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組與演員在戰場上也有出頭天?
.
1944年1月20日,美軍第23特戰隊正式在歐洲戰場啟動。不過他們並非訓練有素的戰士,而是一群由上百位美國各個大學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組成的士兵組成。在戰場上,他們不需要操作大砲或駕駛坦克,其任務只有一個────「欺敵」。他們的故事在1996年解密,被稱為「幽靈軍團(Ghost Army)」,而這段精彩故事即將搬上大銀幕。
.
據說當時他們剛運送設備下船的時候,有兩個法國人路經港口,被眼前景象嚇了一大跳,有四個美國人正在將一輛坦克扛起來。一名士兵見狀,有些心虛地對驚魂未定的法國人說:「喔!我們美國人是比較壯一點。」
.
然而,他們抬起來的當然不是坦克,而是一個充氣坦克(如圖示),至於其它所有裝備如大砲、飛機也都是他們一手「研發」出來的擬真模型。
.
幽靈軍團共有1100名士兵,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藝術家,美軍高層知道與其讓畫家奮勇殺敵,不如運用他們的才華,看看能否創造奇效。招募的對象不只來自針對學生,也包括廣告公司職員、建築師、演員與布景設計師。他們的目的是在歐洲戰場上的一個據點,創造出那裡駐有三萬人的假象,以嚇阻德國人來襲,牽制敵方的進攻動線。
.
就這樣,假坦克、大砲、飛機以及播放砲聲的巨型揚聲器進駐,數萬件大量假制服曬在衣架上。由於士兵對視覺藝術的深刻造詣,他們甚至利用了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的原理,在布陣上營造出各種假象。其中包括讓卡車覆蓋上帆布,組成環形車隊,讓車子不斷在特定的地點繞圈。只需要出動兩輛車,就能創造出現場有成千上百輛的效果。
.
德軍在進行空中偵察時,果然信以為真,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只是被看見這些偽裝,卻沒有任何「風吹草動」,也還是不夠寫實,於是演員就派上用場了。演員士兵們紛紛換裝潛入咖啡廳等社交場合,刻意高聲談論自己部隊有多威猛,目的是讓潛伏各地的敵方間諜收到假情資,達到混淆之效。
.
不過幽靈軍團不止在一處紮營,隨時要移動去需要他們的地方,兩年之內總共執行了20次任務,從未被敵軍識破。直到戰爭結束為止,他們幾乎沒有真正發動過攻勢。不過據後世統計,他們的驚世偽裝,成功拯救了一萬至三萬盟軍士兵的性命。
.
然而,美軍高層當時認為二戰結束後,可能又要與蘇聯發生戰爭,於是對所有幽靈成員下達封口令,要求他們終身不能透露第23特戰隊的實際作用。戰後,這群深具創意的士兵們,一個個在美國畫壇、服裝設計、建築業等領域闖出名號,其中包括抽象畫家艾爾斯沃茲.凱利(Ellsworth Kelly)、時裝設計師比爾.布拉斯(Bill Blass)等人。
.
他們的故事隨著冷戰結束才逐漸解密,PBS電視台在2013年推出的《幽靈軍團 Ghost Army》紀錄片,邀請碩果僅存的成員現身說法,也令這個傳奇故事更廣為人知。只是目前成員已經迅速凋零,在當時負責操作橡膠大砲、後來以建築師聞名的吉爾伯特.瑟澤(Gilbert Seltzer)在稍早過世,享嵩壽106歲。
.
一名士兵說,當時他們都稱自己為「西席.第密爾(Cecil B. DeMille)的戰士」。西席.第密爾當時的導演的作品《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1923)表徵了好萊塢早期視覺效果的巔峰。可見與其覺得自己在打仗,大家更覺得自己像是在拍一部電影。
.
《幽靈軍團》的故事實在太引人入勝,本身也的確是適合搬上大銀幕的絕佳題材。導演將由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出任,他的代表作《亞果出任務 Argo》(2012)也是一個關於偽裝的行動,同樣改編自史實。而劇本則將由尼古.皮佐拉圖(Nic Pizzolatto)執筆。
#GhostArmy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羅比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信我皮卡 POKÉMON 名偵探皮卡丘 電影影評 有趣又可愛的寶可夢/神奇寶貝真人電影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歡迎留言幫助羅比頻道變得更好 #名偵探皮卡丘 #POKÉMON #DetectivePikachu #...
