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粉絲指著鼻子痛罵⋯我的反應是⋯]
這幾張是出席公益活動時,粉絲幫我拍的照片,從遠方遠調大砲拍攝,不好意思打擾我,事後再私訊送給我。我覺得這樣的行為跟體貼思考很溫柔,謝謝你。
可是其實那一天的活動,有個插曲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被一個男孩指著鼻子飆罵超過五分鐘。
活動結束後,我跟不少等待我許久的粉絲一一拍照,有的人是拍我,有的人要求自拍。
有些人拿出自備的照片給我簽名,有幾個人則是拿出了棒球希望我簽名。
大家氣氛很和樂,就在此時,衝出一個情緒很激動的男生,他大聲叫我不要再幫忙簽了!說早就已經私訊提醒過我,這些人是假粉絲,根本不是真心喜歡我,她們可能是要把簽名照或簽名球在網路上高價轉賣牟利,我還幫她們簽名,就是為虎作倀,對其他粉絲不公平。
對我大聲說話的同時,他也痛罵某位粉絲說,你敢說你不是拿去賣嗎,誰誰誰(其他主播)的照片都被賣多少錢,正在競標等等等等,現場吵鬧起來,我請他冷靜,也認真回應他,我不能因為有可能被轉賣,而對現場來找我合照、簽名的人冷漠以對,置之不理。
所以他開始連我一起罵,之後憤怒的對我撂下話:好阿你愛簽就簽吧,我再也不支持你,你的節目我也不看了。甩頭就走。
然後他還是氣不過的發了私訊給我:"祝你照片大賣,棒球大賣,賣好賣滿","他們每天都在騙人,你覺得是粉絲,原來你需要的是出賣你們的賣家們"。
我靜靜看著他的發言,感受得出來他的不平跟憤怒,但我有我的想法。
一路從記者走到現在,身為主播的張齡予,擁有數十萬人的支持鼓勵,有亮眼收視率支持播報的新聞跟主持的節目,我滿懷感恩。
因為我知道我還有許多不足,卻在大家的包容欣賞下,有這樣寬廣的發展,所以雖然力量微薄,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多做些什麼回饋大家,讓大家知道我的感謝。
休假時間,我勤做公益,希望讓社會能夠增加一點點好的改變、正向的力量;每天不算留言,接超過百封私訊,能夠幫粉絲的忙,只要我能力所及,也總是盡力協助。有什麼好康的像是電影票或者是愛心廠商的捐贈,我也總是想到幫大家辦抽獎,希望大家有小確幸。
你們對我的支持我點滴在心。
出席公開活動,我常看到有些人出現在現場,等了一兩個小時,只求活動結束耽誤一分鐘,跟我合照,有些人希望我簽個名送個祝福,偶爾也會簽在棒球、書、或是其他東西上。
我大致上不會拒絕,因為我看得出來誰是真的支持我,誰又是因為剛好看到撈個簽名(那種三立尾牙場擠在入口隨便找人簽名一次大集合那種要簽名或簽球的,我就有我的判斷。),但總體來說,面對這些守候在現場,只希望留下回憶的粉絲,我總是盡力回應需求,只希望大家辛苦跑一趟,賓至如歸。
有一次我去新莊幫惠光導盲犬學校直播找愛心寄養家庭,直播結束後,一名看起來很害羞的粉絲在門口等我,他行動有點不方便,身上也有點塵土,他特別從雲林坐火車來看我,只是想跟我說聲他都有在看我的新聞跟節目,希望我繼續加油,並送給我他準備的名產,而他只是想要跟我合照一張,並要求我幫他簽名。我也回贈他一盒茶葉,禮輕情意重,他笑得很開心。
另外還有一次,我去基隆家扶擔任家扶媽媽餐廳一日店長,一個常常在臉書跟我互動的粉絲,他也特別趕來現場,想要買便當支持我,即使他坐著輪椅行動不便,不方便爬樓梯,卻願意從北投一路到基隆,只是想表達對我的喜愛跟鼓勵,偶爾也會特別去住爸爸開的礁溪麗翔酒店,表達對我們全家人的支持,這樣死忠的人並不是個案,每次看到這樣的訊息,我都無與倫比的感恩。
