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應該算是今日律師圈內最夯的一則新聞。
來啊!高舉人民的法槌,重重的敲下去,這裡有很多肥羊讓你們敲!
然後?
沒有然後了。
以下引述自新聞: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國民法官一旦上路 律師費恐「數倍暴漲」〉:https://bit.ly/3nP7syx
「......相較現行一審收費約5萬至15萬元,律師界正在醞釀調漲律師費,有律師甚至直言,相關案件一審律師費將調漲到20萬至100萬元,甚至可能還是不敷成本,只好敬謝不敏。」
「張○○律師指出,國民法官採行集中審理制,可能一整個禮拜都審理同一個國民法官案件,但律師原本每天有不同的案件開庭,一個禮拜原本排好十幾個不同的庭,但為了配合國民法官,其他庭都只好額外花錢找別的律師「代開」,所費不貲,因此 #律師收費勢必調漲。......『我真的覺得國民法官是一個災難,以前開庭有人耍猴戲給法官看,法官有經驗還不見得會看,但之後6個國民法官6雙眼睛,他們不太看書狀、不太看證據,但他們會看你在演些什麼!所以我們要去上戲劇課程!』張○○律師如此說道。」
「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周○○律師告訴媒體......律師公會已提出關切,國民法官會讓律師增加很多成本,為此法扶已向主管機關司法院反映。他並表示,由於距離國民法官上路還有約1年半的時間,各方會利用這個時間,透過舉辦模擬法庭,仔細探究成本上漲的原因與幅度。」
「......陳○○律師綜合各方意見,研判國民法官制度大概會傾向幾個發展:第一、律師酬金變高;第二、沒錢的當事人只好找法扶、公設辯護人、義務辯護人,或是找有心且願意無償酌收酬金的律師,「但這類律師有沒有盡力、有沒有能力就不保證了。」
圖片改作自新聞: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國民法官一旦上路 律師費恐「數倍暴漲」〉:https://bit.ly/3nP7syx
公設辯護人是什麼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促轉星期四:服從威權真的不對嗎?大家都怎麼想?
——
🗣 來賓:熱吵民主協會 社會倡議處主任 林心乙/討論會議小場主持人 徐珮瑄/隨桌紀錄 珞亦
※ 本集節目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製作播出
本集我們邀請主持人心乙、桌長珮瑄,以及隨桌紀錄珞亦,來分享威權時期加害者討論會議桌上,激發出哪些意想不到的觀點,以及看到的有趣現象。
另外,本集也取得同意,擷取兩三個與會者發言的片段,直接帶你回到會議現場,並且這些民眾的觀點,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從去年年底開始,法律白話文運動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一起舉辦「 撥開迷霧: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加害者責任討論會議」,從舉辦公民教師示範場次開始,並且在今年 1 月,分別於台中、高雄、台北,依循審議的理念及精神,共舉辦了45場討論會議。
讓民眾透過工作坊的模式來進行,討論 1950 年代軍事審判體制劇本,使加害者的模樣慢慢從故事中浮現,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樣的位置上,需要進行什麼樣的追究。
非法刑求的警察、沒有「有效實質」的公設辯護人、要求改判的軍事長官……等等,你認為這些人應該施以刑事追訴、追回退休金、不應該繼續擔任公職,還是不應該登記參選?抑或是不需要任何處置呢?
這幾場會議中,你可能會認為來參與的民眾都是同溫層,或者以為有各種激進的言論,但是你會發現,其實這些民眾的觀點,跟你想的大不同!
_
現在,打開你的 Podcast app 聽這一集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3rCIIKN
Spotify:https://spoti.fi/3vcTWbl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cTYQv
KKbox:https://bit.ly/3bCNnHc
SoundOn:https://sndn.link/plm/aA8ibc
【本集精彩重點】
✓ 03:25 什麼是審議式民主?桌長、主持人要幹嘛?
✓ 06:20 與會者之間有發生衝突嗎?
✓ 10:32 流程應該如何設計,才不會變成在灣家?
