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行實驗,新品再上市
比起過去,現在的經理人更常運用大規模的隨機控制測試(也就是實驗),來引導我們做出決定。從亞馬遜到英國政府,許多組織都因而獲益良多。我們很振奮有這麼多組織運用實驗,過去幾年間也致力於思考應如何設計實驗及詮釋實驗結果。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各組織之間與組織內部使用實驗的方式各有不同,而且許多企業難以開始進行實驗或擴大實驗規模。
較大型企業常會忽略一種簡單的實驗做法:隨機分配新產品在一組不同的市場裡上市。若要知道這種做法為何很有價值,一個好例子就是優步(Uber)在2018年推出Express Pool服務的方式。
當時,優步已經推出UberPool共乘服務,讓前往同一方向的乘客得以共乘,並分攤費用。乘客使用UberPool時,可以選擇自己上下車的地點,就跟使用其他Uber服務一樣。如果使用Express Pool,乘客的花費比UberPool更少,但通常會需要走一小段路至上下車地點。
在2018年即將推出Express Pool時,優步指派本文作者之一鄧肯.吉爾奎斯特,評估這項服務成功的可能性(吉爾奎斯特任職於優步,負責管理一組經濟學家及資料科學家)。有多少乘客會選擇這項服務?這項服務又會如何影響更大、更複雜的優步生態系統?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吉爾奎斯特和他的團隊進行一項實驗,在六個大型市場推出Express Pool服務,然後比較這些城市的數據資料,與沒有推出這項服務的城市的資料。這個團隊善用了實驗方法近年的最新進展,得以理解找出這項服務會如何影響乘客使用優步的方式;研究團隊使用的實驗新方法,特別是一種統計方法,可讓優步運用其他城市資料的加權組合,以形成一個更合適的「綜合」控制組。不難想見,Express Pool產生了新類型的搭乘配對。但這項實驗還看出了Express Pool對優步既有產品的影響,並確定這項服務對公司業務會有正面效果。於是,優步得以自信地在許多重要市場推出Express Pool。如果沒有那次實驗,優步就不可能有這種自信,也無法有實驗結果做為信心的基礎。
1)判斷哪些指標對你最重要,並提出有關那些指標會如何發展的假設。
2)隨機選出一組市場(例如不同地區、城市或加盟商),推出產品。
3)除了要看新產品表現如何,也一定要注意新產品上市後對既有產品有何影響。
#測水溫 #POC #POB #資策會 #服創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園海芋節 #桃園景點 #海芋季 2021桃園七彩海芋季,各種顏色的海芋等你來拍照!免費接駁車解決你的交通困擾 https://youtu.be/zxNZ7z-B3Lw 一年一度的桃園海芋節因疫情而取消活動,接駁車以及表演活動等都停止,以往沒車的朋友都可以搭接駁車,現在只能開車前往了。 也可...
「共乘費用分攤」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資策會 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Re: [討論] 出遊搭車油錢怎麼算比較好? -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通勤、旅遊、順路包裹) | 最近關於共乘的問題討論度很高啊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問題] 車子共乘費用分攤問題- Hiking | PTT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問題] 共乘會怎麼算車資? - ca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討論一個出遊共乘之油資計算方式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問題] 共乘會怎麼算車資? -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小黃也做共乘! 打造「揪團平台」分攤車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共乘費用分攤 在 [揪人] 11/15(二) 大霸登山口至新竹共乘 的評價
共乘費用分攤 在 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事件三
埃及南方的阿斯旺,觀光客數量近年遽減,就算來到這邊,大多人造訪完阿布辛貝神殿就離開,而我則是對水上遺跡 ── 菲萊神廟(Philae Temple)產生了嚮往。
