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明起AZ疫苗擴大接種,納入中央、地方防疫人員、高風險一線人員;今新增一起死亡個案,為部桃群聚案中的重症病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召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記者會,宣布新增一起死亡個案,為一名60多歲男性(案889),是部立桃園醫院(後稱「部桃」)住院病患。該個案自1月19日發病、24日確診入院後,便使用呼吸器與葉克膜治療,4月8日陸續出現呼吸喘、血壓下降及嚴重心律不整,9日經急救仍因肺炎併敗血性休克不幸病逝。另新增一起境外移入,自美國入境,截至今日為止,全台共1057例確診個案,死亡人數增加到11人。
此外,明(12)日將擴大第二、第三類人員公費接種AZ疫苗。這兩類族群分別為中央、地方防疫人員,以及高風險一線人員。
■ AZ疫苗明起擴大接種,三類公費族群共61.3萬人符合接種條件
台灣疫苗接種已進入第三週,根據指揮中心規劃,第一階段優先接種的醫事人員約33.2萬人,但接種進度並不理想,目前僅2萬4,658人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明天將全面擴大接種疫苗範圍,除了原本的第一類醫事人員之外,將再開放給第二類中央、地方防疫人員、第三類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防疫車隊駕駛及防疫旅宿第一線工作人員接種,總計一共61.3萬人可優先接種。
而明天上午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以及
包含六都、基隆、新竹等至少10名縣市首長,都將帶頭接種AZ疫苗。
目前台灣只有AZ一種疫苗可接種,3月3日,台灣先向原廠購買的11.7萬劑疫苗抵台,效期可到6月15日;但COVAX提供19.92萬劑AZ疫苗於4月4日抵台,效期卻較短,5月底就要過期,預計在4月14日食藥署審核完畢後,優先使用後者。莊人祥表示,疫苗能否展延使用期限,得看藥廠有沒有做疫苗安定性研究,若確認疫苗效期可延長,也得跟食藥署申請才能認可,否則疫苗若沒使用完畢只能報銷。
莊人祥也表示,同時也研議開放一萬劑疫苗供自費市場使用,自費接種者不需支付疫苗成本費用,僅需支付醫院掛號、診察費、以及疫苗接種證明等費用。而自費也採「有條件開放」,針對有出國需求的商務人士、出國留學生、就業者來開放,相關細節仍在評估中。
明天開始疫苗擴大接種後,任何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前往加入合約接種點的部立醫院,都可預約掛號,沒有上限,若接種人數太多醫院也會加開人力。目前全台共有114個接種點,莊人祥說,4月16日開始,會將接種醫院擴大到170家。
■確認罕見血栓與AZ疫苗有關
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上週7日發表聲明,將血栓列為AZ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尤其是出現在腦部的腦靜脈竇血栓(CVST)。AZ疫苗在歐洲因副作用等問題,已有多國停打,AZ也暫停兒童臨床試驗,英國也對30歲以下民眾,改提供輝瑞、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負責人張上淳在EMA發表聲明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指揮中心應仔細討論接種政策。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小組(ACIP)則於9日上午召開專家會議,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接受EMA的發現結果,但認為接種後發生血栓副作用的機率極低,以英國來說約百萬分之1.2,丹麥最高為百萬分之13.3,但跟感染COVID-19後2到10%的死亡率相比,利大於弊,仍建議民眾接種。
