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古蹟內聚餐。
九十五年前,這兒的門牌是「大正町二條通1號」。
九十五年後,它成了「二條通 綠島小夜曲」咖啡廳。
選一幢近百年的老宅,是為了聚會主題「說鬼」。
不過,讓我先小聊這間餐廳…
以攝影的角度來看,古樸庭園是精華所在,格子窗、木建築,輕易就能拍出偽旅日風情。
室內特色是中庭天井,但嚴格說來,並沒有特別好拍的角落。
既然如此,相機收起來,安心吃飯唄!
料理不賴,帕尼尼烤得香脆,山丸子咖哩推薦,薯條也被搜刮一空。
因為是用故事佐餐,所以我沒吃得太專心,抱歉了店老闆。
今日印象最深的故事,一是家中愛犬轉世為女兒,劇情像極電影「#為了與你相遇」中,輪迴多世只為找到老主人的黃金獵犬。
另一個則是算命師扭轉了某場空難,讓當事人幸免於難。我聽了毛骨悚然,萬一此法力無邊的算命師心存歹念,可如何是好?
總之,真人真事,很難解釋。
最後,我還是喜歡實體聚會,網路太冰冷了,所以接下來,金剛也會號召鄉親多多出來玩耍喔!
🥰🥰🥰🥰🥰
今日熱門話題:
#海奧華預言 #來自2060年的未來人KFK #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
Search
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 在 [轉文]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流浪到中國? - 精華區histori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文見中央研究院週報1106期,2007年1月25日,頁2-4。
pdf檔: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10/1025.pdf
知識天地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流浪到中國?
─中西藝術交流史中的一頁─
邢義田(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過去在文化傳播論流行的時代,不少中外學者喜歡
將中國古代文化的來源追到遙遠的西亞,甚至埃及
,例如認為中國最古的文字來自兩河流域或埃及的
象形文,中國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就是亞
當和夏娃。這些說法雖然已經不再流行,但是中西
文化交流仍然是中外史學界熱衷的課題。許多奇談
怪論,仍然時常可以見到。譬如說西元前一世紀曾
有羅馬軍團士兵一百餘人,戰敗被俘至漢代邊郡,
在今天甘肅永昌附近,建了一座城,為漢朝守邊,
他們的後裔至今仍在永昌當地。去年美國Discovery
頻道甚至為此製作了特別節目。
這些說法都是證據不足的附會。要建立具有說服力
的文化交流史,我覺得最少必須要能說明兩個方面
:(1)能有比較充分的具體證據,證明文化因素
傳播的過程和路線;(2)能夠說明文化傳播的動
力,是什麼力量造成了文化的流播。
因為偶然的機緣,我注意到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
最受歡迎的神話人物赫拉克利斯(Heracles,
Herakles, 或羅馬人口中的Hercules)。他具有特
色的藝術造型竟然因為亞歷山大東征,羅馬皇帝的
愛好,不遠千里,途經中亞、印度,隨著佛教流播
,進入了中古中國,為西方藝術的東流,寫下腳步
歷歷可數,又十分有趣的一頁。
一、赫拉克利斯從希臘世界出發
赫拉克利斯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是一位形象和角色
都十分清晰的英雄。在神話傳說中,他為了成神不
死,憑藉半人半神(semi-god)般超人的勇氣和智
慧,為人類救災解厄,據說曾完成十二件艱鉅的任
務(twelve labors)。一般流行的版本都說他完成
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和一頭刀槍不入的獅子搏鬥,最
後成功勒死它,剝下它的皮,披在自己的身上,獅
子頭則成了他的頭盔。他擁有許多神賜的武器,其
中最著名的是以野橄欖木製成,表面凹凸的棍棒
(club)。
自西元前六世紀中期,棍棒和獅皮(lion skin)
已經成為赫拉克利斯的造型特徵,出現在數以千計
的希臘、羅馬陶瓶、壁畫、錢幣、銅、石雕像甚至
飾物上。(圖1)這兩件赫拉克利斯最主要的外形
標簽,不一定同時出現。由於還有其它人物或景物
的搭配,其中任何一項標簽即足以標示他的身份。
他甚至有若干典型的姿勢,或坐或立,或舉手整冠
,或垂手斜倚棍棒,藝術史的專家從殘像的姿勢即
能判斷其身份,甚至時代。
二、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擴張,來到中亞和印度
隨著西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B.C.)的東征和西元前後一世紀羅
馬帝國在地中海東部的擴張,赫拉克利斯和其他的
希臘神話傳遍中亞和中亞以東的各地。
在諸多希臘神話人物中,是英雄又是神的赫拉克利
斯和亞歷山大關係十分特殊。亞歷山大和他的家族
深信他們是赫拉克利斯和阿奇利斯(Achilles)的
後裔。希臘和羅馬時代的貴族將自己家族的譜系追
溯到某些傳說中的神或英雄,是極其常見的事。亞
歷山大為了彰顯自己和赫拉克利斯的深切關係,根
本即以赫拉克利斯化身的形象出現。亞歷山大在所
造的錢幣和雕刻中,將自己打扮成一位頭戴獅皮帽
的赫拉克利斯。(圖2)
亞歷山大是無數羅馬皇帝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從共
和時代的安東尼(Marcus Antonius, c.83-30B.C.)
