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駐外使館烽火連天。只要有媒體站出來批評北京政府,這些駐外使館就會馬上開砲,被形容是「戰狼外交」。 像是最近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中國抗疫措施不當、訊息不透明。中國駐日使館發言人立刻跳出來抗議。中國駐法大使館在網站上發表批評法國防疫的文章也引起極大爭議,引起中法外交爭端。 ...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情報] 108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職缺開跑囉~ -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實習透視鏡Intern Lens | 【外交部公部門見習.要的就是你 的評價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2019外交部公部門見習-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外交部實習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政府實習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 關於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2022外交部實習2021 dcard-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 的評價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駐外使館烽火連天。只要有媒體站出來批評北京政府,這些駐外使館就會馬上開砲,被形容是「戰狼外交」。
像是最近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中國抗疫措施不當、訊息不透明。中國駐日使館發言人立刻跳出來抗議。中國駐法大使館在網站上發表批評法國防疫的文章也引起極大爭議,引起中法外交爭端。
但最精采我覺得是德國,起因是德國《圖片報》4月15日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應該為這次疫情給各國造成的損失買單。文章就提到有法律界人士和德國部分議員認為,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訊息不透明甚至刻意隱瞞,拖延了全球防疫腳步,因此有理由考慮要求中國承擔法律責任。《圖片報》甚至還列出了一份帳單。但這樣的做法就激怒了中國駐德大使館,寫信給《圖片報》主編說他們「用心險惡」,踰越新聞報導底線,還說這種算賬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主義,鼓吹反中情緒。
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國家雖然是外交部門該做的事。過去很多這種攻防都有所謂的外交詞彙,但是中國這些外交人員回應的方式不太像是要熄火,反而是要挑起戰火。剛剛提到的中國駐德國使館還另外發聲明,除了替中國政府辯護,還說「奉勸德個別媒體還是當心不要被帶進溝裡。你自己失信事小,抹黑他國,影響抗疫事大」。
這種說法就更激怒《圖片報》主編萊歇爾特,他就再寫了一封公開信,直接把矛頭對準北京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諷刺他很會控制媒體但卻控制不了野生動物市場,說「您不僅監控民眾,而且危害他們,並危害全世界。」還很挑釁地表示「中國最有力的出口產品是新冠病毒,雖然沒人想要。」對於中國的防疫物資外交,他形容成「微笑的帝國主義」,還對習近平說:「您想通過一場源自中國的瘟疫讓中國更強大,但我不認為您能這樣挽救您的個人權力,我相信,新冠病毒早晚會成為您的政治終點。」
不只這樣這個主編還把這封信的內容拍成影片放上YouTube背景不只放了大大的習近平,還上了簡體中文字幕。之後他又錄了英文版,簡直就是怕全世界不知道他像習近平開戰。
之後中國大使館不知道是不想再給《圖片報》炒作的機會,還是因為這把火燒到主席怕怕了,回覆地四平八穩,針對萊歇爾特指控中國竊盜專利這件事,還特別回覆說中國是2019年全球專利申請數最多的國家。欸但發明多不代表竊盜少啊。
後來《德國之聲》也專訪的圖片報主編萊歇爾特。他說原本只是想指出有一種東西叫做對全球衛生事件的責任。尤其現在疫情已經演變成全球衛生災難。他認為中國政府如果知情不報當然很嚴重,才開出了一份帳單討論說是不是要叫中國買單。
但他也說中國當然不會真的會賠錢,只是中國沒有自由的媒體,不允許人民批評國家、也不能發表相關文章和追究政府的責任。他這篇報導的用意最主要是要中國政府出來負責。
畢竟中國當初自己說病毒來自海鮮市場,雖然後來《華盛頓郵報》也暗指可能是實驗室外洩。但不管哪裡病毒都是來自中國武漢,疫情發生後,他們卻知情不報,像德國官員還有包括德國疾病控機構嘗試想要跟他們聯絡,中國衛生官員都不接電話也不回email。
而且這外交不就是要廣結善緣嗎?這些中國外交人員跟當地媒體叫陣,是要突出自己的表現,還是說這是北京統一的對外策略?雖然真相我們大概很難確定。但是有報導提到中國外交官證實習近平去年曾親筆寫了一個memo,要求外交官在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當道時,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才會導致現在中國外交部鷹派當道。也有專家說這一批新的中國外交官相互競爭激烈,想要爭出頭,最後反而侮辱了他們派駐的國家。
