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打完疫苗之後
第三天終於恢復正常
4號晚上到五號晚上這是最煎熬的時候
一度39.3甚至燒到39.8度
昨天(第二天晚上)晚上還一直維持在39.3
一度認為我這樣腦袋會不會燒壞😅
這段期間非常的畏寒
明明都蓋了冬天的被子
還穿長袖 喝了一堆水
也逼出一堆汗
但溫度還是不會降
這段時間全身四肢無力
頭暈頭痛
對於聲音容忍度很低
而且沒辦法集中目視去看影片
想睡又不好睡
注射的地方感覺就是
很粗的一根針塞在你的注射孔
那隻手變得很沉
我不知道這狀況是不是像被卡車撞過一樣
因為我沒有被撞過
臉可能是有被碾過
但是真的是挺難受的
煎熬難忍阿
而且一直喝Fin 舒跑跟椰子水
有些含糖的飲料補充電解質 (平常不喝糖)
明顯變胖不少 哈哈
好在到了今天整個恢復很多了
體溫也降到38.5
到了目前晚上已經恢復成37度
也開始可以吹風 騎車 還有喝冷飲
看來我疫苗的試煉算是過關了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像我這樣
不過我的體驗跟感受就分享給大家啦!
希望大家打完疫苗都不太有副作用
或是可以很順利的忍過去喔!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林林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我的頭好痛、好暈...噁~」 從掛急診🏥的電腦斷層掃描、心電圖、X光、抽血檢驗、止痛針、止暈針... 到神經內科診斷的頸因性頭痛😖... 再到中醫的📍針灸、🔥熱敷、⚡電療、貼膏藥... 醫師認為的原因都是😵我過度疲勞、肌肉太緊繃、壓迫頸椎神經,但看似對症下藥的處方💊,...
冬天 頭痛 頭暈 在 奶酒的童書分享 Books for little on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媽媽們的愛自己好習慣
《原型食物的力量!—我的兩週飲食管理紀錄》
#我在自己身上做的實驗
#瘦身減重
#文長慎入
兩週前我參加了 Stay Fit with Mi 的活動 <年前14天飲食管理大挑戰>,目標是在農曆年前最後14天,作飲食上的調整,為過年的大吃大喝作準備...沒想到做下來給了我很不同的體驗。
說回2020初的居家避險開始,因為團購熱食次數增加,加上生活壓力及活動量減少,經過半年才驚覺胖了超多。於是開始天天跟著Youtube健身,每天一小時把自己操的很累,體重終於有下降約3磅左右。
後半年經歷搬家,實行佛系168,有增加纖維量但是並沒有改變太多飲食習慣,幾乎不吃飯跟麵條的我,反倒因為進食時間有限,炸物,珍珠奶茶,麵包類反倒吃得更多,這讓我體重一直卡關,停留在同一個數字,體脂肪一直沒有辦法下降...這讓我非常沮喪,也因此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冬天臉上開始冒出痘痘,好好壞壞的找不出原因。
此時看到Mi的活動,很想試試其實內心覺得自己做不到。放眼望去家裡的食物,能符合這些條件的少之又少。
大家看看挑戰內容(來源 Stay Fit with Mi)
✔️不吃甜食
✔️不喝含糖飲料
✔️不吃炸物
✔️不吃加工食品
✔️不喝酒精
✔️盡可能吃原型食物
✔️少量攝取乳製品
✔️少量攝取麩質(麵食、麵包、小麥製品)
✔️吃大量蔬果
✔️盡可能挑選有機無毒食品(無添加賀爾蒙、激素、非基因改造)
是不是超級嚴格!(但沒有限制熱量)
但我告訴自己,新年希望有新的目標跟改變,我立志給自己一次機會,並且要天天分享三餐照片。(這對我來說真的需要很大勇氣)
第一天跑去Trader Joe's買了許多好的原形食物,避開麩質,牛奶,也減少吃蛋,看看否能降低身體無來由的發炎反應。喝水的部分我承認只有達標一半(每天約800cc),也有喝咖啡與茶。而且我天天吃許多米飯,紫米粥,糙米飯,燕麥。