和凱撒(Julius Caesar, 100-44B.C.)到四世紀
的皇帝裘里安魯斯(Julianus, 361-363),幾無
不夢想成為亞歷山大第二。在羅馬皇帝的推波助瀾
之下,亞歷山大的先祖赫拉克利斯始終是最受歡迎
的神話英雄之一,在帝國的東方以及以東的中、西
亞留下很多崇拜的遺痕。
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後二、三世紀,希臘半島以東
,無數希臘北部、貴霜、大夏、斯基泰的王國都受
到影響。他們或者學亞歷山大將自己裝扮成赫拉克
利斯,或者將手持棍棒和獅皮的赫拉克利斯打造在
自己的錢幣上。赫拉克利斯的銅雕像或石刻以及有
其頭像的錢幣在這個區域內發現的極多。
三、隨著佛教,「變形變身」進中國
印度河西北的犍陀羅地區(Gandhara)處在歐亞大
陸和印度次大陸各方文化往來的交口。在西元前後
,先後受到斯基泰、印度—希臘(Indo-Greek)、
安息和貴霜王國的統治,此地佛教藝術深受希臘化
藝術的影響,變形變身的赫拉克利斯只是其中一個
小小的例證而已。
他由希臘神話的大力士逐漸變身變形成為護衛佛主
釋迦牟尼,手持金剛杵的金剛神。從日本鎌倉絲路
研究所收藏的一件西元二至三世紀泥塑執金剛神頭
像和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一件同時代的犍陀羅執金
剛神浮雕石像,可以清楚看出赫拉克利斯造型上原
本的希臘特色如何漸漸消褪,而犍陀羅—印度式的
色彩轉趨濃厚。(圖3、4)
與此造型十分類似的執金剛神,隨著佛教傳入中國
,也出現在新疆的克孜爾佛教石窟中。赫拉克利斯
的希臘造型特色越往東走,丟失和變化越多。不過
令人驚異的是他的棍棒和獅皮帶爪頭盔,或完整或
分散,仍十分醒目地保存在中國南北朝的佛教造像
和隋唐時代的武士陶俑身上。這些造像和陶俑分佈
可以廣及四川、陝西、山西、河南和河北。在有些
唐代的武士俑身上,棍棒和獅虎頭形盔同時出現,
可以證明這較不可能是中國工匠偶然的創意,而應
該是套用外來藝術的表現手法。(圖5、6)
「變身變形」進入中國的赫拉克利斯,有幾件有趣
的變化:第一,他們變成唐墓中象徵性的守衛俑。
從出土位置較清楚的幾件可以推知,這些俑多被放
置在墓道或墓門的兩側,以威武之姿手持武器,保
衛著墓的入口。他們的角色頗類似佛窟壁畫或塑像
中擔任護法的執金剛神或闇達婆。由此可見,赫拉
克利斯在進入中國以前雖然早已改頭換面,他原本
勇士和保護者的形象,仍然相當一貫地被保持下來
。
其次,角色相似,地位卻下降。在希臘、羅馬和中
亞,赫拉克利斯和統治者不論是亞歷山大、羅馬皇
帝或安息和貴霜國王的形象每每結合在一起,有著
無比尊祟的地位。在佛教藝術的脈絡裡,他變形成
為佛主釋迦的眾多護法金剛、神王、力士之一或天
龍八部的闇達婆,不但失去了唯我獨尊的地位,更
從主位降為陪侍。他那隻神聖和無堅不摧的棍棒,
在變形為護法金剛或力士後,或仍保持,或由金剛
杵所取代;在克孜爾石窟壁畫裡,棍棒曾淪落成為
身份低賤牧牛人的手中之物。只有赫拉克利斯的獅
皮頭盔始終受到珍惜,繼續披在勇士的身上。
四、這一頁歷史有什麼意義?
