多詩向他致敬QQ
我寫陳壽這段想提醒的是讀歷史或任何資料都需要思考
因為真的有人就是斷章取義說孔明不會帶兵打仗..
我只是比較幸運 盡量想用比較生動的方式來說故事讓更多人看到囉
彩蛋:周瑜篇 https://www.facebook.com/willowm4/posts/1612117532137827:0
再次謝謝所有推文~~也歡迎收看FB專頁其他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willowm4/
※ 編輯: willowm4 (124.109.115.152), 03/07/2017 16:48:25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RungTai (121.33.227.23), 04/16/2017 10:10: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