齡予自認為並不是什麼大明星,卻承蒙大家這樣的愛戴,還有好多好多,讓我感謝的數不清的例子:寒風中不畏千里只為現場幫我加油、逢年過節寄手作卡片、貼心的小禮物(再次謝謝像曉奴訂製了齡予版2020紅包袋,實在可愛),大家的用心,都點滴在我心頭。
回過頭來回應這個男孩憤怒的提問:我沒有辦法杜絕市場的供需,雖然對於被轉賣簽名的當事人來說,不知情的狀況下自己對粉絲疼愛的心變成牟利工具,會不開心,但我也只能呼籲大家不要花大錢買我的簽名,可以透過粉絲團"關於"按步驟來索取公關版簽名照。但要因噎廢食不理會我感覺殷切的粉絲期待,我也覺得很為難。
我希望自己不要有任何機會讓喜歡我的真正粉絲失望。
設身處地想想我如果是她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等著喜歡的偶像結束工作,鼓起勇氣跟他要個合照簽名,卻被拒絕,那一定會很失望。我覺得很捨不得。
再次強調,支持齡予,不要亂花錢,有錢不如拿去帶親朋好友吃好料或者捐做公益。
有想要我的簽名照,可以按規矩來信三立索取,想要我的私房好物,齡予常做公益捐贈,甚至在贈物網也有我定期捐贈的東西,真的不需要花錢,齡予本人也不喜歡自己的東西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拿來當個人賺錢的工具。
不過未來如果有真的出什麼齡予官方周邊或者代言公益,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哈哈哈
而我想再次感謝大家每次給我的溫暖,能見到你們每一個人我都很開心,你們每一個按讚、留言我也都很珍惜,謝謝你們為了我有所付出,願意關注,我希望我們不要把世界想得那麼壞,我也相信真的會喜歡我的人一定也是好人,會幫忙守護我的價值跟初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冷靜與冷漠例子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道歉要在冷靜與擁抱之後
#同理心與孩子一起學習說對不起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讓孩子在家長的同理與耐心等待中,學會說『對不起』」
說對不起,不是低頭,而是因為我們尊重彼此
因為愛,我們願意說對不起
🌷先連結孩子心底的情緒,再來引導和說理,孩子才能學習從錯誤中自我控制和理解對不起的意義
節錄寧寧老師的文章
「要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認錯,明白自己可以改進,並說出對不起,我們可以掌握幾個原則:
✅從自己做起身教,大人做錯事情,也要學習著認錯及說對不起
如果大人說不出對不起,可以自我覺察,為什麼說不出對不起?是什麼樣的價值觀、信念正禁錮住自己?過去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傷害,導致自己說不出對不起?
✅讓孩子在做錯事情之後,有情緒抒發和復原的空間與時間
每個孩子不一定,蜜亞醬就有過一天多的時間,隔天才說對不起的紀錄
✅不要急著要求孩子說出對不起
✅同理孩子做錯事情時的情緒
✅接納孩子認錯本來就是不容易
✅陪伴孩子,與孩子討論,哪裡做錯了?譬如,我們不適當的行為是否已經造成他人的困擾及傷害?