追索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跡,稍一不慎即易流於附會
。過去一兩百年,中外學者依據越來越多的出土文
物,為交流的樣貌勾勒出越來越清晰的輪廓。但是
資料畢竟有限,認識仍多不足,附會之說,此起彼
落。我因偶然的機緣,試圖尋繹唐武士俑身上的外
來文化因子,追到千餘前年,數萬里外的希臘,誰
能相信唐武士俑頭上的獅或虎皮帽和手中握的棍棒
,原產地竟是地中海世界的古希臘呢?
中國古代四川地區佛教造像的淵源,是爭論未定的
大問題。目前的說法可粗分為兩大派:一派認為主
要源頭是長江下游的佛教中心─建康。另一派認為
應是源自河西和西域,甚至受到關中的影響。棍棒
或獅(虎)皮帽只是佛教造像圖式中較邊緣性的元
素,不過未嘗不可當作傳播關係中的一項指標。河
西、關中和建康地區佛教造像中的力士或神王手中
是否有棍棒,尚待進一步查考。不論是那一個地區
曾出現較早同式的棍棒,對我們判斷四川地區佛教
造像的淵源,會有不小的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52.202
> -------------------------------------------------------------------------- <
作者: ahamin (荒漠貓)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轉文]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流浪到中國?
時間: Mon Jan 29 15:15:41 2007
※ 引述《YTJEN (indigo girls)》之銘言:
: 標題: [轉文]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流浪到中國?
: 時間: Mon Jan 29 11:04:57 2007
:
: 原文見中央研究院週報1106期,2007年1月25日,頁2-4。
: pdf檔: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10/1025.pdf
:
: ◆ From: 140.109.152.202
: 推 MilchFlasche:這篇很好玩,這就跟「羅馬軍團變馬超軍團」層次不同 01/29 11:09
: → MilchFlasche:我有看過邢老師講這篇的簡報,很有趣,ㄎㄎㄎ 01/29 11:09
羅馬兵團後裔可能已經找到了
在甘肅的某個村落
裡面人的DNA半數以上有歐洲人的基因
他們長相與周邊村落漢族不同,棕色頭髮、綠色眼睛
引起了歐洲人的關注
https://www.uua.cn/Books/periodicals/200609/3499.html
這是一個地處甘肅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故道旁的偏遠小村落,然而就在近幾年,這裡卻
突然「火」了起來,不僅眾多專家學者接踵而至,而且遊人也紛至沓來。隨著考古發掘
、學術研究的展開、深入,一個2000多年前的歷史謎團逐漸被揭開。
這個位於甘肅省永昌縣境內、緊傍祁連山的小村莊名叫者來寨。由於常年乾旱少雨
,這裡沙化現象十分嚴重,使得原本貧瘠的土地看上去更加荒涼。與其它中國西部的鄉
村一樣,用黏土夯築的土坯房構成了整個者來寨的自然景觀, 絲毫看不出它有什麼特別
之處。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絲毫不起眼的地方,近來卻成為考古專家、史學家們關注的
一個焦點。那麼,到底是什麼吸引了這些學者們的目光,令他們不辭勞苦對一個偏遠的
貧困小村寨趨之若騖呢?這還要從這個小村寨的主人們身上說起:
苦惱的者來寨人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令旁人大惑不解,連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的是:同