凱比爾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核廢監督專家:核安不能靠運氣,如何抵抗核能工業的環境不正義?(06/29/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而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臺灣發生。
從鈾礦開採到高階核廢的處理,核工業集眾多環境不公義於一身。但核工業數十年來卻一再對外宣傳,最終處置高階核廢只是技術問題。近年來核工業更聲稱,先進反應爐的技術指日可待,唯有核能才能穩定供電,並因應迫切的氣候危機。
為了幫助民眾理解核電與氣候議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別於2021年5月15日邀請美國反核運動的代表人物、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核廢監督專家凱文.坎普斯(Kevin Kamps)發表線上演講,探討北美核工業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壓迫以及環境運動者的持續抵抗,並以北美經驗說明核能為何無法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曾多次代表美國非營利組織與美國聯邦高層官員會面,包括能源部 、核能管理委員會和環境保護局。此外,他也就相關核能議題,教育國會辦公室官員和在聽證會作證。他曾於2010年1月於佛蒙特州眾議院與參議院的聯合聽證會上,就反應爐放射性洩漏的風險作證。幾週後,佛蒙特州參院遂以26票比4票的決定,關閉佛蒙特洋基核電廠(Vermont Yankee Nuclear Power Station)。此事也為反核運動寫下重要一頁。
坎普斯於演講中分析核能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核燃料鍊不同階段所造成的社會、環環壓迫,乃至於軍工複合體在核工業所扮演的角色。
核電自顧不暇、又如何抗暖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今年8月台灣即將舉行「重啟核四」的公投,再加上513與517兩次停電事故,引發民眾關切能源議題。有人主張必須續建核四以避免日後發生類似事故。然而,核電需要三天才能達到滿載,是能力最差的救援投手,一旦發生故障,耗用的恢復時間不僅最長、更會造成整個供電系統極大的負擔。此外,核電在極端氣候漸成常態,一遇到酷寒或酷熱就自身難保,又如何能承擔減碳、抗暖化的任務?
關於核電能否因應氣候災害的研究汗牛充棟,坎普斯首先建議台灣聽眾可以先從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雅各森(Mark Jacobson)、洛文斯(Amory Lovins)、美國能源和環境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主席馬凱賈尼(Arjun Makhijani)、該所首席科學家史密斯 (Brice Smith)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學者索瓦庫爾( Benjamin K. Sovacool )等5名學者所發表的研究入手。這些研究明確顯示,核能無法解決氣候問題,再生能源方能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用以下幾個例子說明核電何以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2011年6月密蘇里河淹入內布拉斯加州的卡爾洪堡核電廠(The Fort Calhoun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業者竟僅僅以砂包阻擋洪水。當時廠內因火災使得冷卻系統失法電力。業者因該嚴重事故停機3年後,再於2016年永久關閉卡爾洪堡核電廠。
同樣的場景也在內布拉斯加州古柏核電廠(Cooper Nuclear Station)上演。密蘇里河於2011年氾濫時,業者為了省錢,僅以堆置沙包因應洪患。古柏核電廠所使用的馬克一型沸水反應爐與福島核災爐心熔燬的反應爐為同型設計。(奇異公司刻意設計用過燃料棒冷卻池緊臨反應爐壓力槽 。如此一來,業者在取出用過燃料棒置於冷卻池時,不僅移動距離最短,也最省錢。) 若核電廠不幸失去電力,發生核災,情況就會與福島核災如出一轍。
內布拉斯加州尚有其它與極端氣候相關的天災人禍。例如密蘇里河流域有諸多大小不一的水壩,一旦密蘇里河氾濫造成水壩潰堤,就會造成內陸海嘯,吞噬該州的核子設施。
核子設施不只難以因應海嘯、洪患、高溫、也無法抵禦嚴寒。2021年2月中旬暴風雪侵襲德州。當時德州的核電廠冷卻水系統結凍,業者為避免反應爐溫度持續升高導致爐心熔燬,因此被迫停機。
核工業的社會和環境壓迫
與台灣多數民眾的印象正好相反,北美核工業絕非進步的象徵,而是立基於社會和環境壓迫。
核電背後的政治絕對不該化約為技術問題,而核工業的壓迫要從核燃料鍊源頭看起:採礦。坎普斯認為,發展核工業的過程中,政府、業者迫害北美原住民的事件並非個案,而是層出不窮的常態。
早在1930年代,曼哈頓計畫尚未開始前,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即原住民族)就飽受礦業的輻射危害所苦。加拿大於1930年在西北地區大熊湖(Great Bear Lake)發現鈾礦,鐳港(Port Radium)是大熊湖東岸的一個重要礦區,業者僱用第一民族甸尼人(Dene)開採鐳礦,結果甸尼族曠工因受到輻射曝露病故,身後只留下了寡婦村。
在二戰後美國大量製造核武,鈾原料需求持續增加,也使得開採鈾礦的公衛後果如影隨形。
艾利特湖(Elliot Lake)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是一個以湖泊命名的城市。該市於1950年代大規模開採鈾礦後,具有氡氣的鈾尾礦堆積如山。因採礦時酸性徑流污染土壤森林,亦使氡氣釋放到空氣中,造成礦工肺癌和環境浩劫。由於工人多為經濟弱勢的原住民, 所以坎普斯引述當地部落領袖觀點,指稱:「用金錢收買飢餓之人,何來道德可言?」
加拿大開採鈾曠壓迫社經弱勢群體的情況也持續至今。加拿大常年以來是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出口國,自發現鈾礦後,境內的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地區都有鈾礦場,境內更有24座反應爐。
不只加拿大,核能、核武為同一燃料鍊和產業鍊,持續造成巨大壓迫也在美國上演。坎普斯分析, 美國官方認定原住民善良可欺之事早在1942年時見於官方記戴。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是世界第一座核子反應爐芝加哥1號機(Chicago Pile-1)的製造者。該反應爐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首度於1942年12月2日產出鈾裂變連鎖反應。 當時曼哈頓計畫主事者以「發現新大陸 」比喻製造出全球首座反應爐的冷酷對話,已經預示了北美印地安人未來的命運。
