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約會工業專家】
除非在香港,星巴克還是不錯的約會地方。在矽谷灣區Milpitas一個溫暖的三月早上,約了老朋友S,向他請教一下對香港「再工業化」的看法。S廿多年前已經參與香港官方機構在工業支援發展的工作,離開香港移居美國後,仍然保持香港聯繫,年年都會回港,有時有些顧問工作,有時舉行講座,甚有見地。
近日因為香港口罩荒,很多人都突然要在香港設生產線做口罩,政府又說提供財務支援,但又有大學教授控訴,百分百香港研發的病毒快速測試技術卻得不香港政府支持,只好轉投深圳,本來的「香港製造」被迫成為「中國製造」....香港講了這麼多年的「再工業化」,現在是危還是機?
S的分析,一針見血,他說:究竟香港政府和創科局有沒有為「再工業化」定義,究竟要做些什麼,知不知道在做什麼?我說,應該不外乎發展高科技、知識產權成分高的生產,不一定是勞工密集的那些,但廠商大概不想或為不適合在內地生產的那些製造業吧。S再說:本來「再工業化」就來自「工業4.0」,那為什麼香港比較重視「再工業化」這概念?
我想,應該是因為香港過往投入研發的錢實在不少,但絕大部分不能商品化,工業界不肯接波,所以現在說「再工業化」,理念上先只集中要把工業家的投資帶回香港?S說:那些第二、三代的工業家族還會搞工業嗎?創科局的人能影響他們嗎?S還說,看到的反而是他們現在仍要把生產搬去印尼等地,那是為了高科技生產「工業4.0」,還是繼續追求更低成本?答案應該很清楚。
於是香港政府推出一個又一個的基金、一個又一個的計劃,香港「再工業」了多少?今年財政預算案又撥20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另外再花20億把一幢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改建為「微電子中心」,搞唔掂就再派錢,政府一向之道。S還提醒,留意一下那「研發開支佔GDP比例」的稍微增長,有多少是研發,有多少是起樓?
甚至現在雨後春筍般的口罩生產線,是「再工業化」嗎?如果當是香港必須內部生產而搬回來,再重新工業生產,是,但肯定不是工業4.0,沒有什麼高新科技,只是low tech。有需要,有必要,無問題,一定應該做,但政府不能當「創科」交貨。至於政府撥出8億研發可重用口罩,財委會文件以創新低的160多字交代,等於平均一個中文字可獲得約5百萬撥款,真發達,但在做些什麼,不清楚,不知道,只聽到局長說,買不到原料。
大學教授投訴得不到研發支援,是不是因為評審委員看不到這些病毒快速測試應用的創新發明,還是看不到市場潛力?但這些應用一定要創新發明至怎樣,創科署的官僚和顧問委員們才覺得值得投資?會不會考慮香港擁有一些基本需要上的自主科技研發甚至生產能力,是有其必要性,所以仍然值得做?Low tech如口罩,都要做?不過,官僚怎可能有mandate甚至能力預測未來,不做不錯,故事重回起點。
轉眼創科局成立近四年半了。初初說,資源少,人不夠,近年財政預算案在政策局方和創新科技署都增加了不少人手,為什麼至今仍然似在藥石亂投?S和我都同聲說,官僚!香港的創科局和創科署有多少人認識創新,了解科技,從行業出身?局長見過偉人,副局長出身業界,算是,還有創科署兩位沒有實權的科學顧問和生物科技顧問。我記得我們立法會訪問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同類型創新支援機構的官員說,他們自己部門請了百名不同背景的博士,照顧不同科技範疇的發展項目,香港就把審核項目工作交給外人專家小組,跟進就是行政官僚,分別顯而易見。請博士的重任,撥款「博士專才庫」叫人家請,政府,只負責派錢。
不過,也不應把所有責任只推在創科局身上,同樣有問題的還有其他官員,別的政策局有推動創科,有開發和應用新科技嗎?S指出美國的SBIR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由1982年已經開始為小型企業提供支援,香港官員喜歡戴頭盔,還不是要私人企業先與政府研發機構合作,才容易些拿到撥款?美國的不同聯邦政府部門,不論是能源、房屋、衛生等也好,都要有一兩個百分點的預算,由內部專才領導,預留進行有目標的研究。(可參考Michael Lewis的"The Fifth Risk",描述這些專才對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任,和特朗普政府推翻過去傳統對他們和國家的威脅。)
如果套在香港,例如要搞關於電能車的針對性研究,不是創科局透過基金撥出,是環境局自己掏荷包,自己管,自己做,所以,美國根本沒有創科局、科技局,卻每個部門自己都有創科、研發。香港,創科局資助完的成果,通常其他部門都不會用,沒有reference,不是大公司嘛。
Grande Latte都喝完了,未有答案,因為不是錢不夠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基本上不重頭做起,改變政府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恐怕連逐步的改善(incremental Improvement)都難以期望。
與S告別,下次,疫情過後,香港再談!