樣是生於斯長於斯,同樣是滿口地道的永昌土話,同樣在戶口本上清清楚楚標明祖籍甘肅
、漢族的者來寨人,卻普遍長著一副大異於「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漢族人基本容貌特徵
的奇特長相:多為棕色或黃色的頭髮,眼睛也多是藍色或灰色的,身材上也較周邊村寨的
人高大健壯……看起來更像是西方人。如果步入者來寨,置身於當地村民之中,往往會使
人產生一種置身於異國他鄉的感覺,就連偶爾到此的西方人見到他們,也會開玩笑說:我
們的老鄉怎麼跑到甘肅這個地方定居了?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者來寨人時常會遭到鄉親
們的嘲笑甚至是辱罵,什麼「韃子」 、「黃毛子」等等。特殊的長相給者來寨人帶來了
不少的苦惱, 總覺得抬不起頭來,眼裡時常流露出自卑的神情。
者來寨人的特異容貌同樣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關注。他們認為:雖然者來寨村民
在戶口本民族一欄標明的是漢族, 但在他們奇特長相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尚不為人
知的秘密。於是, 廣泛的走訪和調查活動在者來寨和它的周邊地區展開了。
難解的「牛緣」和特殊的葬俗
從表面上看, 長相特殊的者來寨人與當地其他居民一樣也是靠為數不多的田地為生
,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
者來寨人生活中的兩個細節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好奇:
一是者來寨人似乎對牛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們的身上有著一種難解的「牛緣」
:
--在祭祀祖先的時候,者來寨人要蒸一種「牛鼻子」饅頭,就是把棗插在饅頭的頂
部,然後將饅頭捏成一個宛如牛鼻子的形狀。
--喜歡玩一種和牛有關的遊戲。
--逢年過節的時候要宰牛,喜歡聞剛宰殺的牛的血腥味道。
--喜歡鬥牛,這一風俗祖祖輩輩沿傳至今。
……
這些都體現了源於其祖先意識中的一種對牛的認識。
此外在喪俗上,者來寨人不論風水、不擇地點, 而是要求將死者的頭部必須朝西安
葬。
以上有別於漢族風俗之處在其周邊地區以及整個甘肅省境內都是絕無僅有的。因此
專家們推測:者來寨村民的風俗習慣很可能與外域文化有著某些聯繫。那麼,者來寨人的
先民會不會是從其他地域遷移來的呢?
撲朔迷離的身世
幾乎就在專家們作出上述猜測的同時,考古人員在者來寨附近發掘出了大量西漢時
期的墓葬。但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一發現竟成為後來破解者來寨村民身世之謎的關
鍵。
通過對墓葬的研究發現:
──墓葬的主人幾乎都是男性。對此,專家們解釋這很可能和軍隊有關。
──墓葬主人的骨骼長大。中國人平均身長為七個半頭骨的長度比例,而這些墓葬的
主人達到了8個, 看上去並不像中國人的骨骼,這與現在者來寨人健壯高大的特徵十分相
似。於是專家們推測,他們或許是西方外來人種在中國繁衍生息,最後葬在這裡的。
──所有墓葬全部遵循頭朝西安葬死者的原則, 這與者來寨村民的葬俗習慣完全一
致,從而說明者來寨這些長相奇特的村民和這些墓葬的主人應該存有某種聯繫。
……
經過分析專家們認為,現在的者來寨村民很可能是這些墓主的後裔。如果這個推理
成立,人們就必須要能解釋清楚這一點:這些墓葬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那麼2000餘
年前來此定居的這些者來寨的先民到底是些什麼人呢?他們又為何會不遠千里選擇這裡
來定居呢?一些學者提出了這樣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者來寨位於河西走廊,是古絲綢
