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歎息橋 ── 不敢踐踏草地拾回自己皮鞋的苗嘉嘉 】
記得讀文化研究時,學會一個道理:觀影感受取決於自身經驗,意思是,不同人看待同一套影視作品都有不同解讀。2017年在戲院裏看韓國電影《逆權司機》或者在電視機前瘋狂追看《降魔的》,跟2020年再次收看上述兩套作品,同樣的情節、畫面、對白,從中領略得來的感受可以截然不同,所以很多觀眾只會覺得《城寨英雄》(2016)是一套武打劇集,但對我而言對白隱藏極為濃烈的抗爭意識,換句話講:明就明,唔明就點講都唔會明。
所以看《歎息橋》都一樣。啱啱遇着剛剛,早不看,遲不看,因為太忙,偏偏選擇在「5.21」這夜於巴士上用手機看第六集的下半部份,結果看到這一幕「草地物語」,震撼我心。劇情講到,身患絕症的鍾家俊(岑珈其飾)隨時沒命,但仍然堅持返校,不過他不會上堂,編劇沒有講明原因,是否學校因應其健康狀況酌情處理?抑或這是貴族學校,話之你操行得個E,總之家長有錢交學費就得?還是學校根本拿他沒法?第五集「失常」裏,訓導主任苗太(黃素歡飾)邀請鍾家俊母親梁淑媛(伍詠薇飾)到校會面,並且直接投訴鍾家俊這些差那些劣,結果「人都Catherine」的Catherine說:「冇可能,Kevin佢不嬲都好乖㗎喎!」
總之鍾家俊就是有「特權」,無需穿合規格的校褸回校,亦可以隨便走堂。如果說學校是一座控制學生思想發展的「囚牢」,鍾家俊就是籠中唯一一隻不會覺得翱翔天際是有病的鳥。他清醒、他敢言,那是編劇黃綺琳給他的「任務」── 擔任編劇代言人,點醒其他角色。說回這幕「草地物語」,他的同學苗嘉嘉(易健兒飾)性格懦弱,為了掩飾一個天大秘密,她要求自己從不犯錯,要做個乖學生,就算受盡欺凌也不敢出聲反抗,她認為那是命運的一部份,直至遇上鍾家俊,才明白甚麼原來她可以選擇過另一種人生。
鍾家俊打算到草地休息,見到嘉嘉站在小徑上乾急,於是問:「你喺度做咩呀?」嘉嘉說:「佢哋丟(她用發音刁)咗我隻鞋入去呀!」鍾家俊說:「咁你咪入去攞番囉!」嘉嘉說:「踩草地會記過㗎!」鍾家俊沒好氣的說:「黐綫,成間學校都傻㗎!」然後課堂的鐘聲響起,嘉嘉心急如焚:「啊~~~慘喇,要上堂喇,點算呀?唉,死喇!」鍾家俊一臉鄙視,逕自踏上草地,嘉嘉以為對方代自己拾鞋,連聲答謝:「唔該你呀,你好好人呀,但你要記大過喇,唔該晒!」
過了幾秒,才知道他沒此打算:「唔好意思呀,你可唔可以掉(刁)番隻鞋入嚟畀我呀?唔該呀~~Hello~~!」她再三央求,但鍾家俊懶得管,只說:「你自己入嚟攞咪得囉!」不過嘉嘉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打Lin鐘㗎喇,唔該你呀,快啲呀!」結果,嘉嘉只好在右腳沒鞋穿的情況下,跳回課室。看透世事的鍾家俊向觀眾總結:「成間學校,冇個正常!」誰人正常誰人失常,標準由誰決定?在學校裏,那條劃分草地與小徑的界綫,就是正常和失常的分野。
學校如城市如國家,掌權的人,擔心你整古做怪,就會立下規例,左禁右禁,要你聽話,要你服從,有些人擔心「犯規」會有代價,所以啞忍,但啞忍不代表在位者會尊敬禮讓,反而會更加嚴苛,帶來更多欺壓。負面新聞如連綿夜雨散落四周,香港人心灰絕望很正常,我無意叫大家不要氣餒,只想說,別要成為規條下的思想奴隸,未來日子,更要堅持做自己要做的事,說自己要說的話,就當我們都是鍾家俊,生命從來都有限期,別自欺欺人,佯作甚麼都沒有發生,他不孤獨,因為他遇上苗嘉嘉 ── 最多咪一齊被人記大過!共勉之。
P.S. :易健兒演得很不錯,我幾乎認不出熒幕裏的就是她,香港實在有太多新晉演員沒機會發揮!