#再工業化 #創科局 #創新科技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_8JUmAHpC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再工業化定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_8JUmAHpC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內地城鎮化去年首次超過60%,原來提及2035年達到75%的下一個目標不再強調,最新宣布的政策,是先把現存中小城市公共資源不足的短板補足。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產物,隨着今後生產模式的轉變,超大城市是否可持續發展成為疑問,北京和上海已經連續幾年出現人口減少,只要中央對中小城市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的撥款政策有所改變,逆城市化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內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限制城市人口增長的,原因是農產品不足以養活城市人口,饑荒嚴重的時候,甚至要將大量的城市人口送到農村,隨着糧食價格提升和農業科技發達,農產品供應早已經不成問題,工業急速發展還吸引大量人口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目前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已經有16個,北京、上海和重慶的人口更超過2000萬。
東方正論
港府向來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單是環保口號空喊多年而毫無成績,已可見一斑。分區回收玻璃樽計劃正是回收亂象的冰山一角,環保署不監不管,以致跨區搶收的違規行為不絕如縷。一節見則百節知,連回收玻璃樽也搞得一塌糊塗,人們還能指望港府搞好環保嗎?
政府目前批出三份玻璃管理合約,按港島離島、九龍及新界三區劃分,並由兩個承辦商負責,以免造成壟斷。惟制度再好也需監管配合,在環保署睜一眼閉一眼下,回收玻璃樽亂象叢生,原承辦港島及離島玻璃樽回收的承辦商,近期頻頻越界跨區到九龍搶生意,除了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宣傳在九龍區多個油站設玻璃樽回收站,又以私營回收服務合約為九龍區部分酒店回收玻璃樽。
蘋果頭條
全國人大常委上周六初審港版國安法後,罕有地昨日公佈本月28至30日再於北京召開人大常委會議,預期北京極大機會於該次會議通過惡法,但中央仍拒公開相關草案條文,亦拒公開諮詢,香港大律師公會批評,有關法案對港人有重大影響,質疑為何至今仍不公開罪行定義及具體惡法刑罰;民主派炮轟中央毫不尊重香港,質疑「咁有自信,點解咁耐都唔拎出嚟?」有時事評論員分析,中共為防節外生枝,故以快刀斬亂麻秘密立法,結果肯定是錯判形勢,引來更大震盪。
人大常委會昨公佈本月28至30日在北京再開會,雖然議程沒提及港版國安法草案,但有份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明,委員長會議有權臨時決定是否加入討論及表決,他又指前日公佈的立法說明已是大部份內容,只是未有交代條文細節。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六剛結束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即決定,六月二十八(本周日)至三十日將舉行另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料今次會議將第二度審議《港區國安法》,並最後拍板通過。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及六個紀律部隊部門首長都表示,正籌備成立專職部門執行維護國安工作(見圖)。剛從北京返港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未知會議具體討論內容,不排除會臨時加入討論《港區國安法》,他又指,若常委會討論時認為《草案》內容已成熟,可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在月底的會議表決,毋須三審。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開始審議的《港區國安法》,規定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整個架構,包括由中央設立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特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律政司、警務處、法院都要有專門執行《港區國安法》的部門或人員。
經濟社評
政府1萬元現金發放計劃昨進行登記,大部分市民採取電子登記,冀能盡早收到錢。這次登記運作暢順快捷,跟港府與銀行事前做好協調安排,當局宜借鑑這次經驗,續與商界合作,透過科技推動智慧城市,並營造促消費氣氛,來提振經濟。
多家銀行和郵政局昨天特別開門,安排人手收表,也有逾200萬人選擇透過電子渠道登記,以便能在7月8日收到錢。
今次派錢的登記流程,比去年向合資格人士派4,000元快捷簡單,毋須一定要填表,可透過手機或網上輸入幾項個人資料便完成登記。港府明顯是汲取過往派錢甩漏多、行政成本高昂的教訓,今次與21間銀行達成協議,在電腦系統和其他方面作配合,務求讓整個流程運作順暢、便民和提升行政效率,令原先預留10億元的行政成本大減一半。

再工業化定義 在 豉油):收地作古洞北新發展區▐ 鉅利醬園(醬油)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定義),新界59所鄉郊工業也只佔地約23公頃。換言之,只需約1個維園的 ... 再工業化」變成「去工業化」? 其他僅存中小型傳統/本地鄉郊工業,也值得 ... ... <看更多>
再工業化定義 在 Seeing is Believing! 實現再工業化不是夢!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再工業化 #智能生產線#MakeSmartSmarter #成就智上#OWL. ... 「工業4.0」的 定義 是什麼? - FAQ 問專家.「工業4.0」. HKPC生產力局•2.8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