包車前往是唯一的方式,走去街邊包計程車的定點,許多司機聚集一起,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等待觀光客的到來。走上前去詢價,來回開價200埃鎊,當時的阿斯旺因為淡季的緣故,幾乎找不到其他背包客共乘,但獨自付全額又太貴了,只好硬著頭皮殺價,一開始很硬不給殺,最後正想放棄時,有一台車的司機叫出了我,說150成交。麵包車上除了司機,還有一位幫忙的合夥人,客人就只有我一個人,對窮苦省得要命的我,今天感覺特別的有錢,雖然心在淌血,但這是一個人旅行的不便,有時候需要包車,不容易找人分攤費用。
回程時,一路上我哼著歌回到阿斯旺,車子停下合夥人著急地和我收錢,但以我的經驗最好先下車後再掏錢,遇到問題時,比較不會有下不了車的窘境。我叫他等等,不疾不徐下了車,透過車窗遞給他150埃鎊,合夥人的臉變得很臭,
「我們在神廟等你很久,哪段時間也要加錢,200埃鎊!再給我50!」合夥人不爽地說。
「先生,我們當初說好是150,就是150。」我堅持一開始的價錢。
「不管啦!你要付200!」合夥人再次強調,司機不發一語。
「150就是150,已經講好了!若不接受,當初就不該答應啊!」我不讓步,況且已經給高於網路上說的行情價了。
「我不要你的錢了啦!」合夥人把錢丟回來。
「……你確定不要…」我有點訝異地說。
司機終於說話打圓場。
「沒關係~沒關係~ 150就好了,再見。」司機微笑地說。
差點還以為賺到免費的計程車了!不過後來想想,他們可能是經常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有時候遊客會被嚇到或不想起爭執,就多付一些錢了事,反正演一下,有多賺很棒,沒多賺也沒什麼損失。
《 - 攝於 Aswan 亞斯文 ● Egypt 埃及》
#差點免費搭乘
-------------------------------------------------
8/25 14:00 台北講座
「漫步北非與伊比利亞:摩洛哥x葡萄牙x西班牙」
講座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8281576675807/
共乘費用分攤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幫忙高調分享》
【阻止紅色資本侵台,拒絕滴滴違法營業】
#中國滴滴 在台繼續違法經營計程車派遣業,背後的紅色資本龐大,更證實 #打台灣不如買台灣 的國安疑慮!
#影片有詳細說明與分析
【阻止紅色資本侵台,拒絕滴滴違法營業】
全球市值最大的中國叫車服務業「滴滴出行」自從在台違法經營私人共乘業務的「滴滴順風車」被我踢爆檢舉下架後,至今仍繼續違法經營計程車派遣業。
但大家知道嗎?這家樂迪公司代理的「滴滴出行」,不光僅有違法營業的問題,其營業的資本額只有20萬,卻能在台灣投審會都未核准其香港的增資案後,還能持續發放員工薪水跟乘客司機的補貼獎金搶攻市場,背後資金來源完全不明。
不過,我已掌握其背景來源是紅色資本的證據,都提供給法院與媒體,並持續的檢舉其違法營業,累積其罰款,至今已到4億多元,但樂迪滴滴仍可持續營運,可見其地下金流的龐大。
因此我也要求政府主管機關硬起來,應積極針對紅色資本侵台的問題,對「滴滴出行」在未合法許可營業前,應暫停其計程車業務,不得經營滴滴。
我也做了這支影片好讓大家知道,為何運輸派遣業是容易造成國安問題,而會被特別限制不開放在兩岸服貿的行業。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想方設法的侵入台灣重點產業,不惜做到不賺錢只補貼的方式也要取得台灣市場,這樣的情況若不積極追查與防範,將來傷害的就是台灣的國安。
自由時報:
「台灣樂迪以20萬元的資本額,竟可以在台舉辦規模花費可能超過百萬元的記者發表會,並補貼每個下載APP的計程車司機200元禮券及首趟載客500的補貼,這些不明資金來源究竟從何而來?」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340176
蘋果新聞:
「交通部敲定非法共乘行為取締標準,包括合法共乘車輛1天不能載客超過2趟,若是上班或下班、出遊去程或回程等共乘載客屬合理範圍,若一天多趟在路上繞行並載客共乘就屬營利行為;另共乘車輛僅能要求分攤油資、過路費,車輛耗損折舊等屬於沒載客也會發生的費用,不能要求乘客負擔。監理單位上月22日依此標準對滴滴順風車認定是白牌車違法載客,對在台代理該服務的樂迪科技開出9張舉發單,共開罰1億8100萬元。」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14/1334435/
中央社:
『樂迪科技表示,鑑於過去市場上出現許多打著共乘名義然非屬共乘事實的營業行為,以致台灣長期以來普及的民間互助行為「共乘」,即順風車的價值遭到質疑,加上樂迪科技的初衷絕非顛覆既有產業,積極與監理單位溝通期間,為避免造成順風車用戶困擾,滴滴順風車服務4月13日起暫停服務。』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4140217-1.aspx
