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公立醫院通波仔手術費用 在 吳若希 Jinny 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有關捐血,一次講曬想講的
血庫告急,紅十字會多番呼籲捐血,坊間反應兩極。勸人捐血不能靠罵靠嚇,本文整理過去在留言說過的,再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還猶豫是否捐血的人想想。(相信本文要久不久補充和share)。
1. 捐了的血賣上大陸?
其實紅會已澄清很多次,但沒有用,內容農場照借此賺錢,有人樂此不疲去相信。相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需要。
只是想深一層,究竟香港的醫療體系和醫生是否已墮落到跟大陸一樣?早前捐肝事件,著名親共醫生盧寵茂出來說話,很多人也認為,雖然這個醫生投了共,但其醫學專業知識仍然可信的。再者,只要問一問自己,你需要治療,你相信香港還是大陸?
2. 捐血益了香港的大陸移民?
大陸移民只要是香港居民,那當然有機會接受輸血了。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解決大陸移民的把關問題,為什麼要聚焦在捐血?大陸移民來香港剩係輸血嗎?
其實不少人現在轉改口風,說我們只是要求紅會交代血液怎麼使用。其實紅會已交代過,血液優先供本港使用,九成公院,一成私院,但再交代多一百次,只要有機會被大陸人使用,這些人仍會認為不要捐。
世上從來沒有以種族、人格、背景等,限定血液的使用。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也有很多衰人的,給一個深藍的香港人用是否比給淺黃的大陸人用好呢?當然有些人或出於政治需要,答是,但也不用再與這種人探討什麼了。
3. 拒捐血等於拒捐錢?
不一樣,這與杯葛某機構賣旗不同。首先,賣旗機構是清晰的對象,其背景和立場可以追溯,我們是基於其背景言論而拒捐。當然,如果證實紅會運血到大陸用,也可以拒捐,但沒有人拿出過證據,紅會也澄清過很多次。
第二,捐款有部分會落入機構行政費,但血液不會被用作「行政血」。
第三,拒絕捐助某機構,其幫助的對象會受到影響,但一般還有其他幫助這些對象的機構可供選擇。使用血液的對象卻是無法預計,而且只有紅會一家收集。
至於大陸天災的拒捐呢?捐款在大陸落入貪官手中,不是傳聞,有很多相關報道,所以我支持這種拒捐。但血液賣到大陸,一直只是內容農場報道,而香港也沒有變成大陸般貪腐,這是大家仍在努力守護這裏的原因。
4. 私院用了很多血液?
紅會亦已多次澄清,私院只用了一成的血。但其實從常理想想,也知道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1) 私院的病人一定遠遠遠遠少於公立醫院,而私院需要的血液也一定遠遠少於公院。第一,私院收費昂貴,不是普羅市民負擔得起,所以公院天天大排長龍,輪候一個專科新症,最低消費是兩年。公院病房經常爆滿,病床推到出走廊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試過入院沒有病床,要坐在走廊)。很多人經常罵政府CUT醫療開支搞到公院爆煲,公院爆煲即公院有很多很多病人,怎可能跟私院比?
(2) 與公院比較,私院要輸血的個案少很多。私院的個案,很多是不需要輸血的,更多的是檢查。今時今日,很多人買了保險,有得claim,所以會去私院做檢查(所以才爆出「AIA向私家醫生發信提醒醫生不要亂批入院」的風波)。需要輸血的手術在私院做,隨時是天價的,例如早前,一個孕婦在私院產子時出現血崩,輸了四十包血,張單變了四十萬,他們卻無法負擔。
另外,最需要輸血的意外傷亡,一般不會送去私院,意外發生,白車來到,你多有錢也難以即時送去養和(不說白車會唔會咁做,只說你可能已受傷失血連表達這個意願也不能)。
同樣道理,即使是大陸富人光顧私院,大多不是需要輸血的病例。血液不是營養品,非到必要沒有人希望輸血,要輸血即代表你生命有一定危險了。大陸人一如很多香港光顧私院的人一樣,求的,只是舒適的病床、環境和叫痛時有護士理啋。
(3) 複雜的病例,私院往往不接。其實私院一向傾向做簡單而能賺錢的事,例如生仔、照磁力共振等,複雜的個案常常會轉移去公院。所以,很多富豪名人得病,住的卻是公院,如瑪麗(當然他們會付私院價住公院的私人病房)。
有這個想法,其實假定了「入私院就會輸血」,在私院輸血肯定不是常態。
5. 私院可利用輸血賺錢?