✅不管孩子道不道歉,都要傳達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變
我是不管蜜亞醬道不道歉,我一定在引導之後,跟她擁抱,抱著他,讓她感覺到我依然在乎她,讓她覺得有安全感
✅孩子道歉了,請記得肯定孩子的勇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寧寧老師遇過一個例子,有個媽媽一連好幾天兇了還非常年幼的孩子,結果孩子開始對媽媽好幾天冷漠不搭理,有需求也都不找媽媽,改找其他家人,親子關係走下坡。媽媽來找我諮詢,我請媽媽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跟孩子誠心的道歉,說對不起,對孩子同理,也分享我們內在的感受,以及日後如何調整。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真心認錯時,儘管還需要時間理解文字語意的意義,孩子也會開始柔軟下來,接納大人也會犯錯,同時學習到,真心認錯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後他們親子關係也開始被鬆綁,而逐漸有改善
#同理心教養
#正向的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讓孩子在家長的同理與耐心等待中,學會說『對不起』」
粉絲專頁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8553148219366/?d=n
冷靜與冷漠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語錄.人生拚圖》
*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陳文茜
* * 如果妳的眼𥚃只有愛情,沒有其它,當失去愛情時,妳將一無所有,就連自己也成為愛情的祭品。 如果你的眼𥚃只有名利,當失去名利時,你將痛苦萬分,就連自己也成為名利的陪葬品。—陳文茜
* 剎那間,是人生的意外,也是宿命。我們往往以為日子還長得很,直到死亡前我們才能感受生命的急迫。多數時刻,我們揮霍著時間,好像它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盒。總在等待人生,那麼眷戀,又那麼懼怕。往往一步路都跨不出去,每一次的動念之間,我們都要和靈魂交換一點猶豫。
直到剎那間,事件發生了!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人為什麼懷舊?不只是因為老了,不只是因為現在和那個年代有點距離,才看起來特別有美感。
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在經歷某些人生經驗或歷史時,當下往往不理解它的意涵,往往要過了許久許久,才赫然驚覺自己走過的足跡。
當時的痛、當年的苦、昔日的徬徨、年輕時的揮霍、特傻的日子……
過了幾十年,猛烈的心疼才油然而生,於是,開始了想念過去,開始了懷舊。
那一刻我們才驚覺:原來當年的我們,日子是這樣爬出來的;所有的歡樂,是這樣自我欺騙才換得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懷的舊,有一點像長大或者老去的我們對年輕脆弱的自己來一點點回盼,給一點點安慰。
把往事包裝起來,像對一個已然被摧毀的玩具,重新修補、裝扮,給點美的顏色,給件美的衣裳……那些遺憾、慚愧或者回不去的,通過重新的編織,讓仍要活下去的我們有了幻想,有了陶醉。
懷舊,看起來很美,其實是對失去的、消逝的、荒唐的、遺憾的過去,一種溫柔的抗爭。
它像止痛劑。—陳文茜
*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見你,
也許
就像上蒼有一天必將愛上你。
那些曾經被摧毀的,被時間虛構的, 已重回岸邊。
河水不識時間,不守故人。
可是夢中之夢,水中之水,
我們仍然在此發現了波瀾。
雨滴中有你,
燈火也照亮了你
河岸的人啊,等太久,等到了上天的熱淚。
天頂的月娘於水中,柔情奔湧。
愛與情,
在此都不必淡薄。
沒有誰在闌珊處
因為愛河的水
永不收回。
—陳文茜
* 人有的時候,得狠心把自己丟在另一個城市「流浪」,才能體會自己生命真正的模樣;才能找到自己下一個階段人生的出口。
狠心的,一個人流浪。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你以為什麼都空了:結果另一個新的事件,再度,沒有句點,沒有遲疑地流入我們的生命。只要活著,這個世界沒有「空」這個字。
—陳文茜
* 一個人的生命,或許長、或許短; 一個人的成就,或許高、或許低; 一個人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愛呢?—陳文茜
* * 人的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卻不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卻總好偏聽一面之詞。人只有一張嘴,卻總能說出兩面話。——甘地
* * 我想,當愛情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現鋪陳時,也並非被撕去,而是翻譯成了一種更好的語言。上帝派來的那幾個譯者,名叫機緣,名叫責任,名叫藴釀,名叫沈默。還有一位,名叫懷念。——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
* 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
* 《最後的愛情》
當我們臨近垂暮之年時,
有些人愛得更加溫柔,有些人愛的更加虔誠……有些人已然冷漠。
驚訝他的淡忘嗎?
黃昏的彩霞,看似閃耀,正如最後的愛情,它本來就是最後的告別。
沒多會兒,大半個天空,即將籠罩陰影。
只有那兒,在遠方,還飄浮著些許霞光,
那正是妳遙遠的記憶,
妳喊停一下,停一下,
妳想停一下,停一下。
但天與地,時間與空間,都如冷漠的他,淡淡的往前走,沈默的持續移動。
你以為溫馨的傍晚是永恆。
沒有人告訴妳嗎?
