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星期天,我在屏東有一場【非要「缺電」? 】座談會。
電的專有名詞。電是什麼?電的單位是什麼? 什麼是「缺電」?「停電」?「跳電」? 如果不知道電的單位,如何知道缺電? 缺多少電?什麼時候缺電? 現在台灣有多少發電設備?有多少發電能力? 「缺電」對誰有什麼好處? 台灣電廠真多,真的不缺電! 日期:2021年05月16日(星期日),早上9:00-12:00 地點:綠書坊(屏東市台糖街39號,屏東市公所旁)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ah6JatdVXQvPwT5C9 主持人:洪輝祥(屏東環盟前理事長)
歡迎朋友路過來討論,要來踼館也歡迎!
以下是我會談論的一部份,「#用建構式數學解構缺電謊言」
======
第一次在美國百貨公司買東西,身上只有百元大鈔,我買了22元95分的東西,店員找我錢時,並不是找77元5分,而是先拿了5分,嘴裡唸到23元,然後再拿1元的美鈔給我,口中唸到24元,再加一張1元,唸到25元,再加1張5元,唸到30元,再拿1張10元,唸到40元,再拿1張10元,唸到50元,再拿1張10元,念到60元,再拿1張20元,唸到80元,再拿1張20元,唸到100元,然後說Thank you.
我當時想,這美國大嬸怎麼這麼慢,但是他們很多人是用信用卡,用現金的不多,百元大鈔的更少,而美國人都是這麼找零錢的,哪怕是用10元買2.25元的東西,也是拿出3個quarters(2毛5分錢)1個個加到3元,再拿2張1元,加到5元,再用1張張1元,加上10元。
看起來很笨,但不會出錯,而且當著顧客的面點數錢鈔,銀貨兩訖,不容易發生多找或少找的爭議。
美國的找錢方法,就是建構式數覺的典範,其實「建構式數學(Reform Mathmetics)」的翻譯有點問題,應該是相對於「傳統式數學」的「改革式數學」。傳統數學重視心算、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小時候會「背」加法、「背」九九乘法表,默唸、默記是算術的主要技能,重點是要快速找到正確答案。而改革式的則是講求理解、分析、討論,找出答案,而答案未必是「正確答案」,而著重於解答過程的學習。
我們面對「缺電」,台電總是說我們電不夠,夏季來得早,我們用電量大,尖峰用電量創高峰,…… 所以我們缺電。
這就像老師告訴我們九九乘法表,九九七十四,我們就「以為」9x9=74,而不去思考,9乘9是把9個9加在一起,9是10少1,所以9個10是90,少了9個1,所以應該是81才對,為什麼台電老師的答案少了8呢?
所以當台電說,我們有4900萬瓩的裝置容量。你會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因為4900萬瓩,是多少?沒有印象,「裝置容量」是專有名詞,聽起來很專業,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但是我說我們最大的「發電功率是49GW」,你就比較容易掌握到這數的概念。
49GW的發電功率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就有水、火、核、再生能源(太陽、風、地熱)、汽電共生等加起來。
但是在經濟部能源局在去年12月底公布的「裝置容量」是57GW,奇怪?怎麼會差了8GW,我們來解構經濟部、台電的發電廠數據,發現少了8GW的汽電共生,台電只承認0.6GW的垃圾焚化爐的發電,卻不承認汽電共生系統設置管理法「外掛」的8GW。
台電說,這是民營企業的自用電,不能算進他們的裝置容量,但是依照能源管理法、汽電共生系統設置辦法,和台電與汽電共生簽訂的合約,這些汽電共生發的電,是必須接受台電調度的。也就是他們在台電需要電時,就要供約定的量,當台電因安全因素不需要電時,就不用他們的電。
所以我們在台電公布汽電共生的這個欄中,沒有發電的來源,就含混的一欄「汽電共生」,而往往是超過1GW的發電功率,這代表「超發」的顯然是其他汽電共生系統供應的。
又有人說(如莊秉潔)說,汽電共生都是用煤的,所以很髒,我們應該反對汽電共生。但是我們再來解構這些話,是有問題的。因為汽電共生系統,是利用製程的廢熱拿來產生蒸氣,推動渦輪發電。
這就像養豬吃餿水很髒,豬糞尿也很髒,所以我們應該反對沼氣發電?