經常有人質疑,私院收高昂費用,卻用了很多血,變相賺取血液費,卻導致公院沒有血,很不公平。
第四點談過,其實要輸血的個案不多。而在私院輸血,確實收費高昂,我就有親人在法國醫院輸過血,每包盛惠約三千元。是不是血液這樣貴?當然不是,輸血是一個高成本的治療,在公院做好像「不用錢」,其實只是公帑支付了。私院收取的都是醫療服務費,即提供輸血服務需要的儀器、人手、行政等費用,而不是血液的費用(換言之,只要你做一樣類似的治療,那怕是很便宜的鹽水,佢都係會收你兩三千)。所以如非必要,很多人都不願意這樣做。
但會有人質疑:那麼有錢人去私院,付得起錢,便能得到血液,不是不公平嗎?
(1) 輸血是嚴重病情的治療,等閒人不會無端端想去輸血,而病人確定要輸血,其身體狀況不會好得到那裏。誰會這麼傻,希望自己入院輸血?
(2) 換言之,需要輸血取決於身體狀況,而非你的意願。
(3) 說到底,以輸血救人,不可能分私院公院。難道,私院應收取「買血費」,公院不需要?那就變成「有錢人可以續命,窮人等死」的情況。
(4) 如果公院私院都收「買血費」,那麼香港跟大陸有何分別?有錢才醫,沒錢返歸。
(5) 有能力者光顧私家醫院,其實減低了公院負擔,結果其實是大眾得益。再考慮到私院需要輸血的情況較少,公眾其實是「有賺」吧!
(6) 如果你有能力而又適合,也會選擇私院,但原因肯定不是你想輸血。你是香港人,為了不讓大陸富人在私院得到輸血,結果你也要付款「買血」,這又公平嗎?
6. 在捐與唔捐之間,我選擇捐這個lesser evil。
誰會使用血液,無法預知。有指,醫院很多大陸人,於是想當然大陸人用了很多血,但這是錯誤推論,因為住院不等於要輸血。最需要輸血的情況,是突發意外,例如最常見的交通意外、工業意外,這些傷者可能因為失血或需要進行大手術而需要輸血。翻查這些突發意外的新聞,傷者是否都是大陸人?顯然不是吧?那麼,如果香港人需要輸血,卻因為大家拒捐而喪命,這是何等可悲的事?
紅會在FB的呼籲,在公關上很失禮,惹起反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當中所指的,都是事實——需要血液的,可能就是你或你身邊的人,可以是黃毓民、長毛、黃之鋒、楊岳橋、陳雲……。你沒有辦法確保,任何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終身不用輸血,即使你多麼年輕。好像FB圈子中,也有很多我敬重的人,如果他們需要血液,卻得不到,我也會傷心,何況是親朋?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是相信在無更多選擇下,只好選擇Lesser evil。既然暫時無法解決大陸移問的問題(當然歡迎繼續努力去解決),無法選擇血液用在什麼人身上,而拒捐會侵害香港人的利益,那我當然支持繼續捐血。
7. 我們與大陸人的分別是什麼?
我很早已成為regular donor,因為這是英國殖民教育教導的公民責任,這是大陸極度欠缺的,而我拒絕將自己大陸化,放棄公民責任,或者把公民責任變成只有「愛國」一項。無償捐獻對很多大陸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當我們拒絕融合,何苦要把自己墮落成為大陸人?
如果香港有一個小悅悅,被車撞倒了,你是不是會先看看她是不是來自大陸的女孩,才去報警?或者早已知道她是大陸女孩,而像大陸人一樣無動於衷?如果是這樣,有什麼意思?
當我們以香港人自居,以本土自居,為了針對大陸帶來的種種問題,而斷送香港人、本土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我真想問,這是哪門子的香港人?哪門子的本土派?
8. 是不是不能批評紅會?