之路的必經之處。因此,者來寨人可能是當時西方商團的後裔。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曾
是古代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交流和商品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在河西走廊出現西方人
的後代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另一些學者在仔細研究了西漢歷史和者來寨的地理位置
以後發現,即使是在那時,這裡也屬經濟不發達的邊遠地帶。就是有人的活動,也大多
是出於軍事目的所設要塞的駐軍。商團從事的是經濟貿易活動,這一特點決定它應選擇
走人煙稠密、經濟發達的安全路徑,走者來寨是有悖常理的。況且,絲綢之路在西漢時
期才初具雛形,那時西方商團還沒有大批進入中國。因此,這部分專家學者認為:者來寨
這些奇特村民不可能是西方商團留下的後裔。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專家們想到了DNA檢測。通過對這些有著奇特長相的村民進行血
樣採集,再對75份樣本進行DNA分析後,專家們驚奇地發現:竟然有近一半的血樣中顯現
出歐洲人的基因。但由於他們歷經2000多年的和當地人通婚、融合,基因組成非常雜亂
。這僅能說明者來寨這些相貌奇特村民與歐洲人種確實有著密切聯繫。 一時間,者來寨
村民的身世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史籍中的線索
就在研究陷入困境之時,一個新的考古發現令專家學者們更感意外:在者來寨發現
了一座有較大規模的古城遺址。只不過因為一直有未間斷的人類活動,遺址被嚴重地破
壞,已不具備什麼考古價值了。不過,從它長方形的形制和僅存的一段約300米的城牆看
,可確定這是一座西漢古城。於是人們不禁要問:就在當時也屬地處偏遠的小小者來寨
,為何會出現一座如此規模的古城遺址呢?它究竟是座什麼城呢?這座古城又和這些相
貌奇特的村民會不會有著某種關聯呢?由於缺乏考古證據,專家學者們只能另闢蹊徑,
寄希望於從史籍資料中來尋找有關這座古城的蛛絲馬跡。
果然,史籍中的一條記載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公元前36年, 西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曾率兵4萬討伐致支城,並與匈奴人
在此展開了激戰。戰鬥中,匈奴人派出了一支長相非常奇特的軍隊,他們會使用一種被
稱為「夾門魚鱗陣」的奇怪陣法──就是在敵人進攻情況危急時,用盾牌把自己圍成一圈
進行防禦,而圈內的人則會把盾牌舉在頭上以防弓箭流矢。整個陣勢擺起來就像一個頭腳
縮入殼中的大烏龜。因此,這個陣法又被形象地稱為龜甲陣。
《漢書》中對這場戰役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指出: 「夾門魚鱗陣」又叫「龜甲陣」
。對此專家指出:這是古羅馬軍隊所特有的一種作戰方式。此外還提到,漢軍不僅在這
次戰役中大獲全勝,而且還俘獲了這支長相非常奇特、會使「夾門魚鱗陣」的軍隊中的
1000餘人,並將他們帶回了西漢。
至此,陷入困境的研究似乎又有了可以繼續下去的線索,彷彿在黑暗的迷途中突然
出現了一絲光亮。因為橫向對比一下人們就會發現:如今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國家仍然保
持有與牛相關的一些風俗,喜歡玩鬥牛一類的遊戲。從歷史文化的發展角度看,這更近
乎於一種人類早期的原始崇拜。因此,它能不間斷地延續至今,古羅馬時代則是其間不
可或缺的一環。也就是說,歷史上的古羅馬人也應有著同樣的習俗。而這一點,西方的史
學文獻和考古發現足以提供大量的佐證。鑒於者來寨的村民喜歡做「牛鼻子」饅頭、喜
歡玩鬥牛遊戲、同樣有著對牛特殊的情感,而且那些周邊的西漢墓葬中均為男性骨骼的
發現,是不是可以推測:現在的者來寨村民就是當年陳湯所帶回的古羅馬俘虜的後裔呢?
