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國史賓森教授(Spencer & Spencer)提出的「職能冰山理論」影響至今。他將「技能、知識、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等五個職能特質,比喻為浮在水平面的冰山,前二者與後三者的比例為20% : 80%。
「技能、知識」是在水平面上的職能,屬於很容易被評估與發展的個人外在能力,例如測驗成績、證照取得和工作經歷....https://pse.is/3ggt3f
---
😊😊1分鐘看好文
https://mic.iii.org.tw/Institute/college.aspx
冰山理論 比例 在 MIC Frien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93年美國史賓森教授(Spencer & Spencer)提出的「職能冰山理論」影響至今。他將「技能、知識、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等五個職能特質,比喻為浮在水平面的冰山,前二者與後三者的比例為20% : 80%。
「技能、知識」是在水平面上的職能,屬於很容易被評估與發展的個人外在能力,例如測驗成績、證照取得和工作經歷....https://pse.is/3ggt3f
---
😊😊1分鐘看好文
https://mic.iii.org.tw/Institute/college.aspx
冰山理論 比例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速學習 超速閱讀心得
這世上絕對有天才,但學習快速是天才的特權嗎?
似乎不完全是,有時候天才可能只是不自覺的用對某些方法,而如果我們能夠用對的方式學習,即使無法成為天才,對自己的成長一定會有幫助的。
裡面把超速學習,分成九大法則,我將會針對特別有趣的地方用我自己的看法加以說明,有些大家已經很熟悉的就簡單帶過。
第一個 後設學習
原文的後設學習是Metalearning,Meta是在之上的意思,所以Metalearning簡單講就是學習如何學習,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學習如何學習,就是在學習前要做好學習計畫,簡單可以分成三個步驟去思考。
Why
為什麼要學習?有對的動機很重要,除了自己思考以外,也可以訪談該領域的指標型人物或是前輩,有時候透過更高一層或好幾層的經驗分享,可以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收穫。
What
要做什麼?白話一點講就是要列出該領域中,有什麼概念需要了解,有什麼事實需要記憶,有什麼程序需要練習。
How
有了列表後該怎麼做?可以透過標竿式的學習,例如在自己還沒有很厲害之前先學會模仿,加上有所取捨的選出哪些要先學哪些先不學,集中火力也是很重要。
如果有看過”找到你的為什麼”的話,裡面的黃金圈概念是Why/How/What,看起來相似順序卻不一樣,其實是沒有對錯的,只是看你能不能夠根據情況去活用。
另外講到學習,如果能夠拆解出最基礎的知識去學習,也是一種最快,甚至能夠產生遷移學習的效果。
之前寫的一篇文章也可以去看看。
學習的冰山理論
https://adorken.pixnet.net/blog/post/47383668-iceberg
接下來的原則基本上大家都能在其他不同的書裡找到結果,我就簡單列一下。
第二個 專心
在過程中保持自己專注,增加學習的強度是很重要的,時間不一定要長,但要極度高效,例如很紅的番茄時鐘法也是一個好工具。
第三個 直接學習
簡單說就是直接做最有相關的事,不要紙上談兵或旁敲側擊繞圈圈。
第四個 反覆練習
針對弱點痛點加強,這邊也許參考刻意練習的內容也是不錯。
第五個 提取記憶
我覺得可以延伸為你學習的方式,以同樣為了考試複習來說,有的人就是單純死背一再翻書複習,但有的人卻是用自由回想的而沒有翻書,書裡面寫的例子以自由回想法去複習的人,測驗成績比單純死背複習的好,代表透過回想或提取記憶的過程,你的大腦其實自己在建構知識,而更直接的好方法其實就是教給別人,當你可以把一件事很有邏輯條理的教導給別人,代表你真的懂了。
第六個 接受回饋
這個在刻意練習中也有強調,能夠有即時的回饋很重要,回饋也有三種等級,最基本的就是告訴你對錯,再好一點的就是告訴你哪裡錯,最好的就是告訴你要如何改正,但這裡的陷阱就是那個意見到底是誰給你的,一找錯人就像是請鬼拿藥單阿。
第七個 保留記憶
雖然說學習不能靠死背,但有些重要的也不能都記不起來,有系統的複習或其實常用就能夠記起來了。
第八個 培養直覺
這個其實我覺得也是相對難的,就像是一個菜鳥跟一個大師看到同樣的問題,腦中出現的答案一定不同。而這種直覺必須透過大量的深度思考,累積足夠的經驗,加上有能夠清楚教授給他人的邏輯,才能夠慢慢的養成。
第九個 勇於實驗
因為每個人還是不一樣,對這個人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那個人有用,所以知道方法後從模仿開始,最後還是必須創造,包含對於學習的資源,方法等等都是。
最後,關於計畫,完全不做計畫就衝,可能中雷或失敗機會很大,一直計畫又不行動也是等於原地踏步,關於比例,書中建議要拿出十分之一左右的時間來做計劃,這個原則我覺得滿不錯的。
舉個例子。
如果今天你要上一個200小時的瑜伽師資,那你應該花10到20小時去做準備的功課,例如多去上課,多研究一下畢業的老師們,業界風評,甚至找到前輩去訪談聊天或自我沉澱問問自己等等,又再延伸到如果你想要畢業當瑜伽老師,那是不是應該先分析一下你想成為哪一種瑜伽老師,該畫出怎樣的學習地圖,Why/What/How,然後接下來才是努力執行法則二到九的部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第一個是最重要的一點。
以上。
#超速學習
#成為Z1不是夢
#Ken的讀書筆記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