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海哲埋雷 拜登頭大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圖:美聯社資料照
川普內閣輪換之快速,真如走馬燈;因為極右民兵組織攻陷了國會山莊,於近日內更引爆十名以上的閣員請辭,包括在台灣享有盛名的趙小蘭女士。不過內閣的長命異數,當屬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從大選結束迄今,賴海哲先後接受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的專訪,就拜登政府應否維持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尤其在關稅豁免的延期,明確表述其立場。
暫時豁免的廿五%關稅,及於三千七百億美元的產品範圍,已經在去年年底失效。賴海哲在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不僅極力讚揚川普政府對中美貿易逆差的強硬態度,可以使美國工人受益;他更進一步強調,拜登政府應當持續對中國進口課徵廿五%的關稅。
誠然,爭取製造業回流與創造高薪職位,是川普開打關稅戰的立論基礎。不過因著數位稅的爭議,川普要對來自法國約十三億美元的農牧產品徵關稅,則暫停實施。至於因為航空客機的生產補貼爭端,在世貿組織的仲裁機構所取得的補償關稅七十五億美元;以及距今兩年前,開打歐美貿易戰的關稅施加,則都會如期實施。
這看似公平的進口關稅,只是表象;賴海哲更明確表示:削弱世貿組織的影響力,非常有必要。相對於施加在越南和歐洲產品的應稅金額,是完全不成比例的。換言之,以堅壁清野方式來確保抗中戰果,就要讓拜登政府在中美關係與白人選民之間,難以順利推動其回歸到多邊體系的政策立場。
貿易代表署此際的布防,搶在拜登政府宣誓就任之前連番重拳出擊;卻完全忽略工商團體的聯名請求,更無視於在新冠疫情之下,民生需求以及因此被橫生阻攔的企業經營彈性!「美國第一」的戰略,就是要擺脫經貿依存關係所可能造成對政策推行的束縛,所謂的「投鼠忌器」。
對比這兩家的新聞採訪,當真是只聞舊人笑了!
尤有甚者,根據部分網頁的資訊分享,賴海哲明確表示與台灣的貿易紛擾仍在,因此並未考慮雙邊貿易協定(BTA)的談判。對照起蔡英文總統在宣布開放萊豬當時,在總統府和民進黨中常會後的兩場記者會,也再三強調開放萊豬,與台美是否要簽訂貿易協定沒有關聯!在在顯示蔡總統對於美方顧慮與經軍大戰略,都有充分的了解與配合意願。
於本篇完稿之時,美國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的年度會議行將召開;據悉甫獲得拜登總統提名的貿易代表戴琪也將蒞臨做主題演說。搶在戴女士發表演說之前安排採訪,確實是隔空較勁的絕佳安排。戴女士的出身與賴海哲雖然相似,都是貿易的訴訟專業律師;不過其世代差異與激進程度,倒會有分別。
總之,以時間換取空間,才能避開前朝重臣所設下的毒餌與地雷。拜登政府必須先行取得主要盟國信賴,然後才有對內做充分說服,甚至開創出有效補償的機制。往下美國朝野的龍爭虎鬥,關係民粹與白人至上主義,暗潮洶湧;而中美台的新三角關係,因為有忍辱負重的牛棚打手出場,更將是剪不斷理還亂,熱鬧非凡!
出場機制英文 在 WanChi's Time 晚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來「搜秀」一下
要說接案以來,個人成長進步最多的部分,大概就是社交能力吧。雖然大學是成天在太陽下烏漆麻黑的活動瘋狂學姊,但出社會後,反而內斂低調許多。分享一個小故事,幾年前朋友曾帶我參加「類似」相親的私人聚會,沒錯,就是假藉品酒及私廚美食之名,相親之實舉辦的那種聚會。當時年紀小且傻乎乎的我,真的還以為就是去「吃飯」,所以整場大概只有我不顧他人認真吃,認真喝。
.
結束後,朋友問我有沒有認識不錯的男生,我下意識露出閃亮眼神,回:
.
「剛剛那個牛舌也太好吃了吧!😚 」(表滿意)
.
.
.
.
.
.
░ 做個社交人
.
在分享一些「看起來」好用的實際 tips 之前,我想先分享關於突破心魔的首要步驟。沒錯,就是關於你怎麼想「社交」這件事。
.