千載懸謎
公元前53年的古羅馬正值多事之秋,執政官克拉蘇為了與愷撒、龐貝兩個掌握兵權
的實力派人物爭權奪利,決定向東擴張勢力。他糾集了一支由7個軍團組成的大軍,發動
了對古帕提亞王國(今伊朗)的侵略戰爭。雖然在戰爭初期羅馬軍隊所向披靡、一路凱歌
,但最終還是被施展驕兵之計,採用誘敵深入戰略的帕提亞王國軍隊一舉圍困在一個叫「
卡爾萊」地方的荒漠深處。結果,只有克拉蘇的長子所率領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從帕提
亞軍隊防禦薄弱的東部防線殺出重圍,其餘兵馬幾乎被全殲。就連統帥克拉蘇也被俘獲
後斬首。而向東突圍而出的那6000餘人由於後路被斷,不僅再也沒能回到羅馬,而且就此
從歷史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結局如何。這就是2000多年來一直未被
破解的「古羅馬軍團消失之謎」。
但是,者來寨村民的先人是在漢與匈奴交兵時匈奴大軍中那支古羅馬部隊的俘虜,
而匈奴軍隊中的這支古羅馬部隊又和那支在伊朗高原突圍而出的古羅馬軍隊是什麼關係
呢?對此,專家學者們在多方面細緻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完成了這樣一個推理:當年,
古羅馬第一軍團雖從帕提亞王國軍隊薄弱的東部防線殺出了重圍,但由於他們回國的路
線被封鎖,故只能向東流竄。而當時,整個中亞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匈奴的勢力範圍,因
此,這股古羅馬軍團的「漏網之魚」很可能就逃入到匈奴人的地盤,無奈之下他們只得
屈服於強大的匈奴,並成為匈奴人的僱傭兵。而這,便為後來陳湯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
遇到他們並將其俘獲帶回西漢提供了可能性。這樣看來,當年漢與匈奴戰陣中出現的那
支會使「夾門魚鱗陣」的古羅馬軍隊就是克拉蘇入侵帕提亞王國大軍中那支突圍而出的
殘部,而他們也正是現今者來寨村民的先人。
驪革干溯源
上述推理雖然絲絲入扣、合情合理,但要將推理變成定論,則一定要有確鑿的史證
為依據。其實,一些佐證就點點滴滴地藏匿於浩瀚的史料中:
──據《漢書》載:致支城之戰是在公元前36年,而到了公元前35年,也就是陳湯
將這些羅馬戰俘帶回西漢後不久,在西漢涼州府的行政區劃中,就新設置了一個驪革干縣
。而驪革幹這個怪僻的縣名,其實就是漢時中國對古羅馬的稱謂。對此,專家解釋說:
漢朝當時設置這個新縣的目的, 就是為了安置陳湯帶回來的這批羅馬戰俘。
──《永昌縣縣志》載:「在今涼州府永昌縣南,本以驪革干降人置縣」,這說明
驪革干縣的設置與古羅馬軍團的戰俘有著密切聯繫。
──另有史籍載:驪革干縣設置在番禾縣南面的照面山下。經考證,文獻中所指的
照面山,正是如今與者來寨緊緊相臨的祁連山;而古之番禾縣,則正是今天的永昌縣。這
說明史書中記載的驪革干縣就設在了者來寨,如今者來寨中發現的那座古城遺址,就是
當時的驪革干縣城。
──在頗具權威性的《大清地理記》中也提到:驪革干西漢置。
……
驪革干古城的發現令專家們興奮不已,它說明2000多年前者來寨確實駐紮過一批古
羅馬軍人,而現在者來寨這些相貌奇特的村民可能就是那些古羅馬軍人的後裔。時光荏
苒,2000多年就這樣隨風逝去了。當年,為古羅馬人專設的驪革干縣如今早已在歷史的
風雲變幻中不復存在,而那些遠道而來、客死他鄉的驪革干人也同樣在燦若星河的中華
文明中被漸漸湮沒。留下的只有他們的後人,在用祖先基因造就的獨特體征向世人講述
著一個歷史長河中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文/劉相君)
──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目
: 推 LUDWIN:造型影響倒是真的,說某群人變成中國人或中國人變什麼人就. 01/29 11:43
: 推 MilchFlasche:對呀。文物的傳布和影響總是比血緣容易得多了。 01/29 12:09
: 推 ohmylife: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態度啊 01/29 13:23
: 推 ohmylife:原來是邢老,難怪這麼高檔 XD 01/29 13:23
> -------------------------------------------------------------------------- <
作者: PANZER (裝甲廢材)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轉文]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流浪到中國?