所有的晚霞,都只是銷魂的幻象。
霞光終將漸漸枯竭,
儘管你心中的柔情尚未消亡……
可愛也可憐的你,那最後的愛情,
既是幸福,更是絕望。—陳文茜
* 二十世紀才剛剛開始,包括他們的青春歲月。
英國作曲家威廉·丹尼斯·布朗(William Denis Browne 1888.11.3–1915.6.4),與英國詩人布魯克(Rupert Brooke)偶遇後,建立了親密友誼。
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們一起成為海軍志願隊,1915年前往土耳其加里波利。
「沒有人可以希望還有比這個可愛海灣,更寧靜,也更平靜的結局……大氣中充滿鼠尾草和百里香的芳香。」 年輕的音樂家布朗寫道。
他的文字如此之好,如此渴望平靜的生活。
之後布朗抵達了加里波利,但數周後一次軍事行動中,他被槍擊中,先是肩膀受傷,接下來是胃部受傷,而當時的戰爭狀況,並不允許將他帶到後方……他死在戰場的一個擔架上,甚至無法提筆為自己短暫的生命寫下悼詞或是任何音符。
只活了27歳的布朗死後,他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被一位朋友毀之一炬。
青年詩人布魯克走得更早,也在同一年1915年,因為敗血症,死於相同名字戰役,當時還活著的布朗,親自埋葬了自己世上最重要的朋友,屍體葬於斯基羅斯島。
德國雷馬克描述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無戰事》中,也反映了發動戰爭的國家德國青年參戰的情況。戰爭同樣帶給德國年輕人,深刻的創傷與迷惘。過去的生活悉數被毀,他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蕩於戰場的最前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荷德林的贊美詩被放在士兵的背包中,與換洗衣服擱在一起;人生那麼苦,一本小小的美好詩集,是繼續往前走的惟一寄託。貝多芬的四重奏音樂唱片,被放在軍中的庫房裡,就像馬鈴薯放在地窖中一樣,每天夜晚播放。
摘錄其中荷爾德林的《命運之歌》贊美詩:「沒有命運的撥弄,天神們呼吸如酣睡的嬰兒,淳樸的花蕾蘊藏著天真,他們的精神卻永遠開花,幸福的目光望著寧靜,永恆明朗。」
這些孩子什麼都沒有,包括明天的太陽或月亮,於是貝多芬晚年的《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1》成為戰地最熟悉的音符,日日夜夜,濠溝泥地,安撫著所有不得不早逝也毫無理由早逝的生命。
* 什麼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單。
什麼令你憤怒?名單更長。
什麼令你快樂?答案可能猶豫不決。
伊壁鳩魯曾經列出他的快樂清單:品嘗美食,聆聽美妙的音樂,看見美麗的事物,性的歡愉,還有哲學的思索。
哲學通常與禁慾苦修連結,伊壁鳩魯則毫不猶豫地將「快樂」加入哲學的行列,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年代,當然引人側目。
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遇著逆境,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度過,為自己或所愛的人插一盆花,寫一首詩,與家人合煮一桌菜快樂的功課,是一條既長又彎曲的道路。它不教你成為終身笑匠,那只存在於卓別林劇場,而是教你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自己,面對人生一路走來不可避免的挫折、創傷、心碎、困頓、恐懼,面對親人逝去,以及冷靜地面對自己的死亡。
快樂的條件,伊比鳩魯曾列出一個簡易表格,我大致翻譯整理如下:
1.自然且必要的:朋友、自由、思想、食物、庇護、衣服。
2.自然卻不必要的:豪宅、私人大浴室、盛宴、僕人。
3.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與權力。
根據這份快樂表格,我們很快地發現現代人不快樂的理由。
現代人相信金錢等同快樂,奢華則等同快樂的極致。昂貴的物品,以一種商業廣告宣傳模式滲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相信物質的擁有,代表宣傳上所象徵的古典、高人一等、時髦、微笑及幸福。
奢華物質的憧憬,取代了現代人的心靈重整,模糊了人與知識、自省之間的關係。
而精神醫學報告證明,自殺率與貧富幾乎沒有關聯:在非洲只有他殺,或餓死,鮮少自殺;歐洲多的是在美輪美奐的古堡中自殺的例子。奢華只是假象,無法使人免於傷害。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圖片:攝影於57歲,漸漸知道老了,真的老了。
冷靜與冷漠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生活裡,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你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就得不到自己要的;然後呢、你就更賣力的去要,結果得到的卻更糟糕。
這就像是你一直很努力工作、加班,認為多賺點錢,是為了讓家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你心裡很在乎他們,你也想要透過付出得到家人的肯定。
但是經常缺席家庭活動的你,看在家人的眼裡,卻像個獨行俠,對家人漠不關心,忽略了重要的情感交流;所以他們根本不想跟你在一起,只想躲得遠遠的。
而你覺得很受傷,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所以你很生氣,大聲的斥責他們,要他們知恩圖報,對你好一點;可是他們卻不甩你,甚至於反過來指責你冷漠、獨裁。
你一定很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是自己不想要的?