「義大利航海家已經登陸新世界。」
「當地原住民如何?」
「非常友善。」
美國核工業迫害原住民族之事,從新墨西哥州教堂岩(the Church Rock)鈾礦廠災害可見一斑。該廠區於1979年7月16日發生放射性尾礦處理池決堤的洩漏,池內具有酸性、重金屬、硫酸鹽等質物的輻射污水不僅污染了地下水,更使得居住於普埃科河(Puerco River)下游的亞利桑那州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牧民首當其衝,當地人平日灌溉、畜牧、飲用和賴以維生的河水成了輻射污水,卻從未獲得賠償。
1970年教堂岩鈾礦廠污染事件,與二戰期間輻射污染事件有著相近的模式。
坎普斯指陳,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首次於新墨西哥州試爆原子彈,該次試爆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行動代號為三位一體(Trinity)。美軍在7月16日所試爆的原子彈與日本長崎原爆的原子彈同型。兩個不同年代的事件卻殊途同歸。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核武試爆,輻射落塵下風處的印地安人與1979年7月16日受輻射廢水毒害的下游牧民,至今並未得到美國政府和核工業的賠償。
然而處於核武試爆、核武工廠、鈾礦場、鈾燃料廠等污染場址的核子落塵下風處或下游處的居民,並不僅止於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美國境內尚有內華達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猶他州、南卡羅來納州和愛達荷州等地的居民,分別曝露於核武和和核能燃料鍊不同階段的輻射污染。受害民眾除了美洲原住民,尚有經濟弱勢的美國民眾。
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西屋核燃料廠污染場址就是一例,廠區的鈾洩漏持續污染當地的土壤、地下水長達數十年,但核管會和西屋卻一再坐視污染發生。更有甚者,南卡羅來納州境內除了西屋鈾洩漏的災難尚有其他核子設施污染。聯邦政府早在1950年代就在該州建立薩凡納河基地(The Savannah River Site)生產核武所需要的核子材料。基地附近居民多為非裔美國人。
基地鄰近尚有液態核廢料棄置場、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製造核武的氚設施、乃至於位於巴納韋爾(Barnwell)的低階核廢貯存場收受來自康乃狄克州和紐澤西州的核廢。而南卡羅來納州與與喬治亞州交界處,還有一座全美最大的沃格特爾核電廠(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廠內有4座機組。
核能、核武燃料鍊同出一源
坎普斯力陳,艾森豪於1953年所宣傳的「原子能和平用途 」根本是以核電掩飾核武的手法。首先,當年的反應爐是由美國海軍興建和營運,再者,美國在1970年代前只有少數反應爐真正用於發電,所以不論是開採鈾礦與發展軍事民生兩用的反應爐都是為了發展核武。
關於核能、核武同出一源之事,美國官方說得再清楚不過。莫尼茲(Ernest Moniz)曾於歐巴馬主政時期擔任能源部長。他近年明言,美國政府必須持續補貼核能產業,方能維持核武優勢。這種共生關係也說明了核工業為何會一再申請老舊機組延役,堅持要運作至80年、甚至於100年。
即使核電廠設備老舊、無法與再生能源競爭,核工業都因政府大方補貼,而有恃無恐。坎普斯直言,美國核工業向來能用錢買到最好的民主(The best democracy money can buy)。核工業者以6000萬美金賄賂俄亥俄州議會議長、議員,使得州議會為境內兩座危老反應爐通過10億美金的「紓困」計畫,而核工業買通州議會的作法也是該州有史以來最大的醜聞。
坎普斯相信,核工業產官一體的現象不是美國獨有,各國皆是如此,例如日本國會所公布的調查報告直指,福島核災是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與管制機關間的勾結、腐敗和犯罪(collusion, corruption, and criminality)所導致的人禍。所以反核運動就是抵抗體制的力量。
核電無法與社會、環境和平共存
美國原住民和非裔人口在核能與核武工業發展過程中首當其衝,但其他人口密集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同樣面臨輻射危害的威脅。例如鄰近紐約市的印地安角核電廠(Indian Point Energy Center)雖然已經在2021年4月30日關閉,但高階核廢乃持續污染地下水。
坎普斯表示,身為密西根人,他非常熟悉核子設施遍佈五大湖區、形成核子熱點的情況。目前核電廠、核燃料加工設施、核廢料處理乃至於鈾尾礦場址圍繞於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
五大湖所組成湖泊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淡水水域。坎普斯憂慮,湖區四週遍佈核子設施,一旦遭遇天災、人禍,輻射危害影響所及會是地球表面21%的淡水和全美84%的淡水。
因坎普斯長年關注美加邊境五大湖區的核電和核廢議題,所以他曾代表美加環境團體,於加拿大核能安全委員會所辦的聽證會作證,說明核電和核廢的跨境影響。
川普雖然已經下台,但坎普斯對拜登政府所說的氣候承諾卻不表樂觀。目前拜登政府已任命新墨西哥州的勒瓜那普韋布洛(Laguna Pueblo)印地安女性哈蘭德(Debra Anne Haaland)擔任內政部長。哈蘭德深知,該州的傑克派爾(Jackpile)鈾礦區緊鄰當地部落所致的健康和環境危害。
坎普斯判斷,任命哈蘭德之事應與拜登政府的其他高層人事安排相互對照。例如拜登的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於2013年至2017年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卻坐視密西根州弗林特市(Flint)飲用水受到鉛污染的災難,傷害當地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民眾。
拜登政府高層也多與核工業、化石燃料業交好,如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這也呼應坎普斯先前所提的事實,抵抗美國核工業的過程會是個與體制對抗的漫長過程。
當日聽眾線上參與和提問相當踴躍。坎普斯在短講前多次表達想與聽眾交換意見,以下為他演講活動當日的答問記要。
問:美國意圖發展小型反應爐、比爾.蓋茲等人聲稱新一代反應爐更加安全、可當成暖化解方,講者的看法為何?