某些社會風氣會灌輸這兩個字一些負面訊息,好像有了社交活動就是個虛假的人。事實上,建立社會關係本來就是人類的本性,從歷史課本已知用火的祖先圍繞火堆示意圖,到現在的社群媒體使用習慣,都可以知道社交反映的是人類內在基本的歸屬感。例如他人評價而產生的自我認同感、互動關係的存在價值感。有了這些,我們就會在情感、物質、健康上,產生實際回報或獎勵機制,也就能讓我們對於生活產生滿足感。
.
只不過,大家看著職場的前輩,都會有個迷思,「社交」一定只表現出浮誇的一面嗎?
.
.
.
.
.
░ 介紹台詞不能一陳不變
.
你會怎麼介紹自己呢?
.
欸,開口前請先收起小時候寫作文的第一段那部分喔,什麼介紹自己家裡有幾個人、養了小來福還是旺財,這些我們先放在一邊。請體諒對方根本還沒認識你的狀態下,你家的來福就像路邊的小花一樣,一點都不重要。
.
介紹自己的時候,請先觀察環境,如果環境是討論工作類型的聚會,那就報上自己的專業項目,如果環境是回母校參加校友關懷的那種聚會,那就講完自己的畢業級別之後,直接報上捐款數字,相信系上助教一定會很開心的回應你(開玩笑)。
.
所以建議大家,除了真的介紹自己之外,也要考慮到「別人對什麼有興趣」。不一定要有華麗的出場或是流利的中英文夾雜,或是有什麼特定介紹詞 SOP ,最重要的是「表現某部分真實的你」,讓對方有興趣,繼續聽你介紹你自己。
.
.
.
.
.
░ 但不要只談論自己的事
.
雖然在一個聚會中有機會表現自己事很棒,但畢竟聚會目的,不是個人的演說發表會,或是政見發表會,所以記得適度的保留空間給對方。
.
這裡的空間,也代表「尊重」,因為尊重對方,所以保留空間給對方。實際作法,你可以透過「好奇」為出發點,問問對方對於某個主題的想法及感受。觀點和做法有可能和你不太一樣,不過你也能從對方的經驗,得到靈感和啟發,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畢竟當我們和他人「發生關係」時,其實也代表正在激發自我的不同面向。
.
.
.
.
.
░ 建立共享互利的親密關係
.
「表現同理心」應該在很多分享社交秘訣的文章都會提到,但同理心這個技能需要一點練習的。所以我想分享另一種觀點,就是想想該怎麼建立「建立雙方都黑皮」的關係。
.
我們願意和他人產生關係,是因為「相似的互補性」。聽起來有點饒舌,但指的就是我們傾向和有某些共同點的人建立關係,這會讓彼此互動更加舒適和熟悉。這也是如果你習慣以禮相待,你身邊也會圍繞這樣的人、如果你喜歡貪小便宜,沒錯,你身邊就容易有貪小便宜的小惡魔,這種「同性相吸」的由來。
.
那什麼是相似的互補性呢?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生活質感的人,懂得咖啡但不懂裝潢,那很容易會和同樣追求生活質感,懂裝潢但不懂咖啡的人產生連結。
.
所以這裡指的「親密關係」,指的是可以互相分享、互相付出、互相黑皮的情感連結。
.
.
.
.
.
░ 收起玻璃心,打開心
.
世界這麼大,一定會碰到和你「不相似又不互補」相處起來卡卡又費力的人,你可以勇敢選擇像滑 Tinder 一樣向左滑掉,刪除這些和你沒有碰撞機會的對象。也可以更勇敢,選擇讓這些對象自然流放在你身邊,而訓練自己不在意他們的存在。
.
記得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改變,所以我們都沒有能力以現在的眼光批判、掃射他人。社交關係這件事,本來就會存在共享陽光,和互相丟石頭的時候。不需要過度臆測該怎麼做才會受歡迎,怎麼做才會不討人厭,反而應該是,真正享受在關係裡信任對方、願意主動分享,並且開放的接受對方任何想法和感受,的那樣自己。
.
這裡的「關係」,指的是「我可以接受你不喜歡我,因為我接受這樣的你。」
.
.
.
.
.
.
.
.
.