重溫第六集《歎息橋》:https://bit.ly/2WPbhb2
【 延伸閱讀 】
*《歎息橋》伍詠薇趕走潘燦良一幕有出處?:https://bit.ly/2LF3R3Y
*點解《歎息橋》叫愛情懸疑劇?https://bit.ly/2yxyDs9
*第二集導讀 ─ 黃定謙太入戲「驚到喊」:https://bit.ly/35W9FiM
*第四集導讀 ─ 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https://bit.ly/2T63R0N
*第六集導讀 ─ 全劇最重要的角色鍾家俊:https://bit.ly/2X3giM6
*第八集導讀 ─ 何樂兒終於知道自己是蠢材:
https://bit.ly/2Xj7gKW
(2205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易健兒 CreamyYick Norris Wong 黃綺琳 KaKi Sham 岑珈其 25 Fatballslim #歎息橋 金成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黃素歡 #伍詠薇 Dumb Youth 做乜膠睇電視 快樂的 葉一知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香港 山寨匠人:自自然然能夠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常想像七老八十那些年,日子是怎樣過。會如這清晨行人道上,衣衫襤褸的老漢;抑或如斑馬線上,推着紙皮車過馬路的老婦?或許運氣好一些,可如被一個年輕小伙子攙扶着步進茶樓的婆婆;又或如眼前正步出茶樓門口,恩愛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沒有手牽手,老爺爺姍姍地走在前頭,老婆婆則緊隨在後,婆婆雖然落後,但從步履間可...
冇人講咪你講囉出處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常言道,don’t make stupid people famous 。雖然有讀者要求講張華鋒,但其實我唔想。明眼人都知其實佢都係出來搞下氣氛。見到大家都識笑,咁咪幾好囉;雖然苦笑,但都係笑吖。我都唔鍾意笑人嘅;咁 mean,唔係我風格囉。
二,講返制度。成個廣義嘅金融業界,立法會裡面,最少有三個代表,分別係「金融」、「金融服務」同「保險」。我夠膽講,就算日日中環出入嘅朋友,都未必識分呢三個界別係乜。其實「金融」係銀行,「金融服務」係證券,「保險」咪就係保險囉。當然,呢三個功能組別全部都係「團體票」,即係公司票,所以對大多數從業員來講,呢三個界別嘅代表,確實冇乜認受性,唔識一啲都唔出奇。
三,認受性從來都唔係立法會嘅設計一部份。甚至乎,我思疑最初設計香港立法會嘅時候,係刻意令到有的界別嘅立法會代表冇認受性。
四,無獨有偶,呢幾個界別分別有近乎獨立於政府行政機關嘅監管系統:金融由金管局睇,證券有證監,保險都有保監。幾個功能組別議員嘅出現,好大程度都係當年業界 lobby 出來嘅結果,叫做有個代表同大台刁下。當然,業界同監管機構其實都有溝通同默契,好多所謂嘅規矩,都係一早夾好。
五,話雖如此,證券業同證監嘅關係就認真嘛嘛地。點解呢?嗱,呢種高層次少少嘅問題,我就有興趣喇。
六,首先要明白,除咗以上講嘅三個「廣義金融業界」,好多有自我監管嘅行業或專業,都會有個功能組別代表,例如會計法律。所謂監管,銀仔另一面其實就係 Cartel ,呢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當業界響立法會有個議席,就代表有票可以交換可以同政府做場戲;呢個亦係點解香港係一個「尋租型經濟」。
七,銀行係百業之母,大家都識講。從前,銀行就銀行,保險就保險,證券就證券。不過,銀行相對另外兩個行業,有兩大優勢:資金成本低同埋零售客戶層面更廣。唔單止香港,全世界嘅銀行都踩過界做埋證券同保險。