坎普斯答道:所謂的「新型反應爐」其實都是老舊設計。「新型反應爐」過去研發屢屢失敗,未來也是所費不貲、重蹈覆轍 。蓋茲的反應爐計畫並不是自己拿錢去投資,而是藉著核能和核武為同一個產業鍊,想方設法爭取美國能源部的補貼。
1979年三哩島核電廠發生核災時,反爐爐正是當年的新型設計(三哩島2號機於1978年12月30日運轉,1979年3月28日2號機發生部分爐心熔毁)。車諾比核災發生時,反應爐也是當時的新型設計。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爐心熔毁後,核管會不僅拒絕採取管制作為,更聲稱發生爐心熔毁的機率微乎其微。
此外,美國核管會允許小型反應爐省去安全設計以節省成本,想走捷徑只會使「新型反應爐」比更過往更危險。
問:台灣的核四廠已經是40年前的設計,在尚未完工階段封存至今,如果要啟用會有哪些風險?
坎普斯答道:台灣核四廠為40年前的舊設計,無法針對35年前車諾比核災、10年前福島核災所面臨的挑戰做出改善。美國田納西州瓦特斯巴核電廠(The Watts Bar Nuclear Plant)是個類似案例。兩座反應爐始建於1973年,2016年2號機才完工商轉,但之後卻多次停機。
此外,反應爐無論新、舊一樣無法解決核廢問題。新型反應爐更依賴以核燃料再處理技術分離鈾、鈽等核種,這類高危險的技術,不僅昂貴、高污染,更增加核武擴散的風險。
問:對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區核安有何建議?例如加強鋼板和水泥?對於核四位於斷層帶的看法?
核電廠坐落於斷層帶附近或斷層帶上本身就令人憂心,因為不論用任何技術強化廠區安全都無法阻止地震發生。
美國過去已有管制機關勾結業者的醜聞,如核管會的前身、原子能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確知維吉尼亞州的北安娜核電廠(The 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 )就位於斷層帶,卻隱匿斷層帶事證,業者更企圖使核電廠延役運作至80年。
司法部原先想起訴原能會官員,但真要追究,只會使政府顏面掃地,所以事情就不了了之。
維吉尼亞州於2011年8月23日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當時震央距離北安娜核電廠只有15英哩(約24公里)。地震卻已經造成核電廠冷卻系統損壞和冷卻池洩漏。這也顯示,美國核電廠常與核災擦身而過。福島核災的教訓就是:要確保核安絕不能只憑運氣。
問:上週看到美國漢福德核廢料貯存桶破裂外洩的新聞,請問講者可否說明為何會有外洩事故、影響為何?
坎普斯答道: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基地(The Hanford site)的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已多次發生洩漏,目前該處有177個儲存槽 ,並放置了高達5000萬加倫的液狀高階核廢。
漢福德基地因曼哈頓計畫的需要於1943年啟用,並生產核子武器所需要的鈽,長崎原爆中美軍所使用的鈽就是在漢福德生產。漢福德不僅為全美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更破壞了哥倫比亞河的生態環境。政府多次想要固化液態高階核廢,卻屢屢失敗,目前當地核廢大多是液態,雖然一部分核廢已固化,卻因美國高階處置設施付之闕如,使得核廢仍然留在當地,無法移出。
類似的情況,也在我先前提到的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基地發生。能源部選擇在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社區,興建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棄置核廢污泥,這使得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薩凡納河不堪飲用。
反核運動每次的抵抗都與環境運動者和當地居民攜手合作,但是對手是軍事上、經濟上極為強勢的核武暨核能工業。而美國的能源部與核管會永遠只為核工業的利益服務,而非為民眾利益服務。
問:美國為何至今都沒有成功設立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如果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場址,應如何處理與保存高階核廢料?