但同時也增加明確的建議,如正服用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女性,建議應間隔28天後再接種;而腦部血栓好發於年輕女性,因此女性在接種時,建議與醫師溝通了解後再做接種決定;而國外出現副作用的接種後,都是接種後14天內會出現症狀,也可提供民眾參考並提高警覺心,若未來接種後有任何症狀,應及早就醫。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說,血栓即血管被阻塞,,當民眾接種後出現血栓症狀,會因出現在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病徵。若是腦部栓塞,可能有意識改變等神經學影響;肢體栓塞,則會有手腳腫脹、疼痛、肺部栓塞則會有胸痛胸悶等症狀,這些可能的副作用都會詳列在疫苗接種通知書上。
■新增一起境外移入、一起死亡個案
今同時新增一名確診個案(案889)不幸逝世與一起境外移入者。
這名60多歲的男性,是部桃群聚感染案件中的其中一名確診者。他在1月8日至11日在部桃12樓外科病房住院,期間並未接觸相關確診醫護,也因此他在1月19日發病、24日確診後,讓部桃緊急將整棟樓層列為紅區、開始擴大匡列、回溯民眾,但至今仍無法得知他是被誰感染,屬於感染源不明的個案。
同時,他也在1月23日前往平鎮某醫院看病,期間與一名50多歲男子短暫接觸,後者也確診(案908)。
莊人祥今表示,這起個案本身有慢性病病史,1月24日確診後病況加劇,便開始使用呼吸器和葉克膜治療,2月22日解除隔離,已不具有傳染力,但仍屬重症持續治療。3月17日移除葉克膜,但持續使用呼吸器,4月8日起陸續出現呼吸喘、血壓下降及嚴重心律不整,次日經急救仍因肺炎併敗血性休克不幸病逝。
另新增境外移入案例,是一名20多歲本國籍女性(案1058),她在去年(2020)10月前往美國工作,今年4月3日返台,持有搭機前三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時沒有症狀,在家居家檢疫後,於4月4日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4月9日就醫採檢今確診,匡列班機接觸者18人,3人為前後排旅客列為居家隔離,其餘15人機組員,均已出境,已經由國際衛生條例聯繫窗口(IHR)通知相關國家。
截至今日為止,全台共1,057例確診個案,包含11人死亡、1,022人解除隔離、24人住院治療中。
(文 / 陳潔 、攝影 /陳曉威 )
#延伸閱讀
【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7大關鍵弄懂疫苗接種注意事項】http://bit.ly/3bryvv8
【專訪「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談看COVID-19研究加速運轉下的倫理與防疫挑戰】http://bit.ly/3tHLdfP
#疫情 #AZ疫苗 #疫苗接種 #不良反應 #血栓 #報導者
出國留學慢性病藥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疫情急速升溫:新增27名案例及1名死亡個案,台灣累積135例、共6名重症個案;最新警訊:30歲以下年輕病人增加】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急速上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灣單日新增27名案例,其中24例境外移入、3例本土案例。同時也出現第2例的死亡個案(案27)。
目前台灣累積確診人數達135人,2例死亡,目前仍有2名重症個案在加護病房,28例陰性則已解隔離。
■北部停課高中,出現第3名同班確診案例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27名案例,其中8名在機場被攔截、5名居家隔離、4名居家檢疫、9名自行就醫、1名自主健康管理。
其中,2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包含埃及旅遊團團員(案111),該旅遊團現已有6人確診;2名是18日自美國回來的確診女性(案85)在美國同遊的友人,該團有7人,現已有3人確診。
3名本土案例,分別是30多歲無出國史男性(案124),但周邊有美國回來的同事,也有3名接觸者有疑似症狀,現正採檢中,並正疫調釐清感染源;另一名則是昨兩名確診高中生的同班同學(案130),坐在確診指標個案(案59)的前方,居家隔離期間出現乾咳而就醫確診,該校也在昨天全校停課。最後是一名30多歲女性(案134),有發燒、喉嚨痛症狀,該女性工作會接觸一般民眾,也有接觸到歐洲(但採檢陰性)、中國歸國者,正在釐清感染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表示,今日確診個案中,年紀最大的是自埃及歸國的80多歲男性(非先前確診的埃及旅遊團),該男性3月7日入境就出現發燒、全身倦怠、流鼻水、鼻塞、咳嗽,但3月17日才就醫,在社區時間較長,會努力去追密切接觸者。