#接受這樣沒有品味的你。
(威,這句是我開玩笑的啦。)
#wanchi工作聯絡簿
出場機制英文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高雄】最好的時刻,正要開始。
《高閔琳參選民進黨市黨部主委聲明》
(文長慎入)
(楔子)
1982年生。天然獨。一瞬的時光。
從校園民主到走上街頭,公共參與、社會運動。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政治」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一路走來其實並沒有特意規劃,倒也順從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自然而然走上政治工作的道路,從幕後走向幕前,從幕僚走向參選。
1990年三月,野百合學運我沒來得及長大參與,卻深受啟發。2005年三月,我在自由廣場靜坐抗議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不放棄武力犯台。從台大學生代表大會議長卸任不久的我,當時也並不能預知後來的幾個月,我會決定參選第十九屆台大學生會長。2006年三月,當選台大學生會長的我,敲響傅鐘,表達「青年理想之實踐,即為公共參與及社會關懷」的主張,訴求青年人燃起「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而後歷經2009年野草莓運動、2012年反媒體壟斷⋯⋯一直來到2013年的三月,太陽花運動,可謂無役不予。
由衷感謝民主進步黨所有先進前輩與黨內同志的提攜陪伴與高雄市民的託付與支持,我在2013年回到父親的故鄉高雄耕耘,而後決意參選,並於2014年順利獲得黨內提名,並順利當選為高雄市最年輕議員。從1998年,16歲的我當選衛理女中班聯會主席,至2014年32歲的我第一次當選高雄市議員;我人生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參與公共事務、在「參」政治。
2014年當選議員後,我認真服務、辛勤耕耘,努力為台灣人民做工,並多次榮獲高雄市十大優質議員。2018年,我立場堅定、認真輔選,更「不畏韓流」,但也幸運連任。
然而,我深知民進黨在高雄的挫折,正是人民給民進黨的教訓和警惕;而這樣的挫折,也帶給民進黨內部深刻反省與檢討改進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努力從失敗的低谷爬起,翻轉。
2019年,蔡英文總統堅定拒絕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年中,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民進黨執政的中央也做了許多政策上的調整,而在地方,我除了善盡職責,做好身為議員的問政監督,也勤走地方服務鄉親市民;同時也接任蔡英文總統高雄競選總部活動部主任。
2020年,蔡英文總統順利連任,高雄八席立委全壘打,蔡總統與民進黨竟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面,贏回多數台灣人民的信任與託付,並再次成為國會多數(深深感謝所有台灣人民,諸多專程從海外、從北中南東台灣和離島回鄉投票的台灣人民與年輕世代)。
乍看之下民進黨似乎走出2018年的陰霾,但細究選票結構,卻發現蔡總統與民進黨之選票竟有著300萬極大的差距;我們也觀察發現,年輕世代對蔡總統的支持並無法完全轉化成為對民進黨的支持;年輕的選票不再選擇民進黨,而是流向了充滿競爭力與政治動能的新興政黨。
如我,任何一位關切台灣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本土派政黨、民進黨逐漸熟齡與永續發展課題的基層黨員,必然也深刻感受到民進黨之於「進步價值」的追求、民進黨之於台獨黨綱「台灣主體性」與「國家正常化」的務實推進、民進黨之於政策路線與地方經營的改革與調整⋯⋯不應僅在2020年的選戰從黨內的立委提名(高嘉瑜、吳怡農、賴品妤、謝珮芬、李問、蔡沐霖等)與黨中央選務及黨務工作(林飛帆、林鶴明、薛呈懿、吳濬彥、魏筠)看見亮點、看見年輕世代的承擔與接棒;而是也必須從各地方基層黨部,透過黨內前輩的薪火相傳與世代交替,讓民進黨再一次地蛻變、茁壯。
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良久,我再次看見了自己的使命。
2020年三月。
我決定投入民主進步黨第六屆高雄市黨部主委選舉。
民進黨不能再讓年輕人失望,更不能讓台灣人民再次失望。
以下是我參選市黨部主委的五點政見主張:
一、#號召青年入黨培育人才,#推動民進黨年輕化。
作為曾經享受到黨內無數先進前輩提攜栽培的「最年輕議員」,我認為面對新興優質政黨崛起的景況下,黨部主委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穩固黨內原有的支持基礎,最重要的是,必須在國家前途與台灣主體性、攸關高雄城市發展的願景與公共政策,必須在包括人權、社會福利、性別平權、教育文化、環保生態等不同面向上,透過對「進步價值」的追求與論述主張之實踐來爭取年輕世代對民進黨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民進黨更必須積極創造青年參與黨務的各種機會,為黨培育比我還要更年輕的世代、更優秀的青年人才投入到公共及政治領域。