我絕對相信喔,你是關心家人的,不是故意要疏忽他們,但是如果從大腦運作的角度來說;一旦你「太專注」在工作上面,大腦就會自動的過濾掉,其他「和工作無關」的事情,把它們都視為「不重要」的資訊。
接著呢,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有一組隱藏的「假設」,影響了你對於結果的判讀;造成你越努力越挫折,明明你很渴望跟家人親近,結果卻是你付出越多,他們卻離得越遠。
特別是一個人,沒有辦法覺察到自己的「假設」,而這些假設就會慢慢的,演變成牢不可破的「信念」;最後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演變成為一種「崩潰式」的失敗。
信念的崩塌一旦發生,就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張骨牌倒了,會導致全面的崩塌;而處在風尖浪頭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正在觀看影片的你啊!
儘管如此你卻完全的束手無策,只能放任命運的安排,從此失去鬥志。算命師跟你說,你跟家人的緣分很薄、不適合談感情、錢來得快去得快;而你就真的這樣相信了,從此放棄了任何努力的可能。
聽到這裡喔,如果讓你覺得惶惶不安,那請你不要太擔心,我會掀開這個鍋蓋,就一定會給你解方。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我發現很多人的失敗,其實都只是「一時的」,或者是「局部的」;只要有人能夠陪著他,找到真正的原因,做一點微調和修正,就有機會能夠逆轉人生。
但他們卻因為缺乏正確的思考方向,導致自己一直陷在極端的想法裡,難以自拔。而這個重要的解方,其實就是四個字,「重新評估」。
當你能夠透過「重新評估」,學會改寫自己詮釋現實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有轉圜了!
就拿前面剛剛那個因為工作,而忽略家人的例子來說喔,假使我們的主角,碰到被誤解的時候,像是他的家人覺得他一是個冷漠的人、對家庭漠不關心。
他的直覺假設,原本是「你們都故意要傷害我,抹煞我所有做的事情,你們都是壞人。」
那他接下來的反應,因為這樣的假設,一定是更加激烈要求他的家人,用他自己覺得「對的、好的、舒服的」方式來對待他,這樣子才能還他一個清白嘛!
因為在他的主觀認定裡,家人是「故意」要傷害自己,所以他要保護自己。可是這樣子,他跟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只會越來越疏離。
但假如他懂得「重新評估」,把這整件事情的起因,詮釋成:「我待在家的時間太少,這是事實;難怪家人不了解我,對我會有誤解。但沒有關係,我可以從現在開始,撥出時間來修補,讓他們了解真正的我。」
或者是另外一種詮釋:「原來一直努力賺錢,擁有更多的財富,並不是家人想要的;是我誤解了他們,我可以重新了解,他們真正要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談到這裡我發現喔,很多男人就是用這種比較直線、單向的想法,在認定家人要的;我常常會說喔,這是「你以為家人要的」跟「家人真正要的」;它可能是有落差的喔!
但無論如何你可以感受一下,剛剛我所提出來的「重新詮釋」的角度;這些一點點「假設」的不同,會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為,能不能更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這也是算命會開始不準的起始點,因為你開始「修」了嘛!
「重新評估」這個技巧,經過很多的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證實,他告訴我們「重新評估」是增進「情緒恢復力」的最有效方法。
它可以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讓我們的大腦不再做出強烈的防衛反應;更令人振奮的是,研究還發現只要你能夠試著「重新評估」,並且執行成功,就能夠有「一次有用,終身有效」這樣的結果。
換句話說喔,就是當你學會「重新評估」,它能夠幫助你好好的面對不開心的事。而且當類似的不開心,再次發生的時候,更能夠讓你輕鬆的面對。
那麼這個好用又有效的「重新評估」,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具體的做法有三個步驟,第一步驟是「關注真正的事實」。
打個比方喔,假如我們在一場考試裡面,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拿到90分,但結果考試卷發下來,你只有拿到60分。
當下的感覺你可能會失望,或者是覺得好丟臉,再不然就是世界毀滅了…「我居然考出這種爛成績,以後一定進不了好學校!」。
不過如果回到「關注事實」的原則,請你暫時先抽離自己的情緒,因為眼前唯一的事實,就是「這次的考試你拿到了60分」如此而已;這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壞學生、笨小孩啊!