現在的外交人員都會上社群網站用個人化的方式經營。也讓人批評說很外交官的行為越來越像是酸民,到底他們代表的是個人還是官方的立場有時候也讓人看得霧煞煞。這種戰狼外交到底對中國本身是好是壞,對於其他想要跟中國交流的國家又會有什麼影響,這種口水戰會不會引起世界更大的紛亂也值得我們深思。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新冠病毒到底是從那裡來的?這個問題引起了美中之間又一輪的針鋒相對。華盛頓郵報國際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取得一份在國務院官員之間流傳的外交電報,內容是2018年有駐北京的科學外交人員,參訪了武漢的病毒實驗室。當時這些科學外交人員回報,該實驗室研究的病毒很危險,有造成大流行病可能,而他們的安全防護機制卻十分讓人憂慮。
福斯新聞網也以內幕消息報導指,新冠病毒不是被製造出來的武器,但是實驗室全安疏失而外流的。一名工作人員被感染,然後才擴散到一般市民。
美國總統川普更連續幾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有這個說法,還有一些很奇怪的情況,而美國正在徹底調查,病毒源頭是哪裡。並且喊話,如果中國大陸知道這個狀況,他們必需負起責任。
在一連串傳聞攻擊下,武漢國家生物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出面說明,他強調,病毒絕對不是從實驗室流出,而且病毒所裡,包括現職員工或退休人員,沒有任何人被感染 。】
{內文}
<MV字卡>
(關於傳染的源頭仍是個謎)
(卻引發了美中之間針鋒相對的指控)
美中之間正進行最新一波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戰。
COVID-19真正來源,到底是動物身上,還是最早爆發傳染疫情的武漢。這裡爭論的並不是中國官方報告提出的野生動物市場,而是專門研究病毒與免疫學的武漢病毒研究所。這個說法來自於美國政府內部,近期在官員之中廣為流傳的一份外交電報。還有美國總統川普連續在每日例行記者會上,意有所指透露的訊息。
<新聞旁白>
多個消息來源稱,這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政府掩蓋行動。人們越來越相信,COVID-19病毒出自於武漢實驗室,但是並非是作為生物武器,而是中國企圖研究和處理這種病毒,以便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這方面能力,與美國一樣好,或更好。
人們相信這種病毒會傳染給人類,然後再人傳人。而在實驗室工作被感染的零號患者,進入了武漢市的人群中,造成了疫情。消息人士稱,世界衛生組織從一開始,就協助中國掩蓋事實。
<美國總統 川普 vs. FOX NEWS記者 (04/15)>
(消息稱COVID19是自然產生的病毒,但卻是由武漢的病毒實驗所,因為安全機制疏失而外流,導致一名實習人員被感染。)我們確實聽到越來越多這樣的說法,我們會再看看。你提到了多位「消息人士」,這次你可以用「消息人士」這個用詞。我們正針對這個可怕的情況進行徹底調查。
<新聞旁白>
有獨立的中國研究人員指出,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並未去過華南海鮮市場。美國情報部門正在調查其他可能性,包括該病毒是否從位於幾英里之外的病毒實驗室意外流出。該實驗室一直從事蝙蝠攜帶病原體研究工作。
<美國總統 川普 (04/18) >
聽起來很有道理。他們提到了一種蝙蝠,但這種蝙蝠並不生存在(武漢)這個區域,也沒有在(武漢)野生市場中販售,而是生活在40英里外的地區。有很多奇怪的情況發生。無論如何(病毒)造成184個國家正為傳染病所苦。
引起美國政府關切並展開調查行動的,是華盛頓郵報國際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取得這份在國務院內部流傳的外交電報。根據這份電報,早在疫情爆發兩年前(2018年1月開始),美國駐北京使館科學外交人員,曾經數次參訪武漢病毒研究所,並且在事後回報國務院,該實驗室缺乏完善的安全保護機制,令人憂心。
羅金表示,就他所看到的,電文內容向美國政府預警稱,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的蝙蝠冠狀病毒,具有傳播給人並造成大流行病風險。
<JOSH ROGIN 華盛頓郵報國際專欄作家>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被遺忘的外交電報,在川普政府內部廣為流傳。因為官員們正在爭論,困擾世界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可能來自於武漢的兩個實驗室之一。
而武漢病毒所對相關病毒研究已持續多年,中國大陸稱,病毒最初是從武漢海鮮市場擴散,這個說法似乎正在瓦解。
<新聞旁白>
華南海鮮市場到武漢疾管中心,距離還不到四百碼。NBC取得中國大陸一家大學的研究報告說,武漢疾控中心的一位科學家,曾遭受蝙蝠病毒感染。但這份研究已從大學網站上刪除,因為官方聲稱此說法缺乏證據。
美國福斯新聞網等電子媒體則援引消息人士稱,新冠病毒或許不是被製造或者刻意流出,但實驗室內有人員被感染,病情於是被擴散至一般群眾,最終引爆全球流行病。