■死亡個案為慢性病重症患者,1家6人染病
今日新增一名死亡案例,是北部80多歲男性(案27),他的長男、次男、妻子、孫子,以及曾照顧他的外籍看護皆感染,是一起共6人的群聚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死亡個案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衰竭,也須洗腎,健康狀況不佳,確診後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嘗試過抗愛滋藥物、抗瘧疾藥物,但最後仍因敗血症休克過世。
張上淳表示,目前確診的135例中,其中有6名重症者,2例死亡、1例痊癒出院、1例拔除呼吸器穩定恢復中、2例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中。
6名重症個案分別為:台灣首例確診的女台商(已痊癒出院)、台灣首例死亡個案的案19白牌車司機,以及以流感陰性而回溯篩檢確診的67歲女性(案24,已拔除呼吸器解隔離,但尚未出院)、80多歲男性(案27,連同看護在內6人群聚,今日死亡)、因低血糖住院的50多歲女性(案34,加護病房治療中)以及50多歲女性(案61,奧地利、捷克旅遊團成員,加護病房治療中)。
■近期確診者年齡偏低,但老年人仍是高危險群
相較於1、2月時,台灣的確診個案多為50歲以上民眾,近期感染者年齡層偏低,落在10到30多歲左右。張上淳表示,主要是因為最近境外移入為感染大宗,而這些人多半是自國外留學歸國、自助旅行者,該群體本來就是年輕族群居多。
此外,張上淳說,面對一個新的病毒,所有人都沒有抵抗力,都可能得病,會不會接觸到病原才是重要因素。但整體而言,因為抵抗力、年紀等因素,老年人依舊是高危險群,感染的機會較高,需要特別注意。
■機組員返國檢疫,由航空公司、民航局加強督導
指揮中心18日宣布,為避免航空公司人力調派問題,自歐洲、中東入境的航空公司機組員並不受14天居家檢疫限制,但在國內期間需進行完全隔離,不應回到社區,採「過境而不入境」的隔離方式。
但根據了解,目前機組員返台入境只需填寫健康聲明書,屬於「自主健康管理」。航空公司針對機組員返台規定僅提到,不得搭乘大眾運輸、交通應以親友、自行駕車或防疫車隊,且要求機組員不得外出。但自主健康管理並無限制外出的強制力,若機組員外出,也沒有電子圍籬等管控,恐成為防疫漏洞。
對此,內政部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機組員不管在外站或是歸國後,航空公司要負起責任,民航局也要負責督導航空公司,落實機組員執行居家檢疫標準。
■機場將販售口罩,同採實名制;全球提升至三級旅遊警示
陳時中表示,為避免旅客一入境沒有口罩,容易在高風險的機場被感染,從明21日零時起,將在機場販售口罩,仍採實名制,成人一天3片、兒童一天5片,價格為50元,與一般民眾一樣,七天後才能再次購買。
陳宗彥表示,販售地點會在免稅商店前,該處會設置電腦,與健保系統同步登錄。明天起桃園機場昇恆昌、采盟、台灣菸酒也會同步販售口罩。
此外,陳時中表示,目前COVID-19已為全球大流行,從21日零時起全球旅遊警示都提升到第三級,請國人非必要避免前往,自國外入境者皆需14天居家檢疫。
■醫師兒子出國引爭議,張上淳:未違反規定
指揮中心於2月25日宣布,醫院內所有職別的醫事人員,第三級旅遊疫情建議地區禁止前往,實施時間追溯至2月23日起,至6月30日止。今爆出張上淳兩名醫師兒子分別於3月4日、14日出國。
對此,張上淳表示,兒子確實在3月4日出國,但當時前往的地點,並非醫事司規定的三級旅遊警示國家;而另一兒子原先3月14日的出國計畫則取消。據《報導者》查證,張上淳出國的這名兒子在台大服務,地點是美國洛杉磯,當時有依規定向台大院方報備獲准。(文 / 陳潔;攝影 / 蘇威銘、楊子磊)
#延伸閱讀
【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http://bit.ly/2TWvCKa
【COVID-19防疫晚起步的德國,民間如何以公民力量相挺、共度難關?】https://bit.ly/2QysHoN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