(麩質跟牛奶的避免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有人對麩質過敏,可以買Gluten-free的食物,牛奶是因為我容易發現我喝了容易長痘。)
這14天的過程,雖然沒有增加運動量,我卻發現了:
*身體變得輕鬆,舒服
*偶爾的頭暈頭痛沒有發生了
*體重減輕,體脂減少
*臉上的痘痘變成痘疤,新長的痘減少了
尤其很神奇的,我居然可以看著家人吃香腸,鹹酥雞,珍奶,麵包卻不為所動,似乎身體不再被這些食物操縱。不需要用甜食來撫慰心情,我體會到我長久以來只注重頭腦給我的指示,卻忘記跟身體連結,忘記傾聽身體的聲音。
附加價值是,兩週體重減輕了4.2磅 (1.9公斤)比我拼命運動瘦的還多,體脂降低尤其是皮下脂肪,身體水分增加,骨骼肌也沒有下降,這真的太神奇了!吃對食物原來有這麼大的力量~當然離我的理想體重還很遠,我會繼續維持這個習慣。
我一位健康的朋友看到我分享的食物,問我說:「我不懂,這些食物看起來很平常啊,不然你到底以前都吃什麼?」是啊!我告訴他直到這次的挑戰,才發現自己都在亂吃!
因為心理壓力,因為偷懶,因為覺得身體會修復,一直都在亂吃。
經過這一次,我想我對維持這樣的飲食習慣有信心了。
接下來,我希望增加的 #好習慣:
*增加喝水量至1000cc/day
*認識更多不曾嘗試的食物
*減少紅肉,吃白肉跟魚
*推廣原型飲食給全家人,減少他們的甜食攝取
*運動3 times/ week
#習慣契約
<原子習慣>裡提到,要戒除壞習慣可以訂立一份「習慣契約」,一旦破壞契約就會受到懲罰。對我來說,公開分享三餐照片這件事,已經如同昭告天下我在進行飲食調整,如果我半途而廢了,對我來說是一個懲罰。所以我借用這樣的方式試試看,完成後有很大的成就感。當然每個人的懲罰定義不同,你可以找到你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找一個好友,或是一個社團公布你的計畫,讓大家督促你。我也可以提供媽媽在這裡或私訊我你想要作飲食調整,算是對我的契約,違背了....呵呵 #我就公開你的姓名!!!
另外推薦一本書 #幸福瘦,是一本從心理層面去尋找胖的原因的好書,先治癒內心才能成功減重,作者是馬文雅醫師(內分泌科)。
冬天 頭痛 頭暈 在 管海邊的營養師 Zo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冬天到了,今年冬天特別冷🥶
小獅子們會覺得天氣冷的時候就很容易肚子餓嗎😅
如果你很常吃不飽,那你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本話會教大家如何挑選「會吃飽」食物,還有「增加飽足感」的方式
首先要先來認清自己是『嘴饞』,還是『肚子餓』~
🔹『嘴饞』
嘴巴想吃東西,不會導致身體不舒服,突然很想吃某些東西。
通常有足夠意志力忍住度過後,想吃東西的慾望就會消失。
🔹『肚子餓』
是一種生理需求,身體真的需要能量,會請大腦發出「飢餓訊號」。
甚至會有頭痛、頭暈等不舒服症狀,吃了東西就會好一些。
🔹在餐間嘴饞或肚子餓,也有可能是因為正餐沒吃飽~🤧
或是也可以喝水騙騙大腦唷!
🔹如何在正餐吃得飽?
① 需要蛋白質
② 需要油脂
③ 需要蔬菜
👉🏻 ①②③很重要,都是能夠讓你會吃飽的關鍵!
不吃高碳水或是純碳水的食物,盡量有多元食材來豐富餐點!
④ 細嚼慢嚥、慢慢吃
👉🏻 「咀嚼」這件事,就可以增加飽足感了!
吃肉是不是很容易飽呢,因為吃肉需要一直咀嚼🥩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吃飯吧!
並且用意志去控制自己吃飯,而不是狂往嘴巴塞
用筷子吃飯,也會比用叉子或湯匙吃飯來得好!