絕對不是。這篇文章針對的,是內容農場的扭曲以及「拒捐血」的呼籲。
很多人會針對香港政府和紅會的問題,例如醫療產業導致非香港人(主要被認為是大陸人,卻沒有人針對香港越來越多的南亞裔,多得中港矛盾)的醫療需求大增以及紅會的捐血配套不足,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例如,紅會指因DSE推行而少了中學生捐血,五年來卻沒有想出策略去補救;捐血站的開放和關閉時間、對捐血者要求太嚴苛等,也是值得檢討。還有,長期病患者日趨年輕化,即使這些不是大病(如高血壓),但要食藥便不能捐。面對人口老化,這些問題都要及早解決。
香港問題千瘡百孔,很多事都惹來質疑和批評,但不代表這些事情未解決前,便立即切割,甚麼都停下來。針對這些問題和種種質疑(那怕是來自惡毒的內容農場)去追問紅十字會,也是合理的,一個機構不能因為他做的事涉及人命,就不去質疑和批評,否則這個機構也會腐化變質。問題是,對於種種內容農場的荒謬報道,紅會已澄清多次,但有一班人永遠盲目相信,只質疑紅會,卻不質疑內容農場。
雖然,站在紅會的角度,它也是非常被動。它有沒有錢去加聘人手呢?現在連血也不願捐,又誰來捐錢給他們?
這篇文章,只是想深度談一次捐血這件事。以上八點都是想過了很久,但沒有耐性組織出來,我想今天是時候花些時間寫下來。無論你跟我說幾多次不要捐血都好,現階段,我都會繼續勸人捐。
我沒有本事說服那些永遠無法說服的拒捐人士,但我記得有人說過:「我不想血液益了敵人(即大陸人)。」如果,這些人也可以同時說:「當我或我的親朋或我的政治教主需要血液時,我會堅決拒絕,寧死不讓大陸移民的血流在身上(你是不能確保輸的血來自誰)。」我會加倍敬仰。
-------------------------------------------------------------------------
以下說的,是令我有所體會的個人經歷,沒興趣者大可跳過。
早幾年,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手術,八點半入手術室,醒來已是一點八。醫生早告訴我,可能會失很多血,所以之前一天已做了封閉血管的微創手術。結果,我仍然失去很多血,但沒有即時輸血。做完手術後非常迷糊,而且持續微燒,一直到了晚上,醫生決定為我輸兩包血。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輸血,也沒有想過這麼年輕要輸血。
輸血後,情況確有改善,第二朝精神已好一點,燒也退了。這個經歷反映,公院使用血液很謹慎。常有人以為,一有病一做手術,便一定要輸血,錯的,你生命有危險或身體真是虛弱到一個點,才會輸血。
你可能說:你支持捐血,因為你曾是得益者而已。第一,這個是理所當然,我們常常找器官受惠者呼籲人捐贈器官,這有何問題?現在不是我每月要輸一包血所以我叫你捐吧?第二,在手術前,我一直是regular donor,一早捐了十幾次血,即使之後,也捐超過兩包的血了。
或者你又說:我根本很討厭你這個人,我就是不想你這種人受惠。你這樣想,我沒意見,但你怎樣確保你捐的血,一定是你不喜歡的人而不是你喜歡的人受惠呢?以上已詳述,不贅。
當初,我打算去私院做手術,但私院醫生約見我,說他無法幫我做這麼複雜的手術,因為我的問題較罕有,只有三間公立醫院才有這麼大的database和臨床專科幫到我。即使真的可在私院做,埋單也是天價,所以他急急寫信轉介我去公院(很感激這個醫生)。
那一年,我住了九天公院,之後半年每個月要回去住一天(其中一天就是上述提到要坐走廊了),到今天我還定期回去覆診。在2014年至2016年間, 我先後有三位親人身故,他們都住了至少個半月醫院,並屬於不同科,期間我經常探病,常常出入醫院。
有人說:「去醫院行一轉,就知有幾多人講廣東話。」其實我唔知這些人有幾多人真的去過醫院,但我這幾年去醫院的經驗很多,在住院、覆診和探病時,我幾乎一個普通話人都撞不到,除了香港人,碰到最多的,你可能沒想過,是南亞人。因為我看的是骨科,很多南亞裔從事勞動工作,如地盤,受傷機會很大,所以覆診時經常見到南亞人。
我根本沒有遇到「成房都大陸人」的情況。這種情況,也不是錯的,據知是在產房出現,但產房需要輸血的情況不多,而這是越來越多香港人做「國貨城」(聚大陸女子)所致,真要鬧,便要鬧這些香港人了。
公立醫院通波仔手術費用 在 100%憤怒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紅十字會講到話有好多老人需要輸血
我即刻就諗到去關愛座時佢地d咀臉
同埋一車車既蛇齋餅糭
不過咁
有d人係無辜
唔可以忽視某d可愛既人既需要
例如之前捐活肝個手術係需要好多血
sorry for 1999
其實我都有爭扎過
不過最後都覺得應該捐血
有關捐血,一次講曬想講的
血庫告急,紅十字會多番呼籲捐血,坊間反應兩極。勸人捐血不能靠罵靠嚇,本文整理過去在留言說過的,再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還猶豫是否捐血的人想想。(相信本文要久不久補充和share)。
1. 捐了的血賣上大陸?