坎普斯答道:美國核工業所擁有的129座反應爐目前已累積高達10萬立方公噸的高階核廢,其中93座反應爐持續運作並製造高階核廢。能源部過去30年一直鎖定內華達州猶卡山(Yucca Mountain)為最終處置設施場址,但因選址欠缺科學依據,引發當地的印地安原住民西休休尼族(The Western Shoshone)挺身抵抗30年。過去全美超過1000個環境和團結組織加入西休休尼族的抗爭。為阻擋各地高階核廢運送至內華達州,沿途各州的人民也加入抗爭。
美國目前面臨核廢難題時,既不能永遠留存核廢於核電廠內,但又欠缺最終處置設施。我認為採3個步驟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停止繼續製造核廢。
其二,在沒建立最終地質處置設施前,先建立強化現場儲存(hardened on-site storage),這也是全美的環璄團體所提出的要求 。實際做法是使冷卻池回歸冷卻功能,非而核廢儲存池。經一定年限後,池內用過的燃料棒必須改以乾式儲存。
福島核災時4號機於4月11日發生火警事故,若當時冷卻池起火,日本政府就必須疏散5000萬人,而非疏散16.4萬人。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若真要疏散5000萬人,就相當於終結日本這個國家了。不過,美國的冷卻池用以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密度還遠高於日本,一旦發生核災時,危害也會更為嚴重。
第三,美國必須建立一個符合科學與技術要求、環境正義的最終地質處置設施。該地質設施必須達成核廢應與生物圈安全隔離數百萬年要求,還要能因應極端氣候、恐攻的挑戰 。目前計算核能碳排時,從不計入數百萬年最終處置所涉及的高量碳足跡。這也使核電看似低碳,實則不然。
內華達州猶卡山設施若真用於最終處置,輻射洩漏問題遲早會發生。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高階核廢,就是不要使用核電。我的環境導師——五大湖非核聯盟(Coalition for a Nuclear Free Great Lakes)領導人奇根(Michael Keegan)指出,核廢就是詛咒後代長達萬年,所以應該停止製造核廢。
問:目前擁核人士希望以核能當成基載,解決氣候問題,請問是否可行?
坎普斯答道:洛文斯(Amory Lovins)指出,為了減緩氣候危機,我們必須以最少成本、最短時間內減去最多的碳,因此我們必須權衡碳、成本和時間等三個因素,方能評估氣候有效性,就也是每花費一美元時能多快減少多少碳排,而非只看碳排一項。
在同時衡量三項因素後,再比較核能和再生能源何者才是氣候解方,我們很快發現,投資核電不僅昂貴、耗時,更使有限資源無法投入用於符合氣候效益的再生能源選項,所以核能絕對不是解方。
問:各國民眾和政府針對日本政府決定排放「稀釋的」福島核電廠廢水入海,可以如何採取行動?
坎普斯答道: 排放核廢水入海就是以海洋為垃圾場,構成危害海洋罪(crimes against the ocean)。
核廢水入海侵害了洋流行經之處的所有人,核廢水含氚,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因過濾不掉,排放「稀釋的」輻射廢水後會生物集中於食物鏈高層,既破壞海洋生態,也影響生物和人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造成癌症和先天缺陷。福島廢水中尚有如銫和鍶等放射性同位素,日本政府因無法處理,索性隱匿事實,直到消息曝光,難以再抵賴。
日本政府應有的做法就是儲存輻射廢水125年,直至氚對人體真正無害為止。
日本政府自欺欺人的作法與美國政府、核工業如出一轍。美國政府與核工業因無法處理漢福德輻射污泥,所以一概宣稱該場址的「污泥對人體無害」。日本漁業合作社聯合會多來強烈反對排放核廢水入海,中、韓政府、台、韓民間團體也強烈反對。我們必須繼續強化反對力道。
主辦方–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演講最後總結表示,從坎普斯的分析,使我們警覺到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
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台灣發生,講者不僅提出了與美國官方論述大相逕庭的進步觀點,也使台灣民眾了解美國核工業加速氣候崩壞的情況十分盤根錯結。不論身處任何一任政府治下、20或21世紀,反核之路註定漫長艱辛,而北美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原住民和底層挺身抵抗核工業的跨國壓迫、官資一體,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當可為台灣各界帶來許多啟發。
(本文為2021年5月15日綠盟主辦【如何抵抗核工業的環境不正義?從美國環境運動談起】之講座紀錄)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140
♡
凱比爾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74屆坎城影展主競賽、一種注目等完整入選名單】
.
遭受COVID-19疫情影響,去年坎城影展停辦一年。今年展期則延至7月6日舉辦,大會在方才仍公開了本屆的官方選片。在主競賽單元部分,魏斯.安德森、阿斯哈.法哈蒂、歐容、南尼.莫瑞提、布魯諾.杜蒙、阿比查邦、那達夫.拉匹、濱口龍介、西恩.潘等名導之作都順利入選。
.
洪常秀、阿諾.戴普勒尚等名導則未如事前各界預料,沒有進入主競賽,被安排在「首映單元」。至於在「一種注目」部分,奧地利籍華裔導演陳熠霖的《尋找》順利入選,該片由台灣影星柯震東、林哲熹與中國演員曾美慧孜主演,拍攝地點即在台灣。作品《構築心方向 Columbus》(2017)曾來過台北電影節放映的韓裔美籍導演Kogonada也入選該單元。中國導演那嘉佐也以《街娃兒》入選。
.