⑤ 不在非正餐時間吃零食
👉🏻 這樣正餐就吃不下啦,是個惡性循環🥺
⑥ 專心吃飯、不配劇或影片
👉🏻 媽媽小時候都有說過對吧?🤣
配劇或影片可能會讓你不自覺吃下更多東西,
呼應第④點,還是用心感受「在吃飯」這件事吧:)
⑦ 餐前喝水或豆漿
👉🏻如果你還是都吃不飽,試試看這個方式!
(P.S. 腸胃功能不佳者請謹慎使用)
⑧ 讓食物顏色、種類多樣化
👉🏻 感官刺激,進而讓心理滿足!🤤
⑨ 睡飽一點
👉🏻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人,會影響體內賀爾蒙,進而讓食慾增加。
甚至會有想吃速食或垃圾食物的渴望!
👼🏻不要讓冬天厚重寬鬆的衣服,讓你沒發覺自己變胖ㄌ
冬天才是最好減脂的季節!
不暴飲暴食,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嘴饞
無論如何,就從今天開始試試看 感受身體的感受吧!
吃太胖會被殺掉的(● ˃̶͈̀ロ˂̶͈́)੭ꠥ⁾⁾
doi: 10.5665/sleep.5038
doi: 10.1038/oby.2011.100
#嘴饞 #食慾 #肚子餓 #體重管理 #冬天 #吃飽飽 #睡飽飽 #增肌減脂 #瘦身減肥 #上班族 #零食 #健康減肥 #健康飲食 #減肥 #吃飯 #餐前 #豆漿 #細嚼慢嚥 #營養素 #高蛋白 #原型食物 #均衡飲食 #管海邊的營養獅 #超營養大補給 #營養 #營養師 #nutrition #dietitian
冬天 頭痛 頭暈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我的頭好痛、好暈...噁~」
從掛急診🏥的電腦斷層掃描、心電圖、X光、抽血檢驗、止痛針、止暈針...
到神經內科診斷的頸因性頭痛😖...
再到中醫的📍針灸、🔥熱敷、⚡電療、貼膏藥...
醫師認為的原因都是😵我過度疲勞、肌肉太緊繃、壓迫頸椎神經,但看似對症下藥的處方💊,搞了一兩個禮拜,我依然除了躺著沒事之外,其他什麼姿勢都是又頭痛、又頭暈,沒半點好轉的跡象😭,直到我去找了神醫......
🤢卡爾:「醫生我真的很不舒服...」
👨⚕神醫:「(把脈)你這是風寒啊!所以畏寒冒冷汗,這邊痛嘛、這邊脹嘛、這邊又暈又想吐嘛!」
話說完隨即來個三點放血🩸,說也奇怪,前一秒還暈到人生跑馬燈像🎠旋轉木馬般出現,這一秒卻突然緩解,接著再來個從天靈蓋到腳底板的全身針灸,我彷彿看見了一道救贖的光芒☄~
🤔那我前兩個禮拜是在哈囉......
🎙「EP31-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宮廷劇中了風寒的娘娘臥床不起不是裝病,都是真的!」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NjE6X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qmOAn3
✅KKBOX Podcast:https://reurl.cc/Gdoy5v
✅SoundOn:https://sndn.link/00ff77/KYzzcR
✅Spotify:https://reurl.cc/Q7jA5q
✅Listen Notes:https://reurl.cc/zbMRp0
🖥YouTube頻道影音版:https://youtu.be/9r_urWfKwoE
#風寒不是感冒
#但我寧可我只是感冒
👉TG頻道網址 https://t.me/lin00ff77
🔺林林夫妻 :https://pse.is/f7
🔺巧鈴Ling : https://pse.is/lingfb
🔺Blog :https://lingmami.com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
冬天 頭痛 頭暈 在 Wils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身體狀況需要復原,一直晚上都會來喝魚肚湯
所以就來嘗試養生+魚湯的組合
就完成這道《黃耆天麻魚湯》
__________________
《 Follow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ilson_811/
FB https://www.facebook.com/Wilson0811
Weibo https://pse.is/weibo_Wilson
📧 heroh205@gmail.com 📧
冬天 頭痛 頭暈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