其實紅會已澄清很多次,但沒有用,內容農場照借此賺錢,有人樂此不疲去相信。相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需要。
只是想深一層,究竟香港的醫療體系和醫生是否已墮落到跟大陸一樣?早前捐肝事件,著名親共醫生盧寵茂出來說話,很多人也認為,雖然這個醫生投了共,但其醫學專業知識仍然可信的。再者,只要問一問自己,你需要治療,你相信香港還是大陸?
2. 捐血益了香港的大陸移民?
大陸移民只要是香港居民,那當然有機會接受輸血了。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解決大陸移民的把關問題,為什麼要聚焦在捐血?大陸移民來香港剩係輸血嗎?
其實不少人現在轉改口風,說我們只是要求紅會交代血液怎麼使用。其實紅會已交代過,血液優先供本港使用,九成公院,一成私院,但再交代多一百次,只要有機會被大陸人使用,這些人仍會認為不要捐。
世上從來沒有以種族、人格、背景等,限定血液的使用。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也有很多衰人的,給一個深藍的香港人用是否比給淺黃的大陸人用好呢?當然有些人或出於政治需要,答是,但也不用再與這種人探討什麼了。
3. 拒捐血等於拒捐錢?
不一樣,這與杯葛某機構賣旗不同。首先,賣旗機構是清晰的對象,其背景和立場可以追溯,我們是基於其背景言論而拒捐。當然,如果證實紅會運血到大陸用,也可以拒捐,但沒有人拿出過證據,紅會也澄清過很多次。
第二,捐款有部分會落入機構行政費,但血液不會被用作「行政血」。
第三,拒絕捐助某機構,其幫助的對象會受到影響,但一般還有其他幫助這些對象的機構可供選擇。使用血液的對象卻是無法預計,而且只有紅會一家收集。
至於大陸天災的拒捐呢?捐款在大陸落入貪官手中,不是傳聞,有很多相關報道,所以我支持這種拒捐。但血液賣到大陸,一直只是內容農場報道,而香港也沒有變成大陸般貪腐,這是大家仍在努力守護這裏的原因。
4. 私院用了很多血液?
紅會亦已多次澄清,私院只用了一成的血。但其實從常理想想,也知道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1) 私院的病人一定遠遠遠遠少於公立醫院,而私院需要的血液也一定遠遠少於公院。第一,私院收費昂貴,不是普羅市民負擔得起,所以公院天天大排長龍,輪候一個專科新症,最低消費是兩年。公院病房經常爆滿,病床推到出走廊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試過入院沒有病床,要坐在走廊)。很多人經常罵政府CUT醫療開支搞到公院爆煲,公院爆煲即公院有很多很多病人,怎可能跟私院比?
(2) 與公院比較,私院要輸血的個案少很多。私院的個案,很多是不需要輸血的,更多的是檢查。今時今日,很多人買了保險,有得claim,所以會去私院做檢查(所以才爆出「AIA向私家醫生發信提醒醫生不要亂批入院」的風波)。需要輸血的手術在私院做,隨時是天價的,例如早前,一個孕婦在私院產子時出現血崩,輸了四十包血,張單變了四十萬,他們卻無法負擔。
另外,最需要輸血的意外傷亡,一般不會送去私院,意外發生,白車來到,你多有錢也難以即時送去養和(不說白車會唔會咁做,只說你可能已受傷失血連表達這個意願也不能)。
同樣道理,即使是大陸富人光顧私院,大多不是需要輸血的病例。血液不是營養品,非到必要沒有人希望輸血,要輸血即代表你生命有一定危險了。大陸人一如很多香港光顧私院的人一樣,求的,只是舒適的病床、環境和叫痛時有護士理啋。
(3) 複雜的病例,私院往往不接。其實私院一向傾向做簡單而能賺錢的事,例如生仔、照磁力共振等,複雜的個案常常會轉移去公院。所以,很多富豪名人得病,住的卻是公院,如瑪麗(當然他們會付私院價住公院的私人病房)。
有這個想法,其實假定了「入私院就會輸血」,在私院輸血肯定不是常態。
5. 私院可利用輸血賺錢?