本屆的評審團主席將是美國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開幕片將是李歐.卡霍的《Annette》,該片同時也是競賽片。美國影星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則獲得相當於終身成就獎的榮譽金棕櫚殊榮。
▅▅▅▅▅▅▅▅▅▅▅▅▅▅▅▅▅▅▅
主競賽入選片單如下(含英文片名、與導演中英名,導演名稱前標記*者,代表有資格角逐最佳首部作品「金攝影機獎」):
●
《Annette》法國🇫🇷德國🇩🇪比利時🇧🇪
李歐.卡霍 Leos Carax
●
《法蘭西快報 The French Dispatch》美國🇺🇸
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
《聖慾 Benedetta》荷蘭🇳🇱法國🇫🇷
保羅.范赫文 Paul Verhoeven
●
《A Hero》伊朗🇮🇷
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
《Tout S'est Bien Passé》法國🇫🇷
佛杭蘇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
《Tre Piani》義大利🇮🇹法國🇫🇷
南尼.莫瑞提 Nanni Moretti
●
《Titane》法國🇫🇷比利時🇧🇪
茱莉亞.迪古何諾 Julia Ducournau
●
《Red Rocket》美國🇺🇸
西恩.貝克 Sean Baker
●
《Petrov's Flu》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士🇨🇭
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 Kirill Serebrennikov
●
《France》法國🇫🇷義大利🇮🇹德國🇩🇪比利時🇧🇪
布魯諾.杜蒙 Bruno Dumont
●
《Nitram》澳大利亞🇦🇺
賈斯汀.克佐 Justin Kurzel
●
《Memoria》泰國🇹🇭哥倫比亞🇨🇴法國🇫🇷德國🇩🇪墨西哥🇲🇽英國🇬🇧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Lingui》查德🇹🇩比利時🇧🇪法國🇫🇷德國🇩🇪
馬哈馬特-薩雷.哈隆 Mahamat-Saleh Haroun
●
《Paris 13th District》法國🇫🇷
賈克.歐迪亞 Jacques Audiard
●
《The restless》比利時🇧🇪
喬坎拉.佛斯 Joachim Lafosse
●
《La Fracture》法國🇫🇷
凱薩琳.科西妮 Catherine Corsini
●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挪威🇳🇴瑞典🇸🇪法國🇫🇷
尤沃金.提爾 Joachim Trier
●
《Compartment NO.6》芬蘭🇫🇮俄羅斯🇷🇺
尤侯.郭斯曼寧 Juho Kuosmanen
●
《Casablanca beats》墨西哥🇲🇽法國🇫🇷
納比.爾艾尤奇 Nabil Ayouch
●
《Ahed’s Knee》以色列🇮🇱法國🇫🇷
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
●
《Drive My Car》日本🇯🇵
濱口龍介
●
《Bergman Island》法國🇫🇷巴西🇧🇷德國🇩🇪墨西哥🇲🇽
米雅.韓桑-露芙 Mia Hansen-Love
●
《The Story of My Wife》匈牙利🇭🇺法國🇫🇷德國🇩🇪義大利🇮🇹
伊爾蒂蔻・恩伊達 Ildikó Enyedi
●
《Flag Day》美國🇺🇸
西恩.潘 Sean Penn
▅▅▅▅▅▅▅▅▅▅▅▅▅▅▅▅▅▅▅
一種注目評審團:
(主席)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導演、編劇)英國🇬🇧
瑪尼亞.梅杜爾 Mounia Meddour(導演、編劇、製片)阿爾及利亞🇩🇿
艾莎.齊柏斯汀 Elsa Zylberstein(演員)法國
丹尼爾.布曼 Daniel Burman(導演、製片、編劇)阿根廷🇦🇷
麥可.安傑洛.柯維諾 Michael Angelo Covino(導演)美國🇺🇸
▅▅▅▅▅▅▅▅▅▅▅▅▅▅▅▅▅▅▅
一種注目入選片單如下:
●
《The Innocents》挪威🇳🇴
艾斯基.佛格 Eskil Vogt
●
《After Yang》美國🇺🇸
Kogonada
●
《Commitment Hasan》土耳其🇹🇷
森米.卡潘諾古 Semih Kaplanoglu
●
《Lamb》冰島🇮🇸
*法迪瑪.約翰森 Valdimar Jóhannsson
●
《Noche De Fuego》墨西哥🇲🇽
塔蒂雅.胡艾瑣 Tatiana Huezo
●
《Bonne mère》法國🇫🇷
阿芙皙雅.艾薇 Hafsia Herzi
●
《House arrest》俄羅斯🇷🇺
小阿列克謝.蓋爾曼 Aleksey German Jr.