二、#不介入不主導罷韓市民運動。
延續過去我從事學生時代以來參與社會運動的認知,我主張政黨的角色,應該站在這場高雄市民的民主運動的背後。
重申日前我針對「罷韓運動與政黨角色」撰文表達的主張(https://reurl.cc/D9ZElm),我堅決反對任何政黨主導罷免、也反對罷免和補選掛勾。
再次強調,罷免是高雄市民重新選擇的機會,是要終結不適任者、汰換成更好的人選,是民主除錯的機制。罷免不該變成政黨對決;而民進黨應該站在身後保護高雄市民的民主機制與罷免運動,而非主導罷免,更不該急著出來收割罷免、搶市民的功勞。
三、#高雄勝選,#力拚重返執政、#議會過半。
罷免是罷免,補選是補選。我認為,黨意不應凌駕於民意;而民進黨的政黨角色和出場時機,應該是在「罷免成功以後」的「市長補選」。我認為,民進黨為高雄市民推出一個最好的市長人選,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
未來,我要努力厚植民進黨動能,傾聽民意、凝聚共識;對外擴大支持基礎、爭取市民認同,對內凝聚團結邁向勝選目標——積極輔選2022市長人選,力拚議會過半、深耕基層鄰里,深化民主與「台派」本土意識。
四、#反對媒體壟斷、#反對紅色媒體(從「野草莓」到「踩紅媒」🍓)
1995年,我支持民間訴求「黨政軍退出媒體」,
2020年,我主張「媒體退出黨政軍」。
2012年,學生時代的我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也在擔任立法院國會助理期間參與過公廣集團及董監事違法延任案,一直高度關注媒體改革議題。
尤在2018年地方選舉的假消息與資訊戰當中,我更加清楚地看見紅色媒體與網路如何相互加成、影響了台灣中央及地方選舉,以及國內政治經濟以致社會文化各個層面。
我在2019年發起「踩紅媒」行動,也號召跨黨派跨縣市的新世代議員與青年學子一同響應,重視紅色滲透與媒體改革課題。
我反對媒體壟斷,也反對紅色媒體;媒體退出黨政軍。
五、#黨務改革願景,#凝聚新時代的高雄共識。
民主進步黨是一個追求民主自由、勇於對抗威權政體的第一個本土政黨,從街頭倡議、社會運動,也從草根逐漸茁壯成樹。
一直以來,民進黨最為外人稱道的特色,就是黨內面對不同議題或政策主張總是眾聲喧嘩、刀光劍影吵吵鬧鬧,但關鍵時刻總會凝聚團結的一個政黨。無論是對於台獨黨綱與對中國政策甚至派系解散等,這些年來在民進黨內部都經歷過多次的路線辯論與正式會議。
本次黨部改選恰逢中國武漢肺炎肆虐的防疫期間。而我,作為本黨的年輕世代,作為一個女性,作為一個在台北都會地區成長,而在原高雄縣非都會地區基層耕耘服務的政治工作者;我相信我能為民進黨帶來許多新的觀點、刺激與創新。我也相信這次黨部改選,將會是一場沒有煙硝味而暢談價值理念、論辯路線的選戰。
不可諱言的是,目前我只能掌握自己手中的那一張黨員票。
所以,從宣佈參選的即刻開始,我會更加努力爭取黨內先進前輩、黨內同志與基層黨員的支持。
我會努力透過這次選戰,傳達年輕世代對本黨與地方黨部黨務改革的願景與理想,努力追尋並凝聚屬於民主進步黨「新時代的高雄共識」。
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政治學者、前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新書《台灣最好的時刻》,談的是1977年至1987年台灣民主誕生的故事;而民主化的進程當中至關重要的,便是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與橋頭事件。
而在2020年當下,中國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以來,台灣基於地理位置與兩岸經貿交流往來頻繁的關係首當其衝;然而,台灣作為全世界最了解中國的民主國家、對抗過SARS也從SARS學習經驗的先進國家,卻在這次透過防疫與公共衛生政策、先進的醫療專業與研發科技,成為全是世界先進國家不容忽視的耀眼存在。
長期備受中共打壓欺凌的台灣,開始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與正視,美國、菲律賓、歐盟等多國國會議員或行政首長均致函發言力挺台灣加入WHO。而美國的《台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案》以及川普總統最新簽署的《台北法案》後,台灣也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逐漸站穩穩亞洲民主國家第一島鏈最重要的防疫與戰略位置。「國家正常化」並走出國際社會的道路亦日見清晰。
我認為,「台灣最好的時刻」,現在才正要開始。
身而為人,就是要為真理、為理想、為價值理念而不停戰鬥。
民主道路上的先進前輩和青年朋友,
請和我站在一起,努力打拚,為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