共乘費用分攤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桃園海芋節 #桃園景點 #海芋季
2021桃園七彩海芋季,各種顏色的海芋等你來拍照!免費接駁車解決你的交通困擾
https://youtu.be/zxNZ7z-B3Lw
一年一度的桃園海芋節因疫情而取消活動,接駁車以及表演活動等都停止,以往沒車的朋友都可以搭接駁車,現在只能開車前往了。
也可以在高鐵桃園站搭計程車過去,實際搭過一次車資落在270元左右,建議朋友一起搭車分攤車資比較划算。高鐵站也可以向和運、格上租機車過去,兩人共乘分攤費用比較划算。
最省錢的方式就是在高鐵桃園站租一台Youbike騎過去,車程約半小時左右,但是展區沒有還車點,借用時間的費用也是一個考量點。
溪海花卉園區
展區地址:桃園市大園區聖德北路847號
桃園海芋節的花卉種類很多,除了各種顏色的海芋之外,還有百合花、鼠尾草、波斯菊等。場地空曠人潮沒有很多,適合來這裡走走、拍花看花,假日也是一個好去處。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共乘費用分攤 在 通勤、旅遊、順路包裹) | 最近關於共乘的問題討論度很高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 自用車輛共乘不得具有每日密集行駛之反覆、繼續性之營業特徵,在前述分攤成本費用之前提下,每日應以兩趟次為限。 根據以上資料,每日在兩次內、不刻意 ... ... <看更多>
共乘費用分攤 在 [問題] 車子共乘費用分攤問題- Hiking | PTT旅遊美食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家好版上大大們爬山一定遇過開車共乘的問題想請問一般車手都怎麼跟乘客收費? 查過資料是把全部費用加起來/乘客數但這樣比較怕說乘客數只有一個收費 ... ... <看更多>
共乘費用分攤 在 Re: [討論] 出遊搭車油錢怎麼算比較好? - 看板ca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次看到這種乘客吃米不知米價的就無言
而且現實中還真的很多 先不論交情的考量 畢竟這每人不一樣
我們只談成本的概算就好
假設車輛只要85萬 開20萬公里後作廢 持有15年
(資料參考 : 台灣自小汽車平均里程11~12萬 平均車齡10~11年)
每年1.35萬公里
車輛本身 : 85萬元/20萬km = 4.25元/km
稅金(假設1.8就好) : 11710元/年 依照假設一年開1.35萬公里 換算 0.86元/km
車體與第三人保險 : 15年下來從乙式(3.5萬)變成丁式(3-4千)
平均每年8000元就好(含強制) 8000/1.35萬 = 0.6元
保養 + 輪胎 + 耗材 : 依據車型變化較大 1.8~2.0汽油車 再便宜每公里至少也要 1.2元/km
油錢 : 用95每公升23元 油耗10km/L來計算 (跑山路通常更差且載客) = 2.3元/km
過路費 : 忽略不計
清潔費 : 忽略不計
驗車費 : 忽略不計
駕駛費 : 忽略不計
其他用車雜支(車主租車位打蠟擦傷維修風險等) : 當作沒有
這樣算一下要多少? 總共一車9.21元/km
而且這是用15年開20萬公里的85萬元車來平均 我想不出來有哪一項可以更便宜
車輛的持有成本都是越前面越貴
你搭的車只要比這個還新 成本不可能比此還低 進口車/豪華品牌更加超過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你如果乘客很大牌 覺得應該只要付變動成本 車輛折舊不用來攤 我也沒意見
但這種出去玩被載還只想付最低成本 不養車又要出遊蹭別人方便 結果連錢都不想幫出
還當作理所當然的我是不會想載就是
別說郊外的出遊了 你在交通方便的外縣市旅遊 四個人的大眾運輸費怎麼算
幾乎沒有也可能比大家分攤車資還便宜的機會 更別提方便性了
這樣會覺得貴 就只有想佔便宜 覺得明明有人開車
不就是順便載我就好 還要出這麼多是怎樣的心態作祟而已
車主給你算便宜是客氣 真的不用拿來當作理所當然
車主平時也在花心力跟錢養車 乘客只要在出遊的時候等別人把車開到集合地點載你
只需要分攤個成本(而且是車主保證沒賺到小虧的成本) 已經佔盡便宜了好嘛
如果你是車主 成本請記得至少9.21元/km
車資要收多少自己斟酌
畢竟交通本來就是這麼貴
※ 引述《ian7202133 (mogudira)》之銘言:
: 小弟剛好前幾天出遊回來,一台車扣掉駕駛有三位乘客,來回旅程約160公里,車型是xtrai
: 因為我知道駕駛開車還要負擔很多風險還有提供車子是很麻煩的事情,可是感覺駕駛自己多收還是怪怪的,最後開車的學長跟我們收油錢400一個人這樣
: 1.多收本來就合理
: 2.多收合理,但理由需要好一點(駕駛費?