沼氣發電的出身是來自豬糞尿,但是就是既有的污染,我們可以用來發電,替代額外的石化燃料(煤、天然氣),所以是「綠能」。
在國際上,利用合法、高效能的汽電共生發電,都被當成聯合國UNFCCC的減碳方法論,竟成為台灣環工學者口中的「燃煤發電」,如果他是對的,應該可以得到諾貝爾化學獎了。
我們不能只聽政府、專家缺電的「鐵口直斷」,他們顯然是為了缺電而缺電,為了某些政治、利益而對大眾洗腦。
我們應該清醒的解構台灣的發電機組,分門別類,一個個拿出來算,重新建構起來,我們就不難發現,台灣的電廠其實太多了,即使以今天的電廠去除核電,未來10年都不用節電,都都多得多。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蔡壁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台灣能源拚轉型更順利 台電董座楊偉甫:需積極引進跨領域人才 促進跨領域創新..... (12/23/2020 中央社、大紀元)
(記者張建中報導)台灣能源拚轉型,連帶讓跨界人才需求急迫,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過往傳統電力人才以電機、機械與土木科系為主,如今需要增加招募化工、生態、水利與統計等相關人才,透過跨領域人才滿足分散式能源發展,並迎合大數據趨勢。
工研院今天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電力系統是台灣經濟成長重要基礎,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與智慧電網,都需要電力及電網相關人才加入,推升電力、電網求才若渴。
劉文雄表示,為鼓勵既有工程人員及學生加入電力領域,工研院雙管齊下,除設立電網學校,培養有意進入電力的人員相關基本知識,並設立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鼓勵在學學生就讀電力相關課程。
楊偉甫說,過去傳統電力人才以電機、機械與土木系為主,隨著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台電近年積極招募跨域人才。
他進一步說,由於分散式能源發展,電力調度、儲能設備與大數據分析都相當重要,再加上,政府推動風電及太陽能國產化,帶動生態議題,台電現在增加招募化工、生態、水利與統計等相關人才。
此外,為了增進與外界的溝通,楊偉甫說,台電同時招募大眾傳播人才,增加行銷溝通管道。
台達電人資處長陳啟禎表示,台達電對儲能人才需求迫切,只是相關人才除了要精進專業技術,同時也要提升通訊、人工智慧及表達等能力。
引進新世代跨領域人才促進產業創新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新北市報導)台灣沒有自產能源,石油是遠從萬里迢迢之外的產油國家進口,而石油對地球的污染日益嚴重,石油也有枯竭的一天,發展綠能可以讓地球的污染減到最低,也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台灣的綠能研究也是需要大量年輕一輩的人才揖注,才能讓產業界、學術界、研究界、所有民眾產生共識,才能讓綠色能源永續傳承發展。
根據IEK Consulting的資料顯示,若未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改善,太陽光電、風力與儲能能產業預計將在2021年逐步反彈成長,全球市場產值將從2,076億美元成長至2,461億美元,漲幅18%。政府日前也宣布《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明年起正式上路,約束部分企業導入綠電做法,勢必帶動再生能源或儲能設備等加速發展,也因此相關應用人才百花齊放,電力及能源產業已被視為跨領域的新興高科技產業。
為布局下世代電力人才培育,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LinkedIn及產學研今(23日)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電力產業動態與人才需求,並於論壇上頒發首屆「劉書勝紀念獎」以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藉以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電力產業。論壇現場吸引近三百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蒞臨參與,顯示此一議題已廣受社會各界重視與關注,希望透過相關產業、學術界、研究界等的集思廣益,積極擘畫台灣電力與能源人才養成之發展方向,也期盼讓千里馬與伯樂相遇,帶動台灣電力與綠能產業全面發展,為台灣供電穩定及再生能源發展盡份心力,創造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蔡政府上任後把能源轉型列入首要工作,將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並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將綠能科技視為重點發展項目。綠能已發展為跨領域產業,可預見未來電業供應鏈上會有許多創新商業模式,如電網規劃、設計、運轉與維護之人才培養等,而人才攸關電力產業競爭力,台灣迫切需要投入資源培育電力菁英。這次論壇對於電力與能源人才養成幫助甚大,除了匯集許多業界先進跨界參與對談,給予台灣電力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方向上寶貴的建議,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劉書勝紀念獎,透過實質獎金鼓勵有潛力的學子加入電力相關領域。很榮幸能將首屆劉書勝紀念獎頒給優秀年輕電力菁英,期盼藉此拋磚引玉,帶動台灣電力人才的世代傳承。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台灣現在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過程,這當中電力與能源產業,都已在ICT科技的導入下,逐漸變成具有前景「科技產業」,衍生許多新興的機會與商業模式。最近工研院才跟台電簽署MOU共同培育人才,就是希望結合工研院跨領域創新科技的優勢與台電豐厚的實務經驗,共同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本次論壇,邀請國內指標級學界、企業界專家,共同找出下世代電力人才的新契機。另外,現場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成立的劉書勝紀念獎,希望以實質獎勵,培育更多年輕世代菁英。