經常有人質疑,私院收高昂費用,卻用了很多血,變相賺取血液費,卻導致公院沒有血,很不公平。
第四點談過,其實要輸血的個案不多。而在私院輸血,確實收費高昂,我就有親人在法國醫院輸過血,每包盛惠約三千元。是不是血液這樣貴?當然不是,輸血是一個高成本的治療,在公院做好像「不用錢」,其實只是公帑支付了。私院收取的都是醫療服務費,即提供輸血服務需要的儀器、人手、行政等費用,而不是血液的費用(換言之,只要你做一樣類似的治療,那怕是很便宜的鹽水,佢都係會收你兩三千)。所以如非必要,很多人都不願意這樣做。
但會有人質疑:那麼有錢人去私院,付得起錢,便能得到血液,不是不公平嗎?
(1) 輸血是嚴重病情的治療,等閒人不會無端端想去輸血,而病人確定要輸血,其身體狀況不會好得到那裏。誰會這麼傻,希望自己入院輸血?
(2) 換言之,需要輸血取決於身體狀況,而非你的意願。
(3) 說到底,以輸血救人,不可能分私院公院。難道,私院應收取「買血費」,公院不需要?那就變成「有錢人可以續命,窮人等死」的情況。
(4) 如果公院私院都收「買血費」,那麼香港跟大陸有何分別?有錢才醫,沒錢返歸。
(5) 有能力者光顧私家醫院,其實減低了公院負擔,結果其實是大眾得益。再考慮到私院需要輸血的情況較少,公眾其實是「有賺」吧!
(6) 如果你有能力而又適合,也會選擇私院,但原因肯定不是你想輸血。你是香港人,為了不讓大陸富人在私院得到輸血,結果你也要付款「買血」,這又公平嗎?
6. 在捐與唔捐之間,我選擇捐這個lesser evil。
誰會使用血液,無法預知。有指,醫院很多大陸人,於是想當然大陸人用了很多血,但這是錯誤推論,因為住院不等於要輸血。最需要輸血的情況,是突發意外,例如最常見的交通意外、工業意外,這些傷者可能因為失血或需要進行大手術而需要輸血。翻查這些突發意外的新聞,傷者是否都是大陸人?顯然不是吧?那麼,如果香港人需要輸血,卻因為大家拒捐而喪命,這是何等可悲的事?
紅會在FB的呼籲,在公關上很失禮,惹起反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當中所指的,都是事實——需要血液的,可能就是你或你身邊的人,可以是黃毓民、長毛、黃之鋒、楊岳橋、陳雲……。你沒有辦法確保,任何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終身不用輸血,即使你多麼年輕。好像FB圈子中,也有很多我敬重的人,如果他們需要血液,卻得不到,我也會傷心,何況是親朋?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是相信在無更多選擇下,只好選擇Lesser evil。既然暫時無法解決大陸移問的問題(當然歡迎繼續努力去解決),無法選擇血液用在什麼人身上,而拒捐會侵害香港人的利益,那我當然支持繼續捐血。
7. 我們與大陸人的分別是什麼?
我很早已成為regular donor,因為這是英國殖民教育教導的公民責任,這是大陸極度欠缺的,而我拒絕將自己大陸化,放棄公民責任,或者把公民責任變成只有「愛國」一項。無償捐獻對很多大陸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當我們拒絕融合,何苦要把自己墮落成為大陸人?
如果香港有一個小悅悅,被車撞倒了,你是不是會先看看她是不是來自大陸的女孩,才去報警?或者早已知道她是大陸女孩,而像大陸人一樣無動於衷?如果是這樣,有什麼意思?
當我們以香港人自居,以本土自居,為了針對大陸帶來的種種問題,而斷送香港人、本土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我真想問,這是哪門子的香港人?哪門子的本土派?
8. 是不是不能批評紅會?