<武漢病毒所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 袁志明>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病毒所無論是退休職工、學生還是我們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被感染。事實上從新冠病毒出現以來,我們就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病毒絕不可能是從我們這邊出來的,我們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我們有我們的科研行為準則 。
位於武漢的病毒研究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其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也被稱為P4實驗室。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相關研究,為的是避免類SARS大流行病再度發生。其中許多研究項目不乏美國研究團隊參與,如德州大學加爾韋斯頓國家實驗室。英國每日郵報還曾揭露,美方對一些研究項目也提供了資金。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冠肺炎全球擴散之際,二月初開始社群網站流傳,武漢病毒是經由實驗室人為製造的生化武器,但遭到多數科學家駁斥。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柯林斯,引述一項最新研究稱,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美國公衛權威佛奇面對外界詢問也明確表示,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給人。
<美國公衛權威 佛奇博士>
由一群具有份量的演化生物學者,研究了病毒基因序列,(宿主)蝙蝠身上的序列 其突變進程,與新冠病毒從動物傳到人身上進程一致。
而現在美國媒體的最新報導則是,病毒或許不是被刻意製造的武器,但它是因安全失誤而被外流的結果。而川普在每天的記者會上放出相關訊息,更喊話中國應該負起責任。
<美國總統 川普>
如果中國是知情刻意為之,那麼他們必需為此承擔後果 ,我們很早就要求前往調查,但中國拒絕美方專家前往,我想他們很為難,是因為他們知道發生了不好的情況,而覺得很為難。
西方國家領袖也接力對中國政府發出聲討。澳州外長呼籲成立調查機制,對疫情源頭進行調查,並對中國疫情透明度表示嚴重關切。德國總理梅克爾敦促中國,應該提供更多疫情早期爆發訊息。法國總統馬克洪也警告,不要天真的以為,中國政府把疫情已經處理得很好,有些事顯然發生了 但我們並不知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耿爽 >
中國同其他國家一樣,都受到了病毒的攻擊,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謀。國際社會應當團結協作、同舟共濟,而不是相互指責,甚至叫囂什麼追責索賠。美國一些人必需要清楚,他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中國。一味的攻擊抹黑他國,不能挽回浪費的時間和逝去的生命。
德國之聲以「中美之間的病毒性冷戰」,來形容美中之間再一次的針鋒相對。華盛頓郵報國際專欄作家羅金則點出:自始至終,川普和習近平之間就缺乏互信,遑論共享(防疫)資訊。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駐外使館烽火連天。只要有媒體站出來批評北京政府,這些駐外使館就會馬上開砲,被形容是「戰狼外交」。
像是最近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中國抗疫措施不當、訊息不透明。中國駐日使館發言人立刻跳出來抗議。中國駐法大使館在網站上發表批評法國防疫的文章也引起極大爭議,引起中法外交爭端。
但最精采我覺得是德國,起因是德國《圖片報》4月15日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應該為這次疫情給各國造成的損失買單。文章就提到有法律界人士和德國部分議員認為,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訊息不透明甚至刻意隱瞞,拖延了全球防疫腳步,因此有理由考慮要求中國承擔法律責任。《圖片報》甚至還列出了一份帳單。但這樣的做法就激怒了中國駐德大使館,寫信給《圖片報》主編說他們「用心險惡」,踰越新聞報導底線,還說這種算賬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主義,鼓吹反中情緒。
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國家雖然是外交部門該做的事。過去很多這種攻防都有所謂的外交詞彙,但是中國這些外交人員回應的方式不太像是要熄火,反而是要挑起戰火。剛剛提到的中國駐德國使館還另外發聲明,除了替中國政府辯護,還說「奉勸德個別媒體還是當心不要被帶進溝裡。你自己失信事小,抹黑他國,影響抗疫事大」。