劉文雄表示,除了優秀電力菁英挹注,凝聚社會共識也是推動能源轉型重要關鍵,不可能只靠政府單打獨鬥,更需要電力發電端、用電端攜手合作,且必須人民、政府、產業相互合作,建立正確能源觀念的公民素養才能達成。在全球面對2050年碳中和議題上,能源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維持供電穩定上,也應導入電力承載順序概念,在解決電力問題上,可依序優先思考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等著手,如果這三者都不可行,再來規劃蓋變電所或新電廠,確保供電穩定與友善環境,幫助台灣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電力與綠能產業名列全球Top10,成長最迅速產業綠金人才搶手論壇,邀請考試院第13屆考試委員,同時也是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姚立德、以及LinkedIn 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分別以「跨域新契機─如何建立永續能源世代的人才培育」、「電力與能源產業人才需求─你準備好了嗎」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與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電副總徐造華、台達電人資長陳啟禎、台積電廠務處資深處長莊子壽、達德能源法務與人資總監申心蓓、以及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進行綜合座談,共同探討電力與能源人才需求與發展。
考試院第13屆考試委員,同時也是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姚立德表示,台灣近年來積極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並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人才是產業的基石,隨著電力與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業界迫切需要優質及充分的人才投入能源科技產業,培育人才不只是單靠學校,應整合產官學能量,產業界提供具挑戰性及未來性的職缺、政府建構友善的教育法規環境、學界則增設電力或能源相關課程,讓學子可以學習精進,藉由三方攜手並進,才能幫助台灣電力人才生生不息。
LinkedIn 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指出,為分析綠能產業發展以及相關所需技能,利用LinkedIn獨有的經濟圖譜(Economic Graph)資料庫,連結7.22億的會員大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綠能人才可從事的產業非常廣泛,而且在美國、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對於相關人才需求都非常旺盛。相關人才技能需求除全球共通的再生能源外,全球綠能人才共通技能更多側重於能量效率及永續。此外,不論台灣或全球,具備大數據/機器學習/資料分析技能則是共同的成長趨勢。
電力獎金挹注 讓綠金產業永續傳承
論壇上也特別頒發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設立專款專用的兩項獎學金:劉書勝紀念獎,以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
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為鼓勵投身電力系統與電網領域且表現出眾之優秀青年,經由其家屬、親友及同業支持,藉以紀念劉書勝先生畢生對於台灣電力系統與電網發展的卓越貢獻,以及嘉勉初入職場的傑出電網與電力人才,薪火相傳。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由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處工程師鄭宇軒獲得。28歲的鄭宇軒大二就下定決心要為台灣電力產業盡份一己之力,加入台電至今僅三年時間,他研究電力系統頻率控制的碩士畢業論文,不但被台電採用,更成為少數資歷不到十年就派到國外,參與國際級研討會的台電人。鄭宇軒獲獎提名人,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表示,鄭宇軒是台電重點栽培的電力精英,他參與智慧電網推動方案時,透過宣傳影片、設立網站等不同行銷手法,促使台電於新加坡智慧電網國際指標(SGI)於今年擠進前十名。鄭宇軒表示,台電給他很大空間發揮所長,包括智慧電網、輔助服務、電力系統預測等工作,讓他有機會成為推動台灣未來電力永續的推手之一。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30個頂尖產學研界共同支持下成立,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此領域進行研究與就業。