: 3.還是看乘客給多少算多少
: 4.讓乘客自己算 看他們會不會多給你
: *補充:文章修改後有些被刪掉抱歉
: 那個負責開車的人也是跟我們一起爬山的人
: #補心得
: 感謝各位的回覆,我了解自己很自私抱歉,我也有租過車,坐過計程車所以知道收400是很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OnePlus ONEPLUS A6010.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29.160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04263636.A.14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2.109.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04283565.A.9E8.html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像原文約去爬山 另一台佛心收200 這台收400 其實也算合理價 結果被發文抱怨貴
出去玩遇到沒那麼熟的同團共乘 覺得只分油錢當作應該 遇到這種就是最幹的
登山的行程體力消耗甚鉅 常常爬12小時下來再開3-4小時 登山鞋和背包又很髒
遑論下雨就是整車一蹋糊塗 山路開車又特別辛苦
9.21元*160km/4人 = 368元 收400 等於司機也來下去均攤成本 都嫌便宜了吧
如果買200-300萬的車自己爽再讓乘客幫忙攤提折舊
也是不甚公平 他們也只求平順的一程
應該用85-110萬左右的車價去算差不多了
當然 這裡都只算用車的成本 至於跟乘客和朋友/老婆/親人怎麼分攤
那就不是車板討論範圍了 人情狀況千百種 無法標準化
寫這篇就是給沒車的純乘客知道 你搭別人便車 實際的用車成本範圍到底多少
一般乘客都誤以為分攤油錢就好 其實占了別人多少便宜還自以為兩不相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我時常跟很多沒那麼熟的人出遊 因此不同親疏遠近的朋友 我也有不同的考量
買得起車的話 自然沒有人真的出不起這點油錢
但沒買車的 拿去投資還是買房 股利和房子還不是沒分給司機
分攤成本本來就是應該
如果乘客出的比較多 應收400左右 直接掏600出來 那確實可以說不要計較
何必算的那麼細 也很有風度
但是乘客出的就已經比較少 不夠出車成本了 還可以說 幹嘛那麼計較這類的話
來合理化自己佔的便宜 到底是哪國邏輯 不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嗎?
因為一些佛心的免費載人 形成認為司機"本來"就應該要免費或是只收油錢的風氣
根本就是積非成是 就跟有些團 竟然只要求男生出錢一樣糟
有時常參加自組郊外登山露營等旅行活動的就知道 每次都是缺車 從來沒在缺乘客好嗎
如果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地佔便宜 我就不要阿 不就是奇摩子的問題
樓上也提到請吃東西 主動掏出停車費 烤肉的時候敬個酒夾塊肉說聲辛苦了也行
表現出感激的樣子就好
至少不要開車載別人還被當應該 朋友就算了 不熟的人同遊來湊車
跟你收錢還在跟別台車比較怎麼比較貴 那就照這篇成本來算看看
有人不會介意 但老子被當塑膠就會不爽
出車的人勞心勞力錢都收不夠了還要被嫌
本篇原文開Xtrail的苦主 不就是這樣嗎
開頭就講了
"不論交情的考量 畢竟這每人不一樣 我們只談成本的概算就好"
回文的時候我也講了三次有吧 :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計算用車成本是一回事 你要跟你朋友/乘客收多少是另一回事
本篇一直都是在討論汽車 沒有要教你如何做人處事好嗎?
用車的成本本來就不光只有油錢 乘客只出油錢就是車主要多負擔車輛成本
至於合不合理 沒有要探討 情境那麼多 哪有一個準則適用 大家覺得OK就OK阿
講幾次了 這就是一篇計算成本的文章 你出去玩怎樣算錢你家的事
你要免費給人搭車也沒人攔你 到底有那裡不能明白
※ 編輯: duriel3313 (118.165.225.67 臺灣), 11/02/2020 23:02:26
以原文案例而言 以用車成本的角度來分析 收四百是符合本文邏輯的
但是這個邏輯 是不是符合每次出車的情境 以及是否應該要採用 並沒有一定的準則
這也要解釋?
