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的文化建設不能停🙌
中央補助的計劃又核了
縣府要好好把握,做好喔
向鄉親報告好消息~治芬爭取文化部補助縣府提報的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110-113年) ,已核定7360萬元💪
延續過去的雲林縣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虎尾眷村文化特區(建國一、二村)聚落歷史現場保存再現等計畫,此次核定包含:
✨雲林縣治行政公署建築歷史現場活化計畫 640萬元✨
✨北港糖廠文化資產整體場域規劃計畫 320萬元✨
✨虎尾眷村文化特區(建國一、二村)聚落歷史現場保存再現計畫(第2期) 6400萬元✨
#治芬一直都在
#治芬心存感激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 協調會》 ~高金素梅2020.08.25 今天,花蓮縣議員簡智隆、卓溪鄉代會主席金淑敏,召集卓溪鄉、萬榮鄉族人代表,以及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文資科,針對「文化部的前瞻計畫~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爭取2.0延續性地辦理。 我也邀請文資局、林務局、玉管處同仁,大家一起並交換...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陳亭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2020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戰地與眷村交流工作坊... | Facebook 的評價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陳亭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持續關心魏德聖導演「豐盛之城-臺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營運計畫案」,並要求國發會善盡統籌、管理進度之責!
行政院已經召開兩次會議,並由主管機關文化部評估思考,依據不同工作項目分別以經費補助搭配投資等不同管道予以協助。在陳亭妃的持續關切之下,國發會的初步規畫如下:
有關協助電影拍攝部分,可參考文化部協助李安導演拍攝少年Pi之案例,透過文化部「影視音產業發展中程計畫」由中央與臺南市政府共同補助;必要時亦可同時爭取文策院文化內容投資計畫(國發基金匡列額度)以進行分期投資。
有關園區場景興建部分,可考量由臺南市政府提案爭取公共建設支應部分設施經費,降低促參投資風險,如打造23公頃臺江內海場景部分,可評估由經濟部「前瞻水環境建設相關計畫」補助滯洪池興闢;園區歷史場景再造部分可評估由文化部「前瞻文化生活圈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項下補助。
魏導對於電影的堅持,讓我們有動力更加努力,和他並肩為台灣電影出一份心力。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權里日式建築群華麗變身 成市區藝文新亮點】
#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群 陪伴台東人走過80年的歲月,是國內少數完整的日式建築宿舍群、範圍廣達2.2公頃,#在縣府與與余岱沅里長多年努力爭取、撥用,並獲得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以2億元經費完成10棟13戶歷史建築修復,再加上客委會協助打造的客家學堂,成為台東市結合藝文、觀光發展的重要據點。
文化部李永得部長20日到台東視察,對於 #縣府團隊以超高效率完成修復工程、與鄰近 #神農宮、#順天宮及社區 保持緊密交流的作法讚不絕口;慶鈴與文化處團隊絕對不以此自滿,反而更要戰戰兢兢地為園區擘劃更符合台東、創造多贏的未來。
#民權里日式建築群將委外經營,對此我們也召開3場公聽會,除保留一定比例的藝文空間,外觀務必維持現狀;#慶鈴知道這個挑戰很大,我們會參考全台灣各地如松菸、華山等文創園區等模式,以在地豐沛的藝文能量、多元文化族群特色,#打造台東最有特色的民權里日式建築文化園區。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 協調會》
~高金素梅2020.08.25
今天,花蓮縣議員簡智隆、卓溪鄉代會主席金淑敏,召集卓溪鄉、萬榮鄉族人代表,以及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文資科,針對「文化部的前瞻計畫~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爭取2.0延續性地辦理。
我也邀請文資局、林務局、玉管處同仁,大家一起並交換意見。
「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是前瞻預算中唯一的原住民族歷史場域計畫,檢討前瞻1.0,完善前瞻2.0,讓花蓮縣布農族人長期尋根的調查行動落實還原歷史場域。
我感觸尤深,彷彿我在7月份走在瓦拉米步道上的感動仍迴盪著!
今天,在布農族歷史古道的感動中,彼此熱絡地分享及回應,順利地取的這場會議的結論:
一、請簡智隆議員、花蓮縣政府,盤點文化部、林務局、玉管處的相關計畫,納入「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裡做整合,使其計畫更加完整。
二、玉管處承諾在重視山林的動植物學之際,更應將當地族群的動植物學族名,以及其歷史文化脈絡併列呈現,教育社會大眾。
三、中央部會承諾全力支持本計畫!