這種說法就更激怒《圖片報》主編萊歇爾特,他就再寫了一封公開信,直接把矛頭對準北京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諷刺他很會控制媒體但卻控制不了野生動物市場,說「您不僅監控民眾,而且危害他們,並危害全世界。」還很挑釁地表示「中國最有力的出口產品是新冠病毒,雖然沒人想要。」對於中國的防疫物資外交,他形容成「微笑的帝國主義」,還對習近平說:「您想通過一場源自中國的瘟疫讓中國更強大,但我不認為您能這樣挽救您的個人權力,我相信,新冠病毒早晚會成為您的政治終點。」
不只這樣這個主編還把這封信的內容拍成影片放上YouTube背景不只放了大大的習近平,還上了簡體中文字幕。之後他又錄了英文版,簡直就是怕全世界不知道他像習近平開戰。
之後中國大使館不知道是不想再給《圖片報》炒作的機會,還是因為這把火燒到主席怕怕了,回覆地四平八穩,針對萊歇爾特指控中國竊盜專利這件事,還特別回覆說中國是2019年全球專利申請數最多的國家。欸但發明多不代表竊盜少啊。
後來《德國之聲》也專訪的圖片報主編萊歇爾特。他說原本只是想指出有一種東西叫做對全球衛生事件的責任。尤其現在疫情已經演變成全球衛生災難。他認為中國政府如果知情不報當然很嚴重,才開出了一份帳單討論說是不是要叫中國買單。
但他也說中國當然不會真的會賠錢,只是中國沒有自由的媒體,不允許人民批評國家、也不能發表相關文章和追究政府的責任。他這篇報導的用意最主要是要中國政府出來負責。
畢竟中國當初自己說病毒來自海鮮市場,雖然後來《華盛頓郵報》也暗指可能是實驗室外洩。但不管哪裡病毒都是來自中國武漢,疫情發生後,他們卻知情不報,像德國官員還有包括德國疾病控機構嘗試想要跟他們聯絡,中國衛生官員都不接電話也不回email。
而且這外交不就是要廣結善緣嗎?這些中國外交人員跟當地媒體叫陣,是要突出自己的表現,還是說這是北京統一的對外策略?雖然真相我們大概很難確定。但是有報導提到中國外交官證實習近平去年曾親筆寫了一個memo,要求外交官在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當道時,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才會導致現在中國外交部鷹派當道。也有專家說這一批新的中國外交官相互競爭激烈,想要爭出頭,最後反而侮辱了他們派駐的國家。
現在的外交人員都會上社群網站用個人化的方式經營。也讓人批評說很外交官的行為越來越像是酸民,到底他們代表的是個人還是官方的立場有時候也讓人看得霧煞煞。這種戰狼外交到底對中國本身是好是壞,對於其他想要跟中國交流的國家又會有什麼影響,這種口水戰會不會引起世界更大的紛亂也值得我們深思。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實習透視鏡Intern Lens | 【外交部公部門見習.要的就是你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外交部公部門 見習.要的就是你! 】 你知道外交部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魔法部嗎? 小編收到魔法界Boss「鄧布丁多」的通知魔法部開始招募見習生了! ... <看更多>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2019外交部公部門見習- 工作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9年5月17日 — 昨天收到外交部領務局的面試通知,想請問禮賓處、北美司、歐洲司有通知面試了嗎- 實習,面試. ... <看更多>
公部門實習外交部 在 [情報] 108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職缺開跑囉~ - 看板Examin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專生公部門見習-第三梯次 我們要的人就是你√√√
「公部門見習」有津貼又能體驗公務生活
這麼難得的機會,趁大學畢業前一起來參與吧!
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的蘇治元同學,於107年10-11月進入「外交部/亞
東太平洋司」見習,主要見習內容為資料蒐集與分析、外賓來訪陪同、文件整卷與歸檔、
協助公務活動洽排及行政支援等。
治元表示,在外交部見習可以體驗到外交人員的工作型態與生活,也很幸運在見習過程中
能夠參與國慶大會的幕後工作,並在亞太文化日擔任工作人員。除了認識友邦的文化習俗
外,之後更被指派帶領印尼一日市長團的訪團。對國際政治領域有興趣的治元透過外交部
見習,為自己的人生跨出了一大步!
你還在猶豫嗎!?我們要找的人真的就是你啦~
---------------------------------------------------------------
↓見習資訊↓
第3梯次(10-11月)見習職缺已於RICH職場體驗網陸續開放報名,歡迎大專青年趁著在學期
間拓展職場視野,及學習公部門行政運作,增加職場就業力。
【大專生公部門見習-外交部見習體驗】
https://reurl.cc/Kgbj9
【見習職缺傳送門】
https://rich.yda.gov.tw/rich/#/job/searc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10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62658656.A.34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