●
《Blue Bayou》美國🇺🇸
賈斯汀.鍾 Justin Chon
●
《尋找 Moneyboys》奧地利🇦🇹台灣🇹🇼比利時🇧🇪法國🇫🇷
*陳熠霖 C.B. Yi
●
《Freda》海地🇭🇹
*賈西亞.基尼斯 Gessica Geneus
●
《Un Monde》比利時🇧🇪
*勞拉.汪戴爾 Laura Wandel
●
《Women Do Cry》保加利亞🇧🇬
米娜.米列娃 Mina Mileva & 凡塞拉.卡扎科娃 Vesela Kazakova
●
《La Civil》羅馬尼亞🇷🇴比利時🇧🇪
*緹奧朵拉.安娜.米赫伊 Teodora Ana Mihai
●
《Unclenching the Fists》俄羅斯🇷🇺
姬拉.高維蘭高 Kira Kovalenko
●
《Let Their Be Morning》以色列🇮🇱
艾朗.柯里林 Eran Kolirin
●
《Rehana Maryam Noor》孟加拉🇧🇩
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薩阿德 Abdullah Mohammad Saad
●
《Great Freedom》奧地利🇦🇹
賽巴斯汀.邁瑟 Sebastian Meise
●
《街娃兒 Gaey’s Wa’r》中國🇨🇳
那嘉佐
●
《Mes Freres Et Moi》法國🇫🇷
約翰.曼可Yohan Manco
●
《Onoda, 10 000 Nights in the Jungle》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開幕片)
亞瑟.拉哈利 Arthur Harari
▅▅▅▅▅▅▅▅▅▅▅▅▅▅▅▅▅▅▅
坎城首映單元片單如下:
●
《Evolution》匈牙利🇭🇺
柯諾.穆恩德秋 Kornel Mundruczo
●
《Deception》法國🇫🇷
阿諾.戴普勒尚 Arnaud Desplechin
●
《Cow》英國🇬🇧
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
●
《Love Song for Tough Guys》法國🇫🇷
山繆.班傑奇 Samuel Benchetrit
●
《Mothering Sunday》法國🇫🇷
伊娃・胡遜 Eva Husson
●
《Hold Me Tight》法國🇫🇷
馬修.亞瑪希 Mathieu Amalric
●
《In Front of Your Face》南韓🇰🇷
洪常秀 Hong Sang-Soo
●
《Val》美國🇺🇸
廷.普Ting Poo & 李歐.史考特 Leo Scott
●
《Jane Par Charlotte》法國🇫🇷
夏綠蒂.甘斯柏 Charlotte Gainsbourg
●
《JFK Revisite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美國🇺🇸
奧利佛.史東 Oliver Stone
●
《Vortex》阿根廷🇦🇷義大利🇮🇹
加斯帕.諾埃 Gaspar Noe
●
《Marx Can Wait》義大利🇮🇹
馬可.貝洛奇歐 Marco Bellocchio
●
《龍與雀斑公主 Belle》日本🇯🇵
細田守 Mamoru Hosoda
▅▅▅▅▅▅▅▅▅▅▅▅▅▅▅▅▅▅▅
競賽外單元片單如下:
●
《De son vivant》法國🇫🇷
艾曼紐.貝考 Emmanuelle Bercot
●
《緊急迫降 Emergency Declaration》南韓🇰🇷
韓在林 Han Jae-Rim
●
《The Velvet Underground》美國🇺🇸
陶德.海恩斯 Todd Haynes
●
《Stillwater》美國🇺🇸
湯瑪士.麥卡錫 Tom McCarthy
●
《Aline》法國🇫🇷
瓦萊麗.樂梅西埃 Valérie Lemercier
●
《BAC Nord》法國🇫🇷
賽德里克·希門尼茲 Cédric Jimenez
●
《Where is Anne Frank》比利時🇧🇪法國🇫🇷荷蘭🇳🇱盧森堡🇱🇺以色列🇮🇱
阿里.福爾曼 Ari Folman
▅▅▅▅▅▅▅▅▅▅▅▅▅▅▅▅▅▅▅
特別放映單元片單如下:
●
《Babi Yar. Context,》烏克蘭🇺🇦
瑟蓋.洛茲尼察 Sergei Loznitsa
●
《H6》法國🇫🇷
*葉.葉 Yé Yé
●
《Black Notebooks》以色列🇮🇱
施羅米.艾爾米茲 Shlomi Elkabetz
●
《Mariner of the Mountains》巴西🇧🇷
凱里.阿努茲 Karim Ainouz
●
《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
賈法.潘納希 Jafar Panahi伊朗🇮🇷
陳哲藝 新加坡🇸🇬
馬立克.維塔爾 Malik Vitthal美國🇺🇸
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美國🇺🇸
多明嘉.索朵瑪悠 Dominga Sotomayar智利🇨🇱
大衛.羅利 David Lowery美國🇺🇸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泰國🇹🇭
●
《Party: New World, The Cradle of a Civilisation》希臘🇬🇷美國🇺🇸
安德魯.穆斯卡托 Andrew Muscato
●
《Mi iubta Mon amour》法國🇫🇷
*諾耶米.梅蘭特 Noémie Merlant
●
《Les Heroiques》法國🇫🇷
麥西姆.羅伊 Maxime Roy
●
《熱帶往事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中國🇨🇳
*温仕培 Wen Shipei
●
《時代革命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香港🇭🇰
周冠威 Kiwi Chow
▅▅▅▅▅▅▅▅▅▅▅▅▅▅▅▅▅▅▅
午夜放映片單如下:
●
《Bloody Oranges》法國🇫🇷
尚-克里斯多福.莫里斯 Jean-Christophe Meurisse
●
《Tralala》法國🇫🇷
拉呂兄弟 The Larrieu Brothers
●
《Supremes》法國🇫🇷