而且原文是大家一起約定好出遊 並不是車主本來就要出門 找順路人共乘好嗎..
謝謝你
就是因為友誼與交情不能量化 用車費用可以 所以我們只能做到分析實際成本
因為有很多人 其實會忽略掉油錢以外這些隱性成本 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怎麼估計等等
只好都由車主吸收 我就遇過很多有車的人不想出車 寧可花更多錢搭車包車或乾脆倒團
就是因為這樣的風氣讓車主太吃虧
是真真正正的吃力花錢還不討好 明明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還要被流傳說車資算太貴
至少我希望車主和乘客都對實際的用車成本有更精準的概念
才能讓費用的分攤不至因為資訊落差於產生太大的認知差異
畢竟有當事人才能定奪多少或免收車資可以被視為"合理"
平常要自願開車當工具人 還是朋友載你都免費只要喝咖啡 那都是沒問題的好嗎
我就回你到底吧
1.本篇算法就是共乘成本, 請問哪裡有算到利潤? 用這算法來營利, 司機還不餓死
2.計程車能營利係因補助與特殊法規,用車成本遠低於本篇私車之算法,
且高里程成本均攤後也遠低於私家車.
依照統計,台灣人用車一年里程80%以下在1.5萬km內,開越少單位成本自然越貴,
又不是跟計程車司機共乘.
3.講第N次了,私家車用車成本就是這麼高, 算出來給大家看看, 搞不好很多人真的不知道
總不要只付油錢還當理所當然, 即使你是無心的,
佔了人家便宜還不自知,覺得兩不相欠, 甚至還到處講說去哪裡玩共乘只要多少錢,
我們走啊 叫誰誰誰開車 還有誰跟誰的哪台車根本收太貴, 好像很懂玩似的
別人私底下就覺得你不上道, 根本不想揪你, 出去玩開車的人哪有在怕揪不到乘客的?
還不知道問題在哪, 其實更吃虧好嗎 ?
司機如果只收油錢不管是看你交情還是怎樣, 你至少要"知道"是別人沒在跟你計較
才有機會找別的方式表達一下謝意吧 當成應該 就是不可取
至於你普世觀念要跟你乘客怎樣算錢是你的事,我這篇又不會變成公發的共乘守則.
這是名詞解釋的問題 同時也是情境的不同
你的共乘(共乘版共乘) : 車主本來就規畫要從A地去B地 有沒有乘客都一樣
乘客補助兩百還是三百元都是車主的負擔都可減少
因為有載客與否之用車成本幾乎沒有差異
本篇共乘,
或者稱為共同用車較為精確 : 一組人安排去某地旅遊(或其他事務),
經綜合考量費用與方便性後認為由A出車最為適當
因此A出車衍生之交通成本,由本趟旅遊者共同分攤
共乘版的共乘兩字 也許是比較常見的用法
但本篇不論是原登山案例或是說明 都明顯是第二種意思
出遊一詞 本篇也用了幾次
可能是你誤會我在本篇使用"共乘"一詞的情境了
第一種共乘是剛好同路的陌生人 / 第二種則是可能有交情的友人組合
情況差那麼多 是怎樣一起拿來類比 ?
這樣你能明白嗎? 不同的情境下, 分擔費用的辦法也不盡相同 真的講了好幾次阿
還是你要用你的算法
去旅遊相關版面和登山露營社團徵求司機"配合你的行程"載你出遊來看看?
還是在共乘版 乘客可以臨時跟司機講說
台中買個伴手禮 雲林休息一小時 台南再去吃一間指定的牛肉湯?
會有第一種共乘的算法 不就是要配合司機 而且司機的北高通常是他的既定行程
不會因為有無乘客而改變 ; 第二種則是大家約好一起出遊, 行程互相討論
因此拿第一種共乘的費用跟第二種對比 在情境差這麼多的情況下 顯有失當好嗎?
交情不論 乘客平常就免出養車成本了 要出遊的時候還出最少 請問到底合理在哪
會有乘客少出的情況 還不就是因為交情 或是車主不計較 從來都不是因為這樣合理
你要收0元也是你家的事 你的車你爽就好
還想叫其他駕駛用你覺得合理的價格載人 不然就是小氣鬼駕駛
給人的感覺就跟搭別人車還在那邊比油錢哪台收最少的乘客差不多
※ 編輯: duriel3313 (211.72.109.181 臺灣), 11/04/2020 09:49: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