八,假如我話銀行業先係香港最大尋租者,真係不失為過。好多人眼中,因為地產財團最 visible,所以成日「地產霸權」咁講。我唔否認,衣食住行甚至電訊同其他公共事業,都有地產財團嘅指模,不過大家都唔好忽視銀行業嘅足跡。買樓都要做按揭啦,係咪?你買層樓,當中有幾多係地價?計埋樓按利息,其實邊個賺最多?成個經濟食物鏈,最上層一定係政府,然後就係銀行。
九,講返「廣義金融業」,證券同保險,相對銀行業,其實競爭比較大,結構亦都比較複雜,過去廿幾年亦經歷比較大嘅轉變。
十,保險業,不但好彩有強迫金幫補下,政府又推咩自願醫保,雖然唔係話超賺錢,但都叫有生意做下。另外,過去十年八載,香港保險公司做唔少大陸保單,大家心照咩事啦。
十一,證券業,我覺得過去十年,其實係寒冬;雖然每日交投都有好幾百億,但有幾多真係零售客吖。今時今日證券業最主要嘅收入,亦已經唔再係客仔佣金。咁證券行點維生呢?有啲做財富管理、資產管理。亦有證券行幫人投資移民,做埋 proof of funds。又有啲證券行諗做 program trade 之類。不過,賺埋都唔夠交冷氣費。有啲直頭轉營,早過一帶一路走去東南亞做融資同投資。
十二,不過,講到尾近年證券行最主要嘅生意都係 corp fi 同借錢。所謂 corp fi,講出來好聽,但其實咪又係將啲狗屎垃圾包埋一舊推上板。資金咁泛濫嘅環境,要資金,又駛乜上市?上市為乜?真係為集資咩。心照啦。所以,證券業又係「廣義金融業」裡面,出最多蠱惑嘅一門。
十三,戴頭盔先。有蠱惑,唔代表監管機構係唯一答案。監管機構唔可以隻眼開隻眼閉,我明。但係為做而做嘅事,好多時又殺錯良民(假如呢個業界有良民嘅話)。我嘅觀察係,過去好多年,證監做嘅嘢,都係殺錯良民居多;甚至專殺良民。
十四,點解?響灰色地帶搵食嘅人,一定會睇清睇楚制度,搵啲唔容易堵塞嘅漏洞,否則好難長久咁搵錢。當然,呢個亦都係業界代表發揮佢協調功能嘅時候。不過坦白講,業界代表可能真係得到部份人信任,但同證監周旋呢,就似乎唔夠能量。點解呢?真係唔可以忽略人嘅因素;西環信得過,唔代表對監管機構勇武。話說肥老闆上次都面臨挑戰,叫做險勝啦。
十五,香港金融業,有人以為最開放嘅環節,係證券業。少年,你太年青了。港交所一所獨大,呢個係萬惡之源。大家記唔記得綠色通道事件?又記唔記得港交所同證監就上市審批曾經角力?香港證券業嘅黑氣,竟然係來自一個裝修富麗堂煌嘅交易所。
十六,曾經我同某位都幾開明嘅前財金官員討論港交所獨大,佢話:「香港從來都冇法例話唔畀有第二個交易所喎。」「咪玩啦,點申請呀?」最後,討論不了了之。過多幾年,嘿,有個叫張震遠嘅人,又真係整個商交所。之後嘅事,大家都知,不多講。
十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如泰山?大家都擔心法治受威脅,亦有少數人明白聯繫匯率畀香港最大嘅資金深度。不過,真正被忽略嘅係,香港金融業個種權力同利益嘅勾結,以及權力同利益高度集中帶來嘅風險;包括不思進取嘅風險。
十八,坦白講,我唔怕深圳競爭,我最怕係無競爭,又或者啲假到無倫嘅假競爭。至於咩 Fin Tech,Insure Tech,笑死人咩。真正 Disruptive 嘅創新,唔會響香港出現,就算出現都唔會被 Adopt。講完。
註:圖是網上偷的(出處不明)
冇人講咪你講囉出處 在 貼地風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誰管誰的風險?
感謝 MT Lau 在我第一篇貼文留言。他相信港鐵事件中的「利益持分者」最終都會過骨,證明這些人很懂管理「自己」的風險。這是高見!為表答謝,特此討論一下風險管理的本位問題。
風險管理的三個本位
我們做很多決定時都會考慮回報和風險:回報高風險低就做,回報低風險高就唔做。而在能力範圍內我們都會設法增加回報和減低風險。問題是:我們在考慮誰的回報和風險呢?這便是風管的本位問題。
我把風管的本位分為三類:社會、所屬機構、和自己。在很多的情境中,我們都要同時考慮這三個本位的回報和風險。當這三個本位出現衝突的時候,道德上和實際上如何選擇呢?「道德」上的排序似乎應該是社會、所屬機構、最後自己。但「事實」上不少人卻倒轉,優先考慮自己的風險,才到所屬機構。至於對社會的考慮,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
面對人性的弱點吧!