關於這一點喔,我必須要澄清,情緒並不是不重要,或者是考砸了不能夠難過,而是我們更應該先關注的是什麼?
做叫「現在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確定的事實究竟是什麼?」
假如情緒只會讓這整件事情,往更糟的方向發展,那麼就得設法先放下情緒,專注在實際的狀況裡,讓自己有機會冷靜下來,而不是陷入一種盲目的恐慌中。
再來呢,「重新評估」的第二個步驟,叫做「找出心中的信念」。
在這個步驟裡,你需要特別留意心裡那些「我覺得這件事情怎樣怎樣、如何如何」,又或者是這件事情「別人會怎麼看我?」、「相關人士會怎麼看待自己?」這樣的小聲音你都要特別留意。
比如說吧,這次考試你只得到60分,「回家我一定被爸媽打斷腿」;又或者是喔,這次考試我只拿到60分,「同學一定瞧不起我」、「老師一定覺得我很笨」…這一類的內在語言,你都要特別留意。
簡單來講喔,就是到了第二個步驟,你好好關注自己心中的小聲音,釐清自己有哪些自動化的想法,把它們都「標定」出來。
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第三個步驟,叫做「想出不同的可能性」。
用剛剛考試的例子來說,最嚴重的信念就是「回家會被爸媽打斷腿」這樣的假設。
當你聽到這裡,我先邀請你想一想喔,這種假設成真的機率,到底有多高?從小到大聽了無數次,爸媽說要打死你,結果你現在不就還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而且換個角度來看,爸媽如果不在乎你,他們還會因為你成績不好,而費力打罵你嗎?這背後是不是隱藏了一個,其實他們對你的愛跟關心,而你卻有一點忽略掉,甚至於沒有看見呢?
說得更直接一點,「想出不同的可能性」,就是請你先問自己,你想像中最糟的假設,只有一種詮釋的方法嗎?
有沒有可能是你的直覺錯了?如果真的錯了,還會有什麼可能?或者是,可以換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也就是說,試著從你信念裡,那最嚴重的假設想想看,有什麼不同的解釋,然後改寫自己的信念、重新詮釋它,就能夠讓你的情緒穩定下來,做更冷靜的全面思考。
總結來看喔,「重新評估」就是一種用不同的方式,解釋眼前的事實,它能夠讓我們在困境當中,擁有相對好的主觀體驗,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而且呢,鑽研「情緒恢復力」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凱文・奧克斯納,和史丹佛大學的詹姆士・葛羅斯。
他們透過實驗進一步的證實,用重新評估過的信念或假設,解釋不愉快的情境之後,接著去監測受試者的生存迴路,他們比較不會「嗶嗶」作響啊!
這就表示「重新評估」確實能夠讓人能安下心,不會陷入「打或逃」的這種反射式的警戒狀態裡。
聽到這裡,如果你很認同「重新評估」的妙用,我很鼓勵你可以開始試著做做看。
第一步「關注真正的事實」、第二步「找出心中的信念」、第三步「想出不同的可能性」,相信這三個步驟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然而當你在實踐的過程裡,發現自己更深刻的議題,並且想要透過完整的自我理解,包含所有的「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習慣,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長出自己的力量。
我很鼓勵你喔,可以參與我的【CIA通達力】課程,這是一門為你量身訂做的學習,我們會透過六週的時間陪伴你,面對自己生命裡所有的處境,怎麼樣能夠做到「重新評估」,活出你想要的模樣。
其實在近年裡,「幸福心理學」的研究報告都一致認為,學會「重新評估」的人,情緒會比較穩定、人際關係會比較順利,幸福感自然也會比較高。
期盼你能夠透過這段分享,活出專屬於你的幸福人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在10月26號開課。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錯過這一期,明年就要等到4月份、5月份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當你想要好好的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看懂、並且能夠找到生命當中的不同可能性,不再被命運綁架,讓算命在你身上開始變得不準,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希望我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