此次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共分為優秀專題提案獎、優秀學生獎、傑出專題成果獎、電網學校實務菁英班特別獎等4項,總計22人得獎,其中,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肯定,來自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吳學儒表示,他在課堂上看到老師播放電線桿維修人員切斷電力時,瞬間噴出來的電光,有如電影般畫面讓他印象深刻,對電力的興趣開始萌芽,大學期間積極修習電力相關課程,厚實自己的電力領域實力,這次獲獎專題「適用於LLC諧振轉換器之優化頻率調變複合式最大功率追蹤器之研製」,主要是探討如何透過軟體演算法偵測,提高太陽能電力轉換效率。榮獲此獎項對他是一大肯定,會好好運用這筆獎金,投入更多電力研究。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得獎名單:
https://college.itri.org.tw/powerschool/1091214.pdf。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115145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2/23/n12640405.htm
♡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蔡壁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央不動 用電大戶叫不動】
蔡英文政府上任之後力推能源轉型,也設定了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但是整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卻有許多問題。經濟部在8月26日預告的「一定契約容量以上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也就是用電大戶條款,不僅讓這些用電大戶只需承擔不到1%的綠電,2025再生能源發展20%的目標,變成全民承擔,而不是汙染排碳的財團承擔。
距離政府設定的能源轉型期限只剩5年,但是用電量佔據全台50%的用電大戶,並沒有務實的負擔再生能源責任。我認為,用電大戶只需要10%裝置容量為再生能源,這樣的標準實在太低了,至少要比照「非核家園」再生能源佔比20%,否則就變成全民幫用電大戶的財團負擔綠能電費的成本。
而且,能源局對於用電大戶的標準太過寬鬆了。用電大戶條款只有規範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應該要與《能源管理法》列管的能源用戶設在800kW以上的標準一致,才是真正、公平的規範。但這些符合能源局版本的用電大戶企業家數,從5400家降到506家,和能源管理法版本的用電大戶相比只剩不到一成,民進黨是不是太為財團著想了?事實上,台南、台中等地方自治條例,早在2013和2016年的設定標準就是800kW,顯示中央根本沒有推動綠能的決心!
民進黨政府為了追求再生能源的速效,在供給面上以風力發電為主,太陽光電方面卻只有躉購制度。這幾年地面型光電侵害生態環境、農地破碎化問題頻傳,像是國產署就被行政院要求發展地面型太陽光電,執政黨有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了嗎?太陽光電的架設應該是屋頂型優於地面型,而且農業設施的屋頂光電隨處可見,但是工廠屋頂設置光電的比例卻很少,我呼籲政府應該要正視能源發展帶來問題,用電大戶條款是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應該讓用電大戶負起責任,而不是退讓!
在經濟部現行版本草案下,全台用電量佔比50%電力的用電大戶,製造了全台30%的碳排放量,但卻只要負擔不到1%的再生能源,而且也只能減少0.36%的碳排放量,明顯不符合比例原則。不過,經濟部卻認為這些用電大戶已符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的「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實在充滿爭議。
蔡英文政府在能源轉型議題上,不應該閃閃躲躲,也不應該幫這些財團解除再生能源的義務。用電大戶的條款會直接對我們的環境、社會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造成影響,民進黨應該正視這些能源發展帶來的問題,而不是 #有政府會敷衍!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業務需要,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撤銷、廢止及其他相關業務委任經濟部能源局辦理。 第3 條.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 ... ... <看更多>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業務需要,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撤銷、廢止及其他相關業務委任經濟部能源局辦理。 第3 條.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 ... ... <看更多>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能源局 在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業務需要,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撤銷、廢止及其他相關業務委任經濟部能源局辦理。 第3 條.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