人是矛盾的動物:貪威但怕死、希望有德行但卻自私、想客觀但卻很主觀。面對風險時會很情緒化,隨着環境變化往兩面 swing:無風無浪就信心爆棚、輕視風險、好大喜功;一出事就啟動自我防禦機制、龜縮、卸責。這是人性弱點,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猛人」,不論高矮男女,都不肯面對這缺點!他們為了「夾硬」把事情講到好有道理,不惜扭曲記憶,濫用語言偽術,而且他們太猛,不自覺地一早已打了底,方便日後卸責。
我係人,但我唔猛;我有齊上述缺點但我肯面對,覺得唯一方法就是正視這問題,時刻提醒自己並加以克制。下面列出一些因為「自私 + 不肯面對人性弱點」而可能導致的怪現象。請留意,我無話我真係見過,但希望「猛人」參考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重規則、輕原則 —「管人」一方考慮到自己的風險,不願做判斷,因爲錯判就可能被指失職。他們傾向訂定一套複雜規則,一切按規則做,將來有錯就是「規則有改善空間」而非失職。但對機構和社會來說,這情況有兩個壞處。第一是「畀人管」那一方苦不堪言,最後雙方唯有把規則各自演繹,出了事就賴溝通問題。第二就是規則追唔上市場變化,好易漏招。
2. 疏離關係、方便卸責 — 不敢說政府是為了卸責,但改組、私有化、成立諮詢委員會、外判、甚至大辯論等手段,客觀效果就是把「話事人」和「執行者」的距離拉開。「衰咗」就搵中間的層層架構做擋箭牌。港鐵事件在眼前,不必舉例。
3. 不當影響(undue influence)、扮無參與 —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上司想做單「攞分」嘢,搵你「傾」;你認為不可行,並指出難處。佢就開始畀說話你聽,講到係你唔想做、不思進取、無社會責任。佢叫你想清楚再寫份報告,仲畀晒面色咁話:「真係唔同意咪寫清楚啲理據囉」。你頂唔住壓力,唯有寫份報告支持方案,難處照講,但變成「可克服的挑戰」。第日單嘢出事,檢視紀錄就會發覺係你提出該方案,你上司只係信錯你!
4. 明哲保身、找替死鬼 — 有些做「風管/合規/內審」工作的人,怕得罪老闆搞到無得撈,但又驚被監管機構處分搞到失去專業資格。他們會在重要關頭玩失蹤:當他們知道有會議要審批重大決策,到時反對就得罪老闆,唔反對又驚將來被清算,於是安排放假、出差、甚至扮病,叫副手代佢去開會,第日出事就有不在場證據。
5. 無風起浪、浪費資源 — 有些人為了「有貢獻」,會把風險作到很大。作大的好處是難以驗證:如果事情真的搞到好大鑊,佢就話「老細,好彩我地一早做定嘢,唔係就仲大件事」;如果乜事都冇,佢就話「老細,如果唔係一早做定嘢,分分鐘出事呀」。這些人浪費公司和社會的資源,但有些老細很受落,因為他們喜歡扮先知!
鄭發
(歡迎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冇人講咪你講囉出處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常想像七老八十那些年,日子是怎樣過。會如這清晨行人道上,衣衫襤褸的老漢;抑或如斑馬線上,推着紙皮車過馬路的老婦?或許運氣好一些,可如被一個年輕小伙子攙扶着步進茶樓的婆婆;又或如眼前正步出茶樓門口,恩愛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沒有手牽手,老爺爺姍姍地走在前頭,老婆婆則緊隨在後,婆婆雖然落後,但從步履間可見她的腳力較好,然而,她選擇默默地守護在老伴身後。追隨二人的身影,終於來到一座米色建築物前,抬頭一看,是九龍城街市。