✓ 12:20 討論會議的劇本
✓ 13:30 與會者認為的「加害者樣貌」?「不可以剝奪退休金」?
✓ 28:20 關心轉型正義的人,不一定是按照你理解的方式關心
✓ 32:15 應該和解嗎?
✓ 35:49 小彩蛋:帶你到會議現場
✓ 39:28 心乙、珮瑄對於加害者議題的想法?觀念衝擊?
————
促轉會 Facebook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tjc/
促轉會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jctw/
「本集節目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製作播出」
————
#促轉星期四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白話文
#轉型正義
公設辯護人是什麼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誰是加害者?加害者,要付出什麼代價呢?
——
經歷過去台灣的威權歷史,慢慢走入民主時代,被害者的名字一一浮現,但加害者人呢?除了獨裁者的領袖之外,剩下的加害者,好像總是那麼的模糊。
所以該如何找出,根據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任務,分成四種層次,為:「加害體制圖像的釐清」、「加害行為圖像之釐清」、「加害者之釐清」及「加害者之處置」。
在體制和圖像上面,促轉會有建立起轉型正義的資料庫,並公布威權時期的裁判公布結果,讓一班社會大眾也有機會整個體制,以及大致上加害者的樣貌。
但加害者的處置呢?
-
⇛ 透過討論,凝聚整個社會的意見
從去年年底開始,法律白話文運動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一起舉辦「 撥開迷霧: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加害者責任討論會議」,透過過去的故事,讓大家更加了解轉型正義的內涵與作法,並進一步分享面對過往歷史的思考。
2020 年 12 月,我們先從國高中公民老師開始,來舉辦公民教師示範場次之討論會議,並且在今年 1 月開始,分別於台中、高雄、台北共舉辦了三場討論會議,活動依循審議的原則,每場邀請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性別等共 30 位公民。
在這些活動開始之前,我們請研究轉型正義的學者:政治大學法學院林佳和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李怡俐老師,先向公民說明轉型正義的模式,並且介紹捷克、波蘭、德國等經驗,讓大家更加理解國外是如何進行轉型正義的。
而下午正式重頭戲,讓大家透過工作坊的模式來進行,討論 1950 年代軍事審判體制劇本,讓加害者的模樣慢慢從故事中浮現,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樣的位置上,需要進行什麼樣的追究。
-
⇛ 如何追究呢?
例如再討論個過程中,非法刑求的警察,透過屈打成招,許多民眾就認為應該要加衝種處置,例如受到刑事追訴、追回退休金、不應該繼續擔任公職,更不應該登記參選。
而在故事中,並沒有「有效實質」的公設辯護人,許多民眾認為雖然沒有像前述警察一樣那麼嚴重,但也應該要擔起責任,例如進入民主時代後不應該從事法律教職。
在劇本當中,則出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位在故事中的軍法官,雖然對於主角判決要實施「感化教育」,但他的長官就認為這樣的判決不對,還對他記過。
許多人皆認為這樣的角色在威權時代已經有盡力做到避免侵害人權的作為,所以他不是加害者;但也有人認為雖然不完全是加害者,但也不應該在日後提名他當大法官,畢竟他沒有在威權時代做出明確的反抗。
-
⇛ 這五場活動,是非常有價值的討論
在這些會議中,許多公民也一直不斷反思,如果是自己,在那樣的時代,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自己會跟隨上級的命令?還是成為反抗的種子?
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每一個國家螺絲釘的加害程度都就有所不同,甚至難以區別是否為加害,如何評價,成為大家討論過程中苦惱的點。
許多民眾也討論,有沒有一些折衷的方案,例如加害者誠實坦承過去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比較不需要受到追訴;抑或是要把「威權履歷」放在一些地方,或是選舉公報上,就可以參選?
不論如何,這次的討論對於台灣來說,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嘗試,直接讓民眾進行討論,讓轉型正義的參與,落實在我們社會中。
更多的資訊,在下面的網站。
-
更多資訊請見
#撥開迷霧: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加害者責任討論會議網站
https://identify-tjc.com/
——
#法律白話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