延伸閱讀:
《追尋殖民遺跡 憑弔抗日戰場》
~高金素梅/踏勘「東段八通關越道路」
https://reurl.cc/0OD4m9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部長,本席看了文化部的報告書,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提到「政府的文化施政重點不在『治理文化』,而在於將國家的發展,融入『文化治理』視野。」本席認同這一點。但是本席又同時在報告書裡看到
就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方面,本部於106年7月18日與原民會及農委會會銜發布「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讓」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之保存工作,更進一步落實。另將邀請原民會 參與「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輔導團,共同執行及協助地方政府。
本席要提醒部長,當文化部要在國家發展融入「文化治理」視野時,整個行政團隊對於原住民族的政策和議題,必須先屏除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如:「照顧」、「讓」、「關心」...等等,這類上對下的心態和用詞。(簡報)
原住民需要的是公平的政策而已。我們在看到文化部的政策面。
「增加藝文欣賞途徑,提升文化近用」
推動文化體驗教育:為營造多元而豐富的藝文環境,並鼓勵學生接觸藝術與在地文化,本部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並與教育部展開跨部會合作研商,未來,將從課程內容、人才培育、文化就業等面向,連結文化界與教育界,結合藝術體驗和美感教育。
本席手上有一份教育部發的開會通知,主題是「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動會跨部會資源整合會議」,很遺憾的教育部這份公文的出席單位「沒有文化部」。教育部和文化部都隸屬本委員會,結果最重要的兩個部會對於彼此政策的認知居然如此遙遠。政策不要各唱各的調,政策整合才能讓預算有效的運用,避免浪費資源。
本席相信很多古蹟、聚落、文化美學空間都是非常適合學生從事戶外教育工作的,特別是原住民族部落的古道、舊部落,這些都是原鄉的各級學校的教學環境和空間,也是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傳承重要的方式。本席要求文化部,針對原鄉學校未來辦理舊部落尋根或傳統重要祭典,應該積極主動辦理並形成政策。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劉櫂豪立委今(4)日與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一同視察「台東客家學堂修繕計畫」預定地點,李主委承諾完全補助此計畫共計1,668萬元,肯定台東維護客家文化的努力,感謝劉櫂豪立委扮演最稱職中央與地方的橋梁,期能一起為台東鄉親創造更多元與有意義的空間。現場台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鍾青柏、台東縣議員洪宗楷、台東市長張國洲、民權里余岱沅里長、台東縣桃竹苗客屬同鄉會理事長劉昌榮、台東縣山音樂發展協會理事長鍾肇騰、台東縣六堆同鄉會理事長鄭忠明、黃發樓,以及台東客屬會理事長蘇明珠,一同來到現場表示支持與感謝。
劉櫂豪表示,客家學堂是多年來台東客家鄉親的殷殷盼望,台東約有20%的客家人,台東市約有一萬餘客家鄉親,卻始終缺乏一個聚會交流的地方。新政府執政之後,便積極要求客委會重視台東的需求,特別感謝李永得主委承諾中央完全補助,共計1,668萬元,期待未來能深化軟體規劃,舉辦客家活動,提供客家鄉親情感交流、聚會的地方,並成為其他族群了解客家文化的平台。李永得主委肯定「台東客家學堂修繕計畫」重視台東客家鄉親的用心與努力,肯定劉櫂豪立委在地方與中央扮演積極與稱職的橋樑,讓客家歷史、文化與傳統能好好保存並持續發展下去。
劉櫂豪表示,客家學堂位於寶桑路404巷17與23號,庭院有一棵陳年蓮霧老樹,占地約330坪,室內空間65坪,預計明年修繕完成後,將為市區客家鄉親的語言傳承、傳統樂曲、樂器教學,提供穩定舒適、極具客家特色的空間。附近民權里一帶的日治宿舍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意涵,日前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政務次長楊子葆特地前來台東訪查承諾核定1億8千萬元,現在客委會又全力支持客家學堂,也將讓這一區域形塑更豐富多元的特色,帶動在地文化並發展深度、在地的觀光小旅行。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2020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戰地與眷村交流工作坊...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0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戰地與眷村交流工作坊為強化各縣市執行「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09年11月29、30日於連江縣南竿鄉辦理「戰地與眷村交流 ... ... <看更多>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在 #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過去政府透過「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深入探尋地方歷史記憶,並透過空間活化,讓文化資產-重現當代社會。像在基隆已有多項 ... From the video descript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