二人有默契地沿着電梯直上二樓,轉彎來到一個檔口前,不少迎面而來的途人都親切地打着招呼。如果是九龍城的老街坊,必定認識老爺爺,他有一個稱號——「蛋王」,人人喚他「錦叔」;老婆婆就是「錦嫂」。二人如此相依,說是愛情故事,倒不如說是一份情義,就如悉心孵化出的雞蛋,破殼時傾湧而出。
行行出狀元
這是多麼恆常的一天。夫婦二人七時正就會到附近茶樓飲茶,八時正回到檔口準備開檔功夫。檔口由數個鋪位連成,燈一亮,上方掛着「錦記蛋莊」的老舊招牌醒目起來。錦嫂先將最外圍的乾貨填滿,先是米油鹽糖這些日用品,整齊堆疊於層架內。然後是上方的香料及豆類,以透明小袋包裹着,香料有丁香﹑桂皮﹑花椒﹑草果等;豆類則有西米﹑薏米﹑花面豆﹑鷹嘴豆等,種類繁多,但都有條理地分門別類,寫好標籤價錢掛好。拐個小彎,上方掛的是較為值錢的山珍海味,有花膠﹑海帶﹑沙爆魚肚等,接着,她又走到中央的雪櫃前,將蓋面的布打開,裏頭有螺頭﹑蠔豉﹑生曬蝦乾﹑鮑魚等。更珍貴的,他們有三十年的老陳皮賣,而且價錢相宜,多是識貨之人才懂門路。檔口幾乎整理好了,此時,方見錦叔緩緩地把一盤盤的雞蛋推出來。雞蛋,當然是小店的鎮店之寶。所謂行行出狀元,錦叔亦因為對雞蛋相當有研究,而有了「蛋王」的稱號。
現時,檔口只賣三款雞蛋。第一款是內地的湖北蛋。優點是體積較大,蛋黃帶甜。缺點則是運送時間較長,而且內地運送期間的保存較惡劣,導致質素參差;第二款是歐洲蛋,西班牙出產,算是歐洲當中最便宜的雞蛋,蛋殼色澤偏深,體積較小,但勝在運送時,用貨櫃雪藏運來,所以較少壞蛋出現。雖然雪藏過的雞蛋味道比較遜色,但西班牙蛋蛋殼較厚,所以保存得較好,仍能保留蛋味;第三款則是香港蛋,元朗出產,他表示香港蛋不是任何地方可以買到,坊間不少都是騙人,用大陸蛋假裝,就連錦叔都被人告過兩次,指其賣假蛋,現在網絡都仍然在流傳,他有點勞氣地拿出一張證書,上面標明了雞蛋的出處:「你睇吓呢張證書,你話邊有得假呢?」如此多人掛羊頭賣狗肉,此蛋必定是好蛋。他解釋本地的雞場,現在只餵飼粟米,不會餵飼廚餘,所以煮出來的雞蛋較香較滑,而且較安全,只是價錢貴一點,賣三元一隻。
然則,如何分辨雞蛋的好與壞?錦叔托托眼鏡,得意地道:「我好多嘢都知,已經達到神化,一睇隻蛋表面就知好唔好。」至於門外漢,則要先從「買」入手。一般方法就是照燈,照燈能看到蛋黃有沒有黏殼及散黃,因為黏殼就會有細菌,變成黑色,所以雞蛋在燈光下要晶瑩剔透;此外,有部分商家為了賺錢,會照樣出售受精蛋,受精蛋煮熟後會呈一半水,一半實肉狀態,不能進食。故此照燈時要留意蛋黃有沒有紅筋,有紅線的話就是受精蛋。再來就是聽聲,拿起雞蛋輕晃,如果有「噗噗」聲,就叫響殼,代表雞蛋暗藏裂縫。煮雞蛋時,主要看打出來的蛋黃是否好看完整,以及蛋白是否清澈夠膠,他舉例指,現時泰國蛋的質素很差,因為那邊天氣較熱,雞喝水比較多,蛋液就會較稀,一旦壞了甚至會變水。
此外,很多人關心蛋黃是否偏紅,以為偏紅代表靚蛋,但原來蛋黃偏紅是人工造成,因為加了蕃紅粉,他謂:「最初嘅蛋全部都係白蛋黃,後來有人教佢哋養雞時用紅粉餵雞,蛋黃就變成紅色啦。」故此,靚蛋與否,跟蛋黃是否偏紅無關。他強調,買回家的雞蛋不要放在雪櫃門,因為一開一關﹑一冷一熱就會令雞蛋變壞,保存得當的話,雞蛋放在雪櫃一個月也沒有問題。放好了最後一盤雞蛋,已經將近九時,小店正式營業。
情義我心知
開檔後,錦叔反倒清閒,老人家都愛講舊陣時,難得有人當聽筒,他便滔滔說起。
錦記在一九五五年至五六年開業,至今已經七十年,養了錦叔一輩子。他猶記得自己仍是小伙子時,就已經跟着母親穿梭於街市間。媽媽在日軍攻打香港前是當小販的,當時窮苦人家有臘味就賣臘味,過年就賣糖果餅乾,他讀書時已經幫忙擔雞蛋出來賣,每晚都做到凌晨兩三點,幾兄弟姊妹從小做到大都是這樣做。然而,大哥卻爛賭成性,欠下了一屁股債,家人把家當都拿來填數,當時仍在讀中學的錦叔,沒有錢買貨到街市上賣,於是就去找一些相熟的買手求助:「佢哋聽完就話得啦,我幫你,我畀雞蛋你賣,冇錢找數我哋幫你承擔!嗰個年代啲人好講義氣。」做習慣了就繼續做,於是,他開始了全職賣雞蛋的生涯。先是在九龍城的臨時街市租個小位置擺賣,黃大仙的居民﹑九龍城寨的人都跑來買雞蛋,當時生意最好,而且周圍都有雞蛋檔,很多人見沒甚麼好賣就賣雞蛋。後來新街市落成,他就搬入現時的鋪位,上街市至今剛好三十一年。