絕對不是。這篇文章針對的,是內容農場的扭曲以及「拒捐血」的呼籲。
很多人會針對香港政府和紅會的問題,例如醫療產業導致非香港人(主要被認為是大陸人,卻沒有人針對香港越來越多的南亞裔,多得中港矛盾)的醫療需求大增以及紅會的捐血配套不足,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例如,紅會指因DSE推行而少了中學生捐血,五年來卻沒有想出策略去補救;捐血站的開放和關閉時間、對捐血者要求太嚴苛等,也是值得檢討。還有,長期病患者日趨年輕化,即使這些不是大病(如高血壓),但要食藥便不能捐。面對人口老化,這些問題都要及早解決。
香港問題千瘡百孔,很多事都惹來質疑和批評,但不代表這些事情未解決前,便立即切割,甚麼都停下來。針對這些問題和種種質疑(那怕是來自惡毒的內容農場)去追問紅十字會,也是合理的,一個機構不能因為他做的事涉及人命,就不去質疑和批評,否則這個機構也會腐化變質。問題是,對於種種內容農場的荒謬報道,紅會已澄清多次,但有一班人永遠盲目相信,只質疑紅會,卻不質疑內容農場。
雖然,站在紅會的角度,它也是非常被動。它有沒有錢去加聘人手呢?現在連血也不願捐,又誰來捐錢給他們?
這篇文章,只是想深度談一次捐血這件事。以上八點都是想過了很久,但沒有耐性組織出來,我想今天是時候花些時間寫下來。無論你跟我說幾多次不要捐血都好,現階段,我都會繼續勸人捐。
我沒有本事說服那些永遠無法說服的拒捐人士,但我記得有人說過:「我不想血液益了敵人(即大陸人)。」如果,這些人也可以同時說:「當我或我的親朋或我的政治教主需要血液時,我會堅決拒絕,寧死不讓大陸移民的血流在身上(你是不能確保輸的血來自誰)。」我會加倍敬仰。
-------------------------------------------------------------------------
以下說的,是令我有所體會的個人經歷,沒興趣者大可跳過。
早幾年,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手術,八點半入手術室,醒來已是一點八。醫生早告訴我,可能會失很多血,所以之前一天已做了封閉血管的微創手術。結果,我仍然失去很多血,但沒有即時輸血。做完手術後非常迷糊,而且持續微燒,一直到了晚上,醫生決定為我輸兩包血。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輸血,也沒有想過這麼年輕要輸血。
輸血後,情況確有改善,第二朝精神已好一點,燒也退了。這個經歷反映,公院使用血液很謹慎。常有人以為,一有病一做手術,便一定要輸血,錯的,你生命有危險或身體真是虛弱到一個點,才會輸血。
你可能說:你支持捐血,因為你曾是得益者而已。第一,這個是理所當然,我們常常找器官受惠者呼籲人捐贈器官,這有何問題?現在不是我每月要輸一包血所以我叫你捐吧?第二,在手術前,我一直是regular donor,一早捐了十幾次血,即使之後,也捐超過兩包的血了。
或者你又說:我根本很討厭你這個人,我就是不想你這種人受惠。你這樣想,我沒意見,但你怎樣確保你捐的血,一定是你不喜歡的人而不是你喜歡的人受惠呢?以上已詳述,不贅。
當初,我打算去私院做手術,但私院醫生約見我,說他無法幫我做這麼複雜的手術,因為我的問題較罕有,只有三間公立醫院才有這麼大的database和臨床專科幫到我。即使真的可在私院做,埋單也是天價,所以他急急寫信轉介我去公院(很感激這個醫生)。
那一年,我住了九天公院,之後半年每個月要回去住一天(其中一天就是上述提到要坐走廊了),到今天我還定期回去覆診。在2014年至2016年間, 我先後有三位親人身故,他們都住了至少個半月醫院,並屬於不同科,期間我經常探病,常常出入醫院。
有人說:「去醫院行一轉,就知有幾多人講廣東話。」其實我唔知這些人有幾多人真的去過醫院,但我這幾年去醫院的經驗很多,在住院、覆診和探病時,我幾乎一個普通話人都撞不到,除了香港人,碰到最多的,你可能沒想過,是南亞人。因為我看的是骨科,很多南亞裔從事勞動工作,如地盤,受傷機會很大,所以覆診時經常見到南亞人。
我根本沒有遇到「成房都大陸人」的情況。這種情況,也不是錯的,據知是在產房出現,但產房需要輸血的情況不多,而這是越來越多香港人做「國貨城」(聚大陸女子)所致,真要鬧,便要鬧這些香港人了。
公立醫院通波仔手術費用 在 招才進保- 🔔【醫療小知識】 公立醫院「通波仔」都要收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醫療小知識】 公立醫院「通波仔」都要收費? 冠心病是香港常見的心臟疾病,佔心臟病的死亡率約七成,而「通波仔」便是其中一種普遍用以治療冠心病 ... ... <看更多>