時間: Mon Jan 29 22:47:01 2007
※ 引述《ahamin (荒漠貓)》之銘言:
: https://www.uua.cn/Books/periodicals/200609/3499.html
: 稱為「夾門魚鱗陣」的奇怪陣法──就是在敵人進攻情況危急時,用盾牌把自己圍成一圈
: 進行防禦,而圈內的人則會把盾牌舉在頭上以防弓箭流矢。整個陣勢擺起來就像一個頭腳
: 縮入殼中的大烏龜。因此,這個陣法又被形象地稱為龜甲陣。
: 《漢書》中對這場戰役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指出: 「夾門魚鱗陣」又叫「龜甲陣」
: 。對此專家指出:這是古羅馬軍隊所特有的一種作戰方式。此外還提到,漢軍不僅在這
: 卡爾萊」地方的荒漠深處。結果,只有克拉蘇的長子所率領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從帕提
: 亞軍隊防禦薄弱的東部防線殺出重圍,其餘兵馬幾乎被全殲。就連統帥克拉蘇也被俘獲
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多年,有些論點過度引申很嚴重。我舉出以下三點:
1.「夾門魚鱗陣」與「龜甲陣」
《漢書》中關於夾門魚鱗陣的描述極簡短,而為該項做注的顏師古只說:
「言其相接次,形若魚鱗。」他並沒有將魚鱗形容為龜甲。
https://www.chinapage.com/big5/big5.html
(請依「歷史傳記」--《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找到陳湯傳)
史書中關於羅馬陸軍龜甲陣的記載可見於迪奧所著的《羅馬史》第四十九卷第
二十九章至三十一章,安東尼東征失敗。
https://penelope.uchicago.edu/Thayer/E/Roman/Texts/Cassius_Dio/home.html
目前所知,迪奧是少數幾位以「Testudo (烏龜)」稱呼這種盾牌密集陣形的史
學家,後世將此陣形譯為「龜甲陣」。
由於兩個名詞分別出現在不同史書中,所以夾門魚鱗陣並沒在史書中被稱為龜
甲陣。
2.克拉蘇長子與羅馬第一軍團往東逃出生天
很不幸,雖然亞洲許多網友都說克拉蘇的長子普布留(Publius Crassus)率領第
一軍團6000名士兵往東逃亡,但是不論是普魯塔克的《名人傳》或者迪奧的《羅
馬史》都明確記載普布留在開戰第一天就陣亡了。前年個人在戰史板發表過這
場會戰的經過,我也說了,會戰的地點: 卡雷(Carrhae, 亦譯為卡爾萊) 在今日
土耳其南方的哈蘭(Harran)鎮,該地與中亞阿姆河流域直線距離2000公里,我
曾寫道:
「換句話說,普布留的部隊在擺脫蘇雷那的追擊後,就穿過兩河流域北
部,越過札格洛斯山脈,進入伊朗高原,再一路北上,經過今日的德黑
蘭來到裡海南岸,並沿著裡海推進到土庫曼共和國的喀拉昆姆沙漠,接
著橫越沙漠來到阿姆河流域。這段路程與其說是逃難,不如說是遠征,
簡直可以媲美當年的亞歷山大大帝。」
相較之下,如果從卡雷往西到幼發拉底河的渡口佐格瑪(Zeugma)只要110公里
當年少數逃出生天的羅馬士兵就是尋這條路逃回敘利亞行省,所以普布留就算
存活下來也應該是和殘兵退回敘利亞而不是向東逃亡。
3.羅馬共和國東部行省的第一軍團
羅馬共和末期的軍事單位番號其實目前西方史學界也不太清楚,但是從我所參
考的書上可知,在凱撒與龐培展開內戰前,羅馬共和國陸軍第一至第四軍團直
屬於執政官,除非真有緊急需求,不然這四個軍團通常只是空殼。東部行省的
軍團番號目前所知只有西元前56年至54年駐紮於西里西亞行省的第十八軍團,
所以不太可能有克拉蘇兒子所率領的第一軍團,除非普布留當選執政官並且親
自東征。
綜合以上三點,我個人認為這篇網路文章還是看看當娛樂就好,因為裡面謬誤
太多了。
參考資料:
史書:
https://www.chinapage.com/big5/big5.html
中華文化網
https://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s://penelope.uchicago.edu/Thayer/E/Roman/home.html
羅馬史料電子文獻
專書:
Adkins, Lesley and Adkins, Roy A. Handbook to Life in Ancient Rome.
New York: Fact on File, Inc., 1998.
Goldsworthy, Adrian Keith. The Complete Roman Army.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2003.
Keppie, Lawrence. The Making of Roman Army from Republic to Empire.
Third Edition.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8.
Webster, Graham. The Roman Imperial Army. Third Edition.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