賣雞蛋看似簡單,但其實很多問題要面對。一來,因為需要存貨空間,要有很大地方才做到,租金及人工卻愈來愈貴;二來,買賣雞蛋風險高,譬如入貨十箱雞蛋,當中可能有一箱是壞蛋,供應商不會退貨或退款,虧款要自己承擔,加上現時的人要求高,人人都知道衛生二字,不同以前隨便有得吃就好,爛了的雞蛋都有人買,他笑言:「有人食臭蛋架!仲叫我唔好掉留畀佢,真㗎!其實炒熟食冇事,反而更易消化。」;三來,雜費重了,放雞蛋的紙卡,現在要三毫子一個;至於最艱難的,就是沒有來貨,以前大陸沒有貨來的話,香港就沒有雞蛋賣,所以要靠賣家的眼光,錦叔自豪地表示,自己確是比人勝一籌,他去買貨時,其他買手都會找上他,問今日環境如何,倘若看時勢不太好,就要多入貨。如此愈做愈難,他也唏噓表示這一行站不住腳,多數行家都做不住而倒閉了。至於他可以屹立至今的原因,就是信譽。就如有禽流感時,蛋檔理應第一個遭殃,其他檔口都做不住,他反而生意更好:「人哋話我賣好貨,相信我,靠唔靠得住,有人知道嘅。」成功之人,在於願意扶持別人。
錦叔於街市有他的江湖地位,因為他是一個相當重情的人。他直言,太好生意他也不想,不能佔盡街市的所有客人,寧願自己虧一點,讓人家也賺一點,他豪氣地說:「原本賣菜唔可以賣雞蛋,應該屬於樓上乾貨區,但人哋都係搵食啫,我冇理由倒人哋米啊?冇咁自私嘅,我咪扮睇唔到囉!我就係咁樣做人。」或許早已接受只有辛苦,沒有發達的事實,對於錢財,他不是太緊張,但求賺夠養活兒女,一家平安就好了。
他一輩子,這是這樣為家庭﹑為別人。想起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要背起整頭家。這就由認識錦嫂開始。二人未結婚時,錦嫂在旁邊的菜檔賣菜,二人如此認識而相戀到結婚。當時女方的父母相繼離世,留下兩個弟妹要她照顧,錦叔於是也擔起她的家,供養他的弟妹,更拚命地工作,早上六時起床,一直做到凌晨五時回家睡一會,又回來工作。回想起來,他不禁嘆聲辛苦,需要很大的能力才做到:「而家唔得啦,八十九歲啦!」只是,凡事有借就有還,舊債他扛起了,於是得了肺癌,電療了十次,氣喘﹑精神沒有年輕時好。他說,是因果。他不是相信鬼神,而是信人緣,所以除了日捱夜捱外,也忙於交際應酬,畢竟做街市生意,人家不打擾你,除非當你是兄弟。應酬多,街市佬煙酒不斷,老來還是要承擔其果。他調侃現時還能走路,不用柺杖已經很好。只是,捨不得退休。做慣了捨不得熟客,多年感情,大家又常常聊天過日辰,令他覺得還有一點生存活力,不做了會寂寞。然而,四個兒女都不肯接手,他開口:「能夠做幾多就做幾多啦,應該仲做多一兩年啦,九十一二歲已經頂盡啦,冇啦,等死咋嘛。」
說起死亡,他也不畏懼,他說,人都規定了一個時期,一雞死一雞鳴,這屬必然。那時候,他也就功成身退。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錦記蛋莊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00號市政大廈1259號鋪
電話﹕2382 263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7:30am-7: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