奧黛麗.埃司徒格 Audrey Estrougo
▅▅▅▅▅▅▅▅▅▅▅▅▅▅▅▅▅▅▅
短片競賽評審團:
考瑟.班.哈尼亞 Kaouther Ben Hania(導演、編劇)突尼西亞🇹🇳
涂娃.娜蘿特妮 Tuva Novotny(導演、編劇、編劇)瑞典🇸🇪
艾莉絲.溫諾克爾 Alice Winocour(導演、編劇)法國🇫🇷
薩摩赫.阿拉 Sameh Alaa(導演、製片、作家)埃及🇪🇬
卡洛斯.穆基羅 Carlos Muguiro(導演、編劇、策展人)西班牙🇪🇸
尼可拉斯.帕里澤 Nicolas Pariser(導演、編劇)法國🇫🇷
▅▅▅▅▅▅▅▅▅▅▅▅▅▅▅▅▅▅▅
短片競賽入選作品如下:
●
《North Pole》北馬其頓🇲🇰塞爾維亞🇷🇸
瑪麗亞.阿賽夫斯卡Marija Apcevska
●
《Displaced》科索沃🇽🇰
薩米爾.卡拉霍達 Samir Karahoda
●
《In the Soi》丹麥🇩🇰
卡斯帕.凱德森 Casper Kjeldsen
●
《Orthodontics》伊朗🇮🇷
穆罕曼德里札.梅哈尼 Mohammadreza Mayghani
●
《The Right Words》法國🇫🇷
艾德里安.莫塞.杜林 Adrian Moyse Dullin
●
《Through the Haze》葡萄牙🇵🇹
狄亞哥.薩爾加多 Diogo Salgado
●
《Sideral》巴西🇧🇷法國🇫🇷
卡洛斯.塞岡多 Carlos Segundo
●
《天下烏鴉 All The Crows In The World》香港🇭🇰
唐藝 Tang Yi
●
《August Sky》西班牙🇪🇸
賈思敏.泰努奇 Jasmin Tenucci
●
《雪雲 Absence》中國🇨🇳
鄔浪 Wu Lang
▅▅▅▅▅▅▅▅▅▅▅▅▅▅▅▅▅▅▅
「氣候」單元入選作品:
●
《The Crusade》法國🇫🇷
路易.卡瑞 Louis Garrel
●
《Above Water》尼日🇳🇪法國🇫🇷比利時🇧🇪
艾伊莎.梅加 Aïssa Maïga
●
《Invisible Demons》印度🇮🇳
拉胡爾.賈恩 Rahul Jain
●
《Animal》法國🇫🇷
西席爾.迪昂 Cyril Dion
●
《無去來處 I Am So Sorry》法國🇫🇷中國
趙亮 Zhao Liang
●
《Bigger Than Us》法國🇫🇷
芙蘿.瓦瑟 Flore Vasseur
●
《La Panthère des neiges》法國🇫🇷
瑪莉.阿米蓋 Marie Amiguet
▅▅▅▅▅▅▅▅▅▅▅▅▅▅▅▅▅▅▅
.
.
(圖為入選主競賽的《The French Dispatch》,由魏斯.安德森執導。)
凱比爾港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信我皮卡 POKÉMON 名偵探皮卡丘 電影影評
有趣又可愛的寶可夢/神奇寶貝真人電影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歡迎留言幫助羅比頻道變得更好
#名偵探皮卡丘 #POKÉMON #DetectivePikachu #羅比無雷影評
近期影片: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影評 Our Youth in Taiwan【羅比】金馬獎55th最佳紀錄片
https://youtu.be/xurZsKfgTHE
《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評 The World Between Us【羅比】五大角色人物分析
https://youtu.be/jVlOEXg5_L8
《幸福的拉扎洛》影評 Lazzaro felice【羅比】睡王子的快樂傳說/港譯 Happy as Lazzaro
https://youtu.be/voRymGgDhVk
導演:羅勃賴特曼(Rob Letterman)
演員: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 、 比爾奈伊(Bill Nighy) 、 蘇琪沃特豪斯(Suki Waterhouse) 、 凱瑟琳紐頓(Kathryn Newton) 、 渡邊謙(Ken Watanabe) 、 賈斯提斯史密斯(Justice Smith)
凱比爾港 在 Fiona Sit薛凱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Available on iTunes NOW: http://t.cn/zTHE7A9
薛凱琪新歌''周末畫報''官方MV, 早前已經順利在台灣完成拍攝, 今次唱片公司不惜工本,以巨大製作費重本拍攝。Fiona首次與台灣著名MV導演比爾賈合作, 她很欣賞導演過往的多個作品, 也邀請了香港著名排舞師High King排舞, 並帶同香港舞蹈藝員一同飛抵台灣拍攝, 她感覺''周末畫報''算是她有史以來其中之一個滿意的MV作品。
讀書時主修創意媒體系的Fiona, 經常喜歡在自己作品內加入個人意見, 今次都不例外, Fiona將個人喜好跟導演的專業意見crossover, 其中一個戴cap帽穿著粉紅色背心裙造型的場景, 由服飾、背景和燈光等都全是Fiona本人的創作概念。
而眾多場景中, 她最喜歡比爾賈導演特別為她設計的幾何圖案佈局,導演把此場景製作成錯視效果的視覺假像, 當身處左邊時會變得細小, 走到右邊時則變得高大, 拍攝時令Fiona感覺很新穎和有趣。還有另一個她身穿銀色衣服拍攝的場景, 為了增強視覺效果, Fiona邊唱邊跳的同時銀粉滿場飛,令她吃了不少銀粉。
17小時的拍攝過程中, 除了用膳時間外, Fiona可謂跳足全程。為了MV拍出完美效果, 除了本身在香港跟High King排足一星期外, Fiona更利用排舞以外的時間向其中一個舞蹈員補課, 最後順便完成眼前精彩的''周末畫報''MV。
''周末畫報'' 官方MV將會於6月正式面世, 密切留意!
凱比爾港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知道更多行為密碼?請至www.koob.com.tw
演講邀約、企業內訓與課程合作:info@koob.com.tw
服務專線(02)2872-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